篇一 :教育学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二、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三、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 、心里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四、现代教育的特征:一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二是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三是教育民主理念的确立。四是教育的多元化。五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六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七是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进。八是教育技术不断更新。

匹配题:1、《学记》被认为是我国际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论著,成文于战国后期,如家思孟学派所撰,是《礼记》中的一篇,虽不是一部教育学专著,却是一部典型的教育专著。

2、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绘了“理想”的教育。主张音乐教育与体育教育并重。

3、古罗马教育家、演说家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也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4、有“教育学之父”之称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教育思想遗产,吸收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成果。16xx年写成《大教学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 5、17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以抗衡天赋观念说。代表作《教育漫话》是围绕“绅士教育”的主题来展开他的教育思想的。

6、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的18世纪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强调教育要顺应自然,要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代表作《爱弥儿》。

7、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最早开始教授教育学这也许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 …… 余下全文

篇二 :教育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以高深知识为核心所展开的教育活动。

2.高深知识: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所经营的知识的范围和层次。

3.高等教育本质: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使其成为具有高深知识的专门人,教育对象的高起点和教育内容的高层次,营造了高等教育的独特本质,即主体在高深知识的生成与创造中实现自我的生成、发展与完善。

4.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组合方式,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系统。

5.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也称水平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它包括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

6.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指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与才能性质不同进行的一种分析。

7.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各种教育类型和教育形式的横向,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兴办高等教育所采取的种种途径与方式方法的反映,同时也体现着高等教育与科学、文化以及生产、技术、就业等各项经济结构之间的各种关联。

8.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又称区域结构,是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在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高等教育机构的分布可分为东部大学、中部大学和西部大学。

9.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从哲学和社会学的综合角度来看,它是指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系统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作用和影响。

10.大学职能:大学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它是指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履行这种职责的能力的统一体。

11.高等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高等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系统的总和。是根据国家的性质而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和设施的总称。

12.高等教育体制:是关于高等教育组织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规定的总称,反映着制度静态的一面。

…… …… 余下全文

篇三 :批判教育学总结

批判教育学的总结和评价: 任何教育学的研究总归要回到对教师的影响和教师角色转变上。以下是批判教育学对教师角色的分析和教师角色转变的途径:

批判教育学视域中的教师角色的深入分析:

1.教师作为转化型知识分子。教师作为转化型知识分子必须反对学校内外经济、政治与社会的不义,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成为有知识、有勇气的公民。教师应该质疑技术性、工具性的教学取向,反思课程。教师不仅仅是专业的实践者,更应该是为知性的价值、为增进年轻人批判能力而献身的自由人。

2.教师作为提问者和对话者。传统的教育形式是—种1囤积式教育,学生处于一种失去主体性的奴隶地位,难以发展出创意的思考。提问式教育打破了灌输式教育的模式,在对话中教师和学生互相受益,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

3.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和参与者。以往课程与教学被人为的分为两个领域,这种取向使教师的学习变成例行公事。教师和学生应一起进入教材的脉络,诠释其信息意义,探索预自己经验的关系,诠释自己的经验并与他人分享,反省关照自己的经验,进而建构价值意义等。

批判教育学视域中教师角色转变的途径:

1.教师要关注培训与发展。当前的教师培训大都流于形式,培训只是满足了某种快速的需要。教师培训应注重自我反省和批判思考,应设法促进发展,通过培训和发展,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化。

2.教师要关注教育改革。教师要承担学校改革的重任,培养具有批判精神、具有历史使命感的公民。学校是容纳和交给学生不同生活方式的地方。

3.教师要关注学生与课堂。在解放的课堂中,教师更能体验在自己职业生涯中创造的快乐,为自己的职业注入生命的活力。不管教师、学者、专家,还是研究者,都要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和自己的教育对象。在解放教育情境中,教师由“权威”向“合作者”转化。

批判教育学的优缺点:

优点:1.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做出独立的判断。

…… …… 余下全文

篇四 :最新版教育学总结

第一章 导论

1.(名词解释)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阐释教育意义,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解决教育问题,促进师生发展的一门科学。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3.(1)教育现象:是指人类教育中所发生的一切教育情景和教育事实,是我们正在从事的教育实践。

(2)教育问题:即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对教育问题的研究表现了教育学的价值和功能。

(3)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

4.教育学的基本任务

(1)解释教育现象,指导教育实践: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变化和发展中的人,他们有各自的性格特点,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这就造就了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因而正确对待和教育学生,分析、解释教育现象和问题,探寻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是教育学的历史使命。

(2)规范教育行为,提高教师素质:教育学是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的结晶,它为教师教 育的各项活动和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和行为的规范。

(3)提升教育经验,发展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源泉。教育学的任务之一就 是总结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发展教育理论,对教育理论进行改造和创新。

5.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教育学思想的孕育、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三个阶段。

6. 行动与体验教育学的特征

(1)对象的实践性与行为的探究性:指向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探索教育的意义,发现教育现象中的规律性的联系

(2)内容的生活性与环境的情境性:行动与体验的内容是教育生活,教育生活是有具体特定情境的

(3)经验的独特性与个体的反思性:行动与体验有个体性和差异性,体验需要通过反思

(4)活动的过程性与效果的生成性:行动与体验是一个丰富的教育过程,行动与体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 …… 余下全文

篇五 :教育学总结2

教育学(下篇)

1 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 中学教师的任务:教好功课

3 中学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对待学生的态度,热爱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结构的内在体现,是教师热爱海域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依据。对待自己的态度要严于律己,勤于进去,不能想象。对待同事的态度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学习,冲跟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把集体性与个别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育人。对待家长的态度,尊重家长,紧密联系家长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实事求是作风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尽职尽责的表现。对待领导的态度,服从组织,尊重领导,顾全大局是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教师的业务素养】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从事教育活动的能力素养(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教师职业活动就是高速高效地帮助个体学习掌握人类已有经验,并使之转化为个体的素养,是的人类能够 生存,发展创新

4中学生: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未成熟的人,是以学习和发展为主要任务的人

5【中学生的权利】生存权,受教育权,发展的权利,受尊重权【中学生义务】养成良好品德的义务,接受教育,完成学习与发展任务的义务、

6中学生的教育原则:全面教育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既要看到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其缺点,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发展教育的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7良好时大亨关系的作用:教育、激励、调控作用

8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初级阶段(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师生之间广泛交往)深化阶段(正式交往既非正式交往)巩固发展阶段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总结

第一章高等教育本质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而非义务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2、欧洲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是欧洲中世纪大学。

3、在中世纪高等教育就等于大学教育。主要分为文、法、神、医四科。

4、工业革命时期,中等教育开始肯高等教育衔接。

5、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1)、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a、政治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b、政治决定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c、政治制约高等教育体制。d、政治制约高等教育方针、目的。

(2)、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决定作用:a、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b、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体制的改革。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d、经济结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结构。

(二)、高等教育经济功能:a、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b、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完善。c、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收入。

(3)、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关系:

(一)、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最直接、最明显的是对高等教育内容和手段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a、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b、高等教育通过创新、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4)、高等教育与文化关系:

(一)、文化对高等教育影响:a、文化影响高等教育内容。b、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高等教育实施。c、文化传统影响高等教育特色特色形成。

(二)、高等教育文化功能:a、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功能。b、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功能。

6、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论述)

我国现今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主旨是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校园环境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优良的校园环境文化,对于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丰富文化生活,树立良好的审美观,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七 :第68期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总结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绪 论

高等教育的概念;是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学的概念;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揭示高等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第64期考题

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述; 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一是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

二是高等院校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

在这方面,世界各国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探索,呈现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是产、学、研三结合的一体化;二是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基础。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旨在揭示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引导高等教育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原理,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这一点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尤为重要。

第一,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

第二,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

第三,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包括学识素养、教育学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修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科学理念及境界。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

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其概念;

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个部分。宏观结构是由高等教育系统中有关要素联结而成的,关系到高等教育整体的结构。 微观结构往往是对高等学校中相关要素的分析,是关系到学校层面的活动。主要包括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等。

高等教育的功能

指高等教育系统本身相互作用和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第64期考题 高等学校的职能;

1)培养专门人才;2)发展科学技术;3)开展社会服务。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 余下全文

篇八 :北师大教育学总结

1. 什么是教育学:

(1)社会角度:广义,狭义,更狭义。

(2)个体角度: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3)综合教育观:“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1)教育者: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教育者必须具有明确的教育意图或教育目的,理解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具有必要的能够完成任务或使命的知识。

(2)学习者:不同于“受教育者”和“学生”这两个概念。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学习背景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所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3)教育影响:指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内容主要指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形式主要指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3.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关系:

(1)家庭教育: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也是传统意义上家庭的一种重要功能。家庭教育有四个特点:内容广泛、方法灵活、时间持久、作用显著。

(2)学校教育:指教育者利用学校系统对学习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学校教育有四个特点: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环境优越、识密集和科学的优势。

(3)社会教育:指学校与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和有关的社会团体及其活动对其成员,特别是对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有三个特点:内容多样化、对象大众化、方法多样化。

家庭教育注重培养气质、性情,学校教育注重培养知识、技能,社会教育注重培养思想、品德,。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关键,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这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4. 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人类最古老的教育起源观,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