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幼儿园课题研究报告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观察记录

                     

一、研究背景

区域活动是幼儿学习、探索、不断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轻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发展要求,深受他们的喜爱。但是在孩子们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当中,务必会发生种种状况,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介入、采用合理的指导方法,以保证探索活动继续下去。本学期以行动研究法、案例法为研究的主要方法,结合实际,开展了以主题活动背景下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教师的观察指导以及区角活动的评价形式为专题的研究,把这些作为进一步深化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目标,使区域活动在主题背景下建构和开展,更好地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以下是我们课题组在这个学期中开展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一点做法。

二、研究策略

针对幼儿个性化特征指导的策略。

首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对较特殊的幼儿进行跟踪指导。对兴趣单一的幼儿进行个别交谈。

其次,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同一活动区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不但应考虑到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还应考虑区域设置的教育目标,做到材料提供的层层递进。

再次,根据小中大班的年龄特征,适当的安排游戏内容和教学内容。

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能够对幼儿进行合理的观察与指导,使幼儿区域活动教育效果的达到最优。

三、本学期研究重点

1、继续进一步完善区域活动环境,包括活动空间和活动材料的选择投放。

2、在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以及如何把握教师介入指导的时机。

3、关注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4、重视活动的交流评价。

…… …… 余下全文

篇二 :幼儿园课题研究月总结

六月份课题研究总结

本月我园在课题研究方面依旧是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下,各项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目标得到了现实性的落实。现将我们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小结如下:

一、 本月课题研究工作重点:

本月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下面几项工作:

1.调动家长进行区域材料研发制作。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只有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认同、支持、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和环境创设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它非常有利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在创造力方面通过直观的办法加深家长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利用幼儿入园和离园的时机,主动邀请家长参观各个活动区域,介绍幼儿最新的活动情况,展示幼儿参与活动的成果。这样做的效果非常明显,家长们非常有兴趣想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成长过程,也很积极配合班级教师一起进行材料研发。

而这些用心的家长们所制作的材料都很棒,能够根据材料的教育价值直接投入使用。

2.围绕课题研究的主题,督促教师整理、撰写有关区域教学论文。

教师平时的观察、记录、反思、总结及时研究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及时的收集、整理,这时候我们就鼓励教师们将这一过程进行总结并撰写成论文。

二、研究反思:

1.部分材料收集不够及时。

2.教师反思不够专业、不够深刻,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多思考,多总结。

3.关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与学习特点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需要加强学习,才能深入到实践研究中去。

4.区域活动设计不够创新,应多收集这方面的理论学习,开展教师的头脑风暴,在讨论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更有效地实到区域活动中。

…… …… 余下全文

篇三 :潮泉镇中心幼儿园课题阶段性总结

《区域活动和环境创设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

课题阶段性总结

20xx年x月,我园确立的研究课题《区域活动和环境创设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作为省级课题的子课题经过半年来的实践研究,在园长带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下,各项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第一阶段的目标得到了现实性的落实。现将我们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小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思路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需要成人不断的启发和引导。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好途径。在所有活动中,对幼儿来说比较重要,且所占比例较大的一项,便是区域活动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综合利用各种环境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所以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和环境创设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它非常有利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在创造力方面。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到目前为止,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下面几项工作:

1、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为开展课题实验夯实基础。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实验小组,制定课题方案和研究规划。

幼儿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从“园长——教师——家长——幼儿”区域推进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区域活动。本着规模由小到大逐步推开的原则,每班挑选一位骨干教师组成首批实验教师队伍,对课题研究方向提出意见、制定实验方案和阶段研究计划。

(2) 专业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是教师厚实文化底蕴、完善人格魅力的基石。面对新课题新的设计思路、新的目标要求、新的内容体系、新的实施策略,面对新的教育对象,教师唯有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成为学习型教师,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的需要。

…… …… 余下全文

篇四 :幼儿园阅读课题总结

rn幼儿园阅读课题总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而分享阅读主要就是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习惯,发展他们基本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成年人和儿童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活动。而这就是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阅读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历程,儿童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到适合的途径,积累阅读经验,从而建立起自主阅读的能力来。

一、 尊重孩子,让孩子成为读本的主人。尊重孩子,我们就会蹲下来与孩子一样的高、一样的视线、一样的平等。在我们分享阅读整个过程中就充分体现了尊重。分享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大书猜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用完整、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孩子能非常逻辑的联系前后画面,并能根据出现的画面肯定或否定自己的猜想,能用非常丰富的语言描述自己独特的想象。所以作为

二、 设计丰富的延伸活动,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在本学期的分享阅读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丰富的延伸部分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扩展了知识面,口语表达能力,

语言组织能力及思维能力等等。比如:在读本《摸摸鼻子,动动脚趾》中,我们开展了游戏:《说哪儿,指哪儿》和图书制作的活动,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在读本《贪吃的小猫》中,我们开展了在游戏中学习量词,创编故事的活动,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演,表达的能力和自信等等。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创造性的学习,我们鼓励幼儿敢于将自己阅读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培养幼儿自创图画书,带领幼儿将自编的儿歌、故事、谜语等画画、写写,配上封面装订好,放在图书架最显眼的位置,虽然孩子们的书显得很幼稚,但这却是孩子们的宝贵财富。

三、督促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定时、定点看书的习惯;分类整理图书的习惯;定期上书店及图书馆的习惯;与同伴,成人互相分享交流图书的习惯。当幼儿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就实现了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转换,从而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另外我们还帮助幼儿养成翻阅图书的习惯,认识书的组成部分及其不同功能,如封面、封底、目录、前言、页码,让幼儿知道应一页页地翻书,一幅幅连贯起来看,理解书中所表达的内,从而培养幼儿爱看书。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教育的课题总结一、课题提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认为:尽管学前阶段以发展口头语言——听说能力为主,但应当为幼儿创造一定的接触“读“和”写“的机会,让儿童了解一些

…… …… 余下全文

篇五 :幼儿园课题研究 研究总报告

《幼儿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

结 题 报 告

“幼儿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系南通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本课题于20xx年9月申报,经南通市教科所审核,20xx年5月正式批准立项。在南通市教科所、县教科室、镇教办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全体课题组成员同心协力,认真落实课题研究计划,通过三年来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对研究的过程、方法及主要成果总结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教育领域多年来贯彻新《纲要》精神,实现理念到行为的转变,深化实施幼儿素质教育,幼儿发展评价成为很多同行关注并研究的课题。个案研究、案例研究成为幼儿教师研究幼儿的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方法。各个幼儿园纷纷购买或制作成长册评价幼儿发展。幼儿个体发展档案的建立与使用成为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幼儿园质量的重要内容。我们老师都学会进行幼儿个案跟踪记录,但尚不够系统,不够深入。我们选择案例研究这种教师最易掌握的研究方法,观察了解幼儿,以幼儿成长档案为载体,采取有效教育手段,促进幼儿的发展。从典型个案到整个班级,营造良好的班集体范围,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同时在关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更优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在发展幼儿的过程中发展自己,从而促进保教质量的提升。

二、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课题界定

(1)“幼儿”指3-6岁的儿童。(本研究对象指本园在读幼儿)

(2)“幼儿个案记录”指各研究者根据本班实际,确定研究对象,对个别或少许几名幼儿的生活、学习过程或现象进行细致和整体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是案例的记录,也可以是连续跟踪的观察记录,记录的方式可以是笔录,也可以是量表统计,还可以摄像、摄影等。

(3)“幼儿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指对观察记录的幼儿个案进行分析、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策略,进行因材施教,以此促进幼儿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相关理论支撑

…… …… 余下全文

篇六 :幼儿园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幼儿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实施的背景

当今闻名遐迩的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把个案记录作为一种全新的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教育方法,在当今世界被公认为最优秀的教育方法。个案记录不是纯粹的活动记录,它的使命是让教师在对每个儿童进行关注时,能更好的遵循新《纲要》的精神,让它更有利于针对每个儿童的教育和对特殊儿童的行为矫正,让教师自主、深入的去寻求掌握观察儿童的方法,提高观察的敏锐力,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它体现的是被观察对象的一系列发展进程,也体现了教师与幼儿互动、儿童与教师互动、家长与教师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前,上海儿童基金会普陀幼儿园,开始了有关“观察、记录、分析和评价幼儿和幼儿园教育”的课题研究。该课题研究从加登纳和瑞吉欧的合作研究《让儿童的学习看的见》中获得灵感,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幼儿教育家乔治·富门的指导和帮助。国内外进行丰富的个案研究,如:“幼儿家园行为不一致”的个案研究、“幼儿交往能力”的个案研究、“幼儿多动行为”的个案研究……这些研究让老师看到了“记录”的价值,教给老师记录的方式,从真正意义上指导我们的研究。

二、课题实施的现实意义

1.当前,我们在研讨有效教学时发现,教学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学目标不具体,没有把握教学难点、采取有效教学策略解决难点;二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及时反映,灵活驾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备课时备幼儿不充分,对幼儿的知识经验不够了解,活动的组织形式没有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情况估计不足。要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就是观察了解、分析幼儿的有效途径。通过个案记录的实践研究促进幼儿园的有效教学,这是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的现实需要。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学前教育应当尊重每个幼儿的自身发展的特色,应当因人而异,在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何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能面对所有的孩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无疑,开展个案研究是一个有效的策略。个案教育研究能促使教师围绕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反思教育教学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我们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体现。

…… …… 余下全文

篇七 :幼儿园课题组成员工作总结

幼儿园课题组成员工作总结

幼儿园课题组成员工作总结

我们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引领下,结合各年领班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以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目标,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制定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目标

我们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讨论制定研究目标:小班孩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从讲普通话,说礼貌用语的习惯如:主动问好、说礼貌用语等入手;中班组则从学习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玩具玩后分类摆放两方面着手;大班组从文明礼仪、生活自理方面入手。

二、环境的创设。

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来渗透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内容:在小班活动室里张贴可爱标志提醒孩子应该怎样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墙面上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提示孩子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礼貌用语,主题墙上有孩子礼貌行为的表扬照片,精彩的礼貌儿歌和故事,区角内有礼貌交流的提示语,礼貌习惯的小提示??处处都有礼貌交流的环境,时刻提醒孩子们:礼貌交流,因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孩子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注重自己的行为,首先使用普通话,学起了礼仪,日常生活中互相督促,让自己先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讲文明的人,懂礼仪的人:早上主动和孩子打招呼,不随意打断孩子的讲话,用标准规范的手势与孩子交流??教师的身教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积极开展教学活动

1、参观交流

我们教师首先使用普通话、礼貌用语为孩子创造礼貌氛围,再通过参观大班孩子的游戏、活动等多展示,学习大班孩子的普通话及礼貌用语。使中、小班孩子的交流范围扩大,在老师和大班孩子礼貌言行的示范和熏陶下,我们中、小班孩子很快学会了礼貌用语,知道碰撞了别人,会说“对不起”,别人帮助了自己会说“谢谢”等。

2、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与养成

一般习惯的养成要经历四个阶段:从被动到自发,再到自觉,最后到主动的过程。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反复的运用,让文明礼仪成为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言行规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就要做有心人,时刻注意文明礼仪交流习惯的培养,要及时发现及时鼓励,时常提醒,经常运用。早上有些孩子不能主动跟老师、同伴问好,教师主动上前有礼貌地问好、亲切表情的提示等多种方式来提醒幼儿,每天坚持让孩子形成习惯;有些孩子不小心弄疼别人时,不会主动道歉,教师就用温和的语言和眼神提示他;当孩子在七嘴八舌讨论时,教师用标识和手势,告诉孩子一个一个讲;当孩子们在散步遇到熟人时,提醒孩子喊出礼貌的称呼。

…… …… 余下全文

篇八 :幼儿园课题研究 中期报告

《幼儿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我园承担的市“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幼儿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一直稳步推进,在研究的各个阶段,全体参研教师都能根据各自承担的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工作稳步推进

1.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寻找理论支撑

理论学习始终贯穿研究的整个过程。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的论点。瑞吉欧教育体系也把“记录”作为教育实践的基本组成部分。费尔德曼和加德纳教授在《多元智能理论和儿童能力评价》一节中也倡导把评价学习的方法,以自然的方式融入到幼儿园每天的日常活动中去。基于此,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围绕一线教师的观察记录,就观察记录中孩子的行为表现,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寻找理论支撑,有效促进个体发展。

2.以成长档案为载体,丰富教师的记录方式

(1)交流以往“幼儿个案跟踪记录”,提出修改和建议。

翻开以往的个案记录,发现了许多问题。

●流于形式或经验不足,不能真实反映幼儿的活动情况。

有的教师虽然意识到个案记录的必要性,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不自觉地违背了准则。如:为了赶进度而忽视幼儿的操作;由于幼儿活动场面的纷乱而忽视了个别幼儿创造性的举动;由于担心活动目标难以实现而去限制幼儿的活动……这一些因素都影响了个案记录的真实性。

●着重量的收集,针对性不强。

有的资料没有紧扣住幼儿在活动中的突出表现,随性记录,没有针对性,缺乏有目的的收集及记录;有的资料虽然很多,但是资料之间没有建立联系,也不成章法,比较乱,从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中难以完整分析幼儿的表现、能力、发展等情况;还有的资料没有统一范围限定,导致反映幼儿情况的信息内容不够全面。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