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七年级文言文总结

文言文总结

一 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日扳仲永: 通“攀”,牵,引。

不同“否”。

裁同“才”。

策勋十二转 “策”通“册”

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为博士邪 “邪” 通“耶”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

“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二.古今异义:

说“悦”的古字,愉快。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为“文采和道理”

今“文科和理科”。

稍稍宾客其父:古为“渐渐” ;

今“稍微”。

王子曰:古为“王安石自称”

今为“国王的长子”

从先人还家:古“死去的父亲”;

今“古人”

不闻机杼声 今:用鼻子闻

古:听到

旦辞爷娘去 今:从一地到另一地

古:离开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

古:只

双兔傍地走: 今:行走

古:跑

见往事耳: 今:过去的事情

古:历史

及鲁肃过寻阳:今:路过

古: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现在是一种学位

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为听

今用鼻子嗅。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古为跑 ;

今步行。

虽人有百手:古为即使,表假设连词。;

今虽然,标转折连词。

日中如探汤:古热水,;

孰为汝多知乎: 古为代词“你”,?

今为姓氏。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为离,。

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三.词类活用:

父异焉: 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邑人奇之: 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宾客其父: 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的意动用法

父利其然: 认为……有利可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愿为市鞍马: 买,名词作动词用

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七上文言文知识总结

童趣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儿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成为了鹤(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此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因为这(因此)我高兴极了(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凸起的土块沙砾看作山丘,把凹下的地方看作山谷,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庞大的东西)拔山倒树而来(拔倒山踩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 …… 余下全文

篇三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总结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归纳总结

咏雪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古今异义 1.儿女 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今义:指子女

2.因 古义:趁,乘,凭借 今义:因为

3.文义 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

2.倒装句: (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白雪纷纷所似何)3.判断句: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即”表示”这就是”,”也”在这里表”是”的意思,译为”这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译文

大,谢安高兴地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太傅高兴得笑了

中心思想

1.本文通过寒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谢道韫的对答使谢太傅”大笑乐”,体现了当时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会风气。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2.委 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屈、委托

3.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4.期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5.引 古义:拉 今义:引用

通假字

1.尊君在不 “不”通“否” 读 fǒu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

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来。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您中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不回头看,走进了自己家的大门。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结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结

一、解释词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环谒:四处拜访

2、自为其名 为:题上 其:自己的

3、邑人奇之 邑:同县

4、称前时之闻 闻:听说的情况

5、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贴上

6、火伴皆惊忙 火:通“伙”,伙伴

7、惟闻女叹息

8、问女何所忆

9、愿为市鞍马

10、旦辞爷娘去

1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1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3、军书十二卷

14、出郭相扶将

15、双兔傍地走

1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7、蒙辞以军中多务

18、但当涉猎

19、见往事耳

20、及鲁肃过寻阳

21、即更刮目相待

2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3、满坐寂然

24、会宾客大宴

25、施八尺屏障

26、少顷

27、其夫呓语

28、妇抚儿乳

29、众妙必备

3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1、入日

32、饮于河、渭

33、道渴而死

34、昔者

35、怒而触不周山

36、天柱折,地维绝

37、故日月星辰移焉

38、故水潦尘埃归焉

39、止有剩骨

40、缀行甚远

41、狼亦黠矣 惟:只 忆:思念 为:为此 市:买 旦:早晨 溅溅:水流声 但:只 啾啾:马叫的声音 十二:表多数 郭:外城 走:跑 邪:通“耶”语气词 辞:推托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 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见事:认清事物 坐:通“座”,在座的人 会:正赶上 宴:举行宴会 施:安放 少顷:一会儿 呓语:说梦话 抚:抚摸 乳:乳头 毕:全,都 意:心情 少:稍微 舒:舒展 稍稍:渐渐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于:到 河:黄河 渭:渭水 道:在路上 昔者:从前 触:碰、撞 折:折断 维:绳子 绝:断 故:所以 焉:到这里 潦:积水 尘埃:尘土 归:汇集 止:通“只”仅仅 缀:紧跟 黠:狡猾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总结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总结

一、解释词语

1、项为之强 项:脖颈。 强:通“僵”,僵硬。

2 徐:慢慢地。 以:用。

3 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

4 林:树林。

5 兴:兴趣。

6、方出神 方:正。

7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8 细:仔细。 察:观察。

9 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

10 怡然:愉快的样子。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12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13 罔:迷惑。 殆:有害。

14 齐:相同。

15 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16 故:旧的知识。

17 弘毅:刚毅,勇毅。

18 欲:想做的事情(想要的东西)。 施:施加。

19 数:多。 恒:经常。

20、层层指数 数:算数,计数。

21 楼:楼房。 堂:厅堂。 坊:街巷、店铺。 历历在目:清晰呈现在眼前。

22 屑屑:忙碌的样子。

23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24、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25 期:约定。

二、通假字

1、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 《童趣》

2、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论语十则》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七上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童趣》

一、作者及作品相关知识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散文家。工诗画、散文。

本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浮生六记》是自传体散文。

二、重点字词

余:我。 童稚:小时候。 张目对日:张开眼睛直视太阳。对,直视。

明察秋毫:眼力好得可以看清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纤细的羽毛。明,眼力。察,看清。秋毫:鸟兽到了秋天身上新长出的纤细的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故:所以。 时:时常。 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私:暗暗地。 舞于空中:于,在。 或:有时。 昂首:抬头。 项:颈,脖子。 强(jiāng):通“僵”,僵硬。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果:果然。 唳:鸟鸣。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的样子。 称快:叫好,称赞。 常于土墙凹凸处:于,在。 齐:一样高。 丘:山丘。 壑(hè):山谷。 兴:兴致。 盖:原来是。 尽为所吞:尽,全、都。为,被。 方:正。 鞭:鞭打。 驱:驱赶。

三、一词多义

之:藐小之物、物外之趣 助词,的。

心之所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文中其他句子中的“之” 代词

观:昂首观之 动词,观看。

作青云白鹤观 名词,景观。

以:徐喷以烟 用

以丛草为林 把

为:项为之强、为之怡然称快 因为

以丛草为林 作为,当作

二虫尽为所吞 被

其:蹲其身 代词,指自己。

神游其中 代词,指想象中的境界。

四、成语小结

明察秋毫:眼力好得可以看清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纤细的羽毛。形容视力好。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又满足的样子。

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七上语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及答案

《论语》六则

?生难字。

不亦说乎(yuè)不愠(yùn)罔(wǎng)不惑(huò) 殆(dài) 逾矩(yú) ......

?重点词语理解。

①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②人不知而不愠(怨恨,心里不满) ...

③不亦君子乎(文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④思而不学则殆(危险。文中指...

学业上陷入困境)⑤三人行(几个人在一起走。三,在文中表示数量少,...

不是确数)⑥择其善者而从之(采纳,听从)⑦三十而立(成就,意即有..

所成就)⑧四十而不惑(疑惑) .

?通假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 .

②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不解) .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

?一词多义。

?而不愠(动词,了解)?人不知.①知? ?新 (动词,理解,领会)?温故而知.

学而时习之(表并列)?.?知新(表顺承) ②而?温故而.??学而不恩则罔(表转折).

?古今异义。

??古义:可以凭借①可以为师矣 可以? ..??今义:表示许可或可能

??古义: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②三人行 三? .?今义:数词,三?

??古义:对男子的尊称。文中特指孔子③子曰 子? .?今义:儿子?

?重点句子翻译。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比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又比不上以它为快乐的人。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学习,学业上就会陷入困境。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并采纳,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的缺点时就应注意改正。

有朋自远方来 朋 .

《世说新语》二则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七上文言字词归纳

一、通假字。

七上文言字词归纳

二、古今异义。

七上文言字词归纳

三、词类活用。

七上文言字词归纳

四、一词多义。

七上文言字词归纳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