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纳兰词名句

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木兰花令。

2'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蝶恋花。

3'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蝶恋花。

4'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画堂春

5'?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灯 --眼儿媚

6'?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眼儿媚

7'万帐穹庐人醉,星影遥遥欲坠 --如梦令

8'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 --秋千索

9'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清平乐

10'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换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清平乐

11'被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

12'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相思 --临江仙

13'疏疏一数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临江仙

…… …… 余下全文

篇二 :纳兰词名句名篇精选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1]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二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如果后来产生了怨恨、埋怨,没有了刚刚相识的时候的美好、淡然。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次见面的时候为好。

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与赵合德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浮生萦云,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等闲二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这两句诗中蕴含着有两个典故,出处就在谢脁的《同王主簿怨情》:

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相逢咏荼蘼,辞宠悲团扇。

花丛乱数蝶,风帘人双燕。徒使春带赊,坐惜红颜变。

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谢脁这首诗,也是借闺怨来抒怀的,其中还用到"悲团扇"的典故。谢脁诗的最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也有版本作"故人心",后来基本被确定为"故心人",这正是容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一语之所本。两个版本在意思上的差别倒也不是很大,大略是说你这位故人轻易地就变了心,却反而说我变得太快了--当然也可以作其他的解释,但大体都还是围绕着这层意思的。

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之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经典齐分享——纳兰词

读经典齐分享

——《纳兰词》读后感

对纳兰的记忆源于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乍一看,能把感情写的如此细腻的,却以为是出自女子之笔,而读过纳兰的词后,发现他的词更多体现的竟是女子的柔情与哀怨。此句画扇之于秋风,却也是多余,就如同班婕妤的命运,人再美,也有被抛弃遗忘之时。 人生便是如此,情到浓时方生怨。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所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正如: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无情未必就是决绝,我只要你记着,初见时彼此的微笑、、、 关于纳兰,他作为一个出生显赫的富家公子,身世虽让人羡慕,但其本身并不快乐。本是个率性而自然之人,然不如意的爱情让他饱受折磨。虽自幼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数岁即习骑射,后又入太学,举进士,成为皇帝的近臣,但他却无法抵制对官场的厌恶之感。加之婚姻悲剧故事的摧残,纳兰在其后大部分词中一再流露哀婉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恋情绪。他的悼亡之词哀婉凄凉,真挚深切让人不忍卒读。

正如一首《减字木兰花》: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南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在这首怀恋亡妻的作品中,有着道不尽的相思,写不尽的别离。隔着的不止千山万水,纵使你上穷碧落下黄泉,伊人的身影终究无从寻觅。却只是: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多情不是偏多别,别离只为多情设。

文武双全的纳兰,却也是多愁善感,他词中的哀怨不仅“得益”于他仕途的不顺,更甚于几段无奈的感情,因而其诗词中又透露着无尽的苍凉与寂寞。

《昭君怨》中有一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纳兰已觉自己枯瘦的身躯,再不能经受这寒秋,其表现出的茕茕孑立的形态,让人顿生哀怜。所谓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而纳兰的大部分词,皆若此阙,篇篇含愁,卷卷生悲,倾其一生,写尽了情深与悲伤,一曲弦歌,弹到最后,终究是曲高和寡,而纳兰的寂寞,终究无人能懂。

…… …… 余下全文

篇四 :纳兰名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 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 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 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 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 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 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 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一生一世一双人

——纳兰性德《纳兰词》

一心待来生,愿来生再续未了缘,可有来生?

——纳兰性德《纳兰词》

三月花 一世念 散似烟 年华限

——纳兰容若《纳兰词》

当年的娇俏小语长萦耳畔,那副欲语还休的羞涩模样犹在心头,鸳鸯小字里,似可见这位花谢语的身姿若影若现。然而,以为是一生一世的一双人,所托竟唯有几页满蘸相思意的旧时书。

——纳兰性德《纳兰词》

人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

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华限。

——纳兰性德《纳兰词》

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纳兰容若《纳兰词》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纳兰词》

浮生若梦,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纳兰容若《纳兰词》

我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生平

——纳兰性德《纳兰词》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纳兰容若《纳兰词》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纳兰容若《纳兰词》

…… …… 余下全文

篇五 :纳兰词

【木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决(换玉旁)。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南乡子-为忘妇题照】

泪咽更无声,止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前夜雨铃。

【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江城子-咏史】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年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浣溪沙】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依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 …… 余下全文

篇六 :《纳兰词》中的三字句

浅谈《纳兰词》中三字句情况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诗言志,词表情”。从词发端之初,词的地位一直低于诗。词兴起之初,只是为了可以配乐燕乐演唱,从而形成了参差不齐的杂言,即最初的长短句。中唐后文人填词者众多,而至晚唐,温庭筠确立了词体规范,开花间一派。词至宋代发展到鼎盛,成为一代文学的标志。柳永对词进行了大的革新,有大量创造慢词,趋于平民化。其后,苏轼提出诗词一体的文学观念,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开豪放一派。至周邦彦又是一变。南北宋之交,李清照提出了词的“别是一家”之说,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词的发展史先由外在形式的变化至于内部意境思想的发展。今天只暂且认识词的外在形式。

词是一种配乐唱的文辞,不似诗的限制严格,即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歌曲一样。歌词和音乐密不可分,所以,它的节拍就跟着乐谱的节拍或长或短或停,其每句的字数受曲的限制,造成句子长短不等,有二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字数越少,语言单位的构成则越困难,不可随意而发。虽不常用,却也必不可少。在《纳兰词》中,共348首词。用于词首的二字句只有四首(2首《玉连环影》、《河传》、《调笑令》),只占据极少的部分,在字声方面,大都只是平仄(何处、春浅、才睡、明月)。只是一些有意境的名词或者自我发问。借此描写环境或者引出下文。总之,在《纳兰词中,二字句用于词首的情况不常见。如若放于全词,谈论二字句的出现情况,那么,它的出现不只限于平仄,更有平平(休休、烟月、朝暮、凄凉)、仄仄(已矣)的情况,句式富于变化。总的来说,二字句在纳兰词中不常见,字声方面多为平仄或者平平情况,且多使用叠字或叠句。

而相对于二字句出现在词首的频率来说,三字句出现的几率相对较多。共有30首,占全书的十一分之一左右。三字句难于把握,大多以主谓结构或者动宾结构组成,大概是三言句式简省的形式决定了副词、形容词等修饰性用词很难进入三言句子中。三言句子的诵读节奏单一,节拍感强烈,缺少语调轻重长短感的调节,不能表现抒情所需要的声情。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景色或行为,亦不只是交代事件地点环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这些简单的言语,我们得以打开纳兰词门窗,进入其中。言语或行为乃由心发,外物在主体自我的主观投射下别赋予了某种人文色彩,趋于形象化、丰满化。正应了那句“以自然之眼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这便是一种有我之境。在纳兰词中不难发现这些。如《忆江南》“昏鸦尽,小立因恨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一句“昏鸦尽”(景语)便带来一种萧瑟暗淡的气息,因为寒鸦的音色最是伤人。可以触到词人此时的心境当是悲伤凄楚,紧接着,“小立因恨谁”,写的是一位等待归人的女子忧伤烦恼,还是自我心境的投射?“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急雪纷飞,轻风咧咧,却挡不住这位寂寞女子的深深思念,只有心字成灰。但,到底是庄生梦蝶,还是蝶梦庄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种景语亦是情语,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这种情况在纳兰词中比较常见。其实,三言句式用在句首起的不只是引导作用,在整首词而言,三言句式的适当使用,可以造成参差不齐的句式,起到对长句的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平仄、韵律上的丰富变化,使词在便于歌唱的同时,也具有形式美。

…… …… 余下全文

篇七 :品-纳兰容若 对纳兰词的研究

个人研究过程综述:

在本此活动中,我们怀着对纳兰词的热情对纳兰容若及其一生展开了研究,在钦服于他的人格美丽的同时,也在纳兰词的凄婉哀啭里回到了那个时代,繁华似锦,陌上花开。

活动刚开始,我们分配好了任务,有些组员对纳兰词不太了解,便由其他组员带领着借书,阅读,交流,认真讨论交流,一点一点走进一个传奇人物的迷离一生。

组员们接触的书也各有不同,有组员看白落梅的《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她凭一支素比,写尽秋水文章,百态人生。还有梦江南的《一生一代一双人》,取自纳兰词中一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当初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顿觉一阵兰草之清风拂来,也应了他那句“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研究过程中,由于我们的带动,班上掀起了一股纳兰热潮,一次课前演讲中,以为同学讲到:“纳兰容若这一生专一而多情,只爱过三个女人”,这句话虽引起同学们的笑声,但确实道尽了我们研究的精髓,纳兰这个人,我们并不关注他写词的技巧,不时有感而发,随兴之作,也是千古美谈,千古名句,这技巧当然毋庸置疑,象征,借代,虚实结合,动静,堪比南唐后主,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是对容若赞不绝口的。所以我们并不想太深究这词的技巧,毕竟这还是可“工”的,而那纳兰词中的“性情”,却是浑然天成,取决于他人的灵魂,就算再学究的词学家也无法真正描绘出这缘由来。所以,研究纳兰容若,还不如在他唯美动人的情感经历中看到一个风流才子的灵魂。

渐渐的当所有人真心对纳兰这个人感到敬畏甚至真爱时,同学们也越来越觉得这月影下的人儿可望不可即了,纳兰就像站在远方历史的幽暗处,后人总想解开面纱,却总是不得其正解。所以,在这次研究中我们对其了解不深入也是自然。

个人研究小结: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纳兰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纳兰性德,后改名纳兰容若,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以至于后人喜爱如斯。古人评古之伤心之人,唯秦观与小山也,但纳兰作为中国词史在清朝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哀婉已尽,到了哀而不伤的境界,却是悲痛至极,已经脱离了伤心之人。品读纳兰,我们应该抱着一个诚挚的心,走进清朝,走进纳兰家族,走进纳兰的生活,走进那个已经破碎的心灵。

…… …… 余下全文

篇八 :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

谁将冰心盛玉壶

——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

[摘要] 纳兰词与李煜词的特点,通过对其内容与风格,情感表达,语言描摹等方面进行分析,我认为他们虽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在更多的方面,二者并不相同。应该说,他们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 纳兰词 ; 李煜词 ; 比较

词发源于隋唐,至五代,掀起了第一个高峰,领军人物是南唐后主煜。他以自己的人生境遇为背景,以血泪为书,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诗必盛唐,词必两宋。”此论可谓千载流响。然而,在经历了两宋的辉煌之后,词坛衰微,直到清初才又呈中兴之势,一大批优秀词人涌现,纳兰性德便是其中的突出者。通过古代文学的系统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纳兰性德与李煜分处词发展的一前一后两个时期,虽然相距数百年,但二人在气质及词风上却颇为相似,后人也往往喜欢将二人相提并论。周之琦曾谓“纳兰容若,李重光后身也”; 唐圭璋云:“成容若雍荣华贵,而吐属哀怨欲绝,论者以为重光后身,似不为过。”[1]梁启超也说:“纳兰小词,直追后主。”二者皆以为纳兰词酷似后主之词。确实,纳兰性德一直十分推崇李煜,他在《渌水亭杂识》中说“:花间之词,如古玉,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2 ]但两家词是否真的同出一辙,无甚差异呢? 通过对他们作品的了解和分析,我将从内容与风格、情感表达、语言运用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

刘熙载称唐五代词“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李煜在亡国之前的词

作也具有这个特点,当时南唐偏安于江南一隅,后主李煜不思进取,一味的穷奢极欲,因而他的前期词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菩萨蛮》等,尚未脱花间词派绮丽浓艳之窠臼。南唐灭亡之后,李煜被宋太祖所俘,尝尽了国破家亡的滋味,终日以泪洗面,其词作也洗尽铅华,一变为感伤沉痛之音,如《虞美人》 、《浪淘沙》、《乌夜啼》等就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表达了对“故国”与“往事”的无限留恋,以及对万事成空、往日不再的感慨。较前期有了很大的进步,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如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的自然恒久与故国、朱颜的短暂无常相对比,瞬时使这不可避免之痛苦浩浩荡荡,难以抑制。此篇被称为古往今来怀念故国的压卷之作,诚不过誉。总的说来,李煜之词较花间词作在气象上有了较大的开拓,但在风格上却不改其情致缠绵,故李词近于婉约。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