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

时间:2024.5.4

谁将冰心盛玉壶

——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

[摘要] 纳兰词与李煜词的特点,通过对其内容与风格,情感表达,语言描摹等方面进行分析,我认为他们虽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在更多的方面,二者并不相同。应该说,他们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 纳兰词 ; 李煜词 ; 比较

词发源于隋唐,至五代,掀起了第一个高峰,领军人物是南唐后主煜。他以自己的人生境遇为背景,以血泪为书,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诗必盛唐,词必两宋。”此论可谓千载流响。然而,在经历了两宋的辉煌之后,词坛衰微,直到清初才又呈中兴之势,一大批优秀词人涌现,纳兰性德便是其中的突出者。通过古代文学的系统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纳兰性德与李煜分处词发展的一前一后两个时期,虽然相距数百年,但二人在气质及词风上却颇为相似,后人也往往喜欢将二人相提并论。周之琦曾谓“纳兰容若,李重光后身也”; 唐圭璋云:“成容若雍荣华贵,而吐属哀怨欲绝,论者以为重光后身,似不为过。”[1]梁启超也说:“纳兰小词,直追后主。”二者皆以为纳兰词酷似后主之词。确实,纳兰性德一直十分推崇李煜,他在《渌水亭杂识》中说“:花间之词,如古玉,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2 ]但两家词是否真的同出一辙,无甚差异呢? 通过对他们作品的了解和分析,我将从内容与风格、情感表达、语言运用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

刘熙载称唐五代词“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李煜在亡国之前的词

作也具有这个特点,当时南唐偏安于江南一隅,后主李煜不思进取,一味的穷奢极欲,因而他的前期词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菩萨蛮》等,尚未脱花间词派绮丽浓艳之窠臼。南唐灭亡之后,李煜被宋太祖所俘,尝尽了国破家亡的滋味,终日以泪洗面,其词作也洗尽铅华,一变为感伤沉痛之音,如《虞美人》 、《浪淘沙》、《乌夜啼》等就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表达了对“故国”与“往事”的无限留恋,以及对万事成空、往日不再的感慨。较前期有了很大的进步,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如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的自然恒久与故国、朱颜的短暂无常相对比,瞬时使这不可避免之痛苦浩浩荡荡,难以抑制。此篇被称为古往今来怀念故国的压卷之作,诚不过誉。总的说来,李煜之词较花间词作在气象上有了较大的开拓,但在风格上却不改其情致缠绵,故李词近于婉约。

相比之下,我认为纳兰词的内容则更丰富,既有妩媚风流的爱情词,缠绵绯恻的悼亡词,又有气魄雄浑的边塞词和寄托深远的咏物词。其艺术的风格也更多样,婉约与豪放兼而有之。恰如这首《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上片由一个设问引起,西风、黄叶与落日共同构建起一个孤寂凄清的黄昏,当夕阳将作者的影子拉得极长极长的时候,他想起了与亡妻共同度过的那些平常时光,当初不曾留意,如今却都不可追回?.一种无可奈何的酸楚油然而生,从词中一直

渗透到读者的心中,真是“人言愁我始欲愁”。这种类型的词作在词集中比比皆是,温婉中流露出一段哀伤,掩卷后总有丝怅然若失之感,从而形成了它特有的艺术风格。纳兰的豪放词,在我看来,也是丰神迥绝,如《长相思》、《如梦令》、《相见欢》。这样的作品,即使是与苏轼、辛弃疾的豪放之作放在一起,也丝毫不逊色。王国维就极为欣赏纳兰的边塞词,他在《人间词话》中说:“‘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月’、‘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纳兰的这种刚柔兼备的词风正是他个人独特气质的反映。本是骁勇善战的满人后裔,但却十分向慕南朝文化;他文武双全,阅世很深,既曾有过偎红倚翠的风流,也曾铁马金戈,驰骋于边塞绝域;他既有一颗多愁善感的诗人之心,又同时具有坚毅果决的个性。

纳兰词与李煜词都以善言情著称,其所言之情又均凄惋缠绵,动人心魄,这也是部分观者认为二人词风相近的一个原因。但若仔细玩味,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在情感表现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从他们的感伤的原因谈起。李煜自从继位以来,便一直沉湎于杯光舞影,不知愁为何物,然而当宋太祖挥师南下,攻破了南唐都城,也打破了李煜苟且偷安的幻想。从一国之主到亡国奴,身份、地位、尤其是心绪上的巨大反差,使得他那颗纤弱敏感的心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痛苦,因此才能产生出那么多悲不自胜的亡国之作。可以说,李煜词风凄惋的主要原因在于受了外界的巨大打击。而纳兰的一生虽然也有过对仕宦的失望,对人事无常的心灰意冷,但这只是他一生憔悴的

一个侧面,并非主要原因。翻看他的词集,从始自终一直贯穿着挥不去的悲情,因此我认为在纳兰的内心深处是欣赏悲剧美的,所以在创作中,他更愿意以这样的题材入词。由此可以推知纳兰词词风凄惋更多是来自于内心的审美倾向。

其次从对感情的拿捏上来说。无论是李煜的前期词还是后期词,都流淌着一种无节制的、不计后果的宣泄。前期词如《玉楼春》便是一首少有的纯表现享乐的作品,“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看得出,这是一个完美的夜。后期词如《浪淘沙》、《乌夜啼》、《虞美人》等对亡国之痛、人生之苦毫不掩饰,而且不想排解。后主往往终篇描写愁绪,但却无一字提到何以销愁,一任这股巨大的哀痛如春水一般汹涌澎湃。相较而来,纳兰的一生虽然忧多欢少,但他对感情的态度一直是理性的、有节制的。他是宰相明珠的长子,又是御前一等待卫,身负家、国双重重任;他的一举一动都关系重大,这使得他做任何事都不能如李后主一样随心所欲,所以当他言及忧愁时总是十分委婉,往往只言愁而不言因何而愁。他更多的是将哀愁一肩担起。如《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事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纳兰终身都在寻求解决的办法,但对于忧伤的起因却讳莫如深,他把一切都压在了心底。

对情绪的处理方式不同,不仅影响了二人的词作,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命运。李煜因不讳言故国之思而触怒了宋太宗,被赐死;而纳兰却因终生抑郁,憔悴而死。再次,在言情的境界上说,李煜的境界更大,涵盖

了整个人生及宇宙。他能跳出自己的一己哀愁,感悟到全人类的普遍哀愁,从而扩大了读者群。像《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这样的作品,亡国之人看了固然有所感慨,客居他乡之人乃至是追忆昔日年华的人也都心有戚戚焉。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 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3] 。纳兰往往只观注自己的一己之感,他的悼亡词也写得情深意切,感人至深,但未经过生离死别的人对之的理解就不那么深刻。今人赵秀亭云:“论词境, (纳兰) 阔于温而浅于李。后主眷系家国,故重;容若萦系私谊,故轻。”[4 ]所言极是。李煜之愁则是哀而不伤的,李煜一生大起大落,所受磨折要十倍于纳兰。但正如纳兰诗中所言“愁多反自笑,欢极不能歌”,李煜以一代帝王的身份沦落为阶下囚,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甚至连妻子小周后都不能保全,这样巨大的悲伤反而使他冷静下来,以一声浩叹来面对惨淡人生,这里面寄托的是更深的不幸,更多的无奈。

最后在语言的运用上,李煜及纳兰均可称圣手,李煜的前期词色泽较浓艳,喜用红、香、花、月等艳字,但在他出众才情的调度下,其词虽艳但不流于恶俗,比之于花,当如富贵牡丹。及至后期,亡国之作尽改前态,洗尽铅华,以素面朝天,并频频以流水、落花、梧桐、芳草等意象入词,又疏宕似暗香浮动之老梅。而纳兰词则一直淡雅有致,颇有云淡淡,水悠悠之意,所用意象也是秋雨、西风、萍水、荷灯这样的凄清幽冷之物,比之于花,更似空谷幽兰。

二人之词均有自然性灵的特点,他们不追求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李煜之词以概括性强而见长,往往几个字就道出作者心中的所有

苦闷,一句词就使读者的心灵震撼不已。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此词篇幅极短,上片以西楼、残月及深院的梧桐勾勒出环境的凄凉,同时也是作者心绪的反射。下片以“剪不断,理还乱”来为离愁下了一个十分准确的概念,便戛然而止。但言外之意却非常丰富,有忆有悔有恨,一切皆随读者的想象而生。纳兰之词以委婉曲折见长,虽不具备李词的超强概括力,但描摹生动,入木三分,另有一种动人心魄处。如悼亡词《浣溪沙》中:“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此词感情深挚,可谓一波三折。结语化用了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将离别之苦,生死之恨发挥得淋漓尽致。将二人的词作作一比较,会发现“李词如国画中的写意,只寥寥几笔便形神兼备,而纳兰词便如工笔画,刻画甚细,曲尽其妙。”[5 ]

从写作手法上看,李词多是客观描写,作为第一人称的“我”的形象极淡,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样的句子,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自我描写,也可以理解为对他人的刻画。而在纳兰词中,作者自身的形象则由幕后走到了台前,十分突出。如“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等句,读者一望即知是作者在转侧难眠,是作者欲辞冰雪以暖亡妻,而不可能是别人。另外,纳兰在词中加入了 许多对白,也使“我”变得更为鲜明,如“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卿处早醒侬自睡”“是伊缘薄,是侬情深,

难道多磨更好?”等句,或是作者的自言自语,或是对亡灵的直接倾诉,都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李词与纳兰词有一定的相似处,但在更多的方面二者并不相同,虽然李词在前,纳兰词在后,但纳兰并未亦步亦趋地模仿李词,而是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在词坛上形成了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线。

[参 考 文 献]

[1 ]唐圭璋. 词话丛编[M] . 北京:中华书局,1986.

[2 ]成容若. 渔歌子[A] . 唐圭璋. 词学论丛[C] . 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6.

[3 ]纳兰性德. 通志堂集[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4 ]王国维. 人间词话[M] .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5 ]赵秀亭. 纳兰丛话[J ] .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4.


第二篇:一种凄惋两样情怀_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


一种凄惋两样情怀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

20xx年4月            佳

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Apr.,2004第22卷第2期       JOURNALOFSOCIALSCIENCEOFJIAMUSIUNIVERSITY     Vol.22No.2

一种凄惋 两样情怀

———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

刘 萱

(佳木斯大学高教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摘 要]论述了纳兰词与李煜词的特点,从内容与风格,言情体物,语言描摹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李词与纳兰词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在更多的方面二者并不相同,二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纳兰词;李煜词;词风;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04)02-0054-02

  词发源于隋唐,至五代,掀起了第一个高峰,领军人物是南唐后主李煜,他以血泪为书,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在经历了两宋的辉煌之后,词坛衰微,直到清初才又呈中兴之势,一大批优秀词人涌现,纳兰性德则是其中的矫矫者。

纳兰性德与李煜分处词发展的一前一后两个时期,虽相距数百年之遥,但二人在气质及词风上却颇为相似,往喜欢将二人相提并论。周之琦曾谓“纳兰容若,也”;陈其年谓“:《饮水词》,哀感顽艳。颐云“:寒酸语不可作,,,]

:[2]

哀怨欲绝,。”梁启超也说“:纳兰小词,,简。诚然,纳兰性德一直十分推崇李煜,他在《渌水亭杂识》中说“:花间之词,如古玉,贵重而不适用,宋

[3]

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但两家词是否真的同出一辙,无甚差异呢?下面试从几个方面来做一比较。

一、内容与风格刘熙载称唐五代词“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李煜在亡国之前的词作也具有这个特点,当时南唐偏安于江南一隅,北宋大军一直虎视眈眈,必欲吞之而后快,但李煜却不思进取,一味的穷奢极欲,因而他的前期词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

(晚妆初了明肌雪)《(晓月坠)男女情爱,如《玉楼春》、喜迁莺》

(宿云微)《(晚妆初过)《(花明月暗飞轻雾)、一斛珠》、菩萨蛮》

等,尚未脱花间词派绮丽浓艳之窠臼。南唐灭亡之后,李煜被宋太祖所俘,尝尽了国破家亡的滋味,终日以泪洗面,其词作

(春花秋月何也洗尽铅华,一变为感伤沉痛之音,如《虞美人》

(帘外雨潺潺)、(林花谢了春红)、时了)《、浪淘沙》《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等就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发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与“往事”的无限留恋,以及对万事成空、往日不再的感慨。较前期有了很大的进步,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如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的自然恒久与故国、朱颜的短暂无常相对比,遂使这不可避免之痛苦浩浩荡荡,沛然莫御。此篇被称为古往今来怀念故国的压卷之作,诚不过誉。总的说来,李煜之词较南唐诸作在气象上有了较大的开拓,但在风格上却不改其情致缠绵,这与李自幼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3],生性柔弱极有关系,故李词近于婉约。

相比之下,纳兰词的内容则更丰富,既有妩媚风流的爱情词,缠绵绯恻的悼亡词,又有气魄雄浑的边塞词和寄托深远的咏物词。其艺术的风格也更多样,婉约与豪放兼而有之。纳

①[收稿日期]2004-01-10

兰性德的婉约词历来为人称道,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惋

[1]

处,令人不能卒读。”在。试看这首《浣溪沙》:“?萧萧黄叶闭疏窗,。,。当、萧萧黄叶与,……一种无可奈,从词中一直渗透到读者的心中,真是“人。这种类型的词作在词集中比比皆是,温婉中流露出哀伤,掩卷后总有一种怅然若失之感,从而形成了它特有的艺术风格。纳兰的豪放词为数并不多,只占纳兰词总数

(山一的三分之一,但丰神迥绝,深得个中三昧,象《长相思》

(万帐穹庐人醉)《(微云一抹遥峰)这程)《、如梦令》、相见欢》

样的作品,即使是与苏轼、辛弃疾的豪放之作放在一起,也丝毫不逊色。王国维就极为欣赏纳兰的边塞词,他在《人间词话》中说“:‘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月’、‘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纳兰在同一首词中也往往能儿女情与风云气并存,既有婉约之态又有豪放之境,这是前代词人所不具备的,如《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照大旗。”此词写的是作者身处边塞苦寒之地,却心系家园,进而形诸于梦。此词运用强烈对比,帐外是风雪之夜,朔风狂吹,积雪飞扬,几颗孤星清冷的照在大旗上;而帐内征夫的梦魂却飞到了温馨的家中,他看到了桃花的疏影溶入了蒙蒙月色之中,闺中人正倚窗凝眸,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然而一声画角惊破了征夫的好梦,陪伴着他的仍然是塞外的寒风和长嘶的战马。回想梦境,现实显得格外的悲凉寂寞,短短44个字中蕴含了数不尽的离情别意。

纳兰的这种刚柔兼备的词风正是他个人独特气质的反映,纳兰性德本是骁勇善战的满人后裔,但却十分向慕南朝文化;他文武双全,阅世很深,既曾有过偎红倚翠的风流,也曾铁马金戈,驰骋于边塞绝域;他既有一颗多愁善感的诗人之心,又同时具有坚毅果决的个性。在纳兰身上,流淌着阳刚与柔婉两种血液,体现在词作中则别具风格。聂晋人说纳兰词:“香艳中更觉清新,婉丽中又极俊逸,真所谓笔花四照,一字动摇不得者也。”就是指他的刚柔互融而言的。

二、言情体物

纳兰词与李煜词都以善言情著称,其所言之情又均凄惋缠绵,动人心魄,这也是论者认为二人词风相近的一个原因。但若细玩味,就会发现他们在言情体物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作者简介]刘萱(1975-),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高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黑龙江大学2001级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54—

一种凄惋两样情怀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

首先从他们的感伤的原因谈起。李煜自从继位以来,便一直沉湎于杯光舞影,不知愁为何物,可就在他39岁那一年,宋太祖挥师南下,攻破了南唐都城,也打破了李煜苟且偷安的幻想。从一国之主到亡国奴,身份、地位、尤其是心绪上的巨大反差,使得他那颗纤弱敏感的心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痛苦,因此才能产生出那么多悲不自胜的亡国之作。可以说,李煜词风凄惋的主要原因在于受了外界的巨大打击。纳兰的一生虽然也有过对仕宦的失望,对人事无常的心灰意冷,但这只是他一生憔悴的一个侧面,而非主要原因。翻看他的词集,从始自终一直贯穿着挥不去的悲情,他有一首《填词诗》云“: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在他与顾贞观合编的《今词初集》中所选词也大半是哀怨之作,可见在纳兰的内心深处是欣赏悲剧美的,所以在创作中,他更愿意以这样的题材入词。由此可以推知纳兰词词风凄惋更多是来自于内心的审美倾向。

其次从对感情的控制上来说。无论是李煜的前期词还是后期词,都流淌着一种无节制的、不计后果的宣泄。李煜其人,个性纯真,少有城府,心有所感便不加掩饰的形诸于笔。前期词如《玉楼春》便是一首少有的纯表现享乐的作品,词云:“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看得出,这是一个完美的夜,后主眼中看到的是雪肤花貌的嫔娥翩翩起舞,耳中听到的是凤箫吹奏的霓裳曲,鼻中嗅到的是随风飘来的阵阵香气,口中饮的是美酒,感官上的享受已经达到了极致。最后两句则是精神上的享受,回宫的时候,不要烛火通天的喧嚣,一任白马踏着明月,徐徐归来。从精神到肉体没有一点遗憾之处。后期词如《浪淘沙》《、乌夜啼》《、虞美人》等对亡国之痛、人生之苦毫不掩饰,而且不想排解,后主每每终篇描写愁绪,但却无一字提到何以销愁,一任这股巨大的哀痛如春水一般汹涌澎湃纳兰的一生虽然忧多欢少,、有节制的。,,家、国双重重任;,“,所欲言之情,,,往。他更多的是将哀愁一肩担起。如《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事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满纸愁云,尽管一直到篇尾也未说明愁似湘江日夜潮的具体原因,但纳兰对于排遣忧思还是做了许多努力的,他试图以酒浇愁但愁更愁,于是又打算以楚辞消忧,可是最终还是归于失败。纳兰终身都在寻求解决的办法,但对于忧伤的起因却讳莫如深,他把一切都压在了心底。对情绪的处理方式不同,不仅影响了二人的词作,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命运。李煜因不讳言故国之思而触怒了宋太宗,被赐死;而纳兰却因终生悒郁,憔悴而死。

再次,在言情的境界上说,李煜的境界更大,涵盖了整个人生及宇宙。他能跳出自己的一己哀愁,感悟到全人类的普遍哀愁,从而扩大了读者群。象《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这样的作品,亡国之人看了固然有所感慨,客居他乡之人乃至是追忆昔日年华的人也都心有戚戚焉。而“人生愁恨何能免”“、别时容易见时难”这样的句子更是富含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足以打动任何类型的读者。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

[4]词”。纳兰往往只观注自己的一己之感,他的悼亡词也写得情深意切,感人至深,但未经过生离死别的人对之的理解就不那么深刻。今人赵秀亭云“:论词境,(纳兰)阔于温而浅于李。

[5]

后主眷系家国,故重;容若萦系私谊,故轻。”所言极是。

最后,就言情的特色而言,纳兰词似泣,李煜词似叹。纳兰词可谓满纸愁云,据统计,在纳兰现存的348首词中,愁字出现了90次,泪字出现了65次,恨字出现了39次,但我们说“纳兰似泣”,并不是指他的上述字眼使用得多,而是说他的词,尤其是悼亡词中蕴含着非常强烈的哀情,使人不由得欲随之落

(为亡妻题照)“泪。试看这首《南乡子》:泪咽却无声,只向从

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纳兰对妻子一往情深,生死不渝。此词是题于亡妻的画像上的,在纳兰看来,宛如与妻子面面相对,不由得肝肠寸

断,哽咽失声。象这样字字牵情,语语酸心之作,在纳兰词中

(梦冷蘅芜)《(梦来并不少见《青衫湿遍》,《、沁园春》、鹊桥仙》

双倚)等作也都催人泪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煜之愁则是哀而不伤的,李煜一生大起大落,所受磨折要十倍于纳兰。但正如纳兰诗中所言“愁多反自笑,欢极不能歌”,李煜以一代帝王的身份沦落为阶下囚,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甚至连妻子小周后都不能保全,这样巨大的悲伤反而使他冷静下来,以一声浩叹来面对惨淡人生,这里面寄托的是更深的不幸,更多的无奈。我们注意到李词中的感慨之句,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往事只堪哀”“、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等的尾字都是平音字,音阶适合拉长,可以想见,李煜当初意兴阑珊的吟出这些句子的时候,伴随着的就是声声叹息。

三、语言描摹

李煜及纳兰在语言运用上均可称圣手,李煜的前期词色泽较浓艳,喜用红、香、花、月等艳字,但在他出众才情的调度下,其词虽艳但不流于恶俗,比之于花,当如富贵牡丹。及至后期,亡国之作尽改前态,洗尽铅华,以素面朝天,并频频以流水、落花、梧桐、芳草等意象入词,又疏宕似暗香浮动之老梅。而纳兰词则一直淡雅有致,颇有云淡淡,水悠悠之意,所用意象也是秋雨、西风、萍水、荷灯这样的凄清幽冷之物,比之于花,更似空谷幽兰。

二人之词均有自然性灵的特点,他们不追求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比较而言,李煜之词以概括性强而见长,往往几个字就道出作者心中的所有苦闷,不已。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此词篇,、,,理还乱”来为离,。但言外之意却非,一切皆随读者的想象而生。纳兰之词,虽不具备李词的超强概括力,但描摹生动,入木三分,另有一种动人心魄处。如悼亡词《摊破浣溪沙》:“欲话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此词感情深挚,可谓一波三折。开篇是对梦境的回忆与留恋,接下来笔锋一转,述说自己过去对妻子的忽略,如今想来,万般悔恨,却已无从弥补。下片是物思人,环佩仍在,锦书难托,这种伤痛何其深厚。结语化用了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将离别之苦,生死之恨发挥得淋漓尽致。将二人的词作作一比较,会发现李词如国画中的写意,只寥寥几笔便形神兼备,而纳兰词便如工笔画,刻画甚细,曲尽其妙。

从写作手法上看,李词多是客观描写,作为第一人称的“我”的形象极淡,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样的句子,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自我描写,也可以理解为对他人的刻画。而在纳兰词中,作者自身的形象则由幕后走到了台前,十分突出。如“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等句,读者一望即知是作者在转侧难眠,是作者欲辞冰雪以暖亡妻,而不可能是别人。另外,纳兰在词中加入了许多对白,也使“我”变得更为鲜明,如“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卿处早醒侬自睡”“是伊缘薄,是侬情深,难道多磨更好?”等句,或是作者的自言自语,或是对亡灵的直接倾诉,都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李词与纳兰词有一定的相似处,但在更多的方面二者并不相同,虽然李词在前,纳兰词在后,但纳兰并未亦步亦趋地模仿李词,而是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在词坛上形成了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线。

[参 考 文 献]

[1]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成容若.渔歌子[A].唐圭璋.词学论丛[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纳兰性德.通志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王国维.人间词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5]赵秀亭.纳兰丛话[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4.

[责任编辑:薄 刚]

—55—

更多相关推荐:
纳兰词名句

139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木兰花令239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蝶恋花339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蝶恋花439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

纳兰词名句名篇精选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1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人生二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如果后来产生了怨恨埋怨没有了刚刚相识的时候的美好淡...

纳兰名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

《纳兰词》中的三字句

浅谈纳兰词中三字句情况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诗言志词表情从词发端之初词的地位一直低于诗词兴起之初只是为了可以配乐燕乐演唱从而形成了参差不齐的杂言即最初的长短句中唐后文人填词者众多而至晚唐温庭筠确立了词体规范开花间...

【puamagic】纳兰原创反转话术--一句话反败为胜.pdf

更多干货尽在倾心攻略粉丝群285578538导师magic维信93019xx90反转话术上一篇文章写了关于相亲中应该展示的dhv以及注意事项今天继续来深入讲一下相亲相亲中女人常会考察男人有没有房有没有车如果有当...

读经典齐分享——纳兰词

读经典齐分享纳兰词读后感对纳兰的记忆源于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乍一看能把感情写的如此细腻的却以为是出自女子之笔而读过纳兰的词后发现他的词更多体现的竟是女子的柔情与哀怨此句画...

纳兰容若词句

菩萨蛮一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二砑笺银粉残煤画画煤残粉银笺砑清夜一灯明明灯一夜清片花惊窗燕燕窗惊花片亲自梦归人人归梦自亲三客中愁损催寒夕夕寒催损...

纳兰性德的名句

纳兰性德的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残蝶粉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不如前...

从各大文学集收集来的千古绝美词句,更有纳兰容若、张爱玲、几米

1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2风过天地肃杀容华谢后君临天下登上九重宝塔看一夜流星飒沓3回到那一刹那岁月无声也让人害怕枯藤长出枝桠原来时光已翩然轻擦梦中楼上月下站着眉目依旧的你啊拂...

纳兰性德名句

纳兰性德名句,内容附图。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残蝶粉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我...

纳兰性德诗词----容若的词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1纳兰容若的身世纳兰性德1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1月19日生于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

纳兰词名句(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