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谈近期对佛教学习之感悟

谈近期对佛教学习之感悟

摘要:这篇文章首先从佛教的起源讲起,其间引入了印度社会当时的现状,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开创佛教的前因后果以及佛教早期的分派到大乘小乘的确立。其后讲述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的发展,主要以魏晋南北朝(梁武帝兴佛,魏太武帝灭佛,周武帝)与唐代佛教(举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唐武宗灭佛等为例)为重。最后由佛教中“六道轮回”的说法引出了我对宗教信仰本质的看法,即为敬畏之心。

关键词:佛教乔达摩悉达多敬畏之心

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数几乎占到了世界总人数的五分之四,而余下的五分之一基本上都是中国人。因此,中华民族也被说做是无宗教信仰的民族,这着实令人好奇。观及历史,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只有佛教与中国渊源颇深,这激起了我对佛教与中国佛教的好奇心。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古印度,当时的印度,经济空前发展,社会变化剧烈。铁器的普及使农业发展趋于成熟,商业与手工业的兴盛促进了城市的形成与繁荣。众多以繁荣城市为中心的国家也强大起来。而社会财富的增长与个国王权的的上升,促使争霸战争不断发生。在这种社会条件下,相应的产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印度西北部,逐渐与当地的土著居民混合同化。以吠陀为代表的雅利安文化,亦与西北印度的土著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婆罗门教。婆罗门教主张用四种姓制度规范社会各个等级的社会职责,其中执掌宗教事务的为“婆罗门”,执掌军政大权的为“刹帝利”,从事生产活动的是“吠舍”,为这三个等级服务的奴隶是“首陀罗”。四种姓依次的地位和权利由高到低。又言四种姓是神造的,不可变更,并力图用这种说法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少年时期便是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释迦牟尼本命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乔达摩出身于刹帝利种姓,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根据印度当时的习俗,在婴儿诞生之际会有预言家预测新生儿的未来:位居种姓制度之首的一个婆罗门,预言悉达多将会统治全世界,只要他待在王宫;否则,他将成为伟大的宗教修行圣者。净饭王对王子疼爱有加,期望他有朝一日能继承王位,统理王国,所以国王把他幽禁在固若金汤,美轮美奂的王宫高墙之内不让他接触一丝一毫世间的丑陋与肮脏。然而就像所有故事所揭露的,真相总是会被发现。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一位八十六岁老居士修学佛法的感悟

一位八十六岁老居士修学佛法的感悟

祖师传法,极为有序,般若味浓,直指人心,令人醒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达般若妙法,方能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外清静绝尘劳,超过无边恶趣门。自觉觉他,当觉行圆满时,速到菩提究竟岸。祖师指引我们入请佛之愿海,任运开显我们的本有佛性,不假功行,立地成佛。 师父告诫我们,学佛首先要把目标方向弄清楚,决不含糊,这样才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明白我们若一念迷,即此岸,生死轮回,无边苦海,永劫沉沦;若一念觉,即成菩提,度诸苦厄。凡夫与圣,存乎一念,并不遥远,凡夫执着,随无流、明流,枉受生死,无有出期。诸佛已觉,识无生死,安住实相,恒处涅槃,住常寂光净土,若诸行者,识得本无生死,那有涅槃,烦恼即菩提,体本无有二,若能如是解,不住无明流,烦恼自无,烦恼已断,自在解脱。学佛不是喊口号,喊口号就会空过,而是要行,行到入圣位,即生成就。 实际上,我们学佛之人,拜的师父,只不过引路人而已。修行而是存乎我们每一个修行者,佛在《大般若涅槃经》中说,众生如客旅,佛乃引路人,常于交叉路,等人经过,指示其方向,以免入迷途。从佛经中,我们可以得知,凡所有指引我们学佛的善知识,我们可以得知,凡所有指引我们学佛的善知识,我们拜的师父,是指路人、引路人,而真修实学,主要在我们自己!

…… …… 余下全文

篇三 :“哈佛学生的大学生活”学习感言

“哈佛学生的大学生活”学习感言

十年寒窗苦读,造就了今天坐在电脑前敲下此感言的我;早有耳闻名校哈佛,却只窥其冰山一角,而未领会其精华所在,惭愧之至,羞愧难当啊,观吾今日学习生活,与其相比,天地之别,渺小如蜉蝣,心灵的震撼迟迟不能退却,吾乃井底之蛙也。遂作此感言及计划,以明吾志!

有这么一句话“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从中我看见了哈佛与国内大学本质的区别,自己与哈佛学生的更深层次的差异,不见华服、不见化妆,看看当下国内的学子们,攀比成风,不禁让人暗自神伤。再看看他们的作息时间“六点起床学习到吃早点,然后到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一天之内不列入作息时间表的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一直学习到晚上九点整,然后去睡觉”,反观我们自己,终日与电脑游戏为伴的,谈情说爱,将学习抛到脑后,逃课现象普遍等等,我想我们应该为此做一番思考,思考这大学光阴的流逝,权衡现在与未来的联系,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属于自己的人生。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在哈佛采访,她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学生学的太苦了,但是他们明显也是乐在其中。是什么让哈佛的学生能以苦为乐呢?她的体会是,他们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还有就是哈佛学生心中燃烧的要在未来承担重要责任的使命感。从这些学生身上,你能感到他们生命的能量在

这里被激发了出来。当看到兴趣、使命感等词汇的时候,我觉察到我们缺乏的是什么了,我们缺乏对这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 与使命感,换言之就是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缺乏了对这国家、社会甚至家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被眼前的所谓的自由自在的大学氛围蒙蔽了双眼,松懈了奋斗的神经,进而陷入沉沦的漩涡不可自拔,以为这就是大学,以为这就是我们为之梦想的殿堂,以为这就是神圣的,可曾想我们错了,我们真的错了,我们刻苦学习的日子消失了,换来今天安逸的大学生活,哈佛人最有价值的黄金学习阶段,就这样在我们手中变得毫无价值,毫无用处,我很感慨,甚是失落,也从此次学习的材料中找到了迷茫中自我,学习、奋斗,为未来增添更多筹码,我坚信我会成功,从迷雾中找到指引我的灯塔,扬帆起航。

…… …… 余下全文

篇四 :哈佛访学感悟:这世界需要的正是生气勃勃的人

哈佛访学感悟:这世界需要的正是生气勃勃的人 哈佛访学感悟:这世界需要的正是生气勃勃的人

2014-08-15 微优兔管理咨询

导读

我们都希望孩子幸福。但如何才能幸福?如何才能一生幸福?我们又该怎样发现和保护孩子的独特性,让他们活出最大的自我?在作者看来,这真的是一门很深的功课。而哈佛访学一年的经历,却让她明白了一件她花了40年才想明白的事儿:这世界需要的正是生气勃勃的人。 作者:邓瑾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又是什么?没有孩子之前,我太忙了,没空考虑这些问题。或者更准确地说,我太肤浅了,还没有准备好让这些问题浮现。

有一句老话说,有了孩子的女人,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而我的理解是,女人因为有了孩子,才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的,一个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完整的“女人”。至少,我是这样。

因此,我非常感谢我的女儿,她为我之前那一直努力向外看的生命打开了一扇内省之门,让我更懂人,更懂生命,让我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

什么事让你充满活力,然后就去做这件事

真的是有了孩子之后,我才开始想教育这件事,尤其是在这个教育体系已经被千夫所指的国家。在思考教育本质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回到“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个原点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后面所有关于教育的问题都失去了方向。而我以前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经验,并没有给我答案。

我踏上了寻找之旅。

20xx年5月30日,哈佛毕业典礼。我和所有的毕业生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家长一起,聆听了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的演讲。她分享了她的成功与失败,以及如何从失败中走出来的经历。

然后,当她说出以下几句话的时候,刹那间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孩子出生后所有关于生命意义的寻找,以及在哈佛一年间所有点点滴滴的感悟,在那一瞬间擦亮了火花。她说:

“无论你一路上经历到怎样的挑战、挫折和绝望,如果你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目标,真的只有这一个目标,你就会找到真正的成功和幸福。这个目标就是:作为一个人,你要活出你作为一个人

…… …… 余下全文

篇五 :《哈佛大学是怎么学习的》有感

《哈佛大学是怎么学习的》有感

‘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在阅读《哈佛大学是怎么学习的》一文后,我深深被其学生的学习理念及学习行为所打动,并让我陷入了沉沉的思考。

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这一切让我看在字里,想在脑里,也让我深深为之震撼:四点的凌晨,漆黑的夜色,闪烁的星星,一切是异常的宁静,却始终有那么一些莘莘学子在太阳休憩之时,与睡意搏斗,为理想奋斗。他们正是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的哈佛大学学子。他们的毅力,让我深感每一天凌晨四点的自己原来是多么的渺小。凌晨四点的我们,在床上舒适的躺着,或许做着那么一个令人向往的梦,却始终没人愿意那么早起来去翻开那寂静的书籍。甚至,在阳光撒满大地之时,或在午后太阳高挂之时,中国大学生的我们或许大部分都在享受着网络的滋润,享受着自由的快乐,却始终没人拿起那孤独的书籍去浏览。

顿时,我想我得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哈佛大学的大学生做个比较,或许那是天与地的比较,但是正如文章所诉,顿时安逸的生活或许会带来痛苦的未来。

作为一个二十世纪的中国大学生,我们不应因为高考的结束而结束我们的奋斗旅程,因为我们的高考梦虽然结束,但人生的梦想才真正开始,我们都应在新的起跑线上继往开来,像哈佛学子们学习,时刻为成功做准备;我们不应放纵自己,因为大学应该是用来锻炼毅力的地方,是成就人生的地方,而不应任由我们去堕落,去挥洒那易逝的青春;我们不应整天抱怨课程的多少,而应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增值,正如俗话说:“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哈佛学子们正是甘愿接受那炼狱般的大学生活与那仿佛永不止境的学习方式,才成就出了33位诺贝尔奖得主、7位美国总统与500多名大企业总裁的神话传说。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与“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这三条哈佛图书馆训言让我深感时间与学习的重要性,也在不自然中激情我要努力学习的动力。

…… …… 余下全文

篇六 :学习佛教的心得体会

学习佛教的心得体会

在没有选修佛教之前我对于佛教的了解可以说约等于零,因为那时虽然知道一点佛教的东西,却还不及现在所了解的十分之一,然而现在的我也只是知道点皮毛而已,所以我把之前对于佛教的那丁点了解约等于零。

选修佛教课程纯属偶然,凭着我对佛教的那点浅显的了解,我一直认为那是一种迷信,也就一些老人家会去信奉,为之着迷。而我是个无神论者,不迷信,所以从没想过要去了解它,接近它,更别说学习它了。但是,在我为选什么课程而犹豫时,曾经选修过佛教的同学跟我说,上佛教选修课的是我们以前的历史老师贺老师,她讲的佛教课很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讲课也很生动有趣。于是,我就来到了佛教课。

记得,刚上第一节课,老师课件的第一页就是一个菩萨打坐的图片,同时配佛教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具体是哪首我也不记得了,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当时感觉非常有佛教的氛围。老师是从水开始引出佛教的,这样的教学使我一下子就忘记了佛教的枯燥乏味,津津有味的听了起来。从最初被老师生动的讲课,精美的课件,到后来真正的了解到佛法的精深,包罗万象,再到最后被它深深地折服,不得不感叹它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即使穷尽一生都无法恐怕都难以完全体会它。

“色即是空,空就是色”以前我对于它的理解就是出家人要断绝七情六欲,所以他们有条戒律:色戒,而这句话就是用来告诫那些他们的。但是在这个课堂上老师告诉我们“色”即使物质,“空”是运动,而这句话讲的就是我们物理所学的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通过这个例子老师进一步向我们证明了佛教的包罗万象,而且病不像我们想得那样缺乏科学依据,而只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曾体会到它的深刻意义而已。除此老师还给我们讲了缘分,轮回,涅槃,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事什么。。。。。。每次都让我震惊不已,而且老师还会通过佛教联系现实给我们一些生活,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所以选修这门课程是我受益匪浅。

学佛体验使我认识到佛法是最完美的教育,佛法可重新塑造一个人的品格,使失落者再度获得自信与从容;使失望者获得勇气与力量;使暴戾者获得平和与慈悲。佛法确确实实是重建一个人心地家园的最上妙法。

…… …… 余下全文

篇七 :阅读佛教经典的感悟

让内心宁静,让社会和谐

——阅读佛教经典的感悟

新城二小 李中姣

在学生时代,我就喜欢红楼梦这部名著,喜欢那个凄美的故事,喜欢大观园姐妹吟的诗,作的词,更是被贯穿全书的佛教思想、因果规则而深深震撼。那里面的经典诗词《好了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词的原文是这样的: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是啊,我们凡夫在五浊恶世沉沦,被无明所障碍,看不清宇宙人生的真相,只知道追求名利享乐。伟大的艺术家曹雪芹借助精辟的文字,机智的语言,揭示了人生无常,万境归空的超越性智慧和断绝俗缘得解脱的究竟真理。

我被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深深吸引。20xx年春节一过,我萌生了抄经书的念头,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的先生,他高兴的说:“好啊,正好多年前我就请了几本经书。”我很惊讶,因为我并不知道家里还收藏了经书,也不知道我的先生早就读过经书,现在想来我的先生也是与佛有缘之人。他从书橱里拿出经书,并且在网上下载了抄经 1

书的程序,然后我就开始了燃香抄经的生涯。我先后多遍抄写了《金刚经》、《心经》、《净土五经》、《六祖坛经》、《地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等。我一边抄一边对照注释理解经文,所谓的理解其实只是懂一些皮毛,那些博大精深的经文我们这些凡夫怎能领悟透彻呢?

我一直很喜欢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大家一听到他的名字清玄就知道他是一位佛缘深厚的人,他还有一个名字叫林大悲,大慈大悲的那个大悲,我很喜欢他的文章那股浓浓的禅味,尤其是在我母亲去世后不久,我读了他的一篇《三生石上旧精魂》,写的是唐宋时期的真人真事,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因缘果报的真实不虚。信佛的基础是相信因果,相信六道轮回,我想这可能也是让我深信佛法的基础吧。 也许是机缘已经成熟,我接触到净土法门,阅读了很多佛教经书,其中《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中说:“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十劫,现在庄严美妙清净无染的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想要脱离六道,想往生,仰仗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最殊胜最究竟最圆满的功德。我们这些末法时代的众生,下根劣智,贪嗔痴慢疑五毒俱全,如果想靠自己的力量修戒定慧,越过波涛汹涌的生死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像徒步登天一样艰难。而六字洪名就是阿弥陀佛的大愿船,阿弥陀佛就是船长,我们所有的众生只要随顺船长的呼唤,接受他的邀请,接受他的好意,来上他的船,就可以脱离险境,我们所有众生信顺阿弥陀佛的救度,专称阿弥陀佛的名号,就等于乘上阿弥陀佛的六字名号大愿船,就可以安然度过生死海。所以我庆幸我遇到 2

…… …… 余下全文

篇八 :佛教经典文化感想

佛教经典文化结课感想 题 目:

姓 名:学 号:专 业: 感悟佛教经典文化

在上这门课之前从来没接触过佛教文化,仅存的知识也只是皮毛,并不了解其中的深意。自从上了老师讲的中国佛教文化后,我越来越感到佛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学问。它并不是迷信的,而像是可以净化我们心灵的一本心灵鸡汤一样,像是我们心灵的导师,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很近。

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就像老师讲的那样,有苦也有乐,佛教中的经典文化有时候能很好的引导我们去平衡我们的生活。当遇到苦时,学会用乐观的态度面对而不是一味抱怨消沉;当遇到乐时,也要能够理性对待而不以物喜。在和他人相处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友好宽容的态度,与人起争执时也要心平气和的解决。善待身边的一切,亲情友情爱情,更可以包括动植物,要有一颗平和的心。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我从佛教课中所学到的最切身的体会。

其实,我们不一定要真正意义上的去信佛,只要一个人是相信真善美的,他就是和佛教思想相契合的。佛教并一定是要出世,它只是教会我们用一种出世的态度去生活。教会我们满足,教会我们体会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生活的简单快乐自在。

上过佛教经典文化以后,我们能变得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心中的我,这就已经足够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