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唐诗有感

读唐诗有感

南辛镇尼山中学 刘亚男

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在我还没上学时,妈妈就教我读唐诗。古诗,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可以表达许多事物、景物,就这么几个屈指可数的字,就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尝到是苦的,愉快时品到是甜的。如果你想喝上一杯好茶,就得入情入心,细细品尝。每每品唐诗,我的心情总会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

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自秦汉以来,异族一直不停地侵犯内地,战事十分频繁。许多爱国将士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就奔赴沙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报效祖国。想到这儿,王昌龄悲愤地写下一首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歌颂守边的英勇将士,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读到这儿,我掩卷沉思。戍边战士也是血肉之躯,也是有情之人,他们也有浓浓的情、浓浓的爱,但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安宁,他们宁愿十几年不回家乡,他们的亲人在无穷的思念

中度过,亲人在热切地盼望他们的回归。这其中的酸与苦,忧与愁,我们怎能体会得到?他们是怎么抑制住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这其中要经历多少磨难呀?那浓浓的情愁,令人酸楚。我十分清楚,我无法与他们相比。我惭愧,我的懦弱。同时,我也无尽的佩服这些民族的英雄们!

作为一个现代人,虽然现在祖国已经繁荣了,但是,我们要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更加繁华!

…… …… 余下全文

篇二 :我学唐诗的感悟

我学唐诗的感悟

小时候,我们都会用稚嫩的声音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当登高远眺,我们又总会自然地想起那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身处异地的我们,独自过节时,便会惆怅着感慨“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是什么提炼了我们生活中这些平常的感触呢?——是唐诗吧! 它总是离我们这么近,我们甚至忘了感叹它是跨越了一千年的时空巨变来到了今日与我们相见。那风花雪月、关山大漠、大江东去、枫林晚秋、野舟横渡的景象今天看来是否还如诗人营造的那般原汁原味已无法想见,但有种感觉是相通的,与岁月无关,与文化相系。

无论是读唐朝哪一位诗人的诗,都会让你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他们的诗就如同随手拈来,似乎毫不费力似的。“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年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的《渔翁》让人在轻松愉悦之中,感受着诗歌带来的自然清新的情趣。虽然有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写出唐人作诗的辛苦。也有诗人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吟。但那也是诗人们的一种渲染,一段诗歌佳话而已。真的是那样的话,那杜甫不早就把头发也捻光了,李白也早就骨瘦如柴了

诗来自心灵的感悟。灵光闪现,心有所动,便成就了诗作。这不是呕心沥血就可以做到的。没有浑厚的文化基石,没有深邃的知识修为,再没有闪动的灵感。光凭死学苦学如《红楼梦》里的香菱者,也只是得其皮毛,而终不见其精髓了。个别词句的“推”“敲”,只是作者在成就了的创作里寻求意境的逼真罢了。

学习唐诗,平淡自然中却蕴涵着无穷的回味。初学唐诗,也没有觉得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明白如话,如实描绘而已,毫无新奇可言。久久的品味,才觉得回味悠长,醇香绵绵不绝。“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一般。以酒开头,写离情别绪。平淡中感受到情意绵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殷殷关切之情,尽在离别的酒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情谊相随,永不孤单。很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趣。前者是到处是朋友,后者则是朋友相互关心挂念,在天涯海角也不会孤单落魄的。人生就是这样,聚少离多。面对现实,只有振作起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生活。“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个“却话”将眼前之景变作了未来之景,让你去细细体味这其中的奥妙。相思之意便立现于眼前,情意之绵绵非文字可表达的明白。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唐诗有感(二)

王梵志诗

(一)

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咋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咋一看,这不像是一首唐诗,最多算是某个生活有心人信手写的打油诗。的确,这首诗不符唐朝近体诗诗的格律,韵脚,用词,内容等方面的要求。诗人梵志是初唐的一位僧人诗人。我们知道,初唐是唐朝诗歌的起步与准备阶段,正是由于有“初唐”(注意:此“初唐”与历史学中关于唐朝年代划分中的“初唐”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唐诗中的“初唐”诗一般指唐高宗李渊建立唐朝到唐玄宗时期这段时间的诗歌)时期诸如上官仪,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李子昂等一批诗人在诗歌辞藻,格律,内容,思想等各方面的探索与准备,才有“中唐”“盛唐”诗歌的伟大成就。如此看来,王梵志的一些小诗正是其中这样探索开创性的作品中的一种。自然我们无需以“中唐”“盛唐”甚至是“晚唐”、宋诗、清诗的标准去衡量它,否则就有委曲求全之嫌了。其次梵志乃初唐僧人,其诗都为白话诗,大多以口语化的语言写一些日常生活琐事,而从中感悟到某种生活乃至是人生的真谛,这在文言文是文化主流的唐朝,让人耳目一新,显得特立独行。

于是我们平心静气去欣赏这首短小的五言绝句(就算是吧!),会发现其多有趣味。诗歌的大意是:我,“梵志”把自己的袜子翻过来,让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凡是看到的人都说是穿错了。但我就不信了,我宁愿“刺你眼”,让你看了不舒服,也不可让自己的脚受罪,因为袜子本就是用来“隐我脚”的。这首要表达的意思很简单,但看了之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鲜明的形象立刻闪现在我眼前,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不知是无意,我想更多是有意把自己的袜子反过来穿,但众人都说是穿错了的时候,他却不以为然,反而责备别人错了。深有趣味。

细细品读,不经意的讽笑之后会有一种发至于内心深处的辛酸,不禁对梵志这人大为赞服。世间万物,什么是“对”?什么又才是“错”?越成长的我们,反而失去了孩童时代的判断力,我们失去了太多。从小开始,大人们就教育我们这是对的,这是错的。难道大人有比我们孩子自身更了解自己吗??一直到现在也是如此,我无不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观、看问题的方法与角度越发的俗气,越发的靠近所谓的“社会主流”。“三人成虎”的威力的确让人惊叹,一个人说这是对的,你应该这么走才是正道,自己可能不以为然,甚至是嗤之以鼻;两人这么说,自己的意志还是像开始般坚定;三人还是这么说,心这时就有些动摇了,但还是坚信自己的路也不会错;但四个,五个??百个,千万个,甚至是你身边的所有人都这么说的时候,你还能坚持自己已有的想法吗?这时要是一般人,就会马上把自己的袜子换过来,因为我们就是这么被同化了,因为只有粗糙的一面穿在里面才是正确的,才是被大家都能接受的。好了,这时自己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本我认知,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我,自己已经光荣地沦为芸芸众生的一份子,而且是戴着一副光荣地虚伪的面具去附和所谓的“真理”。而僧人梵志就不这么想:你们认为穿反了,那是因为你们错了,难道我要让自己的肌肤受罪,而迁就众人的话语吗?我这样穿,是因为我觉得这样穿就是舒服,穿袜子穿着自己感觉舒服也有错吗?于是王梵志不屑的说“咋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甚为叹服其目空一切的霸气,快哉!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唐诗有感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平度经济开发区小学 谭嘉惠

暑假里,我读了《唐诗三百首》一书,感受到了古诗的美。 我以前背了不少诗,但是从来没有深入地去研究古诗。以前,我只是觉得哪一首诗很美,却不知道美在哪里。后来在读《少儿百科全书》时,我才发现原来诗词有这么多的讲究。首先,平仄要对仗,字数要相同。其次,一句句诗就像一幅对联,对仗、工整、词简意深。光是这些基本要求,就看得出一个人的文学功底。常说古代人“文思泉涌、出口成章”,现在的学生是没几个人能做到了。

当我在《登金陵凤凰台》中读到了“三山半落晴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一句时,我感受到了浪漫主义诗词的大气磅礴,这句诗浑然天成,不由得让我感叹诗人的语言运用能力如此高超,我眼前浮现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仿佛身临其境。从《富贵曲》 “岂知两片云,带去数乡税。”这句诗中,我读出了豪门贵族生活的奢侈,感受到了诗人对腐败的现实状况的不满。读“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句诗,我感叹诗人把宫女失落的心情写得十分透彻??

古诗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以后要好好研究它。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诗词感悟

读诗词感悟,强国圆梦

——心得体会

实验小学四(2) 韩语凝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用文字写着家国情怀,留下了大量不朽的爱国诗词作品。我今天有幸读了关抗日战争的诗词,心中感慨万千。

望着每天与朝霞一道升起的五星红旗,想起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战士们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换来的。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落后挨打的局面,忘记70年前的国耻。我们青少年只有将国耻铭记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学习,充分汲取知识的养分,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生活在当下,但我们有必要了解历史,牢记耻辱。这有益于我们培养我们的民族气节,激起振兴中华的志向。更能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蕴义。”

少年强,中国强。少年富,中国富。少年智,中国智。忘国耻,何家为;忘国耻,妄为中国人!勿忘国耻,不是为了仇恨和报复,而是吸取惨痛的教训,不要让今天重蹈覆辙。让我们加油吧!努力吧!好好学习,为振兴中国,为了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 …… 余下全文

篇六 :古诗自身感悟

《风》 李峤 《出塞》王昌龄

自身感悟:风 ——不愿随波逐流 出塞——课改是一场持久攻坚战 综观当今小学语文教坛, 课改无疑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指出了方向。于是,车行陌上,春光袅袅,语文教学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我们在为取得的成绩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

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的确是“动”起来了。但稍作注意,我们会发现有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很多,合作的有效性很低。如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合作学习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讨论的价值。那么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学习呢?我认为:第一,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合作讨论;第二,遇到了

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第三,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时,不妨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探究,准备与对方争辩。小组合作学习还应明确分工,主持人、记录员等各负其责。每位组员既要会表达见解,还要会倾听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功效。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教师还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从而灵活地组织安排下一个活动。

…… …… 余下全文

篇七 :唐诗名句感悟=

唐诗名句感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是伟大的。她既有来自血液中的先天的本性,又有来自后天的社会性。家庭中母亲的形态,经常性的体现在有意无意当中。沐浴在母爱中的孩子,有时不一定能感受母爱的存在,但当一旦离开母爱的呵护时,才往往倍加深切地在平时的细微照顾处体现出来。对于父母的付出,尤其是做娘的花在孩子身上的心血和担忧,做孩子的长大后怎么报答都不为过,寸草之心,如何报答得了阳光的哺育呢。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老话讲的一点也不错。有时候一个人出门在外,千里迢迢,人生地不熟,在生活上,或者工作学习上,难免会带来这样那样的不方便,那朋友的作用,这时朋友的作用就会凸现出来。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中有鲜花、阳光、温柔乡、黄金屋.......即使并非是每个生命都这样,并且有的生命还从满败叶、黑暗

恐怖场、破茅屋,也还是坚强的千方百计地求生存。蝼蚁尚且贪生,何况是人?大概,作为一种本能,求生是每个生命都应该获得的权利,尤其是人。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因为智慧的作用,不仅求生的本领大于动物,并且经过长期多少代人的努力、不懈探索,形成了一种博大精深的养神文化。

窜逐荒蛮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人是可怜的动物。想想我们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从秦始皇以来,一向封建统治,多灾多难,苦难不断,再加上黄河泛滥,蝗灾时起,这是天灾人祸,你方唱罢我登场,少陵野老吞声哭,君不见,即使是汉唐时期,史家所歌,可是除了少数皇亲国戚、富贵人家,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讲,也还不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也还不是“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的惨败景象?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人比人,气煞人。同样是人,有的锦衣玉食,挥金如土;有的却食不果腹,吃了上顿没下顿;同样是女人有的养尊处优,肌理细腻,有的却棚鬓荆钗,老死田家。真是白领、蓝领,不知还可不可以再添上黑领之类的?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内容特别丰富,让我明白了许多,知道了许多。这本书就是包含了中华经典与华夏文明的《唐诗三百首》。 这本书中全是唐朝诗人写的诗,如:杜甫、李商隐、李白等。 唐朝也是分什么时期的。先是初唐,再是盛唐,最后是晚唐。初唐,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是“四杰”和王勃;盛唐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是李白、杜甫;晚唐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李商隐、杜牧。

初唐,是唐朝刚刚建国的时候,文化风格难免与以前相似,唐诗也是一样的。所以当时许多诗人想要改变历史风格,就拿当时的“四杰”来说,他们运用清新典雅的词句来做诗,给初唐的人焕然一新的的感觉。他们写泉水,就给人一种真实的感受,仿佛泉水就在眼前。初唐的诗人改变了当时的文化风格,他们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盛唐,是唐朝兴盛、发达的时期,那时他们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风格,唐诗也有了自己的独特韵味。李白、杜甫就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他们写的诗句用了大量的夸比喻,让我们看的人有一种舒服、惬意的感觉。这让我不禁赞叹。

晚唐,民国战乱,到处都是凄凉的,家家户户的男儿都在边塞打仗,不能回家,不能看见自己的妻儿,月圆之时也不能相见。所以李商隐、杜牧写的诗句都带有忧伤,时的背景都很凄凉,所以读完他们的诗,会略有伤感之意。

不同时期的诗人,写的诗都会有不同的思想,通过读这些诗,就能了解当时的文化风格。《唐诗三百首》我的最爱。

东华小学 五年五 于子涵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