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有感(二)

时间:2024.4.9

王梵志诗

(一)

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咋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咋一看,这不像是一首唐诗,最多算是某个生活有心人信手写的打油诗。的确,这首诗不符唐朝近体诗诗的格律,韵脚,用词,内容等方面的要求。诗人梵志是初唐的一位僧人诗人。我们知道,初唐是唐朝诗歌的起步与准备阶段,正是由于有“初唐”(注意:此“初唐”与历史学中关于唐朝年代划分中的“初唐”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唐诗中的“初唐”诗一般指唐高宗李渊建立唐朝到唐玄宗时期这段时间的诗歌)时期诸如上官仪,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李子昂等一批诗人在诗歌辞藻,格律,内容,思想等各方面的探索与准备,才有“中唐”“盛唐”诗歌的伟大成就。如此看来,王梵志的一些小诗正是其中这样探索开创性的作品中的一种。自然我们无需以“中唐”“盛唐”甚至是“晚唐”、宋诗、清诗的标准去衡量它,否则就有委曲求全之嫌了。其次梵志乃初唐僧人,其诗都为白话诗,大多以口语化的语言写一些日常生活琐事,而从中感悟到某种生活乃至是人生的真谛,这在文言文是文化主流的唐朝,让人耳目一新,显得特立独行。

于是我们平心静气去欣赏这首短小的五言绝句(就算是吧!),会发现其多有趣味。诗歌的大意是:我,“梵志”把自己的袜子翻过来,让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凡是看到的人都说是穿错了。但我就不信了,我宁愿“刺你眼”,让你看了不舒服,也不可让自己的脚受罪,因为袜子本就是用来“隐我脚”的。这首要表达的意思很简单,但看了之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鲜明的形象立刻闪现在我眼前,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不知是无意,我想更多是有意把自己的袜子反过来穿,但众人都说是穿错了的时候,他却不以为然,反而责备别人错了。深有趣味。

细细品读,不经意的讽笑之后会有一种发至于内心深处的辛酸,不禁对梵志这人大为赞服。世间万物,什么是“对”?什么又才是“错”?越成长的我们,反而失去了孩童时代的判断力,我们失去了太多。从小开始,大人们就教育我们这是对的,这是错的。难道大人有比我们孩子自身更了解自己吗??一直到现在也是如此,我无不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观、看问题的方法与角度越发的俗气,越发的靠近所谓的“社会主流”。“三人成虎”的威力的确让人惊叹,一个人说这是对的,你应该这么走才是正道,自己可能不以为然,甚至是嗤之以鼻;两人这么说,自己的意志还是像开始般坚定;三人还是这么说,心这时就有些动摇了,但还是坚信自己的路也不会错;但四个,五个??百个,千万个,甚至是你身边的所有人都这么说的时候,你还能坚持自己已有的想法吗?这时要是一般人,就会马上把自己的袜子换过来,因为我们就是这么被同化了,因为只有粗糙的一面穿在里面才是正确的,才是被大家都能接受的。好了,这时自己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本我认知,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我,自己已经光荣地沦为芸芸众生的一份子,而且是戴着一副光荣地虚伪的面具去附和所谓的“真理”。而僧人梵志就不这么想:你们认为穿反了,那是因为你们错了,难道我要让自己的肌肤受罪,而迁就众人的话语吗?我这样穿,是因为我觉得这样穿就是舒服,穿袜子穿着自己感觉舒服也有错吗?于是王梵志不屑的说“咋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甚为叹服其目空一切的霸气,快哉!

今世流行的趋之如骛,随波逐流,图慕虚荣,行色匆匆之心态,早已被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梵志一语道破。我们有时根本不顾及实际效果,或是内心真实的渴求,而是从旁人的“对”与“错”聒噪的舆论来作为自己行事的原则。悲矣!难怪黄庭坚评价道:“王梵志诗云‘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咋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一切众生颠倒,类皆如此。乃知梵志是太修行人也。昔茅容季伟,田家子尔,杀鸡饭其母,而以草具饭郭林宗。林宗起拜之,因

劝诗就学,遂为四海名士。此翻着袜法也。今人以珍馔奉客,以草具奉其亲,涉世合义则与己,不合义则称亲,万世同流,皆季伟罪人也。”果然精辟,一语中的。读罢,吾弗敢再言,唯有沉默,心忏悔之。

这就是初唐僧人王梵志的白话诗,寥寥数言,道破人生之悲哀,极具禅理式的机趣!下面附几首他的其他几首小诗,聊以兴味:

(1)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2)

吾有一言,绝虑忘缘。巧说不得,只用心传。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秋。

山云当幕,夜月为钩。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第二篇:读唐诗《春望》有感


读唐诗《春望》有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出自于杜甫的笔下,诗名《春望》,是杜甫在安禄山的军队占领长安后写的。杜甫旅居长安,时当暮春三月,他看到便地战火,便回想起了自己的家人,不由得见花流泪,见鸟悲痛。见到一封家中寄来家书,就像得到万金一样珍贵。渐渐地,自己越来越老,头发越来越稀,都快插不上簪子了。 这首诗将杜甫当时悲痛的心情与思乡的迫切刻画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当他看到国家败破,城池残破,城中杂草丛生的景象,心中不禁一酸,泪水夺眶而出。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作者以《春望》作题,通过对春天城中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深刻地表现了对国事、时局的关切,又再次散发了此诗所透露出的丝丝凄凉。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光明中心小学六年级:姚筱霏

更多相关推荐: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的品读诗从何处来从细雨中飘来流水声从微风中点碎落花音从柳絮中抽出离别意从鸿雁中寄出思乡情独守空闺翘首倚望的思念驰骋疆场马革裹尸的壮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境最缠绵悱恻最壮怀激烈最悲痛哀婉...

9《唐诗选》读后感

唐诗选读后笔记唐诗是中国人的骄傲它闪烁着永恒的光辉照耀着千百年中华成长的道路凝结着斩不断的中华情它或高蹈于世寄托遥深或引导潮流朝气蓬勃梦回唐朝细细倾听李白杜甫等杰出诗人的千古绝唱领略他们的胸襟睿智极目远眺王维孟...

唐诗风貌读后感

唐诗的美感读唐诗风貌3100102486陈雍医学试验班类唐诗风貌这本书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内容丰富涵盖面很广这本书不仅包括了对初盛中晚四唐诗歌的分期介绍同时对山水田园边塞叙事等题材进行单独讨论其中末章的不同诗体的艺...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

唐诗宋词读后感

唐诗宋词读后感镇中学号召全体师生大搞课外读书活动学校积极响应我们二年级全体师生积极也不甘落后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课余我们以唐诗宋词为突破口积极阅读在中国所有的传统文学中我最情有独钟于唐诗宋词一本唐诗宋词细细...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我们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文字但是却凝聚着好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的力量那简洁而又十分生动的好似带有灵性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唐诗三百首是由全唐诗改编而来的它一部家喻户晓的唐诗选集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我第一次读唐诗三百首大概是在7岁的时候那时读诗只是觉得诗中的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已但是在5年后的今天当我...

《身心品唐诗——与唐诗的心灵对话》读后感

身心品唐诗与唐诗的心灵对话读后感白坤峰老师在身心品唐诗与唐诗的心灵对话的自序中说我的目标让不懂诗的人也能爱上唐诗白老师的目标不是让不懂诗的人懂诗而是让不懂诗的人爱上唐诗只有爱上了唐诗才有可能用心地去发掘诗中的内...

读《全唐诗》有感

读全唐诗有感内容简介全唐诗中华书局ISBN978710101716820xx年版全唐诗共九百卷是清康熙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奉康熙皇帝之命起用当时已退居扬州的彭定求杨中讷等十位翰林编纂的该书共收整个唐五代诗四万八千...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界牌小学刘晓华暑期学习时听了李达武教授的快乐国学与师德师风让我感受到古代诗歌的巨大魅力碰巧的是女儿的暑假作业要求背诵古诗20首以前逛书店买了唐诗三百首在女儿背诵古诗时我也跟着读背吟诵感觉赏心悦目...

古诗城堡976A3语文电子小报成品,读书手抄报模板,书香满园快乐读书简报,小学生语文读后感板报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

读唐诗有感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平度经济开发区小学谭嘉惠暑假里我读了唐诗三百首一书感受到了古诗的美我以前背了不少诗但是从来没有深入地去研究古诗以前我只是觉得哪一首诗很美却不知道美在哪里后来在读少儿百科全书时我才发现原来诗词有这...

唐诗读后感(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