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品经典诗文感悟人生真谛心得体会

品读经典诗文 感悟人生真谛

——心得体会

头屯河农场学校 李洪英

白驹过隙,转眼间一学期即将结束。蓦然回首,这一学期的晨诵教学,总有些许遗憾,心头多的是一份压抑的无奈。如果说工作很忙,也的确如此,不过,我并没有愧心的面对学生,而是想尽各种办法调动学生的诵读兴趣,同时,我也诵读《500句经典名句》,徜徉在名句中,品悟生活的快乐。

在诵读中,我发现中国的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从这些优秀诗篇中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了解民族历史的演变,感受汉语表达的丰富和美好。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还为自己的审美打下了基础。

诚然,在浩如烟海的经典诗文中,仅仅依靠每天早上20分钟的诵读与赏析,肯定是不够的。但就是通过这有限的时间,学生开阔了眼界,明白了很多的事理,也受到了心灵的润泽??

可以说,学生是在经典诗文的浸润下长大的,从小,学生就接触到了不少经典古诗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这一切,把学生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成为点燃创造性的生命灯火。

然而,学生只做到了“背诵”,而离真正的“诵读”还很远,只有通过“诵读”,才能真正体会经典诗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意境,从而有所收获??

读书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诵读需恭恭敬敬,一心一意,不急不徐,字字清楚轻松愉悦。经典,乃悠扬自得的雅致之音,学生每天读圣哲之言,体圣哲之心,发圣哲之语,定在之中,慧在之中。诵读更需声情并貌,在读经典的影响下恭敬认真地读出其中的思想感情。熟读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能生巧,巧而后出新,诵读就是把书上的变成自己的,放在自家智慧库里,随用随取。用多了,自然心灵手巧,会有神来之笔、天造之功。

…… …… 余下全文

篇二 :文言文让我们这样认识世界

文言文让我们这样认识世界

民族实验中学初二·一 徐延生

文言文,它是我们最初的精神家园,把玩其中的方块字,方正中的韵味源远流长;品味其中的韵律,平仄中抑扬跌宕起伏。可是,一提起文言文,很多人就烦.因为它语言纠结,又难背。其实,仔细品味一下,却品出了另一种感情世界。

赞美自然风景时,一篇《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在吴均被免职后,在富春江游览风景。途中,两岸的山峰上泉水击打着石头,发出了泠泠的响声,鸟儿们也欢快地附和着,嘤嘤的唱出和谐的韵律。到了这儿,吴均已完全的陶醉于山水之中,并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的感慨。体现了吴均向往美好大自然,同时,也含蓄的表达了对世间功名利禄之徒的讽刺。

生活贫困无助时,一篇《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本为一名县官,生活美好。可是他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决定回柴桑归隐。不久,家中生活开始贫困,粗布短衣上也慢慢的多了些补丁,而且经常是衣食不足,可是他却安然自若 ,守志安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因为他的心中有足以让他快乐的事。

在心中不得志时,一篇《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是我国的大诗人,可是他在参与王叔远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失败后,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后迁为柳州刺史。在途经永州时,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对他不薄,他终日游览山水抒情。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永州八记》。其间他遇到了一处小石潭,环境优美,但是心中的痛苦和愤懑不平使他触景生情,伤心不已。但是他的心中依旧呐喊着;“一定要重回人生的顶峰。”

而现在的年轻人在事业上,因为一点挫折,经受不住打击而一蹶不振,甚至有的人还想到了轻生,如果能够感受了解柳宗元的心情或许又是另外一种人生的风景。

其实,文言文中的这种不灭的精神,正是我们当代年轻人的楷模,他们的诗歌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与方向。

…… …… 余下全文

篇三 :1文言文两则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来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同时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

课时安排:共十二课时

《文言文两则》 2课时 《匆匆》 2课时

《桃花心木》 2课时 《顶碗少年》2课时

《手指》2课时 “回顾·拓展一”2课时

1 文言文两则

设计者 曹娟利

教材简析: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 …… 余下全文

篇四 :1文言文两则

1、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自读自悟、教师范读、教师适当指导文言文断句等方式正确、节奏得当、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

文的情与意,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并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感受读背文言文的乐趣。 2、 通过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等方法理解字词、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3、 能联系实际学习、生活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知识结构图:1、文言文两则

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 (专心致志)

《学奕》﹛

一人 思援弓缴而射之(三心二意)

一儿 日始出时去人近 (因大如车盖) 日中时远(因如盘盂)

《两小儿辩日》﹛

一儿 日初出远(因沧沧凉凉) 日中时近(因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的短剧,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情与意,感受读、背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读通、读懂文言文,能够结合注释理解疏通全文。

学习起点预测: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初步读懂课文内容,

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

学习困难预测:学生对的哲理还是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运用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来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导入:一、谈话导入,引导学法。

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对于学习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等方法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重难点突破:二、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1、按照预习导航,汇报预习中自学的收获,如题目、作者、作品等。知道结合注释①,了解孟子其人和《孟子》一书,“学弈”的意思即是学习下棋。

…… …… 余下全文

篇五 :1文言文两则

1 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

1 、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够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知道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的表现不同, 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从两则故事中感悟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的重难点: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文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弈秋》读通课文,理解意思

2、体会含义,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1、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

通过前几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地读书作文,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回忆导入,读懂题目

1、回忆总结,引导学法。

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对于学习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2、板书" 文言文" 和课题" 学弈", 初步了解文言文并解释课题的意思。

3、 观察课文插图,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明白两个学弈人的不同表现。

4、疑问引入: 这位看下棋的老者是谁? 他与这两个下棋的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清楚。

2、指读,评价并正音。

3、 学生再练读。

4、指读。齐读

三、理解课文:

( 一) 根据注释, 疏通全文。

1、学生根据课后注释自主理解句子的意思, 不会的地方小组商讨。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

七年级上期期末复习 文言文检测(一)

一、阅读《三峡》,完成文后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略无阙处 ( )夏水襄陵 ( )良多趣味 ( ) ...

属引凄异 ( ) 沿溯阻绝( ) 飞漱其间( ) ....

晴初霜旦 ( ) .

2.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⑵长:常有高猿长啸( ) 巴东三峡巫峡长( )

3.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答:

5.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

6.文章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色?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与唐朝哪位诗人写的哪首诗一致?请将诗人的名字及其诗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作者描写三峡壮丽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 余下全文

篇七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一、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曾经发生,如:尝,其意思相当于“曾经”。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

②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司马迁《陈涉世家》)

二、表示动作、状态在继续进行或持续存在,如:

1、会,意思是“恰逢”、“正赶上”。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会宾客大宴。(林嗣环《口技》) 2、方,意思相当于“正”、“刚”。 ①方欲行,转视积薪后。(蒲松龄《狼》) 3、正,“正好”、“恰好”的意思。 ①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罗贯中《杨修之死》)

②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 三、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发生,如:是时。

此!” (罗贯中《杨修之死》) ③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林嗣环《口技》)

④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⑤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干宝《宋定伯捉鬼》)

⑥急令医士调治。(罗贯中《杨修之死》) 例①~④“忽”“忽然”“暴”都有“突然”的意思。例⑤⑥“急”是“急忙”的意思,除表示动作的急促之外,它还着重表示仓促、忙乱的意思。 五、表示同时发生,如:一时。

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林嗣环《口技》) “一时”译为“同一时候”,表示行为、状态存在的时间短暂。

六、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如:顷之,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间,相当于“一会儿”“过了一会儿”的意思。

①顷之,客请与予对局。(钱大昕《弈喻》)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林嗣环《口技》) ③未几,夫齁声起。(林嗣环《口技》) ④少时,一狼径去。(蒲松龄《狼》)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蒲松龄《狼》) ⑥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林嗣环《口

…… …… 余下全文

篇八 :初二阅读理解诗词和文言文

[古诗今译]

园中的葵菜啊郁郁葱葱, 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 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 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w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 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 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阅读赏析]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内含哲理、感悟人生的诗作。通过描写季节的交替和生物的荣衰,感叹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进而劝诫人们,要利用年轻力壮时的宝贵年华去努力进取、奋力拼搏,切莫因虚度光阴而落得老来后悔。尤其是最后两句,不仅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而且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很有勉励作用。

这首诗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第五、六句,从相反面去写大自然,即由盛而衰、由生长而消亡、由少壮而老大。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但植物可以周而复始,而人的时光却不能倒流,诗人在这里插入第七、八句,用百川东流入海再不西归为喻,把要从正面讲的道理,委婉曲折地从侧面表达出来。这样,既把要讲的道理加深,又把服人的力量加强,从手法上讲是“蓄势”,从构思上讲是以“浅出”来体现“深入”。最后水到渠成的归结成九、十两句,我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阅读题

1《长歌行》主要告诉我们:1.要珍惜时光,少年时就努力,有所作为,不要老了才后悔。 2《长歌行》诗中采用拟人手法的诗句: 2.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