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感悟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感悟

学院:数理 班级:11调查 姓名:张永安 学号:20110401117

《肖申克的救赎》毫无疑问是一部好片子,没有动作,没有特技,甚至没有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观众,并且历经十几年而魅力不减。它靠什么吸引我们?

有人说是因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韧”。确实,用一把小榔头,近20年的时间,在人身控制极为严格的法西斯式监狱,挖出了一条逃生的小隧道(或许叫敲凿出了一条小隧道更合适,那个榔头实在太小了)。这难道不是体现了人的韧劲吗?

不过我觉得这个情节明显是戏剧化的,这只是导演在情节安排上的需要,这样的结尾只是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赎”最终成功了,否则整个情节和主题难以为继。所以有人认为,《肖申克的救赎》反映的其实是“希望”对于人是多么宝贵。是的,片中直接讲到希望的地方就有很多。比如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所说的:“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或许这正是作品和导演想告诉我们的。“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这句话已成名言。

对我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打动我的地方不仅于此。

先说说我对影片中人物的看法。一个鲨堡监狱,里面的囚犯和官员,似乎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众生相。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们是不是象极了我们现实中的掌权阶层?我称之为鲨堡这个“小社会”的统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Morgan·Freeman)当然是关键人物,我认为他是整部影片的线索:其实,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鲨堡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

…… …… 余下全文

篇二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观《肖申克的救赎》后感

看完了《肖申克的救赎》,让我很震撼,一个坚强的人只能拯救自己,一个伟大的人才能拯救其他人,毫无疑问ANDY就是这种人,所以他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他人。这一次我看到最多的是体制下的自由和永不熄灭的希望、压抑下的友谊以及善恶的归宿

这部影片展示的被体制化了的可怕,却是我们早就习以为常的事情;主角们对失去自由的遗憾,也是我们从未有过的体验;瑞德对自由的渴望,安迪对自由的追求,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因为我们不曾失去,所以不感到遗憾。

我们不曾失去是因为我们从未拥有。

而我们从未拥有是因为我们没有渴望的动机追求的动力。

已经institutionalized了,已经体制化了,又哪来动机和动力?当然没有渴望和追求了。

肖申克就如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那里有最广大的“遵纪守法”的市民,有横行街市的恶霸,有滥用职权的当道者,有巧取豪夺的投机者,当然有潜伏伺机而发的智者。肖申克中生存体制又如当今社会体制,“痛改前非”的人一次次被重新投入黑暗之中,当权者干着肮脏的勾当却会在公众面前宣讲“拯救之道”,似乎只有当性格没有棱角,思想失去火花,被“体制化”的人们习惯逆来顺受的时候才可以平安生存。影片中当瑞得“因没有报告而撒不出一滴尿”时,伴我的不是发笑而是颤栗:体制可怕啊!老布在光明到来时因无法承受阳光的照耀而选择死亡,那一幕,我看到的不是老布悬挂着的身躯,而是个性与思想的死亡。 “制度化”这三个字最大的含义,或许不是真正的体制,而是我们所依赖的生活习惯。平时,我们依靠习惯生活,也在超越着习惯,但最多可以有限度地实现个人的自由,就象安迪一样拯救了自己,却也拯救不了集体。瑞德一直在努力“改过自新”,却又无助习惯性地生活着,最终在最后的每十年一次的假释审查时,留给我们一段经典的台词:

“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但并非受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躯。”

…… …… 余下全文

篇三 :肖申克的救赎之感想

《肖申克的救赎》:黑暗孤独中还有思想在涌动

班级学号:xxx 姓名:xxx

题记

“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史蒂芬·金编剧、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的第一部银幕作品。这是一部极其轻缓的电影。我喜欢这部电影那种娓娓道来的语调以及这种大气的节奏。这种感觉似乎只能在某种伟大的作品上才能看到。

说这是一部不朽的电影也许一点也不过份,因为这是一部在你看完了之后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电影。电影用第三人称的旁白描绘了肖申克监狱二三十年间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以瑞德的视角描绘了安迪的作为和因他而得到救赎的肖申克监狱。

在很多人的定义里,这首先是一部嘲讽美国司法制度和狱政制度的电影。因为如果不是因为司法制度上的错判的话,安迪是不会进入肖申克监狱;而如果不是因为狱政制度上阴暗腐败的话,安迪也不会成为诺顿的洗黑钱机器也不会有了后面的整个故事。然而在我的定义里,这部电影首先定义上应该是一部有关人性黑暗以及救赎的电影,如果把它定义在司法制度和狱政制度上的讽世之作的话反而局限了这部电影本身的那种更深层的意义而让这部电影显得肤浅了。

在我看来,其根本表现的依旧还是人性上的阴暗和贪婪。如果说,安迪的错判入狱还仅仅只是因为司法制度上的错判,那么后来安迪得到了一个推翻错误回归到自由社会的机会,可是却被诺顿彻底的扼杀,这体现出了一种人性上的黑暗。

人性是所有一切社会规则和法规的根本。不管多健全的制度最终依旧只能靠人去操作运转,而如果操持着整个制度的人本身依旧带着贪婪的欲望去观摩这一切的时候,他们总能找到可乘之机或者错漏之处。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第一次接触到《肖申克的救赎》是在高中的时候,作为励志小说的经典《肖申克的救赎》的确带给了我太多対人生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如何在逆境中有尊严的生存,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著名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另类杰出代表之作。它在文中主要塑造了4个形象角色:无辜入狱的银行家安迪、“神通广大”的瑞德、道貌岸然的典狱长、图书馆里的老头布鲁克斯等。

暂且先不说《肖申克的救赎》给我带来的人生感悟,单单小说的写作手法就很值得去借鉴,譬如说小说以塑造人物瑞德的自述为主线,给人一种真实感、存在感,使读者很自然的进入小说中,再譬如小说总是时而不时的设置悬念:安迪的妻子和她的“小三”到底是谁杀的?知道内情的小偷汤米的下落真的是转到其他监狱去了吗?到最后安迪能不能逃出去?等等。使小说情节一环接着一环,抓住读者的心理。有时我们写作品时,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之处!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里面的人物塑造和给我们人生的启示。首先我要讲的是安迪,他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本想用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没有下手,巧合的是那晚有人枪杀了他妻子和她情人,他被指控谋杀,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渡过余生,我第一遍阅读时,对他的人生并没有抱什么期望。可是,读到最后我完全被震撼了。他用了20年的时间去实践深深埋藏于心中

的希望,我不禁会问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有时,我们总是说坚持,可是真正能坚持到最后的能有几个呢!换句话说坚持到最后的一定是最终的赢家,安迪------一个‘古代中国式的书生’做到了。从图书馆的扩建这件事中,他的坚持也体现的十分充分。

从安迪这个人物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始终如一的坚持。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在这二十年中几乎始终保持着理智的态度,用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就是淡定。戏而说之,如果他真真切切地生活在现在的中国,那么他会不会被披上‘淡定哥’的称号呢。不过话说回来,安迪的理智、淡定的态度又何尝不是我们欠缺的呢?从安迪身上,为人处事的哲学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面对“三姐妹”的无理、无尊严的要求,他始终都没有半点妥协,即使有时被打的头破血流,令人欣慰的是最终“三姐妹”以惨败而告终。所以,就我们来说,我们要试着对不公平、违背做人底线的事大声地说“NO”,并且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真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抬起头做人,活得更有尊严。当然,有时我们坚决不能向黑暗势力妥协,但安迪也向我们展示了如果暂时的妥协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且能为以后更加严厉的打击黑暗势力,那么暂时的妥协未尝不是一种权宜之计。

…… …… 余下全文

篇五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都说美国是一个极度强调人权与自由的国家,但上个世纪中叶时或许还并非如此。辱骂、殴打泛滥地在肖生克监狱中上演,警卫将囚犯视作已丧尽人权的奴隶,囚犯之中还有自相残杀的变态狂……影片的开场便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灭绝人性的人间地狱的画面。

在这样暗无天日的生活背景下,囚犯们被欺凌,被压制,压制得近乎麻木,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放弃了对自由的追求,碌碌余生,自暴自弃。然而有一个人并非如此,他就是影片的主人公——安迪·杜弗伦。

安迪本是一个银行家,因遭律师陷害而进入肖申克。他并没有因此抑郁消沉,而是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追求,从入狱的开始就在谋划如何逃狱,如何幸福安定地度过自己的余生——身陷囹圄,心却早已在更加广博的宇宙中翱翔,他找老囚犯瑞德为自己带到了一把只有一扎长的鹤嘴锄,凭借着自己对岩石和土层的领悟力,用了20年的时间,在狱房的墙壁上开凿出通往自由和理想的隧道!20年,我的朋友,如果不是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如果不是对正义和理想的渴望,如果不是势必逃脱、奔向自由的决心,是难以用一把小小的鹤嘴锄来撬开囚禁着自己未来之路的枷锁!

安迪是一个很有才能,很有智慧的人物。银行家出身的他精通财税方面的问题,以致监狱里的大小官员争相请他为自己办事;以致监

狱长诺顿让安迪帮助自己洗黑钱。安迪身为阶下囚,无力抵抗,只得照办。他对石头也很有研究,亲自用刀将石头刻成国际象棋的棋子,使之成为娱乐工具,更重要的是,正是这种认识,帮他找到一条正确的开挖隧道的线路!还有,他对音乐有着特别的热爱之情,对图书馆有着掌管的能力,还创设了一个莫须有却合法存于世间的名叫史蒂文斯的人,他越狱后便是以史蒂文斯之名傲然重立于世,从此,安迪消失,史蒂文斯真正诞生!警方再也查不出那个离奇的越狱者的下落。他的所有智慧与才能,都为实现自我理想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其实我觉得安迪与老囚犯瑞德的关系很难说。表面上看他们是朋友:俩人形影不离,感情深厚,互相帮助,安迪也告诉了瑞德将来出狱后要去寻找自己——只是通过大橡树下越狱后所写的信间接告诉,但仅以此据就能说俩人是朋友吗?安迪与瑞德的思想与信念大不相同:安迪不满足于现状,为权利与自由不懈拼搏,而瑞德满足于牢狱生活,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同时俩人并非无话不谈:安迪的那把小锄子何用,以及安迪的越狱打算,一概没有告诉瑞德——当然,影片的发展不能如此,如果这些都交待清楚,那么本片将毫无悬念感可言。不过我相信,当老瑞德明白了安迪所做的一切,当片尾俩人在浪漫的芝华塔尼欧海湾热烈拥抱的时刻,最终俩人还是成了好朋友。

…… …… 余下全文

篇六 :看肖申克的救赎后的感想

看肖申克的救赎后的感想

这是我很早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在世界电影排行榜上排名第一,超过《教父》。当时我把网上各种经典的或值得一看电影都看了一遍。当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赎》以后我被震撼到了。当电影的最后我看到那报纸上新闻,得知安迪用那个当初瑞德说用这个700才能挖通通道逃走的锤子。安迪只用20年时间就完成通道的事实以后我的心久无法平静。我被安迪的对希望的信念震撼到了。

第二次看这个电影是因为,这次的思修作业的要求。这一次我看的更仔细,体会的跟深,对一些经典的对白有了很大的了解。安迪是一个银行家。因为被指控为谋杀妻子以后,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渡过余生。 安迪进了肖申克以后认识了同样被判无期徒刑的已经20年的瑞德。安迪刚进监狱的一段时间不与任何人接触。一个月后,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石锤,想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并说自己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就这样他们认识了,以后安迪用自己的知识和对银行体系的了解对监狱的人帮忙逃税。以后帮监狱长洗钱。最后用自己的信念和智慧,逃出了监狱,揭示了监狱长的罪行。

电影中除了安迪的信念意外还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们深思,比如体制化。当那个原先管理图书馆的老头出狱以后因无法适应外面的生活尔选择了自杀。 电影中的一些经典的对白对人生也很有鼓励意义。比如:

1.记住,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这是安迪对希望的信念)

2.生活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于真正的生活,就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

(这大概是因为安迪想如果他不坚持他永远的失去了自由,生活也没有了意义。)

3.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这一句我至今没领悟透)

4.监狱生活充满了一段又一段这一句的例行公事。

…… …… 余下全文

篇七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at's all.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有些鸟儿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每当观看一部影片的时候,电影的故事发展情节总能让观众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去阐释与欣赏。而我却总喜欢把自己当成主人公,从电影所要反映的价值观念里去寻找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子,《肖申克的救赎》就恰如其分的让我感受到了强制体制下对灵魂自由的向往以及友谊的真善美和人心力量的强大。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令人震撼的一部电影,简单来说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安迪打破对人性的压制,成功越狱的辛酸历程。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尽可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他甚至不厌其烦地给州政府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回应---州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甚至史无前例的监狱图书基金—每年500美金。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终于不动声色地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在一个月黑风高、闪电交加的深夜,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关键词——希望

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从呱呱坠地直到驾鹤西去,可以说一个正常意志的人都是为了希望而活。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就中强调,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对物质有着极大的能动作用。“格物致知”,从实践中能够探讨出万事万物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能够得到认识,那么认识也极其重要的影响一个人行为的发展。希望是一种意识,一种凭借着人的大脑所散发出的认

…… …… 余下全文

篇八 :再看《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有一种疯狂——《肖申克的救赎》 一年前的今天刚成人的我在日志里把安迪冲出下水道站在河沟里享受雨水带来的自由的海报作为结尾,以此来象征新的开始。一年之后再看这张海报这部电影有了更多的体会,这部电影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不变的是对经典的敬佩。如果说有部电影能让人百看不厌的话,《肖申克的救赎》就是永恒的经典。它教会人要有希望地活着。

从19xx年到19xx年,安迪在肖申克监狱待了19年。这19年里,安迪从恐惧,到适应,甚至天真的对这里产生了幻想,直到汤姆被杀,安迪清醒过来。但自始至终,安迪对自由的渴望从未改变,一直支撑下去的便是内心的希望。安迪刚进监狱就像一个不可理喻另类,他去做很多人不敢想的事:跟看守长哈德利要啤酒、向参议员申请资金图书扩建图书馆、不惜以禁闭一周的代价放《费加罗的婚礼》,当然还有越狱般的救赎。其实安迪一直在传达一种信号,我们跟外界的人一样,我们也有权利,我们应当享受这些。而这些想法,是每一个被“体制化”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安迪此时犹如上帝,救赎了这些人的灵魂,就像广场上响起的莫扎特,“我想那是如此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美的让你心痛??那声音飞翔,比在这个灰暗地方的任何一个人梦想都要高远??在那一刻,每个在肖申克的落伍者,感到了自由”。结合安迪瑞德他们修完屋顶在上面喝啤酒的场景,没人会认为这是监狱,“感觉就像修自己家屋顶,自己就是造物主”,这是安迪第一次让他们感受自由。因此刚才说安迪犹如上帝,倒不如说安迪带给他们自由的希望。这世界根本没有上帝,自由才是每个人应有的信仰,别无此他。 刚进监狱之时典狱长诺顿要每个人“把精神交给上帝”,当一个人把自己的精神交出去的时候,那便失去了灵魂,禁锢的不再是身体,而是心,“体制化”的布鲁斯便是这样。就像瑞德说的,肖申克监狱是布鲁斯唯一认识的地方,在这儿他是个重要的人,是个有教养的人;在外面布鲁斯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假释出来的囚犯,每个人都可以教训他。布鲁斯只是走出了肖申克监狱,殊不知他的心灵早在五十年中被宣判了无期徒刑。就像那个胖子,因为不适应肖申克监狱,第一天便被打死;布鲁斯假释之后不适应内心的监狱,结果也只有死亡。适者生存虽然是生存之道,但人的思想是一定要自由的,行为可以被迫原始化,但精神必须要走出身体,这是适者生存的真正含义。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