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位母亲的感悟

一位母亲的感悟

杨柳新绿,万物复苏的季节迎来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乍暖还寒的天气总是让人莫名地困惑与无助。孩子放学后给我的感恩信如一股暖流沁入心脾,让我感受着作为母亲的幸福。

寂静的夜晚,读着孩子的感恩信,那稚嫩的笔迹、朴实的言语让我思绪万千,辗转难眠。怀胎十月经历的担惊害怕,惟愿孩子聪明康健;产床上第一次相见,惟愿孩子幸福快乐!《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写到:“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幸福”。天底下的每个孩子都能让母亲感受着与龙应台一样作为母亲的幸福。

我的一位老师告诉我,生命的意义是基因和文化的传承。孩子遗传了父母的基因,一天天成长。我常想孩子看到的是怎样的色彩,倾听的是怎样的声音,感知的是怎样的世界。

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我给他讲成语故事,希望他能从“守株待兔”中明白成功的道路上不能企图不劳而获;从“刻舟求剑”中懂得做事不能固执不知变通;从“亡羊补牢”中领悟未雨绸缪,早作准备的重要;从“愚公移山”中学会坚持不懈的品质。四五岁的时候,我给他读一些名人的励志故事,希望他能从别人的故事中汲取智慧,规范人生。上小学后,他自己能看书了,于是我

鼓励他自己多看书,并给他推荐优秀的书籍。虽然我不知道他从《中华上下五千年》历朝各代的兴衰与更替之间懂得了什么,也不知道《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对他的人生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但我总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孩子的纯真善良,感恩进取以及不服输的优良品质。“人之初,性本善”如此真实地体现在孩子们的言行中。

孩子更喜欢自然科学类书籍和电视节目。从《地球脉动》中了解极地、海洋、沙漠、草原、丛林??,从《探索·发现》中了解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他曾经读一篇文章,意思说小溪欢唱着汇入小河,小河奔流着形成大河,大河咆哮着流入大海,是谓海纳百川。读后他问我:“很久以后,大海里的水岂不是要满吗?”于是,我指着他刚洗完澡浴室墙砖上挂着的水珠,告诉他空气中是含有水蒸汽的,大海里的水在吸收太阳能量后会把水变成气态,以保持平衡。我喜欢他这样的问题,并享受着这样的交流。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后感《高尔基·母亲》

读后感

——《高尔基〃母亲》

有一个人她像一棵擎天大树,孕

育着无数生命;有一个人她像冬日里的温暖的阳光,温暖着我们;有一个人她像避风的港湾,在暴风雨来临之际给予我们无限的安全,这个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高尔基的《母亲》是最具有代表

性的作品之一,也是在我国影响最大的文学名著之一。《母亲》以巨大的艺术力量阐述了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觉悟、成长的过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是俄国无产阶级的必

由之路。

高尔基笔下的母亲是从一个麻

木不仁的农村妇女到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革命者。这其间,母亲经历了由一个农村妇女到一名革命同志的巨大转变,由此也成长了很多。并且她还是所有农民革命者的典范,她身上有着所有农民革命者的特点,同时也是这本书中最为主要的一条人物线索。

《母亲》以巨大的艺术力量阐述

了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觉悟、成长的过程,解释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由之路。

母亲尼洛夫娜是个温顺、胆怯、

受苦的俄罗斯普通的妇女。作为一个受压迫的工人妻子,她深受政权、神权、夫权的重重压迫,命运悲惨。连她的外表都是一副未老先衰,忧伤惊恐地形象。在这个时候,她既忧虑自己的命运,但又不敢憧憬未来,对于革命还一无所知。所以当她听说儿子在读“禁书”时,十分恐慌,似乎儿子变成陌生人,觉得儿子离的很近又很远。这是她还很不理解儿子的做法,但预示着将来她必将与儿子一同走上革命人民的这条道路上来。

母亲的成长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在她所处的环境下,她需要克服自己

胆怯、懦弱,以及受宗教的偏见等缺点,才能够走上这条革命的道路。这时的母亲似乎用了很大的勇气,下了很大的决心。

《母亲》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

基作,充分地体现了在典型环境中刻画典型人物的特点,这些人物各有特色。

例如:在作品中,他描述了形形

色色的人物。雷宾是农民革命者的形象,开始他只具有自发革命要求和反抗精神,对革命还不了解,对革命的知识分子和革命的书籍都不太信任。他在巴维尔的影响、引导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作品能生动地刻画了这个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母亲》有感

读《母亲》有感

我以前虽然读过高尔基的《海燕》,但是对高尔基还是不了解。看了高尔基的《母亲》后,我觉得高尔基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像刘禹锡在秋天里髙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样,他也另辟蹊径,他没有像其他作家那样,在创作中反映过工人的痛苦生活并把他们描绘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牺牲品。在他的笔下工人是坚强不屈的,他们组织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转到政治罢工,农民和工人在斗争中结成同盟。

我觉得我们应该有创新精神,不要墨守成规,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第一个将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将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是傻瓜”,我们若一味的跟在别人的后面就什么也不会得到。“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都前人的基础上创新,才有自己的成就。如果一个人没有创新,他就不会有所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创新,它就会停滞不前,不会进步。 《母亲》这本书给了我太多的震撼。当读到“他们的全部生活被那年深日久牢不可破的习惯所束缚,每天所想所做的都是老一套。没有人有改变这种生活的愿望。”时,我觉得那些工人真的好可怜。他们每天被压迫着,向坟墓一步步迈进,没有东西能驱散他们的疲劳和痛苦,只能用烈酒来刺激他们的胃,麻痹他们的神经。钳工米哈伊尔·弗拉索夫就每天喝得酩酊大醉,然后打妻子跟儿子。他死后,他的儿子巴维尔也喝得醉醺醺的,当母亲制止他时,他却说大家都在喝,

甚至后来巴维尔他们引起军官的注意,也是因为他们不喝酒、不胡闹。这些工人真是悲哀。习惯,让他们麻木、愚昧,他们从未想过要去改变这种生活。他们习惯了忍受,认为一切变化只能加重压迫。“习惯”真的很可怕。它使人的思维模式固化,想象力散失,甚至忽略很多精彩的细节。当我们习惯了父母的爱护、朋友的关心时,我们就会对友情、亲情很冷淡、漠不关心,认为他们对自己好都是理所当然,从未想过自己要为他们做些什么,也从没想过当我们满不在乎时,他们是否会伤心、难过。当亲人、朋友都离我们而去时,我们才恍然悔悟:爱我们,不是他们的责任、义务,不止需要他们付出,我们也需要付出。爱,是需要我们一起努力的。

…… …… 余下全文

篇四 :感悟母亲

感悟母亲

广漠的撒哈拉沙漠中,有一头母骆驼带着几头小骆驼一路低着头,不时地停下来闻这干燥的沙子。它们显然渴坏了,几头小骆驼无精打采地走着。在太阳的炙烤下,他们的眼睛血红血红的,看起来它们有些支撑不住了。小骆驼们紧紧地挨着骆驼妈妈,而母骆驼总是根据不同的方向驱赶孩子走在它的阴影里。终于,它们来到一个半月形的泉边停住了。几只小骆驼兴奋异常,打着响鼻。可是,泉水离地面太远了,站在高处的几只小骆驼不论怎么努力也无法把嘴凑到泉水边上去。惊人的一幕发生了,那只骆驼妈妈围着他的孩子转了几圈,突然纵身跃入深潭……水终于涨高了,刚好能让小骆驼喝着。

动物间的感情是纯情动人的。鳝鱼护卵的故事我们也并不陌生,在滚烫的油锅中,母鳝鱼为保护腹中的鱼卵,始终高高弓起腹部,只有头部和尾部浸在沸腾的热水里。

母骆驼和母鳝鱼的这种行动使我为之惊叹,我不得不相信,来自于母亲纯真、高尚的爱是出于一种本性,出于一种为孩子付出一切的本性,出于一种爱孩子超乎一切的本性,出于一种忘我的本性。

母骆驼和母鳝鱼是伟大的,我们的母亲更是伟大的。怀胎十月,一朝分娩;不眠不休,哺育婴儿;起早贪黑,操持家务;日夜不宁,思念游子……这便是我们的母亲,这便是我们母亲的一生。母亲由风姿绰约的少女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妪,但他们从未停止过对孩子的爱,也正是他们对孩子无休止的爱,使他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牺牲了自己的青春。

我们的母亲,可能不是歌声动听的歌唱家,可能不是文采非凡的作家,可能不是知识渊博的科学家,但我们的母亲,却唱出了一首首母爱的歌,书写了一篇篇母爱的篇章,创造了一个个母爱的奇迹!

冰心曾在《荷叶 母亲》中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的确,我们都依赖于母亲。踽踽独行,天涯浪迹,首先想到的是母亲;风起云涌,潮起潮落,首先想到的是母亲;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首先想到的亦是母亲。树是大地的精灵,但无论树多么高大魁梧,大地总是她深扎根基的沃土;鹰是苍天的骄子,但不管鹰如何搏击长空,苍天总是他扶摇直上的依托。我们是树,母亲便是大地;我们是鹰,母亲便是苍天。大地总是默默地为树贡献养料,苍天总是无言地给飞禽以空间。不能说大地已鞠躬尽瘁,但苍天却给出了她能给的一切。

…… …… 余下全文

篇五 :《啊,母亲》有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读《啊,母亲》有感

相信大家对舒婷都并不陌生了吧!舒婷生于19xx年,17岁下乡插队,18岁时母亲去世,20岁返城。回城第三年,她做纺织女工时写下本文。体弱、痴迷写作的她常因干活出错遭同事嬉笑排斥。 她——坚忍而沉默地生活着。沉默是无奈而辛酸的,对着记忆里温柔贤淑的慈母,她含蓄而深沉地倾诉着。 于是她写下这首十分感人的诗歌,以此来怀念她那逝去的母亲。

从《啊,母亲》的第一节中可以看出这是作者对她母亲的温馨回忆。但是梦中的温馨幸福却更加能衬托出梦醒后的孤寂痛苦。

《啊,母亲》选取了许多生活的细节,例如“苍白的指尖、衣襟、身影、鲜红的围巾、儿时的呼喊”等等,构成了一幅令人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她逝去的母亲的深深敬爱与痛切心扉的怀念。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是谁第一时间、不顾一切地救我们,即使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毫无怨言,是我们无私的母亲;当我们感到无助绝望的时候,是谁比我们更加痛心悲伤,却必须要坚强地劝慰我们,让我们安心,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想我们回报她,(当然,母亲对我们的爱比海还深,是我们是一辈子都无法回报的),只是因为我们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是她这辈子都无法割下的痛。

在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无疑,我们都要比舒婷幸福得多,因为我们的母亲还健在,我们不需要像舒婷那样——只能以写诗的形式来抒发自己表达失去母爱的孤苦无依,表达对母亲的深切而又持久而永恒的怀念。所以,趁着父母在的时候好好珍惜,加倍地善待我们的父母,不要等到时光流失,再感到后悔。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所有的感情都会变质,但是有一样感情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母爱。但是这样一份深沉的爱并不是天经地义的,只是我们都很幸运地得到了而已。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懂得回报。作为学生的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学习成绩,用我们的健康快乐去回报。或许,他们不希望我们为他们付出什么,只希望我们好好的生活、好好地学习、好好的做人,他们是伟大的。我不能保证在我的父母年老后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我会以我的能力,来保他们的衣食无忧,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

…… …… 余下全文

篇六 :母亲读后感

母亲读后感

高喊还是呻吟,奋战还是衰败,崛起还是堕落!你也不知道,但总有这么几个声音弱小而坚定地喊着:“起来,饥寒交迫的人们!”

《母亲》这本书描写的那个封建时代,人们被繁重的劳动压迫,被权利所利用。年轻人浑浑浑噩噩,在乌烟瘴气的酒吧,灌着烈酒,唱着放肆的小曲儿,打架斗殴。这是怎样的颓废啊!刚失去父亲的巴威尔心中的怒火正在燃烧,他要觉醒,他要让真理与自由回到身边,他不想再这样堕落下去了!他要让那些为了给情侣送一个金尿盆而害死一个工人的吸血鬼明白:工人要崛起!

巴威尔的革命暴发了,一个个革命朋友在他的号召下向巴威尔靠拢,最难得的是巴威尔的母亲也被革命的气息感染,慢慢觉醒。母亲为了巴威尔革命成功,她可以举起那被折断的党旗,母亲的伟大光辉使她不顾一切地唱下去:“起来,饥寒交迫的人们。。。。。。”

书以《母亲》为题正是赞美着母亲的伟大,在巴威尔入狱后,是她接着革命,是她用弱小但坚定的声音说:“相信真理吧,劳动人民万岁!”母亲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我,高尔基先生不正是书中的巴威尔吗?从那激烈强劲的语句中,我似乎就看到了一个革命者那从容不迫的神情,那坚定不移的信念。

文中的语句跌宕起伏,宛如沙漠中的一勺水让人惊喜交集;宛如滔天的狂浪,让人闻风丧胆;宛如秋天的最后一片落叶让人唉声叹气,宛如熊熊大火,让人心潮澎湃。在高尔基的笔下,革命者都与母亲都是疾恶如仇,肝胆相照的有志之士。高尔基把当时社会环境描写得入木三分,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禁咬牙切齿,由衷为革命者助威,这就是《母亲》这本书最成功之处吧,高尔基在这本书上独特的语言描写让人久久不能离开,激烈而坚定,弱小而不言败,写出了母爱的忘我,母爱的伟大。

读完这本书,我叹气了,虽然结果悲惨,革命没有结束,母亲死了。但我知道最后的结果了,结果是母亲的声音,结果是人民的呐喊,结果是巴威尔与革命都的胸膛,结果是那血还未凝结却折断的刺刀,结果是全世界追求真理与自由的革命者高唱:“起来,饥寒交迫的人们。。。。。。”书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黑暗与光明的两面,让我明白邪不胜正的道理,让我明白一个母亲可以为了儿子,为了正义去承受无法想象的痛苦。

…… …… 余下全文

篇七 :母亲读后感

答:《我的母亲》是老舍回忆他母亲所写的一篇记叙文。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母亲的形象,突出表现了母亲勤劳刻苦、善良宽容、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性格与伟大无私的母爱,以及母亲的人格力量对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响。而文章的最后一句:“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简朴的语句,表现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和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养育教诲之恩。作者在文章中叙述了母亲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这些都说明了母亲软而硬的个性,而母亲的这种个性又深深的影响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拥有了“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与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相照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这是作者经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从济南逃到西南对思母的那种复杂心情。也许我们都不曾体会过,也不曾知晓过,但作者却觉得很痛苦,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比思乡情,念母情更来得强烈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当每次收到家信的时候,就会有不详的消息从中渗露出来。有母亲的人,心是安定的。作者又何尝不想这样呢?“我疑惑,我怕”。疑惑为什么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关于母亲起居的情况,怕母亲早以有不策,只是作者不想捅破,捅破那层似窗纸一样的念母之情。但噩耗还是传来,原来母亲已经去世有一年了。作者最后也只剩下内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心痛!心痛!”来结束全文。作者在叙写个人生活经历和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时,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平实简朴的语言中,读来亲切,令人动情。而最后那句“心痛!心痛!”更是被人们视为经典。我们又何尝不能拿来借鉴呢?

《我的母亲》读后感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

…… …… 余下全文

篇八 :我的母亲读后感

我的母亲读后感

篇一:我的母亲>读后感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了老舍先生写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

“母亲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成为大作家了,是因为老舍母亲的勤劳、认真、整洁、待人诚恳等品质及做人的基本原则都是通过她的神教,在性格,为人做事方面影响着老舍先生。所以说这生命的教育。(抓住感点,议感结合,突出自己的感受)“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开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详的消息。”这句话连续使用四个“怕”字,这种手法既表现了老舍先生内心的恐惧怕失去母亲,又写出了作者对母亲的疼爱深情。“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老舍母亲为了孩子们辛苦到老。最后老儿子成才了,这是母亲所期盼的,老儿子也没有让母亲失望。读到这里,我想到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在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只要我们能努力刻苦的学习,也会像老舍那样,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人,也会实现母亲望子成龙的愿望。“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想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这段话再一次点出了母亲的贫穷和辛劳。也体现了母亲把全部都给了我,写出了母亲对我生命的根本意义。

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所以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勤劳和慈爱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篇二:我的母亲读后感

含着脉脉的深情,我读完了《我的母亲》这部倾情小说,本书中讲述了一个有轻微>孤独症的孩子(被妈妈唤作弟弟)、一个有轻微抑郁症的母亲,作者叙说了弟弟和妈妈在相识、相处时的陌生、微妙和忐忑。

这部小说告诉我们:孩子和母亲是有血缘关系的人,无论之前敌视和陌生到了何种程度,最后他们还是亲爱的一家人,关键时刻他们一定会为对方出手。

当我读到“弟弟并不计较他妈妈的冷淡”时,我忽然想起:有一天,妈妈下班回家后,我问妈妈今天晚餐吃什么,妈妈说:“我烦着呢,别打扰我”。那时,我在想:妈妈一定不爱我了,如果爱我,她就会回答我的话,我气的回到了我的房间。可是今天,我读到了这里,想起那时妈妈也许是因为白天太累了有点心烦,我十分后悔当时我没有理解妈妈的心情,而只想着自己。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