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山中避雨教案+ 反思

山中避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弄懂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 鉴赏文章中的妙字妙词、修辞手法及相关写作方法;

3、 理解“乐以教和”的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感受音乐的真正魅力。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乐以教和”的主题思想;

2、 鉴赏文章中的妙字妙词、修辞手法及相关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通读课文,掌握字词

丰子恺(kǎi ) 寂寥(liáo) 嘈(cáo)杂 冗(rǒnɡ)长 里弄(lònɡ) 工尺(chě) 唱和 (hè) 陶冶(yě) 从(cōnɡ)容

趋之如归 怨天尤人 望洋兴叹 陶冶 萍水相逢 乐以教和

二、人物了解: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白鹅》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

三、理清线索

小组讨论:

1、理清本文的叙事线索。 (1、2组)

2、作者在避雨前后心境的变化。 (3、4组)

…… …… 余下全文

篇二 :山中避雨反思

《山中避雨》反思

安贵香

《山中避雨》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本课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与众不同的收获。为此,我的教学设计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力求挖出主题的深度,让学生有新鲜感。对本课主题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过美文听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浅层次的;通过美文美读,学生此时对主题的感知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通过美文研读中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本文的主题是有深度的,不再停留在作者对二胡的爱上,同时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乐以教和”,是音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使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们产生了依依惜别之情。

二、力求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的,除了听读这一环节,其他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四人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的,整个课堂是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真诚对话过程。在轻松的学习交流中,他们的合作、探究中学习方法进一步完善。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七年级语文上册 3《山中避雨》教学案 语文版

3. 山中避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

2、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话题设置:

如果你和家里人或同学们作好了一切准备,兴致勃勃地到某个地方游玩,不料中途遇到天下大雨,你们不得不停留在某个地方,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干些什么?

(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发言交流)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走进作者:

丰子恺,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江苏省桐乡县石门镇人),生于一八九 八年。我国漫画艺术的先驱,同时也是近代有名的随笔散文家、西洋美术音乐家兼教育家,更是多国语言的翻译家,一生著作多达一百五十多种,堪称著作等身。其以寥寥数笔刻画出的漫画,韵味无穷,号称“中国漫画之父”。他的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里,另外还出版了《护生画集》、《子恺漫画集》、《音乐入门》等。翻译作品有《猎人笔记》、《源氏物语》、《西洋画派十二讲》等。

三、预习检测:

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仓皇 寂寥 冗长 惜别 萍水相逢

怨天尤人 望洋兴叹 乐以教和 陶冶 依依

嘈杂 趋之如归

2、解释下列词语:

寂寥:

怨天尤人:

嘈杂:

冗长:

望洋兴叹:

陶冶:

萍水相逢: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速读,或师生合作,分工读),要求学生边读边做到:

1. 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进行圈点批注;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语文教学反思

以学定教 讲求实效

——《山中避雨》教学反思

语文课题研究小组

20xx年3月至20xx年8月这一阶段我们“语文教学中通过审美培养内化人文精神的研究”小组主要研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应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世界之中,受到人文关照,在情感的浸润熏染中提高语文素养,也就是情感美阶段。

我们课题组共同选取了丰子垲的《山中避雨》作为汇报课。《山中避雨》是丰子恺的一篇意趣幽远的散文,是写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两个女孩却“苦闷万状”。后来作者借来了胡琴拉了起来,不仅女孩唱起了歌,连三家村的青年们也唱了起来。作者感到“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直到后来与众人惜别,还依依不舍,作者证实了一句话“乐以教和”。

本课主要通过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来感受、体验作者所说的意境和道理。在课前的设计中,我们没有打算使用多媒体课件,因为“感受和体验”是读者与作者间的心灵对话、思想对话,而视觉的固定模式一开始就会束缚和模糊学生的情感的个性化建立。主要还是试图通过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大家共同探究、研讨语言的方式来掀起“感受和体验”的高潮。至于学生会体验到什么程度,引发出哪些美感,

我无法预知。但为了让学生体会音乐带来的美感,我们还是事先选了几盘磁带,其中包括中国古琴曲《高山流水》,希望当堂能够恰切地运用。

但是上完课后,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研究。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文中真正体会到情感美。经过课题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研讨后,发现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做到一个引领者的作用,而不是代替学生学。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新的课程标准也就阅读教学提出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堂课上,由于我总是在考虑时间问题,导致课堂上老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其实,学生在回答时已经快要说道点子上了,却因为我的过于着急将剩下的部分“帮”学生说了出来,没有达到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习语文时,要让他们自己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对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进而正确地引导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第3课《山中避雨》教案

一、 教学要求

1、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

3、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

4、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要求1、2、3。

2、难点:教学要求4。

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

二、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话题设置:如果你和家里人或同学们作好了一切准备,兴致勃勃地到某个地方游玩,不料中途遇到天下大雨,你们不得不停留在某个地方,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干些什么?

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发言交流。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走近作者: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曾用名丰润、丰仁。19xx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19xx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1925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19xx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xx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以漫画著名艺坛。并写作了以中小学生和一般音乐爱好者为对象的音乐读物32种。抗战爆发后,举家内迁,在任教的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文化活动。抗战后返沪杭,居家从事创作和翻译。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绿缘堂

续笔》等。漫画有《子恺漫画全集》。译著有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俄国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等。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 …… 余下全文

篇六 :山中避雨教案

第3课《山中避雨》教案

一、 教学要求

1、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

3、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

4、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要求1、2、3。

2、难点:教学要求4。

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

二、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话题设置:如果你和家里人或同学们作好了一切准备,兴致勃勃地到某个地方游玩,不料中途遇到天下大雨,你们不得不停留在某个地方,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干些什么?

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发言交流。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走近作者: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曾用名丰润、丰仁。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1925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以漫画著名艺坛。并写作了以中小学生和一般音乐爱好者为对象的音乐读物32种。抗战爆发后,举家内迁,在任教的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文化活动。抗战后返沪杭,居家从事创作和翻译。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绿缘堂续笔》等。漫画有《子恺漫画全集》。译著有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俄国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等。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 …… 余下全文

篇七 :《山中避雨》教案

容县珊萃中学 梁 聪

山中避雨

丰子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乐以教和”的主旨。

2、品味平易而生动的语言。

3、感受文中浓浓的诗意。

4、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乐以教和”的主旨。

教学难点:感受文中浓浓的诗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话题设置:

如果你和家里人或同学们作好了一切准备,兴致勃勃地到某个地方游玩,不料中途遇到天下大雨,你们不得不停留在某个地方,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干些什么?

(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发言交流)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走近作者:

丰子恺: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里,另外还出版了《子恺漫画集》、《音乐入门》等。翻译作品有《猎人日记》、《源氏物语》等。

二、初读课文,扫清词语障碍。

1、读准字音:

qū liáo cáo rǒng

趋之如归 寂寥 嘈杂 冗长

lòng chě hè yě

里弄 工尺 应和 陶冶

yuè huáng tì zòu

乐以教和 仓皇 剃头、 演奏

2、字义:

趋之如归(小步急走) 怨天尤人(责怪) 望洋兴叹(仰望的样子)(发出) 萍水相逢(浮萍)

3、掌握词义:(补充注释)

仓皇;匆忙而慌张。也作仓惶、苍黄。

惜别:

三、研读课文

1、理清记叙六要素。

时间:前天; 地点:西湖山中; 人物:“我”、两个女孩、青年们;起因:避雨; 经过:游玩遇雨——躲雨苦闷——借琴抚慰——拉琴和唱——感受思考;结果:乐以教和。

1

容县珊萃中学 梁 聪

…… …… 余下全文

篇八 :3山中避雨

3山中避雨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六要素,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

2、品味本文生动感人的语段,弄清文章中心意思。

3、体会作者感受到的音乐趣味。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

2、难点:弄清文章中心意思,感受音乐趣味。

教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具:录音机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字词正音

寂寥( liáo ) 嘈杂(cáo zá ) 冗( rǒng )长 弄( lòng )堂 陶冶( táo yě ) 乐( yuè )以教和( hè ) 和( hè )歌

二、词语解释

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

寂寥:寂静空旷。

怨天尤人:埋怨上天,怪罪别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1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三、导入新课:

1、作者介绍:丰子kǎi 恺 ,曾用名丰润、丰仁,浙江tónɡ 桐乡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作品主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

2、导语

同学们有过避雨的经历吗?你们当时的感觉如何?丰子恺先生在山中避雨不但感受到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而且还有一段难忘的经历。

四、研习课文:

1、听录音带朗读全文,思考记叙文的六要素,准备概述事情的经过,明确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把人物的经历和事情的过程表述出来。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线索:记叙的头绪条理,即把材料贯穿起来的脉络。

2、讨论第1题问题:

理清记叙六要素:

时间:前天;

地点:西湖山中;

人物:“我”、两个女孩、青年们;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