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山中避雨

时间:2024.3.31

3山中避雨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六要素,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

2、品味本文生动感人的语段,弄清文章中心意思。

3、体会作者感受到的音乐趣味。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

2、难点:弄清文章中心意思,感受音乐趣味。

教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具:录音机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字词正音

寂寥( liáo ) 嘈杂(cáo zá ) 冗( rǒng )长 弄( lòng )堂 陶冶( táo yě ) 乐( yuè )以教和( hè ) 和( hè )歌

二、词语解释

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

寂寥:寂静空旷。

怨天尤人:埋怨上天,怪罪别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1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三、导入新课:

1、作者介绍:丰子kǎi 恺 ,曾用名丰润、丰仁,浙江tónɡ 桐乡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作品主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

2、导语

同学们有过避雨的经历吗?你们当时的感觉如何?丰子恺先生在山中避雨不但感受到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而且还有一段难忘的经历。

四、研习课文:

1、听录音带朗读全文,思考记叙文的六要素,准备概述事情的经过,明确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把人物的经历和事情的过程表述出来。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线索:记叙的头绪条理,即把材料贯穿起来的脉络。

2、讨论第1题问题:

理清记叙六要素:

时间:前天;

地点:西湖山中;

人物:“我”、两个女孩、青年们;

起因:避雨

经过:游玩遇雨——躲雨苦闷——借琴抚慰——拉琴和唱——感受思考; 结果:乐以教和。

2

故事梗概:前天我和两个女孩在西湖山中游玩,忽然遇到下雨,只好在三家村躲雨(起因)。两个女孩怨天尤人,而我更觉山中雨景迷人,并兴趣昂然地拉起了胡琴,这琴声感染了两个女孩,而且引来了村里许多人,青年们都一起来唱。一时间歌声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更把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拉近了(发展高潮),所以在我们离开的时候竟有些依依不舍了。(结局)

4、理清本文的线索:

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在书中画出来

我:开始“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继而因山中阻雨而感受到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再往下因给山村青年拉琴,大家齐声歌唱,而尝到了有生以来从未尝过的“音乐的乐趣”;最后对山村青年产生了难舍难分的感情;又因为实证了“乐以教和”,这句古语而产生了一种喜悦之情。

作者:扫兴——反觉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乐——欣然惜别

两个女孩:开始因遇雨而“怨天尤人,苦闷万状”;继而因作者借琴而开始转忧为喜;最后随琴声歌唱而兴奋无比。

两女孩:怨天尤人——转忧为喜——喜极而歌——难舍难分

5“三家村”的气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书中标注

先是“雨越下越大”,气氛寂寥而深沉,“顾客稀少”;后来作者拉琴,两女孩唱,“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继而“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声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最后“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充满依依惜别之情。

三家村:雨越落越大,寂寥深沉——引得青年们齐唱——闹得温暖

6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乐以教和”,音乐可以调节人的心情,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

五概括文章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可以调节人的心情,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 六本文运用的表达方式与语言特色

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

3

语言特色:生动质朴,耐人寻味,感情真挚。如: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声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这里强调了雨是“苦雨”,山是“荒山”,更显出了“温暖”的可贵。这“温暖”既写环境的温暖,其实也是写作者内心的温暖,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闹”字,则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烈气氛和作者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解释字词

2、完成“思考与练习四”。

教学反思:音乐是世界上最动人的声音,音乐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和谐地相处。通过学习丰子恺先生的《山中避雨》,我对这一点有了更深的体会。另外,这篇课文“两线并行”的结构特点很值得学生写作时学习。

4


第二篇:导学案-3山中避雨


隆回县小沙江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编写日期:20xx年 10月 10日 主备人: 邹定健 使用日期: 年 月 日 使用主人: 审核人:

导学案3山中避雨

导学案3山中避雨

1

导学案3山中避雨

2

导学案3山中避雨

导学案3山中避雨

3

导学案3山中避雨

更多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 3《山中避雨》相关课外阅读 语文版

相关课外阅读作者丰子恺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江苏省桐乡县石门镇人生于一八九八年我国漫画艺术的先驱同时也是近代有名的随笔散文家西洋美术音乐家兼教育家更是多国语言的翻译家一生著作多达一百五十多种堪称著作等身其以寥寥数...

阅读不是为了记住

阅读不是为了记住我们为什么缺乏想象力文范亚飞不少朋友因为知道我读书比较快经常问你读那么快能记住吗我先是愕然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记住继而的是释然在一个以死记硬背为基本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国家问出这样的问题是基因使然我...

读书

语文教师读写修炼浅谈湖南吴同和语文教师的修炼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德才识能听说读写等专业水平的修养包括语文专业以外知识的涉猎等等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为达此目标语文教师必须在读写两方面先学生一...

登泰山有感

登泰山有感田潮登泰山那天刚开始下着小雨大有小学课文中所写的雨中登泰山之意我刚开始时兴致很高爬的很快爬到中天门时我就有点累再往上台阶就愈多坡度也越来越大脚来越沉山风很冷但我已是满头大汗整个人好像是从河里捞上来一样...

小学听语文主题学习课有感

小学听语文主题学习课有感不求甚解随张贵栓赴横水中心小学听语文主题学习课有感王长顺听语文主题学习课时我的脑海里总是翻滚着晋时陶渊明的39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912月7日与北京新学校研究院专家林州市小...

问渠那得清如许--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问渠那得清如许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一中索春葆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题记苏轼琴诗传说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当写到丫鬟哭杜丽娘之死时汤显祖也跟着哭了起来作者在创作时的用情...

读后感

读大学之感悟——《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大学,多么美好的字眼!从小到大,每一个学生都在为追求自己的“大学梦”而奋斗拼搏。直至我们带着录取通知书走进校园,“大学生”便成了我们的职业。那么,读大学,我们究竟读什么…

电影《雨中的树》观后感(自己写的)

雨中的树观后感11月6日我校组织观看和学习李林森同志的事迹电影雨中的树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就像影片的名字一样李林森就是那棵屹立不倒经受风雨洗礼的大树在观看的过程当中我们的眼睛总是湿润的一次次被那感人的场面所打...

电影《雨中的树》观后感

雨中的树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近日我和几位站经理一起观看了电影雨中的树深受感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在李林森同志身上体现出来的共 产 党人的光辉本色李林森扎根巴山深处身患绝症仍顽强拼搏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塑造了一位组织部长公...

电影《雨中的树》观后感

电影雨中的树观后感电影雨中的树gt观后感流着泪看完电影雨中的树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李林森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这部电影就是以他为原型改编而成电影里买鞋砍价省钱打摩的抗洪救灾提拔人才推行四评村官拒收贿赂一个又一个曲折...

雨港基隆读后感

雨港基隆读后感雨港基隆gt读后感一唐绎丝读完雨港基隆这篇美文后觉得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连下雨都觉得很美都能观察得这么仔细要是在平常你肯定会觉得下雨那么糟糕但作者却写出了下雨时的美我发现越是常人容易忽略的东西作...

电影《雨中的树》观后感

电影雨中的树观后感近日观看了电影雨中的树使我感触颇深联想到我自己是那么的脆弱不堪记得上初中那时学校离家比较远每当遇到刮风下雨我都不想去学校害怕自己被淋湿害怕自己被风刮现在虽然不怕风雨了但是往往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

山中避雨读后感(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