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可能性大小教学反思

《可能性大小》教学反思

在备这节课之前,我查阅了有关概率的各种资料,希望能够帮助我理解教材,把握好“可能性大小”的总体方向,确定好重难点。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觉得以下几点做的挺到位的:

一、遵循概率的认知规律

可能性大小是研究随机事件的课,需要试验的验证,体验和感悟的。因此,我采用了“猜想——验证——感悟”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建构“可能性大小”的原始经验,得出猜想。再组织学生进行验证,提供4:2的黄白球比例提炼“小概率事件”,制造与原有认知的冲突,解构了原有认知,促成学生积极寻找原因,最终感悟出“当试验次数少时,出现相反的情况是正常的;当试验的次数越多,就越接近我们的猜想。因此,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的结论,使原有的知识得到了重构和升华。

二、注重生活经验的开发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是我们数学资源开发的宝库,能利用好生活经验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这节课我在两个环节注重了生活经验的开发:(一)引入环节,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以最直接、快捷的方式提炼出数学知识,给后面的探讨奠定基础、留足时间。(二)运用环节,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我们要创造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因此,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设计“抽奖转盘”,促使学生调动生活中的所有经验和所学的“可能性大小”知识,将其融入设计转盘的活动中。我想当数学与生活携手共进的时候,我们的数学也就拥有了活力、拥有了生机。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话虽老了点,但却是不变的真理。兴趣会促使人主动的去寻求知识和真理。这堂课我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设计了“猜球游戏——摸球游戏——摸奖游戏——闯关游戏”等四大游戏,环环相扣,不断地调整课堂的气氛,调节学生的状态,将整堂课维持在最佳状态。

当然,由于经验不足,这堂课也留下了我的遗憾:

一、小概率事件没有更勇敢的面对

虽然说,在备课前我就小概率事件就给予了充分关注与思考,也曾经犹如初生牛犊般勇敢面对。但是,试教的碰壁使我变的小心翼翼起来,于是试图通过比较分析来帮助学生感悟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却忽略了及时制造认识冲突的可贵之处,如果在学生发现小概率问题后就及时追问:“怎么摸到白球的次数和黄球的次数一样多,这是怎么回事呀?”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引出统计全班的必要性,这样整堂课也就更加饱满了。

…… …… 余下全文

篇二 :可能性的大小教学反思

《可能性的大小》教学反思

乐从镇大闸小学 梁瑞敏

《可能性的大小》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P108—110的内容,通过对教材的深入了解分析,我们知道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并能用 “可能 ”“不可能”“一定”这样的词语描述这些现象。本课时的学习主要是在二年级的的基础上,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并能用“很可能”“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经常”“偶尔”等词语进行描述,从而为今后学习可能性以及用数值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础。

整节课的设计,我贯彻了“猜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这一主线,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让学生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课时的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一、 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复习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二、 摸球游戏——研究两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三、 聪明屋——研究三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四、 实际应用、拓展

1、幸运大转盘。(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小小设计师(怎么样才能让我们中奖的机会变大呢?)

3、 操练场——连一连。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强调重点字词的的理解)

4、 你说说,我说说(对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断、描述)

五、全课小结。

课后,参与评课的老师给我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实在获益良多。

首先肯定的评价让我深有感触。具体摘录如下:

1、 体现了较充分的教学预设。在摸球游戏(研究两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结束后,通过观察摸球情况统计表,反问刚才猜选黄球的学生,现在让你再选一次,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大?(白球)师追问,你为什么要改变主意呢?通过质疑、推理、验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使学生的理解更加透彻,认识更加深刻。

2、 体现了个人的教学机智。在“聪明屋——研究三种结果可能性大小的”环节

…… …… 余下全文

篇三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教学反思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反思

塔前中心小学 叶小琴

小学数学知识虽然简单,但要教出数学的味道,教出思维的品质,教出智慧的力量,却并不简单。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做到“三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性,立足于学生的后续学习;二是关注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三是关注学习活动的互动性,尽量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率。

一、优化教材,深究内容——激思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观点是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定位,也是对教师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的宏观引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具有重学习过程,重亲历体验,重学生感悟,重实践操作等特点,教材教学内容弹性大,给教师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当教材提供的资源不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时,就要求教师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游离于教材,而是基于教材,依据教学目标合理的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高效的实施教学。在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开头就选择转转盘引出可能性有大小的方式,接着用超市摸球游戏引入三个层次的教学,将活动中、成语中、游戏中的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设计成练习,逐步丰富了学生对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理解并掌握了用分数表示各种时间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意义和方法。

二、活动贯穿始终——激趣

整节课在活动中开始,又在活动中结束,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可能性的知识,领悟做学问的方法,享受学数学的乐趣。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不仅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的数学事例,同时还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游戏(如#9@k牌、砸金蛋、摸球,剪刀、石头、布等),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思维由课堂进入社会的大空间,拓展认知面。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去审视、去分析、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渗透了对事件发生随机性的理解。

三、不足之处

1、总体感觉自己语言过于平淡,没有层次感,在表述方面还很欠缺,很多重要的点没能恰当的表述清楚;不能很好的调动和引导学生;

…… …… 余下全文

篇四 :可能性大小教学反思

《可能性大小》教学反思

江东实验小学 朱岳成

第九册《可能性大小》这部分内容是新课标中新增的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范畴。

本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在单个随机事件中出现的可能现象,学会通过简单的列举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理解其中的等可能性现象。2、学会通过可能性分析判别游戏的公平性,能初步理解可能性大小不能确定某一次事件的结果。3、渗透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辨证关系。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含义,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难点:初步理解可能性大小不能确定某一次事件的结果。

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概谈反思如下:

设计上努力体现认知上的递进,由“抛一次硬币出现正面与反面的可能性都1是 ”,到“抛20次硬币出现正面与反面的次数不是正好都10次”,到“抛2

很多次硬币出现正面与反面的次数接近一半”。从中渗透“学习是一种需要的教学理念”。由球赛开球的公平性,引出抛硬币开球方式公平性的讨论,以此展开

1对“抛一次硬币出现正面与反面的可能性都是 ”操作验证活动。通过每个学2

生动手抛币20次并记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以“学生为本”。利用excel统计各组抛硬币的次数和算出全班的总次数,提供科学家的验证数据,使学生初步感受概率与频数的联系。再通过设计“抓阄喝酒”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一次随机事件的结果不是由可能性的大小来决定。只要存在可能性,就一切皆有可能。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故事如下:从前,一个财主家里有5个雇工。一天,财主赏给他们一壶好酒。甲说:“5人分喝太不过瘾了。不如我们抓阄来决定谁喝吧。”大家一致同意。于是甲跑进房里,很快出来。甲把做好的5只阄撒在桌上,说:“我做的阄,由你们先抓吧,剩下最后一个给我。抓到画X的,是你运气不好哦。”其他四人依次从桌上抓起一只阄,最后一只被甲抓在手心。甲逐个检查,四人都是X。这四人也都怪自己手气不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甲把这壶酒拿走了。同学们,请你用数学的眼光谈谈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 …… 余下全文

篇五 :《可能性的大小》教学反思

《可能性的大小》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统计与概率,作为《标准》规定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应用,因此,让学生学习掌握“可能性”的知识是很重要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是在前两个年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和发展,这时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用描述性语言说出事物可能性大小,而是会用分数描述可能性的大小,体现数据表示的简洁性和客观性。为了让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的几个方面。

1. 设计有效的多层次的学生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这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

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精心设计学生幸运摸奖的生活游戏,很快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学生摸不到白球,中不了奖的困惑情境中,诱发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主动思考质疑,大胆猜测,教师实时揭示“谜团”,通过一次次的改变摸奖规则,从而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了“一定能”、“不可能”、“可能”等数学概念。从而理解一定能发生的事情用1来表示可能性,用0表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用分数表示可能发生的事情。整堂课中,学生个体的手、嘴、脑都在动,师生、生生、群体之间也在互动交流,较好地体现了整个教学过程在活动中完成,这既可以适应孩子们爱动的天性,又可以使他们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取了知识。

2. 关注学习过程,培养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学生创设摸球游戏的情景,引导学生直观猜测可能性及其大小,并组织从动手进行小组实验验证,使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活动,主动收集、处理、分析数据,参与可能性大小的“再创造”过程,在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渗透了“猜想——验证”的科学探索方法。如本节课中让学生讨论“填完表格后,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你想想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列举出来”等。先让学生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鼓励孩子多说多问,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能力得到发展。

…… …… 余下全文

篇六 :《可能性大小》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大小》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通过猜想—验证—判断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不确定的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也是学生特别感受兴趣的事情,而这种现象又和可能性的大小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抽奖游戏,让学生亲自参与抽奖活动,在摸球中发现摸出的红球比摸出的绿球次数多,对抽奖箱产生了“问题”,从而积累到关于预测可能性的经验。同时,学生在摸球、猜测中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大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中,我为学生设计了多次的摸球环节。第一个摸球实验是让学生摸可能性不同的情况,学生操作后发现两种球个数不同时,哪种球多哪种球摸到的可能性就大。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我就更加大胆,整个实验过程都是通过学生自定标准,自行操作一步步完成的。学生在操作后进一步发现,两种球个数相同时,摸到的可能性也基本相同,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中运用数据分析,比较鉴别、汇总统计,设想判断等一系列方法,理解并体会到可能性大小是可以预测的。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并激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努力探索,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愉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

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应用意识。在借助列表整理信息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了推理,培养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基本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 …… 余下全文

篇七 :可能性的大小教学反思

《可能性的大小》教学反思

朝阳小学 许丽丽

师说:“老师现在往盒内放入一个黄球、一个白球,摸到黄球的可能

性是多少?”

全班几乎异口同声答:“ 二分之一”(学生凭直觉答的) 师说:“为什么用二分之一,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说:“因为盒内只有两个球,而我每次摸到的不是黄球就是白球。

所以摸到黄球的可能性为二分之一 。”

师说:“对,盒内两个球说明摸球的可能性一共有两种,摸到的结果

只能是一种,所以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那么,现在老师再放入一个红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说:“ 三分之一,因为三个球,说明摸球的可能性共有三种,黄

球只有一个,所以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三分之一 ”

师说:“我现在把红球取出再放入一个黄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多

少?”

稍停片刻,全班又是几乎异口同声的答道:“ 三分之二。”

(五年级的孩子抽象思维的确很厉害,当时在四年级试讲时,问到此处,学生各种答案都有,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 师说:“为什么是三分之二?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当我问完,班上一部分学生快速把手举了起来,此处是一难点,为了让学生能说的透彻些,我决定让学生先讨论)

下面学生交流,我也参与进去倾听大家的想法,发现小组内未发言的同学会用分数表示但说不清楚为什么。

师说:“哪个小组向大家汇报一下”

组(1)说:“因为它是三个球,说明摸球的可能性共有三种,黄球

两个,所以是 三分之二 。”

组(2)说:“三个球,一个黄球摸到的可能性是三分之一,两个黄

球就是三分之二”

组(3)说 :“我们只要看一看一共有几个球,三个球说明分母是三,

再看有黄球有几个,两个说明分子是二,所以是三分之二。” 师再次强调说:“盒内有3个球,摸球的所有可能性是3种,黄球有

两个,因此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三分之二。”

(当时,没有一个小组想到把球编号,甚至苗头都没有,此处我到底引不引,我在心里激烈的斗争着,看到同学们若有领悟的神情,不说吧,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越说大家越糊涂。接着在随后的练习中,同学们都能准确的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 …… 余下全文

篇八 :可能性大小教学反思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反思

琉寺镇许楼小学 郭忠

这节课,我教学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由于概率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教学这些内容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目的是渗透一些概率的思想。

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本节课我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体验可能性的大小的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通过猜想、观察、想象、分析、验证等思考方式亲自体验、感知,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可以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与此同时,也关注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创设有效的,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时首先设计了抛硬币的游戏让学生判断游戏的公平性,以此为切入点,呈现“乒乓球比赛时争夺发球权的”的现实场景,组织学生讨论“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在此基础上,指出:由于乒乓球可能在裁判员的左手,也可能在裁判员的右手,所以无论猜“左”,还是猜“右”,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也就是猜对猜错的可能性都是1/2。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可以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体会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方法。

其次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节课我安排的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参与摸球游戏,参与抽奖,让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从而自己用所学知识去揭开生活中的奥秘。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我们要创造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因此,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设计“抽奖转盘”,促使学生调动生活中的所有经验和所学的“可能性大小”知识,将其融入设计转盘的活动中,尤其是当学生设计的摸到一等奖可能性是二分之一时,我没有直接反驳学生,反之我对该学生说“真是个善良的经理,你以后若当了经理举办抽奖活动我一定要去”。学生哄堂大笑,我问学生为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的道出了原委,也知道了现实当中抽奖的可能性。我想当数学与生活携手共进的时候,我们的数学也就拥有了活力、拥有了生机。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