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中的第四课时是“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在本册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估算教学,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估算;《数学课程标准》更是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在教学本课时,有的学生出现了先算后估、不能正确选择估算方法的现象,通过适时引导使学生掌握了估算方法。

一、 感觉比较成功的地方。

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估算,所以通过学生个性化的估算方法的交流,使学生了解估算的意义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大部分孩子们能找到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进行估算,我对学生的这些想法感到非常满意。

1.满足学生需要,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这样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突出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

课堂始终以“做数学”作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做数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我尽可能地满足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有几个学生是这样估算的,他先把369+442计算出来,得到811,然后运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810。出现了先算再估的现象,对估算的意义不理解。

2.在巩固应用中,解决“估计一下带800元钱买一套桌椅够不够?”这个问题时,有的孩子估算后说够,有的孩子通过计算知道不够。学生估算的方法掌握不够好。于是我对学生们适时引导:实际的结果与我们估算出的结果有时可能有一定的差距,像这类购物的估算问题应该往大的方面去估算,这样我们购物时才不会出现钱不够的情况。

…… …… 余下全文

篇二 :《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

《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所以我选取了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课的开始由学生看一看自己的写字本,估一估自己大约写了多少字?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再尝试简单的估算过程,体会什么是估算,同时感受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接着让学生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

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然而,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加减法精确计算的能力,可是还得让学生一味估算,学生也仅仅是因为估算而估算。

1、学生不明白——什么是“估算”?

2、学生不明白——“估算 ”与“精确计算”有什么区别?

3、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我这么快计算出几元,但老师还要我估计钱够不够? 4、绝大部分学生自始至终感受不到估算的意义和作用,对估算意识的唤起有较大的障碍。

5、有许多学生到学习结束时仍然相信精确计算,乐意并追求精确计算。

6、学生把估算理解成口算的一种计算过程:41+38是

40+30=70 1+8=9 70+9=79,所以41+38=79……

相信在我茫然的同时,学生们更是疑惑重重。对此一点也希望同行们能给予帮助。

…… …… 余下全文

篇三 :《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

《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朱王堡中心小学 张子彪

《加减法的估算》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这一生活情境,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因为估算是非常贴近实际生活的,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应用,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将本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到猜商品的价格,估算100元钱买三样物品够不够和乘车等生活情境中。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让学生学会估数。在估算中,估数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在新课引入环节,先让学生猜一猜,然后估算100元钱买三样物品够不够,让学生意识到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不需要准确的算出数值,只需估计一个大约数,从而引出大约,学会将准确数估计成大约是几十。

2、讨论交流,探究加减法的估算。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估算。以往的精确计算已经在学生脑海里深深扎了根,因此不免给本课教学带来一定的负迁移,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再让学生思考李明攒的100元去买这三样物品,这些钱够不够这一问题。在讨论交流中激发求易思维,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样由浅入深的教学,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估算能使计算比较方便。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用估算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万以内数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 沙河二小李珍

万以内数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

新课标比较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尤其应从小学的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回顾整节课,有以下几点疑惑:

1、估算算式的格式不知道怎么写,书中没有介绍“≈”,是让学生直接写“190+220=410”,还是写“192+219大约等于190+220=410”这种半文字半算式的格式?

2、本课的教学与例3、例4是同一个教学情境,既然是500个瓶子送一次,那么前两周的520个,就还有20个多出来剩下的,本课这20瓶却又忽略不计了?我们两个班都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对于学生这样的疑问该怎么处理?

3、估算是会估算了,但学生纯粹是为估算而估算,写明是让你估算的,有些学生是先算出准确答案,再给准确数找个近似数就算是估算了,多数学生会用估算的方法去算,但如果不是估算而是普通的计算题,却没有一个学生会用估算去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在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估算的应用意识呢?

我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学会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书写,也有利于与精算区别开来。教科书中举了两种三位数的估算方法:1、把算式中各数看成整百数来估算。2、把算式中各数看成整百整十数来估算,所以就导致了估算结果的一些出入。我组织让学生讨论,在问题情境的对比中,比较这两种估算方法,使学生采用的估算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不一致,即使估算的结果相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可能是不同的。两种估法各有优缺点,要看解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这两题就应该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看成整百整十数估算比较合理)。通过反复比较、结合生活实例,不断积累经验,大部分同学有些理解,突破了难点,解决了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需要对比策略的优劣的时候出现的迷茫,因为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合理的学习方法,这比什么都重要。今后我将更加关注估算的教学。

…… …… 余下全文

篇五 :《加、减法的估算》课后反思 马真芬

《 加、减法的估算课后反思》

马真芬

估算在以前的教学中已经渗透过,学生已经体会到估计、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本节课是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一、优点

例4是以学校组织学生到巨幕电影院看电影为现实背景,教材给出一幅图,图中以老师和影院管理员的对话呈现了巨幕电影院的座位数,教学时,我让学生先尝试计算后,才讲解,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培养了学生合理运用估算策略的意义和能力。

二、不足

1、在估算时,有些孩子是先计算出准确结果,然后再去估算,这样把计算复杂化了,失去了估算本身的意义。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在选择估算的策略优劣上,还有些迷惑。

3、从练习中反馈出来,帮助学生形成灵活的判断意识,还要进一步加强。

三、改进措施

1、估算时为了计算方便,所以无需计算出结果再估算,这样失去了估算本身的意义。

2、教会学生学会比对策略的优劣。

3、交给学生一些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才能是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符。

…… …… 余下全文

篇六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中,在万以内加减法中穿插了估算的应用,让学生对计算又有了新的认识。教材安排了两个问题:“收银员收多少钱?”和“爸爸要带多少钱?”这就考查学生对估算与精算的理解与应用。这个也让我想起吴正宪老师的《估算》,在课尾处,她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们大约带50元钱,那我们就付50元钱吗?”产生分歧后明确:付多少钱要准确算,这与我们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而新教材正式建立与这样的生活经验之上,对估算进行了改编,让学生结合题意,在方法上进行取舍。基于这样的教材背景,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的练习①5元 ②18元 ③54元 ④128元(1) 买②和④,要带多少钱?要付多少钱?(2) 满100元送购物袋,你打算买那几样?(3) 满150元送布娃娃,你打算买哪两样?(4) 如果满200元才送布娃娃,你又会选择哪两样?追问:增加⑤号,它最小是几元?【意图】第一题只是起到巩固精算和估算的作用;第二题渗透了“精打细算”的生活经验,对于这种“满多少送东西”的问题,独辟蹊径,选择最优解;第三题是对估算的合理利用;第四题增加了区间问题,让⑤号最小,那我选择的另一件商品应该是最贵的,然后让两件总价格等于200。【反思】课堂上我让学生角色扮演,一个当买家,一个当收银员,其余学生提供策略。学生积极性很强,尤其是第(2)题,当大部分学生在两件商品间徘徊时,有几个同学说只用买④号就行,于是立即评价学生:“你真会精打细算!”而第(4)题对于⑤号的估价,学生反应也非常快,理由充足。通过这几题的训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并不是毫无用处,而是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学会精打细算,做生活的小能手!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三位数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反思

三位数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内容是2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一堂比较特殊的知识点。这部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虽然这一部分内容不多,并且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一单元中已经接触了求近似数的知识,但很多学生理解起来任然比较困难。在上这堂课之前,我认为学生理解起来应该比较容易,但通过这堂课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和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我发现很多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将数字估得太大或太小、估计的数算起来并不简便、先算出结果再估或者把加法做成减法和把减法估成加法。我认为这是学生对估算的意义理解不够和对估算的方法不熟练造成的。因而,在后面的练习中,我将加强学生对估算的意义的理解,并且通过结合情景的计算练习加强学生估算能力。

对于本堂课的小组学习,小组在汇报的过程中,出现了有的组员不愿汇报,而只有一两个表达好的同学汇报。在总结时,学生的总结也不到位。总体上说学生的表达还比较差,我在以后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 …… 余下全文

篇八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戌街中心小学戌街完小 孟学雄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5—97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感受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陪爸爸妈妈一起逛过商场吗?(逛过)你们在逛商场的时候遇到过什么问题没有?

师:老师在逛商场时可遇到一大堆的问题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探索新课。

1、老师第一次逛商场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请大家用竖式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让先做完的两个孩子去黑板上板演。

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说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板书)

2、老师第二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一边板书一边问:这次的价格和第一次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是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让先做完的同学去黑板上板演,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那么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师:那么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师: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3、老师第三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孩子们能根据老师给的两条信息自己提问并解决它呢?请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