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明天,在奔跑的路上。

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向我们诉说了一个真实的传奇故事:在1932那一年,人们知道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赛场上有了一名中国运动员,人们也知道了东北大学有一名少年叫做刘长春,人们更知道了那位少年历经千难万险才站上了美国洛杉矶万人体育场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那个荒芜动乱的年代,国人在自傲的尊严与荣光被烽火的铁蹄踏碎的惨淡现实中不愿醒来,国人在迷宫中四处摸索,跌跌撞撞却找不到那个可能的出口,但是年轻的胸膛无所畏惧地向前求索,有个小伙子想要努力证明他的民族拥有挺直的脊梁,他毫不犹豫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的建议,因为他只想代表中国参加运动会。他不得不含泪告别父亲和妻儿,躲避关东军的一路搜查,通过张学良将军的资助,经过海上漂泊23天,在多位国际友人的帮助之下,终于代表四万万中国人站在奥运会的跑道上。

在那个民族被欺压的抬不起头的时代,许多清醒过来的国人都在 拼尽热血战斗,“我们都是战士,只是在不同的战场上。”——这是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中即将奔赴抗日战场的姚可秀与刘长春的一段台词。他为中国人敲开了奥运大门,虽然他只是一个人,但是他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整个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地姿态,抬头,战斗在赛场上。

因为一路上的颠簸,让他在第一项百米小组比赛当中就失利了,

在这种各方施压希望他退出200米赛事的状态下,这名小伙子坚持要跑出国人的骨气,跑出国人的尊严,以"参加比竞赛更重要"的奥林匹克精神,勇敢地站在了二百米的跑道上。 尽管他没有取得骄人硕果,国人都知道了他,国人都知道了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国人更知道了那一颗永不服输的心和对信念、追求的永不放弃与执着,即使处于水深火热中也知道了他们还可以无尽地奔跑,生命在奔跑中勃发力量的光芒。

曾希望影片像好莱坞那样以欢呼结束,但没想到此时的寂静比喧闹更加让人回味。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观后感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观后感

枪声响起,伴随着一个带着勇气和希望的起跑英姿,这作为最后一幕结束了我对比赛胜负的遐想。看着这么个坚定的身姿,我想,胜负其实已经属于这一个人了,他赢得了比胜利更有意义的一切。

战争的硝烟在中国的国土上弥漫,不同的爱国人士选择了不同的救国之路。而刘长春,作为一名东北短跑名将的大学生,他选择了参加奥林匹克。他希望在没有战争,没有不公平的国际运动盛会展示我们的祖国,他希望为国家真真实实地赢得世界的尊重。他断然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满洲国参加奥林匹克,忍痛告别了怀有身孕的妻子,逃到北京找到张学良校长。经过坎坷的历程,他终于站在了一百米比赛的跑道上,然而获得小组最后一名的成绩。他痛苦挣扎,责备自己,面对政府的退赛命令,他决然把握机会,为国家负责,再拼一次。但是当时弱小的中国又怎能与各大国对抗呢?

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就像刘长春不能让奥运史奖牌册上多记录下一个中国名;然而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无限的,他震撼了全体华人的心,唤醒了沉睡中的国人。在我眼里,他是不幸的,因为他生在了那个国家无能,社会不公的年代,埋没了他的运动才能;可是,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机会代表国家争取荣誉,有机会作为榜样教育国民。

另外,我还想表示对影片中刘长春的妻子的敬佩之情。身在封建主义根深蒂固的近代中国,她恪守妇女之道,但是不失前瞻性。她突破传统思想,支持丈夫的爱国行动。这正是成功男人背后的最值得纪念的女人!

在观看完这部影片后,我对运动的理解就不仅仅限于体育竞技比赛之类的理解,还有对公平公正的追求以及人类对自我的挑战这些方面。运动的魅力进一步吸引了我,希望可以对运动有更深刻的了解和热情,也希望可以在运动方面收获更多!

周丽娟

11法7

2012.10.14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班级:14级社会学类4班 姓名:张庆春 学号:201431110428

20xx年10月19日,在陈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奥林匹克文化》选修班看了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电影采用插叙的手法,以刘长春赴美参加奥运会为主线,讲述了我国第一位参加奥林匹克的选手刘长春参加的奥运会的艰难历程。其中另我印象深刻的是海上遇到风暴,刘长春在巨大海浪冲击下与未来命运展开抗争,这种精神深深启发了我。另外,就是在差一位美国人同意轮船就可以直达洛杉矶的情况下,刘长春坚持认为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手举五星红旗是绝对不可以错过的,所以他选择与那位美国人打赌,最后他赢了,这也许就是国家荣誉国家尊严的力量。万事开头难,刘长春在奥运会上的一小步就是中国体育运动的一大步。

张庆春

2015-10-21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刚刚结束的索契冬奥会,中国排名12,相较于夏季奥运会的辉煌,冬奥会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我觉得,奥运会的意义本身就是一种竞争意识,有很好的成绩当然很重要,但是参加了,尽力了也很好了。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李坚柔,多少意外造就了她的金牌,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她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平和的心态,再多的意外也是没有用的。

在周六的早上选择了看这部《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试着去追随76年前刘长春的寂寞身影,才发现我们现在一枚一枚地数金牌的时候,在当时,即便是奥林匹克,都是如此的遥不可及。

影片史实的细节不愿多讨论,但大致符合真实情况——作为东大学生的刘长春成为了中国的短跑王,创了全国纪录,并且曾在与日本短跑名将的对面较量中取得了胜利。正当他志得意满准备在短跑这块田地上创造更大的辉煌时,“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沦亡。他拒绝日本派他作为伪满代表参加奥运的要求,设法入关,四方奔走,终靠昔日校长张学良之资助,只身赴美,单刀赴奥林匹克之大会。影片的结尾停在了刘长春起跑的瞬间。出于好奇去百度了一下比赛结果:据说是舟车劳顿,体力困乏,终在赛场之上败下阵来。不过,其自强不息之精神,亦感动世人,故虽败犹荣。

相较于以前看过的<<面对巨人>>,这部片子并没有引起我很大的

共鸣,以我看来,外在的那些灾难对刘长春并不是那么的不易,不易的是他那颗爱国的心被很多人泼了冷水。

细细回顾,影片最让我觉得感动的莫过为刘长春的自信,他在船上用打赌赛跑来换取洛杉矶的下船机会,用自信举旗,走在奥运会的会场上,直至起跑,他也是对结果有着美好的预期,奥运人的精神是什么,自信!我佩服他的自信,即便输了又怎样,又有谁敢这样单枪匹马的闯出国门,如此迫切地想为国争光。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他毕竟来过,跑过,奋斗过,纵使看不到胜利在终点向自己招手,但他依然能成为后来者胜利的起点。中国奥运史上的首枚金牌,正是取自刘长春52年前的第一块战场洛杉矶;而20xx年,当刘翔拼下中国第一块短跑金牌,意气风发地跃上领奖台时,他的眼中,是否会有72年前那个落寞身影?

…… …… 余下全文

篇五 :观《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有感

观《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有感

刘长春的奥运会,一个人的奥运会,一个代表中国人的奥运会,一个虽然没有扬眉吐气,却给了中国人尊严的奥运会。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每一中国的热血男儿都想着用自己的方式报效国家,刘长春也是一样。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并没有让他屈服,他敏锐地察觉了日本人的阴谋,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将是一个打破日本人阴谋,弘扬中国气节的最好的方法,在就连体育局的局长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他排除万难,他踏上了参加奥林匹克的艰难之路。他那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精神是我最敬佩的。

在影片中,坚持报国的女生,她相信,只要有心,就算是女人,也只有其可以报效国家的地方。是啊,只要有一颗报国的心,哪里都是我们的战场。行行出状元,就算是跑步,不也可以打破日本鬼子的阴谋,报效国家吗?

电影中,刘长春在雨中加训的一幕让我深为感动和忏愧,那是一种报国的急切,努力拼搏的精神。虽然我不太认同他那种不科学的训练,但他的精神还是让我深深感动。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10110226 潘颖

本人本着对奥林匹克文化这门课的极大兴趣而选修了这门课,在课堂上在老

师的带领下一点一点重新抚摸奥林匹克文化这一路走来的坎坷印记,内心受到极

大的震撼,感慨其一路走来的艰辛,尤其是在观看了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后,这种感觉更为强烈。该片是取材于中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刘长春经

历的故事片,着实震撼人心,难怪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主席也欣然为影片题写了

英文片名“The One Man Olympics”。

——题记 20xx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的奥运梦之花在世人面前优雅、完美地绽放,

中国健儿们一个个站在领奖台上笑对胜利,中国的昌盛之花在世界舞台再次隆重

地绽放,世界再次因为中国而动容??

早在19xx年,中国的奥运梦之花就已经绽放过一次了,这是一次绝美的绽放:

刘长春——《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花开即谢,花容犹在,花香犹存。

刘长春,一个震撼世界一时,影响中国一世纪的人物。他艰辛地为中国的奥

运翻开了第一页,骄傲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在赛场上的飒爽英姿。他是中国奥

运第一人!

19xx年,美国洛杉矶万人体育场,刘长春——中国的唯一运动员,历经千难

万险后坦然地站在了100米的起跑线上。为了这一刻,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

的伪满洲国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毅然逃出日寇占领的大连,躲避关东军的

一路追杀,通过张学良将军的资助,经过海上漂泊23天,单刀赴会,代表四亿中

国人站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跑道上。这一刻,中国的奥运梦之花就已经绽放了。

刘长春——他为中国人敲开了奥运大门,向世人表达了一个民族不甘落后不甘屈

辱追赶世界的坚强意志。不是吗?环境的辛苦没能让他停下奔跑的脚步,质疑的

目光、讥讽的言语、人心的冷漠也都无法让他停下奔跑的脚步!刘长春,一个永

…… …… 余下全文

篇七 :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谈奥林匹克精神与奋斗理念

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谈奥林匹克精神与奋斗理念

一、电影反映的现实感以及散发出的无限魅力

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一部人物传记性质以及体育题材的电影。尽管拍摄的是历史题材类型的电影,然而给广大观众的感觉却十分现代,让我们在欣赏之后产生了深深的感动与震撼。从电影的剧情节奏到电影的内在韵律,都显得非常简洁流畅,极富现实感与诗意,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艺术渲染效果以及视觉冲击效果。

历史人物刘长春是本片主人公的原型,他成长于我国辽宁大连一个十分贫困的农民家庭,从而就热爱并非常擅长短跑,多次在学校的运动会上获得佳绩,被人们称之为“兔子腿”。少年时期的刘长春不但跑得非常快,而且有着非常顽强毅力。在上学期间,他已经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只要他听到日本学生辱骂中国人,他肯定追上去打。影片中通过讲述刘长春的成长经历的时代背景以及种种磨难,充分体现中国人永不服输、不畏艰难、为国争光的勇气与信心,使得这部体育电影散发无限的魅力。

在刘长春23岁之前并未去过美国,也并未参加过奥运会。那么他独闯奥运的胆量从何而来呢?独身一人从上海起航,前后总共在海上漂泊了23天,这期间他在想些什么呢? 他是否想到,假如失败,回来该怎样面对祖国亿万同胞以及家乡的父老乡亲?由于刘长春看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长期压迫与无情的蹂躏,他的内心深处早就种下了顽强反抗的种子。在他的人生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他那本能的民族意识以最淳朴的方式,从内到外迸发出来。让他发誓一定要为中国人争口气、为祖国的尊严而奋斗,他必须代表自己祖国去参加奥运会!他说到做到,为了沦陷区的百姓、为了整个东北甚至是全中国,他彻底豁出去了。他不给自己留有余地、也断绝了自己的后路,这种坚强的意志品质来自于他长期的奔跑以及刻苦训练,来自于他平常所树立的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刚毅果断的精神,那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气概。(更多最新电影 新剧尽在 ) 整部影片始终围绕主人公这种纠结的内心思想斗争、背负沉重的历史责任以及他所激发出来的那种非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充分反映出来。由于刘长春不肯代表伪满洲国去美国参加奥运会,关东军试图在途中将他杀害,使他面临着无数的艰难险阻,然而所有的这一切并未阻碍他的梦想与追求,就算前往美国的路费不够,船上吃住不习惯,海上遇到了暴风雨,航期延误了就无法参加奥运会的开幕式,所有的困难与挫折并未消磨他的坚强意志,并未阻拦他前进的步伐。他战胜了心理上的极度紧张以及恐惧,并且在与各种困难的顽强斗争中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爱国之情,得到无数人的拥戴,也进一步坚定了参加奥运比赛的决心。影片刻画了主人公的思想世界,全面呈现了复杂的时代背景与斗争,并重温了主人公所历经的各种磨难,最终踏入万众瞩目奥运赛场,代表四亿中国同胞参加了那场奥运会,尽管失败了,但仍然鼓励亿万中国人。

…… …… 余下全文

篇八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观后感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在国庆假期,我们参观了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参观森林公园,不仅仅是对长期紧张劳累工作的一种放松,也是自己对自然环境的又一次认识,更加了解绿色环保,学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正当大家忙于学习“现代化”,忙于“现代化”的工作的时候,我们忽视了最最重要的真相。但是真相永远是真相--生存的环境已经得到破坏,生态已经不平衡。想想10年前,想想20年前,想想现在灰朦朦的天空,污浊的空气,汽车的汽笛声的喧嚣,难道这就是我们辛勤工作成果么?难道这就是为了建设现代化所付出的代价么?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环境,那我们的现代化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游园当中,印象最深的是公园中心有一块人工湿地,湿地的定义是陆地与河湖交接的潜水区域,在中学地理课上,老师把湿地比喻成大自然的肺,由于里面有大量的藻类芦苇等植物,所以使得它具有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的这个人工湿地,他是北京的肺,他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有机的结合起来。表层种植了大量观赏性植被,水下种植了大量藻类,水草等多种植物,所以可以对公园内废水处理,每天能处理再生水6 00立方米。

众所周知,现在经济增长是建立在高耗能的基础上,燃烧石油、煤炭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直接排到大气之中。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程度,把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很大一部分保留了起来,温室形成,

全球气温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记得好多“大片”之中灾害来临之时人们惶恐的表情,和之后的涂炭,但是人们怎么就不能在这一切来临之前就预防呢,国家、政府一系列的“应急预案”又能挽回多少人的性命!

因此,“当我们还来得及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做到清醒”。停止破坏,保护环境是每个地球人应尽的义务。也许我们不能够扭转现实的社会形态,不可能从根本上取消社会发展对能源的利用与挖掘,但当我们对现实的知识结构上有所认识,保护意识有所提高,我们就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减少对地球的伤害。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