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斯大林格勒观后感

斯大林格勒观后感

《斯大林格勒》:俄罗斯首部IMAX 3D战争大片

咱就不说视听效果极为震撼的《斯大林格勒》幕后是如何如何的强了,因为一来俄罗斯那长长的人名记都记不住,二来看完本片之后听说花了三千万美金,深深的感觉原来俄罗斯电影也有大把大把烧钱的,而且烧的让你看的见,值回票值!伏尔加河登陆海陆空成千上万士兵的宏大场面、斯大林格勒的建筑与街景、巴甫洛夫大楼、轰炸机坠地、坦克密集进攻??

《斯大林格勒》讲的是19xx年,苏联红军在跨越伏尔加河,向德军发起反攻失利,几名苏联士兵潜进了德战区,遇到了一位未能跑掉的俄罗斯姑娘,与德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一边是苏联战士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在小姑娘的这座房屋内,一边是德军三番四次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夺回这一“堡垒”。

聪明的是,《斯大林格勒》将主视角投向了局部,从小人物的情感入手,凸现整体战争的残酷,苏军这边几个主角,既有共同抗战和保护“女神”的目的,又有各种性格之间的戏剧性冲突,德军这边则是一段身份地位、语言、价值观等统统不一致的“孽恋”。除了爱情,双方人马身处极地,对家人和感情的念念不忘,对频繁的战争表现出的极度厌恶,以及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如弹钢琴唱高音、捡玩偶展书信、打水取食??都和残酷的战争形成鲜明对比。

《斯大林格勒》在视听与叙事上都近乎完美,伏尔加河登陆的场面,通过全景、陆地、船上、水中、火中、战壕等六个方位表现战斗的宏大场面和惨烈状况,开场时当观众看到一个个俄国士兵穿过火海,身上带着熊熊燃烧的火焰冲向德国士兵时,无论是视觉还是心理都相当震撼,那数百人齐齐登陆作战的镜头极为出色,要是再多几个长镜头就应该足以载入影史了。接下来飞机轰炸,大炮强攻、子弹扫射的镜头等场面效果逼真,加上3D效果,有好莱坞大片的范儿。

尤其值得赞誉的则是道具、场景之逼真,因要全景重现斯大林格勒战役,逼真的建筑和街景,大到包括斯大林格勒地标性建筑巴甫洛夫大楼,小到破旧的钢琴、柔软的大床、墙上海报等等,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 …… 余下全文

篇二 :斯大林格勒观后感

一个民族的信仰

——《斯大林格勒》观后感

《斯大林格勒》以人类战争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故事背景,讲述五名苏联士兵在一次行动失利后潜入了一座被德军占领的房屋,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一位未能跑掉的俄罗斯姑娘,并与德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影片浓墨重彩地动用各种飞机坦克、城市废墟还原了二战时期战争的浩大场面,同时又将视角投向了局部,从小人物的情感入手,既有血腥的战争,又有美好的爱情,力图凸显战争的残酷。

《斯大林格勒》不仅是一段关于改变战争进程的一场战役的故事,它更是讲述了在极其残酷的战争环境下的苏联红军是如何坚守信仰、保家卫国的故事,是一部重新唤起人们民族信仰和爱国热情的饕餮大餐。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内心突然涌动出很多的澎湃——在这个现实而又物质的社会里,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激情,由社会责任感以及历史使命感所冲击出来的激情。它也让我深深的体悟到了一种爱国的情怀,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更多的是一种力量,那就是信仰的力量。在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年代里,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像影片中五名苏联士兵这样的人,他们所做的事情,所付出的鲜血和代价往往终其一生都不会得到回报,他们不会获得任何金钱等物质的利益,不会获得任何权势等虚荣的享受,甚至不可能拥有属于他们的军功章。但是为了国 1

家,为了民族,为了同胞,仍然选择了前仆后继,慷慨就义。究竟是什么驱动着他们,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来坚守心中的理想,其实他们早已告诉我们答案,是信仰,是信仰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在那个残酷的年代里,因为有了信仰,他们能够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因为有了信仰,他们可以在黑暗之中看到曙光;因为有了信仰,他们可以在地狱之中找到天堂;因为有了信仰,他们能够始终相信自己的选择!

在人类文化活动中,信仰是精神生活的最高追求,是灵性生命的最高境界。人追求理想,有信仰,从而形成了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当个人信仰从单独汇聚成集体时,开始有了宗教信仰,国家信仰,民族信仰。中华民族的信仰观念其实自远古以来就已经开始确定,通过祖先崇拜和民族图腾的形式固定并流传下来,如“炎黄子孙”的统一祖先的信仰,“龙的传人”的统一民族图腾。随着历史发展,这种“渊源共生”的信仰观念又进一步扩展,从而形成其更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海纳百川”、“和谐共融”的中华一家的“大民族”信仰。从此,血缘、语言,甚至宗教信仰都被置于次要地位,而统一的中华民族意识才具有最为重要的位置。中华民族源源五千年悠久历史,形成以向心凝聚、整体共构的“大一统”思想作为其核心精神理念,这种“国家的统一和富强,民族的团结和复兴,人民的幸福和安康”的一统观念乃中华民族之魂,乃中华名族之最高信仰。历史证明,一个没有统一的信仰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常被他人耻笑的民族!一个没有伟大信仰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但一个拥有统一信仰、 2

…… …… 余下全文

篇三 :观《斯大林格勒》有感

观《斯大林格勒》有感

周末在家看了部电影--《斯大林格勒》。看后感叹:战争是政治家的游戏,勇者的决斗。

围观近几年的国产抗日神剧,我觉得现在的导演在追求高收视率,而忽悠观众。如果当年,打日本鬼子真的如此简单,那么为什么要八年,还丢失半壁河山,为什么以十换一,进行近身肉搏,为什么有那么中国人当伪军,当汉奸。拜托,那些中国导演别挑战观众的智商下线。真正的战争,无论哪方,不都是拼尽权力,不择手段干掉对方。而我觉得这部影片好,在于尊重观众,尊重参战双方,尊重每个失去的生命。战争对于任何一方,都是失败的,不管怎样,战争总会流血,死人,不会带来和平。有句话叫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见,仇恨之深,可楚霸王灭秦,杀秦三世,天下安定了吗?楚汉相争,天下还是诸侯乱战。所以,要维护和平,绝对不能通过战争取得,战争只会种下更多的仇恨罂粟。

想要和平,必需防止战争发生,防止战争发生在于增强和平的力量,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因此,当爱好和平的力量足够大,罪恶就不敢抬起头,战争就会减少。而真正要防止战争的出现,我认为是不可能的,由矛盾规律可知,没战争就没和平,愿人类在20世纪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沉痛教训后,可以更加爱护和平,也愿现在某些正在受战火的人可以尽快得到和平。愿在战争中丢凌的生命得到安息。

…… …… 余下全文

篇四 :观“斯大林格勒战役”有感

为雅利安民族的诚恳喝彩

——观“斯大林格勒战役”有感

《斯大林格勒战役》(以下简称《斯》),不同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它是德国雅利安民族在经过了六十年的深思与反省产生的一部表达德国人深深歉意的电影题材做品。剧中的情节与各种场景以及悲惨的结局,无不反映了德国民族对二战的歉疚和省悟,最终的结局是最好的明证,说明他们已深深地认清了自己对整个世界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历史告诉我们:侵略的、非正义的战争从来都没有得到过胜利,从来都是以惨败来收尾。

对《斯》剧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几个德国“逃兵”。战争的残酷唤醒了一部分的德国军官和士兵的良知。于是一群士兵开始有了逃离战场的念头,可希特勒法西斯的专职使他们不得不背负着国家的旗号,为国家而连年征战,为荣誉而背井离乡。但这些换来的是什么?是生灵涂炭,是鲜血横流。自古以来,非人性的、侵略的、非正义的战争都没有好的结果,都是以惨败收场。可是我之所以要为雅利安人,为雅利安民族喝彩,不是为那些逃兵怯懦的逃避战争、也不是为《斯》结局的悲惨,更不是为希特勒非正义的侵略。我为在二战结束的六十年后他们能够正确地认清自己的错误并作出如此的反应。但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以色列二战纪念碑前献上花圈,双膝跪地的时候。我就已经为雅利安民族的诚

恳与魄力而折服。

二战结束已经六十有一年,德国已经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当年所犯的错误。可同样作为轴心国的日本呢?对我国十三亿华夏子孙作出过什么表示没? 难道就是五次三番、三番五次的参拜靖国神社,就是不惜扭曲历史而篡改历史教课书吗?更有一群极端分子仍然沉沦在“大东亚共荣”的空想中。 我不明白所谓的“大和”民族就是这么不知羞耻吗?还有没有一点人性的良知,你们的武士道精神倡导就是“虚伪、侵略和野蛮”吗?南京大屠杀三十万中国人的头骨还散发着冷冷的寒气,东北三省生化武器遗留至今依然危害我国人民的正常生活,卢沟桥下依稀还能见到往日血染的江水。在这方面雅利安民族为你们作出了榜样。历史的铁证是不容更改的、正义真理永存世间。

…… …… 余下全文

篇五 :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微观着眼,再现感动与悲怆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电影题材,在俄罗斯人眼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分量,这也是他们目前电影工业实力的一次精彩亮相。

昨晚7点钟的首映式,在京城最具现代时尚范儿的芳草地艺术中心,作为时光网的嘉宾,我很有荣幸参与观影。这次的首映式不同寻常,除了电影圈的一些嘉宾,中俄两国也都有重量级的外交官员参与。

俄罗斯,前苏联,是有着厚重的战争史诗创作传统的国度。《静静的顿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西伯利亚理发师》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这个广袤的国度的美丽与苍凉,人性中与命运的抗争,与外来强权势力的角力,因为不屈不挠的毅力而赢得人们的尊敬。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但也是一部气质迥异的战争大片。

传统的经典战争电影,讲究全景式的展现,犹如战争的全景画,让观众一览无余,

两军的布局,攻防,然后加以主帅的运筹帷幄以及微观的士官的临阵杀敌情节,这足以构成经典战争大片的要素。观众以“上帝视角”时刻了解整体的演进情况,

例如《最长的一天》、《巴顿将军》、《虎!虎!虎!》、《大决战》。另外一种则是以微观事件为主线,例如《拯救大兵瑞恩》、《桂河大桥》、《兵临城下》,是以某个戏剧性的事件作为切入口,带领我们观众实际去体验战争。

这两种手法,核心要素其实不在于事件和战争场面,而在于人物和动机。鲜明的人物角色会随着动机而显得更有血有肉,而战争场面体现电影制作的资金实力和工业水准,衡量导演的想法,从人物和动机去分析,更为现实。

故事的开篇,表现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六十年以后,一个当代的灾难现场,通过瓦砾中的救援对白,引出了救援队长的身世。“我的妈妈当年也和你一样,但她活了下来……”“你妈妈为何活了下来?”“因为……我有五个爸爸”

然后,通过回忆救援队长妈妈——卡嘉的叙述,讲述了这“五个爸爸”是如何浴血奋战,保护了她这样的普通人的故事。这个开篇的路子,类似泰坦尼克的叙事结构。

…… …… 余下全文

篇六 :抗日电影观后感

抗日电影观后感

龙种>观后感(一)

近日,一部由美国好莱坞米高梅电影公司于19xx年>投资拍摄,讲述中国百姓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黑白电影《DragonSeed》(龙种)走红网络。这 部电影由四次摘得奥斯卡影后桂冠的凯瑟琳·赫本挑大梁主演,片中除了极个别亚洲面孔作为群演出现外,主演都是高鼻梁、深眼窝的外国演员。但这部“穿越”味 十足的电影,在近70年后的今天,还是令众多大众影评网网友大呼亮点很多,甚至将该电影封为“抗日神片”。

据记者了解,这部《龙种》于19xx年7月20日在美国上映,讲述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年轻而勇敢的女民兵小玉带领村民与侵略者展开英勇斗争 的>故事。许多网友表示,一开始之所以会打开观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出于好奇: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头戴斗笠、穿着中式布褂在田间插秧耕作,生活环境也是中国乡 间的情景,故事题材还设定为抗日,觉得不可思议。

看完整部电影后,大家纷纷表示完全超乎了自己的想象,大众影评网某网友感叹:“从布景到服饰妆容都很到位!”而“村野大叔”则说:“那个年代 好莱坞很少能找到华人演员,为了符合剧情需要,高鼻深目的西方演员都被特意化装成接近东方面孔,再搭配整体造型,抓住了那个年代中国普通农民的外貌特 点。”而“蛋塔”则说:“一开始以为是一部恶搞片,结果看完之后觉得此片确实秒杀当今不少国内的抗战片。除了英文对白,很难回过神感觉出这是外国人演绎的 抗日片。”

此外,剧中灵魂人物女民兵小玉由凯瑟琳·赫本出演,她被公认为美国电影界标志性人物,至今保持四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记录,对于她的演绎,网友 “坡坡”评价说:“赫本对中国村姑小玉的形象刻画入木三分,面对侵略者勇敢抵抗,劝父亲放弃土地和家园全力反抗敌人,甚是精彩。”

针对这部大众影评网千万以上网友给予“好评”的老电影,昨日记者电话采访影剧评人李星文,他说:“国内有些抗日题材的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不是说达不到这样的观 众反馈,只是一开始为了抢市场就故意做雷做傻,导致最后被大家吐槽。其实无论是什么人来拍抗日剧,只要抱着对历史敬畏,对艺术尊重的心,就一定能获得观众 认可。”

…… …… 余下全文

篇七 :19xx观后感

1942有感

看完电影《一九四二》我没站起来,调整了一会儿,坐在教室的椅子上直到听完《1942》最后的片尾曲,才眉头紧锁,收回思绪,内心感受就像某些人说的一样——“虐心”。当天晚上做了一宿的梦,梦见全是长满了虫的粮食,梦境清晰得很,以至早上起来,我早餐会注意里面是否长了虫。

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又不能正视历史。我们似乎习惯了冯小刚的幽默路线,却不想他在20xx年贺岁档带着我们严肃了一把。在影视剧极端娱乐化的今天,冯小刚拍这样一部超风险的电影,可见其人生态度执著。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拍成,已过去了二十个年头,创作者的沸腾血性早已凝固成岩石一样,支撑着从未泯灭的信念。 让今天远离苦难的人们无论老中幼,亲见我那苦难民族的一场灾难,这虽与当下灯红酒绿不甚和谐,但每一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深陷于一场内心的煎熬。

影片开始,讲述者说,1942到底发生过什么,宋美龄访美,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丘吉尔感冒。除最后一条,其他的进入过教科书,有点印象。可是影片讲的是另一件,河南大饥荒。这个,说实话,即使是文科生,即使标榜自己是文艺女青年,实话说我真不知道。哪怕网上看到过,也是一晃而过,没有关注过。如果这部影片立意是让大家知道这段尘封的历史,那么冯小刚做的很成功。相信走进电影院看过这片的人都忘不掉。而对于无知者而言,震撼的不仅是逃荒者凄惨遭遇,还有拨开历史尘埃看到部分真相时的悲哀。当时的蒋氏政府的不作为,信息封锁,导致了河南死亡300万人。而很多人是死在了逃荒的路上,死在日本人轰炸中,死在中国军人的枪口,死在扒火车手脚冻僵掉下来被火车轧死,更有甚者,死在别人锅里。。。当抽象的数字具化成实在的人物和场景出现在电影中时,一幕幕血腥震撼的场景让我忍不住捂耳朵,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拿手机出来干点别的。讲述的这事已经有点让我接受不能了。

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吃”不能被满足,于是,我们看到了19xx年中原大地上的种种罪恶,种种扭曲,种种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体会的感受。 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心都是丑恶的,当你能吃饱别人都吃不饱时人心更丑恶,因为人都有欲望。冯小刚最近的两部“灾难片”里开头都有“你懂的”场景,《唐山大地震》我觉得那完全就是个俗套,而这一次,在我们感觉到“虐心”的同时,已经说明了它更加真实,更加赤裸地还原了人性。每个人,在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的时候,心都是丑恶和扭曲的。而这个场景,莫言的小说里有几乎一模一样直击人心的描写。我想这不是巧合。

…… …… 余下全文

篇八 :19xx电影观后感

《1942》观后感

“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我的故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坐在电影院里,听到这有着浓重河南口音的话语,老家在河南的我不觉倍感亲切,同样也更加憎恨日本人,他们当年侵入中国,杀人不眨眼,残害了那么多的中国人,实在不可原谅!

这部影片真实的展现了当年日本军队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和在他们的残暴下老百姓的悲惨生活。而当时中国政府内部的腐坏更是让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其中有很多场景都让我落泪,有愤怒的泪、感动的泪、伤心的泪……整个影片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几个日本人开着飞机往逃荒老百姓中扔炮弹轰炸的场面。他们用日语倒数三个数,准备投弹。从小爱看日本动漫的我,前一段时间刚刚学会用日语从十数到一,还曾洋洋得意的向别人炫耀过。在我耳中,此刻片中日本兵口中的读音是那样熟悉,却让我感到愤怒,他们竟如此草菅人命!毫无防备的人们被突如其来的炮弹击中,一片片的倒下,我不禁伤心的落泪,转过头去不看这血腥的场景。日本飞机在轰炸后迅速的离开了,就好像从未出现在这里,留下了失去亲人的幸存者在逝者身边悲痛的哭泣,留下被炸后的一地狼藉,证明着日本飞机曾在这里犯下的恶行。

这部影片演绎了很多我们还未出生时发生的事情,也体现了各种各样人的性格,善良、贪婪、市侩……我当然十分庆幸自己出生在现在这样一个和平的社会,但我们同样不能忘记曾经的耻辱,不能让这种耻辱再次发生在当今社会,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不再被其他国家欺负!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