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文明与野蛮的读书报告

转借拼凑中走出的文明

——《文明与野蛮》读书报告

《文明与野蛮》一书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罗伯特·路威所著,他曾对北美平原印第安人做了广泛的研究,广博的见闻使他在人类学方面有许多深刻的见解,而这本小书可谓是作者厚积薄发的产物,虽然浅近,但韵味十足,大家风范由此可见一斑。正如本书的译者吕叔湘先生所说,此书虽然“不足以代表作者在他的专门园地里的成就和主张,可是以文章而论,可说是所著诸书中最可喜的一本了”。

这部人类学著作极富有趣味性,文字通俗易懂,作者也在序中自陈此书中“专门术语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吕叔湘先生将其称之为“外行内行都能欣赏的科普读物”,“是为非专门研究人类学的人而写的”。的确,读过这本书之后的感觉并不像是读了一本专业著作那样感到艰深晦涩,相反它给人带来一种享受,使人感到轻松愉悦,同时,这本书也为我掀开了人类学这门深奥学问的帷幕一角。书中没有深奥的理论、冗长的说教,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接一个的例证,这一个一个的奇闻异事缀连成章,支撑着整部作品的结构,显得生动而活泼,使文章十分丰满而且易于被初学者理解和接受。作者以他丰富的学识和阅历,为我们提供了充足而可靠的证据,从而自然而然的引出了结论,既便于理解,又发人深思。同时,各个章节的例证又互为佐证,使整篇文章相互照应,前后观点交相辉映,使人不由得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心悦诚服。

此书共分为二十三个章节,从社会的各个方面:血缘层面的家族、氏族、遗传和人种乃至国家;物质层面的衣食住行用、农林牧副渔;还有精神层面的艺术、文字、教育、礼节和宗教等问题都做了详尽的分析。“他从吃饭穿衣说到弹琴写字,从中亚土人一分钟捉八十九个虱子说到法国国王坐在马桶上见客,从马赛伊人拿太太敬客说到巴黎医院里活人和死人睡一床,可说古今上下,无一不谈,而又无谈不妙。”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与人性的弱点与缺陷就这样全部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本书着重向我们阐明了我们现代的人类文明着实是“一件东拼西凑的百衲衣”,我们不断地借鉴着外来的发明创造与文化意识形态,并藉以充实自己的文明。世界上的大部分发明都是互相交流并且不断改进的结果。而那些所谓的种族遗传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因素实际上并不能成为文明进步的主要因素。“除非真是生死交关的事情,老天不来指定独一无二的道路,只是听你们怎样应付。同一问题,解决得高明也可以,解决得幼稚也不妨。可以在安好水汀的十层高楼里享福,也可以在草房子里浸水。可以穿上爱斯基摩人的皮衣,睥睨北极的寒威,也可以像佛伊哥人似的光着身子在冰天雪地中冻得发抖,只要不冻回他的姥姥家去。”(第三章 地理)所以说“文明不是那一个或那几个民族的功劳,而是许多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的”,我们古老的中华文明也不是仅仅由中原文明独立发展起来的个体:“古代的埃及人和巴比伦人互相受影响,巴比伦人本身便是苏末尔人(Sumerians)和阿卡得人(Akkadians)的混合物。中国人老早和这些高等文明有接触,过后又从马来人、突厥人、蒙古人那里输入不少发明”(第二章 回顾)才创造出我国古代那样辉煌灿烂的文明,比如葡萄的引入与葡萄酒的酿制,书中说“倘若没有张骞将军,他们会至今没有葡萄,也许永久也不会有葡萄。这位有名的旅行家在公元前126年时行经大宛国及安息国,把葡萄籽带回本国。更有意思的是:连素以腐化出名的中国人拿到这种新植物也没能尽其功用。在公元640年以前,中国人不知道做葡萄酒,后来也是从邻近民族学的乖。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年所已成就者,富有经验与工程知识的中国人在几千年之后不得人家帮忙还是干不成。”(第八章 畜牧与农艺)再比如喝牛奶的习惯,由于“中国人在饮牛奶之俗还没有通行的时候已经离开近东文明的境遇,因此,凭他们的知识和耐性,他们自己没有创出牛奶事业来。往后,他们的

…… …… 余下全文

篇二 :文明的冲突读后感

《文明的冲突?》读后感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其核心思想是,冷战结束后,国际舞台上的冲突焦点将不再以意识形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强调:在国际政治新的局势里,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是罪普遍的,也不是经济之间,而是不同文化的群体之间的冲突为最普遍的现象。

一、对“文明”的理解

在阅读这本著作的过程中,我先试图理解了文明的定义。

第一,宏观上,文明是野蛮、原始、混沌的对立面,是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程度逐渐提升,并形成的一种积聚的认可与阶段;

第二,微观上,文明是一个地区、国度、民族、具有相同信仰的群体,由这些构成并发展为其地区国家的文化、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在历史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文明,如“古希腊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既表现出了文明的特定性,也表现出了文明的延续性,甚至是可以跨区域。

亨廷顿在其著作中,也时常用文化交替使用,并且没有在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探讨。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对文明的定义为:文明是一个文化实体,是村庄、地区、种族群体、民族、宗教团体,在文化异质性上不同层次中,这些文化实体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比如,位于意大利南部村庄与位于意大利北部的村庄,它们之间的文化不同,但是却共同信仰着意大利文化,这使得其与德

国文化相区别。同样的道理,欧洲也共享着同样的文化使其与阿拉伯、中国相区分。而这些共同认同的文化内容包括语言、历史、宗教、风俗、人们的自我认同。文明可能包括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比如中国;也包括民族构成少的国家,比如安圭拉、伯利兹、多米尼克、巴巴多斯、圭亚那等一系列讲英语的加勒比国家。文明也可能包括好几个国家,比如西方、拉丁美洲、阿拉伯这三个文明;文明也可以只有一个国家构成,比如日本文明。而文明之间是有着明显的融合与重叠,也可能包括亚文明。这些文明充满活力,但是也有着繁荣与衰退,有着分裂与融合。

…… …… 余下全文

篇三 :野蛮进化读后感

野蛮进化读后感

野蛮进化>读后感

初次看到这部书时还以为是一部描写乔丹或者科比的人物传记,在学长的推荐下看完了第一章,看完之后便爱不释手了。作者提出了野蛮进化的野蛮进化的13条法则, 这13条法则告诉读者要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能在生活和工作中野蛮进化。它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反思自己的生活,也教会了我在这个嘈杂的社会中如何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

要么竭尽全力,要么就干脆别碰它。

步入社会之后,发现自己慢慢的已经被这个社会所同化了。虽然偶尔也能想起自己内心深处的梦想,虽然心中也有许多的不甘心,但更多的也只是无可奈何的叹息罢了。记得小时候一直想考我们那里很有名气的郑州一中,考大学时又想考武大,一不小心成为一个胖子的时候又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说要减肥,可是回过头来看看,没有几件事是真正做成功的。

正如人们所言,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可失败的原因也就那么几个。激情有余,恒心不足是自己最大的缺点。现在回想起来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自己总是抱着一个尽力而为的心态,当自己面临多个选项的时候,自己会自觉不自觉的选择那个最轻松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永远不要对自己说差不多就行了,要么竭尽全力,要么就干脆别碰它。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决定、承诺、行动、成功, 然后重复。

你绝对努力了吗?

以前觉得自己还算是一个努力的人,可是看到作者提的一些有关NBA球员的例子才感觉到,自己做的真的是还不够。乔丹为了保持自己的体型, 能够连续11年不喝碳酸饮料, 并且能够11年如一日坚持高强度的训练。越是有天赋、越是成功的球员,越愿意花更多的时间训练。反思一下自己,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和大把大把的精力浪费到了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上。如果能把这些时间和精力用在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自己一定能有所成长,有所>收获。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该把自己逼得更紧一点,一个想要舒服的人,谁也帮不了。

在压力中野蛮生长

回想以前,感觉收获最大的时候其实是自己最忙碌的时候,也是自己压力最大的时候。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去逃避压力了,应该去追求压力,变压力为自己成长的动力。正如作者所言,是压力让一个人保持敏锐,敢于挑战自己,使其敢于去解决弱者避之不及的难题和局势。没有压力就无法成功,一个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往往取决于他拥有并处理压力的能力。

…… …… 余下全文

篇四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感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感

—史上最强悍的资本收购

当你打开蓝色包装袋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里面装的除了奥利奥饼干,还有许许多多激动人心的故事?你是否会将这美味的饼干和华尔街联系在一起?若是没有这本《门口的野蛮人》,也许我永远不会知道这些背后的故事。

罗马人在希腊文明的基础上创造了罗马文明,将自己称为“文明人”,而将居住在化外之地的部落称为“蛮族”或“野蛮人”。公元410年,哥特“蛮族”包围罗马城,野蛮人最终攻入罗马城,并进行三天三夜的洗劫。一口气读完由一次疯狂收购过程演绎的400多页的磅礴鸿卷,书的内容大到资本运作、中到投标流程、小到人的贪婪、团队政治斗争。

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历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的企业并购狂潮,或者说是由专营投机的金融大亨们自导自演的骇人听闻的疯狂游戏,而游戏的最终结果是他们或者各得其所,或者一败涂。只是当浪涛与浮华烟消云散之后,当参与者的成败荣辱都将被尘世遗忘之后,还有谁会记得那场风风雨雨曾经怎样影响了华尔街的整个金融经济运行轨迹,如何制约了每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又怎样极其严重地威胁到任何一个以薪酬谋求一日三餐养家糊口的普通劳动者。

那是一次可怕又可悲的杠杆博弈游戏。任何一个卷入其中的人与集团都无法全身而退。而这本《门口的野蛮人》恰恰就是把19xx年KKR公司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这一80年代最大资本并购案例的细枝末节,以及这一游戏的法则与游戏中大小玩家的手段、伎俩等种种淋漓尽致地再现的文本。其中不乏缜密的商业伦理、公司理财以及投资银行学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还揭露了这场博弈中交战各方不仅仅是为了争夺一家大公司,更多的是为了争得既得利益甚至是整个华尔街的统治地位。

在我看来,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收购案,之所以被誉为“世纪大收购”,至少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一是这场收购案的规模空前;二是杠杆收购引进的垃圾债券给企业后续经营带来麻烦,三是收购案将资本的嗜血和人性的贪婪演绎的淋漓尽致。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后感

余秋雨《行者无疆》

程辛贤

“以文字追述文明消逝的沧桑,用镜头记录历史遗落的明艳”这是余秋雨《行者无疆》封面上的一段话。

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肉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是的,风景不一定在远方,但是旅行却一定在脚下。假期在带孩子旅行的路上读了余秋雨的《行者无疆》,一路行来,亲情友情伴着书香,耐人寻味。余秋雨的书令我了解欧洲文明并重新体察欧洲文明和其它文明间需要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提醒,这样的文字伴随我度过很多有意义的光阴,时间在书籍中沉寂,心也在嘈杂的车厢中沉静。

“废墟,大海,海浪,历史常常这里出发;森林,山岳,古堡,历史常常从这里隐蔽;热闹,精致,张扬,历史常常从这里转折;苍凉,寂寞 ,执着,历史常常在这里凝炼。”

余秋雨的欧洲之行,是一种追求自我实现,清醒,勇于实践自己的梦想的旅行,也是一场历时不短的生命冒险,天天面对未知,处处遭遇难题,居然全部走下来了,在那遥远的旷野和陌生的街道中支撑他们的,除了目标就是友情。他就这样从国内走到国外,从中华文明走到了其它文明,他在序言中总结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成熟,有很多值得我们仰望的地方,但任何文明都会有多种原因自我迷失,只有把它们放回到与蒙昧和野蛮交战的第一线,才会临阵清醒,不断地重新体验自己文明的本性,并与其它文明沟通。用历史的眼光、独特的视角,理性的看待中西方之间的文明、人文价值等方面的差异,并从中进行反思。这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思索和对话,是对历史的直视和感悟。

“每一段路都能解答一些问题,却又带出了更多的新问题,因此越走越远,很难停步,远行毕竟孤独,便写一些文字与读者沟通“

这些灵光在作者的指尖流荡,却令我在瞬间有了更深刻的震撼。由此深刻感悟到能背着包包走天下的健康是人生的一件奢侈品,旅游能成就心底最真的快乐,应该把它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快乐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消遣和放松,每个人都是人生的过客,选择做一个旅行者是一种幸福,有在旅途中,人会抛开心里的一切伪装,去掉面具,在行走中学习,反思,探索,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我们在路途行走,可以学会让自己走得很精致很有收获,要有耐力把路走得更好更远,才能享受和谐的人生,健康的生活,活着的快乐。每个城市都有特色,并无美丑,所有的印象都存在于心里,惟有放空了一切 ,做个城市的旅行者,抛弃自己的小世界,己心妩媚,则世间妩媚。己心潇洒,则世间潇洒。喜欢自由地穿梭在异地他乡,看红尘人来人去,过往匆匆,喜欢异地他乡的沧桑寂寞与孤独,更喜欢夕阳西下时,灵魂释放后望断天涯的漂泊情怀,会让我们沉淀一份情感,也许不再炽热,却会更深沉,更久远,更触动灵魂。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后感

《忧郁的热带》读后感

2010300290060 安仪兰 开始以为这就是一本游记,名字很像是一本描述热带风情的小说,或许还带点文艺。所以在老师的书目里义无反顾的选了这一本,而不是久负盛名的《菊与刀》,然后才发现,其实这本书比我想象的要出名的多,要丰富的多,也深刻的多。

未曾涉足过社会学或人类学的领域, 所以也无法用专业的眼光来品读这本书,看了也不是完全懂它,但我想作者写这本书未曾多用太艰深晦涩的语句,而带着些尖锐黑色的小幽默,就是不希望它只是被当成一本像他的《结构主义人类学》那样的专业著作来读吧。但显然的,这也不只是一本简单的游记,它承载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和思想内涵,身为法国人的列维,语言到位美妙,

身为人类学家的列维,思维透彻奥妙,让这本书如此富有魅力。 整一本书看下来,给我的整体印象已经不再是他到了某个地方然后在那里知道了解了什么。而是对于这整个旅程的意义。列维;斯特劳斯在书里提到“旅行不仅仅是把我们带往远处,还使我们在社会地位方面上升或降低一些。它使我们的身体交换了空间,同时,不论是好是坏,也使我们脱离自己原来的阶级脉络,因此,一个地方的颜色和风味不可能和我们自己面对,经验那些颜色和风味的时候所处的是那种预料不到的社会地位。”在他看来,人生的旅行,是应该要脱离原来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到另一个不同的地方去感受。我不禁想

到,我们所谓每次假期出门的旅游,在这样那样的城市里呆上个两三天,把各类的旅游景点走马观花看一遍,最后劳累地回到家。这样的旅行,又能对自己到达的那个城市有多少了解呢?除了书上写的,又有多少你自己真正的感受呢? 恐怕很少吧。

大多数的我们都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或者说只能是一个主动的欣赏者,沉迷于各种新鲜的猎奇的快乐,而不是一个深刻的思考者。然而,有些人却非常的善于思考,列维 斯特劳斯就是其中一位,从书中就可以看的出,他不仅善于思考,更善于对比,反思,更值得人佩服的是他独立的思考的能力和胆识。对于新旧两个世界的对比,对于正在变化的世界的思考,不是简单的站在欧洲的立场上不是用居高临下的眼光来断定所谓的落后与先进,文明与野蛮。而是带着独立思考的眼光与别致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所谓的忧郁的热带,“忧郁”二字也写出了作者对于被侵略的,逐渐被破坏的“新世界”的同情和担忧。“亚马逊森林里的野蛮人是感觉敏锐 毫无力量的被牺牲者,他们是受机械文明所捕捉住的可怜的一群,我甚至可以告诉我自己,我所能做的只不过是去了解正在毁灭他们命运的真相”。这就是一个真正的人类学家所应该具有的悲悯情怀和摒除偏见的思考吧。

…… …… 余下全文

篇七 :现代性与大屠杀读后感

现代性与大屠杀

作为已经逝去的历史,我们无从还原真实的场景,但仅仅是留下的残迹和数据足以震撼我们的心灵,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我尚可感到一丝的温情,可面对鲍曼笔下赤裸裸的现实,我已不再抱有任何幻想,是啊,大屠杀本就是残酷的,整整600万鲜活的生命被无情的吞噬。

鲍曼透过大屠杀这扇窗,看到了一点儿也不令人愉快的东西,可他愈是坚信倘若拒绝看到窗外,那将是十分危险的。

可能我们仍然把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看作是德国人和犹太人的事情,看作人类文明进程的一次反常事件,那时整个世界分化成疯狂的刽子手和无助的受害者,邪恶之徒对无辜者犯下滔天罪行。

当时的诸多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大多这样认为,认为这场已经解除的危机,现有的知识足以“解释”、“了解”、“理解”它。

大屠杀被理解为现代性的一个失败,而不是它的产物,而事实上,大屠杀绝对是现代性成功的最佳实例,是现代性的副产物。

莫学认为现代性即使文明的,野蛮便是被完全剔除的,文明与野蛮并不是对立的,他们只是文明这枚硬币的两面,就看那一面偶然的落在上面。

大屠杀最震撼我们心灵的,或许不是被屠杀的命运也有可能落在我们身上,而是想到,我们也可能去进行屠杀,如果有适当的条件,我们可能会去这样做。这也是鲍曼写这本书的理由。我看过这本书后,对大屠杀与现代性的理解有三点。

现代文化——园艺文化

现代性所代表的现代文化是对自然和自身的积极管理,追求各种机制的相互之间的平衡,一切有条不紊的运转,这种管理就像是园丁对待花园的花茸,应该精心培养香花,同时也毫不吝啬的清除杂草;就像医生给病人治病,应该维护正常健康的身体组织,同时毫不吝啬的消除病态的癌变细胞。这是园艺文化,而犹太民族则被当成是这个花园的杂草。

犹太人在全世界大范围的大迁徙,但他们普遍无家可归,因为他们失去了曾有的故土,人们会普遍的认为,由于犹太人没有自己的领土国,犹太人无法参与征途土地,以战争为其一般形式的普遍的权力争斗,同时他们就不得不采取下流、卑鄙、偷偷摸摸的手段,这使他们成为特别可怕和邪恶的敌人,他们被定义为“我们中间之外的人”。难以融入现有的社会,也难以得到“我们的”认可。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后感

读《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有感

作者:谭漫 (初二0一二级二班 )

文明是相对愚昧而言的,是相对野蛮而言的,文明就如三月的阳光,慷慨的照射着我们,如澎湃的波澜,激荡着我们的心灵。

今天,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读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这本书,它让我认识到文明的重要性,书中内容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内心世界,使我久久的都不能平静下来。

书中的邰丽华,两岁时失去了听力,但上课时老师踏响地板的振动,启蒙了邰丽华对音乐与舞蹈的痴迷,被她称为“看得到的音乐”的舞蹈,从此成为她生命中的一抹亮色,是她赖以表达内心世界的语言。虽然失去了听力,但她仍不因此而堕落下去。用自己的舞姿,诠释着生命的意义,所以,每次精心的准备,入神的表演。人们看到的并不仅仅是美丽动人的雀之形,更向人们展现了生命的蓬勃,人性的高洁,生命的尊严和伟大的人类精神。

恩格斯曾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是的,文明随着历史进步的过程不断趋同,表现着人类普遍的行为和成就,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才能获得文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们在生活中总是总结出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有规则,懂规矩,守纪律,规则对于我们的生活就如同空气对于小草,水对鱼儿一样须臾不可分离。

契诃夫也曾说过:“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时不去看他。”一句轻松灰谐的调侃,展现出一份大度与包容,在生活中的

不少时候,收住自己的的眼光,其实这是一种修养和内涵,同时也是一种朴诚和厚道。

道德需要制度的熏陶,制度需要道德的滋养。二者相辅相成,对文明以促进和优化。让我们仰望文明的星空,让道德的星辰在那庄严肃穆的制度中熠熠生辉。

文明还包括着很多,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是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和与道德品质的。

最后,我想再抄一段香港《公正报》上的一段话:

“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