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村上春树 读书笔记

读 村上春树

“某种情况下,命运这种东西类似不断改变前进方向的局部沙尘暴。你变换脚步力图避开它,不料沙尘暴就像配合你似的同样变换脚步。你再次变换脚步,沙尘暴也变换脚步——如此无数次周而复始,恰如黎明前同死神一起跳得不吉利的舞。这是因为,沙尘暴不是来自远处什么地方的两不相关的什么。就是说,那家伙就是你本身,是你本身中的什么。所以你能做的,不外乎乖乖地径直跨入那片沙尘暴之中,仅仅捂住耳朵一面沙尘进入,一步一步从中穿过。那里面大概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方向,有时甚至没有时间,唯有碎骨一样细细白白的沙尘在高空盘旋——就想象那样的沙尘暴。”

人的一生大多是在无聊单调中消耗掉的:柴米油盐,俗人琐事。因为“平庸这东西犹如白衬衣上的污痕,一旦染上便永远洗不掉,无可挽回。” 所以不想过这样的人生“回首望去,甚至觉得人生都无从提起。起伏自是有一点,匆匆爬上,草草跑下。如此而已,一无所成,一无所获,一无所有,既未爱过别人又未被别人爱过。道路平坦之极,场景单调之极。”

这是因为明白“时间不舍昼夜,过去增多,未来减少;希望减少,懊悔增多。”

可笑的是常常感到迷惑“不知何时,越活越没了内存,好像成了空空的外壳。”因为不明白究竟要坚持什么?坚持到底有没有意义?坚持着可以走多远?这样想着,不仅困惑而且寂寞甚至害怕。

一直到知道了,世上的人“都不过是凡夫俗子,在黑暗中摸索着生活。”才有了点勇气。决心要尽力保存心中的自我,要坚定,要信任,要相信自己。毕竟“人这东西,本身就具有导向能力,那才成其为自己。”

坚持自己的同时也不想努力去强求什么、改变什么,“正因为不能称心如意,人世才有意思。”更不屑所谓的被认同,“我的人生是我的,你的人生是你的。只要你清楚自己在寻求什么,那就尽管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别人怎么说与无关。”

无论思维是怎样的混乱纷繁,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不单调的东西让人很快厌倦,不让人厌倦的大多是单调的东西。”所以常常被一些平凡的景色描写打动:“初秋的太阳随波逐浪一般在海面上粼粼生辉,俨然有人将一面巨镜打成万千碎片。”;“这是四月间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下午。风似有若无,波平浪静。海湾那边就像有一个人轻轻拉曳床罩一般聚起道道涟漪,旋即荡漾开去。”“这里有夏天亲切的气息,太阳光像薄膜一样包拢着温暖着我。”“很久很久以前,在海边,天上漂浮着雪白雪白的云絮,季节总是夏季。我置身于夏日海边,歪在帆布椅上。我的皮肤可以感觉出粗粗拉拉的帆布质地,可以把海潮的清香深深吸入肺腑。即使闭上眼睛,阳光也闪闪耀眼。涛声传来。涛声像被时间摇晃着,时远时近。”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因为什么烦恼都不过是庸人自扰,只要把目光投向投向做得到的地方,一切就简单多了。

…… …… 余下全文

篇二 :《好风长吟》读后感 村上春树

《好风长吟》读后感

——且听村上春树

这部作品花了意想不到的时间阅读,主要是由于一开始的不警惕而陷入了一种俗套的不知所云的境地。确实,太小瞧它就很容易忽视它,而不明就里,所以读到主人公与鼠初次见面发生车祸时,我才迟钝地发觉这些文字不简单,于是为了阅读的质量,我不得不从头读起,这种情况在女主角出现后又发生了一次。

这不能完全归结于自己的不认真,实在是之前没有阅读过村上的作品,一开始真的很难发现他的主题和寓意。话说回来,由此看来,村上的作品就是如此,故事线条、框架或说梗概并不鲜明,这让我不时有种阅读意识流小说的错觉,但是,他又有现实主义的色彩,呃,这要在后面说起。

说到我的意识流错觉,最典型的要属文章第一节。开篇第一句就奠定了文章充满哲学意味的基调,“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主人公说这是他在大学时代认识的一位作家所说的,不过我想大家都心照不宣了,作为村上春树的处女作品《好风长吟》,作为村上文学风格的初始,这分明就是村上自己的话语。由这句话说到自己的生活态度、写作态度,于是写到对自己写作影响巨大的哈特费尔德,这个他在在文中多次提到,若有其人的虚拟作家。每每想到村上煞有其事地虚构这个作家,说他的生平,他的名言,甚至他的作品内容时,我便觉得有趣,这个怪异的哈特费尔德分明就是村上自己嘛!"从事写文章这一作业, 首先要确认自己同周遭事物之间

的距离, 所需要的不是感性, 而是尺度。" (《心情愉悦有何不好》1936 年)村上居然连“引用” 一句话,都还要虚构完整的作品名和时间。又说有个叔父送了哈特费尔德的书给自己,然后联想到另外两个叔父,然后又极混乱地想到祖母的话,联系到自己写文章的种种。有人说,这部作品的精华就集中在第一节了,或许言过其实,但多少有理,这使得第一节显得处处深邃、经典。这自然不是意识流的,村上的作品充满隐喻、富有深意,后现代主义色彩浓厚,不能算是意识流的。

…… …… 余下全文

篇三 :村上春树《无比芜杂的心绪》读后感

村上春树《无比芜杂的心绪》读后感

哦,写完题目我发现我想说点的是《远方的鼓声》,但我知道最多的最喜欢的要数村上其他作品中的几个人物,《挪威的森林》里的渡边,渡边是一个很孤独的一个人,不被人理解也不希求被别人理解,喜欢看书,游泳和徒步旅行,不会主动的去和别人接触,也不排斥去和别人交流,轻微的自闭。生活随意,似乎没什么追求。“若问自己现在所做何事,将来意欲何为,我都如坠雾中”。渡边看起来没有太多的欲望,所以不用去面对太多的诱惑。唯一看上去不道德的就是他二十岁左右就和八九个女孩睡了。——但什么事情包括性这方面,在村上的笔下都显得自然而然,没有一点的矫揉造作。睡八九个女孩也没不会让人感到哪里不对。

还有里面的永泽,我看的不是他的出身豪门,天赋异禀,东大毕业,事业有成,放浪形骸。而是他的那种为自己未来的规划,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能为之不惜一切的去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是那种坚毅的意志,不畏一切的态度,从他能生吞活青蛙就能看出来此人的可怕,这里的可怕不是指恶。

这里面的女性我就不说了,直子,绿子,初美都是很不错。

《海边的卡夫卡》里面的田村卡夫卡的性格有点像渡边和永泽的结合体,孤独寂寞不被理解,但并没有感觉这样有什么不好,这点有点像渡边。早知道自己将来会离开住的地方,就拼命的记住学校里教的任何知识,这点有点像永泽。但他本身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喜欢听音乐,四国安静的环境下自己独自一人安静的看书,这个环境,再加上四国的图书馆,这样的环境是我最喜欢的。

《舞!舞!舞!》,《寻羊冒险记》和《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里的主角的生活个性都是我所喜爱的。——青岛东兴盛礼品小编闲来无事,关于村上我想聊的太多。

…… …… 余下全文

篇四 :村上春树《地下》读后感

《<地下>读后感》

白底黑字的封面上如蜘蛛网般铺陈开来的东京地下铁线路以其迂回曲折的模样令我回忆起东京那错综复杂的地下世界,这本同《1Q84》作为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纪实面和故事面并行而立的《地下》,围绕受害者的感受与证词,夹杂着对邪教团体“暴力行为”的思考,仿佛自己“哗啦啦”地翻开了书页般讲其庄重,真实,立体的内容诉说给了我。

受害者心理

遭遇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人们几乎都出现头痛、缩瞳、痉挛、流泪流鼻涕、咳嗽不止的症状,重则死亡或长期昏迷不醒,轻则几天便出院,但幸存者们无一例外地在物理上的后遗症外产生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受害者心理”如同噩梦一般挥之不去。

“沙林的恐怖,是从未诉诸语言的那类恐怖。”——这是采访中以为帮助众多受害者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生告诉村上的话。若是地震一类的灾难,人们能够看到房屋的倒塌,灾民们的受伤情况,救灾的现场,从而对事件有正确的认知,内心必然会产生同情、理解、悲伤,然而沙林事件由于本身兴致特殊,从表面上又看不出受害者的受伤情况,所以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受害者在因后遗症而不得不休假的时候,常有人做出“不过是如此的事情”、“怎么没完没了了”这类反应,这种不被人理解的心情极大地加重了受害者的心理压力,许多人不得不因此辞去工作。

一想到这,我的心里也和村上一样,产生了一个疑问:

遭遇沙林事件的纯粹的“受害者”,不仅仅忍受事件本身造成的伤痛,还必须遭受那种冷酷的“次生灾害”(即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的平常社会所产生的暴力),这是为什么?

这个想法如同点火栓一般让村上下定了决心写下这本书。作为“我”这一类属于“旁观者”的人群,是能够将奥姆真理教这异常世界带来的“暴力”与来自社会群众这正常世界的“暴力”区分开来的,但这对于受害者不具有说服力,许多人事后惧怕出门,不敢坐地铁,又要忍受上司与同事的说三道四,同时还要与剧烈的头痛、视力下降作斗争,不得不在“双重剧烈伤痛”下生活,然而伤痛就是伤痛,它直接作用在受害者身上,区分与否对他们而言没有太大的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五 :村上春树《国境以南,太阳以西》读后感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读后感

——一个迷惘的男人,迷惘、追寻的故事

痛苦的时候装出幸福相,这不是那么难做到的事。

一旦翻开书页,中途便再也停不下。

我就是我自身,不是别的什么人。

老实说,学校那玩意儿一次也没喜欢过,总是觉得校方企图把我捏瘪掐死,而我必须时刻保持防范姿态。

然而我无法拥抱这百分之百的幸福感,自己好比一座失去台基的塔,越是想登高远眺,心越是剧烈地摇摆不已。

但我那时还不懂,不懂自己迟早要伤害一个人,给她以无法愈合的重创。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

能强烈吸引我的,不是可以量化,可以一般化的内在美,而是潜在的某种绝对的什么。 在她身上我所感受到的,仅仅是某种共鸣和平静的温情。

资格就忘掉好了,肯定谁都没有所谓资格什么的。

——摘抄自《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日】村上春树

很多人都是这样,看似幸福,或者说的确享有了某种幸福。初君,这个经营了两家酒吧,拥有一辆宝马320,有着珍爱妻女的男人,却还是努力寻找未来,努力地希望看清自己。我想,他并不是一个无病呻吟的人。

童年时期的要好玩伴岛本,初恋女友大原泉,妻子有纪子,是初君一生三个渐进的阶段。

【1】岛本和初君

在当时的日本,独生子身份在一个孩子,尤其是自尊心极盛的男孩子心中成了“受父母溺爱,体弱多病,极端任性”的代名词。在极度自卑中遇到同是独生子且清秀美丽的岛本,便生出了属于那个年龄的青涩的爱情。男孩子的童年总容易极大程度地影响他日后的人生道路。显然,岛本照料她父亲的密纹唱片时仿若“照看某个装在玻璃瓶里的人的孱弱的灵魂时”一丝不苟的神情已经深深刻进他的心里。可童年时期的岛本和单纯的初有着太大的不同。她对别人“大体公平而亲切”,不管如何痛苦却依旧保持微笑,对自己的腿疾总是避而不谈,对于讨厌的科目也总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总是比同年龄的孩子更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相对于别人而言,她无疑是一个早熟的少女。注视着自己喜欢的异性甚至懂得使用撩动人心的表情,坐着听音乐时,更是有意识地“把手放在膝部,并顺着裙子的方格移动”。这无疑是一种暗示,“带有肉欲的意味”。自然而然地,她将这种性格延续到了以后的生命中。十几年之后在街头偶遇,岛本虽不确定身后的跟踪者是否就是初君,却仍然直接拨打了电话寻求神秘男子的帮助。多年后问起原因,也只说是因为害怕。害怕自己与有钱的神秘男子关系的败露,所以即使不能确认身份而让遗憾延续十年,却也还是选择了飞也似地离去。

…… …… 余下全文

篇六 :村上春树不读后感

《村上春树不读后感》

读了一本书,觉得写得真好,会写读后感。如果我不读一本书,能不能写一篇呢?我试试。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最著名的一部作品了吧。这本书现在就摊开在我的桌子上。我的桌子很乱的,在做完所有的事之前我是不会收拾桌子的。我做完所有的事了吗?没有,所以桌子还是那么乱。桌子最中间我是留出一块最宝贵的位置,给我现在最喜欢的书,曾经是——《黑道风云二十年》,但现在越来越文艺范了,上一本是《菊与刀》,大十六开本的,有点放不下。现在这本是《挪威的森林》,后面是《追忆逝水年华》。

我用夹子夹住翻开的部分,这样它就乖乖的停在翻开的页码,等着我在自己的空闲时间扫上几眼。这几眼会让你的心从无聊的地狱被平台托住,等待着下一次进入好心情的机会。这样看书好慢,一星期也看不了几十页,而且在家会看另一本,出门会再看另一本。晚上它就这么摊开放着,早晨再来,我看的哪一行还在那里。

村上春树,我总打字成村上村树,叫春有点别嘴,还是叫村的好。这家伙的相片有点像我,他的眼神和嘴角的倔强从年轻到年老就没变过,他也喜欢跑步。 他是新中国的同龄人,这让他和中国人建立了一层神秘的联系,他和欧洲的联系更多,在罗马、希腊都住过好久,像村上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在欧洲住过呢?那太没天理了。

他喜欢接收世界的神秘信息,他写的东西从任何一页开始看都可以,因为他写的是一种美丽情境,一种生活状态,一种对吊丝的关怀。他写的人物在现实中都是很悲催的,属于边缘人和被忽视的人。但村上把他们生活中细微的美描写出来,用赞叹和欣赏甚至迷恋的语气来写,让吊丝们感动不已,想来这个群体非常大,在日本,村上的书卖出了1500万册。手里有了村上的书,心里可能就是天堂。

每个人都害怕孤独,都害怕失去,村上偏不。如果孤独和失去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你为什么不享受它呢?享受孤独和失去,以一种诗意的心境,这不是人人能做到的。这里面有自尊,有不屈,有对庸俗的鄙视,有对世界的好奇和梦想,有对内心细微体验的把握,这一切都发生在心里,没有人知道,也不会有人鼓掌,当一个最普通的人走在马路上,你看他是个百无聊赖的人,但如果他拿着一本村上春树的书,那么你不应该小瞧他。他可能比你更能体会这个世界。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村上春树《沉默》感想文

「沈黙」はとても皮肉な物語だと思う。作者がそう意図していたかは分からないが、少なくとも自分にはそう感じられた。

この物語は、村上春樹お得意の「僕」が「大沢」という男の話を聞くという形で進行する。大沢の話とは、彼の過去にまつわる話だ。何気なく「僕」が問いかけた「誰かを殴ったことがありますか」という問いをきっかけに、彼は自分の過去を語り始める。大沢の過去をものすごく簡略化すると「なんか好きになれない青木という男に腹が立ったので殴ったら後に復讐にあってクラスから孤立してシカトされました」というものだ。その体験を通じて、彼がどのようにそれに対処したのか、そして何を感じたのか、というところが話の主要な部分だと思う。

作中、いくつか印象に残った言葉はあるが、物語の核となるのは以下の言葉だろう。大沢の長い話を締めくくる言葉の中の一節。

でも僕が本当に怖いと思うのは、青木のような人間の言いぶんを無批判に受け入れて、そのまま信じてしまう連中です。自分では何も生み出さず、何も理解していないくせに、口当たりの良い、受け入れやすい他人の意見に踊らされて集団で行動する連中です。

「大沢」が孤立する原因になったのは、クラスメートの自殺に際して青木が流した(実際に青木は噂の種をまいただけだが)ひどい噂だった。その噂は真実ではなかったが、クラスメートはその噂を受け入れ、「大沢」をシカトする。引用した文は、そんなクラスメートのような人間に対する痛烈な批判だ。そしてそれは同時に、現代社会というか、社会全体への批判?警告ともとれるような文章だと思う。

どうでもいいけど、クラスメートをクラスメイトって書くとプレイメイト的ニュアンスでエロく感じるのは自分だけ、ですよね。はい。でもクラスメイトえろい。すごい。なんか背徳感ある。絶対2人付き合ってない。えろい。くっそ最近の高校生ときたら……発育がいいんだから。

閑話休題。

…… …… 余下全文

篇八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有感

青春的奏鸣曲

——读《且听风吟》有感

谢超 2013061012 一开始叫我写这个读后感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你不能叫我写,我就马上写。一本好书需要反复品读,仔细琢磨方能回味犹甘,沁入心灵。《且听风吟》便是这样一本书,作为村上春树的处女作,此书并不比其后续的名作如《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1Q84》般脍炙人口,但一口气读下来你会感受到这本书主旋律里的青春激昂、回肠荡漾。有关青春、友情、谎言、性、爱情,有关寂寞、狂欢、空虚、忧伤。引人深思,也治愈疲惫的心灵。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观之,究其文章整体而言,主线不过是写了一个主人公在酒吧喝酒时遇到一个酒醉少女,并与她之间不明不白的爱情故事,最后少女离开,无处可寻,两人关系至此终了。但即使如此简单的一个故事,作者却在其间穿插了许多生活片段、不为人知的回忆、所听所见的小细节。文章风格温暖细腻,干练风趣,寓理于情,于景,但想捕捉些什么,握到的,却只是风。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开篇第一句小说便这么说,映衬了末尾写青春即逝的时候留下的诸多遗憾。遗憾是常有的,时光却不能重来,而我们总是害怕老去,却又把不多的时光耗在了放纵潇洒、奢靡腐烂的生活里。像文章里说“苟活于世的我们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地增加着年龄。我甚至时常觉得每隔一小时便长了一岁。而更可怕的是,这是千真万确的。”即使知道如此,任性不羁的我们依然选择不屑一顾,因为太年轻,因为太热血,所以不怕受伤,勇往直前。况且,除了青春我们一无所有,又有何不敢为?小说里二十岁出头的“我”喝酒、泡吧、泡妞、与各种女生睡觉,也会开着车经过细细长长的街道,在海边晃晃悠悠的散步,或是在日落的黄昏下游泳,哼着小曲、看着天空。这些慵懒悠长的时光于“我”完全没有罪恶感,反是青春里最美好的回忆。

对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来说,其实这不正是我们大多数渴望的青春吗?我们抱怨着青春被狗吃了,抱怨生活中无法邂逅像小说里“唱片店打工的女孩”,抱怨身不由己,脱不开身。你说你也想放肆一回,逃离好学生的圈子,想去夜店彻夜不归,想翘课去KTV唱歌,想休学来一次长途旅游,可是你仍旧埋头于不想看的书、不想做的题,想法设法把学分填满,仍旧计划了一大堆出行计划却从未实现,仍旧模仿着他人考研、考各种证,走别人想走的路。当然,“学霸之路”未免是一种青春。但我想说的是,你长这么大有干过自己想干的事吗?你有没有曾经不顾一切只为了心中小小的想法疯狂过?这样至少老了之后可以对自己的子孙说:“你爷爷我曾经为了梦想义无反顾地努力过。”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