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个性与命运交响曲读后感

个性与命运交响曲读后感

最近看了德国心理学家卡尔·柯尼希的《个性与命运交响曲》一书,觉得书中阐述的内容,非常朴实而深刻。它对人的的性格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他认为人的性格分为抑郁型性格、强迫型性格、羞怯型性格、歇斯底里型性格、攻击型性格、精神分裂型性格,并对每种性格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他在娓娓而谈中道出了深刻的道理,让人叹服。

对照书中的相关理论,学以致用,分析自己性格的优缺点,我觉得该书的理论确如一面镜子,让自己更加科学地认识自己的性格,从而去有意识地克服性格中的缺点,发扬性格中的优点,做一个身心和谐的人。

由此,我也觉得,这再一次说明了书要读杂,学哪一门并不意味着只掌握这一门,就不顾其余了,要做一个综合素质的人,还要多方面地汲取营养,对于写作而言,不是为了单纯的写作而写作,写作是脑中积存、沉淀的多种养分,在一瞬间喷薄而出,形成思维结晶的过程。

…… …… 余下全文

篇二 :欣赏命运交响曲有感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音乐赏析

对于贝多芬的作品,

大家可能耳熟能详,

了解贝多芬的人物命运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作曲

家一系列作品的风格,

以及在贝多芬作品中所体现的时代性、

英雄性、

斗争性的风格特征。贝多

芬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

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乐师,

四岁就被迫开始学习音乐,

由于父亲是个

酒鬼,所以经常半夜醉醺醺地喝酒回来让贝多芬练琴。

在贝多芬十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

酗酒失声,家境陷入贫困,不得不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这些故事经历都让我感到了对这个音乐伟人童年生活的一种同情,我会思考:

“这么小就被

迫学习音乐,他童年的快乐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支撑贝多芬继续学习音乐?我

17

岁的时候在做

些什么?如果遇到贝多芬的境遇,自己该怎么办?”等等。在了解了贝多芬人物命运的基础上,

我听了贝多芬的交响作品,

体会深刻。

除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思考之外,也有了对人生以及成长的

体会和思考。

在很多人心目中,

《命运》

代表着贝多芬;

同样,

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

贝多芬代表着

《命

运》

。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

大,

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

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

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

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

当然,

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

敲门!

是啊,

开门见山,

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

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

深刻了,

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

我想,

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

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

接下去,

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

每一个音

…… …… 余下全文

篇三 :听命运交响曲有感

听《命运交响曲》有感

第五交响曲,一般指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号(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该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该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命运交响曲》一开头的动机已经成为所有人耳边最著名的音乐警句。从未有人不在由这个动机喷涌而出的音乐洪流面前深受震撼,并且在以后阴霾的日子里,不断地从中获得激励。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情感向一切艰难困厄所射出的最猛烈的炮火,我们在音乐的进行中,甚至可以感觉到自己正奔跑在这样的炮火之间,跟随着炮火的指引,奋勇向前。

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认为这是“命运的敲门声”,其来源是据贝多芬的学生兼朋友安东·辛德勒的介绍,贝多芬曾对他说过这句话。不过后人对辛德勒的信用颇表怀疑:一则这样的比喻与音乐的力度相比太过笨拙而且稍嫌夸饰,再则辛德勒的记述已经在很多地方被证实并不确切,更何况销毁了贝多芬400册谈话记录中的约260册,并在剩余的不足150册中大肆篡改的也正是此人。我们不能因人废言,却也要知道为如此伟大的人类精神成就作“证词”的,不过是一个自称为“贝多芬的机要秘书”,虽然对贝多芬后期的生活很了解,但却因其极度的虚荣和卑怯无耻而对贝多芬的精神遗产造成了最大伤害的人。因此,对辛德勒的这一笔记录,我们也只能聊备一说,却完全不必受它拘束。并且我们可以在对音乐的感受里发现,没有这个过于拘谨的理解,音乐中斩钉截铁、勇敢决绝的力量也丝毫没有受到损失。

除了精神内容以外,这部交响曲还在结构和发展形式上作出了典范,我们可以据此体会交响音乐的本质。《命运》是交响音乐最杰出的代表,被看作交响乐理想的结晶,是“交响思维”最集中、最有说服力的体现。它的第一乐章就建筑在用两个音写的四个音符构成的主题上,这是一个音乐主题所能达到的最小限度。这个主题高度集中,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向前冲锋。整个乐章发展的结果就是对这个主题作出完整的阐述,到那时我们才看到它的全部意义。在它短短的四个音符里,浓缩了整个乐章(乃至全曲)的能量和精髓。它本身无比简练,精悍锐利,充满内在的紧张度,为自己的发展准备了无穷的精力,在不断的扩展里发挥出令人震惊的能量和迷人的动感。后来的浪漫主义交响乐中,就再也见不到这样凝练的主题。浪漫派们的音乐主题着迷于悠长的抒情气息,真正地“目迷五色”了——主要是音色、和声以及情感想象力的色彩,音乐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但是它在古典主义——尤其是贝多芬那里达到的,因为主题在逻辑上的必然性显示出的不容置疑的力量也从此大打折扣。主题的发展由此也大不相同。古典主义以主题的动力为第一要素,全曲是对主题的不断充实的过程,而主题又是对全曲的总结。浪漫主义有很多美丽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旋律,但是把它们用作推动乐思发展的主题时,却有点尴尬。因为这样漫长的抒情主题在刚刚呈示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说出了自己的全部意义,不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这样就只好不断寻求新的旋律来扩展,终于导致色彩愈加丰富而强有力的主题推进难得一

…… …… 余下全文

篇四 :听《命运交响曲》有感

听《命运交响曲》有感

或许是阴差阳错的结果,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我选择了《音乐名作导读》这一选修课。对于我这样一个对音乐几乎可以说是无知的人来说,选择这样一门课,无疑是一种折磨。抱着拿学分的目的,我很机械无奈的上了几节课,按时上下课也不过是为了应付老师的点名而已。可是就在那一次课上我“结识”了《命运交响曲》,“结识”了贝多芬,或许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听说他们,但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认识他们。当那段激昂的音乐在耳边响起时,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在与命运顽强作战的灵魂。课后,我搜罗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它们的确使我受益匪浅。

贝多芬,全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作曲家,出生于波恩,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祖父去世后,父亲酗酒,家境日渐贫困。贝多芬自幼就是弹奏钢琴的天才,父亲为把他培养成莫扎特式的神童,对他教育极为严厉,不满八岁便让其登台演出。这种严酷的童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他自幼跟聂耶菲学习,为他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1787年曾到维也纳向“交响乐之父”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家说来,这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耳聋让他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这一切的困难并没有将他打倒,他依然为了自己的信念坚持着创作。他在继承和发展德国音乐优良传统的同时,对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都有涉及,使钢琴获得交响性的效果,创作出了足以流芳百世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月光曲》等便是其不朽名作的代表。他的成就不仅局限在古典音乐方面,对浪漫时期音乐的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贝多芬用他毕生的精力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没有忘记他,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于是他就远离了众人”。因此他当之无愧的成为人们心中的“乐圣”。

…… …… 余下全文

篇五 :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有感

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有感

我自认为并不是一个对音乐很敏感的人,也没有过多的艺术细胞,在对贝多芬还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去听了他的命运交响曲,不得不说,在我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它的前奏,四个刚劲沉重的音符,让我精神为之一振,再不能以懒散拖沓的姿势安坐在椅子上。

后来我特地去了解了贝多芬的平生经历以及这首交响曲的创作背景,这才理解其中的含义。

我对命运的理解并没有人定胜天,人主万物这类唯心主义的思想,我认为人是很渺小的存在,在天灾人祸面前毫无抵抗的能力,这是'命',但人又是很伟大的存在,在厄运来临时不是被动的接受被摧毁被打垮,而是以内心强大的力量如同海燕那般经受风雨的洗礼后重新振翅高飞。

音乐的高潮来临之际让我的内心感到惊慌无助,仿佛是有着上古诸仙飞升历劫时要遭受的滚滚巨雷在我头顶倾泄而下,这是命运在怒吼着向渺小的人类发出威胁。而后类似于回音的号角仿佛是命运的推手在助威,一个个狐假虎威的姿势。在命运一次又一次的威胁下,人类用那颗波澜不惊的心安然的接受这一切。

…… …… 余下全文

篇六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感想)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感想)

《命运交响曲》一开头的动机已经成为所有人耳边最著名的音乐警句。从未有人不在由这个动机喷涌而出的音乐洪流面前深受震撼,并且在以后阴霾的日子里,不断地从中获得激励。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情感向一切艰难困厄所射出的最猛烈的炮火,我们在音乐的进行中,甚至可以感觉到自己正奔跑在这样的炮火之间,跟随着炮火的指引,奋勇向前。

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认为这是“命运的敲门声”,其来源是据贝多芬的学生兼朋友安东·辛德勒的介绍,贝多芬曾对他说过这句话。不过后人对辛德勒的信用颇表怀疑:一则这样的比喻与音乐的力度相比太过笨拙而且稍嫌夸饰,再则辛德勒的记述已经在很多地方被证实并不确切,更何况销毁了贝多芬400册谈话记录中的约260册,并在剩余的不足150册中大肆篡改的也正是此人。我们不能因人废言,却也要知道为如此伟大的人类精神成就作“证词”的,不过是一个自称为“贝多芬的机要秘书”,虽然对贝多芬后期的生活很了解,但却因其极度的虚荣和卑怯无耻而对贝多芬的精神遗产造成了最大伤害的人。因此,对辛德勒的这一笔记录,我们也只能聊备一说,却完全不必受它拘束。并且我们可以在对音乐的感受里发现,没有这个过于拘谨的理解,音乐中斩钉截铁、勇敢决绝的力量也丝毫没有受到损失。

除了精神内容以外,这部交响曲还在结构和发展形式上作出了典范,我们可以据此体会交响音乐的本质。《命运》是交响音乐最杰出的代表,被看作交响乐理想的结晶,是“交响思维”最集中、最有说服力的体现。它的第一乐章就建筑在用两个音写的四个音符构成的主题上,这是一个音乐主题所能达到的最小限度。这个主题高度集中,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向前冲锋。整个乐章发展的结果就是对这个主题作出完整的阐述,到那时我们才看到它的全部意义。在它短短的四个音符里,浓缩了整个乐章(乃至全曲)的能量和精髓。它本身无比简练,精悍锐利,充满内在的紧张度,为自己的发展准备了无穷的精力,在不断的扩展里发挥出令人震惊的能量和迷人的动感。后来的浪漫主义交响乐中,就再也见不到这样凝练的主题。浪漫派们的音乐主题着迷于悠长的抒情气息,真正地“目迷五色”了——主要是音色、和声以及情感想象力的色彩,音乐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但是它在古典主义——尤其是贝多芬那里达到的,因为主题在逻辑上的必然性显示出的不容置疑的力量也从此大打折扣。主题的发展由此也大不相同。古典主义以主题的动力为第一要素,全曲是对主题的不断充实的过程,而主题又是对全曲的总结。浪漫主义有很多美丽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旋律,但是把它们用作推动乐思发展的主题时,却有点尴尬。因为这样漫长的抒情主题在刚刚呈示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说出了自己的全部意义,不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这样就只好不断寻求新的旋律来扩展,终于导致色彩愈加丰富而强有力的主题推进难得一见。旋律太多,处理起来难免会显得散漫,有些浪漫派的音乐作品虽然是在抒情,但是听起来却让人抓不住比较明确的方向,觉得还没有古典主义的作品好懂,就是这个道理。 没有人觉得自己听不懂《命运交响曲》——虽然实际上它的音乐语言异常精练而又丰富。第一主题跌打滚爬,跨越九九八十一难,一直在音乐的中心位置猛烈撞击。与其说它是一支短小的旋律,不如说这是暴怒的节奏,两者不可分,但是节奏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鉴于这个主题的冲击力显而易见,而且它实在是太著名了,不那么知名的第二主题就尤其需要我们多加注意,由此丰富自己对于第一主题的理解。 开始的四个音符一出现就展开凌厉的攻势,夹着让人为之动容的惊悸、愤激和壮烈之情,成为每一个音符的主宰。所有的音符都被卷入战场,参与这场战斗,“命运”的意识有目共睹。一番硝烟弥漫之后,圆号一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个性与命运交响曲》读书笔记

《个性与命运交响曲》读书笔记

最近看了德国心理学家卡尔·柯尼希的《个性与命运交响曲》一书,觉得书中阐述的内容,非常朴实而深刻。它对人的的性格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他认为人的性格分为抑郁型性格、强迫型性格、羞怯型性格、歇斯底里型性格、攻击型性格、精神分裂型性格,并对每种性格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他在娓娓而谈中道出了深刻的道理,让人叹服。

对照书中的相关理论,学以致用,分析自己性格的优缺点,我觉得该书的理论确如一面镜子,让自己更加科学地认识自己的性格,从而去有意识地克服性格中的缺点,发扬性格中的优点,做一个身心和谐的人。

由此,我也觉得,这再一次说明了书要读杂,学哪一门并不意味着只掌握这一门,就不顾其余了,要做一个综合素质的人,还要多方面地汲取营养,对于写作而言,不是为了单纯的写作而写作,写作是脑中积存、沉淀的多种养分,在一瞬间喷薄而出,形成思维结晶的过程。

…… …… 余下全文

篇八 :音乐巨人贝多芬读后感

《音乐巨人贝多芬》

今天我们上了《音乐巨人贝多芬》这一课,语文老师先放了一段音乐,这便是贝多芬的代表作《命运交响曲》,我们闭上眼睛,认真地去感受这首名扬世界的曲子。我心里的一切杂念被排除的一干二净。心,一下子静了下来,起伏迭宕的音乐让我的脑海随之而汹涌澎湃,让一切念想在这雄健的音乐中得到净化乃至升华。听着音乐,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作者,一个饱受苦难而不屈服命运的音乐巨人——贝多芬。

他年轻时双耳失聪,对于一个从事音乐的人来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是丧失了听觉,可贝多芬没有永远沉浸在悲伤中,他默默接受了现实,把全身心投入到了音乐创作中,是他心中那执着的理想——热爱音乐,支持着他,激励着他。 有句俗话:事情是这样,就不会那样。具有坚强意志的人面对苦难时总是让自己适应并战胜它。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也许你自己尚未发现的一股惊人的潜力,当你陷于困境中,只要你有理想,发挥你的潜力,就一定能通向光明的。这时,你也许会不禁感叹到:原来有缺憾的日子同样能过得精彩。所以我们不必再为痛苦磨难忧伤、愤恨、无奈,而是要坦然、勇敢地面对它。弥尔顿、贝多芬、帕格尼尼被称为世界文艺史上的三大怪杰,他们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巴。他们不都是胸怀理想,战胜厄运,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吗?上帝是公平的,给了你美貌,就收回了智慧;给了你金钱,就让你失去了健康;给了你天赋,就再给你加上苦难。 厄运如同死亡的泥潭,在此间,你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深深地沉陷下去,要么奋力抗争,爬出死亡之地。而此时,人们若是任痛苦和绝望如同野草一样疯长,就会愈加消沉,那么还不如笑对现实,不再自暴自弃,努力抗争吧!在你接受了苦难的同时也保存了希望,那么,就为这一线希望奋斗吧!

只要你有理想,发挥你的潜力,就一定能通向光明的。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