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奥德赛》有感

暑假实践内容

内容: 读《奥德赛》有感 学院: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 土木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读《奥德赛》有感

上个学期我们大学一部分11级学子有幸参与了大学的英语课课改计划,而我就是其中一员。在此次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门新的课程——《欧洲文化》。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学习的东西却不少。《奥德赛》就是其中一部分,起初,老师只是提到了他,并让我们感兴趣的话去观看电影。就是在那之后让我对《奥德赛》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奥德赛》是一部超长的叙事长诗,要想看明白,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希腊神话知识。 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辉煌的文明。她是欧洲文明的起点;她是近代哲学的基石;她是现代艺术的萌芽,她的名字叫古希腊。

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伟大的国度。她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璀璨的文明;她开创了人类对精神世界探索的先河;他以文艺的手法记叙了人类历史上首部传奇,她的名字叫古希腊。 让我们用最美丽的篇章赞美你,伟大的古希腊、伟大的半岛文明、伟大的神迹。 仅以此文献给人类文艺的先行者——荷马

奥德修斯就是那个奉献了木马计而攻下特洛伊城的英雄。但是胜利之后的结果却并没有衣锦还乡那么美好,因为杀死了海神波塞冬的儿子,波塞冬发誓要报复。奥德修斯无论如何也无法渡过大海,只能在外漂泊达十年之久。

与此同时,奥德修斯的妻子和儿子受到四方富豪的侵扰,众求婚者都来向奥德修斯的妻子求婚,他们还住在奥德修斯的房子里,白吃白喝,因为奥德修斯没有回来,也就没有人能把他们赶走。

不过事情还是发生了转机,在雅典娜的帮助之下,奥德修斯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奥德修斯的儿子特勒马科斯也外出寻父。

…… …… 余下全文

篇二 :荷马史诗奥德赛读后感

荷马史诗奥德赛读后感

首先,谢谢让我重新拾起这本书

在初三时的暑假曾看过一遍,当时第一感到就是无趣,那种诗体式的叙述让我很不适应,很快便读完了,但几乎没什么感到。

只是看了一些离散的希腊神话,印象很含混

对于荷马史诗在西方文学史的地位虽懂得,但看过后也不明确为什么

当然,以前看完神曲同样的问题也存在着

下面进入正题,谈谈这次读后感想,总共花了约两星期看完,感想很深,在此列出,由于时间问题,只是从慷慨面稍微收拾了一下,会有些零乱,请体谅。

一,从整体分析

1.叙事方法

古老的年代带给我们的并不是想象中简略,幼稚的平铺直叙

单从奥德赛来看,古希腊人在讲故事方面丝毫也不比现代人逊色

插叙,倒叙都夹杂其中

奥德修斯刺激,艰苦的逃亡生活并没有简略的从正面描写,而是经他人之口再加上奥德修斯的回想组成。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全诗从两条线出发,奥德修斯的归来和其子特勒马科斯寻父(佩涅洛佩思夫)这两条线同时进行,最终两条线并和,父子相遇,夫妻团聚,合力复仇。

将全文推向

这种叙述方法可以说是相当的有技巧的,可见,当时人们对故事情节的构思已达到很高程度。

全部故事也因此扣人心弦

2

并非简略的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

全部故事的展开运用了多种伎俩

有时,似乎是主人公奥德修斯的自传,他的一举一动,心理运动都由第一人称写出。

可有时,荷马又跳出来,和奥德修斯对话,或者成为一位吟唱诗人,好似在酒桌前娓娓叙来。

这使全部故事犹如一幅幅画面浮现,整体感到很生动,很有意思

3

这里,我个人比较赞成全诗大部分是由荷马一人完成

因为全诗的整体性保持的很好,没有明显的拼凑或碎片

或许其中的一些历险,神明,磨难都取材于当时广为流传的街头故事,寓言或吟唱诗人。

但这些必定是在荷马的收拾(很可能修正了很多以适应奥德修斯的性格特点)下进入《奥德赛》的。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由于知识面和生活经历的关系必定会有所偏差。

…… …… 余下全文

篇三 :《奥德赛》读后感——苦乐人生

苦乐人生

作者:耿 欢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然而两者都需要痛苦和快乐去演绎。

爱因斯坦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的本身”。《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为我们印证了这一说法。在参加特洛伊城之战的希腊英雄看来,与其默默无闻而长寿平淡地过完这一辈子,不如在光荣的冒险中获得巨大而短促的欢乐。这才是他们想要的快乐,即使痛苦缠绕。 像他一样,不能被痛苦所吞噬。

当奥德修斯的船队停靠在女巫的码头时,是睿智的奥德修斯识别了女巫的诡计从而解救了他的水手。我们,需要,用智慧的外衣阻挡痛苦和苦难,拨开快乐的阴霾。

当奥德修斯与他的水手们被海神困在宙斯的圣岛上时,只有虔诚的奥德修斯抵挡住了欲望与贪婪,最终躲开了雷霆之神的惩罚。我们,需要,用一颗虔诚之心去面临种种磨难,迎接快乐的明天。

当他返回故乡依塔克的时候,英勇的他驱赶了所有贪婪的求婚者重新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国度。其实光明的未来就只要几步之遥,往往那么小小的几步暗藏无数荆棘,痛苦伴随,勇敢的人咬咬牙跨了过去,而胆怯者止步不前。

像他一样,在痛苦中体验快乐。即使再大的坎坷,也是笑着面对,勇敢向前。

曾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作者在画家的墙上看到一幅装裱好的画,这幅画中间偏左的位置有一块小黑渍,及其明显。画家说这幅画叫“快乐”。作者不解。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它时,都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却看不到背景里的快乐。在我们生活中多少快乐我们都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双眼。”作者说:“那就把画中的‘痛苦’去掉吧!”画家说:“没有痛苦,我们更见不到快乐。”

原来快乐从痛苦中而来。然而当快乐而来的时候,一定要透过这快乐知道人生苦的真相,不要沉迷在快乐之中而忘记了人生之苦。我们要在苦乐参半的人生当中步入中道生活,因为人生健康和快乐,疾病和痛苦,生老和病死,都是很自然的事情。苦乐参半的人生,守着一颗平常心,不求常乐,不求长苦,适当的有些苦,适当的有些乐,这苦乐的背后方是真正的“乐”。

…… …… 余下全文

篇四 :奥德赛读后感

《奥德赛》这一部小说讲述了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胜利结束后,回依塔克路上所遭遇到的种种磨难,吞噬了所有他手下的士兵,最终只有他一个人在经历了一切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故事里的各种神灵所设置的重重灾难,正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而奥德修斯那种不惧艰险的勇气,也正鼓励着我们要勇于直面挫折,不气馁不放弃,靠自己的实力去战胜一切,赢得最终的成功,使得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如若不然,就会像那些死去的士兵一般,永远不会被人记住。

…… …… 余下全文

篇五 :观奥德修斯有感

学号:11103302 姓名:邱明星 班级:学前教育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三班

观《奥德赛》有感

看完了《奥德赛》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里面的这句话是多么的经典,“这个旅程本来就是你的生活!”。奥德修斯与妻子珀涅罗珀逼不得已的分离;奥德修斯与刚出生的爱子特勒马科斯不得不分离 ;珀涅罗珀为了实现对丈夫的承诺,自己辛苦的养孩子,自己排解无数个寂寞的夜晚,自己一个人领导自己的国家,面对众多蛮横的追求者,面对想谋取国家政权的臣民,她都要一个人独自面对,一个人想办法,她是多么的无助,她又要多么的坚强!人生就是这样,像爱情、亲人与爱人之间的分离、挫折,我们都不得不经历。由于我们不能选择,那我们就像奥德修斯、珀涅罗珀,和特勒马科斯等人一样勇敢的面对,勇敢的去接受吧!

当奥德修斯在地狱看到他母亲的时候,他迟疑了,他顿时崩溃了,都是因为他迟迟未归,他母亲自杀投海了,他好自责,他好悔恨,而后面又有更多的人需要他,最后他决然离开了他失去的母亲的灵魂,接受更残酷的现实。回到当今社会一想,有多少人能真正的做到像奥德修斯一样坦然?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就因为和朋友闹个矛盾就抑郁不堪;有多人因为失恋而跳楼自杀;又有多少人因为亲人去世而一蹶不振?况且前两者,都是可以用某种方法可以挽回的。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挽回,将自己失去的重新拿回来。至于已经无法挽回

的我们就应该“节哀顺变”,尽快从悲伤中走出来,重新站起来,开始新的生活。

当看到奥德修斯的卧室,我感到万分的惊讶,这个不仅是卧室,也是奥德修斯的家,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更加惊讶,卧室中的一棵树,尽然是这个“家”的脊梁。一个树,撑起一个家,只要那棵树活着,这个“家”就存在,而这棵树死了,这个家也随之垮了。这棵树就像是一个家中的“主力”,比如父亲,又再如母亲,也可能是这个家的孩子,一个家里失去任何一个人,这个家都可能崩溃。失去父母中任何一个都会影响家里的收入,孩子将会失去一份永远都不可能得到的一种爱,为孩子心中烙下不可抹灭的阴影,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形成,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配偶在这中间将会失去知己,随之迎来的就是无限的寂寞;而家中失去了一个孩子,父母将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家会失去精神上的支柱,甚至更严重的,父母随之而去,一个幸福美满的家随之破碎了。当“他/她”还在你身边的时候就请你珍惜你的“他/她”吧!

…… …… 余下全文

篇六 :《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9―8世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 …… 余下全文

篇七 :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读后感

伟大的荷马,伟大的史诗,就这样来到了我们身边。背着七弦竖琴的荷马,双目失明的荷马,四处漂泊的荷马,亦说亦唱的荷马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 6 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 12 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 10 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 9 世纪至 8 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 9―8 世纪 ) 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 6 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 3 世纪至 2 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荷马史诗》并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保留在全体希腊人记忆中的历史。英雄史诗都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的。《荷马史诗》就向我们展示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时希腊人

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形态。从《荷马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在从氏族公社向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暴力干扰;古希腊的国家组织纯粹是通过私有财产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直接从氏族公社中产生出来的。《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统,就是具有神所赋予的力量他们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往往就能够决定历史的变化方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英雄史诗所宣扬的是一种英雄史观。

但是,史诗中的英雄主要是为了掠夺和加强个人的权势而战斗的。史诗中的英雄观念也和氏族中的等级观念相适应。这些英雄已和英雄传说中的英雄不同,后者多是群众的理想和经验的化身,前者则是高踞于群众之上的骄横的贵族,仗势欺压本部落的平民。阿伽门农和阿喀琉斯等人就是这种英雄的代表。

…… …… 余下全文

篇八 :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读后感

篇一: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 希腊 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 伊利亚特 》和《 奥德赛 》的统称。《荷马史诗》 被称为“希腊的圣经”。公元前 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 《荷马史诗》 而得名, 《荷马史诗》 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为夺回海伦,组成十万联军,远征特洛伊城。战争 持续了整整十年。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最后,希腊人用木马计智取特洛伊城,大获全胜。

《奥德赛》叙述伊塔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这两篇故事都是古希腊盲人歌手荷马所作,因此统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这个故事歌颂英雄的威武勇敢,赞美希腊民族历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阿喀琉斯,他是个近乎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视荣誉,但是具有固执、易怒等弱点。

《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部杰作。

正如雨果说的: 一部杰作已经成立,便会 永存不朽 。第一位诗人成功了,也就达到了成功的顶峰。你跟随着他攀登而上,即便达到了同样的高度,也绝不会比他更高。哦,你的名字就叫 但丁 好了,而他的名字却叫荷马。

荷马带我走进>世界文学史的殿堂!

篇二: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是对人性的描写,写得很华美,也很真实。可以看作是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作深刻的写实。史诗第一部《伊利亚特》,从写神的争斗开始,写的是神的欲望和贪婪。西方的神,本就是人化的神,与东方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截然不同。之后,史诗从神正式写到人的欲望和贪婪。人对情欲、对权力、对荣誉的贪婪。然而,男人和女人的欲望和贪婪却有不同,也许男人的欲望要纯粹得多——可以为了女人,放弃王位;为了权力放弃女人;也可以为了荣誉放弃一切。而女人们似乎是情欲的贪婪者,但事实上,她们什么都不想放弃。她们不会和流亡的王子浪迹天涯,即使他风姿依旧;更不会与战败的国王床第之欢,即使他腰缠万贯。从这个角度上讲,女人比起男人来,似乎更加贪婪。阿喀琉斯、赫克托耳、阿伽门农,男人们的英雄,因为女人而死;女人们也死了,被更不肖的男人杀死。在我看来,他们都是自杀的,死在自己的欲望和贪婪之中。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