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失去灵魂的卓越》读后感

失去灵魂的卓越

在这本书中,读者能够了解到近些年哈佛大学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作者对于萨默斯作为校长时期哈佛发展中的问题的见解。作者认为,哈佛这些年在发展的过程中,忘记了最重要的任务:教育学生使之成人。学术追求替代了大学的教育任务,但是学生的发展受到的拘束却更多了,在教育中对于大学原初精神的诉求已逐渐消逝。现在的教育是忽视本科教育(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趋势吗?),个体进入社会化的教育契机。大学对于学生的定位是错误的,将富有的学生定位于消费者,将贫穷的学生作为自己向社会展示责任的画板,对于女性和少数民族群体则声称应得到尊重,却闭口不提,学生此时是青年,是正逐渐担负社会责任的青年。大学声称自己爱护着学生,但是结果是面对不同群体利益时表现得模棱两可,唯恐受到外界的批评。

大学在教学上体现的更多的是未来工作的准备场所,而不是一个人形成一生人文精神和提升情感体验的场所。大学声称是为了培养人才,但是大学培养的是缺少灵魂的机械躯壳。大学不断思考的是为社会服务,却没有足够地鼓励教师与本科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教师是灵魂工程师”的用法似乎在大学停止了。

以分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本应自由的大学还仍然适用。舆论、家长、社会似乎更关心通过考试而获得的可量化的指标,以外在的力量推动着大学走入歧途。

哈佛的教育似乎是把学生当作了孩子,这也许与家长对于孩子的溺爱有关,与此相关的是,大学没有视这一阶段的学生为青年,一个离开幼稚走向成熟,即将步入社会的成人。教育具有育人的功能,但是每个阶段教育的育人功能体现的应有所不同,爱的体现也绝不是完全的屈从。学校思考的是如何尊重学生的权力,而不去思考学生所具有的义务和即将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学生的多样性促使学校不断思考如何尊重全体学生,而不至于得到舆论的批评,结论只是不断失去自己所拥有的果断,也只会得到更多的批评。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焦点不可能不受到任何攻讦,关键是大学应该由勇气承担攻讦,并从学生与学校更好的的发展的角度采取果断的行动。而作者所描述的哈佛则显得有些软弱了。

…… …… 余下全文

篇二 :失去灵魂的卓越

失去灵魂的卓越

——浅析丧失责任感的哈佛

摘要:哈佛在追求卓越的路上逐渐丢弃了大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肩负的责任 ,渐渐忘记了本科教育的根本目的——把年轻人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使哈佛成为一所没有灵魂的学府。本文从教学过程、教师、领导等方面分析哈佛如何丧失责任感的。

关键字:责任感;教学过程;教师;领导

众所周知,哈佛是美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楷模。哈佛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取得的成绩成为全世界高等院校争相追逐的典范。然而,在卓越的这条道路上走地越远,教育灵魂就丧失的越快。尤其是在争夺优质师资和生源的过程中,哈佛渐渐忘记了本科教育的根本目的——把年轻人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一个丧失责任感的学校如何培养具有责任感的人?

哈瑞·刘易斯在哈佛学院任教30多年后,于20xx年退休,在20xx年出版了名为《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一书。从他的经历及书名可以看出,他是如何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来看待这所著名大学教育理念的变化,得出的结论是哈佛大学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丢失了大学最为宝贵的东西——灵魂。考察一所大学的灵魂,尽管她弥漫于校园中无形的角落和师生细胞,却可以从校园里面的热点问题得到观察,比如,这几年一直在讨论的“分数贬值”、“校园枪击”、“学生性侵犯”、以及劳伦斯·萨默斯校长充满争议的领导风格等问题,哈佛正在从教育的本来目标,走向迎合消费者需求方向。这不仅仅是一所美国著名大学迷失办学方向,更严重的是她在引领世界大学的教育发展方向。这绝不是无关大局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些大学的身上维系着我们未来的希望,维系着人类对高等教育的理想。但是,哈佛在丧失责任感的路上渐行渐远,辜负了人们寄予它们的期望。本文将从教学过程、师生关系以及学校领导三个方面阐述哈佛是怎样丧失一流大学应具有的责任感的。

一、哈佛的教学辜负了人们的期望

19世纪初,伴随着文雅与实用之争,哈佛开始了漫长的通识教育发展之路。虽然通识教育的实施方案历经改革和变更,但是其致力于培养“完人”的理念始终未动摇。大约每隔25年,哈佛就会对所有的课程进行重新设计,以适应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但是,课程改革越来越沦为形式,没有为教师学术发展和学生视野的扩大添砖加瓦,相反成为一项声势浩大、劳民伤财的形式运动。哈佛最近一次的课程改革始于20xx年,前美国财政部长萨默斯校长的任职也为课程改革带来了功利和金钱至上的味道。“哈佛将这些社会发展的主题置于本科教育的核心,但课程忽略了人文知识的重要性。”“经济动机成为‘象牙塔’教育的主题,这导致大学的指导思想失去了根本的教育宗旨及其与社会的联系。”课程的设置更加趋近于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忘记了其承担的“培养有教养的人”的责任,忘记了通识教育的实质。两千年前,西塞罗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今天的哈佛在培养适应社会的人这条道路上走的越来越远。学习不是为了适应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哈佛作为世界高等教育的领导者,正变得像市侩一样功利和现实。

…… …… 余下全文

篇三 :失去灵魂的卓越

读后感

《失去灵魂的卓越》是一本叙述和批判当今世界最顶尖大学教育理念的书,实则批判全球教育的体制和现实,哈佛无疑为世界造就了一代代“优秀”的人才,但却渐渐忘记了教育的宗旨,失去教育本身应具有的灵魂。

全书看完以后,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中国今天的大学教育,在国内一些名牌大学乃至所有大学都面临着类似的尴尬,缺乏教育理念、教育沾染了满身的铜臭,甚至被金钱所支配、权力日益渗透进校园使得高校行政化、管理官场化,专科教育糊弄化、本科教育空洞化、硕博教育“浮夸风”、文凭贬值(假学历泛滥)、道德修养缺乏;师生之间没有交流、所谓的科研已经制造文字垃圾(甚至剽窃、造假、骗取相关的扶持资金),等等,等等。

在良好法律体制、道德体制下这些可能会被约束和遏制,在如今的中国,不具备良好的法制,当然法制是在不断进步的,但是道德修养正在逐渐匮乏,“拜金主义”大有泛滥之风,中国的经济正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但在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是否应该放慢脚步,思索我们所丢弃的灵魂,否则等到不可挽回时,将后悔莫及,如同《天龙八部》(由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里一位修行多年的扫地僧阐述的道理,越高深的武功就需要相应的佛法来化解其魔性,否则就会走火入魔,当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时,人们往往忘记了失去了应有的灵魂,失去应有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也失去了应有的绿色的地球和良好的生存环境,一切被经济所操控??,这,不是我们想要和需要的,我们的国家也深刻理解到这一系列的危机,我暂且叫他灵魂与卓越的矛盾危机,国家提出了八荣八耻,我个人也十分赞同这个观点的提出,但目前来看实施效果并不显著,道路十分之难行,每个问题都是坚实的壁垒和阻碍,那么这里我简单谈谈中国大学教育方面的壁垒和阻碍。

首先是招生环节,各种五花八门的加分政策、各地的招生保护主义、代考替考等众多问题、很多学校会刻意追求就业率,来吸引生源,可谓失去了公平和正义。

其次,学生进入校园后,看到的是经济腐败、行业内腐败、学术类腐败等等问题都深刻影响了学生的思想, 甚至有为进学生会给学会生主席送礼,为选班干部、拿奖学金给辅导员送礼等等恶劣腐败现象。 最后,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的时候,往往只追求高薪、舒适、甚至是有灰色收入的工作,为此而找后门、行贿等等,他们忘记了如何使用正确的方式体现自己的价值,现在很多农村中小学缺少有水平的教师,为此很多孩子要跑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外去读书,很多老师没有了奉献精神,责任心不强,不尊重教育事业,致使整个社会的恶性循环。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感

我们身处其中的宇宙,生机勃勃,奥妙无穷。人类对宇宙的不懈探索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宇宙是什么?人与宇宙有什么关系?这是人类不能不回答的问题。

《宇宙与人》这部影片汲取了现代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和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了大量科学数据、图像和实例,揭示了宇宙奥秘的真相,解答着一个个令人类曾经迷惘的问题。让我深刻领悟到了生命和人的自然本质。 在这部影片里,我们不仅能更仔细、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观察这个创造了人类的物质系统,而且还能弄清楚这个物质系统是怎样操作的。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可以了解这浩然的宇宙有着多少我们所不知道的神秘色彩。以前总是很疑惑,为什么人类的产生会与马克思的唯物精神有关系,可是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诞生是物质一点一滴的积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量变从而形成的质变过程,一次次的进化,都为我们展现了唯物主义中,物质第一性的观点。从没有生命到产生地球这个生命星球,再到诞生了生物,诞生了人,上百亿年的宇宙物质运动的种种细节都被前所未有地"缝合"起来,并且始终追究着人类的存在和这些物质运动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头绪。我们不难发现,事物都是联系的,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个体,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点一点的量变的积累,一次一次质变的飞跃,才造就了我们人类如此辉煌的今天。

至此,我由衷的相信马克思的那句话"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鉴于这些事实,我们坚信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剩下的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然而,这并不能让我产生“人类是万物之灵”这样的观点。虽然人类拥有智慧,拥有思维,但这也无法改变人类不过是庞大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这一事实。茫茫宇宙中,人类是渺小的,就连地球也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沙!滥用上天赋予人类的智慧去破坏生态,最终将遭到我们所在的宇宙无情的报复!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同学傅明漪“《一年级的小朵朵》读后感”的读后感

读同学傅明漪“《一年级的小朵朵》读后感”的读后感

一(3)班蔡宇涵

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网络作文”的作业,要我们读一个故事写读后感。

回到家,我让爸爸帮我完成作业。以前奶奶给我读了许多《一年级的小豆豆》的故事,可是我现在一个也想不起来了。妈妈又重新给我读了其中两个故事,问我有什么想法,我一个也说不出来。爸爸用电脑在学校的邮箱里看到了同学傅明漪写的《一年级的小朵朵》读后感。爸爸把读后感给我读了一遍,告诉我什么是读后感。我想起来在学校里看到傅明漪同学在课间读书的事情。

为什么她会写读后感,我不会写呢?爸爸告诉我,那是因为我平时课外书读的少,读过的故事又不去思考,所以写不出读后感。

我和爸爸约好以后要多读书,多思考,写好自己的读后感!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者《那个被你伤的最深的人》读后感:爱的越深,被伤的越深

读者《那个被你伤的最深的人》读后感:爱的越深,被伤的越深

读者《那个被你伤的最深的人》读后感:爱的越深,被伤的越深

前几日,我读了《读者》第8期的文章《那个被你伤的最深的人》。文章以四个情景做例子分别是:父亲因儿子的犯罪而失望难过;母亲因它的女儿离家出走痛哭;丈夫因自己的妻子失去踪迹,当他发现妻子已嫁给他人不禁流泪不止;妻子因自己的丈夫欠下巨额、无力还帐而为他的离去泣不成声。这四个情景分别以父亲、母亲、丈夫、妻子作正衬与反衬。都指出了同一个观点——爱得深,被伤的更深。

读者也许会认为作者这么写,实在是可以说无论是哪四个人,遭到这样的命运,太过于勉强或是悲哀。但这足以证明,当爱你最深的人,都会被你所肆虐的伤害。像父母亲,这种最亲的血肉关系,因而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的,但自己却从来都把他们当成牺牲的道具,这样说会言过其实了。但这篇文章确定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爱到极致就是在被伤害的越深,惯养使他们远远的步入了自我的中心。被伤害的越深时,你只认为简单而轻而易举,同样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伤害最亲的人,但他们根本不会放在心上。大胆而狂妄的伤害永远会给他人留下不可泯灭的记忆,亲人们只会为你而拼命的寻找。而哭泣是他们失败后的最后一点权力。

文章的最后很鲜明的点明了主旨:这世上,被你伤得最深的那个人,往往是最爱你的那个人,你伤他总是易如反掌,因为他对你毫不设防。而在被你伤害之后,他只会哭泣,从不知道反抗。文章以“那个被你伤的最深的人”为题就体现这层含义。

…… …… 余下全文

篇七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语言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真诚与谦逊。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这样说到:“从教20余年,我可以这样说,我一直在不停地阅读,这已经成了我的生存方式之一——或者干脆说,“阅读欲”就是我的“生存欲”!这种“阅读欲”源于自身的危机感。学问的功底,学识的功底,使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李镇西老师无疑也给我指出了一条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一条“捷径” 。阅读此书,我在激动、赞叹、折服的同时,受到了激励、鼓舞,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李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这与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在不断追求“更好”。“但是,能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感受着这份“最好”,我开始每天审视自己,看今天的课上的比昨天进步了没有,今天处理学生的问题比昨天冷静了没有,今天为学生做得每一件事尽力了没有。同时我也引用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自己”来教育我的学生,并告诉他们凡是做一件事就必须尽心尽力,凡是做一件事就必须尽善尽美,凡是做一件事今天就要比昨天尽如人意。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拢。”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 …… 余下全文

篇八 :夏洛的网读后感+72A4读书卡电子小报成品好书推荐手抄报模板,书香满园快乐读书简报,小学生语文读后感板报

夏洛的网读后感72A4读书卡电子小报成品好书推荐手抄报模板书香满园快乐读书简报小学生语文读后感板报

夏洛的网读后感72A4读书卡电子小报成品好书推荐手抄报模板书香满园快乐读书简报小学生语文读后感板报

夏洛的网读后感72A4读书卡电子小报成品好书推荐手抄报模板书香满园快乐读书简报小学生语文读后感板报

夏洛的网读后感72A4读书卡电子小报成品好书推荐手抄报模板书香满园快乐读书简报小学生语文读后感板报

夏洛的网读后感72A4读书卡电子小报成品好书推荐手抄报模板书香满园快乐读书简报小学生语文读后感板报

班级 姓名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好书。我捧着这本书,有时会开怀大笑, 有时会暗自流泪,这是一本让妈妈也感动的书,是一本充满爱的书。这本书就是《夏洛的网》。

《夏洛的网》是一部关于动物之间友情的童话,讲述了一个关于友爱的故事。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住着一群快乐的小动物,其中小猪威尔 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然而,威尔伯未来的命运却是成为 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威尔伯只能悲痛绝望地接受这命运了,好朋友夏洛却坚信它能救小猪。它吐出一根根丝在猪栏上织出了“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谦卑”等夸耀小猪威尔伯的词语。这让威尔伯在集市上赢得了特别奖,拥有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小猪终于得救了。而这时,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它是一只多么可爱的蜘蛛呀!为了朋友而死,威尔伯却只能在寒冷的冬天静静的看守着夏洛的孩子们、孙女们、重孙女们虽然它们都很优秀,但没有一个能取代夏洛在威伯心中的位置,因为夏洛永远是他最真诚的朋友,永远。

夏洛为了真挚的友谊,而牺牲自 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生活中, 我也要像夏洛那样,对朋友多关 心、多爱护,特别是在别人遇到 困难的时候,更要尽自己的全 力去帮助他们,这样,我们 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 为什么因为弱小就应该被杀掉,可怜 的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小猪,又要返回 阴曹地府了。善良的弗恩大声说:“这 不公平!!!”是啊,不公平。难道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也是这样的吗?因为弱小就要被无视掉,被排挤掉吗?像小弗恩说的那样:“我听过很多很多不公平的事,这件是最最不公平的。” 2.早起的人终究是有好处的。(勒维) 3.“我独自一个去闯世界,实在还太小。”(威尔伯) 4.“你自个儿去玩吧!反正我不跟猪玩。”(小羊羔) 5.“这跟幸运没有关系,这是精心照料和辛苦工作的结果。”(母鹅说)

6.一个坏蛋等于一个地地道道的臭蛋。(夏洛)

7.苍蝇一辈子都在骚扰别人。生活中还真的有这样的“苍蝇”,还不少呢!!!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