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活法》第一章读后感

《活法1》第一章实现理想

——读后感

当我第一遍看完《活法1》第一章《实现理想》后,发现里面的一些内容都很通俗,耳闻眼熟,并非发现有什么高招或金点子,让我有些疑惑,内心开始反问自已,这东西有用吗?有他人所说的那么好吗?真的能够帮助我吗?头脑通过反复斗争,我还是不想信自已的眼晴,所以我再翻了一遍及总结了稻盛和夫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失学、患病);

2、 经历了在最关键的人生转拆点徘徊时,在轻松快乐的工作(黑社会性质)前面选择了面临倒闭的京都陶资厂;

3、 经历了在工厂剩下其孤家寡人时,其全身心沉浸于陶瓷的研究;

4、 成功开发了电视机显像管用的新型陶瓷材料;

5、 创办京瓷公司(白手起家,当年才27岁);

6、 不断创新,成功挑战IBM第一张订单,强化了简陋的京瓷公司的实力;

7、 以“做人,何为正确”为指导,一步步变平凡为非凡,最后实现了远大理想。

在研究他经历的几个阶段时,我发现了惊喜,也就是说:“其实稻盛和夫也并非一开始就一帆风顺,而是在当他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当他的哲学思想在起做用(指导他)之后,他的人生和他的事业才开始有了进展,从而成功的实现了他的每一个里程碑,直至他的远大理想变为现实”。

后来,我不得不赞叹他的哲学所具有的魔力,从而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更加明确了往后做人做事的原则:

一、首先是做人要勤剑节约,善待他人,诚实守信

1、 勤检节约。“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要养成不浪费,文明节约的消费习惯,重视每一点一滴,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导倡“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优良风尚。

2、 善待他人。利他则久,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时刻注意反省自身,有偏差就要立即修正,做人要谦虚,多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之短,不做损人利已的事,多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勇于奉献,构建和谐氛围。

…… …… 余下全文

篇二 :活法第一章读后感(一)20xx0905

《活法》读后感(一)

近期,公司举行读书活动,读了稻盛和夫的《活法》这本书,思想共鸣的地方很多,感觉书中很多地方能够验证自己以前很多想法和做法的正确性,现就书中内容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六点感悟。

一、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在这个方程式中,“能力”、“热情”的取值范围都是从0分到100分,而思维方式的取值范围是从负100分到正100分。这个乘积是正、是负,思维方式起决定性作用,哪怕只有一点消极的想法,结果全部变成负值。因为几个要素之间是相乘的关系,所以“思维方式”哪怕只是负的1分,结果都变成负值。并且越是热情足、能力强,就越会造成大的负面结果。如果是带领众多下属的领导人或经营者,那么造成的负面结果,就不仅把自己,也把周围的人带入不幸。

既然思维方式如此重要,那么正确的思维方式有哪些呢?《活法》书中列举了:总是积极向上;有建设性;有协调性、善于与人共事;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有同情心、爱心、感恩之心;勤奋;知足;不自私、不贪欲等等。这些词汇似乎都是老生常谈,甚至是小学教室里贴的标语,是简单的伦理观、道德律。但正是这些,才是绝对不可忽视的真理,我们不仅要用头脑去理解,而且要让它们占据我们的心灵,变成我们的血肉,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这就是知行合一。有些人,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停留嘴上的多,行动落实的少,我断言,这些人过去没有取得成功,现在也不会,将来更不会。这么多年,我的体会是:只要自己认为正确的就去做,就去实践和行动,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别人在观望的时候,自己已经走出很远,永远快人一步,做到这些,成功是迟早的事情。

时刻不忘上述正面的“思维方式”,发挥天赋的能力,倾注全部的热情,这就是人生获得巨大成果的秘诀,就是人生成功的王道。

二、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

前几天,家人无意间问我,你这么辛苦是为谁?我的回答是:我这么辛苦不是为我,而是为他人,一是为后代,二是为社会(公司)。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请给我结果》第四章读后感

《请给我结果》第四章读后感

在学习了《请给我结果》第四章 “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层”时,让我在思想上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层。中层在一个企业中是桥梁,上对老板负责,下对员工负责,如果说老板是CPU,那么中层就是一块主板。中层既是管理者也是执行者,所以中层要专业,敬业,负责任,要切合实际。

作为一名管理者,信守承诺,是一个人树立良好信誉的筹码,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兑现承诺。对客户履行承诺,会令客户感动和永记;对上司履行承诺,会令上司认可和信任。对于管理者而言,要对结果负责,对公司负责,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与其想着改变企业的管理方式,不如实实在在培养打造更强大的中层员工,令企业的发展长青不倒! 而我作为基层管理者,我们渴望继续努力成为强大的中层。可是管理者应怎么进步,或是怎么做呢?找准自己的位置,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麻木不仁。不同的位置要有不同的视角,而且要合理分配精力。正如松下幸之助对中尾的批评一样,在管理岗位就要起到管理的作用并不是亲力亲为属于下属的工作。但是具体又该怎么做呢,怎样摆脱原来位置的惯性思维呢?这就得树立危机意识,建立起“归零心态”,逼自己一把。即使我们不逼自己,公司岗位的要求也在逼我

们,不适应新位置的新要求只能被放回原来的位置。工作中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严谨科学,细致入微的做好本职工作,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员工,只有这样才算合格的这一位置的员工。

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不做对自己负责的乘客,而要成为一名对全车人负责的司机,也就是对调度室整个部门成员负责;

第二,努力培养各调度员称为更强大的员工;

第三,加强各调度员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让她们在压力下不断成长,营建一个和谐、阳光、奋进的团队。

第四,不断给自己制定更高要求,不断超越自己,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 …… 余下全文

篇四 :《干法》第四章读后感--大哥

《干法》第四章读后感

每天进步一点点,会让我们充满信心。犹如水滴石穿,你的昨天与今天相比,已经进步了一点点。就如荀子所说的“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每天都能进步的人,成功的大门一定会为他敞开。

“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到;一鸣惊人不好做,但一股劲做好一件事,可以做;朴实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诗人云:没有比行动更美好的言语,没有比足音更遥远的路途??

目标执行过程中,需要对实现目标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每个阶段的执行进行强化,然后才能逐步达成最终目标。简单说,也就是通过每天进步一点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最终目标。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再去付诸行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敢想敢做,只有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才会取得质的飞跃。

以前,人类从未想过有一天能登上月球,只是有梦想,但最终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别人都未想到居里夫人可以发现镭,但她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失败了几千次后,爱迪生不觉得不可能,反而乐观自信,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世上本没有不可能的事,我们只要用自己的努力,就会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

人类的发展史,可以看作是一个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历史,把梦想、行动和成功连缀起来的历史,成功源于锲而不舍的努力,付出努力,就会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原来不敢梦想的变为现实。 艰难困苦正是机会--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为什么?因为苦难能够教育人,促进人的成长,相反,人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往往容易犯错误。比如,有不少获得巨大成功的经营者,他们为成功的美酒所陶醉,限于傲慢,犯了错,以至于晚节不保,辛苦创建的企业走向衰败,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无论苦难和成功都是对我们的考验,虽说盛衰荣枯乃世间常态,

但是令人心酸的悲剧仍屡屡上演,不正常似乎成了正常。遭遇失败和苦难的时候,不应牢骚满腹,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忍受考验,坚持努力,一点点积累小小的,然而是确凿的成功,最后将逆境转化为顺境。在成功和幸运的时候,要不骄不躁,抱着真诚的感谢之心,仍继续坚持努力,使成功得以长期持续。

…… …… 余下全文

篇五 :经济解释第四章读后感

经济解释第四章读后感

张五常的经济解释第四章,主要讲了关于功效(功用)理论的说明,他否定了功用这个概念存在的必要性,认为功用是不真实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也不能很好的解释行为。同时,我们可以用替代和需求定律解释功用理论解释的东西。 张五常还很精彩的在这个章节里辩驳了一些学术上的观点,比如, 艾智仁、佛利民、贝加等人认为,虽然功用分析推不出约束能力更强的需求定律,也一致地同意需求定律在经济学上不可或缺,但功用的理念还是要保留的,因为有许多经济物品,如友情、名誉等,是不以金钱或市价量度的,因为这些物品不可能在市场成交,于是需要功用数字来衡量。

但是张五常老师认为同意有非金钱物品这回事,也同意这类物品不能在市场成交。但依照替换定理,非金钱物品与金钱物品是可以替换的。既然可以替换,并且解释行为只须从边际上看,所以非金钱物品还可以用金钱物品来量度。这样,功用量度可以省去。

从第四章里,我有两个感想,第一,理论是用来解释行为的,而非故作高深的理论套理论,理论如果脱离了现实,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成为空中楼阁,势必不会具有长久的说服力。我们在学习经济学时,也应该紧紧抓住现实,时刻尝试用学习的理论来解释身边的现象,这正是张五常老师的精神。第二,我们要敢于质疑先哲们的理论,虽然功用理论有很多人支持并用来解释现象,但张五常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惮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一一辩驳各种论断。我们应该学习这种不从众,追求真理的思想,这样我们的学术氛围,学术水平才能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 …… 余下全文

篇六 :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

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

读完稻盛和夫的《活法》后,深深被他的哲学观和人生观所折服。其实他的企业经营哲学和生活哲学都很简单,就是不许撒谎,不许给他人添麻烦,要正直,不得贪得无厌,不许只考虑自己的私人利益等等。就是这些简单的理念,帮助了稻盛和夫走向成功,也帮助了京瓷走向成功。而很多精于算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最终在商业世界中慢慢地消失了,甚至成为了商业丑闻的主角。

其实有的时候,做人是很简单的,成功也是很简单的。稻盛和夫谈到他自己的成功时,也说自己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也就是拥有强烈的愿望,推崇高尚的价值观,并执着地对待工作而已。

在本书的第一章里,我很喜欢里面提到的松下幸之助先生的“水库式经营”,他说经营企业就像修建水库一样,使水量不受天气和环境左右并能保持一定的数量。用到企业经营中,那就是当企业景气时要为不景气做好准备,保留一定的后备力量,做到未雨绸缪。这种经营理念在许多企业身上都能够看到。譬如国内的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一直强调要备好棉袄过冬,要事先想到企业可能会陷于危机,具备良好的危机意识,准备充足的现金流,去迎接企业惨淡经营的寒冬。可以说,这种思想对于保持企业的危机感与进取心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当稻盛和夫谈到成功的两大要素时,他列举了乐观与悲观这对矛盾的极致应用。在事情的推敲设想阶段,需要积极的乐观心态,而在设想向具体计划转移时,则应该以悲观的理性分析为主,必须想象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慎重、小心、严密地推敲计划。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只有以乐观的心态去设想问题时,才会放开了去想问题,才能吸收一些看似不可行但实际很有前景的好主意。而在计划阶段,悲观点才能做到布局谨慎,思考周密。很多人就是因为在这两者间权衡不好,以至于错失了很多机会,甚至酿成很多苦果。有的人在设想问题时,以悲观的态度对待之,结果很多本来很好的点子都被否定了,其实它们只是暂时不具备完成的条件而已,将来没准很有前景。还有的人在计划和执行时过于乐观,以为自己资源充足就能做好一切,结果很多细节上的问题都被忽略了,最终导致整个计划

…… …… 余下全文

篇七 :活法读后感(4)

《活法》读后感

经常听说“一个人要活得明明白白”,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感觉许多事情糊里糊涂,得过且过,稻盛和夫先生这本书把这个问题讲的很透彻了。人有各种各样的活法,事情也有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

《活法》五书这本书是一位成功企业家的生活感悟,讲述他对生活本源的认识和感悟。用最简单直观的文字表达了人生的真谛,作者认为一个人能有所成就在于正确的思维方式、热情与能力。成功=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这也说明只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能力上的欠缺。最核心的在于正确的思维方式,人只要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作以热情方可逐步的走向成功。

面对苦难、勇敢相对,面对成功,谦虚为怀,

我觉得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强调转变思维方式,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学。

首先是让我们如何认识每天的生活和工作

美好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但实现愿望的过程往往更多的是平凡、单调,甚至是烦恼、挫折。如何客观认识现实和愿望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有一个正确的视角,那就是接受并坚持每天的平淡与平凡,美好的愿望是平淡累积到一定量时的华丽转身。要相信坚持的力量,因为坚持的力量是呈几何数增加的。

第二、建立个人人生哲学的重要性

要成为一个独立思考、有判断力的人,需要建立自己的正确价值

观,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判断力、不盲从的人。要做到以下四种心态

第一、感恩的心态

感恩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首先,感谢今天的平安和健康,这是我们快乐幸福的源泉。其次,要感谢公司和同事。我们相聚到中鑫之宝,不仅仅是选择的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个展现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要感谢公司、包括公司的领导、同事,因为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认可才来到了公司,自己的这个工作平台是由所有的同事搭建起来的,自己的工作成绩关系到公司的发展和其他员工的福利。第二、简单的心态

大道至简,保持一点点单纯,会活得更轻松,更有质量;努力工作,专心做事,是我们生活的本真、幸福的源泉;有一句话叫做“活在当下”,理解了这句话,你会活得更健康些。

…… …… 余下全文

篇八 :《活法》读后感

《活法》一书,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对他的生命哲学的讲述。我一口气读完,身心踊跃。书中的句句都从呕心沥血的实践中来。文字平实无华,但是撼动人心。

可以感受到,稻盛先生是一个在生命的实践中努力贯彻佛教智慧的模范。由此可知,佛教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要精进创造“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事业。稻盛创立、壮大企业的过程,就是他秉承孜孜完善人格的宗旨,在为人的基础上做事、在人生的每一刻体验佛教智慧的历程。

一个实践伟大事业的人,其实在心灵深处,有着最简单的人生观。稻盛和夫认为,为人就是要坚持做人最基础的规范,坚持行善。对身边人,对社会,扩大到对整个世界心存利益之心,并且孜孜不倦、不畏艰难地去实践这种善意。生命的价值就在这种实践中展现。企业经营之道很简单,“不是公司的利益或面子,而是对社会或人类是否有益”。尽管资金十分充裕,但是他拒绝投资房地产赚取浮财,因为“只有自己辛苦赚取的钱财才是真正的利益”。

乃至大到国际事务,也是“大道至简”。日本不能就侵略他国做诚实的道歉,就是因为带了太多复杂的想法。做了罪恶,就应该真诚道歉,这是简单又合乎最基本情理的表现。这样直心去做,一切都很简单。世界各国出现贸易争端,那是因为有国界,于是有了在此基础上的国与国的争夺。如果统一货币和政策,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国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稻盛和夫崇尚“化繁就简”,这是禅意的表现。

稻盛认为,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个基本素质。有厚重沉稳的道德,一切努力的方向都不会偏差。其次,有锲而不舍、废寝忘食的激情。最后是能力。他认为,思维方式是根本的。那就是,始终把稳立身的基本道德。黄光裕们不是缺乏经营的热情和能力,而是最简单的方面被忽视了,那就是,做一个有道德有正义的人。

在他的书中,可以读到一种真正谦虚和清净之心。作为全球两个500强企业的创始人,稻盛和夫仍然自我约束,个人享受保持在最低。并且时时在反省自己,“是否还有些许的私心”?他认为,能力和智慧,是用来利益社会的,自己小小的身躯,能享受多少呢?这种实践,就是小我与大我既有分别又有完美的合一。 稻盛主张在现实人生中,实践佛陀教导的六度: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般若。保持纯正的利他之心;抑制自己的贪婪、怨恨、傲慢等种种习气;全心全意地应对任何事情,不让一日空过;对任何的苦难,不屈服,不逃避;在纷纭浮躁的事务中锤炼风雨不动的佛心;在生命的种种努力中,体悟佛智。从他的实践历程可以看到,他是在努力如此要求自己。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