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第一课 孔孟语录

第一课孔孟语录

第一课孔孟语录

第一课孔孟语录

第一课孔孟语录

第一课孔孟语录

第一课孔孟语录

第一课孔孟语录

第一课孔孟语录

第一课孔孟语录

第一课孔孟语录

第一课孔孟语录

第一课孔孟语录

…… …… 余下全文

篇二 :3 孔孟语录

孔孟语录

请看两副对联,判断分别怎样对应孔府和孟庙?

战国风趋下 斯文日再中 (孟庙)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孔府)

孔府,旧称衍圣公府,在曲阜市内孔庙东邻。为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始 建于宋仁宗宝元年(公元1038年)。为我国仅次于北京故宫的贵族府第,号称“天下第一家”。这幅对联是孔府第一道大门处的对联。相传是清人纪均的手书。文佳字美,形象地说明了孔府在封建社会中的显赫地位。这副对联口气之大自不待言,发人深思的是上联“安富尊荣”的富字,下联“文章道德”的章字,从上图可以看出,“富”字上少了一 点,“章”字中多了一笔,意思是说衍圣公官职位列一品,田地万亩千顷,自然富贵没了顶;孔子及其学说“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圣人之家的“礼乐法度”,也就能天地并存,日月同光。

孟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南门外,庙、府毗邻。孟庙又称亚圣庙,是历代祭祀战国时思想家孟子之所。这幅对联是黄野鸿题邹县孟庙。 风趋下:儒家认为当时世风趋下。 日再中:喻儒学又兴旺起来

今天,我们来学习孔子、孟子的相关言论文章。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 孔子《论语》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对其言行的记录。“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的“论”lún,是依次编纂的意思;“语”,孔子和弟子之间的问与答,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共20篇492章,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孔子在哲学、政治、文学、教育等多方面的思想和主张。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诸子语录(孔孟)

诸子语录

发布:admin 来源:中文教研室 点击:2776 时间:

诸子语录孔孟

2005-5-22

[写作背景]:春秋、战国

[文学常识]:

孔子 生当“礼崩乐坏”的奴隶制末期,其先祖本是宋国贵族,后迁鲁。父亲叔梁纥(字叔梁,名纥)是陬邑邑宰。他本人出身下层贵族家庭,属于新兴的“士”的阶层。青年时,孔子曾做过管仓库、管牛羊的小官,中年以后做过鲁国的司寇,管全国的司法,不久下台,开始聚众讲学。他曾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卫、陈、宋、蔡,齐等国。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不合时宜,均不被统治者所采纳,不得不返回鲁国继续讲学授徒,并传授整理了古籍《诗》,《书》、《礼》,《乐》,《春秋》等,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

孔子的主要学说是仁义礼乐。“仁”是他思想学说的核心。

1、“仁”的含义很广,按孔子自己的解释就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爱要有差别等次;

2、他认为当时社会“苛政猛于虎”,主张“为政以德”,反对横征暴敛,想以此来缓和阶级矛盾,消除社会动乱;

3、他希望恢复西周初年的稳定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告诫弟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妄图以“礼”来正君臣,父子、夫妇的名分,甚至为了挽救“日薄西山”的奴隶制,对现实采取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表现了他保守复古的思想倾向。

他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以学者身份聚徒办学的人,把处于王官为贵族所专有的文化学术传播到广大社会中来。他一生弟子众多,据说听他讲学的有三千人,其中与他关系密切而有出名的有七十二人。他谦虚好学,在学习的态度、方法上有许多好见解,如“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学而不

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知之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很重视文学的政治与教化的作用。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而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就某种意义上说,孔子主张的“兴、观、群、怨”,奠定了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上现实主义的基础和传统。他还主张文质兼备,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些主张,对后代文学的发展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总之,孔子打破了旧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开创了私家著述和私人讲学的风气,整理、保存了古代文献,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 余下全文

篇四 :孔孟名言

孔子名言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寝不尸,居不容。

(21)过犹不及。

(22)克己复礼,为仁。

(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刚、毅、木讷,近仁。

(31)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 …… 余下全文

篇五 :孔孟名言

孔子名言75 正心修身篇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释义】 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5.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

【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 …… 余下全文

篇六 :孔孟名言警句

《论语》名言名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 …… 余下全文

篇七 :孔孟名言

孔孟名言辑录

孔子

1、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惘然无知;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果早晨悟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古人讲父母老了,怕没人照应,而不远游,即使要远游,子女必须有个安顿的方法,这是孝子之道。)

7、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说:“以前我对人的态度是,只要听到他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的态度是,听到他说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才能相信。”) 8、子贡问日:“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②而好学,不耻下问③,是以谓之‘文’也。”(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shì号“文”。②敏:勤勉。③下问:向下请教。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智者像水一样灵活变通,仁者像大山一样坚守” 不应该解释为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爱山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1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3、过犹不及。(事情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1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合符礼教的话不看、听、说、做。)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在诸侯国做官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也不怨天尤人。)

…… …… 余下全文

篇八 :孔孟名言

孟子: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