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实验3 蟾蜍坐骨神经干电生理实验

实验3 蟾蜍坐骨神经干电生理实验

摘要目的 运用电生理实验技术测定蛙类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双相动作电位和其中A类纤维冲动的传导速度,并观察机械损伤、药物对神经兴奋和传导的影响。 方法 采用RM6240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通过电生理的方法来测定蛙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双相动作电位的电位和时程以及其中A类纤维冲动的传导速度。并采用夹伤神经和加不同药物等处理措施,记录一定刺激强度下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大小变化,从而分析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结果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为31.76±3.63 m/s,阈刺激强度为0.28±0.03 V,最大刺激强度为1.21±0.36 V。中枢端引导动作电位正相和负相振幅分别为3.15±1.87mV和 2.11±1.46mV,末梢端引导动作电位正负相振幅分别为7.04±2.01 mV和 3.89±1.46 mV,与中枢端引导时的动作电位振幅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夹伤神经干后,动作电位振幅为8.49±2.48 mV,时程为 1.73±0.40 ms,与末梢端引导时正相波时程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2<0.01)。引导电极间距离分别等于10mm、20mm和30mm时,动作电位正相振幅:A110为 7.07±1.87 mV,A120为 9.57±3.08 mV,A130为 9.75±3.33 mV,负相振幅:A210为 3.87±1.19 mV, A220为 5.35±2.23 mV,A230为 4.44±2.39 mV,A120、A130分别与A110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220与A210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230与A210以及A220与A230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mol/L KCl处理前Ac正相振幅为 2.57±0.75 mV,负相振幅为1.28±0.52 mV,处理后5min A5正相振幅为3.16±0.97 mV,负相振幅为0.12±0.18mV;Dc正负相时程分别为 1.30±0.26 ms和2.00±0.65 ms,处理后5min D5正负相时程分别为 1.94±0.44 ms和0.31±0.44 ms。A5与Ac相比以及D5与Dc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procaine处理前Ac正相振幅为 7.43±0.92 mV,负相振幅为4.17±0.75 mV;处理后5min A5正相振幅为8.54±1.88 mV,负相振幅为2.92±1.76 mV。Dc正负相时程分别为 0.88±0.21 ms和1.99±0.50 ms,处理后5min D5正负相时程分别为 1.02±0.29 ms和 2.13±0.79 ms。A55与Acc相比以及D55与Dcc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内可以双向传导,传导速度为  m/s。双相动作电位是神经冲动先后通过两个引导电极形成的,为正相波与负相波叠加后的结果。坐骨神经干的动作电位及传导过程不表现“全或无”现象,当刺激电压从阈刺激增加至最大刺激的过程中,神经干动作电位振幅随刺激电压增加而增高,。KCl处理神经干过程中,由于阻滞了K+的外流,动作电位的振幅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小,至5min时已基本为0。procaine处理神经干后,由于阻滞了Na+的内流,动作电位的振幅逐渐变小。

…… …… 余下全文

篇二 :实验一 蟾蜍坐骨神经

实验一  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目的要求〕

1、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实验方法。

2、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动物与器材〕

          蟾蜍、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玻璃解剖针、咬骨钳)、蜡盘、蛙板、玻璃板、蛙钉、铜锌弓、培养皿、滴管、纱布、粗棉线、任氏液。

〔方法与步骤〕

1、  双毁髓方法:

左手握蟾蜍,让蟾蜍趴在左手掌内,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压住躯干背部,使头前俯;右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沿中线向后划触及两耳后腺间的凹陷处即枕骨大孔的位置。将毁髓针垂直刺入,即进入枕骨大孔。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捣毁脑组织。此时的动物为单毁髓动物。再将毁髓针退至枕骨大孔, 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柱平行刺入椎管,捣毁脊髓。此时动物四肢瘫软,为双毁髓动物。如动物仍表现为四肢肌肉紧张或活动自如,必须重新捣毁。

2、  剥制后肢标本:

       将双毁髓的蟾蜍背面向上放入蜡盘内。左手捏住背部的脊柱,右手持手术剪横向剪断脊柱。左手持手术镊提起断开的脊柱后端,右手用手术剪沿脊柱两侧剪开体壁,再剪断下腹壁肌肉,自基部剪断内脏。然后用蘸有任氏液的左手捏住断开的脊柱后端,右手向后方撕剥皮肤。将剥干净的后肢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清洗手术器械。

3、  分离两后肢:

将去皮的后肢腹面向上放于玻璃板上,左手固定,右手持手术剪剪开耻骨联合。将分开的后肢,一只继续剥制标本,另一只放入任氏液中备用。

4、  分离坐骨神经:

将一侧后肢标本的腹面向上,趾端向外侧反转,使足底向上,用固定针将标本固定在玻璃板下面的蛙板上。用玻璃解剖针沿脊神经向后分离坐骨神经。股部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裂缝找出坐骨神经。坐骨神经基部有梨状肌盖住,用玻璃解剖针轻轻挑起此肌肉,便可看清下面穿行的坐骨神经。剪断梨状肌,完全暴露坐骨神经与其相连的脊神经。用玻璃解剖针轻轻挑起神经,自前向后剪去支配腓肠肌之外的分支,将坐骨神经分离至腘窝处。用剪刀剪去脊柱骨及肌肉,只保留坐骨神经发出部位的一小块脊柱骨。取下脊柱端的固定针,用手术镊轻轻提起脊柱骨的骨片,将神经搭在腓肠肌上。

…… …… 余下全文

篇三 :实验报告: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及传导速度测定

一、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及传导速度测定

实验目的:加强理解兴奋传导的概念,掌握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方法。熟悉仪器

设备的操作。

实验原理:通过测出示波器上动作电位传导的距离和传导所需的时间,计算传导速度。

1. 潜伏期法:测量第一个通道动作电位潜伏期的时间t,输入刺激电极到第一个引导

电极间的距离s,v=s/t。

2. 潜峰法:测量两个通道的动作电位波峰间的时间差和两对引导电极间的距离,v=

(s2-s1)/(t2-t1)。

实验步骤:1.制备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放入神经屏蔽盒。

2.连接仪器,引导动作电位波形。

3.剪裁编辑图形,计算传导速度。

实验结果:1.图形

2.计算

S=10mm, t=0.33ms, v=10mm/0.33ms=33m/s

分析讨论:

1. 当刺激端和记录端离得较远时,引导的复合动作电位波形会发生什么改变,为什么?

2.用什么方法可使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量更准确?

实验结论: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为33m/s.

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

实验目的:了解测定不应期的方法和原理,并加深对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的变化过程的理解。 实验原理: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兴奋,即动作电位。一次兴奋产生后,必须经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等变化后,兴奋性才能恢复。本实验通过生物电放大器引导并记录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验证和测量动作电位的不应期。先给一个条件刺激,再用另一个检验刺激在兴奋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检查兴奋未阈值及所引起动作电位的幅度。 实验步骤:

1.制备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并浸在任氏液中约5分钟,待其兴奋性稳定后实验。

2.连接仪器,设置实验参数,观察并测量神经干的不应期。

实验结果:(见图)

分析讨论:

1.为什么要先引导神经纤维的单向复合动作电位,然后再测量其兴奋性的不应期?

…… …… 余下全文

篇四 :人体机能 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实验报告

     神经干双向动作电位的引导传导速度及不应期的测定

作者:##

一、实验对象:蟾蜍
二、实验目的:观察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掌握坐骨神经制备方法与引导动作电位的方法,理解与刺激和最大刺激强度的概念测定潜伏期时程和波幅,学会通过潜伏期法和潜峰法测定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通过测定神经干不应期理解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三、实验内容

图一:阈刺激和最大刺激强度的测定

由上图可知,以0.100v为起始刺激强度,在0.100到0.300v的刺激时,不产生动作电位,逐渐增大强度,一直到当刺激强度为0.4V时,刚好引产生动作电位,即阈刺激为0.4V,当刺激强度达到1.4V后,即使再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也不再改变,即最大(适)刺激强度为1.4V.

图二:潜伏期波幅时程及速度的测定

                    

由在最适刺激强度时动作电位原图上进行区间测量可知,潜伏期为0.60ms,时程t1为 2.84ms ,波幅为 2.72mV,输入刺激电极到第一个引导电极间距离s=1.3cm,以传导速度和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传导速度v1=s/t1,求得的速度v1=45m/s   

图三:潜峰法测量速度

                                

…… …… 余下全文

篇五 :生物实验报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生物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日期:   

同组者:                       实验序号: 

实验题目: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实验目的:1. 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实验方法。

2.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实验原理:两栖类动物的离体组织所需要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

          因此在生理实验中常用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兴奋性、兴奋过程、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反应的一些规律以及骨骼肌的收缩特性等。

实验对象:蟾蜍

实验器材:常规手术器械(粗剪刀、手术剪、眼科剪、手术镊、眼科镊)蛙板、蛙钉、探针、锌铜弓、玻璃分针、培养皿、任氏液、滴管、手术线等。

实验方法及步骤

1、破坏脑脊髓

部位枕骨大孔。如果蟾蜍四肢松软,呼吸消失,表示脑脊髓已完全破坏,否则按上述方法再进行捣毁。

…… …… 余下全文

篇六 :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二 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

一、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及传导速度测定

实验目的:加强理解兴奋传导的概念,掌握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方法。

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

实验原理:通过测出示波器上动作电位传导的距离和传导所需的时间,计算传导

速度,可以了解神经的兴奋状态。

1. 潜伏期法:测量第一个通道动作电位潜伏期的时间t,输入刺激电极到第

一个引导电极间的距离s,v=s/t。

2. 潜峰法:测量两个通道的动作电位波峰间的时间差和两对引导电极间的

距离,v= (s2-s1)/(t2-t1)。

实验步骤:1.制备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放入神经屏蔽盒。

2.连接仪器,引导动作电位波形。

3.剪裁编辑图形,计算传导速度。

实验结果:1.(见图)

2.计算

S=10mm, t=0.33ms, v=10mm/0.33ms=33m/s

分析讨论:

1.我们通过对潜伏期法和潜峰法测定结果的比较,结合神经干的特性进行分析:动作电位的起点本质是神经干中传导速度最快的一类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到达记录点引起的,潜伏期法测量的速度本质是此类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而潜峰法的形成本质是各种神经纤维兴奋相互叠加后最强的部分。如果采用潜峰法测量,由于“迁延效应”代表的时间不够准确,不能代表神经干的传导速度,故应该采用潜伏期测量才更准确。

2,.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干表面传导,兴奋传播过程中造成引导电极下电位改变,故可记录到双相动作电位.通过两对引导电极可观察到兴奋由一对引导电极下传至另一对引导电极下所需时间,根据兴奋传播的距离和所需时间即可计算出传导速度.

实验结论:本实验中测出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为33m/s。由实验可知,神

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受到有效刺激可产生动作电位,同一条神经干中不同的神经纤维兴奋性不完全相同,且在一次兴奋后兴奋性发生改变,兴奋以一定的速度在神经干表面传导,神经兴奋的传导依赖于神经纤维的完整性。

…… …… 余下全文

篇七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蟾蜍骨骼肌生理

【实验题目】

蟾蜍骨骼肌生理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B蟾蜍骨骼肌单个肌肉收缩分析(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的确定)

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实验目的】

确定蟾蜍骨骼肌收缩的

(1)阈水平和最大收缩以及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曲线

(2)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3)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实验方法】

1、 蟾蜍坐骨神经-骨骼肌标本的制作及电路连接

(1)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做个神经及小腿的腓肠肌,注意不要将胫神经与腓神经分离。神经端结扎后,剪去无关分支后游离至膝关节处;肌肉端结扎在肌腱上,将腓神经也一起结扎,结扎线留长。保留膝关节,剪去腿骨,将标本离体。注意保持神经肌肉湿润。

(2)  用大头钉将标本的膝关节固定于标本盒R2和R3两记录电极之间的石蜡凹槽内,保证神经、肌肉与电极充分接触。神经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肌肉接触记录电极R3和R4,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  肌肉的结扎线从标本盒中穿出,连接张力换能器。注意连线尽量短,以减小阻力。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标本的休息:将神经搭在肌肉上,用浸湿了任氏液的棉花覆盖神经肌肉,保持湿润。但标本盒内避免有过多的液体,防止短路。

(4)  换能器插头接RM6240通道1。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S1和S2,插头接刺激输出插口。如果需要记录肌肉的动作电位,则在肌肉所搭置的记录电极上连接输入导线,注意接地,插头接通道2。

2、蟾蜍骨骼肌生理各项数据测定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1)    打开信号采集软件,从“实验”菜单中选取“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出现软件自动设置界面,各项参数已设置好,但需要将“采集频率”修改成“20kHz”,扫描速度仍然是“1.0s/div”。界面的采集通道默认为RM6240B面板上的通道1.刺激模式自动设置为强度递增刺激,起始强度为0.02V(可根据标本特性灵活选择)

…… …… 余下全文

篇八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一、    实验题目

蟾蜍骨骼肌生理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B蟾蜍骨骼肌单个肌肉收缩分析(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的确定)

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二、    实验目的

确定蟾蜍骨骼肌收缩的

(1)阈水平和最大收缩以及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曲线

(2)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3)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三、    实验方法

1、蟾蜍坐骨神经-骨骼肌标本的制作及电路连接

1)   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做个神经及小腿的腓肠肌,注意不要将胫神经与腓神经分离。神经端结扎后,剪去无关分支后游离至膝关节处;肌肉端结扎在肌腱上,将腓神经也一起结扎,结扎线留长。保留膝关节,剪去腿骨,将标本离体。注意保持神经肌肉湿润。

2)   用大头钉将标本的膝关节固定于标本盒R2和R3两记录电极之间的石蜡凹槽内,保证神经、肌肉与电极充分接触。神经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肌肉接触记录电极R3和R4,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   肌肉的结扎线从标本盒中穿出,连接张力换能器。注意连线尽量短,以减小阻力。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标本的休息:将神经搭在肌肉上,用浸湿了任氏液的棉花覆盖神经肌肉,保持湿润。但标本盒内避免有过多的液体,防止短路。

4)   换能器插头接RM6240通道1。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S1和S2,插头接刺激输出插口。如果需要记录肌肉的动作电位,则在肌肉所搭置的记录电极上连接输入导线,注意接地,插头接通道2。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