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省级初中生物优质课观摩总结

省级初中生物优质课观摩总结

10月x日学校组织我们生物组一起去日照港中学,去学习观摩初中生物优质课评选,在这次观摩过程中,总共听了六节课,加上专家朱正威教授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感悟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活动多,学习气氛浓厚

在这六节课中,他们都注重了学生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临沂的公言宏老师的模拟游戏,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DNA分子的结构,并能对所学的知识加以理解和记忆。

东营的梁海燕老师,她设计的“快乐动动手”——制作细菌的结构模型,以同桌为一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能准确的把握细菌的结构,从而制作出模型,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还能发挥想象力,从而制作出形态各异但基本结构相同的细菌结构。

烟台的刁艳芳老师,主要以实验为主,学生亲自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的结构,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结构,让学生分清单细胞的真菌和多细胞的真菌结构,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青岛的马汝媛老师,在讲解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的过程中,马老师让学生模拟探究,用彩泥模拟染色体的变化,大胆猜测是如何变化的,在学生模拟之后把成果放在课桌上,然后再讲述染色体的变化,前后联系,对自己的模拟过程进行判断,让学生更好的认清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并加以科学改进。马老师的这个模拟探究效果很好,前后呼应。

第二:教学方式多样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用

这些老师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有实验、探究、模拟探究、模拟游戏、小制作、小游戏,模型展示,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用,课堂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公言宏老师的DNA模型的展示,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立体,学生在模型的基础上能发挥想象力,为八年级的教学打下伏笔,如基因的多样性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梁海燕老师的视频效果很好,由“健康洗手一起做”,引入新课,铁钉上的细菌在不同的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感觉到细菌无处不在。动画视频展示细菌的繁殖和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把微观的知识变得可见,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 …… 余下全文

篇二 :初中生物观课报告

初中生物观课报告

反复观看了这几节精彩的课后,我感触很深。在这几节课中,我充分感受到教与学的的多样化,以及教与学的乐趣,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明白原来我们的生物课堂也可以这样精彩纷呈,也可以像语文课堂那样大放光彩。在这里,我有几点收获,和大家共同探讨:

1.充分备课,精心设计,设置一连串联系密切且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串,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课堂的活跃程度。

2.生物学科是一门需要实验的学科,要重视实验的力量,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对教材本身的兴趣,所以教材上涉及到的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要尽量的在课堂上涉及,并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这节课中,教师提前在班内建立了生物兴趣小组,每个小组都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课前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并在课堂上进行了演示,演示的同时教师也给与了他们提问同学的权利,俨然一个真正的教师。那么,学生在课下进行实验的同时,必然会查阅大量的资料来充实自己的知识,这同时是一个锻炼学生整理资料、收集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学生的生物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但也不要被多媒体所累赘。并不是每节课每个地方都要用到多媒体,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从多个方面获取资料,让我们的课堂也像语文课堂一样美丽。当然,这要求教师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教学技能、学科知识等等各方面的要求,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

总之,经过这次的研修学习,获益匪浅,受益良多,也争取早日让自己的生物课堂像花一样美丽,一样芳香。

…… …… 余下全文

篇三 :初中生物观课议课问题诊断与解决

初中生物观课议课问题诊断与解决 话题一:听评课的现实局限与问题

培训人员:刘立琼 参培教师:吴元科、张才瑜 课时:8 培训时间:20xx年1月19日

目标举要:

1、 能够清醒地认识生物学科听评课中存在的现实局限与

问题所在,了解传统听评课活动中存在的现实局限与问题:散漫、粗放、离散、表层、作秀、范式化、一刀切、少对话等八大症状。

2、 善于反思和批判传统听评课制度,努力避免听评课活动

中出现的常见误区。

一、 认识生物学科低效率听评课的现实局限与问题

1、 重形式轻内涵。

2、 重数量轻质量。

3、 重“流程”轻“进度”。

4、 重锦上添花轻雪中送碳。

二、 低效率听评课存在着的症状

1、 散漫

2、 粗放

3、 离散

4、 表层

5、 作秀

6、 范式化

7、 一刀切

8、 少对话

三、 课堂观察中要努力促进三项转变,实现三个统一,

追求三种品质。

1、 促进三项转变

(1) 教师个人理论的自觉转变

(2) 教学研究方式的根本转变

(3) 学科科研功能的重要转变

2、 实现三个统一。

(1) 目的和方法的统一

(2) 描述和诠释的统一

(3) 构建和行动的统一

3、 追求三种品质。

(1) 一线的

(2) 学术的

(3) 持续的

话题二:走向促进发展的课堂观察

培训人员:刘立琼 参培教师:吴元科、张才瑜 课时:8 培训时间:20xx年20--21日

目标举要:

1、 了解有效开展课堂观察对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发展、教

研组建设及生物科学发展所起的作用。

2、 理解生物学科课堂观察的基本内涵、程序及主要特征。

3、 能根据生物课堂观察的基本要义组织课堂观察活动。

一、 观课议课问题核心“形式化”表现

1、 形式化的表现之一就是重程序而轻内涵。

2、 形式化的表现之二就是重场面而轻日常

…… …… 余下全文

篇四 :生物观课报告

观课报告

今天听了xxx老师的一节课,是显微镜的使用一节内容。整个教学环节流畅,教师引导到位,学生活动活跃,认知过程充实,目标达成度高。经过我们小组的分工观课,从1、侧重观察整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各教学环节是否有利于对合理安排时间的掌握?2.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做到导学、导练、导思。3. 学生学习行为,是否做到主动、真动、全动、互动。几个环节的情况对这节课进行了观课整理。现在有我执笔,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进行了整理观课报告。

xxx老师:这节课导入用了3分钟,小组活动用了15分钟,交流用了8分钟,学生独立思考用时3分钟,教师小结用了4分钟,课堂练习用了4分钟,最后的课堂反馈用了3分钟。教学思路清晰,组织、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教学节奏恰当,应变能力强。教学语言流畅、准确、简练、生动,能恰当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与信息交流,富有启发性与激励性。教学五环节齐全,教学程序明晰、有层次

xxx老师:教师教学行为,导学,引导学生进行目的明确、科学合理、充分深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示思维过程,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导练,精选题目,引导学生当堂训练、检测,及时反馈、补偿

xxx老师:学生合作主要是小组合作,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老师都适时指导,小组成员参与性较高,讨论热烈,达成共识较好。学生独立思考的题目主要是拓展题目,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锻炼。

xxx老师: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师生共同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小组合作探索和小组交

流是这节课的重点,说明在教学中比较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透过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师生交流”用时较多,而“学生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用时较少,这一点,就说明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还应再开放一点,把更多的时间与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的合作与独立思考机会再多一点,时间再久一点。也只有给学生机会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才有可能被激发与释放。

…… …… 余下全文

篇五 :初中地理观课报告范例

观察量表,让听评课更有针对性

——对《日本》的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报告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非常渴望多听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吸取他人的长处和经验以促进自身。但每次听课后的评课却让我非常犯难。很多时候,我非常认真地听课且做详细的笔记,也觉得执教老师教得确实很好,但让我具体评价这堂课好在哪里,有何特点,我却不知从何说起。直到研修期间,偶然看到了《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一文,了解了基于课堂观察量表听评课这一理念,学习了相关内容,才让我茅塞顿开。于是我打算尝试着用借助观察量表来进行听评课。

一、确定观察点。

传统的听评课往往带有盲目性,听课者没有明确的目的,走马观花式地观察记录课堂上发生的一切,缺乏针对性。因此听评课的首先要确定观察点。平时课堂上,我总感觉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想象中学生积极的回应,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只有那么几个,而且提出问题后学生的思维不是很活跃。正好借助这次机会,我打算通过观察别人是如何进行提问,如何给学生评价和反馈,取长补短,来促进自己的教学。因此,课堂观察点确定为提问有效性。

二、选择观察量表

传统的评课时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点评,缺乏有证据的观点,空话大话过多。而借助于观察量表,我们能够有效地收集到相关数据,为评课提供依据。

通过查阅文献,我了解到有效的提问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提问时的语言要清楚、具体、简练的,且一次只能提一个问题。2、问题应符合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3、等候时间的长短对回答质量的影响很大。等候时间一般有两个环节:一是教师提问后至学生回答前之间的停顿(等候时间1);二是学生回答后至教师反前之间的停顿(等候时间2)。4、提问后的反馈。及时且正确的反馈既可以纠正学生错误,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更深的思考。批评、训斥等消极的反应,会挫伤学生积极性,降低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 …… 余下全文

篇六 :生物 课堂观察报告

生物课堂中教师讲授技能的观察

一、   观察背景

(一)任课教师:

(二)授课班级:观察者:;

(三)观察内容:生物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技能

二、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包括扩散、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吐和胞吞,知识量比较大,而且相对比较重要。本节课属于细胞的基本知识之一,关于物质如何输入和输出细胞,来维持细胞正常代谢。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可见,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我所观察的班级是高二(5)班,已经学习过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了细胞是由一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质膜包被着,为这一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认知基础。同时,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考的方向面大大的扩展,同时对一些图表的理解也大大的增强了,因此对学习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有较强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说明渗透、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2)  描述胞吞、胞吐的过程;

(3)  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4)  说明红细胞和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

(1)  在进行“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时,尝试排除观察中无关因素的干扰;

(2)  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探求新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 余下全文

篇七 :初中数学研修观课报告

说到就要做到,步步高——观课有感

借助研修平台,有机会观摩了全省各地优秀数学老师精彩课堂,认真观看了这六节课,各有各的风采,亮点纷呈,收获颇多。看过很多课,教材分析、三维目标、学情分析头头是道,可是预设很丰满,生成很骨感,有点华而不实,但尉香梅老师执教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到就做到,让人眼前一亮,感想挺多。

我确定的观察点为“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情、新课标要求;说到是否做到,“目标达成”视角“学生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知识与技能目标,着重通过知识回顾、例题讲解、巩固练习等环节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着重通过思考引例、探究新知、例题讲解等环节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着重通过生活实例数学化、探究新知、例题总结、拓展提高等环节实现,挑战自我,体验成功,养成边思考、边练习、变归纳的学习习惯。“基于学习重点是对法则和运算律的理解,所以为了避免因为小数、分数运算的复杂性而冲淡学习的重点,有理数的运算以整数运算的学习为出发点,然后过渡到含有小数、分数的运算”,分析合理,实践课堂效果挺好。

总体评价:整节课设计合理,目标明确、具体,实践效果好;重点突出,难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环节紧凑,思路清晰:知识回顾、探究新知、例题讲解、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堂小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密度适中,启迪到位,互动合作,积极参与,效率高,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这节课有以下主要优点很值得学习:

1、 教学目标华而有实。目标设计紧扣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小组成员展示说明,分析归纳结论。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技能的教学与能力、情感的教学等多元化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内容丰富,组织得当;手段多样,有问题点拨,自主探究,有合作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者,辩论者、交流者,学生的主体得到进一步体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知识点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出来的,训练是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进行的,整个过程是探究加点拨,更多体现的生是主演,师是导演。

…… …… 余下全文

篇八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观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观课报告

我对对分配给我的六节课节课进行了仔细观摩,并书写了听课记录,收获很多。我对这六节课的观察视角包括三个方面:问题情境、课堂提问、错误资源的生成与利用。下面是具体的观察分析。
  一、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主要是指新课的导入情境,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自我探究,主动学习。在我观看的六节课中,不少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有效、实用、富有新意、耐人寻味,值得学习与借鉴。
    1.问题情境的趣味性
    新颖、独特而有趣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兴趣盎然。独特的问题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如:《频率的稳定性》一课的教学,教师先向学生播放了一则新闻联播,说的是美国奥运选手的选拔由掷硬币决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置的情境如下:从体校学生的兴趣点和自身相关性出发,选取了现实中与体育相关的掷硬币的视频材料,从而引发体育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认知冲突,此时教师并没有及时解惑,而是放下问题,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和探究的欲望进行下一环节,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新知,如此设计,自然流畅、浑然一体。
    2.问题情境的思考性
    好的情境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是情境创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创设情境不是数学教学的目的,而是让学生在匠心独运的情境中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以点拨和碰撞,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之中。本次展评课中在这方面,我认为比较理想。大部分的教师所提出问题的空间属于“适度”,少部分的问题提出属于“一般”。
     3.问题情境的指向性
     本次活动课中教师们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的指向性大多比较明确,能根据新知创设情境,学生基本上能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顺利进入主题。大部分的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符合这一特点。比如:《因式分解》一课的教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首先呈现形式简单的代数式,让学生猜想993-99能被100整除吗,让学生尝试得出答案,引出本课课题,如此设计,衔接自然、目标明确、指向性强,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4.问题情境的可操作性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为新课的进一步展开而服务,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不具有探究性,反之,问题过难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失去信心。本次活动中,教师大多能抓住新知的联结点和生长点,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出发,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频率的稳定性》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分组操作实验,并做详细记录,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结论,过程自然流畅,易于操作。
   二、课堂提问
    数学这门学科是在人们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数学的发展一再地证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使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学数学教学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问题正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动力。
    本次我对课堂提问观察的具体内容包括:1.所提问题具有思考性的频数;2.提问后给学生思考时间的频数;3.教师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能否让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4.教师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能否适时提出便于学生理解的相似问题或降低问题的难度;5.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能否准确把握,能否根据实际教学进程处理教学预设。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