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公共事业与公共政策的

调查报告

一:社会保障

  现阶段,针对广大农村地区,以占国家总人口70%左右的农民为受众的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出现;有的只是以极少部分人为保障对象的五保护制度,以及应对某些农村地区突发性事件的防灾救险。

  农村的防灾救险在大部分地区也还没有形成一套确定的制度体系。若是遇到旱、涝、地震等其他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政府会临时地进行相应的政策性号召,并拨发一定数额的款项,组织、派出相关的救援人员支援灾区,但是由于救灾款项的筹集、发放要经过若干环节,最终能否及时到达灾民手中、灾民能获得多少分额还不能确定。因此,农村的防灾救险现在大都只是消极被动地救治,却不能积极主动地去防治。

   “养老保险是最重要的社会保障”,而这一重要的社会保障在农村地区丝毫没有受到重视。中国1.4亿老龄人口有9000万生活在农村地区,其中绝大多数人没有退休金或医疗保障,依靠子女赡养这。

   至于其他方面的社会福利,在农村地区也是难以享受的到。比如医疗保障,近几年来,中国的医疗改革失败,几近49%的的人感觉“看不起病、吃不起药”,这部分人虽然也有一些城市地区的贫困人口,但由于农村地区总体经济的滞后,政府有没有相关的医疗补贴,大多数农村居民为求医治病而发愁。还有教育福利,鉴于教育之于一个民族、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多数国家对本国教育的支持都不遗余力,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可是我国对教育的投入相对来说比较少,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更是匮乏得可怜:教师缺乏、工资待遇有差,校舍及相应的教学设备不但落后,而且严重不足。我国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台了基础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可是在农村,小学、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从来没有取消过收缴学费,并且学费还一直成直线上涨的趋势;再加上高中、大学的收费也涨得惊人,一般的农村家庭很难承担得起子女的教育花费,因交不起学费而退学的农村孩子很多,我的家乡也是,高中之前的辍学率高达60%。

…… …… 余下全文

篇二 :作业2:公共政策概论调查报告

公共政策概论调查报告

实习目的: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学习,要求把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了解现在农村公共事业和公共政策发展问题。同时也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实习内容:通过对农村一些现状的了解,对农村公共设施的观察,以及对农村公共政策的了解,加上与一些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交谈及“农村公共事业与公共政策”问卷调查的填写结果,综合以上,对现在农村公共事业和公共政策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实习总结:本次实习共有两部分,分别对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问卷调查,调查各有四部分内容,经过调查总结,得到以下结论。

  一:新农村政策与税费改革

  农村建设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新农村也并不等同于漂亮整齐的别墅农村或少数几个有质量的示范村庄。人们,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新农村”的正确理解是使建设新农村这项任务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一旦理解出现严重偏离,必将在实施过程中给农村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我们的农村经济还是相当脆弱的,农民尤其经不起折腾,而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如此紧迫,也已经浪费不起时间、花费不起代价来瞎折腾了。改革需要冒险,需要超常规,但并非是急躁冒进。我们必须谨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革命而不是一场运动,它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的客观规律性决定了它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培育生长过程。因此,建设新农村应该是一个中长期目标而非一个短期目标,是一场革命而非一场运动。

  农村税费改革本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政策,是为农民谋求福利的,必然会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可是当上级政策对自己不利时,作为政策执行者的下级政府,就会违背上级的政策精神,使政策名存实亡,目标落空,从而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长此下去,这种危害是十分巨大的,政府在政治上会失去信任,导致政治体系中公信力的丧失,政府在以后的改革中将会不得不求助于强制性措施来继续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的执行效果将因此而大打折扣。

…… …… 余下全文

篇三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全答案(全,包括调查报告等)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包括案例论述) 形成性考核(一)

指导:指导:题目要求同学们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进行讨论,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同学们可联系下列具体方案:

1《城市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安置办法》

2《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国六条)方法是先上网查阅上述公共政策方案的内容,并认真阅读。然后结合教材第98页“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写出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很多,从你知道的例子中写2到4个就行。讨论后形成的提纲,因时间关系没能进行讨论,就不作要求。 只要同学们写的有理有据,条理清楚,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注:P98

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

第一, 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即指出要将 所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首先应注意哦哪些问题才能保证方案执行效果与预期效果的一致。

第二, 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这是方案的核心内容,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并给决策方案的执行者一定的机动性。要明确指明方案的执行者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与实现决策目标有何必要联系。由此可以增强执行人员对其的可信性,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

第三, 明确方案对应的阶段。公共决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其解决也呈现出长期性与阶段性。因此,在方案中必须明确决策阶段,以使得角色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和决策。

第四, 第四,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即明确决策方案的使用对象,运用期限以及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等。

第五, 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如实施该方案所需相应机构的调整或重新设置,人员的配备状况,以及资金等其他资源量的要求等。

范文参考(个人提纲在小组提纲中提炼)

《政府审计案例》讨论提纲

一、本选题简介

(一)选题依据:

1、审计理论界的专家大多数注重从理论层面理解和诠释审计,对于审计实践接触不多,即使审计科研人员通过审计实地调研,由于被调研对象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未必肯如实披露审计中发现的真实问题,这就造成审计调研的结果与审计发现之间存在偏差,由此形成的审计理论也就存在偏差;

…… …… 余下全文

篇四 :运用公共政策概论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_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

关于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的

调查报告

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

(一)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xx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6.44万公顷(3395万亩),其中通过行政手段征地160万公顷(2400万亩)。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征用数,尚没有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这意味着1987~20xx年实际征占耕地数为4000万亩以上,按人均占有耕地0.8亩计算,那么建设占用耕地导致失地农民有5000万之多。按照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后每年需征用农民土地280~300万亩,若按照城效农民人均占耕地0.8亩计算,就意味着每年新增加420万失地农民,十年后失地农民总数将达到1亿。由此可见,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帮助失地农民解决面临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建设带来了企业用工方式的市场化,政府传统行之有效的失地农民安臵方式逐渐失灵,于是失地农民问题开始呈现。目前对失 1

地农民安臵虽有货币补偿、就业安臵、住房安臵、划地安臵、建立社会保险等形式,但最主要还是采取货币化安臵方式。由于对失地农民货币安臵只能解决失地农民近忧,难以化解远虑,从而导致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地方对失地农民采取以货币安臵为主的"要地不要人"的城市化模式,失地农民处境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就业、子女入学、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缺乏解决的有效途径,他们的长远生计更是得不到制度保障。福州市20xx年征地安臵人员为例,其货币安臵比例高达82%。浙江省对10个建设用地项目进行抽样调查表明,在安臵的3379人中,除172人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外,其余均为货币安臵,其比例高达94.1%。然而,由于征地制度的缺陷和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导致补偿标准过低,补偿安臵费的克扣和分配使用的不合理、安臵方式简单和责任不明造成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许多失地农民处于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状态,有些地方的失地农民已到了面临"无路可走,无地生存"的困境。

…… …… 余下全文

篇五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形成性考核一、三报告)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包括案例论述) 形成性考核(一)

指导:指导:题目要求同学们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进行讨论,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同学们可联系下列具体方案:

1《城市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安置办法》

2《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国六条)方法是先上网查阅上述公共政策方案的内容,并认真阅读。然后结合教材第98页“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写出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很多,从你知道的例子中写2到4个就行。讨论后形成的提纲,因时间关系没能进行讨论,就不作要求。 只要同学们写的有理有据,条理清楚,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注:P98

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

第一, 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即指出要将 所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首先应注意哦哪些问题才能保证方案执行效果与预期效果的一致。

第二, 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这是方案的核心内容,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并给决策方案的执行者一定的机动性。要明确指明方案的执行者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与实现决策目标有何必要联系。由此可以增强执行人员对其的可信性,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

第三, 明确方案对应的阶段。公共决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其解决也呈现出长期性与阶段性。因此,在方案中必须明确决策阶段,以使得角色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和决策。

第四, 第四,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即明确决策方案的使用对象,运用期限以及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等。

第五, 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如实施该方案所需相应机构的调整或重新设置,人员的配备状况,以及资金等其他资源量的要求等。

范文参考(个人提纲在小组提纲中提炼)

《政府审计案例》讨论提纲

一、本选题简介

(一)选题依据:

1、审计理论界的专家大多数注重从理论层面理解和诠释审计,对于审计实践接触不多,即使审计科研人员通过审计实地调研,由于被调研对象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未必肯如实披露审计中发现的真实问题,这就造成审计调研的结果与审计发现之间存在偏差,由此形成的审计理论也就存在偏差;

…… …… 余下全文

篇六 :公共政策概论的基本原理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的

调查报告

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

(一)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xx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6.44万公顷(3395万亩),其中通过行政手段征地160万公顷(2400万亩)。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征用数,尚没有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这意味着1987~20xx年实际征占耕地数为4000万亩以上,按人均占有耕地0.8亩计算,那么建设占用耕地导致失地农民有5000万之多。按照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后每年需征用农民土地280~300万亩,若按照城效农民人均占耕地0.8亩计算,就意味着每年新增加420万失地农民,十年后失地农民总数将达到1亿。由此可见,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帮助失地农民解决面临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建设带来了企业用工方式的市场化,政府传统行之有效的失地农民安臵方式逐渐失灵,于是失地农民问题开始呈现。目前对失 1

地农民安臵虽有货币补偿、就业安臵、住房安臵、划地安臵、建立社会保险等形式,但最主要还是采取货币化安臵方式。由于对失地农民货币安臵只能解决失地农民近忧,难以化解远虑,从而导致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地方对失地农民采取以货币安臵为主的"要地不要人"的城市化模式,失地农民处境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就业、子女入学、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缺乏解决的有效途径,他们的长远生计更是得不到制度保障。福州市20xx年征地安臵人员为例,其货币安臵比例高达82%。浙江省对10个建设用地项目进行抽样调查表明,在安臵的3379人中,除172人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外,其余均为货币安臵,其比例高达94.1%。然而,由于征地制度的缺陷和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导致补偿标准过低,补偿安臵费的克扣和分配使用的不合理、安臵方式简单和责任不明造成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许多失地农民处于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状态,有些地方的失地农民已到了面临"无路可走,无地生存"的困境。

…… …… 余下全文

篇七 :公共政策概论报告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周围大量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边缘人”,如不妥善安置,不仅会对当前还会对今后城市化进程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安置的有效途径,谋求建立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安置的长效政策和途径,无疑是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地并转变身份是必然的,也是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表现。因此,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失地这一现象还将继续。首先,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在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和人多地少的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据有关专家估计,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征用土地规模逐步扩大,失地农民数量还将以每年200万人的速度递增。按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预计到20xx年失地人口将增至1.9亿人。其次,失地农民平均生活水平较低。按现阶段主导安置方法货币补偿大多数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费,经市、乡、村三级截留后,到了农民手中已所剩无几。如得不到其他的补偿,农户的收入自然会逐年降低。第三,失地农民就业条件较差。农民失去土地后,受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小农经济意识较深、缺乏非农劳动技能和外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当地政府不采取措施,大多数失地农民在城市就业将十分困难。第四,缺乏对失地农民全方位的长期保障。目前国家没有在农村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土地作为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失去土地就失去基本的生活来源,也就失去了医疗、养老、求学、发展等全方位的长期保障。

二、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分析:

(一)农民所拥有的诸多权利和利益,都是附着在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土地之上,直接或间接地与土地相关联。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他们那些与土地关联的权利和利益存在的基础和实现的条件,因而导致那些权利和利益的损害或完全流失。失地农民失去了生活保障、就业机会,失地农民失去了一项重要的财产土地。还会失去与土地相关的其他一系列权益。土地是农民集体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农民的诸多权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与所拥有的土地相关。如政府对农民的技术、资金、农资等方面的支持都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获得这种支持的机会。

…… …… 余下全文

篇八 :运用公共政策概论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_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

权益损失及其保障

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

(一)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xx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6.44万公顷(3395万亩),其中通过行政手段征地160万公顷(2400万亩)。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征用数,尚没有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这意味着1987~20xx年实际征占耕地数为4000万亩以上,按人均占有耕地0.8亩计算,那么建设占用耕地导致失地农民有5000万之多。按照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后每年需征用农民土地280~300万亩,若按照城效农民人均占耕地0.8亩计算,就意味着每年新增加420万失地农民,十年后失地农民总数将达到1亿。由此可见,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帮助失地农民解决面临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建设带来了企业用工方式的市场化,政府传统行之有效的失地农民安置方式逐渐失灵,于是失地农民问题开始呈现。目前对失地农民安置虽有货币补偿、就业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建立社会保险等形式,但最主要还是采取货币化安置方式。由于对失地农民货币安置只能解决失地农民近忧,难以化解远虑,从而导致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地方对失地农民采取以货币安置为主的"要地不要人"的城市化模式,失地农民处境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就业、子女入学、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缺乏解决的有效途径,他们的长远生计更是得不到制度保障。福州市20xx年征地安置人员为例,其货币安置比例高达82%。浙江省对10个建设用地项目进行抽样调查表明,在安置的3379人中,除172人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外,其余均为货币安置,其比例高达94.1%。然而,由于征地制度的缺陷和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导致补偿标准过低,补偿安置费的克扣和分配使用的不合理、安置方式简单和责任不明造成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许多失地农民处于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状态,有些地方的失地农民已到了面临"无路可走,无地生存"的困境。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