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图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 …… 余下全文

篇二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全[1]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地球和地图 ???                      

1、 地球形状:是个两级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2、 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3、 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

4、 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判读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

5、 特殊经线:本初子午线(0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本初子午线(00经线)和180度经线是东西经的界限。

200W、160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0W向东到1600E向西到20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0W向西到1600之间或1600向东到200W之间的经度)

6、 特殊的纬线

赤道(0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五带的分界线:23.50N、23.50S、66.50N、66.50S纬线

…… …… 余下全文

篇三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撰 稿:徐长明   审 稿:谷丹   责 编:邵剑英

一、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一般过程。
  重点:初步体会统计思想和统计过程。
  难点:直方图、扇形图、折线图的综合应用
二、知识要点梳理
  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知识点一:抽样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采用调查部分对象的方式来收集数据,根据部分对象的情况来估计全体对的情况,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抽样调查。
  知识点二:总体
  被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知识点三:样本
  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对象组成一个样本
  知识点四:个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
  知识点五:样本容量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知识点六:简单随机抽样
  在抽样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的抽样方法。
  知识点七:组距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
  知识点八:频数
  每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

三、规律方法指导
  通过学习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
  4.学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6.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经典例题透析
  一、20##年12月3日22点16分,从摩纳哥蒙特卡洛举行的国际展览局大会上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
息——中国当选为20##年世博会的东道主!选举的方式是由国际展览局89个成员国的代表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投票.
   在首轮投票中,中国以36票居第一,韩国28票,俄罗斯12票,墨西哥6票,波兰被淘汰;
   在第二轮投票中,中国获38票,韩国34票,俄罗斯10票,墨西哥遭淘汰;
   在第三轮投票中,中国获44票,韩国32票,俄罗斯被淘汰;
   在最后一轮投票中,中国以54票胜出.
  (1) 怎样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各国得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
  (2)你能将韩国、俄罗斯、墨西哥的得票率补充在上面的扇形统计图中吗?
  (3)通过刚才的探索,你能说说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吗?
  思路点拨:根据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解析:以首轮投票的结果为例:中国得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为36÷89≈40.45%,
  如图,反映在扇形统计图上,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应为
  360°×40.45%≈145.6°.
               
  (2)
               
  (3)第一步 计算各类数据在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第二步 按百分比计算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第三步 绘制扇形统计图.
  总结升华: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在于各个部分所占比例一清二楚。
  举一反三:
  【变式1】初二年级共有学生约300人,其中十三周岁的约有60人,十四周岁的约有200人,十五周岁的约有40人,请绘制扇形统计图表示不同年龄学生的比例数.
  【答案】分析 绘制扇形统计图分三步:
  (1)计算出十三周岁、十四周岁、十五周岁的学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2)按百分比计算在扇形统计图中不同年龄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3)绘制扇形统计图.
  (1)列表:
      
  (2)绘制扇形统计图
      
  小结 简洁的扇形统计图更具表现力,因此我们常常会用它来表示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二、对某班60名学生参加毕业考试成绩(成绩均为整数)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求该班学生及格人数。
              
  思路点拨:求及格人数的计算量比较大,不如先求不及格人数,再用总人数去减。
  解析:因为不及格人数占0.1,所以不及格人数=60×0.1=6
   所以及格人数=60-6=54
  举一反三:
  【变式1】抽样测量某中学七年级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如下
   (单位:cm)
  150 148 159 156 157 163 156 164 156 159
  169 163 170 162 163 164 155 162 153 155
  160 165 160 161 166 159 161 157 155 167
  162 165 159 147 163 172 156 165 157 164
  152 156 153 164 165 162 167 151 161 162
  问:1、七年级学生的身高在什么范围内? 2、整体分布情况如何?
  【答案】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全部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是一个球体。(例如:月食、海上观船帆、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真实地球为不规则球体,不存在地轴、经纬线。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所有纬线都平行。

①纬线是不等长的,纬线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减,直到两极缩成一点。

②除了两级外,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闭合的圆,纬线有无数条,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③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纬度范围为0°~90°,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增

④纬度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⑤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N”和“S”表示纬线所在的半球。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也叫子午线。

①经线是等长的,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③经度范围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是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递增直到180°重合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用“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判断经度所在半球(经度是西经的,与20°W比较,小于20°W的在东半球,反之,在西半球;经度是东经的160°E比较,大于160°E的在西半球,反之,在东半球;20°~160°的看符号判断,什么符号就在哪个半球)。
6.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7、一般经纬网的判读:
(1)有0°纬线和0°经线的,以0°纬线为界上北纬下南纬;以0°经线为界左西经右东经;
(2) 无0纬线和0°经线的,对于纬度来说由下向上逐渐增大的是北纬,反之为南纬;对于经度来说由由左向右增大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
(3)有180°经线的与0°经线正好相反,180°经线左为东经,右为西经;

…… …… 余下全文

篇五 :20xx年最新初一地理总结

2014--2015学年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

总结

第一单元 地球

一1、地球是个球体

证据例举: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海上看帆船;月食现象; 北极星高度的变化;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

2、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起义);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0xx年最新初一地理总结

20xx年最新初一地理总结

2、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北纬40度,东经116度(见教材9页图1.9)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

20xx年最新初一地理总结

20xx年最新初一地理总结

20xx年最新初一地理总结

20xx年最新初一地理总结

20xx年最新初一地理总结

1

20xx年最新初一地理总结

20xx年最新初一地理总结

20xx年最新初一地理总结

3、地形剖面图(直观看出高低起伏)

第三

单元、地图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能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详细) 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2、方向:地图上判定方向有3种依据:指向标、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判定A在B的什么方向的方法:在B处画十字光标,标出东南西北,看A点在哪两个方向之间,答案就是哪个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符号 注记=文字和数字 熟记23页图2.9常见图例 (2)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山体不同形态等高线是不一样的:见25页图2.13 2.14

提示:这里山脊和山谷都是上山的路线,山脊一般通向山顶,是登山路线,也是分水岭;山谷一般通向鞍部,是翻山路线,是汇水区域,通常是小溪源头和河流源地。 2、分层设色地形图(一目了然看地形) 不同

地▲

形等高线的特征看图,文字表述如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下:

20xx年最新初一地理总结

闭合曲线中心

等高线向低处

等高线向高处突两个山顶之间高线重合的地(点)

…… …… 余下全文

篇六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地理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

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球体。

严格意义上说: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 …… 余下全文

篇七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时间差异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 …… 余下全文

篇八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地理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

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形状:球体。

严格意义上说: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经、纬线的特点:

特殊的经、纬线

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特殊经线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