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安庆师范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师范学院教育学院10级应用心理,,)

姓名:

学号:100210117

合作者:

日期:

摘要:本实验采用知觉辨认和再认的方法,以验证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比较外显和内隐记忆测试的结果有何不同。以安庆师范学院10级心理学专业的36位同学为被试,在心理学实验教学程序上进行内隐记忆的实验,结果处理分析得到内隐记忆是存在的。

关键词:内隐记忆(启动效应);知觉辨认;再认法

1 引言

所谓的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根本特征是被试者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它只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者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故这种记忆也被称作无意识记忆(或潜意识记忆)(unconscious mem-ory)或无察觉记忆(unaware memory)。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流露出先前经验的记忆而意识不到是在对这些经验进行回忆?这种内隐记忆的证据是什么?它们又以什么方式影响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和行动?内隐记忆的存在又向我们提示了些什么呢?近几十年以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在解答这些问题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Schacter等19xx年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首先让被试阅读一些单词,例如:assassin,octopus,avocado,mystery,sheriff,climate。一小时后,再做两次实验:首先是再认测验,被试不会有任何困难;其次是补笔测验,向被试呈现一些有字母残缺的单词,要求尽可能地将残缺字母填补上,例如:ch__nk,o_t_us,_og_y_,_l_m_te。 在这次测验中,被试对其中的两个残缺单词很难做出正确解答,即chipmunk和bogeyman;而对其它单词就很容易了。这是因为在一小时以前见过octopus和climate这两个词。这种记忆被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

…… …… 余下全文

篇二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表

                             批阅教师:                 日期:

…… …… 余下全文

篇三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摘 要 实验为验证启动效应和再认记忆属于不同的记忆系统,在实验室对16名被试进行了内隐记忆的测验实验。将实验数据用配对T检验得出结果:实验假设成立,即启动效应和再认记忆属于不同的记忆系统。

关键词 内隐记忆 再认 回忆

1.导言

人类记忆具有相当复杂的认知功能,先前经验对记忆测验成绩的影响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表现为记忆的外显(explicit)或内隐(im—plicit)类型。近20多年来,研究者对两种记忆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即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依赖不同的记忆系统,而这些记忆系统与大脑的不同区域相联系(Gazzaniga M S.1998)。

这一结论的基础是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实验性分离。早在20世纪60年代对遗忘症病人的研究中就已发现二者的分离现象(Warrington E K,1974),即在回忆和再认先前学习过项目的直接记忆测验中,与控制组相比,遗忘症病人的测验成绩差,表现出记忆缺陷。但在模糊词辨认、词干补笔等间接测验中,与控制组一样,遗忘症病人也表现出对学习过项目的优势,保存着完整的启动效应(孟迎芳,2006)。

在再认阶段,实验采用类似Rugg实验中的新/旧再认测验,分析由再认出旧单词、未再认出旧单词和新单词的原因。把再认出旧单词与新单词的正确率差异作比较发现旧单词的正确率高于新单词的正确率。采用这一范式的原因之一是单一的再认测验能有效地去除不同测验任务的影响。已往对内隐记忆的测量多采用内隐记忆测验,但有证据表明,多数传统的内隐测验其信度要比外显测验低很多,因此通过不同的记忆测验获得的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分离不一定是反映记忆系统的差异,有可能只是方法上的假象(Buchnert A,2000)。原因之二是“当学习过的项目在记忆测验中呈现时,回忆和启动都倾向于发生。”(Paller K A.,2000) 实验在再认阶段采取信度系数较高的新/旧再认测验,分析由不同类型的旧项目与新项目之间的再认差异,以对旧项目的有意识提取并成功完成了当前作业来表示外显记忆,而对于没有意识再认出的旧项目,如果它产生的较高的回忆正确率也表现出与真正新项目引起的启动效应不同,则表明这些项目也对当前作业产生了影响,但这种影响不被被试察觉。

…… …… 余下全文

篇四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一、实验简介:

Schacter等19xx年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首先让被试阅读一些单词,例如:assassin,octopus,avocado,mystery,sheriff,climate。一小时后,再做两次实验:首先是再认测验,被试不会有任何困难;其次是补笔测验,向被试呈现一些有字母残缺的单词,要求尽可能地将残缺字母填补上,例如:ch__nk,o_t_us,_og_y_,_l_m_te。在这次测验中,被试对其中的两个残缺单词很难做出正确解答,即chipmunk和bogeyman;而对其它单词就很容易了。这是因为在一小时以前见过octopus和climate这两个词。这种记忆被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在实验中,Schacter等人对测验的时间间隔进行了控制,有的是在一小时后,有的是在一周后进行测试。在这两种情况下,后者对所学单词的再认,即有意识的回忆,远不如前者准确,但对于补笔测验的结果,两种情况下完全等同。这就是说,引起单词填补测验中的启动效应的,是在测验前看到这一单词所引起的某种并非自觉记忆的因素。同样有意思的是,对某一单词而言,即使被试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这一单词,启动效应也会产生。事实上,不管被试记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该单词,启动效应的强度是一样的。这些研究结果似乎告诉我们:启动效应的产生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记忆。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Graf和Schacter于19xx年提出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个概念,内隐记忆从现象上来讲就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内隐记忆的特点是: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由于内隐记忆的特征限制,要测量内隐记忆只能用间接法,而不能按照传统方法直接来测量记忆的内容。目前,测量内隐记忆的方法有知觉辨认、单词补笔等。本实验采用知觉辨认和再认的方法,以验证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比较外显和内隐记忆测试的结果有何不同。

…… …… 余下全文

篇五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20##-11-3的

摘要:本实验采用知觉辨认和再认的方法,以验证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比较外显和内隐记忆测试的结果有何不同。以西南大学09级师范班36位同学为被试,在心理学实验教学程序上做内隐记忆的实验,结果处理分析得到存在内隐记忆。

关键词   内隐记忆(启动效应)辨认 再认外显记忆

引言

Schacter等1980年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首先让被试阅读一些单词,例如:assassin,octopus,avocado,mystery,sheriff,climate。一小时后,再做两次实验:首先是再认测验,被试不会有任何困难;其次是补笔测验,向被试呈现一些有字母残缺的单词,要求尽可能地将残缺字母填补上,例如:ch__nk,o_t_us,_og_y_,_l_m_te。

在这次测验中,被试对其中的两个残缺单词很难做出正确解答,即chipmunk和bogeyman;而对其它单词就很容易了。这是因为在一小时以前见过octopus和climate这两个词。这种记忆被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

在实验中,Schacter等人对测验的时间间隔进行了控制,有的是在一小时后,有的是在一周后进行测试。在这两种情况下,后者对所学单词的再认,即有意识的回忆,远不如前者准确,但对于补笔测验的结果,两种情况下完全等同。这就是说,引起单词填补测验中的启动效应的,是在测验前看到这一单词所引起的某种并非自觉记忆的因素。同样有意思的是,对某一单词而言,即使被试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这一单词,启动效应也会产生。事实上,不管被试记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该单词,启动效应的强度是一样的。这些研究结果似乎告诉我们:启动效应的产生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记忆。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Graf和Schacter于1985年提出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个概念,内隐记忆从现象上来讲就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内隐记忆的特点是:被试对信息的

…… …… 余下全文

篇六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

1.引言

Schacter等1980年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首先让被试阅读一些单词,例如:assassin,octopus,avocado,mystery,sheriff,climate。一小时后,再做两次实验:首先是再认测验,被试不会有任何困难;其次是补笔测验,向被试呈现一些有字母残缺的单词,要求尽可能地将残缺字母填补上,例如:ch__nk,o_t_us,_og_y_,_l_m_te。在这次测验中,被试对其中的两个残缺单词很难做出正确解答,即chipmunk和bogeyman;而对其它单词就很容易了。这是因为在一小时以前见过octopus和climate这两个词。这种记忆被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在实验中,Schacter等人对测验的时间间隔进行了控制,有的是在一小时后,有的是在一周后进行测试。在这两种情况下,后者对所学单词的再认,即有意识的回忆,远不如前者准确,但对于补笔测验的结果,两种情况下完全等同。这就是说,引起单词填补测验中的启动效应的,是在测验前看到这一单词所引起的某种并非自觉记忆的因素。同样有意思的是,对某一单词而言,即使被试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这一单词,启动效应也会产生。事实上,不管被试记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该单词,启动效应的强度是一样的。这些研究结果似乎告诉我们:启动效应的产生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记忆。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Graf和Schacter于1985年提出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个概念,内隐记忆从现象上来讲就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内隐记忆的特点是: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由于内隐记忆的特征限制,要测量内隐记忆只能用间接法,而不能按照传统方法直接来测量记忆的内容。目前,测量内隐记忆的方法有知觉辨认、单词补笔等。本实验采用知觉辨认和再认的方法,以验证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比较外显和内隐记忆测试的结果有何不同。

…… …… 余下全文

篇七 :内隐记忆实验

内隐记忆实验

简介:

Schacter等19xx年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首先让被试阅读一些单词,例如:assassin,octopus,avocado,mystery,sheriff,climate。一小时后,再做两次实验:首先是再认测验,被试不会有任何困难;其次是补笔测验,向被试呈现一些有字母残缺的单词,要求尽可能地将残缺字母填补上,例如:ch__nk,o_t_us,_og_y_,_l_m_te。在这次测验中,被试对其中的两个残缺单词很难做出正确解答,即chipmunk和bogeyman;而对其它单词就很容易了。这是因为在一小时以前见过octopus和climate这两个词。这种记忆被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在实验中,Schacter等人对测验的时间间隔进行了控制,有的是在一小时后,有的是在一周后进行测试。在这两种情况下,后者对所学单词的再认,即有意识的回忆,远不如前者准确,但对于补笔测验的结果,两种情况下完全等同。这就是说,引起单词填补测验中的启动效应的,是在测验前看到这一单词所引起的某种并非自觉记忆的因素。同样有意思的是,对某一单词而言,即使被试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这一单词,启动效应也会产生。事实上,不管被试记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该单词,启动效应的强度是一样的。这些研究结果似乎告诉我们:启动效应的产生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记忆。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Graf和Schacter于19xx年提出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个概念,内隐记忆从现象上来讲就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内隐记忆的特点是: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由于内隐记忆的特征限制,要测量内隐记忆只能用间接法,而不能按照传统方法直接来测量记忆的内容。目前,测量内隐记忆的方法有知觉辨认、单词补笔等。本实验采用知觉辨认和再认的方法,以验证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比较外显和内隐记忆测试的结果有何不同。

…… …… 余下全文

篇八 :错误记忆现象中的内隐性实验报告

错误记忆现象中的内隐性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使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6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09级学生(3男3女)进行错误记忆现象中的内隐性实验。得出结论:①错误记忆中存在内隐性;②。实验中性别加工的记忆效应影响内隐记忆,且被试的性别与材料人名的性别对于内隐记忆的影响具有较显著的交互作用。

关键词:错误记忆;内隐性;性别加工

1 引言

错误记忆是对过去经验和事件的记忆与事实发生偏离的现象。它表明了记忆的改变和扭曲,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地发生的,因而许多错误记忆与内隐记忆是相关联的。

错误记忆现象最早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在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他让大学生阅读印第安民间故事“幽灵战争”在间隔一段时间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复述这个故事。结果,随着时间的增加,故事中的内容往往被略去一些,故事变得越来越短。但奇怪的是,被试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材料,使故事变得更加自然合理,有的甚至还渗入了一些伦理内容。研究者将这种记忆与事实发生偏离的现象就被称之为错误记忆( False Memory) 。

一些实验表明,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的很大的区别在于,错误记忆是很强大的记忆效应,不受时间的影响,因此很难消除。研究表明,无意识也是影响错误记忆的很大因素之一。警告与奖励无法避免错误记忆,遗忘难以抑制错误记忆,重复学习和来源检测仍会产生错误记忆。也有研究表明,误导信息的干扰也会引发错误记忆。因此,错误记忆常常是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不适合用来研究错误记忆。研究者多采用与内隐记忆有关的方法来研究错误记忆。自Bartlett关于重构记忆的研究,错误记忆引起了广泛的兴趣。Deese最先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现象,并称之为词语介入。在这之后,Roediger 和 McDermott,使用DRM词表对错误记忆进行研究,研究所用词表由15个单词(如床、休息、醒来、疲倦、做梦、醒来、打盹、毯子、睡着、打鼾、小睡、安宁、哈欠、疲倦)组成,他们均与一个未呈现的目标词,也被称为关键诱饵(如睡觉)相联系。虽然关键诱饵在学习阶段没有出现,但是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在测验阶段,关键诱饵均表现出了很高的错误再认。由于DRM范式的出现,近15年,国内外对错误记忆的研究发展很快。但从目前对错误记忆的研究来看,主要是通过控制实验各环节,考察实验因素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现有研究表明,个体差异对错误记忆存在影响。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