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中国人性分析报告》888

读《中国人性分析报告》

谷培生

读《中国人性分析报告》,我的感觉像一个彩绘纹身的少女,一下子还原到赤身裸体的状态,先是惊诧、羞愧,即而感到真实、自然——《中国人性分析报告》将中国人性两千年来的伪装剥去,裸露出任性、懒惰、嫉妒的原恶。

是披上华丽的伪装好呢,还是还原本来面目好呢?真实而无情的社会和真实而艰难的人生都不需要伪装。我们必须承认:人的本性原恶。当然,原恶并不等于恶,而是产生恶的行为的潜在心理因素。

原恶潜在于一切人们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例如:将还不会说话的婴儿放在一齐,再放点好吃的、好玩的,他们都会争,争不上就会哭,就会闹。谁给他们教的?本性而已。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所以一生自以为是,嘴上说为别人、为大众、为社会,以至于“大公无私”,骨子里还是为自己。中国人言行的分离造成了千百年的空头政治、假话政治、虚伪政治。西方文化认为人性原恶,以为人生是赎罪的过程,所以追求民主,主张分权,推行法治。

黎鸣先生在《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中,列出中外历史上重要的思想家关于人性善恶问题的观点调查表,从这份调查表中,我们看出,中国“性本善”论导致了几千年空泛说教。欧洲人性原恶论,造就几千年法治社会。中国从老子、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到严复等,几乎所有的思想家都满口“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唱高调、空调。西方思相家则不同,公元前800年的海西欧德就指出,人性极易向恶的深渊坠落。公元前540年至前580年的赫拉利特认为,多数人是邪恶的。苏格拉迪(前469-前399年)和她的学生柏拉图(前427-前347年)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不仅认识到人的本

性是自私的,而且主张用法律约束当权者。由此开始,斯多个排哲学(前300多年由芝诺创始)、伊壁鸠鲁派哲学(前300多年由伊壁鸠鲁创始)、西塞罗(前106年-前43年)、奥古斯丁(345-430年)、阿奎那(1225-1274年)、但丁(1265-1321年)、马丁.路德(1483-1546年)、加尔文(1509-1564年)、孟德斯鸠(1689-1755年)、卢梭(1712-1778年)、康德(1724-1804年)、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年)、马克斯(1818-1883年)等,几乎所有西方思想家,都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提倡民主,主张分权,强调法治——我在西方思想家的姓名后,注明时间,是为了与国内比较。

…… …… 余下全文

篇二 :反思人性

反思人性

东西方人性论比较

东 方 西 方

“无为自然” (老子) “征服自然” (培根)

“克己复礼” (孔子) “天赋人权” (卢梭)

“与天地精神往来” (庄子) “意志就是力量” (叔本华)

“人性恶” (荀子) “超人” (尼采)

“无欲念” (释迦牟尼) “下意识欲望” (弗洛伊德)

“原罪” (耶稣) “人就是自由” (萨特)

时间:二千多年 时间:二百多年

1

社会形式:蜂蚁式 社会形式:虎狼式

结论:以宇宙为中心的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以人类为中心的征服自然的不可持续发展。

西方近代文明实际上是从文艺复兴才开始的,即人性扩张的文明。在此以前的基督教文明,实际上仍是东方的人性节制文明。

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张扬人性,是以地球资源为动力的,当地球资源枯竭后(50——100年)人性的光芒就会自然收缩。 由于时代的需要,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期间的理想是张扬人性,而未来的理想则是节制人性,这就是宇宙的轮回精神。

以宇宙为中心才能获得推动人类进化的动力。以人类为中心会失去外部的推动力量 ,仅靠人类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因为人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完全依赖外部能量输入的平衡体。

崇尚自然还是崇尚人性?崇尚自然就是以自然为中心,崇尚人性就是以人类为中心。以自然为中心可以获取自然的力量推动进化,以人类为中心会付出代价而退化。不能获取外部能量的是死生命,不能获取外部精神的是死灵魂。

以自然为中心是生路,以人类为中心是死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念是“地球中心论”的翻版,托勒密早已 2

向哥白尼投降,但至今还有人死抱地球——人类中心的僵尸不放,这既是人类的悲哀,也是宇宙的悲哀。

东方哲学是克制人性欲力的蒸腾以葆生命的永恒。西方哲学则是鼓动人性欲力的蒸腾以使生命得到升华。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章句上》),就是说:知道人的思想,就知道人性。知道人性,就知道天意。我们只能修身养性,以待天命的抉择。

…… …… 余下全文

篇三 :关于人性的看法

《关于人性的几点看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课下论文

学院:资源学院

班级:2011270101

学号:201127010122

姓名:毛亚辉

任课老师:王赟

2012.10.12

初次听到这个题目,感觉很难找到一个切入点,因为我觉得这是从古至今大家所探讨的话题,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的人来说,人性是一个很难顿悟的领域,更不要说深入研究。所以,作为一个个体,我只能就我所体会的,所看到的作以简单阐述。

人性是一个很难说明白的东西,很多时候看不穿,说不明,但是如果要问对一个人的看法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自己的认识,那么我暂且将这些看法作为对于人性的一个认识吧!

作为一个个体,对于人性的看法往往是片面的,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对于人性的看法往往也是单一的。说得简单点就是对人的看法,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有时候还有厌恶,憎恨。说的稍微专业一点,对于人性的看法,如果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个人的看法往往不是善就是恶,很难达到一种平衡,一种客观。可是如果我们深入了解,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一个人绝对不会仅仅是善,抑或仅仅是恶,每个人的人性就如一个硬币,都有正反两面,所以我的第一个话题就是------硬币。

如花骨朵的成长,处于不同的时期,它的姿态往往也是不同的。映射到我们人类,处于不同的时期,我们往往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这也就是所谓的人性,处于不同的时期,每个人也都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性。这就是我的第二个话题-----花朵的成长。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由于地域性的不同,不同过地方的人往往也会拥有不同的人性,就像很多人说的一样,北方人豪放,南方人细腻。即使是同一个人,处于不同的地域,也有可能

表现出不同的人性,这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同化作用。这让我联想到一个提供起来很抽象的词语,也将是我的最后一个话题,那就是------“随遇而安”。

…… …… 余下全文

篇四 :31省国人性健康感受报告:仅20%人拒婚前性行为

七成人首次性行为发生在婚前

71.4%的受访者在结婚前发生了首次性行为;仅两成受访者不认同婚前性行为。中国人获取性知识的渠道网络居首。

今天下午,中央机关刊物《求是》的直属杂志《小康》发布“中国人性健康感受”报告。

《小康》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众进行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013份。

报告显示,与19xx年相比,20xx年国人婚前性行为的比例提高了30%,达到了71.4%。

专家表示,按照晚婚的定义,如果等到23岁或者25岁之后再发生性行为是很难的。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建议将法定婚龄降至18岁,在她看来,现行法定婚龄过高,降低法定婚龄,有利于保护低龄事实婚姻一族的合法权益。

争议

创建贞操网“贞操女神”遭质疑

近日,38岁的单身女子涂世友,建起了全国首个贞操网“雅品贞操网”,倡导婚前守贞,为了证明自己,她还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处女鉴定报告。

虽然很多网友发帖嘲笑她甚至骂她是“疯子”,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涂世友倡导的是一套与现代社会观念格格不入的“贞操论”,这位自称为“贞操女神”的女子认为“性的张扬和放纵是可以亡国的”。

最近她在微博上征婚,提出“婚前不能发生性接触”,“婚后三年考察期不能过性生活,考察期结束后方可行夫妻之事”,“处男优先”等要求。

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性社会学家李银河关注到涂世友的想法和做法后认为,“她的想法很过时,好像在大潮面前要力挽狂澜,其实是螳臂挡车。”

调查

婚前性行为比例19年增加三成

19xx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李银河开始做有关家庭婚姻和两性的调查,19xx年的时候,中国人婚前性行为的比例是15%,到了19xx年,这个数据“蹿升”到40%以上——而这种变化,在其他国家大概要经历一两百年。

本次调查显示,与19xx年相比,20xx年国人婚前性行为的比例又提高了30%,达到了71.4%。

…… …… 余下全文

篇五 :人性七论读书报告

关于《人性七论》的读书报告

作者介绍:

莱斯利·史蒂文森(Leslie Stevenson),英国哲学家,《哲学季刊》总编,牛津19xx年版《人性研究》的主编。主要著作《人性七论》(《Seven Theories of Human Nature》)。

内容简介:

本书从柏拉图、基督教、马克思、费洛伊德、萨特、斯金纳、洛伦兹七种理论来论人性。并以宇宙论、人性论、诊断、处方为基本模块对内容进行分类,使得内容上层次清晰。

感想:

柏拉图

柏拉图的宇宙观主要可以归结为四方面,即逻辑学、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而他的人性论主要的内容即是将灵魂三分为理性、意志和情欲。他强调统治者的绝对权力,并且他的关注点在于整个国家而不是人民。

我认为,柏拉图的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来看是对人性的压迫以及人权的轻视。 宣扬绝对权力,可以看成是扼杀人的上进心的行为,这不仅压迫人们本来就有的追求上进的本性,还剥夺了人们追求幸福的权利。把关注点放在整个国家上而不是在人民,这一点显然是忽视了社会存在的意义。社会是为了社会中的人们的利益服务而存在的,社会应该为每一个身处其中是人服务。即使是国家的权力象征——政府,其宗旨也是为人民服务。因此,人才是应关注的重点。 基督教

基督教认为,存在着一种超越宇宙而存在的力量,他不仅创造了世界还统治着世界,这就是上帝,我们每个人都按照上帝的旨意做事。在圣经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违背了上帝的意愿生出了人类,因此每个人生来就是有罪的,即原罪。再加上我们每个人的都不可能是完美了,我们都可能犯错,因此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上帝的旨意,更加导致我们和上帝疏远了。因此基督教提倡人们要以救赎的方法来得到上帝的宽恕,得以重生,再次沐浴上帝的恩典。

我认为,在基督教的思想中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就是其内容上的不科学性,即人的由来。其次就是,人作为有思想的个体是自由、独立存在的,人的行为是受到思想控制的,而思想又是人主观的,即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并非是所谓受到上帝旨意的指引。人所作出的选择,其正确与否,争议与否,都是一个人各种观念的表现而已。第三,基督教的原罪论说明,人在刚出生的时候便是有罪的,即人在出声之前便被选择了有罪,这种强加的罪,我认为是对人权的无视。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个人成长报告例文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论文类型:

论文题目:

姓 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凤凰涅磐 浴火重生

姓名略

单位略

摘要:

本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在“个人成长史”中,从婴幼儿期和童年期生活、少年期生活、青年期生活三方面阐述了我性格的形成;第二部分“我的人格结构和人生观”,则主要通过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的测量,详细分析了我个性中的各种特质,而我的人生观则可以用“活在当下”四个字来概括;在第三部分的职业行为分析中,清晰地阐明了我之所以选择心理咨询师这项职业的原因和背景,并客观分析了我在心理咨询方面的特长和局限性,以及我的成长经历对职业的影响。最后一段终述部分,则抒发了自己的感激之情,而我将怀着这样一颗感恩的心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关键词:成长 人生观 感恩

一、 个人成长史

(一)婴幼儿期和童年期生活

我出生的那天正好是一九七五年的中秋节,母亲总说我是嘴馋了,所以看见月饼上桌就迫不及待地要出来。母亲生我时是难产,受了不少罪。我的出生为当时生活拮据的家庭又增添了一些负担,我上面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分别大我七岁和五岁,母亲小学文化,无工作,家里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生活。父亲是一个脾气极其暴躁的人,对待我们兄妹三人要求非常严格,犯了错非打即骂,有时候母亲上来劝阻,他就会连母亲一起打,可以说,我们四个人全都小心翼翼地活在父亲的阴影中。那时候特羡慕别人家里虽然一样贫穷但其乐融融的气氛。因为我在家是老小,学习成绩又一直很好,挨打要相对少一些,但父亲对哥哥、姐姐的暴力以及母亲的眼泪都在我心里播下了仇恨的种子。在这种感受不到安全和快乐的家庭氛围中,使我养成了自卑敏感的个性,并在那时第一次对死亡有了认识,有时候晚上睡觉

…… …… 余下全文

篇七 :西方文化 中的人性分析

西方文化中的人性分析

无论过了几个世纪,西方文化对于人性的认识和中国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探究始终是对在自我灵魂上的拷问,并且是贯穿着深沉而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人文精神,在寻找人类自我救赎的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支撑人性的不同空间。他们既有各自探讨的轨迹,又有相互交错的纽带,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

一、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是古希腊中的罗马文化和希伯来的基督教文化,它们对人性取向有着不同的看法。古希腊文化重视人神合一,注重人对自然欲望,肯定人的现世生活价值的世俗人本意识。由健美的体魄和张扬的欲望追求构成了古希腊文化对人的理解,情感和欲望表现出一种自由奔放和无拘无束的性格,将肉体与精神呈现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

古希腊神话中,“金苹果之争”的故事体现“美”的人性观念。在智慧、财富和美之中,帕里斯选择了美,这种对美的热爱与任何利益无关尚,显出人性的单纯质朴和天真无邪。希腊人也信神,但神是一个亲切的人的形象,是人的生活的另一种状态,它不像基督教的天国那样遥远神秘、威严恐怖而高不可及。在这种状态中,人超越了自身的有限性和缺憾性。由此,产生了西方人性观念的第一个精神维度,即人的原欲追求。

基督教文化重视人的灵魂,追求彼岸世界的超现实价值与意义。通向完美人性的天路是建筑在深沉的忏悔和禁欲之上的,是灵魂对肉体的唾弃。“原罪”是整个基督教信仰的起点,也是对人的认识的前提。《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由于偷食禁果而具有了“原罪”。 “原罪”有三个特点。第一是与生俱来的,一出生便有原罪;第二,“原罪”不涉及一个具体的受行为伤害的对象;第三,对原罪的救赎是终其一生对上帝的皈依和对自我灵魂的深沉忏悔来获得。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和对彼岸世界的向往以及由此产生的负罪感,是它与古希腊文化的根本区别之一,这种对人性罪恶的悲悯意识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关怀。但是,也正是这种原罪意识和救赎构成了灵与肉的二元对立思想,上帝在另一个世界即彼岸世界中存在,人类所追求的意志自由恰恰构成了人类永难逃脱的“原罪”宿命。由基督教文化形成的则是人性观念的第二个精神维度,即人的形上欲求。基督教文化价值观以终极意义为追求目标,使人的心灵有了寄托。但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又造成了人性的扭曲,也造成了中世纪晚期西方社会的衰落。基督教由原本侧重于内心的信仰和爱,逐渐走向了外在形式的规约,变为外在的善功。在伪善的道德旗帜下,人性中邪恶的东西肆无忌惮地表现了出来。

…… …… 余下全文

篇八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在本次“职业体验与职业生涯访谈”实践活动中,我选择在一家企业的财务科室进行财务工作的职业体验,并对该企业的财务主管进行职业生涯访谈。主要了解与自身经济专业相关的财务会计工作及其社会需求、职业需求、职业环境和基本状况等相关的职业信息,找出自身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差距,确定发展目标, 做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涯规划, 为今后在该领域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职业主要工作内容:

通过这次职业体验与访谈,我了解到:企业会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是管理和监督财务,包括填制各种记账凭证,编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档案,处理账务等。并对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财务分析,提出管理建议。使公司账目清,资金得到合理运用;另外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职业的知识、能力要求:

做好财务工作要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对税法,财务成本管理等知识融会贯通,熟练运用,而且需要及时更新知识,适应新的法规、制度。 财务与会计人员核心技能对于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技术能力、分析技能、沟通能力、成本分析等各项技能在个人的职业前进过程中是必不可少。

职业对学历、证书的要求:

进入财会工作领域,最基本的要求要通过会计资格考试并取得证书,同时需要具备会计电算化证, 一般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进入领域后要随职位的变化,对职称有相应的要求,建议初期有初级会计职称,而要做到会计总管,需要有中级以上职称。规模较大的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至少要具备大本毕业,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 职业对个人的素质要求:

从事财会职业要求从业人员财务工作的繁琐和重要性要求财务工作者具备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对财务人员来说也非常重要,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按照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和报告,披露会计信息,及时给管理层提供报告。

职业领域的薪酬水平:

在财会工作领域中,初级职称一般工资在内地的水平在1500元左右,略高级别的职位在2500元左右。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能要高些,特别是人才缺口多的沿海地区。 同时,资格证书也是薪酬高低的重要参考指标。拥有CPA证书,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的会计平均月薪保持在5000元以上。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