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教案与反思

时间:2024.4.21

《摇篮曲》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欣赏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2、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用连贯、流畅、甜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表演,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了解摇篮曲的音乐体裁 教学重、难点:

1、 装饰音(倚音)的唱法

2、 引导学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3、 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教学方法:

情境法 启发法 听唱法 才能展示法 探索实践法

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相关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3、 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材分析:

勃拉姆斯的这首《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爱。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化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语义。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是运用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以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通过音乐作品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良好的音乐氛围中。】 上课铃响后学生起立,师生用音乐相互问好:

1=C 2/4 1 2 3 4│5 ─│ 5 4 32│ 1─ ‖

(师) 同学 们 好!(生)老师 你 好!

【设计意图:把常规但枯燥的师生问好用音乐来代替,既组织了课堂,又做了简短的发声练习,体现了声乐课特色,一举两得。】

二、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齐唱。

师: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每当你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感受?下面请同学来谈谈自己在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古今中外许多的艺术家,都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下面我们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来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那位同学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了《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感情。

师:而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到大是母亲含辛茹苦的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像一下,你们小时候,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着摇篮曲,一边哄着你们睡觉,那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1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很快进入今天的主题,更快更好地进入到良好的音乐氛围中。】

三、新课学习(展示歌曲)

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绪,把握歌曲风格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勃拉姆斯及德国三B

【设计意图:了解与歌曲有关的更多知识。 】

3、师播放歌曲《摇篮曲》,让学生轻声哼唱《摇篮曲》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欣赏,让学生直接感受、体验母爱情感。】

师:听了这首《摇篮曲》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学生谈对歌曲情绪、速度、力度的感受。

师小结: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再次聆听,跟琴用“恩”轻唱歌谱,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

5、学唱歌谱与歌词

随琴模唱歌曲旋律

(1)采用随琴模唱法视谱,掌握歌曲旋律。

(2)教师呈现乐谱,学生思考:歌曲有几个乐句?应该在哪换气?

引导学生标出换气口,引导学生在唱谱时注意吸气和换气。

模唱歌词,初步学唱歌曲,通过对比演唱和探讨解决以下问题:

(1)感受装饰音的作用并唱好装饰音。

(2)在演唱中注把握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情绪。

【设计意图:初步唱会歌曲,注意演唱的呼吸,把握歌曲速度、力度及情绪。】 师:这首歌曲,表现了母亲在哄孩子入睡时对孩子真挚的爱,演唱时要将歌曲中母亲慈爱、安祥的形象用歌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大家解决下列问题:

(1)注意歌曲情感与弱起拍的歌唱呼吸,把声音唱得连贯、柔和。

(2)八度大跳处运用气息支持唱出纯净、柔和的声音效果。

(3)歌词中“贝”“魂”“帝”“你”等字咬字后牙关应尽快打开,声音要自然。

(4)注意长音与装饰音的吐字咬字与归韵,并唱得轻松自如。

(5)随着旋律起伏,要做出自然的强弱变化来表达歌曲中真挚的爱。,

四、创作与表演

1、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可利用教室内资源自编自导进行演唱排练,教师负责音响播放及侧面观察、引导。

【设计意图:创设开放式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进一步强化演唱及表演技能。】

2、分组汇报演出,学生相互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一个艺术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表现能力,并在表演中渗透评价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

五、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1、舒伯特《摇篮曲》

师播放舒伯特《摇篮曲》,学生随着歌曲一起唱。

2、东北民歌《摇篮曲》

师播放东北民歌《摇篮曲》,老师随着歌曲一起唱。

讨论:比较二首歌曲的异同。

师:不同是前者直接抒发感情,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感情。

相同是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摇摆的节奏。

2

总结: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安宁、亲切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设计意图: 感受音乐的多元化,让学生感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同一音乐体裁的歌颂。 】

六、课堂小结

1、师:通过你们的演唱和表演,让我感觉到你们与妈妈的爱是那么深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很多很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歌曲,想一想妈妈平时为我们不停的操劳,此时此刻,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句心里话。

3、师: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中再一次唱好这首《摇篮曲》吧。

附:师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本课伴着这首《感恩的心》的音乐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歌曲《摇篮曲》,使我感触颇深。他又一次使我深刻的体会到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的教学过程能够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和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更充分的展示他们的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课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臵。本节课教师就特别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所以,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听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

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他们投入地学习、专注地思考、动情地回答,非常感动。在这一课里,我从情感体验入手,引领学生尽快入境。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感情积累,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乐曲情感的把握,通过自主参与的方式,使学生轻易地掌握了歌曲的难点,理解了歌曲的意境。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到了乐曲理不清,斩不断的母爱之情。而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新的教学模式,也正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中我力求对学生表现出了应有的热情和宽容,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母爱关系,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摇篮曲的说课稿

这课的魂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氛围,引导学生用情学用情唱。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是不太容易回忆起儿时躺在摇篮里、躺在妈妈怀里的感觉了,所以在一开始导入新课时,我特别注重音乐情景的创设,希望能让学生一下就能融入到这一节课中来。并能希望将这种安宁、温馨的气氛,贯穿于整节之中。另外, 3

在我的导语中还说道“你们想不想为妈妈唱上一首《摇篮曲》,让她睡一个好觉?”其实,这一导语不但是顺利的过度到下一个新授环节,还与拓展部分“简单的改变两个地方的歌词,成为一首献给妈妈的《摇篮曲》”相互联系。使整节课前后呼应比较连贯。

在新授的第二次聆听中,我要求学生跟着音乐,把躺在妈妈怀里、躺在摇篮里的那种感觉,用动作表现出来。其实律动教学在六年级的日常教学是不太用的,而且学生也是很喜欢,不太愿意去动。但是我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让学生多一次聆听来感受歌曲;二是为了通过动作的变化,让学生感受两个乐段的不同。

在难点前倚音的解决中,从唱谱到唱词一直都有问题。在唱谱时我采用听唱法教学,有同学会唱的就让小老师教一教。在歌词教唱时,由于第一段歌词有两个“快”,所以把原来的难点更复杂化了。在试教中,我是问学生“第一个“快”唱几拍?唱几个音?第二个“快”唱几拍?唱几个音?”。然后再让学生跟我小哑巴唱再到轻声唱。但是这样的效果不太好在后面巩固的时候问题还是存在,所以我进行了改变。通过聆听我演唱难点,然后在寻找第一个“快”唱几个音?第二个“快”唱几个音?这样学生聆听的注意力就更为的集中了,也可以很自然的增加了聆听的次数。

在歌曲情感处理中,我是主要通过自己的演唱和动作,提醒学生歌曲的两个乐段。同时我的演唱也可以节省时间,因为播放音乐的话一下子就是三段。另外更加的突出两个乐段的变化。以便学生的寻找和演唱。因为这首歌本身的两个乐段变化不是很大,所以学生在演唱时也不是非常的明显。但能感觉到学生还是去这样努力去做了。

课堂拓展我主要设计了两个:一、中外《摇篮曲》的对比,寻找异同。让学生增长了音乐知识,开拓了眼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加入适当的课外知识,来充实课堂。二、通过最少、最简单的改动,成为一首献给妈妈的摇篮曲。原来的设计是让学生编创一段歌词,由于时间来不及,所以将此环节改为通过最少、最简单的改动,成为一首献给妈妈的摇篮曲。然后用该好的《摇篮曲》通过有感情的演唱,作为学生献给妈妈最珍贵的礼物。

4


第二篇:摇篮曲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2、通过《摇篮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心。

3、了解摇篮曲的音乐体裁特征和音乐家舒伯特,初步感受中

外《摇篮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附点音符、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 组织教学

听音乐《愉快的梦》进教室。

(音乐在播放中要渐渐的轻起来)

三、 导入新课

导语:(教师轻轻地朗诵)天黑了,晚风轻轻地吹着,月亮象小船在夜空中荡啊荡啊,星星象小灯一闪一闪,听还有什么声音?

1、播放蟋蟀的叫声、青蛙的叫声。突然之间发出了婴儿的哭

声,然后是母亲哄宝宝睡觉的声音。

1)听到刚才的声音,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2)那你知道这位妈妈在唱的是什么歌吗?

2、介绍摇篮曲(出示幻灯片)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

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3、谈话导入

我们的妈妈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照顾我们。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你们想为妈妈做些什么?那你们想不想为妈妈唱上一首《摇篮曲》,让她睡一个好觉呢?那我们

今天就一起来唱一唱,舒伯特的《摇篮曲》。

四、 新课教学

1、舒伯特的介绍:(在出示介绍的同时用《摇篮曲》的伴奏

进行配乐)

舒柏特:十九世纪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附近小学教师家庭。他的歌曲常常被称为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舒伯特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后,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摇篮曲”流传渗广。体现了一种舒

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2、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摇篮曲》,感受躺在妈妈怀里睡觉的

那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3、师问:这首歌曲给了你一种怎样的感觉。(讨论歌曲的情

绪、速度、力度、演唱的特点等)

4、把躺在妈妈怀里、躺在摇篮里的那种感觉,跟着音乐用你

的动作表现出来。

5、跟琴心中哼唱歌谱。

6、跟琴轻唱歌谱。

7、指导难点:1)附点音符采用小老师教一教。2)倚音,问“倚音应该怎样来演唱?”采用教师示范听唱法。

8、完整的练习歌谱。

9、教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诵歌词第一段,学生朗诵第二段。

10、 聆听歌曲录音,轻声配唱歌词。

11、 你能看出歌曲是由几个乐段组成的吗?(教师有

感情的范唱)

1)教师在演唱第一段时,做拍宝宝的动作。第二段时,做

摇宝宝的动作。(作为提示)

2)歌曲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有两个乐句,节奏平稳而规律,充满温馨的气氛;第二乐段开始出现了一个附点四分音符,突出了“摇篮摇动”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温存的柔情。另外,在演唱时要唱出节拍的强弱。声音要

轻柔、甜美。

12、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

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五、 课堂拓展

(一)1、导入:刚才我们唱外国的《摇篮曲》,其实《摇篮曲》我们中国也有,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感受一下它们之间有

什么不一样?

(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旋律舒展、大方;后者通过环境描述进行含蓄的表达,曲调极富中国民族特色。)

2、是它们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母亲对于子女的爱,对孩

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3、再次聆听中国东北《摇篮曲》,请学生轻声哼唱。

(二)1、舒伯特的《摇篮曲》我们已经学会了,希望通过改变里面的歌词,能给成为一首《献给妈妈的摇篮曲》。

2、选择2——3首进行展示。

六、小结

让我们回到家为妈妈唱上一首自己创作的《摇篮曲》吧!那将是妈妈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也能为妈妈减少一些疲劳,安心的入

睡。

《摇篮曲》说 课 稿

乌镇植材小学——朱建婷

这课的魂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氛

围,引导学生用情学用情唱。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是不太容易回忆起儿时躺在摇篮里、躺在妈妈怀里的感觉了,所以在一开始导入新课时,我特别注重音乐情景的创设,希望能让学生一下就能融入到这一节课中来。并能希望将这种安宁、温馨的气氛,贯穿于整节之中。另外,在我的导语中还说道“你们想不想为妈妈唱上一首《摇篮曲》,让她睡一个好觉?”其实,这一导语不但是顺利的过度到下一个新授环节,还与拓展部分“简单的改变两个地方的歌词,成为一首献给妈妈的《摇篮曲》”相互联系。使整节课前后呼应比较连贯。 在新授的第二次聆听中,我要求学生跟着音乐,把躺在妈妈怀里、躺在摇篮里的那种感觉,用动作表现出来。其实律动教学在六年级的日常教学是不太用的,而且学生也是很喜欢,不太愿意去动。但是我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让学生多一次聆听来感受歌曲;二是为了通过动作的变化,让学生感受两个乐段的不同。

在难点前倚音的解决中,从唱谱到唱词一直都有问题。在唱谱时我采用听唱法教学,有同学会唱的就让小老师教一教。在歌词教唱时,由于第一段歌词有两个“快”,所以把原来的难点更复杂化了。在试教中,我是问学生“第一个“快”唱几拍?唱几个音?第二个“快”唱几拍?唱几个音?”。然后再让学生跟我小哑巴唱再到轻声唱。但是这样的效果不太好在后面巩固的时候问题还是存在,所以我进行了改变。通过聆听我演唱难点,然后在寻找第一个“快”唱几个音?第二个“快”唱几个音?这样学生聆听的注意力就更为的集中了,也可以很自然的增加了聆听的次数。 在歌曲情感处理中,我是主要通过自己的演唱和动作,提醒学生歌曲的两个乐段。同时我的演唱也可以节省时间,因为播放音乐的话一下子就是三段。另外更加的突出两个乐段的变化。以便学生的寻找和演唱。因为这首歌本身的两个乐段变化不是很大,所以学生在演唱时也不是非常的明显。但能感觉到学生还是去这样努力去

做了。

课堂拓展我主要设计了两个:一、中外《摇篮曲》的对比,寻找异同。让学生增长了音乐知识,开拓了眼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加入适当的课外知识,来充实课堂。二、通过最少、最简单的改动,成为一首献给妈妈的摇篮曲。原来的设计是让学生编创一段歌词,由于时间来不及,所以将此环节改为通过最少、最简单的改动,成为一首献给妈妈的摇篮曲。然后用该好的《摇篮曲》通过有

感情的演唱,作为学生献给妈妈最珍贵的礼物。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

考。

2、 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 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

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4、 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 装饰音的唱法;

2、 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 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方法:

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

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

2、 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两个乐句.3\4拍,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唱。形成弱强弱弱的舞曲风格,摇摆韵律。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

-母亲对孩子的爱。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

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

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运用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并运用于生活之中。

教学过程:

一、 欣赏与感受

1、 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合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

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 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

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

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

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 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2、 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

3、 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

篮曲》。

4、 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5、 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

音演唱《摇篮曲》。

6、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

歌时,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

首《摇篮曲》。

三、 创作与表演

1、师生共同讨论:音乐剧要怎样表演?

2、把《摇篮曲》编成音乐剧,请几位同学进行表演。

四、欣赏中外《摇篮曲》,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

美的熏陶

(一)声乐曲:

1、舒伯特《摇篮曲》

2、东北民歌《摇篮曲》

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二)器乐:

1、莫扎特《摇篮曲》

2、聆听两首《摇篮曲》

A、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

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B、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

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C、、总结得出:《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四、小结

1、通过你们的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

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3、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

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五、本课在音乐中结束。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

考。

2、 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 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

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4、 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 装饰音的唱法;

2、 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 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方法:

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

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

2、 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两个乐句.3\4拍,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唱。形成弱强弱弱的舞曲风格,摇摆韵律。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

-母亲对孩子的爱。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

考。

2、 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 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

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

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4、 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 装饰音的唱法;

2、 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 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方法:

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

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

2、 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两个乐句.3\4拍,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唱。形成弱强弱弱的舞曲风格,摇摆韵律。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

摇篮曲》案例(人音版第七册)

福州市凤乐小学 李志食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人音版第七册第五课《妈妈的歌》中的一首,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分为两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是四小节,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同头异尾。旋律以及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乐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X · X”,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是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设计思路:

1、著名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

育的重点。”因此,在本课中,我把母爱作为审美中心来抓,通过激起----体验----深入----拓展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充分感知母爱,体验母爱,表现母爱,评价母爱。让伟大的母爱-------灵魂的甘霖撒向学生的内心,唤醒学生对母爱的关注和思考,知道感恩,并行动感恩。

2、为适应新课标理念,就要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学,教师为主导教的作用。

通过生课前收集有关“妈妈”的影音资料,通过行动去唤醒独生子女们对自己妈妈的关注了解,并以此作为切入点,为新授内容作了一个较好的铺设。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围绕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教师只起着一个引导、总结陈词和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过程中,则让学生自己通过聆听

感受,质疑思考,表演动手,讨论评价去完成生成。

3、通过创编表演,以小音乐剧的形式,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的创造力、表演能力。正如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所以在课中,设立创编伴奏和表演唱,把想和做紧密结合,把体悟和实践同步,更深层的去领悟母爱,唤起对妈妈的热爱之心。

《摇篮曲》教案

教学内容:《摇篮曲》(舒伯特)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并运用4/4拍的强弱规律

2、学习《摇篮曲》,能用亲柔、平稳、深情、亲切的情绪符号去演唱歌曲,体现歌曲风格

3、在熟悉摇篮曲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演,拓展文本知识,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热情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2、在强弱有序中能轻、柔、稳的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电子琴 教学光盘 实物投影仪 竖笛 摇篮 布娃娃等

教前准备:生收集有关妈妈的影像资料和儿时照片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和感受:

师生问好歌

1、练声:4/4 bB→G 1 3 1 3 5 5 v| 5 4 3 2 1 1 ||

mu-------------------------------u---------------------

2、感受“母爱”之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新课第五课妈妈的歌中的一首歌曲《摇篮曲》,上一次老师布置大家课后找找有关“妈妈”的歌曲和你们小时候的照片,你们有找到吗?

生:。。。

师:我先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同学们,唱完后我想和大家来谈谈唱后感,你们从歌中领悟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有关母爱方面都可)

3、感受“母爱”之诗

师:出示一首诗《游子吟》,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之后欣赏同名歌曲,一起讨论一下这首诗中的含义和表达的主人公的情感

生:。。。

师: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诗中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深深的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你们的母亲倾注了太多太多的爱在你们身上了,当你们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母亲就会在你们的摇篮或小床旁边守护着你,还哼唱着摇篮曲哄你入眠,那种情境多么温馨、甜美啊!接下来,咱们来学习一下儿时母亲为我们唱的一首曲子吧。

二、 新课学习:

师:请同学们翻书p30面,歌名叫啥啊?

生:摇篮曲

师:哦!那什么是摇篮曲呢?谁能帮忙老师来揭开这个疑问,可从字面上 生:。。。(并模仿哄睡的动作,赞赏为主)

1、初听录音选风格

师:好!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0面下方的动物情绪图标,之后请闭上眼睛,开始听歌曲录音,完后请选出合适的词语

生:。。。

师:(不搞标准答案,基本符合就行)

2、配乐朗诵歌词

师:既然歌曲风格是这样,那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按节奏来诵读一下三段歌词吧

生诵师伴

3、旋律教唱:

① 讲解4/4拍强弱规律(板书)

② 出示旋律(幻灯),教唱

③ 重难点乐句教唱

2·65 X·xxX X X X ||

摇 篮 摇 你 快 快 安 睡

4、师范唱一遍

5、生轻哼歌曲,师电子琴伴奏

6、随光盘伴奏来一遍,并律动。

7、讲一个故事(摇篮曲的诞生故事及作者)

三、 创编伴奏和表演唱

1、请若干同学选择适合《摇篮曲》风格的打击乐,为表演者伴奏

2、认真看小剧本(略)思考自己如何来表演哄宝宝睡眠的经过(投影仪), 啼哭声配音一个(或音效), 没表演的同学一起来和表演者哼唱,烘托氛围。

3、表演中

4、师生评价(感情、合乎逻辑的动作、歌唱、母亲角色的诠释等)赞赏为主,点拨为辅

四、总结下课

1、师朗读一首母爱之诗《亲爱的妈妈》(略)作总结。妈妈的心情深似海,在每个摇篮中都充满着爱,多少份爱心、多少份期待,希望你们怀着感恩之心、长大后能不忘父母,把自己的父母热爱。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当爸妈下班时,你们可以为他们倒杯茶,可以为他们揉揉背,可以把这首歌唱给他们听。

下节课我要请同学们说说你回去后为你们的爸妈做了些什么事情。

2、下课问别歌下课

关于本课教学的若干反思:

一、 附点音符的讲授 X ·方法1:林咏梅老师是用切苹果分的份数吃的快慢来讲述附点当如何有

快有慢演唱来讲解的,以一个四分音符X相当于一个苹果为例,前面X · 为一个半,给一个人吃,肯定吃的慢,所以演唱时要慢,而后面的X 为半个苹果,一个人吃肯定较快,所以演唱要快,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配合划拍,一拍用V 图式来划拍;而可用一半的一半来讲授。而这种方法形象又生动,寓教于乐,学生容易接受,值得提倡。低中高年级都适用

方法2:X · 知 · 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讲太多太深,有时效果不佳,重在歌唱的体验,那就用知了,以唱代教来解决,顺带而过,会唱就行,不一定要知其所以然。这比单纯的比划模仿要好些。

二、 关于练声:

一要注意练声的位置问题,为了达到学生音色的统一,我们常要求生小声地的歌唱,老师要用好真假声,位置要高,生比较容易掌握和模仿。

二要注意学生跟琴的音准,老师要是没有用心听觉,有时练声就是停留于形式,对学生的科学用声是没有多少促进和提升的

所以一定要注意,音准靠气息支持,这样对气息也是有帮助的

三、 关于音乐课堂的组织教学问题

一` 你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一定要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准绳,即你在课堂上是怎么用生动有趣的外化语言把你的课内容知识点呈现,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一意识对课堂的组织教学很有针对性,设计得好,学生被你吸引了,学生爱学了,自然就不会特意去做其它的小动作,出现讲话或不注意听的消极行为,从而影响干扰到你课堂教学。因此,教学设计很重要,如何设计得让学生喜欢更重要,我们要精心设计,原因莫夫如此。

四、如何发挥以点带面的以生为主体的教学。

老师千万不要唱“独角戏”,不要“自我陶醉”,把学生的课堂反应忽视。你在上面哇啦哇啦的津津有味,学生说不定已经难以接受了。大多时候,以点带面的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每个班里面都会有几个对音乐很感兴趣的学生,平常一定要多加关注,让他们成为你课堂教学的学习帮扶的主力军。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品 ,就当是兴趣小组的人员培养,在你以后的较大型活动中就可发挥作用了,比如鼓号队,合唱队,各种比赛等都是有用武之地的。所以,多关注这些学生在课堂或课余时间的表现,让这些学生多锻炼些是很重要的。以至于在后来,他们可以成为你教学的小助手,小老师,成为帮助那些对音乐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一个重要力量。所以,在课堂上,你应该让他们多发言,多表现。既满足了这些学生爱表现的心里,也使其他的学生注意力集中。因为当你说:“等下老师会叫一个同学来回答一下,即对不认真和音乐困难生起到警告的作用(因为它们如果不会,被老师叫起来不会回答,那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所以此言一出,他们也要搭起精神来。)而音乐乐趣生,他们则是跃跃欲试,更加认真地听讲(因为他们就是会,能在其他学生不会而他们会的情况下起立回答问题,该是一件多么值得炫耀和自豪的事啊)。而当你要解决一个问题时,你是否能同时让这两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的学习,之后又能同时满足这两种学生的学习需要呢 ? 好!当你提问完之后,要解决课堂知识点时,你就让音乐乐趣生起来回答,既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同时让那些音乐困难生得到了解决他们心中困惑的正确答案。这样,不就两者都满足了吗。而且,这对课堂的组织也是很有帮助的,既不让好生无所事事,无事生非,也不放弃对后进生的努力和鞭策和放任自流,这样,课堂秩序就相对有保障,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时比老师单纯的教授要好得多。

四、课文的重点要讲解好

本课的重难点是附点和装饰音,在本课的第三乐句,老师一定要事先范唱和详细讲解,先慢的来几遍;完了之后,还要用钢琴把这句旋律弹出来,让学生哼出来 ;可以个别同学起来唱,再一组一组的监测对重点乐句的掌握情况,最后就这一句全班同学一起来,然后在全班同学一起把整首歌演唱。

五、关于休止符的几种情况和教法

1、当休止符为一个单独的四分音符时,咏梅老师是这样讲解的, 就是说那是一个烂苹果,千万不能吃(唱),要把嘴巴闭紧了(不能唱),形象而深动的,很快学生就理解了。

2、当休止符是八分时(哦 十分钟)和十六分时(雨花石),我先用“嗯”来填补,当学生唱熟之后,把“嗯”记在心里面,然后腾出该休止符的时值,声断气连演唱。

六、关于歌唱,如何能使学生的歌声变得优美动听。

如何能使学生,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的集体歌唱音响变得富有生命力,能够生动而准确的表达传递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相对准确的用歌声把歌曲中的情绪符号表达出来,唱出风格。我的现象是学生为歌唱而歌唱,甚至喊唱,声音没有美感。后来受咏梅老师

七、对于自己的教学硬件,应当要求领导给与满足。

有句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达到教学的某种效果,那么我们所用的教具设备就很重要,现在正提倡多媒体教学,我们能用现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新奇必让学生有所接受,我们能传统所不能,我们的教学活动必有所拓展。当然,我们也只能尽量让领导给予支持和重视,因为各个学校的状况不尽相同。 如果你学校已经有专用的多媒体音乐教室,那将使你的教学

事半功倍、效率徒增。

我校的数学老师肖君腾老师30几年后的教学心得对我也很有启发,那就是: 学生学习质量=学生有效的倾听(主)+教师授课质量(主)+学生智力问题(次)。真的是教学真经啊!

第二课时《摇篮曲》

一、

对比欣赏,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一起来唱什么歌啊?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歌,可以用自己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生:随唱(播放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下面我再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听一听这两首曲子有什么不同?听这首歌曲的时候也可以用自己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生:倾听(欣赏舒伯特《摇篮曲》)

师:同学们听这两首歌曲后,你们感觉歌曲的风格一样吗?

师:那好,同桌可以互相交流交流,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比较适合它们,请

你们给选一选。

我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选,其余同学在自己的书本上选,在你认为适合第一首的请在图片上打 ,适合第二首的打 。

师评价小结板书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雄壮有力的、精神饱满,那种号角式的音调,似乎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显得庄严雄伟而双富有推动力。第二首曲子《摇篮曲》节奏平稳

速度较慢,显得很安详优美温柔美丽,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摇篮曲》。板书课题。

师:这首曲子是十九世纪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写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他吗?

(课下可以上网或去买一些音乐家方面的书查一查他们的资料去了解了解好吗?)

他出生于维也纳附近小学教师家庭。小时候在教堂唱诗班受音乐教育并任歌

童,8岁随同父亲和哥哥学习提琴、钢琴,14岁开始创作歌曲,16岁开始创作交响曲,17岁为歌德的诗篇谱曲。18岁完成第二、三交响曲,五部歌剧及一百四十多首歌曲。他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

二、 复听音乐、加深感受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歌曲之王”的这首歌,请同学们用心感受音乐,说

说这首曲子是表现什么样的情景的曲子?在听的时候会有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浮现在你的眼前?(妈妈哄着孩子睡觉的情景)

躺在妈妈怀中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谁愿意来说说。

师:是啊躺在妈妈的怀里是那么的幸福和温暖,那《摇篮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呢?谁来说说。

(这是一首母亲哄宝宝入睡唱的歌,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福)

师:那同学们来想一想为了表达《摇篮曲》的感情,要用怎样的力度和音色演唱好呢?

(速度徐缓,力度较弱。轻柔、亲切、深情的)

三、学唱《摇篮曲》,分析歌曲的重点难点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摇篮曲,请同学们来听一听这首合唱曲,可以小声

的跟着唱,边听边和着音乐做一个你认为合适的动作。

生:边听范唱边做动作(有的模仿摇摇篮、有的模仿抱小孩??)

师:同学们有的在摇摇篮,有的模仿抱小孩,可见对于歌曲的内容已经深有理

解,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来模唱这首歌,老师弹一句,同学们跟唱一句好吗?

生:跟琴模唱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下面请同学们跟着录音一起唱,注意要模仿录音中那

细腻的情感,让人感觉真的就在妈妈的怀抱中一样。

生:听唱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轻柔的声音来演唱一遍好吗?

生:用轻柔声演唱

师:同学们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它的强弱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板画指挥图式:

生:练习指挥图和四拍子节奏型

师:同学们,你能看出歌曲是由几个乐段组成的吗?

对,是由两个乐段组成的,第一乐段有两个乐句,节奏平稳而规律,充满温馨的气氛;第二乐段开始出现了一个附点四分音符,突出了摇篮摇动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温存的柔情。

生:分乐段唱一唱,重点唱准符点音符那一乐句: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歌曲,可以做动作、可以直接歌唱、可以自己打拍子伴奏。

四、欣赏中外《摇篮曲》,总结摇篮曲的特点

师:这首摇篮曲是外国作曲家写的,昨天我们学了另一首摇篮曲是我国作曲家

写的,下面请同学们来听一听,看看这两首曲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聆听两首《摇篮曲》——舒伯特《摇篮曲》、东北民歌《摇篮曲》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讨论有什么不同?

生: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师: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

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五、改编摇篮曲,实践应用

师: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具有摇荡的韵律感,节奏比较平稳的歌曲都可用

作摇篮曲。现在我们知道摇篮曲的特点了,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在以前学过的歌曲中有没有这种节奏平稳,具有摇动感的曲子,请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生: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首曲子的音乐来改编成一首摇篮曲,以小组为单位来改

编,由小组长负责填写歌词,其他同学认真讨论来编歌词。

生:改编摇篮曲

师:展示小组成果

由于时间的关系,请同学们在课外的时间唱一唱自己改编的摇篮曲,下面老师把第

组同学改编的摇篮曲写了下来,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看看他们改编的怎么样?

板书设计:

《摇篮曲》

节奏平稳 速度较慢

安静 抒情 优美

更多相关推荐:
摇篮曲教学反思

摇篮曲教学反思摇篮曲gt教学反思一通过教学歌曲摇篮曲使我感触颇深他又一次使我深刻的体会到gt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的教学过程能够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和表现的机会从而...

摇篮曲 反思

摇篮曲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摇篮曲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音乐体裁很多的作曲家都写过许多优秀的摇篮曲平时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较多的摇篮曲孩子们在小学时类似的歌曲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对于学生说来不算陌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

摇篮曲反思

第三单元外国小曲第五课听摇篮曲王旻波教学反思本节欣赏课遵从了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先进音乐教学理念对每一次聆听都提出了恰当明确的要求教学铺垫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摇篮曲优美动人的音乐形象唤起了对儿...

勃拉姆斯《摇篮曲》课后反思

勃拉姆斯摇篮曲课后反思一由于学生年龄的缘故对摇篮曲既不好奇也不感兴趣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课前需大量搜集资料做到图文并茂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要流畅自然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精炼赋予情感必须熟练使用...

音乐活动《摇篮曲》及反思

活动名称音乐欣赏摇篮曲活动目标1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的轻柔缓慢的旋律2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内容教学要点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柔和安静缓慢的特征活动准备1一幅表现安静夜晚的图画2娃娃和小花被若干活动过程1老师组...

摇篮曲教案及反思

摇篮曲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2通过摇篮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心3了解摇篮曲的音乐体裁特征和音乐家舒伯特初步感受中外摇篮曲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附点音符了解装饰音的唱法认识四四拍2导学生用轻柔的...

小小摇篮曲反思

小小摇篮曲反思20xx520韩丹丹今天在二年级上课我上课前几分钟显示领着孩子们复习了上节课所学习的歌曲音乐小屋孩子们复习的时唱的还可以只有少数孩子出现忘了歌词的现象在复习完这首歌后我就接着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这首...

摇篮曲教学反思

摇篮曲课后反思这节课上的不是很理想学生对摇篮曲既不好奇也不感兴趣而且对于变声期的他们音域较宽我认为自己已经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及教学准备课前大量搜集资料做到图文并茂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还是调动不起来教学环节之...

王学芹摇篮曲教学案例和反思

人教版音乐九年级第三单元歌曲摇篮曲教学案例及反思五莲县街头镇初级中学王学芹教学内容唱歌教学摇篮曲教材分析ltlt摇篮曲gtgt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作于1868年全曲由两个乐段组成方整性结构二段...

聆听欣赏课:《摇篮曲》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聆听欣赏课摇篮曲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峨眉七中汤琼教学内容听摇篮曲教学目标听赏舒伯特和莫扎特作曲摇篮曲感受摇篮曲平稳优美抒情的音乐形象教学重难点听辨两首不同的摇篮曲感受摇篮曲共同的音乐特点旋律抒情恬美节奏富有动荡感教...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课后反思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课后反思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极强的歌曲歌曲表现了主人公对妈妈的热爱之情所以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启发培养尤为重要让学生在歌曲中既得到情感陶冶也在从中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了解父...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学设计

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学设计课题人音版第五册第五课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课型唱歌综合课年级三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摇篮曲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音乐风格感受夜晚的宁静感受妈妈给予孩子的呵护二学生能运用轻柔的声...

摇篮曲反思(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