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时间:2024.3.31

编写人:刘艳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写日期: 20xx年 11 月 学案编号:021 2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预 习 案

【自主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含义和古今异义现象。

2.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自主学习重点】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了解本文所反映的社会理想,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这种社会理想。

【自主学习指导】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一、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二、写作背景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征招,又拒绝同刘裕宋政权的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编写人:刘艳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写日期: 20xx年 11 月 学案编号:021 三、题解 《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诗”,而“记”仅是诗的一个序言,一个注脚,原题是《桃花源诗并记》。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它不但独立成篇,而且比“诗”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一、基础训练

1、解释加点的词。

(1)缘溪行( ) (2)屋舍俨然( )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4)黄发垂髫( ) (5)延至其家( ) (6)此中人语云( )

(7)诣太守( ) (8)欣然规往( ) (9)未果( )

2、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

(1)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4)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多义字:

桃花源记

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 )

寻向所志( )便扶向路( ) 寻病终 ( )寻向所志( )

4、本文以 为线索,描绘了一个 、 、 的桃花源。

5、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他进入桃花源后见到了怎样的景象?

【明确】

二、提出疑惑

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编写人:刘艳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写日期: 20xx年 11 月 学案编号:021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在准确理解文言字词方面还有哪些疑惑不能自己解决,请把它们记下来。

【我的疑惑】

探 究 案

【课堂探究指导】

该文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建议课时】 2课时

【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探究提示

6、“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一词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态?

【明确】

7、讨论分析: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桃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这理想在当时社会能实现吗? 【明确】

8、深入探究: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明确】

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编写人:刘艳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写日期: 20xx年 11 月 学案编号:021

训 练 案

【同步达标练习】

穴中人语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9、下面句子中的“此”字,分别指代什么?

桃花源记

10、穴中人与桃花源中的人生活状况一样吗?

11、翻译“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一句。

【阅读连接】 桃花源祭

——不听智者之言的悲剧

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

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竟把线索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电视台,做一次导游,再去一次桃花源。

又是沿溪行,依旧忽逢桃花林,仍然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又到了桃花源头,又看到了良

田美池桑竹之属和数朝的遗民。桃源人看到他们的来到,颇为不悦,但本着来者是客的古风,设酒杀鸡作食。记者们享用着酒食,一边拍奇闻趣事,桃源访谈很快拍完了。

一拍完,就拿到外国去放,老外大叫good,将当年的“金蛤蟆奖”颁给了他们。

消息很快传回来,传到一直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太守耳中,太守立马兴奋起来,决定

部署以开发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战略。

首先贷款10亿元,建直达桃源的高速公路,再贷款5亿元拓宽水渠,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建

一栋60层的星级宾馆。不仅如此,还请陶渊明写一篇《新桃花源记》,拉明星当形象大使,到处唱“我爱桃花源,就像老鼠爱大米……”。于是,一些好玩贪玩会玩的主儿如苍蝇一般涌来。自从飞机场修起来后,桃花所剩无几,并且没有一枝开了花。

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桃源人无师自通地搞起了市场经济,一些古玩、古董成了商品,甚至

包括猪、牛、羊等都被抢购一空。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编写人:刘艳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写日期: 20xx年 11 月 学案编号:021 各路官人自不会放过这处风景名胜,就在各自显眼的地方建起了风格各异的别墅。自此,桃源一片钢筋水泥丛林,没有了一些绿色。

以后到桃花源的游客对钢筋水泥玻璃幕墙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大都生活在都市,对此变化甚为不满。于是人们不再来桃花源了,在桃花源发了财的客商们也弃之而去,桃花源就像被啃过的骨头一样无人问津。

经此一劫,桃花源人都指责曾经到过的渔人,本来还有良田耕种,而今生计都成了问题。不过经专家考察和严密估算,认为游客扔下的大量易拉罐可以维持桃花源人三代的生计,对此,桃花源人大可放心,不必为生计问题犯愁。

【我的收获与反思】

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桃花源记 对比阅读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

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

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

⑤则大适③四融然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

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 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③

适:满足。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⑤畜:同“蓄”。 ⑥弦徽:琴弦

与琴徽,琴微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渔人甚异之 (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3)颖脱不羁( )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

生活图景?

1

5.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

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6.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

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7.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

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3分)

答: 〔甲〕略

【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

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

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8.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

(3)诚不可缺 诚: .

(4)卒亡天下 卒: .

9.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0.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

11.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

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甲】略

2

【丁】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 ...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1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甲】略

【A】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夹,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害;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宋史·岳飞传》 注: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②负:具有。③强:擅长于。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⑥矢:箭。⑦的:箭靶的中心。⑧筈(kuó):箭的尾部。 3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

(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 ..

16.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止匕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以鱼我所欲也》)

C.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

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分)

(1)此人—一为具言所闻,旨叹惋。

译文:

(2)飞由是盖自练习,尽得同术。

译文:

18.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19.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

答:

【甲】略

【B】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词

(1)屋舍俨然 ( ) (2)阡陌交通( )

(3)或请重法以禁之( ) (4)自是数年之后( )

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问所从来,具答之 B民之所以为盗者

C上哂之曰 D或请重法以禁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B】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 和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

4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答案)

【附答案】

1.(1) 对??感到诧异 (2) 类 (3) 束缚,拘束 (4) 停止(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4.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1)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3)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4) 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

3.(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5. 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6.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7.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2分)。(意思对即可)

【乙】翻译:字元亮,年轻时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凭任自己的体会,不受拘束。曾在《五柳先生传》说:“(五柳先生,陶潜)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还是安然自若的样子。”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 。他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门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体味琴中的趣味,何必一定要有琴音呢!”

答案8.(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9.(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10.避秦时乱 隋炀帝

11.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丙】翻译: 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府库的兵械,远远超过隋朝。”太宗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诚然不可缺少;然而隋炀帝兵械难道不够吗?最后还是丢掉了江山。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5

答案12.(4分)①交错相通 ② 通“邀”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13.(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14.(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得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老虎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对即可)。

【丁】翻译: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15.(1)邀请(2)没有成年

16.B

17.(1)这个人(渔人)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知道)的事,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2)岳飞因此更加刻苦训练,全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术。

18.环境优美;生活愉快;民风淳朴;社会安定。

19.刻苦读书;苦练射箭。

【A】翻译:岳飞,字鹏举……(岳飞)年少时就具有气节(负,具有),沉稳忠厚,很少说话。天资聪慧悟性好,擅长记诵书与传〔书传:指经书及解释经书的著作)。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及孙武、吴起的兵法。家里比较清贫,捡拾柴禾作为照明工具。背诵复习通宵达旦。(岳飞)天生就有非常大的力气,不到二十岁(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能挽起三百斤的弓箭(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单位)。(岳飞)向周同学习射箭,周同发射三支箭都射中靶子,以此示范给岳飞看;岳飞拉开弓射一箭(就)穿透了靶子(筈kuò,箭的尾部),再发一箭又中。周同大吃一惊,把自己所喜爱的好弓箭送给岳飞。岳飞于是就练习得更勤快,全部得到了周同的箭术。

【B】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的对那官员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当不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6

7

更多相关推荐:
桃花源记总结

1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二文章主旨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兵连祸结民不聊生他在文中虚构了一个美丽安宁和谐的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向往...

社区员工学习桃花源记心得体会

学习新桃花源记心得体会——xxxx《新桃花源记》是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在参观逊克农场后的有感而发,文章开篇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引,将我们带入一个新时代的桃花源—逊克农场。全篇文章从即将进入逊克农场开始,一路上…

《新桃花源记》心得体会

新桃花源记心得体会今天学习了吉炳轩书记的新桃花源记令人有耳目一新又发人深省的感觉让人在羡慕之余又感叹生活的美好特将体会书写于下学习了吉炳轩书记的新桃花源记使我受益匪浅也使我对生活充满了憧憬与期望过去只能在陶渊明...

桃花源记跑商心得

桃花源记跑商桃花源记跑商攻略首先是路线天熙城扶风城天武关扶风城天熙城这个路线是大家公认最快的一般不出意外都可以交票了时间710分钟完全可以搞定如果真的出现意外了到了扶风城钱还差很多那就再跑一次天武关价钱问题以下...

桃花源记小结

桃花源记学习要点思考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人物的原因忘路之远近迷路时间晋太元中人物渔人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新桃花源记》学习心得

《新桃花源记》学习心得今天学习了吉炳轩书记的《新桃花源记》,令人有耳目一新又发人深省的的感觉。让人在羡慕之余又感叹生活的美好,特将体会书写于下。古有陶渊明《桃花源记》,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堪称散文中的极品。陶渊…

桃花源记知识点总结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

暑假作文——我心中的桃花源

暑假作文我心中的桃花源每个人都应对生活有希望有理想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即使现在没有做到那也应不断项那个目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陶渊明的梦是拯救天下苍生使人们生活安定富足因此留下了那篇骗了无数人的桃...

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稿浪河中学范德林一说教材1大纲的要求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2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作用桃花源记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散...

桃花源记

游戏攻略寒小一的桃花源记战魂心得作者小一来源官方其实一直都在犹豫要不要写这篇姑且叫做攻略的文章因为我个人来说还是喜欢玩玩神秘啊尤其回合游戏大家对于自己的心得还有自己的属性什么都是保密的不过考虑到新手实在太多而且...

桃花源记原文

桃花源记原文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

20xx《桃花源记》语段练习

九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桃花源记班级姓名一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13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桃花源记心得(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