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重点归纳

时间:2024.4.20

桃花源记重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

(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二、请掌握下列重点字词

1、缘溪行:缘:顺着、沿着。

2、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3、缤纷:繁多的样子。

4、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5、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6、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仅

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8、俨然:整齐的样子。

9、属:类。

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1、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13、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4、要:通“邀”,邀请。

15、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6、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7、具言:详细地说出。

18、叹惋:感叹、惋惜。

1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20、语云:嘱咐。语,告诉。

21、不足:不值得。

22、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23、及郡下:到了郡城。

24、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5、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26、遂:终于。

27、规:计划。

28、未果:没有实现。

29、寻:随即,不久。

30、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三、古今异义词

1. 阡陌交通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指妻子和儿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 古义: 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4.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 古义:鲜嫩而美丽 今义:味好,香浓

7. 诣太守,说如此。 如此 :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四、一字多义

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 寻 :寻向所志 找)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 寻病终 (随即,不久) 乃: 见渔人,乃大惊 (于是,就) 舍:便舍船 (舍弃)

乃不知有汉 (竟然) 屋舍俨然 (房屋) 得:便得一山 (出现) 志 :处处志之 (做标记) 既出,得其船 (找到) 寻向所志 (做的标记) 复:不复出焉、不复得路 (再) 遂: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就)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又) 遂迷 (终于)

后遂无问津者 (就)

五、意思相同的字词

1.悉如外人: 悉:都

并怡然自乐: 并:都

咸来问讯: 咸:都

皆叹惋: 皆:都

2.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3.缘溪行: 缘:顺着,沿着。

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

六、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寻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陶渊明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希望能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

(二)、文章脉络

1.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故事开端,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2-2段):故事的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4-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2.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进入——拜访——离开、再寻。,

七、理解性默写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与《大道之行也》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表现的思想相同的句子是: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7、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八、课文理解

1.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答:从活动、穿戴、心情等方面进行描写。

2.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答:描写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两个方面是: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答:桃源人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4.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

答:桃花源中人不想外人进来干扰和破坏他们目前和平、宁静的生活,不想把外面的人事纷争带进桃花源。

5.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答:作用是: ① 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6.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作者虚构这样一个地方目的是什么?

答: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两件事是:(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未果,寻病终。

虚构目的是: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7.在现代生活中,友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他的朋友说:“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成了桃花源中人了。”这个人说的话意思是什么?用简洁的话来回答。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与世隔绝,孤陋寡闻,不问世事。

九、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并解释:

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中考热点文言文系列之: 《桃花源记》知识归纳

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

(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3、重点字词:

(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议:

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

鲜美:鲜艳美丽

(3)一字多义:

志: 处之志之(做标记。动词); 寻向所志(名词,所做的标记)。 寻: 寻向所志(寻找,动词) 寻病终(不久,时间名词)。

(4)重点词:

欲穷其林 穷,穷尽。

具答之具 具,详尽。

悉如外人 悉,全部、完全。

咸来问讯 咸,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都。

4、成语:

(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0xx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6、讨论、 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2)“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 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 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第二篇:桃花源记重点总结


1.       成语世外桃源的含义:

2.       译句

3.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4.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5.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6.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7.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1.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4.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5.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6.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7.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8.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9.   填空。 ⑴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美景)的句子

20.   ⑵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

21.   ⑶描写桃花源中人安居乐业的句子。

22.   掌握作者、名、字、朝代及课文出处。

23.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三个,世外桃源除外)

24.   从文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25.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源人为什么叹惋?桃源人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26.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不存在的“世外桃源”? 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作者生活在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 东晋。因此作者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                        的幸福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看法: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一种不可实现的空想。

29.为什么把桃花源设计成找不到了呢?照应开头;这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没有。增强神秘色彩。

27.   成语世外桃源的含义:

28.   译句

29.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30.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1.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32.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4.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5.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6.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37.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8.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9.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0.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1.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2.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43.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44.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45.   填空。 ⑴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美景)的句子

46.   ⑵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

47.   ⑶描写桃花源中人安居乐业的句子。

48.   掌握作者、名、字、朝代及课文出处。

49.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三个,世外桃源除外)

50.   从文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51.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源人为什么叹惋?桃源人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52.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不存在的“世外桃源”? 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作者生活在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 东晋。因此作者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                        的幸福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看法: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一种不可实现的空想。

29.为什么把桃花源设计成找不到了呢?照应开头;这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没有。增强神秘色彩。

更多相关推荐:
桃花源记总结

1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二文章主旨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兵连祸结民不聊生他在文中虚构了一个美丽安宁和谐的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向往...

桃花源记小结

桃花源记学习要点思考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人物的原因忘路之远近迷路时间晋太元中人物渔人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中考题总结

桃花源记卷子第一段作者写桃林美景的意图是什么答景物描写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带有神秘色彩暗示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向桃花源人说了什么答说了对桃花...

桃花源记总结 (1)

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陶渊明不满于当时官场的黑暗污浊辞官归隐曾留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原是桃花源诗并序前面的小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

桃花源记知识点总结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二特殊词义一词多义志标...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文章结构】课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文章主题】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

桃花源记重要知识点归纳练习

桃花源记重要知识点归纳练习江苏省东台市四灶中学郏生祥桃花源记历来是升学考试的传统课文考查重点主要集中在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考查角度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豁然俨然垂髫阡陌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缘溪行渔人...

桃花源记重点总结

1成语世外桃源的含义2译句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4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0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二特殊词义一词多义志标...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000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杰出的文学家他所作的诗文多描写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代表作品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的序后来独立成...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文章恰好人品本然国思语文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一重点字词读音俨yn然阡陌qinm垂髫tio诣y间jin隔问津jn此中人语y云二重点字词解释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2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3有良田...

桃花源记总结(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