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4.3.31

课题:歌曲 《军民大生产》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军民大生产》九年义务教材人音版七年级第五单元,劳动的歌中的歌曲。歌曲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xx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军民大生产》表现了当年在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这首歌当年在陕甘宁边区曾广泛流传。原曲有十段歌词,后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五段歌词,歌词内容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动战斗生活,歌词还以“嗬嗨”“西里里里里察拉拉拉拉”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闹、欢腾气氛,特别是第五段歌词,增加了队列口号声,更显威武、雄壮,表现边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

歌曲《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歌曲《军民大生产》

2.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能够对我国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体验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探索实践、敢于创新的能力;并能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现音乐。

情感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用音乐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让学生从音乐中体会劳动者歌曲在社会中的作用。能在演唱、聆听中加强对劳动的热爱及对劳动者的尊重,记住作者张寒晖。

教学方法:主动学习 参与体验 综合教学

教学重点:完整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完成领唱 齐唱和轮唱。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教学难点:能够顺利完成歌词创编活动。

教学用具:钢琴、教学光盘、课件

教学过程:

1

一.导入

同学们,在今天的音乐课堂里,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歌唱家,听,他为我们带来一首什么歌曲呢?

1.播放《船工号子》。(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它是谁演唱的?歌曲叫什么?这样的歌曲应该在什么时候演唱呢?)

2.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恩,那大家知道么,我们在劳动的时候,也有专用的歌曲,这些歌曲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繁重的体力劳动过程中自己创作出来的,叫做劳动号子,具有协调节奏、鼓舞干劲的作用。(交代劳动歌曲)

3. 那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劳动的歌曲同学们先听一下。(播放录音)

二.新歌教学

1、 初听歌曲、想象画面。

1)提问:在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谁来描述一下。(有军人和人民、轰轰烈烈的劳动场面、开荒种地、纺线织布.....)

过渡语: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说得真好,老师的眼前也仿佛出现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画面。

2、师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师:请大家把书翻开 页,是的,这首歌曲是张寒晖在19xx年创作的,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广泛流传,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

简介作曲家、戏剧家张寒晖,代表作品有:《松花江上》、《去当兵》《军民大生产》等。他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朴素、洗炼,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3、 复听、那么让我们再来欣赏歌舞版本的《军民大生产》,大家可以跟着小声哼唱一下。播放视频。

问:1)你们觉得这首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音乐情绪呢?你将选择哪一种颜色来表现歌曲呢?请大家展开讨论后回答。 2

2)你们认为歌曲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师:它表达了边区军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点评:简单的歌曲分析,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的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思想教育,教育学生爱劳动,尊重劳动者。

4、学唱歌曲

《军民大生产 》这首歌是这么的热烈风趣,大家想学吗?

(1)解决歌曲中出现的节奏

切分音型及十六分音符节奏××× ×××× ×××× ×××× ×××× × (2)师:请同学们带着劳动时积极的情绪,一起来朗读歌词,说说哪些地方体现了劳动场景,老师读“领”的部分(注意:按节奏读歌词)。(读1、2段歌词) (3)师:请同学们按节奏朗读3——5段歌词。

(4)师: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歌词,下面,那么让我们来跟着琴声老师唱一唱这首歌的歌谱吧!(跟琴唱谱大家有信心吗?提醒大家认识歌谱中的重音记号,升记号。

(5)师:请同学们跟着琴来唱唱第一、二两段歌词。注意歌曲中的 重音记号使用及演唱处理。指导重音记号的“嗬咳”,要求有力的演唱。

(6)师:唱得真不错!很好,唱了一遍歌词,大家是不是发现了有几句歌词特别的有意思啊?

生:西里里里、、、、那句!师:对了,西里里、、、、这句歌词呢其实是在模仿我们劳动人民在磨麦子的时候的声音,而后面吱咛、、、是在模仿纺车转动时候的声音,大家觉得像么?

那唱这句的时候要怎么唱比较好听呢?

老师觉得这样唱(示范)第一个字做为重音来唱!好,那大家一起来试一试,想象自己正在磨麦子、、、

师:很好,那我们了解了这些衬词的意思再来唱一遍这首歌好不好?想象一下自己正在磨麦子,正在开垦荒地的感觉。 3

下面,我们跟着歌曲录音,自己来学唱3——5段

(7)唱的真好!这首歌的第5段歌词很有意思,加入了队列口号,更显威武,雄壮。我们一起再来唱一唱吧!(跟琴练唱2遍。)提醒可以高位置来唱。

三、歌曲的完整演唱和处理。 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是陕甘宁边区军民踊跃投入开荒大生产的热烈场面,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和声音表现当时人们激动的积极地心情?(洪亮、有弹性,乐观、高兴的心情)

1.按照歌曲的要求分 领唱-齐唱来完成演唱歌曲。

2.处理第五段歌曲的演唱处理。

3.完整的歌曲演唱。 4、介绍劳动号子

师:其实,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体裁是劳动号子,那么,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劳动号子?

生:??

师:号子是一种随劳动而歌唱的、带有呼号的歌曲,是我国民歌主要体裁之一。主要形式是一人领唱众人应和。音乐和劳动动作的特点紧密联系,歌词多即兴创作。

师:谁知道号子的特点和作用呢?

号子的特点:劳动中产生,为劳动服务,节奏规整,强弱鲜明。

号子的作用:协调节奏,鼓舞干劲,调节精神。

四、拓展欣赏《连连夯》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另一首号子——《连连夯》,它属于打夯号子,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什么是打夯?

打夯:在建筑建筑物时打地基用的工具,在现在已经被及其所取代,打夯是一种重体力劳动,不仅要求劳动者有力量,同时还要相互协调,共同合作。

2、聆听歌曲,说一说歌曲的节奏和曲调具有什么特点? 4

节奏鲜明、铿锵、活跃,歌曲旋律健壮豪迈亢奋、铿锵有力、热烈欢腾。

3、看视频,介绍打夯形式。

4、模仿活动:三、四个人为一组,模仿任意一种打夯的动作,要求跟着音乐节奏,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动作最协调。

五、创编活动 劳动号子是人民边劳做时边编唱的歌曲,现在同学们也来当一回编创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劳动场景可以进行创编,比如:拔河、大扫除、值日、运动会、我们比比比那个小组编创的有好听、又有特色?

在创编之前我为大家创编一段作为参考:

同学们所创编的乐曲合起来是不是就成为一首完整的乐曲了,在???的时候就可以唱起这首歌,同学们的热情肯定非常高涨!

六、总结

1、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2、师: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会了《军民大生产》聆听了《连连夯》两首乐曲,从而知道了什么是劳动号子以及劳动号子的特点并在这堂课中同学们积极参加,并创编了很多优秀的、朗朗上口的劳动号子,同学们非常的了不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多观察,将平时所看到劳动场景编入到乐曲中,做一个有心人

搜索应用:网络搜索还有哪些的劳动歌曲并学一学、唱给大家或者家里人听。

教学反思: 《军民大生产》这是一首合唱的劳动歌曲,这首歌曲是张韩晖在19xx年描写陕甘宁边区响应全国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的一首劳动歌曲。歌曲节奏鲜明,歌词整齐,唱起来很上口。是一首领唱齐唱的劳动歌曲,在教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我先是要学生聆听了一首《船工号子》要学生感受一下劳动号子的演出形式和风格以及歌曲的演出的气势。在学唱之前先领着 5

学生把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读熟唱熟,特别是歌曲中的后十六分节奏,全十六分节奏和切分节奏在唱词之前都解决掉,在唱谱的时候就会顺利些,学生随琴的旋律唱起谱来也轻松些,节奏、旋律解决之后唱词就显得很轻松了。学生很快的就把歌词唱出来了。当歌曲唱熟练之后,马上就着学生的热情来按角色分组来完成“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学生的热情更高涨了,很快的就完成了领唱齐唱的演唱任务,我看时间还来得及,就在歌曲的第四段加了一个轮唱,这样学生就更来看精神,很快一首领唱齐唱加轮唱的完整歌曲就新鲜出炉了。岑热打铁我又要求他们把身边的事情变换一下来进行歌词创作,在我的的简单的启发和引导下,一段段可爱、幼稚呆着孩子气的歌词应运而生。学生们听到老师和同学唱着自己创作的歌词,那个成就感就不必说了。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意犹未尽,而且有了很成就的感觉,对下课的铃声好像来的太早了的感觉?..

通过这节课,我充分的体会到一节唱歌课不一定要很花俏,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实实在在的把学生的唱歌兴致勾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6


第二篇:《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


《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

                             嘉定区清水路小学   汤燕菁

一、教材分析

 《歌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上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1920 年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了。眼看大海就要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生命。一个小姑娘用自己的歌声给大家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救了大家。

这篇课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通过“歌声”这条主线,以及马金纳和其他落水者在听到歌声前后的心理变化这条副线,小姑娘坚强乐观的精神跃然纸上,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

这也是一篇渗透着生命教育的文章,小姑娘坚强乐观的品质给我们增添了无形的精神力量,鼓励我们要乐观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两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基本具备自学字词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地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运用偏旁部首、汉字结构及笔画笔顺独立分析字形。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以学生独立识字为主,教师适当加以点拨。

在阅读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够借助拼音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逐步养成静心圈划的阅读习惯。通过抓住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对于从未亲身体会过“沉船灾难”的他们来说,怎么引导他们领会在茫茫大海中,小姑娘的歌声对于遇难者的重要意义呢?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拼、扎、隐、抹、脆、昂”等生字;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抹”。

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筋疲力尽”、“绝望”、“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歌声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1、找出描写歌声的词语,感受小姑娘的坚强乐观的精神。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是小姑娘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是小姑娘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2、感受小姑娘坚强乐观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是小姑娘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2、感受小姑娘坚强乐观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配乐介绍,出示课题

1、师介绍:一个漆黑的夜晚,一艘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沉没了,人们顿时落入冰冷的海水之中。海面上,人们的呼喊声和海水的咆哮声响成了一片,眼看着大海就要无情地吞噬着大家的生命。遇难者的命运到底会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歌声的故事。(配乐)

2、出示课题:19、歌声

(齐读课题)

(说明:通过教师的叙述和音乐的渲染,为学生创设了文本中的情境。教师在介绍中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探究落水者命运的欲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试着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920年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       。船沉了,正当落水的人在海里              时,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              的歌声。一个小女孩用自己              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力量,救了大家。

2、学生交流完成填空

3、生齐读填空

(说明:从整体入手,以填空的形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三、创设情境,体会歌声

(一)学习第1节,体会落水者的绝望

1、师过渡: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乘坐的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了。

2、师引读: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地挣扎,等待着救生船。)

出示: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地挣扎,等待着救生船。

(1)齐读这句句子。

(2)播放录像(感受人们拼命挣扎的画面。)

学习生字“拼”、“扎”。

(“扎”:多音字)

理解“拼命”、“挣扎”

(3)指导朗读,感受人们落水后的不幸。

(指名读,齐读)

(说明: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了“拼命”和“挣扎”这两个词语,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会落水者的不幸。)

3、师生对话,理解马金纳的绝望

(师:马金纳也和大家一样,对生命充满了渴望。此时,他最希望看到的是——救生船。10分钟过去了,救生船——没有来,20分钟过去了,救生船还是——没有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救生船始终没有出现。此时的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他的内心感到非常——绝望。)

(1)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筋疲力尽”。

(2)理解“绝望”。

4、指导朗读,感受马金纳的绝望。

(指名读,赛读,齐读)

5、师:此时,马金纳心里会怎么想呢?

想象说话:马金纳绝望了,他心想:                       

(生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二)学习第2、3小节,感悟歌声的力量

1、师过渡:就在马金纳感到绝望的时候,他听到了什么?

出示:突然,远处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

(1)这是怎样的歌声,自己读读句子,找出描写歌声的词语。

(2)生交流(隐隐约约、断断续续)

(3)学习生字“隐”

(4)理解“隐隐约约”、“断断续续”。

2、师: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这是谁在唱歌?为什么歌声是断断续续的?……)

3、自读第3小节,找出相关语句。

交流出示: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1)自己高声读读这句话,圈出描写小姑娘动作的词。

(冒、抹、唱)

(2)体会动词的含义,学习生字“抹”(指导书写:注意“抹”字右半部分第一横比第二横长。)

(3)通过朗读强化两个“又”字的学习,理解歌声断断续续的原因,感受小姑娘的坚强。

(说明:抓住句中的两个“又”字,通过三次层层递进的情境创设朗读,理解歌声断断续续的原因,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在大风大浪中仍然高声歌唱,感悟她坚强勇敢的品质。)

4、师:马金纳听到小姑娘的歌声后,他想些什么?

想象说话:听到断断续续的歌声,马金纳心想                 

5、师:听到歌声后的马金纳是如何表现的?

出示:马金纳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

出示马金纳听到歌声前后的句子,对比朗读,感受歌声的力量。

马金纳绝望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

马金纳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

(男女生对比读,体会听到歌声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

6、师:为什么马金纳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生交流:歌声的力量)

(说明: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体会马金纳听到歌声前后迥然不同的心理变化,感悟小姑娘的歌声给人们带来的无形的力量。)

7、师:其他遇难者听到歌声后,也有了希望,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四人小组交流,注意提示语)

想象说话:一位妇女激动地说:“                     ”;一个小男孩大叫:“                         ”;一位快要冻僵的老人哆哆嗦嗦地说:“                     ”……

(说明:加强说话练习,增加练笔机会,是二年级教学中应当加以重视的。通过这道说话训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歌声的力量。并且抓住这三个人物不同的个性特征进行情境说话,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8、师引读: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远处的人们像马金纳一样聚拢过来了。

9、师:对呀,小姑娘好像就是在用她的歌声告诉人们不要放弃,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生交流:勇敢、坚强、乐观)

10、师引读最后一节,理解“歌声救人”的原因。

四、拓展训练,总结全文

1、人们终于获救了,假如你就是船上的一个人,回到家后会对你的亲人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根据老师的板书来说一说这个故事。

(说明: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能独立整合课文内容。借助教师的板书提示,对课文进行复述,不仅再次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也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师总结:歌声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心情,还可以给我们带来安慰、勇气和力量。小朋友们,希望你们永远记得这样的歌声,像小姑娘一样乐观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

板书:

                                 19、歌声

                             隐隐约约、断断续续

绝望                                  希望

                               清脆、激昂

    (筋疲力尽)                   (勇气和力量)

六、教学反思

(一)教学理念

1、以读为本促感情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最有用的活动,学生只要把课文读透,课文中的知、情、意、景等,自然会明白。

2、运用媒体破难点 

教学媒体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3、民主氛围激兴趣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只有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会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反思成效

1、创设情境,再现情节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情境教学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的画面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

1、音乐渲染情境

     在导入课题时,我在一段凄美的音乐中向学生们娓娓叙述着海难的发生。通过音乐的渲染,孩子们跟随着我一起进入了那个扣人心弦的夜晚,遇难者的命运牵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

2、图画再现情境

   “海难”对于孩子们来说毕竟是遥远的。在体会落水者拼命地挣扎一段时,我利用视频再现课文情境,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置身于现场,体会当时遇难者的心情。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遇难者的呼叫声和海浪的咆哮声响成一片。看着人们在海水中拼命挣扎呼救时,孩子们一下子进入了那种生死攸关的场面,感到自己就在那个夜晚,就在那片波涛汹涌的海上,就是那个随时将会被汹涌的海浪吞噬的落水者,从而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人们拼命挣扎以求获得一线生机的企盼之情。

3、语言描述情境

音乐渲染、图片呈现等都属于直观的情境创设,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教师的语言渲染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在理解小姑娘的歌声为什么是断断续续的时候,我通过语言描绘情境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层层递进的朗读,感受小姑娘的坚强勇敢。通过教师语言的描述,情境更加鲜明地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们不由得对小姑娘的坚强与乐观发自内心地赞叹:“小姑娘,你在海浪中还能高声歌唱,真勇敢!”“小姑娘,你真坚强!” ……

2、多样朗读,体会情感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各个阶段的目标要求。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本课中,我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对比读、反复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帮助学生品析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

在感悟“落水者绝望”的这句话时,通过理解“筋疲力尽”和“绝望”这两个关键词语,我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读这句话。有的学生将“筋疲力尽”和“再也没有力气”读得比较轻,因为马金纳此时已经精疲力竭,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有的学生抓住“绝望”,读出了马金纳对生命失去希望的情感。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学生们在读中体会了遇难者的不幸和绝望。

在体会马金纳听到歌声前后不同的反应时,我让学生进行了对比朗读。听到歌声前,马金纳是对生命失去了希望;听到歌声后,他是重燃了生命的希望。通过对这截然不同的心理进行多次朗读,学生们自然而然地感悟到歌声带给大家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歌声的意义不言而喻了。

在学习描写小姑娘唱歌的句子时,我抓住两个“又”字,通过引读让学生反复朗读。此时此刻这个和你们一般年纪的小姑娘自己筋疲力尽了,她再也没有力气游了,可是——(她一次又一次地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海水冰冷刺骨,她在寒风中是瑟瑟发抖,可是——(她一次又一次地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一个接着一个的海浪朝她打来,眼看她就要淹没在海水之中了,可是—(她一次又一次地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三次朗读,学生的情感渐渐得到了升华,一次比一次感受深刻。

3、品味字词,感悟品质

    文章对那位用歌声救了大家的小姑娘的描写只有一句话“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寥寥数语,却感人至深。我让学生圈出描写她动作的词语,通过对“冒、抹、唱”这三个动作的体会,进一步感受小姑娘的品质。“她从浪花中冒出头来”,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接着一个的浪头向她袭来,可是她却始终顽强地从浪花中站起来,多勇敢啊!海水打湿了她的眼睛,可是她只是轻轻“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仅仅是这三个动作,但是小姑娘那种坚强乐观的品质却跃然纸上。

4、说话训练,启发想象

创设说话训练,不仅可以弥补文本的空白点,帮助学生感悟文本,还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本课中,我一共设计了四次说话练习。

第一次是在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可是救生船迟迟没有到来时,我让学生说说“马金纳绝望了,他心想         。”旨在让学生体会当时马金纳的绝望之情。第二次说是当远处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时,“听到断断续续的歌声,马金纳心想         。”通过对马金纳前后心理变化的想象说话,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歌声的无形力量。第三次说是其他落水者听到歌声后,一位妇女激动地说:“         ”;一个小男孩大叫:“          ”;一位快要冻僵的老人哆哆嗦嗦地说:“          ” ……这道题从是马金纳的心理活动拓展到其他落水者的语言描述,由点到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歌声的力量。第四次是在总结全文时,根据教师的板书对文本进行复述训练。帮助学生再次整合课文内容,也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改进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能够提高学生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在学习落水者拼命地挣扎一段时,我仅仅通过媒体向学生再现了当时的场景。如果我结合视频向学生叙述当时的情境,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想象说话题:其他遇难者听到歌声后,也鼓起了勇气,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想象说话:一位妇女激动地说:“                     ”;一个小男孩大叫:“                         ”;一位快要冻僵的老人哆哆嗦嗦地说:“                     ”……)这是一道想象题,也是一道表演题。学生不仅要想象其他落水者的话语,同时在交流时也要表演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难度较大。学生在交流时,没有抓住三个人物的特点,而且三句想象说话内容重复,语言贫乏。我想,在学生讨论这道说话题前,我可以给学生适当地进行讲解。“激动”是这位妇女的心理表现,她当时一定很兴奋;“大叫”说明了当时小男孩的声音非常响亮;“哆哆嗦嗦”表明了老人在发抖,所以他的声音是颤抖的。如果当时我能够扶一扶学生,相信他们能够说得更好,表演得更完美。

第三,在总结全文时,我再次回归整体,让学生根据板书复述课文的内容。部分学生能够根据我的提示整合课文内容,但是还有部分学生还不能独立完成。能够完成复述的学生也只是机械地利用板书中的重点词语,而忽略了故事的起因、情节、结果等要素。因此,针对学生言语概述能力不强的特点,在这一环节中如果设计分层训练,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对于选择进行复述的学生,我也要提示他们在复述的时候加上故事的起因,结果等要素,注重复述的情节性。

我试想这样设计分层训练:人们终于获救了,假如你就是船上的一个人,你想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回到家后你会对你的亲人说些什么?

小姑娘,我想对你说:“                      。”

我会告诉我的亲人……(根据老师的板书说一说这个故事)

(请小朋友们任选一题说一说。)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进行弹性处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通过设计分层训练,使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选择难度不同的说话训练,兼顾学生的整体发展,效果可能更好些。

附:

19、歌声

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乘坐的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了。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地挣扎,等待着救生船。过了很长时间,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救生船却还是没有来。马金纳绝望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

突然,远处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马金纳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

不久,马金纳看到,在雾气笼罩的海面上,几个妇女正抱着一根圆木游着,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他们中间,正在高声歌唱。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远处的人们像马金纳一样聚拢过来了。

终于,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马金纳、小姑娘、所有游过来的人都得救了。大家从内心感谢这位小姑娘。是她,用自己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更多相关推荐:
歌曲《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歌曲军民大生产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军民大生产九年义务教材人音版六年级第六课劳动的歌中的歌曲歌曲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xx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军民大生产表现了当年在陕甘宁边区军民...

《军民大生产》教学反思

军民大生产教学反思阿城继电初级中学徐东香军民大生产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首歌曲体裁为劳动号子是根据陇东劳动妇女推磨时演唱的劳动歌曲重新填词而成其节奏鲜明衬词风趣结构短小情绪热烈深受中学生欢迎劳...

军民大生产教学反思

军民大生产教学反思篇一军民大生产gt教学反思军民大生产是一首号子体裁的民歌主要形式是一人领唱众人应和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引出劳动号子然后激发学生学习劳动号子的歌曲为新歌教学做好铺垫在新歌教学中...

歌曲《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歌曲军民大生产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军民大生产九年义务教材人音版七年级第五单元劳动的歌中的歌曲歌曲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xx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军民大生产表现了当年在陕甘宁边区军...

歌曲《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及反思

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与反思隆兴乡越溪初中李文兴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军民大生产九年义务教材人音版七年级第五单元劳动的歌中的歌曲歌曲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xx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军民大生...

《军民大生产》教案

军民大生产教案教学目标一通过学习本课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二能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军民大生产并能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和欢乐的情绪三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

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人音版第6课劳动的歌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嘉善县下甸庙小学毛丽云我的教学设想也许有人会用几句话几个图示来讲述一些音乐知识点可在我的心里让全体同学都参与进来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兴趣也许更加重要课堂就应该...

《军民大生产》教案

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1册军民大生产教案罗玲军民大生产教案教学目标一通过学习本课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二能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军民大生产并能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和欢乐...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 《军民大生产》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军民大生产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2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歌曲3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和聆听连连夯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4初步了解劳动...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加反思

一设计基本信息1234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一教学过程5推进新课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具体问题某人从一点出发经过下面两次运动结果的方向怎样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1先向东走了米再向东走向东走了米米结果...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反思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本小节内容主要讲了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从古巴比伦古罗马和中国的数字逐渐演变成现在简单的阿拉伯数字12345这些数也叫自然数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

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

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李英中心小学汤善兵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数的发展历史学生接触的都是文化性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读法的基础上把计数...

军民大生产教学反思(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