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秒的认识课后反思

时间:2024.3.31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出学生数学的活动水平。而体验又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生身处学习环境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反复看秒针走动,听、说秒针走动的声音,说一说,演一演1秒钟你会做些什么,体验“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后面的环节中还有体验五秒、二十秒、体验1分=60秒,1分钟的体验活动等。这节课中,始终贯穿的一根主线就是让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在体验中,不知不觉他们对秒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高潮,也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得以发挥出来。任何的学习都是一种主动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可见,让我们的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本课的另一特点是突显了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数学不仅仅只是科学,也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份,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数学的科学性,忽视了其作为文化功能的存在,以致在一般人眼中,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只是一些没有生机的数字和图形的堆砌。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强调作为科学的数学时,更要让学生感受到作为文化的数学的存在。本课通过让学生看一秒能做多少事,看刘翔夺冠的资料,充分地让学生感受了时间的宝贵,感受到了数学的文化性和教育性,是本课极具人文关怀的体现。


第二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反思

作者:周红艳 来源:三年级组 发表时间:2010-11-29 15:25:29 访问次数:1881

--------------------------------------------------------------------------------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本册教材第105页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这些现象。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用学生感兴趣的摸球、放球、猜球一系列游戏活动及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一定”、“不可能”、“可能”的现象。

本节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

我从学生感兴趣的“守株待兔”动画故事引入,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致。整堂课由摸球、放球、猜球一系列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实验、合作、交流、创造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节课在感知 “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时,我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的活动,第一次是“摸球”,使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第二次“放球”,“动手实验”,老师先让学生试着创造现象,再让学生实验操作进行验证。第三次“猜球”,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通过这样的三次活动,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在知识联系生活,运用生活的过程中,又设计了“猜谜语”、“选词填空”、“填余数”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只有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活动的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的空间,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摸球、放球、猜球”等操作实践活动,通过猜想验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势,体验“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在每一种现象中训练学生反复描述事情发生的结果,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本节课尚需改进的方面:

这种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学生热情高涨,导致摸球、猜球活动时间过长。在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这两个环节不够充分。其次,在活动中,学生动手体验面不够广,如果每个小组都有操作的学具,使得人人动手体验,各个参与活动,更能达到好的效果。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下面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 自我评价

在本节课,课始我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钟声即将敲响倒计时的场景,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老师抓住这个契机出示生活中的各种钟表来认识秒,通过课件认识1秒、5秒、15秒等时间,让学生动手拨一拨感受1小格是一秒一大格是5秒,接着感受1秒有多长,加深了对1秒的体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点头、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做者”的角色。本课一改传统的方法,强调感悟和体验1分和1秒的时间长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1分=60秒时,因为学生通过前面认识几秒的学习,已经知道秒针走一圈是60秒,在通过课件演示,就更加清晰秒针走1圈的同时分针走1小格,接着让孩子们讨论刚才发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总结出分和秒之间的进率,最后体验1分有多长,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观看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平。练习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做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几秒钟,还引入生活中用秒来计量如:火箭发射的倒计时,赛跑,过马路的红绿灯,这些都是用秒来计量的。由此,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由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问题反思

1、在教学“1分=60秒”的这个环节中,应适时地“放”一下学生,让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部分讨论的不到位,有的学生学的不实。

2、对后进生关注不够,分组学习考虑的不周。

3、教师有的时候还是不放心学生,说的话有时过多,如:30秒从哪走到哪是多少秒?可以放手让学生说,不必说的太多,因为前面已认识1秒、5秒、15秒,学生能说出来的一定让学生说。

4、本节课的内容特别适合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原来已经设计这样的环节名人名言,由于前面用的时间稍长,所以这个环节由老师代言了学生受的教育不深。

三、教学重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含认识钟表、认识时间单位秒以及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涉及的内容不少,知识比较抽象,容量比较大。只要老师充分备课,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利用电教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就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果在让我教本节教学内容,我会不断地加强自身素质,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照顾中差生,总结自己的不足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老师的教法决定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老师的教学艺术影响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因此,老师要不断探索教学,融入课改,这样教学的效果会更

好的,以后我要更加努力,积极反思。以上是我对“秒的认识”的教学反思,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指教。

更多相关推荐:
倍的认识教学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这节课主要教学倍的认识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倍的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因此学好这部分...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李海翠倍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后反思倍的认识是学生初次接触由于倍的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得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倍的认识本来是二年级的内容现在把它放在三年级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但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新课的教学上我先从比较直观的苹果和梨...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宋振华倍的认识是学生初次接触由于倍的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得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倍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xx【小学学科网】

倍的认识教学思考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艾珍梅倍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付兆阳教后反思倍的认识是学生初次接触由于倍的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得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情境贯穿整节课...

倍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的教学反思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倍的认识这一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有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在实践探究出求出一个数的倍数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从此教学设计来看本...

倍的认识 教学反思

数学三年级上倍的认识教学反思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年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被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设计教学时我把对倍的认识与理解问题进行了分割分层教学倍的认识这一课的设计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认识倍理...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倍的认识教学反思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被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设计教学时我把对倍的认识与理解问题进行了分割分层教学倍的认识这一课的设计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认识...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2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倍的认识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感知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体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利用倍的概念解决一个...

三年级倍的认识教学反思(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