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 二泉映月

时间:2024.5.13

课前薛老师在黑板出示四组词语:

第四组 第三组 第二组 第一组 委婉连绵 深沉的叹息 师父离世 月光如银 升腾跌宕 伤心的哭泣 双目失明 月光似水 步步高昂 激愤的倾诉 买艺度日 静影沉璧 舒缓而又起伏 倔强的呐喊 生活穷困 月光照水 恬静而又激荡 疾病折磨 水波映月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

生:二泉映月。

师: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一泓清泉,人称——

生:天下第二泉。

师:每到中秋之夜,二泉池水倒映着天上的一轮明月,这样的美景用一个词就叫——

生:二泉映月。

师:文中三处写到月的美景,黑板上有五个描写月光的四字词语,我请同学来读一下。

(教师出示第一组词语并在词串的顶端板书“环境”: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生:月光如银。

师:月光如银,月光美在哪里?

生:美在颜色。

师:什么颜色?

生:银白色。

师:还有其他的词语吗?

生:洁白的,皎洁的。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

生:月光如银(生读得一般)

师:读得美一点 。

生:月光如银。(生读得美起来)

生:月光似水。

师:女同学到了五年级读书就细声细气了,你读得很好,大声点,再来。

(生读)

师:好!月光似水,月光美在?

生:美在清。

师:美在月光的清辉,清澈,再读读这个词。 生:月光似水。

师:真好!谁来读这个词?

生:静影沉璧。

师:谁的影?

生:月亮的影子。

师:这个璧什么意思?

(生摇头。)

师:这个璧字下面是个玉字,猜猜看什么意思? 生:璧玉。

师:璧是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这个词理解很简单,中间加个如字或者一个似字就可以。知道静影如沉璧什么意思吗?

生:月影倒映在水里就像一块璧玉。

师:静影沉璧,月光美在它的什么?

生:影子。

师:下面两个词谁来读读。

生: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师:地上有二泉,天上有月亮,相互辉映,这样的美景用这两个词来赞美就是——

生: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这串词。

(生齐读词串: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师:这样的美景就是——

生:二泉映月。

师:哪位同学自己来读读这组词语,把我们带到二泉美丽的景色中。

(一生读写景词串)

师:很好!在词语之间可以有一些停顿,谁再来?

(一生读写景词串)

师:月光照水是很柔美的,不是你那样硬的,再试试。 生: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生还是读得有点生硬) 师:你那一照让人感到可怕,月光照水,要柔情似水。 生:月光照水 , 水波映月。

师:恩,不错,要一个男同志有点柔情还是比较难的 。(笑声)

师:读二泉映月的美景,用五个词语来描绘,就是—— (生读写景的词串)

师:这样的美景就是——

生:二泉映月。

师:二泉映月是一处非常著名的风景 ,在这样的美景赏月真是——

生:心旷神怡。

师:小阿炳在小时候和师傅(师傅也是他的父亲,因为家里穷,做了道士,阿炳也和小道士一样叫父亲做师傅。)经常到二泉去赏月,他们赏到的是? 生:二泉映月。

师:十多年过去了,阿炳的处境又如何呢?我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们喜欢齐读,老师喜欢听大家自己读,谁来给我

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生: 十多年过去了,师傅早已离开人世----------- 师:师傅离世,老师强调的词,你们把它划下来。 生: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

师:双目失明。

生:他整天操着胡琴,买艺度日。

师:卖艺度日。

生: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师:生活穷困,疾病折磨。

生: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师:读得真好。十多年后的阿炳的处境是这样的(老师在第二组词串顶端板书:处境),自己读读这组词—— (生自由读阿炳处境的词串:师傅离世 双目失明 生活贫困 疾病折磨)

师:这样的处境你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生:处境悲惨。

师:悲惨,说的好。

生:处境恶劣。

师:这样的处境用课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

生:饱经风霜。

师:真好,这样的经历还可以用哪个词形容?

生:坎坷。

师:我们一起读这组词。

(生读阿炳处境的词串:师傅离世 双目失明 生活贫困 疾病折磨)

师:他的处境是苦难的,是坎坷的,是饱经风霜的,在这样的处境下,他又一次来到二泉,请自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谁来读一读?

(生个别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最后一个词不念“juè”,念“jué”,请注上音,“月光似水”也不念“shì”,念“sì”,这些多音字要注上音。请你把最后一句再读一下。

生:(读)他想起师傅说过的话,想起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此时的阿炳双目失明,他再次来到二泉边,月光依然如银 ,月光依旧似水,可阿炳双目失明,再也看不到了。他再次来到二泉边,依然静影沉璧,可—— 生:可阿炳双目失明,再也看不到了。

师:阿炳再次来到二泉,月光依然照水,水波仍然映月,可——

生:可阿炳双目失明,再也看不到了。

师:阿炳再也看不到了,再也看不见二泉映月的美景,留给他的是什么?

生:疾病折磨。

师:只有疾病折磨的痛苦。

师:留给他的只有——

生:双目失明。

师:留给她的只有双目失明的黑暗。

师:留给他的只有——

生:师傅离世。

师:留给他的只有师父离世的哀痛。

师:留给他的还有——

生:卖艺度日。

师:留给他的只有卖艺度日的艰辛。

师:此时他听到那淙淙的流水,想到师傅说过的话,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他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什么?

生:(齐读)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渐渐地,渐渐地,他听到了——

生:(感情投入地齐读)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渐渐地,渐渐地,他听到了——

生:(很有感染力地齐读) 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他真的听到了吗,他真的从淙淙的流水中听到这些声音吗?

生:没有。

师:那他听到的是?

生:是阿炳内心的活动。

师:内心不叫活动。

生:是他内心的想象。

师:内心不叫想象。这是他发自内心的——

生: 声音。

生:心声。

师:有了这样的处境,他才能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心底的声音,这就叫心境。(师在第三组词串的顶端板书:心境)不是真正泉水发出的声音,因为心里有这样的声音,为什么心里有这样的声音呢?

生:因为他已经经历过。

师:为什么他心里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生:饱经风霜。

师:讲完整。

生:因为他有饱经风霜的经历。

师:如果我们同学去泉水边,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吗?

生:不能。

师:只有饱经风霜得人,只有经历坎坷的人,只有这样心境的人,才能听到这些声音,听着,听着,渐渐地渐渐地,他听到了——

(生齐读: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听着,听着——

生:阿炳的心颤抖起来。

师:听着,听着,——

(一生深情地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师:他拉起他心爱的二胡。我们来听一听,流水,月光变成了怎样的音符。

(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

师:这样的一首音乐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生:痛苦。

生:动听。

师:动人心弦。

生:悲伤。

生:委婉连绵。

生:舒缓。

师:我们作者用什么方法把琴声用文字描绘出来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把描写琴声旋律的词语画出来。

(生边读边画)

师:文中的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二泉映月琴声的旋律?

生:委婉连绵。

生:升腾跌宕。

生:步步高昂。

生:舒缓起伏。

师:中间两个字不能省略。

生:舒缓而又起伏。

生:恬静而又激荡。

生:动人心弦。

师:动人心弦不是旋律,而是对曲子的感受。

师:作者用了这些词语来描绘音乐的旋律,开始读。

(生自由读旋律的词串:委婉连绵 升腾跌宕 步步高昂 舒缓而又起伏 恬静而又激荡)

师:我们读得时候,要把旋律的变化读出来。

(生再读旋律的词串:委婉连绵 升腾跌宕 步步高昂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读得有进步。)

师:哪两个词读的时候要高昂些?

生:升腾跌宕 ,步步高昂。

师:我们再来读这组词。

(生再读旋律的词串,读得有板有眼。)

师:注意,在朗读时有一个叫“声音的延续”,如“舒缓而又起伏”,读完“舒缓”要延续那么一下, 就感觉好些 ,再读。

(词语朗读指导不是漫无目的,而要有具体的指导,这样指导才有效。)

生:舒缓而又起伏 ; 恬静而又激荡。(读出了起伏变化)

师:真好,再读。

生: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读词就如品琴声,再读。

(生再读旋律的词串,读得很有韵味)

(词串的朗读有层次,有韵味,而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导得法。)

师:起初——

生:琴声委婉连绵。

师:前面讲琴声委婉连绵,后面讲什么呢?

生:有如山泉从山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师:琴声听得见,但看不见,山泉听得见,又看得见,这个比喻使委婉连绵的琴声既听得见,又看得见,读这个句子。

生:(读)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有如山泉从山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师: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后来——

生:(读)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想,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作者写二泉映月的琴声写了几句话?

生:三句。

师:我们把描写琴声的三句话连起来读。(生齐读描写琴声的三句话。)

师:这三句话写的是?

生:琴声。

师:但是在每一句琴声的后面还写了三句话,自己读一读,这三句话写的是什么? (生自由读琴声后面的句子。)

师:写了什么,我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琴声后面的三句话。(生读琴声后面的三句话。) 师:这三句话写的是什么呢?

生:是作者的感受。

师:还有其他的意见吗?

生:阿炳的心声。

师:我们一起来读,女生读琴声的句子,男生读心声的句子,老师读引子。

(师生合作读)

师:琴声、 心声生生相融,融入了这茫茫的月夜,作者在写心声和琴声是不一样的,写琴声的是几个字?

生:要么四个字,要么六个字

师:写心声的句子能不能也简练点,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能不能用四个字来说。

生:他爱音乐

师:他爱?

生:他爱家乡。

生:他爱月光。

生:他爱清泉。

师:连起来说完整——

生:他爱音乐,他爱家乡,他爱清泉,他爱月光。

师:如果这个句子用这四个词来说,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音乐,他爱家乡,他爱清泉,他爱月光,有什么感觉呢?

生:很平淡。

生:一潭死水

师:他爱音乐,他爱家乡,他爱清泉,他爱月光,有没有连绵?

生:没有。

师:有没有起伏?

生:没有。

师:都没有。但我们看看这个句子,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声的音乐,这里有起伏吗? 生:有。

师:这叫——

生:委婉连绵。

师:这叫?

生:旋律。(在老师提示下学生说出旋律)

师:琴声有旋律,而句子有什么律?

生:韵律。

师:现在我们再来读“他爱那??”的几个句子,自己练习读一读。

(生读)

师:谁能来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他爱那??”的一组排比句。)

师:苦难一生的音乐,这是高潮,再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 )

师:这句话我们要读出委婉连绵,你还不够连绵,“苦难一生”要放慢点,(示范)“苦难”是一生呢!不是一阵子的。(笑)你先读读这个词。

生:苦难一生。(读出了起伏。)

(为薛老师词语朗读指导叫好!)

师:你连起来再读。

生:(再读)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

师:人长的帅,读得也很不错。

师:谁再来读读这组排比句。

(生读“他爱那??”的一组排比句。 )

师:感情很真,读这段话我们要向刚刚的同学那样,从旋律中读出韵律,从琴声中读出心声,我们自己再读读这段话。

生:(自由读。)

师:这段话适合独奏,适合一个人读,想不想听老师来读?

生:想

师:配上音乐就更好,老师不一定读得好。

(老师配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我请一个同学读琴声的三句话,其他的同学读阿炳的心声,我们全班一起来合奏这段话。 (生合作读)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读到的是——

生:二泉映月

师:我们感受到的是——

生:旋律、韵律

师:琴声、心声声声相融,旋律、韵律律律相和。这样的意境(师在第四组词串的顶端板书:意境)是要表达阿炳独特的——

生:心境。

师:他要表达的是这样的心境——

生:(齐读)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有这样的心境,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处境,那就是——

生:(齐读)师傅离世 双目失明 生活贫困 疾病折磨

师:这样的琴声和这样的二泉映月的环境和谐吗?这么美的环境应该拉出什么样的曲子来? 生:优美的。

生:轻快的。

生:轻柔的。

师: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和这个旋律没有关系。老师告诉你们,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 这个故事说这首曲子是阿炳在二泉有感而发拉出来的,这是真的吗?

生:不是。

师:我们今天读到这个故事,有真实的内容,比如阿炳的处境,阿炳的心境,但这个故事是个传说。 我们人的一生不同的阶段,有童年,有少年,有青年,有中年,有老年,听二泉映月会有不同的感受,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我们现在是少年,等我们长大了,再来听二泉映月,会听到今天听不到的声音。


第二篇:二泉映月


周三晚上

《二泉映月》赏析

院别:数理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105100140021

姓名:吴强

指导教师:

《二泉映月》赏析

摘要:《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它作为中国近现代民族器乐创作的优秀代表,以逻辑严谨的结构以及对人生的深切感叹,展现了古老民族的东方神韵。

关键词:二胡 意境 演奏技巧

一、《二泉映月》的作者生平简介

《二泉映月》这首乐曲,大多数人都听过,然而对于这首乐曲的作者了解的并不是太多。《二泉映月》的作者是二胡演奏家阿炳所做。阿炳,原名华彦钧,阿炳是他的乳名,是江苏省无锡东亭人。其父华清和是当地的一位道士,擅长演奏二胡、三弦、琵琶等乐器,其中以琵琶最为精通。作者四岁时就失去了母亲,有同族的婶母抚养长大。8岁随父亲在道观里学习音乐演奏。他对音乐很有悟性,在12岁时已能够演奏多种乐器,二十岁时他父亲患病去世。最后孤零零一个人生活。然而命运又跟他开了个玩笑,在他21岁时,又患了眼疾,34岁时双目失明。又赶上社会动荡不堪,他生活无着,最后只得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

作者天资聪颖,自小学习十分刻苦。冬天,为了弹好琵琶,他用冰块摩擦双手锻炼指功;夏夜,他在练二胡时将双脚泡在水里,以防蚊虫的叮咬;真可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正由于这种勤学苦练,他在13岁时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二胡、三弦、琵琶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16岁时已得到了无锡道教界的一致公认。此后,华彦钧不顾父亲和道教长辈们的指责,沉迷于与浪迹天涯的民间艺人的交流和切磋之中,并由此广泛学习了各地丰富的民间音乐。

民国36年,他肺病发作,卧床吐血,从此不再上街卖艺,在家以修理胡琴为业,艰难度日。19xx年4月23日无锡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乐曲获得新生。19xx年暑期,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为了发掘、研究和保存民间音乐,委托杨荫浏教授等专程到无锡为他录制《二泉映月》等作品。19xx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

从作者一生的经历来看,作者一生可谓是坎坷。《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中反映了 他的情感。

二、《二泉映月》名字的由来 19xx年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当时参加录音的还有祝世匡老先生。

祝世匡曾在无锡报发表过《乐曲定名经过》一文,他在文中写道:“录音后,杨先生问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阿炳说:?这支曲子是没有名字的,信手拉来,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杨先生又问:?你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经常在街头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杨先生脱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我说:?《二泉》不像个完整的曲名,粤曲里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称它为《二泉印月》呢??杨先生说:?印字是抄袭而来,不够好,我们无锡有个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点头同意。《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定了下来。

三、《二泉映月》的演奏技巧和艺术价值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从pp至ff。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用弓轻重有变,忽强忽弱,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阿炳二胡曲有三个独特的演奏手法。一是刚健的直线滑音。不论是《二泉映月》,还是《听松》,其滑音大多呈直线形式(即果断地上下滑动,中间不拐弯),要求两手密切配合、同时动作,以奏出刚健的音头。即使是连弓演奏的定把滑音,也是左手快速地直线滑动,右手配以浪弓,使发音顿挫分明。这种滑音是阿炳刚毅性格的体现。第二是定把演奏,一指按多音。由于阿炳经常用绳子将二胡挂在身上站立演奏,因此换把不太方便,这就形成了一整段音乐都在同一个把位中演奏,遇到把位外的音时就用一指伸展奏出,而且在换把时音乐大多略有停顿。这种停顿,既是演奏手法的需要,也是音乐特点之所在。只此一点,就能看出阿炳“巧夺天工”之奥妙,令人叫绝。由于定把演奏,用一指伸展奏出的音通常略高,但这正好符合音律美中“辅助音向骨干音倾向”的原则,听起来十分顺耳,且刚健有力。如果用换把将这些音奏准,反而会觉得软弱不顺,有失阿炳音乐风骨。这又是一巧妙之处。第三是不规则重音的运用。阿炳二胡曲的重音并不是规则的节拍重音,而是吸收了民间锣鼓乐的节奏特点,就连长音也用波弓奏出其内在的律动。再一巧妙之处就是大量不规则弓法的运用使这些重音大多落在拉弓上,使音乐与技法浑然一体,多变而有序。因此,有人把这些重音称为拉弓重音,又有人把这些拉弓称作重音拉弓。音乐的重音与技法的拉弓互为因果,完全融为一体,既独具匠心,又流于自然。这种我们多年追求的艺术境界,被阿炳轻轻一挥而就,就使我们不得不深深地敬佩阿炳音乐功底之深厚了。

三、对《二泉映月》的感悟

《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我听了好多遍。每一次听我都有不同的感受。纵观全曲, 二泉映月的音乐语言是唯美慈悲的,它弱起弱收,起承转合,始终处于错落有致的变奏旋律中,它带给人们的是心灵的震撼和抚慰,它不是揭示伤痛,它并不以抗争为背景,它是在平衡的心态中表现出厚重和向上的精神 它的音乐语言传递着多个层面:人世沧桑的感悟童年生活的追忆 古老东方的神韵修行人心静如水的超然,更有那宗教式的深邃和宁静,以及饱尝人世间疾苦后又重归于平静的心境。

结尾句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由于此曲是阿炳在街头行走卖艺途中演奏, 自然就存在自由反复和随时结尾的可能性。所以留下未尽的情感, 是值得思考与想象的,阿炳以一种美好的向往结束了全曲。可见他虽然深受社会的迫害, 可还是以战斗的姿态和乐观的精神对待他的艺术创造,这是非常可贵的。

《二泉映月》的超凡脱俗,是植根于苦难土地里长出的一株奇葩,它的优美哀怨的旋律, 是对寂美悠静的世间最后的寄寓。当黄昏渐渐暗淡下去, 月上东方, 琴弓方止, 余音缭绕, 一泓心泉在月色里泛着涟漪,让我们记住《二泉映月》, 记住阿炳吧!

参考文献:

[1]赵寒阳. 阿炳二胡曲教学札记[M]. 华乐出版社, 2003.

[2]许民、顺通、辛琪.音乐作品欣赏实用教程[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3]卿扬 . 永恒的《二泉映月》 秘书.2006.11

[4]蒋亚丽.阿炳与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科技创新导报,2009

更多相关推荐:
二泉映月 读后感

二泉映月读后感二泉映月的确是首不朽的名曲乐声时而欢快时而低缓时而不安时而平静时而躁动时而阴柔还是一抹转瞬即逝的欢愉乐声的每一次抑扬眼里仿若顾盼到的每处角落都埋藏了鸟语花香般的希望这么动听悲美的曲子怎能不动人心弦...

二泉映月读后感

二泉映月读后感篇一二泉映月gt读后感第一段讲了无锡的惠山山清水秀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山脚下流淌着一股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第二段讲了小阿炳和师傅在某一年的中秋夜去了泉边他们共同欣赏着泉水的声音于是师傅问小阿炳你...

二泉映月读后感

读二泉映月有后感当二胡声生腾跌宕美丽动人的时候谁能想到这首二泉映月的作者竟会是一个盲人阿炳或许是命运的不公或许是天意的无情竟会让一个未来有有这无限前途的阿炳双目失明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了二泉映月这篇文章虽然把书...

《二泉映月》读后感

二泉映月读后感今天王老师教我们二泉映月这篇课文课文中最令我敬佩的是阿炳面对挫折顽强不屈的精神是呀面对挫折只有不屈服于灾难的人才能立足于世界雨打花撒落满地但是落花不会因为你的悲伤而重现枝头滔滔长江蕴含着一个又一个...

《二泉映月》读后感

二泉映月读后感前几天我看到了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想到了阿炳那坎坷的经历和那坚持不懈的精神令我敬佩我联系到了自己毫无没有像阿炳一样坚强二年级暑假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尹老师那里学习毛笔字一开始我还觉得感觉不错可是练了几个月...

《二泉映月》读后感

二泉映月读后感前几天我看到了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想到了阿炳那坎坷的经历和那坚持不懈的精神令我敬佩我联系到了自己毫无没有像阿炳一样坚强二年级暑假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尹老师那里学习毛笔字一开始我还觉得感觉不错可是练了几个月...

二泉映月有感

二泉映月有感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末华彦钧小名阿炳后双目失明人称瞎子阿炳他身世悲凉四岁丧母随父亲在道观里学习音乐演奏二十岁时父亲患病去世二十一岁时患了眼病三十五岁...

二泉映月阅读题题目及答案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

二泉映月听后感

二泉映月听后感我现在静静地坐在电脑前面沏上了一杯清茶打开小台灯听着这支二泉映月曲子闭目遐想体会着阿炳与生活与社会的抗争这首曲子满载着老人生活的艰辛和苦难包涵着他坚强不屈的意志更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骨气听着让人感动得...

《二泉映月》听后感

专业自动化班级0812班姓名孙红叶学号08120xx219二泉映月听后感二泉映月阿炳的代表作他身世悲凉四岁丧母随父亲在道观里学习演奏后来父亲去世他也双目失明又因社会动乱生活无着只得流落街头卖艺为生他饱尝了人间的...

二泉映月听后感

二泉映月听后感二泉映月从一声长长的叹息开始就切入特别舒服仿佛咿呀的开了门声音颤动着挥发着张力然后渐渐的走渐渐的走慢慢的如果把这个音乐想象成波的话那么现在应该是前面的涓涓细流在那里细细的蔓延又像一只手在那里轻轻的...

《二泉映月》教后感

二泉映月教后感二泉映月教后感二泉映月一文浓缩了民间艺人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这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读此...

二泉映月读后感(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