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有感

时间:2024.5.15

《二泉映月》有感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末。华彦钧小名阿炳,后双目失明,人称“瞎子阿炳”。他身世悲凉:四岁丧母,随父亲在道观里学习音乐演奏;二十岁时,父亲患病去世;二十一岁时患了眼病;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因社会动乱、生活无着,他只得流落街头,开始了流浪卖艺的生涯。战火连年,他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受尽了欺压凌辱??而此曲就创作于这个时期。

此曲时长3分35秒,全曲以一个短小的引子开始,犹如一声长叹,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向我们讲述他一生的苦难遭遇。紧接而来的全曲主题,那仿佛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旋律,同样催人泪下、使人心碎。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以do、so两个音的八度跳进为分界线。第一部分共16拍,稍呈波浪形的旋律线,好像是作者坐在泉边,细诉着绵绵往事,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旋律平静真挚,有点悲但是柔中带刚;第二部分共8拍,继第一部分的结束音之后在高八度do上开始的这个段落,音乐由平静、深沉而变得稍稍明亮,仿佛生活中偶现的一缕阳光、一丝希望;第三部分又是16拍,这个段落继第二部分的结束音之后在高八度so上开始,音乐突然转为激动、昂扬,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阿炳从心灵底层迸发出来的愤怒至极的呼喊声,那是阿炳的灵魂在疾声呼喊,是对命运的挣扎与反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昂扬的乐曲在饱含不平之鸣的音调中进入了结束句,而结束句又给人一种意

犹未尽之感,仿佛作者仍在默默地倾诉着,倾诉着,倾诉着……。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也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示着一幅幅痛苦往事的悲惨画面。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因此,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用弓轻重有变,忽强忽弱,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我还记得我是从高中开始听这首曲子,我不敢说自己对阿炳很了解,但我每次听这首曲子的时候,我的灵魂都在承受着精神上的洗礼和拷打,惨白的青衫,青筋暴露如枯树枝般的双手,在那破旧的乐器上轻轻扯拉,乐声响起, 时而高潮,时而低缓,时而不安,时而平静,就好像是在听隔壁大婶讲诉着数不清的人间悲喜事。听着《二泉映月》优美的旋律,我仿佛看到月光照在清泉上,反射出银色的光,泉水缓缓流淌,滋润着泉边的小草,这茫茫月夜是那么幽美、宁静。我又仿佛看到一个脸上布满哀伤,双鬓零乱,眼里流露着沧桑,衣着褴褛的女子牵引着一个瞎子,拖着一把破旧的二胡,走过窄窄的街道,度着一程又一程艰辛人生,那就是我们后世所尊称的民族音乐家——瞎子阿炳。曲子开头以悲凉、凄惨为基调,乐声由远及近,悠扬、涩哑,仿佛一位老人用他那沙哑的声音在向你诉说他那悲惨的一生,让

人听了都想掉眼泪,但是老人悲的不是自己一生的凄惨,而是自己的音乐得不到欣赏,得不到承认。月下,那个盲艺人坐在泉边叹着心酸的往事。月下的二泉如此美丽,二泉的月色如此静谧。曲中基调复杂多变,这主要是由于凄惨的遭遇使阿炳心中集聚了太多的情感,在病危的时候,或在病榻之上,随手奏来,不管顺序,不管章节,曲由心生。所以这首曲子浑然天成,没有一点拖泥带水。听《二泉映月》,那失落的心就会渐渐地抚平。人到中年以后,经历过荣辱沉浮,看惯了世态炎凉,胸中常郁积着一股不平之气,《二泉映月》就是把这种难以言说的失落感替你抒发出来,悲凉、愤懑、孤独和茫然,一股脑儿倾泻出来,催人泪下。但它将悲愤引向一种令人进入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境界。我想这正是《二泉映月》的魅力所在。


第二篇:听《二泉映月》有感


听《二泉映月》有感

自古英雄多磨难,在音乐世界中,阿炳就是这样的一位艺人,他在饱经社会黑暗,历经生活沧桑中创作出了不朽之作——《二泉映月》。

有人说选择了艺术就选择了孤独,阿炳很孤独,他在音乐被贬低到极点时选择了它。一切荣华富贵与他无缘,终日只有一把二胡相伴,所见只是“路有冻死骨”,所闻只是“苛政猛于虎”。这是艺术给他的不公,但如果不是那把二胡在他最孤独时给了他安慰,在他受伤时填补他心灵的创伤,这位音乐巨子是否与世长辞,恐怕也无人知晓。

也有人说:音乐属于强者!这是否与前面那一句相互矛盾?不,绝不。这两句话单独来说任何一句都是不完整的。片面的,就如同一块被分割的玉,只有一方面,是无法创造出这惊世奇作的。

艺术是在失落时被人挖掘出来的,它把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使他们在音乐得到启迪、迸发,变成生活强者。

《二泉映月》如泣如诉的旋律上人如痴如醉,站在主席台上的小泽征尔,深深沉醉在《二泉映月》的优美旋律之中,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对于月,中国有许多神秘的传说,有得美好,有得凄凉,贝多芬有美妙的《月光交响曲》。而阿炳,则把一生愤愤不平、憧憬与悲苦都赋予了月。

在劳动公园的广场上,我以外地听到了《二泉映月》。那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街头艺人,他完全把阿炳那种凄楚、无奈、愤恨表现得淋漓尽致,那种失落中的迸发,我终于理解了阿炳,理解了一生清贫,不求名利,为追求艺术、实现自身价值而在黑暗中挣扎的阿炳。听着那首《二泉映月》,我完全将自己融化在音乐的惊涛骇浪中,静静地感受着它给我带来洗礼,在音乐当中得到解脱与永生。

月光如泪,轻轻从阿炳的二胡中慢慢流出,洒在我的心上,我的心,感受着阿炳的痛??

更多相关推荐:
二泉映月 读后感

二泉映月读后感二泉映月的确是首不朽的名曲乐声时而欢快时而低缓时而不安时而平静时而躁动时而阴柔还是一抹转瞬即逝的欢愉乐声的每一次抑扬眼里仿若顾盼到的每处角落都埋藏了鸟语花香般的希望这么动听悲美的曲子怎能不动人心弦...

二泉映月读后感

二泉映月读后感篇一二泉映月gt读后感第一段讲了无锡的惠山山清水秀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山脚下流淌着一股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第二段讲了小阿炳和师傅在某一年的中秋夜去了泉边他们共同欣赏着泉水的声音于是师傅问小阿炳你...

二泉映月读后感

读二泉映月有后感当二胡声生腾跌宕美丽动人的时候谁能想到这首二泉映月的作者竟会是一个盲人阿炳或许是命运的不公或许是天意的无情竟会让一个未来有有这无限前途的阿炳双目失明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了二泉映月这篇文章虽然把书...

《二泉映月》读后感

二泉映月读后感今天王老师教我们二泉映月这篇课文课文中最令我敬佩的是阿炳面对挫折顽强不屈的精神是呀面对挫折只有不屈服于灾难的人才能立足于世界雨打花撒落满地但是落花不会因为你的悲伤而重现枝头滔滔长江蕴含着一个又一个...

《二泉映月》读后感

二泉映月读后感前几天我看到了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想到了阿炳那坎坷的经历和那坚持不懈的精神令我敬佩我联系到了自己毫无没有像阿炳一样坚强二年级暑假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尹老师那里学习毛笔字一开始我还觉得感觉不错可是练了几个月...

《二泉映月》读后感

二泉映月读后感前几天我看到了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想到了阿炳那坎坷的经历和那坚持不懈的精神令我敬佩我联系到了自己毫无没有像阿炳一样坚强二年级暑假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尹老师那里学习毛笔字一开始我还觉得感觉不错可是练了几个月...

《二泉印月》读后感

二泉映月读后感羊毫街小学五2班李胤宣今天我读了二泉映月这篇文章不禁被阿炳敢于同命运做斗争的精神所感染搜索百度阿炳两字阿炳真名华彦钧民间艺人江苏无锡人1893年出生于无锡一岁丧母20岁丧父21岁患眼疾35岁双目失...

听《二泉映月》有感

听二泉映月有感自古英雄多磨难在音乐世界中阿炳就是这样的一位艺人他在饱经社会黑暗历经生活沧桑中创作出了不朽之作二泉映月有人说选择了艺术就选择了孤独阿炳很孤独他在音乐被贬低到极点时选择了它一切荣华富贵与他无缘终日只...

观【二泉映月】有感

观二泉映月有感阿炳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师傅在道庙学艺阿炳苦学精炼琴艺大有长进不久师父去世就去寺里做了小天师由于钟师傅被李老虎殴打不能上街卖艺挣钱于是阿炳陪同钟师傅爱女上街卖艺从而忘记了给寺里天师琴颂被寺长赶出寺庙此...

二泉映月听后感

二泉映月听后感对于二胡一直以来都不怎么喜欢可能是崇洋媚外的缘故吧觉得二胡外行呆板有些俗气不像钢琴那样雍容华贵堪称雅正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家中有一把二胡爸爸会经常逼我弹拉而我每次拉出来的都是杀鸡音不堪入耳所以我不喜...

二泉映月阅读题题目及答案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

二泉映月听后感

二泉映月听后感我现在静静地坐在电脑前面沏上了一杯清茶打开小台灯听着这支二泉映月曲子闭目遐想体会着阿炳与生活与社会的抗争这首曲子满载着老人生活的艰辛和苦难包涵着他坚强不屈的意志更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骨气听着让人感动得...

二泉映月读后感(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