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习题集

时间:2024.4.14

大学语文习题集

第一讲 亲情(舒志武编写)

课文

《母亲》(精读)

《范县署中与舍弟墨第四书》(泛读)

第一讲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写作水平

B.深化中学语文

C.增强人文修养

D.了解中国文学发展史

2. 大学语文课文篇目应该是()

A. 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

B. 中国现代作品

C. 唐诗宋词

D. 中国古代作品

3. 袁可嘉作品中的母亲跟下列()中的形象更相似:

A.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B. 高尔基《母亲》

C. 肖复兴《母亲》

D. 叶赛宁《写给母亲的信》

4.“迎上门来堆一脸感激”,指的是()

A. 谢天谢地,儿子你终于回来了

B. 庆祝儿子大学毕业

C. 庆幸八年抗战的胜利

D. 庆幸我还活着

5.“书名人名如残叶掠空而去”,意思是()

A. 见到母亲,高兴得把书本撕烂扔向空中

B. 见到母亲,高兴得把以前认识的人全忘了

C. 与母爱相比,我在学校学到的那点知识太微不足道了

D. 与母亲相比,所有名人名著都是秋风中的残叶

6. 郑燮《范县署中与舍弟墨第四书》给读者的感觉是()

A. 啰嗦

B. 反智

C. 不相信弟弟

D. 亲切

7. “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反映了作者()

A. 对佃农虚伪的客气

B. 想要佃农多交佃租

C. 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D. 生怕佃农造反

1

8. “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中“小头锐面”的意思是()

A. 长得白面书生

B. 为人刁顽刻薄

C. 善于投机钻营

D. 身材短小精干

9. 《为奴隶的母亲》中的“母亲”有“春宝”和“秋宝”两个儿子,()

A. 两个儿子同父同母

B. 春宝是母亲出典给秀才后所生,秋宝是与原配皮贩所生

C. 秋宝是母亲出典给秀才后所生,春宝是与原配皮贩所生

D. 两个儿子后来都在母亲身边

10.母亲出典给秀才是因为()

A. 她的丈夫抛弃了她

B. 母亲有点喜欢秀才

C. 她的丈夫对她花言巧语欺蒙哄骗

D. 生活所迫

11. 查尔斯·兰姆一生没有妻室儿女,却津津乐道地描写他与子女的天伦之乐,反映了()

A. 兰姆精神错乱

B. 兰姆充满人情味而又莫名孤独的悲哀

C. 作者厌倦了现实生活

D. 作者还想娶妻生子

12. 肖复兴《母亲》中的继母是一个()

A. 忍辱负重,充满母爱的人

B. 胆小怕事,感情脆弱的女性

C. 大刀阔斧,不拘小节得巾帼须眉

D. 厚亲生而薄非己出的后母

13.“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表达了作者()

A. “母亲老了,自然规律”的感叹

B. “母亲脊椎有病,我没有照顾好”的后悔

C. “这是母亲为儿女操劳的结果”的感激之情

D. “我也不年轻了”的担忧

14.叶赛宁《写给母亲的信》中“你穿着破旧棉袄,常到大道上去张望”,表示()

A. 母亲生活简朴

B. 母亲喜欢散步看风景

C. 母亲一心一意时时刻刻只盼着儿子归来

D. 母亲孤独无聊

15. 袁可嘉的《母亲》是一首()

A. 自由诗

B. 古体诗

C. 象征诗

D. 新格律诗

二、多项选择题

1. 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可以使我们()

A. 了解国际形势

2

B. 更加热爱生活

C. 更加痛恨腐败

D. 心胸更加开阔

2. 大学语文的学习方法应该是()

A. 以记诵为主

B. 只要听老师讲授

C. 阅读、思考

D. 听讲、联想

3. “一双老花眼充满疑惧”,反映了母亲()

A. 凡事多疑

B. 关心儿子

C. 过于高兴

D. 不认得儿子

4. “见了你才恍然于根本的根本”,“根本的根本”指的是()

A. 无私的爱

B. 超越恩怨的包容

C. 默默地奉献

D. 科学技术

5. 从《母亲》第一段看,作者袁可嘉认为母亲()

A. 可爱,但不够大气

B. 可敬,但对“我”太不放心

C. 可爱,为儿受了不少苦

D. 可敬,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6. 课文《母亲》给读者的感觉是()

A. 一个革命的母亲

B. 一个贤妻良母

C. 一个平凡的母亲

D. 一个伟大的母亲

7. 课文《母亲》的形式特点是()

A. 诗行比较整齐

B. 平仄合律

C. 基本上每句四顿

D. 节奏随意

8. 课文《母亲》的韵律特点是()

A. 押韵随意

B. 隔句押韵

C. 押平声韵

D. 音韵回环

9. 从《范县署中与舍弟墨第四书》看,作者与其弟弟的感情是()

A. 客气有余,信任不够

B. 严肃有余,随和不够

C. 兄弟友于,亲密无间

D. 相互信任,无话不谈

10. 我们可以这样对待父母()

3

A. 鼓励他们继续艰苦朴素锻炼身体

B. 经常跟他们聊聊天

C. 经济上给予帮助

D. 想发脾气就发

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简要分析说明)

1. 大学语文是中学语文的巩固和提高。

2. 孝敬父母是一种封建传统,不值得提倡。

四、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朱自清·背影)

1. 父亲是个胖子,又穿着大马褂,上下月台,穿过铁道去买橘子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我”最后还是“只好让他去”,为什么“我”不坚持去?

2. 这段文字两次写到“我”流泪,两次流泪时的心情有不同吗?有什么不同?

3. “进去吧,里边没人”,这句话的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分别是:

五、读后感作文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合课程所学,写一篇600字的反映亲情的记叙文。

第二讲 爱情(董阳编写)

课文 《小城三月》(精读);

《摩珂摩耶》(泛读)

第二讲复习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萧红作品的是:

A《生死场》 B《八月的乡村》 C《呼兰河传》 D《小城三月》

2、《小城三月》是属于萧红作品中的哪一种?

A、处女作 B、成名作 C、代表作 D、最后一部作品

3、最先肯定萧红的文学才华、帮助她出版第一部作品、对她的思想有深刻影响的著名作家是

A萧军 B胡风 C茅盾 D鲁迅

4、深受鲁迅思想的影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现代女作家是

A 冰心 B萧红 C丁玲 D张爱玲

4

5、《小城三月》主要讲的是以下哪一组人物的故事?

A、“我”和翠姨 B、 “我”和堂哥 C、 翠姨和堂哥 D 、翠姨和她的未婚夫

6、萧红的最后一部小说命名为“小城三月”,其主要原因是:

A 翠姨的故事发生在小城的三月份 B翠姨短暂的生命就是在小城的三月结束

C 小城三月的美好而短暂是翠姨人生的隐喻 D 萧红非常怀念小城的三月

7、《小城三月》里有一段“我”和翠姨买绒绳鞋的情节,你认为这一情节的主要作用是:

A 表现“我”和翠姨之间的友谊 B刻画翠姨的性格

C 表现翠姨对“我”堂哥的爱 D表现“我”和翠姨的生活情趣

8、《小城三月》里翠姨妹妹的形象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 表现姐妹情谊 B暗示翠姨不愿意出嫁的原因

C衬托翠姨的性格形象 D是翠姨爱情悲剧的见证

9、翠姨的生病以致死去,主要病因是:

A 心脏病 B 妇科病

C 抑郁 D 神经错乱

10、“我”的堂哥对翠姨:

A 一往情深 B 其实不理解

C 无所谓 D 不满意

11、在婚姻问题上,翠姨想加一个:

A 自己喜欢的男人 B 有钱的男人

C 有地位的男人 D 有事业心的男人

12、泰戈尔的小说《摩诃摩耶》的主人公的悲剧是源于以下哪个宗教的习俗?

A、佛教 B、基督教 C 、婆罗门教 D、伊斯兰教

13、 摩诃摩耶最终离开罗耆波的原因是

A、她的容貌被毁, B、罗耆波违背了诺言

C、罗耆波不再爱她 D、她不再爱罗耆波

14、《摩诃摩耶》这个故事在批判野蛮种姓婚姻制的同时,也表达了:

A 爱情至高无上 B 地位低下的人没有出路

C 人生很可悲 D 信诺和尊严高于一切

15、《摩诃摩耶》这篇小说具有如下特点:

A 简练 B 朴实

C ACD D动人

二、多项选择题

1、有关“萧红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是一种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小说别体 B、结构严谨,情节紧凑

C、人物性格鲜明,形象完整 D、情节常为场景和片段的描写所打断

E、常常以一个小女孩“我”的口吻讲故事

2 、《小城三月》主要的艺术特色有:

A、儿童视角 B、散文化的结构 C、诗化的风格 D、鲜明的人物形象

E、首尾呼应 F、情节曲折

3、下列属于现代作家萧红作品的是

A《呼兰河传》 B《八月的乡村》 C《小城三月》 D《马伯乐》 E《早春二月》

4、《小城三月》一头一尾对春天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

A首尾呼应 B点明故事发生和结束的时间 C增加小说的抒情效果

5

D象征翠姨美好而短暂的生命 E隐喻爱情的萌动和悲剧性

5、《小城三月》在文体结构方面的主要特点是

A情节紧凑 B 叙述有层次 C首尾呼应 D非情节化

E以场景和片段的描写为主 F一头一尾构成隐喻

6、小女孩“我”在《小城三月》中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A是故事的叙述者 B是翠姨爱情的见证者 C 增加故事的亲切感和可信性

D增加小说的抒情性 E 在翠姨和“我”的堂哥的爱情中起了关键作用

7、下列属于印度诗人泰戈尔代表诗集的有

A 《吉檀迦利》 B《新月集》 C《草叶集》 D《飞鸟集》 E《恶之花》

8、摩诃摩耶是一位非凡的女子,她具有以下美好的品格:

A、沉静端庄 B、温柔贤惠 C 、勤俭持家 D、富有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

E、信守和注重承诺 F、把尊严看得高于一切

9、摩诃摩耶愿意嫁给一位垂死之人,主要是因为

A他门第高贵 B可以获得丰厚的遗产 C她深受传统观念的支配

D 她愿意顺从哥哥的意愿 E为了逃避罗耆波的求婚 F受她哥哥的逼迫

10、泰戈尔通过塑造摩诃摩耶这一文学形象着重表达了

A赞同印度的种姓制度 B对印度妇女低下的地位和悲惨遭遇的同情

C对女性顺从、忍耐、自尊等品格的赞扬 D为了爱情可以抛弃一切甚至生命

E为了尊严可以牺牲爱情甚至生命

三、辨析题

1、《小城三月》是小说,但同时具有散文和诗的特征

2、小说命名为“小城三月”是因为主人公翠姨的故事正好发生在春天。

3、摩诃摩耶拒绝罗耆波的求婚是因为罗耆波没有足够的财产。

4、摩诃摩耶最终离开罗耆波是因为她不再爱他了。

四、简答题:

1、文章一头一尾对春天的描写在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

2、你认为造成翠姨爱情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3、摩诃摩耶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五、作文

以“我对爱情的认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第三讲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

A. 英国

B.德国

C. 法国

D.意大利

2. 艾兴多尔夫是19世纪后期()的杰出代表

A. 浪漫派

B. 湖畔派

6

C. 自然主义

D. 现实主义

3.诗中的“飞花”指的是()

A. 天真

B. 理想

C. 自由

D. 以上皆是

4.“此地是一片雪国/我头上也白发如雪”的意思与下列哪项内容最接近()

A.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掺掺戚戚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D.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环顾四面,我发觉/片片飞花呀全是冰雪/此地是一片雪国/我头上也白发如雪”,反映了作者()

A. 认为现实与梦境一样飘着雪花,感到愉悦

B. 醒后心情失落、孤独,发现原来寻觅已久的东西其实就在故乡,可“我”已年老了

C. 以为现实就是故乡

D. 思乡之愁消失了 6.以下不是“乡情诗”的是()

A. 叶赛宁《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

B. 李白《静夜思》

C. 《荷马史诗》

D. 余光中《乡愁》

7.以下称谓非本课所讲“乡情诗”是()

A. 乡土诗

B. 田园诗

C. 乡愁诗

D. 乡关诗

8.抒写“乡情”是何种文学母题()

A. 上古时代文学母题

B. 农耕文明时代文学母题

C. 工业文明时代文学母题

D. 所有时代永恒的文学母题

9.本诗中“梦回”部分有()

A. 儿歌

B. 游戏

C. 母爱

D. 亲子交流

10.本诗中属于“梦醒”部分的有()

A. 月落

B. 飞雪

C. 行走

D. 客死

7

二、多项选择题

1.《我梦见重又归去》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A. 无拘无束的漫游欲

B. 对远方的向往

C. 对故乡的眷恋

D. 对理想的憧憬

2. 诗中运用到的对比有()

A. “梦”与“醒”

B. “无牵无挂”与“白发如雪”

C. “古老的谷底”与“一片雪国”

D. “我的家园”与“异域他乡”

3. 诗人梦回的是()

A. 现实的家园

B. 精神的家园

C. 富含浪漫主义的精神世界

D. 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心灵状态

4.“我的家园”在精神层面上指的是()

A. 诗人无限眷恋、无限憧憬的精神家园

B. 人与自然处在一种亲密无间的和谐之中的精神家园

C. 浪漫主义影响下梦幻的的精神家园

D. 不存在的精神家园

5.本诗运用了()艺术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对比

6.本诗运用了多重对比()

A. 梦见/醒来

B. 春天/冬天

C. 孩童/白发

D. 亲人/敌人

7.本诗写了()

A. 现实家园

B. 梦里故乡

C. 精神乡愁

D. 壮志难酬

8.本诗流露了哪些情感()

A. 今不如昔

B. 童年创伤

C. 老不如少

D. 恋母情结

8

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简要分析说明)

1. 诗人梦回的是现实的故乡。

2. 诗人醒来过来,发现自己周围都是雪花,有如梦中一样,所以心情愉悦,乡愁消失。 3. 我们还学过《老妇还乡》,也是乡情主题。

4. 浪漫主义文学的“乡愁”,就是指对家乡的思念。

四、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

2. 诗人为这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乡愁呢?

3. 在《乡愁》这首诗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读后感作文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合课程所学,写一首表达乡情的诗。

课文:《飢饿艺术家》(精读)

《苦恼》(泛读)

第四讲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卡夫卡是( )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

9

A. 德国

B.波兰

C.匈牙利

D.奥地利

2.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 )作家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表现主义

D. 魔幻主义

3.卡夫卡的3部长篇小说是( )

A. 《美国》、《审判》、《城堡》

B. 《变形记》、《审判》、《城堡》

C. 《判决》、《饥饿艺术家》、《城堡》

D. 《变形记》、《审判》、《饥饿艺术家》

4.契诃夫是俄国著名小说家和( )家。

A. 戏剧家

B. 诗人

C. 散文家

D. 评论家

5.《苦恼》中“车夫嘬起嘴唇,对那匹马发出啧的一响”句中“啧”正确的读音是( )

A. zá

B. zé

C. ě

D. zè

6.《苦恼》的情节特点是( )

A. 情节曲折

B. 没有曲折的情节

C. 事变惊人

D. 情节突变

7.“任何人对他都变得不复存在,连笼子里那对他至关重要的钟表发出的响声也充耳不闻”(《饥饿艺术家》)表现了艺术家对艺术( )的态度

A. 无所谓

B. 恐惧

C. 痛苦

D. 忘我

8.《苦恼》中“我拿我的烦恼向谁去诉说?”出自( )

A. 作者契诃夫之笔

B. 主人公姚纳之口

C. 引自宗教诗

D. 人物军人之口

9.

大学语文习题集

法作直截了当的阐释。尽管风格体裁通常是平淡的累赘的,但气氛总是那么像梦魇似的主题

( )

10

A. 福克纳

B. 加缪

C. 卡夫卡

D. 阿斯图里亚斯

10. 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之后第一次没能按时起床,母亲,父亲和妹妹相继来敲他的门,他们的动机是:( )

A.关心格里高尔的身体

B.关心格里高尔的情绪

C.催促格里高尔吃早饭

D.催促格里高尔赶火车

11. 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称为20世纪( )

A.西方现代派文学之父

B.西方存在主义之父

C.西方黑色幽默之父

D.西方荒谬主义之父

12、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注重表现的( ),体现的是虚妄荒诞与细节真实相结合的特色。

A.外部世界

B.内心世界

C.现实世界

D.自然世界

13.通过长篇小说《城堡》的主人公K,可以看出( )是卡夫卡小说的特点。

A.现实性

B.完成性

C.未完成性

D.可能性

14.卡夫卡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 ),他们时时感受到强大的异己势力的压迫,因而充满恐惧感、焦虑感、孤独感和灾难感,有无路可走的悲观、苦闷情绪,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A.小人物

B.知识分子

C.官员

D.农民

15. 《苦恼》以冷峻的笔触写出了老马车夫的辛酸和苦恼,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这句话出自( )

A.旧约全书

B.新约全书

C.古兰经

D.心经

二、多项选择题

1.《饥饿艺术家》通过艺术家这个形象表现了现代社会的( )

A. 荒谬

B. 痛苦

C. 美好

D. 孤独

11

2.《苦恼》中姚纳的双重苦恼是什么( )

A. 贫穷的苦恼

B. 失去儿子的苦恼

C. 无人诉说的苦恼

D. 地位低下的苦恼

3.《饥饿艺术家》中将艺术家刻画为“身穿黑色紧身服、脸色苍白、瘦骨嶙峋”的形象目的是( )

A. 突显其艺术殉道者的身份

B. 表现艺术家精神与肉体的合一

C. 象征艺术家的圣者地位

D. 表现他的饥饿程度

4. 《苦恼》的结尾处写到“姚纳把心里的话统统讲给它听了”其中的“它”指( )

A. 小母马

B. 姚纳自己

C. 上帝

D. 死去的儿子

5. 卡夫卡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有( )

A. 象征

B. 讽刺

C. 拟人

D. 夸张

6. 下列哪些作品是契诃夫的( )

A. 《樱桃园》

B. 《第六病室》

C. 《苦恼》

D. 《带小狗的女人》

7. 卡夫卡揭示人在现代的异化的作品有( )。

A. 《美国》

B. 《万有引力之虹》

C. 《变形记》

D. 《饥饿艺术家》

8. 卡夫卡创作特色( )

A.象征

B.荒诞

C.讽刺

D.简洁

9.作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中的一位,契诃夫一生共写了700余部短篇小说,广泛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生活,其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朴素自然

B.含蓄冷峻

C.简洁凝练

D.荒诞讽刺

10.车夫姚纳的真正苦恼是什么( )

A.被人嘲笑

12

B.失去儿子

C.穷困无助

D.无人诉说

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简要分析说明)

1. 《苦恼》中主要采用了类比的方法结构全文,因此无需中心线索。

2. 在现代社会中,卡夫卡《饥饿艺术家》所塑造的那种艺术家已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四、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阅读《苦恼》中的一段文字:

姚纳沉默一会儿,接着说:“是这么回事,小母马……库司玛·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说了再会……他一下子就无缘无故死了……哪,打个比方,你生了个小崽子,你就是那小崽子的亲妈了……突然间,比方说,那小崽子跟你告别,死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小母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

姚纳讲得有了劲,就把心里的话统统讲给它听了……

1.姚纳的双重苦恼是什么?

2.这段文字与前文构成何种关系?

3.姚纳向马诉说苦恼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五、读后感作文

根据所学课文《饥饿艺术家》,结合自身的经历,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后感。

第五讲 人生(姚海燕编写)

课文

《封锁》(精读)

《鉴真和尚》(泛读)

第五讲复习与练习

一、 单项选择题

1、 山东乞丐的歌反复出现表明()主题

A、 荒凉的歌声传递着的是荒凉的内心世界与人生境遇。

B、 中国人一直都很穷

C、 中国人一直都很可怜

D、 从车外的乞丐到车上的司机都是山东人,并前后唱着同一首歌,影射中国人普遍贫穷而可怜的社会现实。

2、 太太们发狂一般的扯动铁栅栏,叫道:“让我们进来一会儿!我这儿有孩子哪,有年纪大的人!”然而门还是关得紧腾腾的。”作者描写这一场景是为了()

A、 表达对于缺乏良知的狠心之人的愤怒。

B、 社会现实的真实再现,没有特别含义。

C、 揭露当时社会黑暗的一面。

D、 表现出人性的真实性的一面,包含着理解、绝望与宽容。

3、 包子上那些字的描写,是为了()

13

A、 逼真的效果而进行的细节描写。

B、 在对比中营造出一种强烈讽刺的效果,让人深思。

C、 表现出了吕宗桢鄙陋的一面。

D、 突出包子的重要性。

4、“世界上的好人比真人多。”说明()

A、一个社会事实。

B、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世界。

C、好人少,虚伪的人多,是一句反话。

D、在庸常的生活中,人遗失了真实的自我。

5、“开电车的人眼睛盯住了这两条蠕蠕的车轨,然而他不发疯。”是因为()

A、没有人会因为这样而发疯的。

B、大部分都会疯。

C、人已经处在一个仅仅能够生存的极限状态了。

D、作都认为如果是她肯定疯了。

6、张爱玲是出生于()的现代作家。

A、香港

B、上海

C、纽约

D、南京

7、叩访唐招提寺并留下诗句:“愿以青青叶,拂去泪莹莹”的诗人芭蕉是:

A、印度诗人

B、唐朝诗人

C、鉴真和尚的弟子

D、日本诗人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在此处可以解作:

A、记在心里

B、记号

C、记载的文字

D、心之所之也

9、 《色﹒戒》的原著作者是:

A、梁朝伟

B、张爱玲

C、萧红

D、李安

10、日本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魁夷”是他的

A、画号

B、名

C、谥号

D、称号

11、由鉴真和尚主持的唐招提寺所在地是:

A、杨州

B、西安

C、奈良市

D、东京市

14

12、据《鉴真和尚》一文可知,井上靖的小说《天平之甍》中的主要人物是:

A、鉴真和尚

B、与鉴真和尚一起东渡日本的大唐弟子

C、与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途中死难的日本僧人

D、鉴真和尚东渡日本过程中同其艰险与共的留学僧

13、据《东征传》的记述,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时经过端州时,与其共历苦难的荣睿、普照两名留学僧中的荣睿辞世。端州今属广东的:

A、肇庆市

B、江门

C、雷州

D、惠州

14、《鉴真和尚》文:“自身内在之物通过同外在之物的邂逅照应而在一瞬之间发生宿命作用,方能不由自主地沿着其间豁然闪出的道路执意向前。而意义如此重大的邂逅,一生中仅能有一两次。”作者认为,鉴真和尚一生中遭遇到了两次这样的邂逅,其中一次是:

A、14岁见佛像立志出家

B、46岁确立受戒大师地位

C、67岁终于到达日本

D、眼睛失明之时

15、“六十而耳顺”,“顺”可解作:

A、趋向同一个方向,与“逆”相对。

B、整理

C、依次往后

D、服从,不违背。

16、《封锁》中评价翠远的外貌:“她长得不难看,可是她那种美是一种模棱两可的,仿佛怕得罪了谁的美。”这样描写是为了突出翠远的:

A、平庸,缺乏个性。

B、长相一般

C、性格懦弱

D、自甘堕落

二、多项选择题

1、 “开电车的人开电车”,这样的话语()

A、 没有特殊含义

B、 重复单调的语言隐喻着重复单调的人生境况。

C、用隔离和冷漠的语言表达出一种隔离和冷漠的人际关系。

D、 说明正常状态下,大家都在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为接下来不正常状态下发生的不正常故事进行铺垫。

2、“思想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

A、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B、人们已经失去了思想的能力了。

C、人与人之间冷漠、隔离的状态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屏障,思想会破坏这层屏障,将自己暴露于人前。

D、思想会让人发现人生的真实,而人生的真实却是残酷的。

3、下面()语句的描写中,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敌视、隔膜、不可沟通。

15

A、铁门里和铁门外的人眼睁睁对看着,互相惧怕着。

B、搓核桃的老头子“他的脑子就像核桃仁,甜的、滋润的,可是没有多大意思。”

C、人们对医科学生所画人体骨骼图的理解评价:“中国画的影响。现在西洋画也时兴题字了,倒真是‘东风西渐’。”

D、对于吴翠远外貌的印象。

4、宗桢和翠远搭讪是因为()

A、要躲避表侄董培芝。

B、报复太太。

C、满足自我内在的缺乏与需要。

D、他是一个道德感缺失的人。

5、对解封锁解除后宗桢的行为理解正确的选项有()

A、回到原地,是一个象征,事如春梦了无痕。

B、宗桢这样的好男人不会为电车上的偶然春心萌动付出行动,他不会付出爱,他只需要解乏,需要放松,而这些完成了,他们的关系也就完成了。

C、受道德的约束。

D、为了翠远的前程。

6、“生命象圣经,从希伯莱文译成希腊文??”一段,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

A、生命像《圣经》经过无数种语言最终译成了上海话一般遥远,人产生“隔膜”。

B、以比喻的方式揭露出人想“越轨”的内心冲动。

C、抽象的感觉,借助形象的联想,让人突然有所感悟。

D、这是翠远在不经意的阅卷中,灵光一闪的醒悟——自己与真实生命的隔膜,就像翻译与原著的隔膜。

7、《封锁》从生活常态始再回到生活常态的这种首尾呼应的手法道出了()

A、生活容不得浪漫的现实。

B、传奇、梦想像肥皂泡,终究要破灭,并回到庸常的日子的现实。

C、 只有日常生活才是真实、永恒的现实。

D、文章的情节转换的需要,在“常态—反常态—回复常态”转换过程,突显主旨。

8、《鉴真和尚》文中说:“因了通往唐招提寺的漫漫旅途,和尚获得了真实的生,不灭的生。”为什么?

A、为日本文化带来了累累硕果。

B、唐招提寺这座光耀千古的名刹得以建成

C、和尚栩栩如生的塑像静坐其中,至今仍给众生以无言的教诲。

D、精神不灭。

9、“成就超人伟业之人,毋宁说多是不依赖自身意志者,而是知晓人的意志的极限,更多地委身于远为巨大的对象的人——我总是有这个感觉。”这段话说明:

A、鉴真和尚完成了东渡日本所经历的艰险超过了人所能承担的极限。

B、是神赋予的力量才使鉴真和尚得以完成东渡的初衷。

C、鉴真和尚是在佛之威音的引导下才得以战胜艰难而贯彻初衷的。

D、佛法无边。

10、“五十而知天命”意指:

A、明确了自己的有限性

B、明确了自己的可能性

C、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可知道大概的寿数。

D、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了。

16

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简要分析说明)

1、 宗桢和翠远在封锁期间他们恋爱着了。

2、 以“封锁”为题是因为故事发生在封锁的环境下。

四、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晚上十点钟,我在灯下看书,离家不远的军营里的喇叭吹起了熟悉的调子。几个简单的音阶,缓缓的上去又下来,在这鼎沸的大城市里难得有这样的简单的心。

我说:“又吹喇叭了。姑姑可听见?”我姑始说:“没留心。”我怕听每天晚上的喇叭,因为只有我一个人听见。

我说:“啊,又吹起来了。”可是这一次不知为什么,声音极低,绝细的一丝,几次断了又连上。这一次我也不问我姑姑听得见听不见了。我疑心根本没有什么喇叭,只是我自己听觉上的回忆罢了。于凄凉之外还感到恐惧。

可是这时候,外面有人响亮地吹起口哨,信手拾起了喇叭的调子。我突然站起身,充满喜悦与同情,奔到窗口去,但也并不想知道那是谁,是公寓楼上或是楼下的住客,还是街上过路的。(张爱玲《夜营的喇叭》)

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2、 为什么当我怀疑每天晚上的喇叭“只有我一个人听见”时,会“于凄凉之外还感到恐惧”?

五、 读后感作文

结合当代人的生存境遇及自己的人生感悟,写一篇与“人生”的主题有关的600字左右的作文。

第六讲 人格(何泽棠编写)

课文

《伯夷列传》(精读)

《马铁奥·法尔哥尼》(泛读)

第六讲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伯夷列传》中的伯夷与叔齐是什么关系?

A.父子 B.君臣 C.兄弟 D.仇敌

2.《伯夷列传》中的伯夷与叔齐死于哪座山上?

A.华山 B.首阳山 C.嵩山 D.泰山

3.《伯夷列传》中的伯夷与叔齐是以哪种方式死的?

A.被火烧死 B.被饿虎咬死 C.抱石头沉河而死 D.活活饿死

4.《伯夷列传》中提到的颜渊是哪国人?

A.鲁 B.齐 C.宋 D.卫

17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句话出自于哪部典籍?

A.《孟子》 B《庄子》 C《论语》 D《荀子》

6.盗跖是什么时代的大盗?

A.殷商 B春秋 C战国 D西周

7.“同明相照,同类相求”这句话出自于哪本书?

A.《周易》 B《尚书》 C《春秋》 D《礼记》

8.下列人物中,刺杀过秦始皇的是:

A.齐太史 B董狐 C张良 D苏武

9.下列人物中,因骂贼而被割舌并杀害的是:

A.颜杲卿 B张巡 C严颜 D嵇绍

10.下列人物中,用笏板击中逆贼头部、不屈而死的是:

A.管宁 B诸葛亮 C祖逖 D段秀实

11.下列学者中,不属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的是:

A.赵元任 B陈寅恪 C梁思成 D王国维

12.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一文产生于哪场战争中?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英法百年战争 D美西战争

13.陈寅恪先生是哪个省的人?

A.湖南 B江西 C江苏 D浙江

14.屈原的故乡在当今的哪个省?

A.湖北 B湖南 C江西 D安徽

15.《马铁奥·法尔哥尼》一文中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岛?

A.撒丁岛 B科西嘉岛 C西西里岛 D 克里特岛

16. 马铁奥·法尔哥尼是哪国人?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7.《正气歌》属于以下哪种体裁?

A.五古 B.五律 C.七古 D.乐府

18.《伯夷列传》属于哪一类散文?

A.游记 B.史传 C.书信 D.小品文

19.《渔父》属于哪一种体裁?

18

A.赋 B.骈文 C.楚辞体 D.散文

20.与伯夷显然不属于同一类型的人物是:

A.叔齐 B.颜回 C.贾谊 D.盗跖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与唐朝有关的有:

A.为张睢阳齿 B.为颜常山舌 C.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D.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2.下列句子中,发生在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时期的有:

A.在晋董狐笔 B.为嵇侍中血 C.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D.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3.下列句子中,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有:

A.在汉苏武节 B.为颜将军头 C.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D.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4.下列句子中,不出自《论语》的有:

A.贪夫徇财,烈士徇名 B.道不同,不相为谋 C.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D.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下列对司马迁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他是东汉人 B.他的主要作品是《汉书》 C.他的官职是太史令 D.他很推崇伯夷

6.下列对《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B.它产生于东汉 C.它的作者是班固 D.它是一部断代体史书

7.下列篇目,作者是美国籍的有:

A.《原子能时代的和平》 B.《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演说》 C.《贝多芬百年祭》 D.《不自由,毋宁死》

8.关于普罗斯佩·梅里美,描述正确的是:

19

A.他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B.他是中短篇小说大师 C.他的代表作有《高龙芭》与《卡尔曼》等 D.他是浪漫主义作家

9.关于文天祥,描述正确的是:

A.他是《过零丁洋》的作者 B.他曾任南宋的右丞相 C.他的号是文山先生 D.他在大都英勇就义

10.关于屈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离骚》是他的代表作 B.他死于秦统一天下之后 C.他是自投湘江而亡

D.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

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简要分析说明)

1.屈原与楚王不是同姓。

2.在屈原的时代,沐和浴没有区别。

3.屈原担任过三闾大夫

4.《渔父》是屈原本人的作品

四、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李 贽

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圣则吾不能”,是居谦也。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

儒先臆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蒙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亦从众耳。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

问题:

1.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 20

之为知之”。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2.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 以上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意味?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五、读后感作文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合课程所学,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理想人格的期待,600字左右。

第七讲《复仇》复习练习

一、 单项选择题

1.“大欢喜“的意思是( )

A. 很开心

B.非常高兴

C.佛教语,形容达到一种宗教般的狂喜状态。

D.对欢喜的一种修饰

2. 拥抱或者杀戮都能得到生命的沉酣的大欢喜,是因为( )

A . 拥抱或者杀戮都能使人的身体产生快感。

B.拥抱或者杀戮代表爱与死,是生命力驱动下的自主行为,代表生命的极致形态。

C.复仇者在胜利中得到欢喜。

D. 杀戮者在践踏他人中得到快感。

3.复仇者的复仇方式是( )

A 毫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

B 向路人杀戮

C 两人握手言和

D 两人相互杀戮

21

4.《复仇》一文最早发表在( )

A 《小品文》

B 《新青年》

C 《莽原》

D 《语丝》

5.在路人眼中,复仇者的杀戮或者拥抱是(

A 一场有关胜利的决战

B 一场表演

C 一次命运的较量

D 是一种个人行为

6.鲁迅学医的原因是( )

A. 无路可走

B 拯救生病的父亲

C 拯救体弱的国民,学习日本维新。

D 讨厌中医

7.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 .国民拥有健康的身体没有意义。

B 国民的改变重在改变其精神,健全其国民性。

C 鲁迅热爱文学

D 文学比医学更有价值。

8.《示众》的主要描写手法( )

A 细节描写。

22 )

B 肖像描写

C 群像描写

D 动作描写

9. 《复仇》的主要艺术手法( )

A 象征

B 比喻

C 讽刺

D 抒情

10.《示众》选自于鲁迅的小说集(

A 《野草》

B 《呐喊》

C 《彷徨》

D 《故事新编》

二.多项选择题

1.鲁迅是( )

A.伟大的文学家

B. 民族魂

C. 思想家

D.启蒙主义者

2.《复仇》中的路人们( ) ) 23

A. 赤裸全身

B 密密麻麻

C 衣服漂亮

D 伸长脖子

3.《复仇》中的路人们赶来观看是为了( )

A.呐喊助威

B.寻找支持

C 无聊

D 满足看客心理

4. “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是因为( )

A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B 医学救不了人

C 体格的健壮不代表国民的健康。

D 中国现状重在改变国民精神。

5.面对路人的聚集,他们俩的状态是( )

A 互相屠戮

B 裸着全身,捏着利刃

C 不拥抱,也不杀戮

D 对立着

6.在鲁迅年轻时代,学洋务的人被普遍民众视为( )

A 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

24

B 将灵魂卖给鬼子的人

C 被奚落而且排斥的人

D 先进的知识分子

7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我的梦很美满”,他当时做的是什么好梦( ) A当一名伟大的文学家

B 治病救人

C 战争时去当军医

D 行医过程中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8.在《呐喊.自序》和《示众》中都写到了围观者观看示众的场面,这些场面的描写说明了( )

A 中国民众的愚昧

B 中国民众的麻木

C 中国民众的无聊

D 中国国民性的孱弱

9.《复仇》文中的“他们已经豫觉着事后的自己的舌上的汗或血的鲜味。”联系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路人们直接感受着杀戮的场景

B 路人们以鉴赏的姿态面对他人的屠戮

C 生命的搏斗在路人眼里只是一种值得回味的表演

D 路人们尝到了血的味道

10.《复仇》文中的他们“以死人似的的眼光,赏鉴这路人们的干枯。”说明了( )

A 他们俩将“看与被看”的结构颠倒过来,将路人们置身于被看的境地。

B 他们俩以无所作为来消解路人们的无聊。

25

C 他们已经绝望。

D 他们在消解路人的无聊中感到复仇的快意。

三 辨析题

1.《复仇》的主题是对待敌人一个都不宽恕。

2. 鲁迅作品中的路人们与看客是愚昧麻木的国民形象的典型。

四、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鲁迅在19xx年5月16日致郑振铎的信中说:“不动笔诚然最好。我在《野草》中,曾记一男一女,持刀对立旷野中,无聊人竟随而往,以为必有事件,慰其无聊,而二人从此毫无动作,以致无聊人仍然无聊,至于老死,题曰《复仇》,亦是此意。但此亦不过愤激之谈,该二人或相爱,或相杀,还是照所欲而行的为是。”

1. 鲁迅为什么说“不动笔诚然最好。”

2. 鲁迅为什么说“但此亦不过愤激之谈,该二人或相爱,或相杀,还是照所欲而行的为是。”

五、读后感作文

根据课文,结合课程所学,写一篇600字的议论文,谈谈你对鲁迅作品中看客形象的理解。

第七讲《老妇还乡》复习练习

二、 单项选择题

1.迪伦马特是( )国的著名戏剧家。

A 法国 B 德国 C 瑞士 D英国

2.《老妇还乡》是( )类型的戏剧

A 悲剧 B 喜剧 C 正剧 D 悲喜剧

3. 克莱尔与伊尔在年轻时候是( )关系

A 亲戚 B 夫妻 C 情侣 D 敌人

4. 伊尔最后的结局( )

A 逃走 B 跟克莱尔重归于好 C 自杀 D 被杀

26

5.伊尔:可是生活把我们俩给分开了,仅仅是生活,事情就是这样的。 这句话说明伊尔面对过去的态度是( )

A 忏悔 B 怀念 C 无所谓 D 掩饰

6. 克莱尔年轻的时候是( )

A 一名丑陋的农村女孩 B 金发少女 C 道德败坏的女孩 D 红头发的美女

7.克莱尔离开家乡的原因( )

A 嫁给了一个石油大王 B 破产了 C 被伊尔陷害 D 为了赚钱

8. 跟随克莱尔的两个小男人是( )

A 演员 B 当年做伪证者 C 杂技员 D 管家

9. 伊尔娶了玛蒂尔德,是因为( )

A 玛蒂尔德漂亮 B 玛蒂尔德贤惠 C 玛蒂尔德有钱 D 爱情

10.克莱尔捐十个亿是为了( )

A 复仇 B 拯救家乡的经济 C 宣扬自己的名声 D 慈善事业

二.多项选择题

1.《老妇还乡》的艺术特点( )

A 具有高超的讽刺手法 B具有浓郁的批判性 C 情节荒谬性

D 浪漫主义精神

2. 剧中的人物伊尔的形象特点( )

A 虚伪 B 重情 C 自私 D 善良

3. 克莱尔的形象特点( )

A 善良 B 被金钱异化 C 报复心强 D 冷酷

4.伊尔与克莱尔的感情失败是因为( )

A 双方家庭的反对 B 伊尔抛弃了克莱尔 C 伊尔为了金钱娶了别人

D 伊尔诬陷了克莱尔

27

5.克莱尔离开故乡后的经历( )

A 成了一名妓女 B 嫁给了一位石油大亨 C 飞机失事中死里逃生

D 成为亿万富翁

6.戏剧中的市长的形象特点( )

A 有一定的正义感 B 金钱欲望很强 C 在金钱与道德的博弈中最后屈服

D 道德感很强

7.《老妇还乡》的语言艺术的特点( )

A 语言华美 B 语言通俗 C 人物语言个性化 D 对白中有不少插科打诨

8.总管问克莱尔,她和伊尔的那个私生子后来怎样了,克莱尔“轻轻地”回答:“只活了一年。”“轻轻地”一词表明( )

A 克莱尔内心最柔软的痛楚 B 克莱尔内心的脆弱

C 克莱尔已经遗忘了私生子 D 克莱尔对不堪的过去充满了痛苦的情感

9. 克莱尔为了显示她第七任丈夫漂亮的小胡子,一次次要求他“思索一下”,丈夫很配合,一次次重做,直到克莱尔满意为止。这些细节说明克莱尔和她丈夫之间关系( )

A 丈夫只是克莱尔的一个玩偶 B 克莱尔的夫妻关系很好

C 克莱尔的夫妻关系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 D 克莱尔根本不尊重自己的丈夫

10.《老妇还乡》的结局说明了( )

A 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战胜一切 B 正义得到了弘扬

C 在金钱与道德的较量中,金钱胜利了。D 资本强权下,人性发生了异化。

三 辨析题

1.迪伦马特的悲喜剧创作重在展示喜剧精神。

2.《老妇还乡》的主题是复仇。

四、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克莱尔?察哈纳西安:想当年那是个冬天,我离开了这个小城,穿着水手式的女生服,梳着两条红辫子,挺着快要生产的大肚子,居仑人全都在我背后做着鬼脸讥笑我。我浑身哆嗦着 28

作在开往汉堡的慢车里,透过窗上的冰花看着彼得家仓房的轮廓渐渐消失,这时我发誓说,有朝一日我要回来的。现在我回来了。现在,条件得由我来决定,交易由我来拍板。(大声)洛比,托比,回金使徒旅馆去,我的第九任丈夫带着他的书籍和手稿很快就要到了。

[那两个粗汉走出背景,抬起了轿子。

教师:察哈纳西安夫人!您是一个在爱情上受到过伤害的女人。您的要求绝对公正。您在我面前就像古代那位女英雄——美狄亚。然而由于我们非常理解您,因此您给了我们勇气,敢于向您提出更多的要求:请您抛弃这种要不得的复仇思想,不要把我们弄得无路可走,求您帮帮这些贫穷、软弱但秉性正直的人们,让他们能够过一种体面的生活,求您发扬您的纯洁的人性吧!

克莱尔?察哈纳西安:人性,先生们,这是为一个女百万富翁的钱袋而存在的。我正用我的金钱势力安排世界秩序。这个世界曾经把我变成一个娼妓,现在我要把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妓院。谁想一起跳舞,而又付不起钱,那就得忍着。你们想要跳舞,惟一的办法是付钱,而我就正在付钱。我要居仑城搞一起谋杀,要它拿一具尸体来换取全城的繁荣。走吧,你们两个人。(老妇还乡.第三幕)

1. 教师为什么说“您在我面前就像古代那位女英雄---------美狄亚”?

2. “我正用我的金钱势力安排世界秩序。这个世界曾经把我变成一个娼妓,现在我要把整

个世界变成一个妓院。谁想一起跳舞,而又付不起钱,那就得忍着。你们想要跳舞,惟一的办法是付钱,而我就正在付钱。”克莱尔的这番话展示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

五、读后感作文

根据课文,结合课程所学,写一篇600字的议论文,谈谈你对《老妇还乡》主题思想的理解。

第八讲 登临(王丽娟编写)

课文

《忆黄山》(精读)

《孟加拉风光》(泛读)

第八讲 登临 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汪莘是()人。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明代

2.汪莘曾隐居()。 A.雁荡山 B. 泰山 C.庐山 D.黄山

3.汪莘《沁园春·忆黄山》中“黄帝浮丘”、“白鹿”、“青牛”是()的神话传说。

A.道教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4.汪莘《沁园春·忆黄山》中“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这种一三、二四隔句对仗叫()。

A.流水对 B.扇面对 C.鼎足对 D. 连璧对

5. 汪莘《沁园春·忆黄山》体现的是一种()。

A.壮志豪情 B.思古幽情 C.隐逸闲情 D.怀乡悲情

29

6. 汪莘《沁园春·忆黄山》的风格是()。

A.清丽秀逸 B.雄浑粗豪 C.清空醇雅 D.婉丽凄清

7.汪莘的诗《黄山高》是模仿()。

A.李白《将进酒》 B.李白《蜀道难》 C.白居易《长恨歌》 D.白居易《琵琶行》

8.《孟加拉风光》的作者泰戈尔是()。

A.日本人 B.印度人 C.印尼人 D.泰国人

9.《孟加拉风光》描写了()的生活。

A.犹太人 B.埃及人 C.吉卜赛人 D. 印度人

10.泰戈尔曾因()而获得诺贝尔奖。

A.《摩诃摩耶》 B.《吉檀迦利》 C.《飞鸟集》 D.《孟加拉风光》

11.《满井游记》的作者是()。

A.袁宗道 B.袁宏道 C.袁中道 D.徐霞客

12. 袁宏道是()的代表人物。

A.公安派 B.茶陵派 C.竟陵派 D.唐宋派

13.陈恭尹《九日登镇海楼》是一首()。

A.古风 B.五律 C.七绝 D.七律

14.镇海楼在今天的()。

A.潮州 B.广州 C.梅州 D. 南京

15.《满井游记》的点睛之笔是()。

A.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夫能不以游随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C.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D.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记?

二、多项选择题

1.下面哪些是汪莘《沁园春·忆黄山》的艺术特色?()

A.虚实相生B.想象丰富 C.构思巧妙 D.巧用典故

2.下面哪些登临之作蕴含理趣?()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B.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C.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D.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0

3.古代登临之作常见的内容和情感有()

A.言志抒怀 B.送别情思 C.怀乡思亲 D怀古感今 E隐逸闲情

4.下面哪些作品与登临有关?()

A.柳永《八声甘州》

B.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C.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D.安徒生《夜莺》

5.泰戈尔一生创作过()。

A.诗歌 B.小说 C.剧本 D散文

6.泰戈尔的《孟加拉风光》,虽题为“风光”,实际上含有()。

A.风土 B.人情 C.思考 D风光

7.下列登临作品中,与节日民俗相关的有()。

A.王粲《登楼赋》

B.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陈恭尹《九日登镇海楼》

D.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8. 汪莘《沁园春·忆黄山》词中提到哪些道教传说人物?()

A.轩辕黄帝 B.老子 C.浮丘公 D.容成子

9.下列登临作品中,体现言志抒怀的是()。

A.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C.魏野《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D.沈约《临高台》:高台不可望,远望使人愁。

10. 下列登临作品中,体现游赏闲情(包括隐逸)的是()。

A.陈恭尹《九日登镇海楼》 B.杜甫《登楼》

C.汪莘《沁园春·忆黄山》 D.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简要分析说明) 1.古代文人的登临之作,抒发的要么就是豪情,要么就是悲情。

四、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 31

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能不以游随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记?己亥之二月也。

(袁宏道《满井游记》)

1.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夫能不以游随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此处“此官”指的是谁?

3.说说你对袁宏道《满井游记》“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几句的理解和感受。

五、赏析题

1.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陈恭尹《九日登镇海楼》)

六、读后感作文

你有怎样的眷恋山水、亲近自然的经历?根据你的经历或感悟写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第九讲 怀古(杨小卫编写)

课文

《吊古战场文》(精读)

《西塞山怀古》(泛读)

第九讲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对下列词语的注音, 错误的一项是 ( )

A. 荼毒生民,万里朱殷yīn。

B. 鸟飞不下,兽挺tǐng亡群。

C. 悁悁juān心目,寤寐见之。

D. 汉倾天下,财殚力痡pū。

2.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错误的一项是 ( )

A.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夐:远。

B. 寄身锋刃,腷臆谁诉。腷臆:也作愊忆。烦闷。

C. 两军蹙兮生死决。蹙:狭窄。

32

D.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铤:疾走貌。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河水萦带, 群山纠纷 。

B. 王道迂阔而莫为。

C. 征马踟蹰。缯纩无温。

D. 提携捧负, 畏其不寿。

4."凭陵杀气,以相剪屠。"中"凭陵"的意思是 ( )

A. 凭借山陵的险要,

B. 凭陵就是地势的险要。

C. 凭借威势欺压。

D. 凭陵,叠韵连绵字,凭藉。

5."生也何恩,杀之何咎"中"咎"的意思是( )

A. 咎: 罪过。

B. 咎:灾祸,灾殃。

C. 咎: 怪罪,处分。

D. 咎: 怨仇。

6.对《西塞山怀古》诗眼叙述正确的是( )

A.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B.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C.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D.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7. 《西塞山怀古》一诗,为什么一开头就写王濬, 反映了(

A. 王濬是伐吴的主帅。

B. 王濬功劳很大。

C. 诗人单写王濬实质是在自比。

33 )

D. 王濬作战很有谋略。

8.《西塞山怀古》一诗写火烧铁锁,目的是( )

A.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B. 概写东吴的灭亡速度快。

C. 东吴修建防御公事不牢固。

D. 王濬作战很有谋略。

9.《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一句,伤的是( )

A. 自己。

B. 唐朝。

C. 东吴。

D. 自己和国家前途。

10.《西塞山怀古》今逢四海为家日一句, 四海为家的深层内涵是( )

A. 四海为家指天下统一。

B. 四海为家指海内一家。

C. 希望国家强大。

D. 诗人自身四处漂泊无以为家,国家像秋风中的芦荻般飘摇。

11.有关《西塞山怀古》叙述错误的是( )

A. 作者刘禹锡是晚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

B. 石头指石头城即金陵。

C. 寒流指江流。江流不息,象征时光的流逝,历史的变换。

D. “故垒萧萧芦荻秋”,既是状眼前的实景,又是道作者心中之情。

12.对《岁暮》理解错误的是( )

A.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首联交待诗人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传来的外族入侵的消息,带给我们一种凄凉之意。

B.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颔联具体写唐朝兵势的浩大,战争的烽烟笼罩了雪岭, 34

鼓角声声也震动了江城,表达作者厌恶战争的情绪。

C.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颈联先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再发出自己的忧叹“朝廷谁请缨”。

D.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尾联拿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与朝廷之士“朝廷谁请缨”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

13.对《岁暮》叙述正确的是( )

A.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这一句中“岁暮”使用双关修辞手法。

B.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这一句中“烟尘”“鼓角”使用借喻修辞手法。

C.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这一句中“请缨”使用借代修辞手法。

D.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这一句使用设问修辞手法。

14.对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论述,正确的是( )

A. 真实再现了边地苦寒的自然环境。

B. 具体描绘士卒劳苦的军旅生活。

C. 着力渲染边地苦寒的自然环境,反衬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声威。

D. 流露出诗人反战的情绪。

15.岑参最著名的诗是( )

A. 山水诗。

B. 边塞诗。

C. 行旅诗。

D. 赠答诗。

二、多项选择题

1.对《吊古战场文》的作者李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李华是唐代文学家。

B.李华与同时代的萧颖士齐名,同为古文运动的先驱人物。

C.李华的创作体现“尚古”“宗经”“重道”的特点。

35

D.李华文风绵丽。

2.对《吊古战场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吊古战场文》的基调是明朗、欢快的。

B.李华《吊古战场文》描绘了凄惨阴暗的古战场,控诉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痛。

C.本文属于 “文赋”体, 特点是 “铺采摛文”, 即用华丽的词藻来描述。

D.《吊古战场文》的基调悲凉、哀戚的。

3. 对《吊古战场文》《西塞山怀古》的概括和分析,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李华、刘禹锡都是唐代文学家。

B.《西塞山怀古》是诗歌。《吊古战场文》是散文。

C.两文均为怀古之作。

D.两文均为韵文。

4. 对《吊古战场文》语言的分析,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吊古战场文》语言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B.《吊古战场文》用绵丽的语言营造了雄长的气势。

C.《吊古战场文》七个自然段全部押韵。

D.《吊古战场文》的语言体现了唐代古文由骈入散的发展趋势。

5. 下列诗文,与《吊古战场文》的旨意相近的是 ( )

A.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B.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犹未己。

C. 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

D. 四边伐鼓雪海涌, 三军大呼阴山动。

6. 对《西塞山怀古》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四句叙事。

B. 后四句叙事。

C. 前四句抒怀。

36 )

D. 后四句抒怀。

7. 课文《吊古战场文》是( )

A. 杂文。

B. 韵文。

C. 骈文。

D. 抒情文。

8. 课文《赤壁》是( )

A. 律诗。

B. 绝句。

C. 骈文。

D. 怀古诗。

9. 从杜牧《赤壁》看,作者的感情态度是( )

A.英雄的成功有时出于机遇和偶然。

B.对周瑜的谐谑揶揄 ,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C.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

D.赤壁之战中险要地形不能拒敌。

10. 我们可以这样对待战争( )

A.力争把战争伤害降到最小。

B.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利益。

C.分清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

D.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简要分析说明)

1. 李华把战争描绘得十分残酷凄惨, 表达了反对一切战争的主旨。 37

2. 怀古类文章大抵有“怀古以证今”的特点。

四、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赤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 杜牧出任黄州刺史期间 ,曾游览黄州赤壁矶。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诗人即物感兴, 抒发了什么情感?

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锁”字为什么用得好?

3. 将《西塞山怀古》与这首诗对比一下,找出相同和相异之处。

五、读后感作文

根据自己的感悟,写一篇600字的怀古文章。

第十讲 状物 (陈保菊编写)

课文:

《野蜂》(精读)

《江天暮雪》(泛读)

第十讲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沃尔特·惠特曼的代表作( )

A《西风颂》

B《草叶集》

C.《飞鸟集》

D.《自由颂》

2、这小小的东西给了我一种鲜明的新的感受,错误的是( )

A力

B美

C.生命

D.不安

3、惠特曼在《野蜂》中描绘的五月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

38

A凄迷朦胧

B喧哗吵闹

C.宏伟壮丽

D.静谧安详

4、惠特曼在《野蜂》数以百计的蜂在我的身边飞掠着、悬浮着、穿梭着,让我感觉到( ) A宁静安详

B淡淡忧伤

C烦躁不安

D.万事皆空

5《野蜂》最后的有趣的短诗,有什么作用( )

A画蛇添足

B点题

C.诗兴大发

D.舞文弄墨

6、《江天暮雪》中“粳米炊长腰,鳊鱼煮缩”给人的感觉( )

A饭菜很好吃

B 作者家庭殷实,生活富裕。

C.充满了生活情趣

D.作者整天吃喝玩乐。

7、《江天暮雪》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

A孤芳自赏

B春风得意

C.沧桑悲凉

D郁郁寡欢

8、《江天暮雪》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不合群

B独立独行、不随流俗

C.消极颓废

D积极进取

9、《野蜂》、《江天暮雪》同属于写景状物散文,他们写景状物的目的是( ) A为写景而写景

B展露自己的才华

C.描绘景物的情状

D抒发个人的情感,表现作者的喜怒哀乐

10、樵夫《泥土的声音》中第4段中作者说“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结合全文看,他的心为什么会“狂躁不安” ( )

A久居都市,心灵被名利、权力等世俗的尘嚣侵扰,以致失去了对土地的亲近、对生命的亲近.

B工作太忙

C.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玩乐场所

D.找不到合适的朋友

11、樵夫《泥土的声音》中第4段中作者说“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 “此时” 为什么会“完全安顿下来”? ( )

A,城市的繁华热闹让他很高兴

39

B泥土的声音与气息和橙绿而散发着幽香的田野使他在与土地接触的同时也亲近了生命,忘记了世俗尘嚣的侵扰

C.找到了更好的消遣娱乐方式

D.工作没有以前累了

12、樵夫《泥土的声音》结尾“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的作用。( )

A作者无病呻吟

B表达城里人对农村的羡慕

C.作者睡不着觉幻觉所致

D.照应标题和开头,收束全篇,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亲近土地聆听泥土获得人生启示后的快慰心情

13、下列对《泥土的声音》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2段用“匍匐”“紧紧地攥起”“凝视”“贪婪”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写出了游子对故土深深的热爱之情。

B.文章标题叫“泥土的声音”,以听到泥土的声音起笔、收笔,文中又多次提及,仿佛使人听到了泥土深切的呼唤。

C.四五六几段放下泥土的声音不写,而把笔触转向了庄稼和农民,但文章的表现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增强。

D.文章结尾呼吁人们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用以消弭都市尘嚣的侵扰,使人的心灵回归本真,可谓情真意切。

二、多选题

1、沃尔特·惠特曼是( )

A.18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民主诗人

B.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民主诗人

C. 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D. 现代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2、这小小的东西给了我一种鲜明的新的感受,正确的是( )

A力

B美

C.生命

D.不安

3、惠特曼在《野蜂》中描绘的五月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

A凄迷

B喧哗

C.宏伟

D.壮丽

4、惠特曼在《野蜂》数以百计的蜂在我的身边飞掠着、悬浮着、穿梭着,让我感觉到( . ) A宁静

B忧伤

C烦躁

D. 安详

5《野蜂》最后的有趣的短诗,有什么作用( )

A画蛇添足

40

B点题

C.诗兴大发

D.充分表达情感

6、《江天暮雪》中“粳米炊长腰,鳊鱼煮缩”给人的感觉( )

A作者生活闲散

B 饭菜很好吃。

C.充满了生活情趣

D.作者整天吃喝玩乐。

7、《江天暮雪》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

A孤芳自赏

B春风得意

C.自得其乐

D郁郁寡欢

8、《江天暮雪》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 不随流俗

B独立独行、

C.消极颓废

D积极进取

9、《野蜂》、《江天暮雪》同属于写景状物散文,他们写景状物的目的是( ) A为写景而写景

B展露自己的才华

C.寄托作者情思

D抒发个人的情感,

10、下列对《泥土的声音》散文的赏析,正确的是( )

A.第2段用“匍匐”“紧紧地攥起”“凝视”“贪婪”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写出了游子对故土深深的热爱之情。

B.文章标题叫“泥土的声音”,以听到泥土的声音起笔、收笔,文中又多次提及,仿佛使人听到了泥土深切的呼唤。

C.四五六几段放下泥土的声音不写,而把笔触转向了庄稼和农民,但文章的表现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增强。

D.文章结尾呼吁人们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用以消弭都市尘嚣的侵扰,使人的心灵回归本真,可谓情真意切。

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简要分析说明)

1. 亲近自然是一种浪费时间的作法,不值得提倡

2、写景状物的目的是为了抒发个人的情感,表现作者的喜怒哀乐

四、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秋光里的黄金树》

这里就正是秋天。

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阔野间放肆地躺下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

41

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它不想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掷地有声。 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在这样豪华慷慨的馈赠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了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泻出来。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地飘出一股佛家思绪。这思想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磐的香味,醒人鼻脑。老人吸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当然没有。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的回忆和依恋。荒野是那么寥廓;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

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

人类坚持不懈的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

42

(节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

1.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

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

3.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①童话 ②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4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

五、作文 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游记散文(或写景散文)

第十一讲 爱物(白海英编写)

课文:《蚊对》(精读)

《借马》(泛读)

第十一讲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形受质 质:资质

B.今人乃自贵其贵 贵:以??为贵

C. 畜妻育子 畜:养

D.乘其同类之问而陵之陵:欺凌

2.非明代小品文作家为( )

A.宋濂

B.方孝孺

C.归有光

D.柳宗元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生困暑,夜卧(于)缔维中

B.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其)端

C.其烟勃郁,(烟)左麾右旋,绕床数匝

D.蚊一举喙,(人)即号天而诉之

4.下列对《蚊对》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奏对、对策,原本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见解,提出建议。本文借用“对”的形式,以小喻大,借物讽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

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逐步推进,最后以天台生“叩心太息”、“坐以终夕”作结,照应开篇。

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读来淋漓酣畅,令人击节赞叹。

43

D.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的对话,主要揭露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时批判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

5.“子何待己之后,而尤天之太固也!”中“尤”理解为()

A. 喜爱

B. 怨恨

C. 讨厌

D. 使??好

6、中国古代“小品文”发展的兴盛期为()

A. 晋

B. 唐

C. 晚明

D. 清

7、《蚊对》通过天台生的责骂与童子的对答说明()

A.天台生是蛮恨的。

B.童子是错误的。

C.蚊子是令人可恨的

D.蚊子是应该跟人类是平等的。

8、散曲是()时期兴盛的戏曲形式之一。

A. 宋代

B. 元代

C. 明代

D. 清代

9、方孝孺对于哪类人持批判态度()

A. 畜妻育子者

B. 衣冠仪帽者

C. 自贵其贵者

D. 为物所困者

10、《蚊对》中没有采用()情节设置

A. 主客问答

B. 假托对话主体

C. 记述自身经历

D. 对人类自身追问的虚构情境。

11、《蚊对》的文体不属于()

A.散文

44

B.小品文

C.记叙文

D.杂感

12、方孝孺《蚊对》与其它吟咏蚊子作品比较,写法上的不同点为()

A. 以小喻大

B. 即事论理

C. 就事论事

D. 以物拟人

13、“自我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观之,果孰贵孰贱耶?”说明()

A. 人应该以“我”为贵。

B. 人与物的地位是有区分的。

C. 天地万物应该无分贵贱。

D. 万物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

14、“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害?”反映出文中主人公对蚊虫的态度为()

A. 鄙视

B. 无所谓

C. 憎恶

D. 爱惜

15、元曲作家中被称为“曲状元”的是()

A. 关汉卿

B. 张养浩

C. 马致远

D. 雎景臣

二、多项选择题

1、《蚊对》中“对”可理解为()

A. 对话

B. 文体

C. 正确

D. 对抗

2、《蚊对》的艺术手法()

A. 夸张

B. 借喻

C. 比拟

45

D. 对比

3、方孝孺《蚊对》与其它吟咏蚊子作品比较,写法上的不同点为()

A. 以小喻大

B. 即事论理

C. 就事论事

D. 以物拟人

4、下列属于《蚊对》主旨的句子()

A.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B.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

C.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观之,果孰贵孰贱?

D.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5、《蚊对》通过天台生与童子的对话说明()

A.人与人是平等的。

B.人类与其他生命是平等的。

C.人类生命与动物不具可比性。

D.蚊子是害人吸血的异类,应该驱赶。

6、《蚊对》中涉及到的有()

A.为现状所扰的凡夫俗子

B.只顾一己之利的自私鬼

C.先人后身的君子

D.吸人血的剥削者

7下列作品与《蚊对》有相同意旨的()

A.《楚辞》

B.《逍遥游》

C.《齐物论》

D.《秋水》

8、方孝孺《蚊对》给我们的启示()

A.人应该修身养性,不为物所困。

B.人应该有自己高低贵贱的判断标准。

C.人应该“无为”而动。

D.对于侵害我们利益的人和物,应该回击。

9、散曲分为()两种形式

A.小令

B.套数

46

C.杂剧

D.戏文

10、马致远《借马》运用的手法()

A.矛盾的心理刻画

B.漫画式勾勒

C.严肃的语言

D.冷峻的批判

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简要分析说明)

1、人应该先己后人。

2、自然界万物生命是平等的,应该得到珍视。

四、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兼怀万物,其孰承翼?是谓无方。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邪?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踯躅而屈伸,反要而语极。

——节选自《庄子·秋水篇》

1、第一则对话从哪些方面阐述平等观的。

2、第二则对话中,既然万物平等,周而复始,为什么还要追求“大道”?

五、读后感作文

1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600字的有关“动物”的文章,能反映出真实的情感和深层的思考,文体不限。

2、以对“快乐生活”的看法和理解为主要内容,撰写一篇600字左右的短文,文体不限。

第十二讲 情趣(陆杰编写)

课文

47

《美从何处寻》(精读)

《寂寞》(泛读)

第十二讲复习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美从何处寻》的作者宗白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

A 思想家 B 美学家 C 政治家 D文学家

2、宗白华认为,艺术的首要问题是

A 生存问题 B人生观 C为政治服务 D 为艺术而艺术

3、梭罗是()国的作家和哲学家

A 英国 B瑞典 C美国 D意大利

4、梭罗在瓦尔登湖的时候,在一般人所谓凄惨荒凉的处境中,感到了

A 恐惧 B孤单 C寂寞 D无边无际的友爱

5、春天是美的化身,它属于

A艺术的美 B人为的美 C自然的美 D形式的美

6、古希腊诗人荷马是如何描绘美人海伦的容貌的

A简单的勾勒 B用华丽的词藻 C通过旁观者看到海伦时的反应

7、《伊利亚特》是谁的史诗

A罗马 B希腊 C波斯 D荷马

8、自然美就是“胸中之竹”是谁说的?

A宗白华 B王国维 C郑板桥 D朱光潜

9、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沉郁之美指的是

A王国维 B李白 C杜甫 D李贺

10、美不包括下列中的哪个?

A艺术美 B自然美 C人物美 D虚构美

11、“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那样深的思想”这句话是谁说的?

A 柳宗元 B 罗大经 C华兹华斯 D宗白华

12、《伊利亚特》里希腊联军为什么围攻特洛伊九年?

A 争夺城市 B夺回美人海伦 C宗教冲突 D个人恩仇

13、梭罗在瓦尔登湖隐居是为了

A 躲避战乱 B 出名 C 过简单的隐居生活 D 写书

14、爱思库拉彼斯是希腊神话中的

A 海神 B 医神 C爱神 D草药师

15、梭罗的代表作是

A 《瓦尔登湖》 B《乌托邦》 C 《小妇人》 D 《艺境》

二、多项选择题

1、 伯牙是怎样掌握琴艺的精神精髓的?

A刻苦练习 B生活的异常遭遇 C体会大自然 D背诵琴谱

2、发现有深度的美,需要的条件有

A 主观心理条件 B客观的物的条件 C随心所欲 D远离生活中丑陋的事物

3、宗白华的代表作有

A《谈艺录》 B《美学散步》 C《艺境》 D《七缀集》

4、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具有

48

A格式美 B韵律美 C节奏美 D情感美

5、宗白华认为,美不仅是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还会

A影响我们 B教育我们 C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趣 D独立于客观存在

6、下列句子中,不是宗白华说的是

A 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B 吾之学不能移人之情,吾师有方子春在东海中

C 感觉失去了它的光辉而变为几何学家的抽象感觉,唯物论变成了厌世论

D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

7、关于诗人李白,描写正确的是

A 他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

C 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

D 他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

8、关于诗人李商隐,描写正确的是

A 他的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

B 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C 他的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D 他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9、被称为“湖畔派诗人”的是

A 华兹华斯 B 柯尔律治C 骚塞 D 梭罗

10、《荷马史诗》是由哪两部长篇史诗组成的

A 《格萨尔王》 B《失乐园》 C《伊利亚特》 D《奥德赛》

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简要说明)

1、“十二珠帘夕照红”是心理距离构成审美的条件。

2、梭罗是法国著名随笔作家。

3、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

四、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49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句话里,体现出怎样一种审美情趣?

五、读后感作文

你怎样认识“孤独”和“寂寞”之间的相似与差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审美的角度做一论述,600字左右。

第十三讲 读书(徐燕琳编写)

课文

《大学之道》(精读)

《学问与趣味》(泛读)

第十三讲练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A.《仪礼》

B.《诗经》

C.《周易》

D.《论语》

2. 《小戴礼记》的作者是()

A. 戴德

B. 戴圣

C. 戴尔

D. 戴震

3.“在明明德”里第一个“明”字是()用法,作动词用。

A. 被动

B. 意动

C. 使动

D. 互动

4.“知止而后有定”,“知止”的意思是()

A. 知道休息

B. 智力到达极限

C. 该停就停

D. 知道目标所在

5.“而后有定”,“有定”意思是()

A. 有确定的志向

B. 有钱

C. 有定力

D. 很稳定

50

6. “齐其家”是的意思是:()

A. 修理好家里的树

B. 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C. 让家里人长得高

D. 把家里打扫干净整齐

7.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所谓“厚”、“薄”,指的是()

A. 对身形单薄的人民要给他更多粮食

B. 想要佃农多交佃租

C. 该重视的不重视、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D. 土地贫瘠的,要多施肥;过于肥沃的,要努力耕作

8. 历时38 年时间独立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中国系统性译介莎剧的第一人是()

A. 傅雷

B. 萧乾

C. 林纾

D. 梁实秋

9. 《学问与趣味》选自()

A. 《雅舍小品》

B. 《春水》

C. 《蒲桥集》,...

D. 《片云集》

10.“难分轩轾”的意思是()

A. 车轱辘做坏了,混成一团

B. 难分高下

C. 不舍得分开

D. 车撞到一起

11.东汉()为四十九篇本之《礼记》做了出色注解。

A. 郑和

B. 李玄

C. 郑玄

D. 马援

12. “在明明德”的第二个“明”字,意思是:()

A. 明净

B. 明亮

C. 清清楚楚

D. 光明正大

13.“礼乐射御书数”又称六()。

A. 艺

B. 法

C. 技

D. 才

14.“视如敝履”的“履”字,意为

A. 履行

B. 鞋

51

C. 法律

D. 平地

15. “大学之道”的“道”,本意是(),引申为规律、原则、事物的本原、规律、体系等。

A. 道德

B. 道理

C. 道路

D. 道士

二、多项选择题

1. “在亲民”中对“亲”的理解为人们接受的有()

A. 亲爱

B. 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

C. 学习

D. 宽政

2.《四书集注》包括()

A 《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E.《老子》

3. 北宋著名的理学家“二程”是指()

A. 程迥

B. 程宿

C. 程颢

D. 程颐

4. 朱熹归纳的大学之“三纲领”是()

A. 明德

B. 亲民

C. 至善

D. 治国

5. “明明德”是()

A. 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B. 发扬光大人得之于天而暂为私欲蔽障的美德

C. 认真学习

D. 经常向名师请教

6. 对于“在亲民”的理解是()

A. 亲爱人民

B. 教育人们自新向善

C. 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D. 使民心除去“旧染之污”而焕然一新

7.“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

A. 修身

B. 立言

C. 立德

52

D. 勤学

8. 梁启超,字()

A. 任公

B. 坡公

C. 坡翁

D. 任翁

9. 从《学问与趣味》看,作者认为前辈学者以学问的趣味启迪后生,是因为()

A. 他们已得学问的趣味

B. 现身说法,教导后生

C. 使学生愉快走进学问大门

D. 使学生考试更容易

10. 梁实秋认为应该怎样学习()

A. 按部就班地循序而进

B. 不可偏废

C. 不可过于强调兴趣

D. 摈弃学问的乐趣

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简要分析说明)

1. “三纲八目”的内容是: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在今天也具有现实意义。

3. 学习应该是快乐的事,没兴趣的课程我不学。

四、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回答了这些问题后,我们来考虑,幸福是我们所称赞的东西,还是我们所崇敬的东西,因为它显然不属于作为能力而存在的事物。我们称赞一事物,似乎是因为它具有某种性质并同某个其他事物有某种关系。我们称赞一个公正的人、勇敢的人,总之一个有德性的人,以及称赞德性本身,是因那种行为及其结果之故。我们称赞一个强壮的人、一个善跑者等等,是因他具有某些自然的性质,且与某种善的、出色的事物相联系。从对众神的称赞可以看出这一点。按照人的标准称赞神的确是荒谬的。但是我们正是这样称赞他们的,因为如所说过的,称赞总要以另一个东西为参照。而如果称赞的本性就是这样,适合于最好的事物的就不是称赞,而是更伟大、更善的东西。这其实是很显然的事,比如我们说到神和像神那样的人时是说他们是至福的或幸福的。适合于善的事物也同样不是称赞。没有人会像称赞公正的行为那样称赞幸福。我们说幸福是至福,是把它看作更善、更神圣的东西。欧多克索斯说明快乐属于最高善的那个理由也是对的。他认为,快乐尽管是一种善却得不到称赞这件事表明,快乐像神和善一样,是比那些受到称赞的事物更好的东西,那些事物就是因它们才被认为是善的。称赞是对于德性的,人由于德性而倾向于做高尚[高贵]的事,而歌颂则是对完成了的行为的,无论是身体的行为还是灵魂的行为。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的探讨应当是颂词研究者们的事情。但我们显然可以从上面所说的得出结论,幸福是受崇敬的、完善的事物。从幸福是一个始点这个事实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因为我们做所有其他事情都是为了幸福。而属于始点的和善事物的原因的东西,我们认为,也就是值得崇敬的和神圣的东西。(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1. 亚里士多德为什么说幸福是至福。

2. 亚里士多德认为,称赞基于什么?

53

3. 幸福,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怎样的?

五、读后感作文

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课程所学,写一篇600字的学习方面的议论文。

第十四讲 思考(梁颖稚编写)

课文:《再论信心与反省》(精读)

《徒然草》(泛读)

第十四讲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胡适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基于()而写的。

A.国人的自信心不足

B.反驳读者的错误观点

C.反驳读者的观点并强调自己的态度

D.要求国人反省

2、子固先生认为我们民族的固有文化()

A.非常富强,值得发扬

B.很不丰富,必须摈弃

C.必须废除

D.必须靠外来文化来发扬

3、胡适认为仁爱()

A.是好道德,但不实用

B.是中国的旧道德,应该保存

C.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如果不实践,只是空名词

D.是引导民族向上的固有文化

4、胡适对于西方文化的态度是()

A.完全是先进的、文明的。

B.提高了人民的生活。

C.比中国文化好很多。

D.先进的地方值得我们民族去学习。

5、胡适所说的“那几十颗星儿终究照不亮那满天的黑暗”是指()

A.我们民族的文化不够灿烂。

B.我们民族的文明整体是落后的。

C.我们民族里面的圣贤豪杰的文明非常辉煌。

D.我们民族虽然有圣贤豪杰,但是不能完全掩盖文化的落后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思是( )

54

A.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

B.要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C.中学西学新旧兼学,同样重要。

D.中学是本原,西学是辅助。

2、胡适认为我们的反省要做到( )

A.不能迷恋五千年的固有文化。

B.肯死心塌地地去学习西方的长处。

C.闭门思过,认清自己不如人的短处。

D.认识到我们固有文化是很贫乏,不是丰富的。

3、胡适认为我们最可靠的信心是( )

A.必须站在“反省”的唯一基础之上。

B.要诚心诚意的想,要认清了罪孽所在。

C.固有文化引导。

D.承认过去的罪恶,为了更好的前行。

4、胡适认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品德是( )

A.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品德。

B.人类共有的理想。

C.引导我们民族向上的力量。

D.如果不能实践,只是一些空名词。

5、胡适的《再论信心与反省》是采用( )论证方法来论证的。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引用论证

D.比喻论证

三、辨析题:

文章认为中国发展的信心应该建立在我们几千年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四、读后感作文:

请根据你阅读胡适这篇文章的感想,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关系的理解。

第十五讲 宗教(贺国强编写)

课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十五讲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般若是指

A. 智慧 B. 勇气 C. 能力 D. 知识

2、波罗蜜多意思是

A. 此岸 B. 彼岸 C. 出世 D. 入世

55

3、舍利子在《心经》中是舍利子

A. 舍利弗尊者 B. 佛骨 C. 佛祖 D. 其它

4、揭谛在《心经》中是指

A. 去、度之义 B. 快、迅速 C. 觉 D. 其它

5、《心经》中是五蕴是指

A. 色、受、想、行、识 B. 色、情、想、行、识

C. 觉、受、想、行、识 D. 色、空、想、行、识

6、佛教中四圣谛是指

A. 苦、集、灭、道 B. 色、情、想、行 C. 觉、受、想、行、

D. 色、空、想、识

7、佛教中六根是指

A. 眼、耳、鼻、舌、身、意 B. 色、情、想、行、耳、鼻

C. 眼、耳、鼻、舌、身、觉、 D. 眼、耳、鼻、舌、身、识

8、佛教中六尘是指

A. 色、声、香、味、触、法 B. 色、情、想、行、耳、鼻

C. 色、声、香、味、触、觉 D. 色、声、香、味、触、身

9、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

a、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山西五台山 b、观音菩萨的道场是浙江普陀山 c、文殊菩萨的道场是安徽九华山 d、地藏菩萨的道场是四川峨嵋山

10、有一尊菩萨手握利剑,骑狮子座上,他是:

a、观音菩萨 b、普贤菩萨 c、文殊菩萨 d、地藏菩萨

11、四大菩萨中,

a、文殊菩萨代表大智 b、观音菩萨代表大行 c、地藏菩萨代表大悲 d、普贤菩萨代表大愿

1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段经文出自:

a、地藏经 b、妙法莲华经 c、金刚经 d、六祖坛经

13、《心经》中的观自在菩萨又称为:

a、弥勒菩萨 b、地藏菩萨 c、观音菩萨 d、文殊师利菩萨

14、有一尊菩萨手握利剑,骑狮子座上,他是:

a、观音菩萨 b、普贤菩萨 c、文殊菩萨 d、地藏菩萨

三宝是指(C)

a、精气神 b、日月星 c、佛法僧 d、戒定慧

15、优婆塞和优婆夷分别是指:

a、女居士和男居士 b、男居士和女居士 c、出家男众和出家女众 d、老人和年青人

二、多项选择题

1.尽管“宗教”一词在各民族语言中的含义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具有几个层面的共同内容或意义,那就是:

56

A 信仰对象的超越性、无限性等本质特征

B 禁欲主义和苦行主义

B 灵魂不朽和因果报应

D 宗教徒对信仰对象的敬畏和顺从

E 信仰主体同信仰对象相结合的意向

2.婆罗门教(印度教前身)的三大纲领是:

A 众生平等

B 祭祀万能

C 婆罗门至上

D 梵我同一

E 吠陀天启

3. 宗教的普遍本质与功能包括::_

A宗教的神秘性

B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

C宗教信仰的超越性

D宗教的文化本质

E以世界观的形式为社会共同体提供一个普遍的宗教性的解释体系

4.宗教教义的三个基本层面包括:

A神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B教权与王权之间的关系

C神的自在性与无限性

D对神的存在的证明

E宗教经验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5. 佛教说的四大皆空是指:

a、地 b、水 c、火d、风

6. 三法印是辨别佛法与外道的方法,三法印是指:

a、诸行无常b、诸法无我 c、涅槃寂静 d、供养三宝,

7. 三宝是指:

a、佛 b法 c、僧 d、定

8. 佛教讲的三毒是指;

a、贪欲 b嗔怒, c、愚痴 d、砒霜

9. 四恩是指;

a、父母恩、众生恩 b、父母恩、老师恩 c、国王恩、三宝恩d、佛陀恩、、朋友恩

10. 诸供养中以法供养功德最大,法供养是指;

a、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b、摄受众生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c、到寺院里给僧人供养素斋 d、做社会慈善事业

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简要分析说明)

1. 佛陀胸前有一个标志表示万德圆满,本来并非文字,武则天创造文字时才被称为文字,这个字正确的写法是卐( )或是卍( )。

2、五戒是修行的基础,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说谎、不饮酒( )。

57

四、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次,有源律师向大珠慧海禅师请教:

有源律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大珠慧海:“用功。”

有源律师:“如何用功?”

大珠慧海:“饥来吃饭困来眠。”

有源律师:“一切人总如同师用功否?”

大珠慧海:“不同。”

有源律师:“何故不同?”

大珠慧海:“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1. 大珠慧海说“饥来吃饭困来眠”的本意是什么?

2. 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哲理?

五、读后感作文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合课程所学,写一篇600字的议论文,谈谈自己对佛教色空观的认识。

58

更多相关推荐: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

语文,在词典里就解释为简单的“语言和文学”,其实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是我们的生活之母,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的学科,是…

学习大学语文的感想

学习大学语文的感想中华文化是一个浑然大圆圆心圆心无处不在圆周无处可寻而中文乃其半径中文有多长半径就有多长圆就画得多大但就合时顺势而言中文不但是源远流长的文化载体也是与时并进的高速公路不但厚载了累积的文化也能扩大...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

专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姓名:普晓明学号:20xx313765语文对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是我们的母语。而语文对我们在校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为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直到现在大学了。可我们对它的学习从未间断并且一直有新的…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语文专题八辞意风韵俱佳的西厢记与元代杂剧学习心得体会经过一学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了以前只为考试而学习语文的方式是不对的以前的我从未认识到大学语文是这么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当你静下心细细品读时心中感受到的...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工程管理1102班XXX20xx.5.13一直以来都对文字有着无限的热爱,所以一直很喜欢语文,这种喜欢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亦不会因为代课老师的授课水平而减少半分热情。大学并没有学习语言类专业,于…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1)今年我选修了大学人文语文,在认真听完了周金声老师的每一堂课后,使我对于人文和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完整,更全面的了解和感悟。下面就是我对人文语文学习的总结和心得…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

大学语文心得一份忏悔,多重收获心若幽兰,怀揣一份清新的喜爱,翻开墨香满溢的课本,重续曾断了的梦——游园于语文。一直对那个丢失的梦不能释怀,接到那本封面泛黄的厚重课本时,心一震,既愧疚于对她的荒芜,又惊喜于这个意…

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部分课后练习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课文选讲篇目1樊迟仲弓问仁2冯谖客孟尝君3容忍与自由4我的世界观5秋水6张中丞传后叙7婴宁8蒹葭9湘夫人10春江花月夜1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2秋兴八首1...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

大学语文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诗词默写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

大学语文《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

读背影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有人说如果一个知识分子欲保持心灵的平和持有一份淡薄和超然的心境那就千万不要和余秋雨遭遇是的余秋雨太沉重了他以一行行力透纸背的文字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秋雨连绵的凄苦旅程让你思索让你警醒然你...

大学语文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感

青春飞扬之大学语文随缘出版社主编李文裔20xx0103147用道必施之外验此道是为道也术须用之内敛其术是为修术编者题记目录实用文书写作格式作业作业单元一读后感2作业单元二策划书3作业单元三活动总结81作业单元四...

大学语文结业作业 逍遥游读后感

大学语文结课作业我读逍遥游心灵的解脱不是逃避说起庄子就不得不说他的逍遥游今天我也是就这篇文章来谈一下我自己的几点看法当然我尚且年轻必定有不周之处题记再读逍遥游我对以下情节印象深刻这也是我想法的来源北冥有鱼其名曰...

大学语文学习感悟(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