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_读后感

时间:2024.3.31

目 送

印象当中,台湾文学如台湾电影一般,于世俗之中透出一股小清新之风,也许这就是所谓取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不知何时,喜欢上了龙应台的文字。她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

我最喜欢她的《目送》这本书。

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龙应台再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最强新作,花枝春满、悲欣交集,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背影》。《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这部书中,她的文字抚过了父母、子女的亲情,知己好友的友情、周围世界的植物、动物、风景??用那最细腻柔软的笔触,写尽了幽微处最动人心弦的那种感觉。读起来,便连呼吸,也充满了共鸣的激动。

文集的开篇便是《目送》,这是一篇给我以震撼的独特散文。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样一句略带伤感却又蕴含哲理的话,使我心中泛起了波澜。

《目送》里的一段话,也是全书最抒情的一段话,将矫情发挥到了一定境界, 多少人因思虑这段话而黯然神伤??时间是世上最尖锐的利器,你如何风华绝代,你的家庭如何美满幸福,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老凋零。龙应台也已步入中年,往日的锋芒毕露在经历家庭变迁后渐渐转为柔软,笔触也渐渐由针砭时弊转向思考生死大问,文中亦不乏世事洞达的精彩文笔。

多少次,父母也在用他们的目光送我,从第一次离开家门去外地上学,母亲说:“自己能不能去?”年少的我不懂让母亲放心.

母亲送我到车站,我坐上车,连回头也没有。

慢慢的,我发现自己真的长大了.

曾经那么叛逆和不懂事,如今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分别后,经历了无数次的孤独后,经历了很多很多之后,我发现自己果真长大了。每个星期一个电话,不管再怎么忙碌,不管通话时间是有多短,我想,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和简单的问候. 刮风下雨,我习惯了给他们发短信,叮嘱他们多穿衣服,好好照顾自己。有时候打完电话也会莫名的哭泣。

后来作者写到的是最后一次目送父亲,读到这里,我总是读不下去,人生的别离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但却是改变不了的。

除却《目送》一文,书中还有不少引人深思之作。应该说这本书是龙应台人生一个阶段的心灵状态。父亲的逝世让她体味到人生如同暗夜行山路.在父亲去世前,50多岁的她从未经历过任何至亲的死亡,这跟她台湾外省人的身份有关。 作为从大陆到台湾的移民,除了父母兄弟,小时候的龙应台没有其他家族亲人, 因为这一背景,她对许多人生基础课程的学习有着严重的时间上的延迟。

而此时,写父亲,父亲已经走了;写母亲,也即将目送母亲离去;写与孩子的关系,看到的是他们用背影对着自己。龙应台说:人生走到这样的年龄阶段,是 四顾苍茫,唯有目送。 在《雨儿》这篇散文里,作者记录到:每天,都给妈妈打一通电话,电话那头,年迈的母亲已经糊涂的像一个可爱的孩子,思维不够清晰地说着“雨儿,我只有一个雨儿。”??当作者来到妈妈的身边,妈妈怀疑的说着“你好像我的雨儿!”而作者像哄孩子一样地确定着:“妈,千真万确,我就是你的女儿”??“你的女儿要看见你笑。”作者伴妈妈睡,陪妈妈聊天,带妈妈洗温泉、坐公交车,让妈妈享受着有女儿陪伴的分分秒秒,这应该是人世间最朴素的幸福吧。

在读她的文字的时候,总感觉到龙应台是寂寞的,是孤独的。正如在《寒色》中所写,作者自认为是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可是当别人问她“家,是什么?”的时候,她却突然支吾,不知所云。接着,作者又帮我们历数了一个个叫做“家”的地方: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和人做终身的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很多,一会儿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世事的变迁,这一个个的家会怎样呢?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是,每一个家终会有曲终人稀的那一天。当然这与她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在这部书里读出太多爱的信息,父母子女之间的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既然,目送是人生的必然,我们就应该珍惜和父母、兄妹、子女相处的每一个瞬间,扮演好为人子女、为人姐妹、为人父母的角色。目送着孩子渐渐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目送兄弟姐妹各奔东西,也目送着父母渐渐老去。默默目送,这或许也是一种幸福吧!

20xxxxxxxxxxxx8

2011级广告

刘琪


第二篇:目送 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

终于,读完了龙应台的《目送》。之所以用终于,是因为常常读到一半鼻头一酸,难以释己。作者描写的东西,其实都是我们所有人,都要面对的东西。生老病死,生死离别,悲欢离合,爱情亲情。这些,又有谁逃得过、没享受过呢。而镜前的我,却还是那个有些青涩的少年。我原以为,自己还小,父母不过才步入中年,离我目送他们离开的日子还有些遥远。

但当外公一次早上买菜,刚出家门,就摔倒在家门的台阶边,血撒台阶。我犹记起,那天放学,台阶上已干的血迹,刚入眼帘,我便知道这是我此生难忘的印记。我急促的按下门铃,期盼着,祈求着,家里不要出事,因为那都是我最爱、最爱我的人。大门咔的开了,我风一般地冲入过道。那短短的过道,我恍如跑了一个世纪,这就是牵挂的力量吗?拉开门,还有什么比我的亲人更重要!我心中只有这一个念头。于是,我便得知了外公的事情。那时候,我才5、6年级吧,生活幸福,虽然外公最后只是有惊无险,但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如此接近生死。

读完了龙应台的《目送》,我想想这件往事,心中便是无尽的后怕。哦,人的生命,如此美丽,也是那么脆弱。若是那一天,我失去了外公。今后,谁为我们买菜,谁为我们这些要上班上学的人办事?小时候,我只记得除了奶奶,最疼我的就是外公。而奶奶住在农村,只有春节时才能见面。于是,外公便是我小时候最重要的人。《目送》里写的,不也一样吗,作者的父母抚养了5个儿女,其中之艰苦我无法体会,我只知道天下父母给儿女的,都是天下最美的东西——爱。其实,我们身边,都是美好的东西,只是享受的太多,是麻木了吗?还是爱这种东西,本身就是润物的春雨,无声,无色,无味呢。 当我们现在畅谈着未来的理想,将来的人生,又有几人会如此在乎自己的亲人,父母。后来,我们终于明白如何去爱,可惜他们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我们是为什么出发。我们之所以要奋斗,要努力,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还有更关键的,就是为了回报那些一直爱着我们的人,无论是父母、亲戚、爱人,爱是没有边界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希望自己,也像作者一样,奋斗了,努力了一辈子,最后留给我们的却是那伤情的目送,那无尽的遗憾。我们欠父母的太多了,要用自己的日子去还,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不经让我想起了westlife的那首歌,“前路崎岖坦途难觅,满是凄凉。我愿像漫天繁星那样,围绕在你的身旁。i will keep you safe,我会一直守护着你。”

可没有本事,没有知识,没有学问,我们靠什么去获得舒适的生活,去还我们的欠父母的债。我们总是在一味的抱怨今天的生活、教育上的弊端,殊不知,我们怎样,我们的国家便怎样,我们如何,中国的明天便如何。所以,我们肩上的担子,其实很重很重,我们是国家的明天,不是只会抱怨的软蛋,我们是父母的未来,不是一个自己都养不活的蛀虫。

我想,这世上,还有什么关系,比子女和父母的关系更微妙呢?我们是父母的未来,同时父母又是我们未来的一部分。父母用自己的大半生,供养着我们,我们也要用自己的后半生,去回报他们。而,父母,在我们这个年纪,不会欠我们什么的。即便是,他还是我们的父母,即便是,请相信我,他们无论怎样对你,他们对你的感情中,始终有,爱。

是啊,有的路,只能我们一个人走。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一个人,一个人穿行在无边的世道上,那该多寂寞。若是,世上再无对我的亲情,那便是爱情到来的时候吧。有一天,我们终会为人父母,终会体会到为人父母之艰难。可,我们只能抬头望望天,天上的那朵云,是他们看着我们的眼吗?我们也会像,作者那样,目送着儿子消失在那个拐角吗?

终于,我们,总会长大。总会,面临亲人逝去的瞬间;总会,看淡这些悲欢离合的瞬间。终于,有一天,被目送人换成了我们。只是,这一生,我们来得值得,就好。这就是,人生吧。上半辈子,欠债,下半辈子,还债,又把自己的所有给了孩子,爱人。或许,有人会问,

这一切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似乎,我们终究会成为历史,我们爱的人也会成为历史,爱我们的人似乎也是昙花一现。岁月的风啊,我祈求你慢慢带走那如烟的往事,却永远吹不走那心上的回忆。因为,有回忆,就有爱。我们这一生的意义,不敢说全部,至少,爱,是一部分吧。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我也不会惊慌,因为,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上,曾经有,爱过我和我爱过的人。有了这一切,人生还有什么缺憾呢。我们今天所能做的,珍惜罢了。珍惜,我们这三年难得的同学时光,珍惜这三年陪我们走过的老师,珍惜自己身边的亲人。有些事情,属于我,我便要去珍惜;不属于我,我便不去奢望。只是梦,不羁的梦和那不甘的心,驱使着我走上这条漫漫的人生路。

路的前方,是亲人的背影,当我走到他们的位置上时,我的身后也多了一个曾经的我。就像曾经前方的人一样,我用背影告诉他,不必追,只要,你还记得我,足矣。

更多相关推荐:
《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韩国琛我读了龙应台所写的目送以后有一些感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篇他讲的是龙应台目送她的孩子华安小学到大学然后作者的父亲住院还有火葬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

目送读后感

读目送有感暑假的时候去书店看见排行榜上赫然有一本青绿色的目送令我惊讶不已原以为排行榜上要不就是郭敬明韩寒这样的80后要不就是求医不如求己这样的保健书再不就是金融危机下一系列关于经济的书现在居然有一本散文集接着好...

目送读后感—龙应台

读后感龙应台的目送在读龙目送之前非常惭愧我并在不知道龙应台是何许人氏起初认为这应该是男作者才能驾驭得起这么霸气的名字又或者这仅仅就是一个笔名犹如鲁迅先生直到大学毕业前夕友人将这本书送予我时翻开扉页的那一刹那我才...

目送_读后感

生命的思考读目送有感一个字能承受多大的感情一句话又蕴含了多少意义目送透过文字的交织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一片能穿越时空的网仿佛伸手就能走进作者的世界或喜或悲或感动淡淡的文字轻轻的语调却让人深思目送是思考着生与死的人生...

读后感—龙应台的《目送》

读龙应台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正是这段话触动了我心读起...

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翻开书柜浓郁的气息吸引了我仿佛遇到多年未见的知己这个书柜的藏书从少到多伴随了我的成长与成熟大概扫过全部书籍后有一本是我每次都想再看一遍而且每次看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悟的书那就是龙应台著名散文集ltlt目...

《目送》读后感

所阅读书目目送作者amp出版社龙应台amp三联书店出版社姓名黄臻昊学校上海市文来中学年级八2指导教师程明霞联系电话54800499联系地址闵行区万源路平南三村96号601室目送读后感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的父...

读后感—龙应台的《目送》

读龙应台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正是这段话触动了我心读起...

《目送》读后感

买下龙应台的目送是因为主任的推荐之所以在他推荐的众多书籍中选择了它是因为龙应台她的文字总是能够触动我心中那块最柔软的地方犹记得她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的愤慨与痛心也记得她在亲爱的安德烈中的款款深情与落寞寡欢而...

《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目送读后感再感伤憔悴的人都有温情的一面就比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正是如此动人之处显露作家的文笔如此细腻从本书题目可知所要介绍的是母亲与孩子的浓浓亲情当然作者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一笔带过可以通过扩充句子增加读者的...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很早之前便想看龙应台的目送了它放在我的书架中也已有一段时间但总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能执行如今放假在家终于得空来好好品味这本生死笔记是的这是一本生死笔记翻阅目录这本书写有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

《目送》读后感

目送分享会各位书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分享的这本书有一个比较文艺的书名目送它是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写的一本散文集它是一本描写亲情的书在分享这本书之前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公益广告片family中央台的大家应该都看过是通过对...

目送读后感(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