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2 团体的人际关系

时间:2024.4.13

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一) 实验小组 组长 11105020113李佳庆

组员 11105020114李 敬 11105020117廖航燕 11105020119刘凌风

11105020121刘 玥 11105020135张斌艺

实验名称:团体的人际关系

实验目的与要求

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所形成的关系。在现实的团体和集体中,人际关系有正式的(它由某种规章制度所规定)和非正式的(它是在好感、喜爱、反感、厌恶等基础上形成的)。这里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后者,即分析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近远和亲疏的关系。分析团体非正式人际关系的最常用方法是社会测量法(s。ci。metry)。本研究的目的是学习运用社会测量法来分析团体的人际关系。

被 试:大学生

实验场地:教学楼

实验材料

社会测量问卷和记录纸。

实验方法与程序

1.确定某一团体(如大学班集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访问,了解集体成员对主要事件的意见、评价和态度,并与该集体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关系。

2.根据集体的人数,发给每人一张问卷,要求被试在同一时间内完成问卷。 结果分析

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在校园里必须处理恰当的一种关系,良好的人际有利于在学校、在社会中的发展,它能更好地让你行走于各类人中。对于同一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喜欢或不喜欢都是一个人给他人的印象。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的必修课。针对大学生在团的人际关系情况,作了3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2份。并根据调查表得出矩阵表和每人的人缘指数。(链接矩阵表、人缘指数)

1.制作社交矩阵

2.指数分析

(1)计算正、负人缘指数: 人缘指数?某人的得分数 (集体总人数?1)?最高加权分

问题与讨论

1.分析集体中小团体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小团体是以观点、兴趣、爱好、态度的相一致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而自发形成的。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就能很好地说明小团体的出现。此外,由于是大学,很多人都是以宿舍为单位,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和其他人的接触少了,那么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小团体。每个小团体都因不同的共性而存在。根据调查统计,可以得出这些团体类型:因爱好而组在一起的爱好团体,因工作关系组成的工作合作团体,因目标和方向一致而组成的目标团体,因专业和环境需要而临时组成的临时团体。

2.分析团体的人际关系得以长期存在的因素

一个团体内部的小集体是否得以长期维系下去取决集体中的人员的人格品质。根据调查发现,大学生中的小集团中的成员大都是具备了人缘型的人格品质,他们大都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人一视同仁,并且富于同情心。此外,作为学生,就必须热心班级团体活动;作为班上的干部对工作要非常负责任,做人要持重、耐心,忠厚老实。最重要的是,他们大都懂得如何和他人交流,在为人处事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然而,在这而对应的一面,那些属于嫌弃型的人在一起一般都很难维持一个集体的长期存在,他们会在一小段时间后就变成一盘散沙。他们通常都是以自我中心、只关心自我,不为他人的处境和利益着想,有极强的嫉妒心。对班集体的工作,或敷衍了事,或缺乏责任感,或浮夸不诚实,或完全置身于集体之外。虚伪、固执、爱吹毛求疵。不尊重他人,操纵欲、支配欲强。对人冷漠、孤僻、不合群。有敌对、猜疑和报复的性格。行为古怪,喜怒无常,粗暴、粗鲁、神经质。狂妄自大,自命不凡。学习成绩好,但不肯帮助别人,甚至小视他人。自我期望高,器量狭小,对人际关系过分敏感。

3.用社交矩阵和指数分析法分析团体的人际关系各有哪些主要优缺点?

社交矩阵和指数分析法是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的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矩阵法是作一个□×□的方形表格(□表示一个团体的人数),表格的首行和首列填上被试的编号,以数值或符号在表格内记入团体各成员之间的吸引或拒斥关系。而指数法是根据每个人被选择数或被拒斥数计算出如地位指数、凝聚力指数等,比较其数值的大小。

社会测量法是一种测定团体人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J.L.莫雷诺于19xx年提出,后来许多心理学家参与研究形成莫雷诺学派,其成果发表在莫雷诺主编的《社会测量》(1937~1955)杂志上。

莫雷诺的社会测量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性联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情感性联系的基本类型有吸引(喜欢)、拒斥(反感)和中性(漠视)。通过对人们之间的情感性联系的测定,可以了解到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该理论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并用团体中揭示出来的社会心理规律来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但是,这种社会测量方法对于研究团体内的人际关系不失为一种有用的工具。 它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能直观地以数量化的形式表明团体的内部结构和人际间的吸引和拒斥关系。缺点是其信度和效度有时较低,难以查明人际吸引或拒斥的原因。


第二篇:社会心理学第九章 人际关系及改善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

授 课

对 象 章节题目

教 学 目 的

系别:人文学院 年级:2004级 班级:心理专业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3

课 程

类 型

大 课(√√ ) 实验课( ) 讨论课( )

第九章 人际关系及其改善

1、了解:人际关系的不同类型和状态; 2、熟悉: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3、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和人际关系的改善。

时间

重点(△)

分配

难点(○)

(分

疑点(?)

钟) △○ △ △

40 45 45

教 学 内 容 举例/教具

心理测试: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一、人际关系的不同类型和状态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三、人际交往的原则 四、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五、人际关系的改善及技术 教学互动(问题讨论)

1、多媒体课件 2、心理测试

讨论:

如何改善大学中的人际关系?

参考书目:

《社会心理学》,章志光主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xx年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年 《社会心理学》,孙时进,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

授课教师:江琴 20xx年 5月10日

第十章 第十章 人际关系及其改善 人际关系及其改善 人际关系及其改善

【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人际关系的不同类型和状态; 2、熟悉: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3、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和人际关系的改善。 【心理测试】心理测试】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一、人际关系的不同类型 人际关系的不同类型

(一)根据人际关系的层次和发展水平划分: 1、低层次、低水平人际关系 2、中等程度、一般水平人际关系 3、高层次、高水平人际关系 (二)按人际关系的形成基础划分: 1、血缘人际关系 2、地缘人际关系 3、业缘人际关系

(三)人际关系的不同状态

社会心理学第九章人际关系及改善

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的状态从无关到关系密切,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当两个人彼此没有意识到对方存在的时候,双方关系处于零接触状态。此时双方是完全无关的,谈不上任何个人意义的情感联系。

心理学家按照情感融合的相对程度,将人际关系分为轻度卷入,中度卷入和深度卷入三种。轻度卷入的人际关系,交往双方所发现的共同心理领域较小,双方的心理世界只有小部分重合,也仅仅在这一范围内,双方的情感是融合的。中度卷入的人际关系,交往双方已发现较大的共同心理领域,同样,双方的心理世界也有较大重合,彼此的情感融合范围也相应较大。在深度卷入的情况下,双方已发现的共同心理领域大于相异的心理领域,彼此的心理世界高度(但不是完全)重合,情感融合的范围也覆盖了大多数的生活内容。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一)定向阶段

定向阶段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 注意也是选择,它本身反映着某种需要倾向。 与注意不同,抉择是理性的决策。而注意的选择是自发的,非理性的。 初步沟通是我们在选定一定的交往对象之后,试图与这一对象建立某种联系的实际行动。目的是对别人获得一个最初步的了解,以便使自己知道是否可以与对方有更进一步的交往,从而使彼此之间人际关系的发展获得一个明确的定向。 人际关系的定向阶段,其时间跨度随不同的情况而不同。邂逅相遇而相见恨晚的人,定向阶段会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完成。

(二)情感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彼此探索双方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般正式交往模式。在这一阶段,随着双方共同情感领域的发现,双方的沟通也会越来越广泛,自我暴露的深度与广度也逐渐增加。

(三)感情交流阶段

人际关系发展到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开始出现实质性变化。此时双方在人际关系安全感已经得到确立,因而谈话也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四)稳定交往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们心理上的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暴露也更广泛深刻。此时,人们已经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性的个人领域,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财产。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达到这一情感层次的友谊关系。

三、人际关系的原则 人际关系的原则

(一)交互原则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个体都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由于这种寻求自我价值被确认和情绪安全感的倾向,在社会交往中,更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希望别人能接纳自己,喜欢自己。阿伦森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对于真心接纳我们,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更愿意接纳对方,愿意同他们交往并建立和维持关系。

福阿夫妇19xx年研究表明,任何人都有着保护自己心理平衡的稳定倾向,都要求自身同他人的关系保持某种适当性、合理性,并依此对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得以解释。这样,当别人对我们表示出友好,表示接纳和支持时,我们也感到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友好,这种“应该”的意识会使我们产生一种心理压力,接纳别人,否则我们的行为就显得不合理。与此同时,如果我们的友好的行动别人接纳后,我们也希望别人作出相应的回答,如果别人的行动偏离了我们的期望,我们会认为别人不通情理,从而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对对方产生心理排斥。

我国古人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有其心理学基础的。

(二)功利原则

心理学家霍曼斯(1961)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人们希望交换对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过程中至少得等于失,不值得交换是没有理由去实施的,不值得交换的关系也没有理由维持,所以人们的一切交往行动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对于那些对自己来说值得的,或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人们倾向于建立和保持,对自己来说不值得,或失大于得的,人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终止。

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倾向不同,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不同的社会交换机制。对重内在情感价值的人而言,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个人情感卷入更多,因而有明显的重情谊、轻物质的倾向,与别人的交换倾向于增值交换过程。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欠别人的情份,因此在回报时,往往也超出别人的期望,这种过程的循环往复,就导致了交往双方都感到得大于失。与此同时,对重外在物质利益的人而言,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重物质利益意识多于个人情感的投入,因此倾向于用物质来衡量自己的得失,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减值交换。

(三)自我价值保护

自我价值 (Self-value)指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判;自我价值保护指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

人在任何时期的自我价值感,都是既有的一切自我支持信息的总和。自我价值支持的变化无非来自两方面,一是符合人们意愿,自我支持力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与人们的期望相反,使人们面临自我价值威胁,因而必须进行自我价值保护的消极变化,即自我价值支持力量的失去或自我面临新的攻击。

特别是我们面临肯定的人转向否定时,我们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承认别人转变的合理性,否定我们自己,贬低自我价值;二是进行自我价值保护,尽可能维护自我价值的不变,降低所失去的自我价值对自己的重要性。许多研究表明,自我价值否定是非常痛苦的,因此当面临自我价值威胁时的优先反应不是否定自身,而是尽可能保护自己。

(四)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

我们喜欢的最细化的是对我们的喜欢水平不断增加的人,而最讨厌的是喜欢我们的水平不断减少的人。“对婚姻的不忠定律”意指从陌生人处获得的赞许往往比配偶的赞许更有吸引力。因为后者对自己的喜欢水平日久天长在降低,而前者由淡漠转向赞许其水平在不断提高。

四、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一)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例如:觉得自己是美丽、聪明、或害羞、没有指望的,不论这一些看法是有正确,是否与别人对它的看法一致,将影响个人以后的行为和生活,也会影响个人和别人的关系。

(二)自我坦诚

人际关系,必须人与人之间发生关联之后才能产生,因此除了对自己、对别人有一个适当的概念之外,还需进一步第

开始与人互动,经由彼此的自我坦诚,让对方知道你,让你知道对方。经过自我坦诚,我

们才能与别人作有效的沟通。

(三)个人特质

1、真诚 人们喜欢以真心待人的人,不喜欢富有心机、欺骗、算计别人的人。

2、温暖一个亲切、温和、面带微笑的人通常比一个冷淡、漠然、面无表情的人更让人乐于亲近。

3、能力人通常喜欢跟聪明、有能力、有智能的人,主要原因是因为跟有能力的人在一起,对我们比较有利的。他们

可能帮我们解决问题,想出新点子,让生活更有趣、更容易等。

4、外表吸引力 研究发现,在其它条件都相等的情况下,一个外表较具吸引力的人,比外表较不吸引力的人,来得更受人喜爱。

5、其它令人愉快人格特质 拥有开朗、心地善良、不自私、关怀体贴…等等特质人也较令人喜爱。

(四)两人间的情境因素

1、接近性人的人际关系的发展是以接触为基础,只有彼此相当接近,才能在需要的时候,适时地提供支持获帮助,

维持感情。接近性使人们彼此接触机会增加,熟悉的可能性增加,因而导致吸引。

2、熟悉性 熟悉可以减少我们的不确定性,使我们较为安心。

(五)两人特质之间的关系

1、相似性 彼此之间态度,价值观,以及人格特质的相似性变成影响友谊的重要因素。

2、互补性需求上的互补,及一方所需要的,正式另一方所能提供的,或一方所缺少的,正是另一方所具备的,也都

可能导致彼此间的吸引。

五、人际关系的改善及技术 人际关系的改善及技术

(一)沟通能力的自我提高

(二)正确使用身体语言

(三)心理学技术:敏感性训练、角色扮演

【教学互动】问题讨论:如何改善大学中的人际关系?

更多相关推荐:
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1

两点阈测量实验报告夏松20xx105020xx7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904班1引言维耶罗特vierordt1870最早使用两点阈量规对人体各个部分的两点阈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从局部到指尖两点阈越来越小这种身...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1

反馈对划线准确性的影响摘要本研究考察被实验者在有反馈信息的条件下对自己所画线段与标准线段是否更准确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有反馈组在有反馈所画线段的长度的情况下有误差有显著的减少无反馈组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误差减少并...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和说明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仪器实验目的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20xx年10月26田家炳楼923计算机和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试验程序1通过测量不同颜色的色度辨别差别阈限学习使用传统心...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课题报告心理学实验课题陈舒20xx2106211心理学实验课题报告注以下为做过的每个实验的详细的实验报告关于题目要求作答的部分在实验报告中以加粗楷体的形式重点突出1简述短时记忆广度的测定方法一实验原理...

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摘要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测定不同被试对颜色爱好的程度并用这两种方法制作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通过用等级相关的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说明同一被试的两种方法测试结果存在较高...

分析实验中的变量(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分析实验中的变量邵静纪正霞王金慧南通大学教科院应心091一摘要本实验根据被试蒙眼转动动觉方位辨别仪到指定角度所得的误差来研究定指导结果对角度估计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本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本实验自变量是...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实验报告摘要:运用信号检测论有无法,测定在不同先定概率下,4名女生被试对呈现信号和噪音的击中率和虚报率,计算其辨别力d和判定标准,并绘制接受者特征曲线。检测被试辨别力、判断标准的高低和面对不…

实验心理学笔记汇总

实验心理学笔记汇总教材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xx年5月第一版第一章绪论心理学怎样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第一节心理学的科学性一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人们获得知...

实验心理学读书报告一

实验心理学读书报告20xx级师范班追溯题目品牌承诺能抵御负面信息吗自我调节导向的调节作用作者田阳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品牌管理中心王海忠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柳武妹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何浏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韫慧江门南京大学...

社会心理学从众实验报告

社会心理学从众实验报告一从众心理的意义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又俗称随大流社会生活中...

华东师大实验心理学

华东师大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amp1观察与实验一实验的意义以精密的控制获得正确的结果eg下落物体的重量与下落时间的关系物体高度初速大小重量形状质地etc时间为因变量其他均为控制变量二心理学研究涉及的变量1自变量...

心理学实验报告 注意力集中

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