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时间:2024.4.5

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前言

1、实习的目的

   本次地质实习针对国土学院09级水文地质工程专业学生。

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地质认识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观察和了解野外基本的地质知识,学会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本次实习巩固学过的《地质学基础》的课堂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2、实习地点及组织形式

昆明:西山

武定县:五孔桥、芭蕉箐、狮山石棉矿厂等

元谋县:朱布、黄瓜园大桥、德大大桥与那化大桥、湾堡土林

实习时以班为单位,各班均分为两个小组,每小组由班主任及一名实习指导老师带领开展野外实习。让我们在野外初步认识三大岩石、地质构造、矿产等,同时教授地质罗盘野外的使用技巧及手标本的采集。

二、各实习点地质概况

1、云南省地形、地貌概况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云南省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连。从整个位置看,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临辽阔的印度洋及太平洋,正好处在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之下,又受西藏高原区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形一般地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系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地形波状起伏,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海拔一般南部在1500-2200米,北部在3000-4000米。只是在西南部边境地区,地势渐趋和缓,河谷开阔,一般海拔的800-1000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是云南省主要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全省整个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着地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全省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怒山山脉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公76.4米。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公里,高低相差达6000多米。

2、昆明西山地区(西山大断裂)

   昆明市位于云南省中部,东经102度10分~103度4l分,北纬24度24分~26度33分。东与曲靖市接壤,西与楚雄州相连,南与玉溪市、红河州毗邻,北临金沙江,与四川省隔江相望。南北长237.5公里,东西宽152公里,总面积约21111平方公里。昆明辖区地处云南高原中部,高原是基本地貌形态。总体地形北部高,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中部隆起,东西两侧较低,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红色山原地貌次之。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米之间,最高点是北部禄劝县拱王山脉的马鬃岭,海拔4247.7米;最低点是禄劝县则黑乡小河坪子东北1公里处普渡河与金沙江交汇点,海拔746米。昆明由于地处金沙江、南盘江及元江3大水系的分水岭之间,河流侵蚀作用不强,高原面保存较好,大部分地区地形较平缓,高差小于500米,分布着一系列南北向构造、排列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俗称“坝子”。低丘及海拔 20##—2500米的中山分布广泛。全市土地中,山地、丘陵约占84.91%,平地约占 15.09%。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誉为“高原明珠”。属长江水系内陆高原湖泊,因滇族、滇国而得名。滇池位于昆明市区西南,东经102度37分~102度48分,北纬24度40分~25度03分,距市区约5公里。滇池属断陷构造后所形成的湖泊,迄今约有1200万年的历史。滇池湖面近似“弓”形,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8公里,最宽12.5公里,湖岸长163公里,湖面面积约298平方公里,水深5~8米,“海眼”最深为10.4米。西岸多为半岛、海湾,地形起伏较大;北岸、南岸、东岸地形起伏较小,有八条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冲积扇等沉积。湖水经西南角的海口中滩闸流入螳螂川,注入金沙江,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

西山大断裂为昆明地区南北向的主干断裂,位于滇池与西山龙门一带,断面向东倾斜,产状比较陡,近于直立,东盘下降形成昆明断陷盆地,西盘上升形成现在的西山龙门(断层崖)等地貌景观。该断层控制了昆明的地层、构造及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3、武定地区

①地形地貌

武定县隶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东经101°55′—102°19′,北纬25°20′—26°11′之间,东倚昆明市禄劝县,南接昆明市富民县、楚雄州禄丰县,西邻楚雄州元谋县,北与四川会理县隔金沙江相望。县城位于滇中高原北部,处在康滇台轴和昆明凹陷之间。在金沙江断陷影响下,地势东西两侧及西南部高,北部较低;西南部高原面保持较为完整,中北部受勐果河深切割,地形破碎,形成高山峡谷,峡谷海拔均在1000米以下;全县最低点为新民村大沙地,海拔862米;最高点白龙会山,海拔2956米;两地均在己衣乡,相距18公里,相对高差2094米。三台山山脉贯穿全境,它组成了地貌的骨架。全县地貌分为四区:东部山原区,西部山原区,北部河谷区,南部高原区。受构造影响,山脉走向多呈南北及东北——西南走向。武定县所在区域地质上处于滇中经纬构造带和云南山字型构造脊柱复合部位,地质构造可以易门——西昌深断裂为界分东西两区。易门——西昌深断裂,南自峨山——易门——罗次,经武定的白花山——滑坡——中干河——插甸——山品——大西邑——汤德古,经北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其它有一系列次级和分支断层,在武定境内较大的有罗次——小仓逆断层,沙外河——白花山逆断层,海雁山——插甸断层,分支断层皆北东——南西方向延伸,和主断层组成“入”字型构造。该深大断裂控制着东西地质构造的分异。

②气候条件

武定县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地形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显著。在海拔2650米以下的山地,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降低0.51℃,年降水量增加30㎜左右,故全县气候可分为热层(低热河谷区)、暖层(温暖山区、坝区)、凉层(温凉山区、坝区)、寒层(高寒山区),主要特点是:东西、南部山高多雨,中北部河谷干旱少雨。全县年平均气温15.1℃,最热月平均气温21℃,最冷月平均气温3.7℃,无霜期235天。平均降雨量1000—1100毫米。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平均风速2.5m/s。干旱、洪涝、冰雹、低温和霜冻等气候灾害较多。全县气候总的特征是: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降水丰沛,干湿分明,立体气候特征显著,雨热同季,大陆性强。

4、元谋地区

元谋地处滇中高原北部,东经101°35′-102°06′、北纬25°23′-26°06′之间是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东倚武定,南接禄丰,西邻大姚,北接四川会理,西南与牟定接壤,西北与永仁毗连。县城距省会昆明189公里,距四川省攀枝花市143公里,距楚雄州府134公里。全县国土面积2021.69平方公里,地势呈四周高,中间低,由南向北倾斜的“筲箕凹”形。境内最低海拔898米,最高海拔2835.9米,国土面积的40%处于海拔135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区。热区面积达797.07平方公里,分布在7乡3镇。热区内干旱少雨,年均降雨量仅为616毫米,年蒸发量高达3627毫米,年平均气温21.9摄氏度,四季不分明,全年基本无霜,被誉为“天然温室”。

三、实习点地层

1、滇池——龙门

沿该线可见大量物理风化作用和负荷地质作用后所形成的倒石堆现象,该区域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

泥盆系上统(D3

宰格组(D3z);上部为灰色燧石灰岩,下部为灰岩——深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厚度为324m。

石炭系下统(C1

大塘组(C1d):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夹厚层状灰岩,含珊瑚化石。底部为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其厚度为12.5m。

石炭系中统(C2

威宁组(C2w):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夹角砾状灰岩。含珊瑚等化石。与大塘组整合接触,厚度为112m。

二叠系下统(P1

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状砂岩,该层含有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粘土、黄铁矿与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厚9m。

栖霞组(P1x)为:为浅灰、灰色厚快状细晶白云岩,虎斑状白云质灰岩,该层含有大量的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呈整合接触,厚123m。

茅口组(P1):上部为灰、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层状灰岩与灰色虎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层状不规则虎斑白云质灰岩,与栖霞组整合接触,厚276m。

二叠系上统(P2

峨眉山组(P):上部为黑绿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部分地段见柱状节理或球状风化;中部为紫色、紫红色凝灰岩,可见由粗——细的韵律变化层理;下部为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厚>600m。

2、武定地区

⑴五孔桥

根据五孔桥周边出露地层断面揭示,该区域下部为辉绿岩(βμ4),上部为(T3s)褐黄色,由含砾粗砂岩、砂岩及粉砂岩组成。辉绿岩与三叠系舍资组砾石层呈侵入接触。

⑵芭蕉箐铁矿

芭蕉箐铁矿位于武定县城东南处5公里,属于文笔山——鱼子甸铁矿床的一部分。其矿体产于泥盆系中统鱼子甸组第一段(D2y1)内,属于沉积型矿床。主要矿石为鲕状赤铁矿,矿产品位平均41.95%。

含矿岩系为:

上覆地层鱼子甸组第二段(D2y2),为灰色薄—中层状隐晶质灰岩,泥灰岩夹白云岩、钙质泥岩。

鱼子甸组第一段(D2y1)可分为五层,分别为:

①灰黑色中—薄层状粉砂质泥岩、粉砂岩,该层中含有较多的植物化石,厚度为14.00—18.00m。

②黑色、褐灰色中厚层状含菱铁矿粉砂质岩,厚度为0.50—3.00m。

③浅灰、灰白色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夹薄层黑色页岩厚为22.0-28.0m。

④主矿层为褐红色—暗红色鲕状赤铁矿,(东厚西薄)厚度为2.00-5.00m不等。

⑤黑—灰黑色页岩、泥岩夹粉砂岩、细沙岩,局部为白云岩透镜体,厚度为22.00-35.00m。

下覆地层为缩头山组(D2s):为黄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

⑶人民渡(狮山断层)

狮山断层形成于加里东构造时期,其表现形式为西升东降,成为海西构造时期基性岩浆侵入的通道。燕山构造期——新阿尔卑斯构造时期表现为北西盘向南南东盘高度逆冲,并对先前形成的构造产生较大的改造。致使武定向斜北西翼地层产状变陡,甚至是倒转。

狮山断层的产状为300°—315°45-80,走向为北东—南西向。上盘为震旦系灯影组(Zd),下盘为奥陶系汤匙组(O1t)和红石崖组(O1h)等地层。上盘见大量的大理岩化、角砾岩化等一系列蚀变现象。断层带宽度小至几米,大至两百多米,断距由北向南逐步增大,由大量的构造岩组成,其间参夹断层透镜体。

⑷狮山石棉矿

狮山石棉矿厂为小型蛇纹石变质矿床,位于狮山向斜北东翼白云质灰岩与辉绿岩的接触带上。为辉绿岩体侵入,是基性岩浆热液与白云质灰岩中的镁质发生变质作用后,形成蛇纹石化、大理岩化和石棉。石棉矿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分布于外接触带的白云质灰岩之中。矿体与地层产状一致,倾角4°—12°,层间裂隙控矿,矿体共有三个,长度约为300—400m,延深200——300m,厚度0.12—0.15m,石棉呈单式脉、网状脉,复式脉产出。

3、元谋地区

朱布超基性岩体

朱布超基性岩体出露与元谋县黄瓜园镇东北2公里处。产于南北向绿汁江深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在的复合部位,隶属于绿汁江基性超基性岩带范畴。

岩体侵入于前震旦系元谋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其规模不大,平面上呈椭圆形,南北长750米,东西宽400米,深度可达600。同位素年龄为4.06亿年,为加里东构造晚期产物。岩体北、西、南三面接触带几乎为直立状,并向深部岩体内倾斜,东部的接触带向西倾斜。

该岩体分异较好,垂直分带,由上而下可分为:辉绿辉长岩带、辉长岩、橄辉岩带,各带为渐变过渡关系。平面上各带呈不对称环状分布,四周为边缘相。岩石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蚀变,主要为蛇纹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等。

四、断层与变质岩现象

     1、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地壳中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导致岩层断裂错位的原因是地壳运动中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岩层断裂错开的面称断层面。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时,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常常形成块状山地,如我国的庐山、泰山等。而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时,形成地堑,即狭长的凹陷地带。例如我国的汾河平原和渭河谷地都是地堑。

  断层对地质学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地壳断块沿断层的突然运动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对断层机制研究越深入,就能越准确地预报地震,甚至控制地震。

  断层的种类:

  根据断层线上原来相邻接的两点在断层运动中的相对运动状况可以将断层分类。

  如果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走向滑动断层又进一步分为右滑和左滑断层。

  如果一个观察者站在断层的一侧,面向断层,另一边的岩块向他左方滑动,那它就叫左滑断层。之所以如此称呼,因为要追索被移动了的地表特征时,该人需沿断层线转向左边,才能在那一边找到与这边相对应的特征。这种走向滑动断层也叫右旋或左旋、右行或左行断层,或统称走向断层。加利福尼亚圣安德列斯断层是一条右旋断层或滑动断层。

  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

  当断层面倾角小于或等于45°,上盘相对下盘作向上运动时,叫冲断层,而若断层面倾角大于45°,则称逆断层。

  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界于走向滑动断层和倾向滑动断层之间的,叫斜向滑动断层。

  断层两盘之间的相对位移常被叫作断层落差和平错。落差反映垂直位移,而平错反映水平位移。以上所说的断层都有一个共同的运动特点,即在运动中两盘的构造保持着平行。

  但也可以有这样的断层,相邻两盘块体之间发生了扭动、转动,这样的断层被称为旋转断层或剪状断层。

例如小江断裂带。该断裂为一条岩石圈断裂,北起石棉,向南经普雄、布拖、巧家,沿小江延伸,总体近南北向展布,全长830km以上。该断裂带为南北向逆冲断裂带,是康滇断隆带与上扬子地块的分界断裂,也是西侧康定-西昌地层分区与东侧成都地层分区间的分界断裂。该断裂带对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有明显控制作用,是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主要通道。南段在云南境内分为东、西两支,具多期活动的特点,是一重要的活动性断裂,断裂带宽达数百米,两侧发育一系列南北向紧闭褶皱和波状弯曲的次级断裂,断裂带总体为向西陡倾。从区域资料上分析,该断裂曾经历过张、压、扭的不同力学性质转化,最早可能在新元古代末即有活动,二叠纪时表现为强烈的张裂,成为大规模基性岩浆喷发、归位的通道,中生代时经历过强烈挤压,新生代时期又表现为向左滑行。

2、变质岩

变质岩,英文名称为metamorphic rock,是一种转化岩石。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和矿物质的混合作用下由一种岩石自然变质成的另一种岩石。质变可能是重结晶、纹理改变或颜色改变。

  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这些力量包括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一般变质岩是在地下深处的高温(要大于150℃)高压下产生的,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而出露地表。

  一般变质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变质作用作用于岩浆岩(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成为正变质岩;另一类是作用于沉积岩,生成的变质岩为副变质岩。

  大面积变质的岩石为区域性的,但也有局部性的,局部性的如果是因为岩浆涌出造成周围岩石的变质称为接触变质岩;如果是因为地壳构造错动造成的岩石变质为动力变质岩。

  原岩受变质作用的程度不同,变质情况也不同,一般分为低级变质、中级和高级变质。变质级别越高,变质程度越深。如沉积岩粘土质岩石在低级作用下,形成板岩;在中级变质时形成云母片岩;在高级变质作用下形成片麻岩。

变质岩除含有角闪石、碳酸盐类等主要造岩矿物外,与岩浆岩和沉积岩相比,变质岩中常出现铝的(红柱石、蓝晶石);不含铁的镁硅酸盐矿物;复杂的钙镁铁锰铝的硅酸盐矿物类;铁镁铝的铝硅酸盐矿物(堇青石、十字石等);纯钙的硅酸盐矿物(等)以及主要造岩矿物中的某些特殊矿物(蓝闪石、绿辉石、、硬玉、硬柱石等),这是变质岩矿物成分的主要特点。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决定于原岩成分和变质条件。原岩成分决定变质岩中可能出现什么矿物或矿物组合,如原岩为硅质石灰岩,主要成分为CaCO3和SiO2,经变质作用可能出现的矿物是:石英、、硅灰石、甲型硅灰石、灰硅钙石等。而变质条件则决定一定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后,具体出现什么矿物或矿物组合,如原岩为硅质石灰岩,在热接触变质作用中,如压力为10帕时,温度低于470℃,形成石英和方解石;当温度大于470℃时,则形成方解石和硅灰石或石英和硅灰石。原岩发生变质时,如不伴随交代作用,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受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制约。在变质岩中,把具有同一原始化学成分而矿物共生组合不同的所有变质岩,称为等化学系列;而把在同一变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不同矿物共生组合的所有变质岩,称为等物理系列。在有交代作用的情况下,变质岩的矿物成分,除决定于原岩和变质条件外,还与交代作用的性质和强度有关。变质岩的矿物成分,按成因可分为:稳定矿物,即在一定变质条件下稳定平衡的矿物;不稳定矿物(残余矿物),即在一定变质条件下,由于反应不彻底而部分残留下来的非稳定矿物。不稳定矿物和稳定矿物之间,常具有明显的置换关系。根据矿物稳定范围,变质岩的矿物成分还可分为:①特征矿物,指稳定范围较窄,反映变质条件比较灵敏的矿物,如绢云母、绿泥石、蛇纹石、浊沸石、绿纤石等,常为低级变质矿物;蓝晶石、十字石(中压)、红柱石、堇青石(低压),常为中级变质矿物;紫苏辉石、夕线石,常为高级变质矿物;蓝闪石、硬柱石、硬玉、文石,常为高压低温矿物等;②贯通矿物,指可以在较大范围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形成和存在的矿物,如石英、方解石,当这类矿物单独出现时,一般不具有指示变质条件的意义。

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变质岩的结构是指变质岩中矿物的粒度、形态及晶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构造则指变质岩中各种矿物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变质岩结构按成因可划分为下列各类:①变余结构,是由于变质结晶和重结晶作用不彻底而保留下来的原岩结构的残余。用前缀“变余”命名,如变余砂状结构、变余辉绿结构、变余岩屑结构等,根据变余结构、可查明原岩的成因类型。②变晶结构,是岩石在变质结晶和重结晶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常用后缀“变晶”命名,如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按矿物粒度的大小、相对大小,可分为粗粒(>3毫米)、中粒(1~3毫米)、细粒(<1毫米)变晶结构和等粒、不等粒、斑状变晶结构等;按变质岩中矿物的结晶习性和形态,可分为粒状、鳞片状、纤状变晶结构等;按矿物的交生关系,可分为包含、筛状、穿插变晶结构等。少数以单一矿物成分为主的变质岩常以某一结构为其特征(如以粒状矿物为主的岩石为粒状变晶结构、以片状矿物为主的岩石为鳞片变晶结构),在多数变质岩的矿物组成中,既有粒状矿物,又有片、柱状矿物。因此,变质岩的结构常采用复合描述和命名,如具斑状变晶的中粒鳞片状变晶结构等。变晶结构是变质岩的主要特征,是成因和分类研究的基础。③交代结构,是由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用前缀“交代”命名,如交代假象结构,表示原有矿物被化学成分不同的另一新矿物所置换,但仍保持原来矿物的晶形甚至解理等内部特点;交代残留结构,表示原有矿物被分割成零星孤立的残留体,包在新生矿物之中,呈岛屿状;交代条纹结构,表示钾长石受钠质交代,沿解理呈现不规则状钠长石小条等。交代结构对判别交代作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④碎裂结构,是岩石在定向应力作用下,发生碎裂、变形而形成的结构,如碎裂结构、碎斑结构、糜棱结构等。原岩的性质、应力的强度、作用的方式和持续的时间等因素,决定着碎裂结构的特点。

  变质岩构造按成因分为:①变余构造,指变质岩中保留的原岩构造,如变余层理构造、变余气孔构造等;②变成构造,指变质结晶和重结晶作用形成的构造,如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条带状、块状构造等。

变质岩的分类

  习惯上先按变质作用类型和成因,把变质岩分为下列岩类:①区域变质岩类,由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

②热接触变质岩类,由热接触变质作用所形成,如斑点板岩。③接触交代变质岩类,由接触交代变质作用所形成,如各种。④动力变质岩类,由动力变质作用所形成,如压碎角砾岩、碎裂岩、碎斑岩等。

⑤气液变质岩类,由气液变质作用形成,如云英岩、次生石英岩、蛇纹岩等。

⑥冲击变质岩类。由冲击变质作用所形成。

在每一大类变质岩中可按等化学系列和等物理系列的原则,再作进一步划分。在早期的分类方案中,还出现过从原岩的物质成分与类型出发,再依次按变质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与生成的岩石进行的分类。所有这些分类,原则不尽相同,强调的分类依据也有差别。原岩类型和变质作用性质是变质岩分类的两个主要基础,但原岩类型的复杂性和变质作用类型的多样性,给变质岩的分类带来许多困难。

主要变质岩及鉴定特征:

蛇纹岩:接触交代变质岩,灰绿-黄绿色,隐晶质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蛇纹石;次要矿物为磁铁矿、钛铁矿。

  板岩:区域变质岩,灰至黑色,隐晶质变晶结构,板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绢云母。

  片岩:区域变质岩,黑、灰绿或绿色,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为云母、绿泥石、角闪石;次要矿物为长石、绿帘石。

  千枚岩:区域变质岩,黄、绿或蓝灰色,隐晶质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绿泥石、绢云母。

片麻岩:区域变质岩,灰或浅灰色,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次要矿物为云母、角闪石、硅线石。

五、结束语

短短几天的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增加我们对普通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质特征。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深刻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间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更多相关推荐: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学校院系班级姓名学号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目的和任务进行地质学野外实习是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并且对实际情况形成一定的认识野外实习使我们对自然界中的地质的基本情...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1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班级姓名指导老师封强李影景永强王志强实习时间实习目的实习情况本次实习的目的是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观察和分别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工作的适应能力加...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7

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陶系上古升界和下古生界2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升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南油北气上油下气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报告刘鑫环规20xx120xx4577一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xx年11月27日实习地点金马河都江堰水利工程映秀镇都江村指导老师肖海华二实习内容1金马河金马河是我们野外地质实习的第一站在温江区境内...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地质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然而仅仅靠课堂的学习是不够的于是野外实习的重要性便显现出来它不仅可以巩固课堂上的知识联系理论知识与实际而且使我们对自然界中基本的地质情况有所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我...

普通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普通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姓名班级指导老师实习日期一实习目的及任务1实习目的通过野外的地质实习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搞高我们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级实际观察和动手能使我们具有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

优秀地质学实习报告内容

优秀地质学实习报告内容,内容附图。

地质基础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基础野外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8日实习地点温江金马大桥都江堰都江村映秀镇路线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都江堰映秀镇都江堰都江村摘要地质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从实习中我们所走访的地方实际体验到各...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陕西安康汉阴县双河口镇地质实习报告姓名钊童辉学号120xx020xx30专业班级11级地质一班学校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1目录第一章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目的二实习要求第二章实习地区的地理环境位置和交通第三章工作内...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1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学校院系班级姓名学号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目的和任务进行地质学实习是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对实际情况形成一定的认识野外实习使我们对自然界中基本的地质情况有所了...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我的

牛头山火山口地质实验报告海洋与环境学院海洋三班孙琛学号22320xx220xx58指导老师李超实习时间20xx年5月17日实习地点漳州牛头山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实验器材地质罗盘目的与要求1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地质...

火山口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火山口实地考察报告实习时间20xx517农历二九年四月二十三实习地点漳州滨海古火山口实习目的了解漳州滨海古火山的地貌演变历史地质的演变过程三期及各期的岩石特征学习使用地质罗盘并用其测定目的物方位岩层产状要素包括...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