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实习报告

时间:2024.4.13

地质学实习报告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班级:土管10-1班

                                  姓名:侯晓飞

                                     学号:20104814

                             任课教师:郑子成

前言

由于资源环境学院刚刚搬迁至成都温江校区不久,同学们对温江周围附近的地形地貌很是陌生,然而身为土地规划者的接班人,我们土管专业的学生有责任对周边地区的地形地貌有所了解和认识,对该地区农民对土地的利用情况加以考察,不仅如此,还要将所学知识跟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一些工程建设和土地利用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于是在20##年12月29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三个班级同学在郑子成、吴德勇两位老师的辛勤带领下对温江周边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地质学野外实习。这次的实习路线是校门口——金马河大桥——都江堰——映秀——都江村,老师在每一个地方都精心为大家选取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地貌让大家观察识别,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答疑和同学们的亲身实践经历,同学们充分了解了各地区的地貌特点和差异,并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实习目地。

一、实习目标:

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根本教学环节,同学们通过这次实习,要求能够进一步巩固地质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会和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考察钻研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体会,融入和贯彻,为学习土壤学和土地管理学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20##年12月29日

三、实习路线:校门口——金马河大桥——都江堰——映秀——都江村

四、实习工具:铁榔头、盐酸

五、指导老师:郑子成老师、吴德勇老师

六、实习要求:

1、深入认识和了解温江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

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区地质地貌所属类型、形成原因和如何合理地加以利用;

3、能够清楚明白地质地貌与生产利用的关系,以及某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和防御措施。

、实习内容

(一)    金马河大桥站

1、    金马河地理位置

金马河上起都江堰的青城大桥,下至新津红岩子,全长约79.194km,流经都江堰、温江、崇州、双流、新津5区(市)县,是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主要排洪河道。它的河床宽窄不均,最宽处1010m,一般为300~600m;河床甚浅,横剖面呈“U”型,平均比降3.44‰;洪枯流量变幅大,最大的洪峰流量可为6600m3/S,而最枯流量仅仅只有5m3/S。金马河的地势开阔平坦,河水携带固体物质的能力较低,致使年均约900万吨的推移质和悬移质沿河淤积,河床逐年抬高,河洲遍布,岔濠众多,滩沱相间,河道弯曲,河床左右摆动不定。金马河是一条宽、浅、散、弯的典型平原游荡性河。   

  2  金马河地质地貌概况

我们到达的第一站就是金马河,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下汽车后就一直踩着大小不一的鹅卵石走下来的。这么多鹅卵石就不得不引起我的注意,仔细观察和辨别后,我们发现这些鹅卵石大部分为分选性较差,磨圆度较高的鹅卵石。用力用铁锤将石头敲开,发现岩石颜色大部分呈白色,灰白色,有云母存在。由此我们初步判断其岩石性质为岩浆岩。但是通常来说,河流两岸的堆积物应该为沉积岩,金马河的岩石却为岩浆岩,这让我很是疑惑,后来带队的吴老师解释说这是由于岩石倒置所形成的。

站在金马河的河漫滩上,我举目望去,发现冬季的金马河河流水流量甚小,河心滩很明显地显现出。可见河心滩枯水期常露出水面,是在水流变缓的双向环流作用下形成的,洪水期可嘘嘘往下游移动。当河心滩不断淤高增宽,高出平水位,就成江心洲。而我脚下站在金马河的河漫滩上,这河漫滩是河床长期侧向移动与河流中骑行泛滥的产物。

有河漫滩的存在,多半就伴随着河流阶地的出现。其实,当时距离我们不远处,就是金马河的一级阶地。阶地的形成是因河流的下蚀而高出一般洪水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阶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气候的变化;构造运动;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据观察,金马河的阶地是一级阶地,因此阶地形成较晚。阶地的阶面和陡坎全部由河流堆积物组成,因此属堆积阶地。

3、金马河自身特点

(1)金马河河道蜿蜒弯曲呈“蛇”形状,水流经河弯时,一方面接冲击凹岸边坡,并形成环状水流,该水流不断向下侵蚀河床,松动的砂砾石被上升水流扬起抛弃在凸岸一侧,形成滩地,凹岸后退,凸岸前移,使河道弯曲度加大,;另一方面在水头损失(△H)相同的条件下,弯曲河道中河水的流程(△S)较之顺直河道更长,前者的水力坡度(J=△H/△S)更小,使得弯曲河道的河水流速不大。

(2)金马河河道宽窄不均,必将影响河水的运动。河水在河床宽度交替变换中流动时,其水流的流态(层流、紊流)发生相应的转换;在河道宽阔段,水层较薄,受固体边壁制约更明显,则流动缓慢,相反地,在狭窄地段,河水流动相对较快。

(3)由于洪水对金马河河床的不均匀冲刷和无序地乱采河中砂石,导致如今的金马河河床起伏不平,坑滩相间,加大了床面粗糙程度,使河水流动的难度增大。

(4)其次,金马河河床的纵向坡降很小,这也是制约河水流动缓慢的因素之一。

4金马河治理方案

(1)金马河特殊的河床结构,比如水流较缓,致使其水力环境复杂多变,泄洪能力较低,历史上金马河附近区域曾多次发生不同程度的洪灾,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2)前些年,金马河的防洪治理还多采用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冲毁的工进行及时修复,其结果是年年在修复,年年有冲坏,不能形成整体的防洪能力,从根本上无法消除防洪安全隐患。

(3)近几年来,无序地开采河道沙石,严重破坏了河床的稳定,形成倒滩横流,如魏家坎段,横流多次冲毁堤防的现象就是很好的例证。通过科学的分析论证和多个拟选方案的对比筛选,最终选定河道砂石资源开采与开槽束水的技术方略。束水攻砂,攻砂定槽,制定了河道砂石开采与河道治理相结合的整治方案,即在河道中心利用采砂手段,开凿低于原河床的沟槽,建设人工复式河床。从而根治金马河双流段的防洪隐患,走以河养河、以河治河为目的的经营型河道管理模式。

(二)都江堰站

1、都江堰地理位置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地处岷江出山口。介于北纬31

44′54″-31°02′9″之间,东经103°25′42″-103°47′0″之间。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山地丘陵面积占65.79%,平坝面积占34.21%。地势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平原逐级降低,海拔592-4582米,相对高差3900米。都江堰市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

2 都江堰灾后重建

20##年的5.12地震,都江堰也是重灾区。据资料显示,地震造成都江堰全市3091人死亡,10560人受伤,140人失踪,城区80%以上房屋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530多亿元。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000多年,竟然经受住20##年5月12日的8级汶川地震,着实令人感叹佩服。我们从都江堰的城区路过,看到道路两旁颇具川渝特色的仿古式建筑,很有都江堰的特色文化。而且我们看到如今都江堰的居民都其乐融融,很是高兴!

(三)映秀站

1、映秀的地质地貌

A主要地层

映秀镇北部主要发育地层为二叠系石英闪长岩,为灰白色,中粒结构;主要矿物分为普通角闪石、斜长石和石英。映秀镇南部出露的地层主要为震旦系的砂岩。

B,构造条件

映秀镇主要的构造为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也就是通常所称映秀-北川断裂,它西南始于泸定附近,向北东经宝兴盐井、映秀、北川,至陕西境与勉县-阳平关断裂相交,总长500 余公里。

C, 地貌类型

映秀镇的地貌类型属于山间峡谷的河流地貌,岷江及岷江的一条支流在此汇流并从映秀镇穿过。映秀镇即坐落于岷江及其支流的河道两侧。映秀镇四周为二叠系石英闪长岩和震旦系砂岩构成的山脉,高差在1 000 米左右。

                                                                    

2. 地震当时的灾情

20##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随后几天多次发生强烈余震,映秀镇是震中和重灾区,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到处山体滑坡,造成停水、停电、通讯、交通中断。

到14日下午,仅有2300多人生还,并且有1000余人伤势严重。救援队全力抢修公路,并空降大批人员进行救助。

3,地震特征成因

地震的成因是相当复杂的,各种成因假说很多,但以断层说及变相说较为流行。一般认为,地震时因为地球内部岩石所承受的压力超过了岩石强度而发生破裂产生的。断层说认为,岩石体受力后,先发生弹性变形并储存能量,当岩石的变形量超过岩石的强度是,岩石就会发生突然断裂或在原有断层基础上进一步破裂和滑动,由于岩石自身的弹性而“弹回”到原来的状态,储蓄的能量快速释放而引起地震。相变说认为,在地下深处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物质已处于塑性状态,很难表现为弹性破裂。一种观点认为在岩石矿物晶体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体积发生显著变化,释放出巨大能量而引起地震。另一种观点认为,板块在俯冲过程中,俯冲的板块与上地幔摩擦而发生地震,俯冲带的震源分布特征为这一学说提供了依据。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逆冲推覆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块的边界构造带,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具有十分复杂的地质结构和演化历史。我们此次考察的映秀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由三条具有发生强烈地震能力的主干断裂所组成:西边为汶川—茂县断裂,中间为映秀—北川断裂,东边为灌县—江油断裂。所以映秀镇也是地震发生的频繁区。

4、    泥石流的危害与防治

(1)映秀镇泥石流灾情

  20##年8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汶川县境内突降暴雨,导致映秀、漩口、银杏等多个乡镇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情,交通、通信、电力、供水中断,截至14日15时已造成38人失踪,特别是岷江河段形成堰塞湖,将沿江的九寨沟环线、213国道淹没200多米,道路中断,大量人员滞留或被困。

(2)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A,地形地貌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B,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C,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冲毁城镇、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此外,泥石流有时也会淤塞河道,不但阻断航运,还可能引起水灾。影响泥石流强度的因素较多,如泥石流容量、流速、流量等,其中泥石流流量对泥石流成灾程度的影响最为主要。此外,多种人为活动也在多方面加剧这上述因素的作用,促进泥石流的形成。

(3)预防措施

预防和治理泥石流灾害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泥石流防治是一项由多种措施组成的系统工程。它主要由四方面措施组成:①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的防治体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②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采用拦挡坝、谷坊、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破坏损失;③预防泥石流危害的防护工程体系~一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④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一一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及时搬迁、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减少灾害破坏损失。[1

(四)都江村站

1,岷江简介

岷江是中国长江上游支流。在四川省中部。发源于岷山南麓,流经松潘、汶川等县到灌县出峡,分内外两江到江口复合,经乐山接纳大渡河,到宜宾汇入长江。全长793公里,流域面积133,500平方公里。流经的四川盆地西部是中国多雨地区,因此水量丰富,年径流量900多亿立方公尺,为黄河的两倍多。水力资源蕴藏量占长江水系的1/5。

2,岷江的地质地貌江

1,猪背岭

站在都江村的最佳观测点,我们看到岷江最有特色的一个地貌。没错,从图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猪背岭。猪背岭是一种地形,指当侵蚀倾斜排列的岩层后,形成两边山坡极斜的山。其形成的环境与单面山类似,都是硬和软的岩层排列,但地层倾料度较大,以致软的岩层被侵蚀后,不仅软的一面,未被侵蚀而保留的硬岩层的一面坡度也很大。

2,河流的基本特征

无论是这里看到的河漫滩还是金马河处的河漫滩,都是特别的明显易见。其实河漫滩的形成是河床不断侧向移动和河水周期性泛滥的结果。具体而说,在河流作用下,河床常常一岸受到侧蚀,另一岸发生堆积,于是河床不断发生位移。受到堆积的一岸,由河床堆积物形成边滩,随着河床的侧移,边滩不断扩大。洪水期间,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滩面,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慢,便将悬移的细粒物质沉积下来,在滩面上留下一层细粒沉积。河漫滩就是这样形成的,其上部由洪水泛滥时沉积下来的细粒物质组成,下部由河床侧向移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粗粒物质组成。这种下粗上细的沉积物结构,称二元相结构。上部的细粒物质称河漫滩相沉积,多为亚砂土或亚粘土;下部的粗粒物质称河床相沉积,多为砂、砾。

而河流阶地也是河流的典型特征之一。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主要成因有:气候的变化,形成气候阶地;构造运动,形成构造阶地;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基准面。河流阶地按组成物质及其结构分为以下4类:①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阶地面上往往很少保留冲积物。②堆积阶地。由冲积物组成。根据河流下切程度不同,形成阶地的切割叠置关系不同又可分为:上叠阶地,是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上;内叠阶地,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内。③基座阶地。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超过了老河谷谷底而达到并出露基岩。④埋藏阶地。即早期的阶地被新阶地所埋藏。

 

八、实习感悟

通过此次野外实习,让我更生动地了解了金马河,都江堰,映秀和岷江的地质地貌,例如什么是河漫滩,阶地,地震的产生和造成的危害等等。虽然有些地方已经人为破坏的很是严重,但是通过老师的耐心讲解和我的一些想象,还是能够把最初的地质地貌大概还原出来。由于我现在的知识还很是匮乏,但我相信以后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研究各地质地貌的分布特点,将在科学上与经济上创造巨大的经济意义。

这次实习,我彻底感受到地质学的知识博大精深,而且更加地有趣生动,它的知识可以很容易在实际生活中的得到体现和应用。所以,作为将来的土地管理者,我很应该更有必要学会地质学的方方面面知识,并将它们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应用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时,也为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一员而深感自豪。

此次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映秀之行。当看到那残碎的时钟,断裂的教学楼,倒塌的房屋还有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我的心彻底震撼了!我甚至可以感受到当时5,12的震级之强,破坏之大,地震是无情的,地动山摇夺去了多少他们年轻的生命,让一个又一个的家庭失去了欢声笑语。我为在此次地震中不幸丧生的同胞们致以深深的祷告,希望他们一路走好!其实从客观的角度分析,映秀镇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但是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而耕地面积又在急剧缩减,所以如何处理好居民点和耕地的关系,防止在特殊地质构造环境下居民点的安全隐患,将成为我们土地规划者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但我相信,凭借我们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够找到最合理,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第二篇:云台山地质学实习报告


 

云台山地质学实习报告

摘要: 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修武县境内,面积359.3公顷。云亩山属太行山系,山脉自北延入,由中、低山组成。海拔在600—1382米,境内最高峰——滑稽山,海拔1382米。主要山峰还有茱萸峰(小北顶)、锯齿山等。山地平均坡度35o左右,最大坡度45o以上。因受断层构造和长期剥蚀影响,山势陡峻,峰峦起伏,沟谷纵横,奇峰林立。悬崖峭壁,奇洞狭谷比比皆是,整个地貌千姿百态,。

关键词:地质地貌 地壳构造运动  太行山南麓  

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地层

          

正文:

1.1云台山地质地貌的形成

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部的太行山南麓。因山势高峻,群峰似刀峭崖台,常见白云缭绕而得名。地质公园园区包括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和青龙山风景名胜区东部及外围地区。范围北起晋豫省界,南到山前西村一方庄一线,西起艾曲一裴庄一线,东止修武县界。国家地质公园主要以云台山园区的构造单面山体地貌和断崖飞瀑、幽谷清泉地貌为特征。

园区内山地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地貌复杂,地势起伏大,自北而南,由中山逐步过渡到低山丘陵和山前缓倾斜冲洪积平原,山地由于受强烈的侵蚀切割,地形破碎,多具深沟峡谷、悬崖峭壁,且连绵起伏,为典型的构造剥蚀地貌。

云台山在元古时代乃是一片汪洋。在十几亿年前造山运动时期(奥陶纪和震旦纪),地貌景观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在古近纪末--新近纪初(距今约2300万年作左右)地壳相对稳定,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形成准平原面--太行面,继后在喜玛拉雅造 山运动影响下,又使山区激剧上升,河流迅速下切,破坏太行面的完整,形成又深又陡的峡谷。在新近纪末--第四纪初(距今约250万年左右),地壳相对稳定产生前夷平面--唐县面。第四纪中后期,新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本区表现为红石峡上升,进一步地海拔80--90m高,1.6Ma;五级60m高,1.4--1.2Ma;四级36m高,80--40万年;三级27m高,15--10万年;二级10m高,5--3万年。

其后, 地表、地下水沿裂隙对岩石进行溶蚀,再加上其它风化营力的影响,就造成如今的 山、石形态。                                           

在具有全球构造规模效应的东亚裂谷体系中,云台山地质公园处在华北陆块新生代东亚裂谷系的华北裂谷带与西安—郑州—徐州近东西向裂谷转换带的交汇部位。受太行山前深大断裂控制,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过程中,于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地层中形成了一系列“之”字形、线形、环形、台阶状长崖、翁谷、深切障谷、悬沟等地形组合的“云台”地貌,构成了区内峡谷幽深、群山耸峙、飞瀑清泉的太行绝景,对研究新构造运动和裂谷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云台山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

云台地貌中地学景观形成的宏观控制因素

①长期稳定发展的中朝克拉通为地质公园奠定了基石

②新结构运动的快速差异升降运动,形成云台地貌的根本

③流水和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是景观形成的雕塑师

1.2云台山地质地貌的种类和特点

1.2.1种类:云台地貌是在古老地块上,受构造运动影响阶段升降使产状近水平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层,沿垂直节理、裂隙风化,溶蚀、冲刷、侵蚀和冰劈崩塌造成峰(峰丘、峰林、峰丛、峰柱)、墙(峰墙、长墙)、壁(长崖断壁)、谷(隘谷、嶂谷、宽谷、围谷)、肩阶、泉瀑、溶洞和钙化等地质遗迹,呈层状展布,构成了一种特色突出而有记录了这种特殊地球动力学环境的地貌类型。

园区内有形成于距今约14亿至3亿年间的中元古界蓟县系云梦山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地层,出露系统而完整;有太古界—早元古界基底、还有典型的构造遗迹,诸如基底太古界片麻杂岩构造,早元古界表壳岩的底僻穹窿构造,盖层的超覆构造,韧性剪切带构造,韧-脆性变形构造,脆性断裂构造,单面山构造,以及盖层中的垮塌构造,滑坡构造等。

                                                                

                                         

1.2.2特点:云台山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部的太行山南麓,主要以云台山园区的构造单面山体地貌和断崖飞瀑、幽谷清泉地貌为特征。公园内群峡间列、峰谷交错、悬崖长墙、崖台梯叠的“云台地貌”景观,是以构造作用为主,与自然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的特殊景观,是地貌类型中的新类型,既具有美学观赏价值,又具有典型性。

特殊的构造部位和地层岩性条件,使公园内水体和水动力作用极为发育,形成的瀑布、溪泉和河流钙华阶地、钙华瀑、钙华滩等代表了中国北方岩溶的特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云台山生物学实习报告

摘要:云台山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生物群落多种多样,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处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森林植物资源较丰富,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约有1300余种。现有植被为天然次生栓皮栎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匀台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使公园内保存和生长了一些如白鹤松、大国榉等古老树种及竹林等特殊植物,太行猕猴、金钱豹等保护动物。有些特殊植物和动物还成为在中国北方生长和分布的北界,因此,具有重要保护价值。

关键词:物种丰富  落叶阔叶混交林  特殊植被  保护动物  

         赤松

正文:

2.1云台山动植物概况

云台山动,植物种类丰富,维管束植物有124科401属660种,其中蕨类植物14科19属27种、裸子植物4科7属 10种、被子植物106科375属623种。在这些科属中,木本植物有70科150属220多种。保护区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阉叶林,现多为次生性麻栎林、栓皮栎林等以及混有亚热带树种的盐肤木、黄槽、黄连木林、枫香、黄连木、黄檀林、黄枪、黄连木、短柄袍林,赤松林和竹林等。云台山植物区系既有它的独特性(280年前与大陆一直隔离,其中保留了相当的亚热带成分),又有它的过渡性(气候、地理上均有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有些品种既分布于暖温带也见于亚热带。有些屈种属暖温带成分,有些届种属亚热带成分)。在整个区系中温带区系成分占主要地位,又渗入了亚热带、热带区系成分。云台山分布广泛的赤松林也说明它与日本的一定联系,这里是赤松分布的南界。其他在区系上具有研究意义的有糙叶树等(该届分布十东亚和谈大利亚)。植物区系分区同 Ie11(b)。属国家保护植物三级有青檀等。局江苏省重点保护植物有红搞、三权乌药、南京椴、单叶蔓荆等。金镶玉竹也应届于本区特有和稀有的届种,经济权物丰富,药用植物有700多种,可食用的果类树种达40多种。云台山地处我国沿海南北的中间地带,是多种候乌迁徙的必经之路和停歇站。据统计,保护区鸟类有20目40科128种〔包括品种入其中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乌及其柄息环境协定》中的保护鸟类有50多种,届国家保护动物一级有丹顶鹤,二级有天鹅、鸳鸯、黑喉洛乌等。

2.2云台山动植物种类及特征

2.2.1植物

森林公园处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森林植物资源较丰富,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约有1300余种。现有植被为天然次生栓皮栎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混交林。

乔木主要有:油松、侧柏、栓皮栎、麻栎、青冈、五角枫、漆树、臭椿、牛筋树、白皮松、合欢、领春木、野核桃、青檀、红豆杉、山楂、山桃、柿树等。

臭椿:苦木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新枝赤褐色,有髓心。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小叶13—25,长椭圆状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顶端渐尖,基部扁斜,边缘近基部有1—2个大锯齿,齿端有大腺点。花小,集成多分枝的大型圆锥花序。翅果长椭圆形,成熟时黄褐色,内有1种子,位于翅果的近中部。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产各地,为阳性树种,喜生于向阳山坡或灌丛中,村庄家前屋后多栽培,常植为行道树;分布于我国北部、东部及西南部,东南至台湾省。能耐干旱及盐碱,且生长速,对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可作城市、工矿区和农村绿化树种。根皮和茎作药用,有燥湿清热、消炎止血的效用;茎皮含树胶;叶可饲春蚕,浸出液可作土农药;种子含脂肪油30—35%,为半干性油,残渣可作肥料;根含苦楝素、脂肪油及鞣质。

     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果实成小粒裂状,味极辛香,可食用,茎、叶可入药,功能暖胃燥湿,为“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的重要成分之一。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主要灌木有:黄栌、黄荆、连翘、胡枝子、蝟实、杜鹃、绣线菊、野皂角、槐蓝等。

   胡枝子:属于豆科胡枝子属。为多年生灌木,喜阳光,稍耐庇荫,常生于丘陵、荒山坡、灌丛、杂木林间及林缘地带。茎直立,植株高1~2m,多分枝,通常丛生;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有长叶柄。总状花序,花梗长4~15cm,花紫色或紫红色。                                           

   草本主要有羊胡子草、黄背草、白茅草、野菊花、太行花、蒿类等。

太行花:属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根系发达,主根长达50厘米。基生叶为单叶,卵形或椭圆形,长20-30厘米,宽2-8厘米,先端圆钝,基部常截形或圆形,稀宽楔形,边缘具有粗大钝齿或波状圆钝齿,下面 几无毛或在叶脉基部有疏柔毛,有时在中部以上有1-2枚小裂片,花高4-15厘米,有1-5枚对生或互生的苞片,花两性或单性异株,单生于花顶端。稀2-3朵,花直径2.5-4厘米,花萼无毛,萼陀螺形,萼片5,卵状椭圆形,白色,雄蕊多数,着生于萼边缘,花盘环状,雌蕊多数,具疏柔毛,螺旋状着生于花托上,在雄花中,雌蕊数目较少有败育;花柱长14-16毫米,具柔毛,仅先端无毛。瘦果长3-4毫米,被疏柔毛。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区南部的中山地段,目前仅见于河南省西北部修武县一斗水篥县西郊黄华墁崭山和潭金登山一带,生于海拔1000-1300米的疏林中间悬崖峭壁缝隙中或者生于峭壁下林内的岩石裸露和土层瘠薄处。一旦这种独特生境被破坏,植株将随之逐渐消失。太行花的花朵数目少,除两性花外,还有单性异株花。由于植株生长稀疏,又缺乏传粉媒价,致使结实很少,不易获,不易获得种子。又因种子不能随风远扬,缺乏传播种子的动物,所以不能大量天然繁殖,一般仅在其生长地的周围很狭小的地段发现少数天然下种的幼苗。通常4月底至5月开花,7月至8月结实。

整个地区的植物表现出五大特征:

一是古老性。如大果桦、白鹤松等古老树种,均在数百年至上千年。

二是稀有性。有中国最北的红豆杉、万亩野生竹林;如漆樹科。

三是过渡性。除化北植被区系外,还可以见到东北内蒙古、西南以及华中植被区系的植物;如 胡枝子属于豆科胡枝子属。

四是多样性。据有关资料表明,云台山的种子植物有2000余种;五是系统性。垂直分带明显,从海拔30米至800米,不同的区域生长着不同的植物。

2.2.2动物

  公园境内野生动物兽类主要有:金钱豹、猕猴、野猪、黑山羊、猪獾、狐、松鼠、野兔、灰鼠、豺、刺猬等。鸟类主要有:野鸡、猫头鹰、灰喜鹊、苍鹰、雨燕、凤头百灵、杜鹃、红嘴山鸦、乌鸦、啄木鸟等。

猕猴: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还是中国最北的猕猴自然保护区猕猴:我国常见的一种猴类,体长43-55厘米,尾长15-24厘米.头部呈棕色,背上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谈灰黄色.鼻孔向下,具颊囔.臀部的胼胝(pian2 zhi1)明显. 营半树栖生活,多栖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沟谷和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群居,一般30-50只为一群,大群可达200只左右.善于攀援跳跃,会游泳和模仿人的动作,有喜怒哀乐的表现.取食植物的花,果,枝,叶及树皮,偶尔也吃鸟卵和小型无脊椎动物.。

     金钱豹,又称豹、银豹子、豹子、文豹。体态似虎,身长 1米以上,体重50千克左右。头圆、耳小。全身棕黄而遍布黑褐色金钱花斑,故名。还有一种黑化型个体,通体暗黑褐,细观仍见圆形斑,常被称为墨豹。

云台山生态学实习报告

摘要:河南省西北部的修武县境内,面积359.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5%。林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丰富,是古今游览胜地。处于特定环境的云台山的生物群落有着一定的基本特征。云台山植被直属温带夏绿阔叶林,其四季特点分明,早春,气温回升,植物开始发芽、生长,出现春季返春季相。盛夏秋初,水热充沛,植物繁茂生长,百花盛开,色彩丰富,出现华丽的夏季季相秋末,植物开始干枯休眠,呈红黄相间的秋季季相。冬季季相则是一片枯黄。

关键词:地理位置  地形与地势  气候  岩石及土壤   群落

正文:

3.1云台山生态概况

3.1.1地理位置

    云台山森林公园为修武县国营林场锯齿山林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的南端,焦作市东北38公里的修武县岸上乡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3o11/-113o23/,北纬35o25-35o28之间。北与岸上乡的辽河村为邻,南与岸上村相接,西临纸坊沟,东毗古洞爻。南北长3.1公里,东西宽2.6公里。

 3.1.2地形与地势

    云亩山属太行山系,山脉自北延入,由中、低山组成。海拔在600—1382米,境内最高峰——滑稽山,海拔1382米。主要山峰还有茱萸峰(小北顶)、锯齿山等。山地平均坡度35o左右,最大坡度45o以上。因受断层构造和长期剥蚀影响,山势陡峻,峰峦起伏,沟谷纵横,奇峰林立。悬崖峭壁,奇洞狭谷比比皆是,整个地貌千姿百态,构成了一幅特有的自然景观。

3.1.3气候

    公园所在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差异大,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天干旱风霜多,夏日炎热雨充沛;秋季晴天日照足。受海拔高度和山势起伏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局部山地与整体气候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11.4℃,1月份平均气温1.1—2.2℃,极端最低气温-19.9℃;7月份平均气温23—27℃,极端最高气温为43.5℃。年降水量为711—794毫米。6—8月份降水量平均43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8%。无霜期200天。

3.1.4岩石及土壤

园内岩石以奥陶纪的石灰岩为主,页岩、砂岩也有分布。土壤有棕壤、褐土两大土类。质地为轻壤,多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pH值6.5—7.0。因植被盖度较大,土层较厚,阳坡约厚30—50厘米,阴坡40—70厘米,腐殖质层一般厚5—15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较高,适于各种树木花卉的生长。                           

 3.2群落的基本特征:

   处于特定环境的云台山的生物群落有着一定的基本特征。

 3.2.1群落的外貌:群落的外貌是认识植物群落的基础,也是区别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标志。云台山植被直属温带夏绿阔叶林,其四季特点分明,早春,气温回升,植物开始发芽、生长,出现春季返春季相。盛夏秋初,水热充沛,植物繁茂生长,百花盛开,色彩丰富,出现华丽的夏季季相秋末,植物开始干枯休眠,呈红黄相间的秋季季相。冬季季相则是一片枯黄。

3.2.2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具有三个非常清楚的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藤本和附生植物极少。各层植物冬枯夏荣,季相变化十分鲜明。乔木层: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其中以柿子树和核桃树较为常见。层概度可达60%以上。灌木层:生长在乔木下面,形成地面植被的主体,大多一米至三米,层盖度可达85%以上。而草本植物种类繁多占据植物种类的大部分,其层盖度高达95%以上,生长茂盛,围绕在灌木层的周围。

3.2.3群落的种类组成:云台山区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温度16.1℃,年均降雨量1167毫米,日照率为27%,无霜期328天。植被覆盖率达95%,植被资源丰富,有58种143属,其中国家保护植物26种。因生态环境平衡,云台山繁衍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有虎、豹、褐色猴、獐、羚羊、蛇类、穿山甲、飞虎、相思鸟、猴面鹰、大鲵、甲鱼等。

3.2.4群落的松散性和模糊性:群落结构一般指其分层结构和物种组成,但其结构常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故种群的结构总是表现出松散性。在两个生物群落之间,不论是垂直分布或水平分布的地域内,其交界处两个生物群落的交错区,形成群落边界的模糊性。

森林公园总面积为359.3公顷,其中林业用地319.2公顷。森林覆盖率75%,现有林地为水源涵养林和水源风景林。

3.3实验记录

植物群落野外养地记录总表1  (气压:103千帕  温度:29度)

植物群落野外养地记录总表2  (气压:101.8千帕  温度:26度)

          植物群落野外养地记录总表3  (压强:103千帕  温度:30度)

上表是我们实习小组对实习地乔木,灌木和草本的调查报告,也很明显的证明了此地物种的多样性和垂直分布特点。

 总结:

   云台山植被直属温带夏绿阔叶林,其四季特点分明,早春,气温回升,植物开始发芽、生长,出现春季返春季相。盛夏秋初,水热充沛,植物繁茂生长,百花盛开,色彩丰富,出现华丽的夏季季相秋末,植物开始干枯休眠,呈红黄相间的秋季季相。冬季季相则是一片枯黄。我们是在入秋的九月底来到云台山实习地的,这个时节的云台山有着丰富的色彩,并且给我们呈现出了朝气蓬勃的气息,源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得以拥山傍水,呈现出一方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在云台山旖旎的自然风光中,我们真切的感觉到地理位置对于地域环境的影响,也对生态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更多相关推荐: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实习地点实习时间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自然地理与交通第三章实习区地层第四章实习区地质构造第五章实习表现自我评价及完成任务情况第六章实习体会与感悟第一章前言实习时...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石门寨镇地质实习报告一前言在学校学习地质基础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对一些地质现象和一些岩石与矿物有了一些理论和概念上的了解并为了对以后工作的需要我们要进行一次野外的地质实习工作此次实习一方面使理...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学校院系班级姓名学号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目的和任务进行地质学野外实习是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并且对实际情况形成一定的认识野外实习使我们对自然界中的地质的基本情...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学基础实习报告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班级地理信息系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郑子成老师一实习概括1实习目的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根本教学环节在实习之前老师们就给我们讲解了此次实习的一些目的这次实习我们重在多看...

地质学实习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9日二实习路线四川农业大学温江校区金马河大桥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紫坪铺镇都江村三1实习内容区位概况金马河大桥处于四川盆地...

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

地质学实习报告一实习时间和地点20xx年12月7日南宁市横县六景20xx年12月8日南宁市武鸣县伊岭岩途中人工剖面20xx年12月9日南宁市邕宁县昆仑关宾阳县清平水库二实习班级08地理科学1班和2班三指导老师朱...

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本次实习选择野外地学资源丰富地质现象典型的大青山作为野外教学基地涉及...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

目录前言3一要求3二自然地理概况3三实习概况4第一章地层6第一节概述6第二节志留系6一高家边组O3S1g6二坟头组S1f6三茅山组S2m7第三节泥盆系8一五通群D3C1w8第四节石炭系9一金陵组C1j9二高骊山...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习地点实习时间1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的目的和意义第二节实习的安排和进度第三节实习地的地理与交通概况第二章西山实习路线第一节西山地理地貌特征第二节滇池的地理环...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班级农业资源与环境101班姓名张金林指导老师时间20xx428一实习目的通过对徽杭古道附近地区的丘林的岩石种类的区分以及瑞晶洞的旅游观光考察并从地质学的角度对不同岩石的种类进行了识别也对其成因进行...

地质学实习报告

全国一百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地质学实习报告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班级土管13级1班姓名王学忠学号20xx7323任课教师郑子成一实验时间20xx年12月17号二实验地点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金马河大桥汶川县映秀镇都...

地质学毕业实习报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实习报告班级地质083班姓名学号实习时间20xx年2月13日20xx年3月18日实习地点沈阳实习目的和意义实习是一种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培...

地质学实习报告(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