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背景与实践介绍及个人感悟

时间:2024.3.10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背景与实践介绍及个人感悟

(大企业税收业务培训授课资料)

省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局副局长 谭文仕

一、背 景

(一)我国税收征管格局的变迁

1、税收专管员制度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急需筹集资金用于恢复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xx年1月,政务院颁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全国许多地方开展了税收专项工作,这就是税收专管员制度的雏形,并逐步形成了常态化的税收专管员制度。税收专管员制度是适应计划经济管理要求的和一种全职能、粗放型的管理制度,其主要特点是:“一人进厂、各税统管,信息专属、不能共享,征、管、查三权集于一身”,存在个人说了算、权力不受制约的弊端。

2、“两分离”和“三分离”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一直沿用税收专管员制度。19xx年分税制改革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完善,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税收征管模式如何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新税制问题提上日程。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专管员“一员到户,各税统管,征管查一人负责,上门收(催)税”的税收征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整体改革和推进实施新税制的需要,各地税务机关开

始自觉探索将税收专管员模式向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征管、检查“两分离”或征收、管理、检查“三分离”的税收征管模式转换,税收专管员的权力初步得到分解和制约。

3、“30字”模式

19xx年,国家税务总局在总结各地征管改革,实行征、管、查“两分离”和“三分离”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30字的新税收征管模式。19xx年,全国税务系统全面推行了这一新模式,并提出税收专管员制度要从“专管户”向“专管事”转变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对税收专管员的分权制约。

4、“34字”模式

30字税收征管模式建立和征、管、查三大职能分解后,由于对“30字”征管模式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执行上的偏差。一些同志认为,实行纳税人自行申报就是坐等纳税人上门,放松了纳税人的到户管理和日常巡查;甚至错误地认为除稽查人员外,管理部门的人员就不能下户,部分地区在执行过程中片面强调税收征管从“管户制”向“管事制”的转变,致使管户与管事相脱节;过分强调了将工作重点放在集中征收和重点稽查上,忽视了税收专管员对纳税人的日常管理,导致对税源控管力度弱化,“责任淡化、疏于管理”的问题凸现。为此,国家税务总局针对税收征管工作和改革中问题症结所在,提出了税收管理要走“科学化、精细化”道路的工作思路。20xx年7月召开的全国税收征管工

作会上,谢旭人局长提出要按照“革除弊端,发挥优势,明确职责,提高水平”的原则,建立新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为此,对原“30字”征管模式,增加了“强化管理”4个字,完善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工作的34字征管模式。

新的征管模式确立后,总局随之制定并下发了《税收管理员制度》。新形势下的税收管理员制度是税务机关强化税源管理,落实“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的组织载体和主要抓手。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目的就是要把管事与管户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管事专业化、集约化,过程监控的优势,也要重视发挥管户综合分析、直接监控的作用,实现管事与管户的协调统一。 “34字”征管模式及其与之配套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施,对加强税收征管,强化税务稽查,权力分解和过程监控等产生了积极作用。这一时期国家税收,尤其是中央收入突飞猛进,中央财力的快速增长,为中央政府应对金融风暴,突发性灾难性事故,重点建设,社会保障等重大政治及经济发展事项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全国税务系统在这一时期自身基本建设、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等也是发展得最快、最充分的。

(二)目前征管格局面临的困惑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社会进步,法制建设也日趋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日渐增强;尤其是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提上了中央的议事日程。新的形势下,税收征管模式面临着

诸多方面的困惑,急需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

1、随着税收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纷纷改变原来按税种或按征管职能设立税收管理机构的做法,改按纳税人规模设立税收管理机构,对大企业和其他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据了解,经合组织31个成员国中,有17个国家设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可见,区分纳税人规模实行分类管理,并着重加强对大企业的税收管理与服务,已成为税务管理的国际趋势。而且,实践证明,这些国家的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通过深入系统地掌握大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经营情况,实行集中的深层次专业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大企业的税法遵从度,以较小的投入保证了作为主要税源的税收收入的实现。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减少管理层级、上收复杂管理事项来达到优化管理资源配臵、破解大企业税收管理难题的目的,从而推进业务创新,不断提高税收专业化管理水平。 ——我国税收征管模式如何与国际接轨?

2、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要求。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在税收征管领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重点体现为对纳税人的管理与服务。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税收管理领域落实创新社会管理要求的具体体现。税务机关必须适应纳税人规模数量、组织结构、经营方式、核算方式、利益诉求的发展变化,完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体系,规范税收征管程序,进一步明确征纳双方的权利、义

务、重视纳税人相关信息的获取和应用,提高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根据纳税人的类型特点,实施税源管理与服务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优化服务,公正执法,公平税负,促进遵从,进而促进征纳关系的和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大局服务。

——税收征管模式如何适应社会转型?

3、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以空前的广度、强度和速度跨地区、跨国界扩张转移,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快速发展变化。作为市场主体的纳税人数量、组织结构、经营与核算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20xx年全国办理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为1500多万,20xx年为2600多万,增加了1100万,增长达75%,平均增长率为5.8%;其中企业户数939万户,个体经营户1637万户。特别是企业集团大幅增加,经济主体跨国、跨区域、跨行业相互渗透,税源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企业核算和税务处理日趋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税收筹划、避税手段层出不穷。面对经济发展和纳税人的变化,税务干部的数量10年来基本持平,20xx年全国税务干部为75.5万人,仅比20xx年增长1.07%;基层征收一线的人数46万,其中税收管理员27.7万,占总人数的37%;全国人均管户接近100户,有些地区甚至超过1000户;部分税务干部素质难以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经济的跨国化和与税收管理的属国化、经济活动的跨区域化与税源管理的属地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传统的税收管理员属地划片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

应经济形式的变化。关于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有非常明显的体会。在你们各自的征管范围之内,都有一些这样的集团公司,其下属的分支机构分布在各县、市、区,甚至分布到其他市州,甚至是省外或国外;有的管理着的一些分支机构,其总机构又在外地、外省甚至在境外,从征管的现实角度看,存在着我们通常所说的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目前的这种征管体制就严重不适应了,与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相去甚远。

——税收征管模式如何适应集团公司的经营模式?

4、智慧地球、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发展掀起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企业经营和管理电子化、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金融电子交易和电子商务不断增长。征纳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状况日益加剧,税源管理面临高度的复杂性和诸多不确定性,传统的人海战术、以票控税等管理手段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迅猛发展的现实。一方面,税收征管数据已逐步实现省局、总局集中,信息技术也提供了高效处理信息的手段;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基层税收管理员仍依靠个体、手工等传统方式实施税源管理,信息应用水平较低。但纳税人,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却是高度的电子化,从管理、控制到财务、会计,甚至仓储、物流等都是利用高智能软件实行团队式的信息化专业处理。税务人员的单兵式作战根本应付不了这种局面,打不开、看不到、看不懂纳税人表、证、单、

书的情况比比皆是,目前的征管模式下的人员素质、水平和技术手段根本无法与纳税人抗衡。

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对税源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创新税源管理方法提供了机遇。

——税收征管模式如何适应现代信息化的要求?

5、随着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理念在政府管理活动中的实践和运用,许多发达国家将上述理念引入税收管理,普遍将促进税法遵从作为税务机关的使命目标;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建立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并探索由事后风险管理向事前风险管理发展;将税务审计(纳税评估)纳入税收征管基本程序,并作为税源管理、促进遵从的重要手段,建立税务机关获取涉税信息的法律制度,并建设现代化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税源分类管理,建立按纳税人类型设臵、适应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保险机制和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国际税收征管理念、经验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要求我们及时把握国际税收征管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我国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有益经验,不断提高税源控管能力。 ——税收征管模式如何适应先进社会管理理念的发展?

二、实 践

(一)国外大企业税收管理简介

当今的税收制度运行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大企业已成为多国政府非常重视的纳税人,对大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垄断企业实行专门的税

务管理已势在必行,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大企业税务管理机构,随着风险管理、分类管理、差别服务等先进税务管理理念的建立,大企业税收管理逐渐成为税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大企业局的基本定位

各国大企业局的使命不尽一致:

美国联邦税务局中大企业局的远景表述是:“我们是世界一流的组织,积极回应我们的纳税人在全球环境下的需求,使用创新方法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提高纳税人的自愿遵从度。我们诚实、公正执行税法,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技能高强,每一名雇员都为工作团队的使命做贡献。”

澳大利亚联邦税务局大企业局和国际局的使命是:“我们的工作意图是鼓励大企业纳税人的自愿遵从,帮助它们履行所得税义务、财产收益税义务和石油资源税租金义务。目标是保证整个社会的稳定、合适的国家税收并确保税收体制正常运转。”由于纳税人宪章规定了纳税人的权利及澳大利亚联邦税务局对他们的期望,澳大利亚联邦税务局大企业局和国际局的工作模式是对自我管理良好的纳税人主要是提供服务,而对高风险群体则采取审计的方式。

荷兰税收和海关管理局的总体目标是有力、有效地征收应征税款,维持并提高纳税人的自愿遵从,对不自愿遵从的纳税人采取压制行动。

大企业局的普遍遵行的工作原则和主旨(对自愿遵从有所贡献并使之提高)如下所示:

通过为每位纳税人在处理每个事项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改进对客户的服务;

使用创新方法来提高客户服务;

帮助纳税人理解并承担他们的纳税义务;

通过公平而统一的法律来实施税法;

使用基于风险的方法来管理遵从问题;

通过遵从新举措以及创新的方法来强化执法;

加强联系与合作;

平稳服务与执法;

对大企业在全球环境中的需要反应积极迅速;

提高内部能力、程序和技术;

通过营造一个优质的工作环境来提升全体员工的技能和工作效率。

2、大企业局的构建方式

各国大企业局大部分都由一名高级官员负责,下属若干团队,每一个团队负责一个具体的领域(如何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研究行业趋势、跨国交易问题等)。

大多数国家在大企业局下建立了行业部门,使税务检察员专业化并更多地了解他们负责的行业的运作情况。各国表示按照经济行业划分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行业税收问题的了解并提供更好、针

对性更强的纳税服务。有些国家,行业处室设计、开发并实施遵从项目,包括通过教育活动,帮助纳税人了解具体行业的税收义务以及如何遵从税法。有些行业处室还进行专题研究以确定全球的行业趋势和税收问题,并据此制订税务管理行动计划来改进客户服务和遵从。

如前所述,税务机关设立大企业管理部门,因为大企业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不同的风险,并且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或者策略以使得自愿遵从达到最大化。成立大企业管理部门的原因之一,就是去满足这部分特定纳税人的特殊需要,并且处理其关心的问题。

税务机关以行业分类为基础构建大企业分管机构或部门的遵从管理,这对于很多的国家而言,反映了他们国家经济中的主要业务活动。大企业管理部门通过这些行业分类开展遵从管理。比如,法国的大企业管理部门通过专业化的行业分类开展现场管理,包括重工业、化工、建筑、金融服务以及奢侈品;挪威大企业中央办公室下设的三个评估和管理部门是按照特定的行业分类组织起来的,包括金融服务、技术、货物、建筑、能源以及运输。

3、大企业局的人员配备

依据大纳税人的数目,大企业局履行的职能范围、大企业管理的税种类型、审计的水平和纳税人服务活动的水平,以及使用的技术范围等情况,各国用于大企业局资源的程序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各国大企业全职雇员的人数占整个税务局雇员人数的百分比

在0.75%到6.6%之间。

管理大企业需要一些专门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有如下职业人员和专家:会计师、律师、审计师、经济师、国际税收专家、行业专家(如制药业、石油业、银行业、保险业等)、计算机专家及工程师。大多数国家都对雇员进行培训。培训不仅限于税收的技术方面,还包括管理、领导技能,如交流、谈判、冲突解决和项目管理等内容。

(二)大企业税收管理在我国的试行

在我国,对大企业开展专业化税收管理与服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缺乏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局党组审时度势,于20xx年同时成立了纳税服务司和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大企业司成立之初的大部分领导,从司长到几个主要处室负责人,几乎都是从国际税收司抽调的,他们都拥有全新的与国际税务接轨的理念和经验。大企业管理司克服机构成立之初人员短缺、省以下大企业管理机构和人员没有到位等诸多困难,积极开展工作。通过召开税企座谈会、走访大企业等方式,收集整理大企业对税收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大企业的需求。通过召开税务机关内部工作座谈会、下基层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根源,寻求改进工作的方法。从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的理念更新、工作创新等方面,深入思考,主动探索,工作目标不断明确,思路日益清晰。通过三年多的努力,这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1、总局从党组到各司局办的领导多个层面的理念得以更新。 总局大企业司成立之初,从组织架构、人员配备、工作衔接到思想认识和工作理论的形成都困难重重,阻力重重。经过三年的努力,总局各层面都普遍统一了认识,接受、理解了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理念。总局几个领导都有关于这方面的重要讲话,大企业管理司与其他各司局办在工作上的衔接基本上比较顺利,得到了认同理解和支持。

2、总局集体研究确定了45户大企业集团公司作为定点联系企业,由大企业管理司直接组织实施相关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为这项工作在全国的推进积累了经验,探索了途径。

3、通过走访定点联系企业,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听取企业对税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深了税企双方的沟通和了解,收集和解决了部分大企业的涉税诉求,赢得了大企业的认可和好评。

4、积极探索大企业税收管理新理念、新方法,为满足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体系建设的需要,借鉴风险管理的理论,在深入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发布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获得了有关企业的普遍认可,为各省市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指导。

5、按照开展大企业税源分析、纳税评估和各层级工作联动、信息共享的要求,编写了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完整的业务需求,并列入总局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软件开发正在进行中。

6、各省市国、地税部门普遍建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配备

了专门人员、机构,队伍有了一定的组织保障,并指导各地认真开展了各项工作。总局及各省市局开展了一系列的干部培训和工作研讨。

7、制定下发了《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为各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规范。

8、基本完成了大企业税收管理的试点工作,目前正在总结和提升阶段,全国性的推广和展开已基本就绪。

等等。这些工作赢得了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国家国资委正着手修订考核指标体系,将税务遵从状况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考核指标列入考核指标体系,同时着手研究在国企设立税务总监的可行性。这项工作的进展也得到了国外同行的高度赞许,尤其是得到OECD组织的充分肯定。

(三)征管体制改革的序幕即将拉开

继20xx年成立大企业管理司,开始探索对大企业实施专业化管理之后,20xx年,针对税源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总局提出了信息管税的新思路,在基层的初步探索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设想,并在部分省市开始试点。20xx年在总结各地探索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总局印发了《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试点工作的具体要求。20xx年又将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征管新格局写进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总局还印发了《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

工作制度》,研究起草了《纳税评估管理办法》(修订稿)。去年8月,总局在安徽召开了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以来各地取得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和重点,同时将试点范围从原来的8个推广到18个。今年初,总局几位主要领导,分工包片,召开座谈会,听取各地试点工作情况,深入总结成功的经验,初步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探索过程,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征管模式基本成熟。预计在7月底全国税务局长会议上将进行统一布臵,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主导的新一轮征管体制改革即将拉开序幕。

从总局自设立大企业管理司、纳税服务司探索对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开始,到税源专业化管理正式提上议事日程的全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先导,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突破口。税源专业化管理为主导的新的征管体制下,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将是重中之重,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将大步踏上中国现代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前台。

因此,对从事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我们来说,春天来了,风景这边独好,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事业是伟大的。同时,我们要充满光荣感、使命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

三、感 悟

大家知道,自19xx年税制改革,实行中央、地方分税种吃饭之

后,中央财力得以迅速聚集,这为国家的宏观调控,立下了汗马功劳。19xx年,省局直属局应运而生,部分市州局也相继成了直属局和省级税收征收分局,对保障省级收入的稳步增长作用是巨大的。省级收入由机构成立之初的19xx年的9个亿,增长到20xx年的148亿,呈跳跃式的大步跨越增长。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各层面的财力和利益格局发生着悄然的变化,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我省财政体制的改革几次推到了发展的前沿。我们也多次参与改革方案的制定当中,既定利益格局的打破,重新建立是很难的,因此,方案几度修订,几度流产。但这使我们认识到以省级收入为主要抓手的直属局和省级收入征收局的命运将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实施,将会变得扑朔迷离。因此,我们开始着手研究和探索出路问题。这一工作的开展几乎与总局成立大企业管理司同步。从19xx年、19xx年到20xx年,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召开座谈会,深入研究和分析,探索直属局和省级税收征收分局的发展方向,并每年都向省局党组和相关处室提供了我们的研究成果,从开始的扩充省级收入规模,做大做强省级收入,巩固直属局和省级税收征收分局地位,到逐步转向以征收社保费为主的费金收入征管,实现职能的换位,到抓大放小,以抓重点企业、重点税源、重点行业为主要职责的大税源集中征收管理的思路的提出,我们确实还是做了一些从实践到理念上的研究和探索,只是当时还并没有明确提出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新思路。由此应该承认,我们与国际先进理

念还有很大的差距

20xx年,省局党组将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职责赋予省局直属局,20xx年,根据省编委批复的“三定方案”,直属局承担大企业税收管理职责,并加挂大企业税收管理局牌子,我们才真正开始认真研究和探索大企业税收工作,当真正接触到大企业税收管理这个领域后,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是一片全新的天地,不仅要有新的理念,更要有新的方法、手段和技术。 这三年来,虽然我们也努力过,但成效不大,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但我们还是有了一些体会和感受,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

1、理念的更新是最难的,但又是必须的。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一旦确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保护和维持着经济基础的发展。但当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上层建筑中就有很多体制机制的因素不再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甚至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由于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力在起作用,这就势必会产生摩擦和矛盾,通过调和调整,甚至变革、革命,才能再达到新的平稳与和谐。

人们从事的工作,所处的环境与他的思想理念,思维模式也与上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一样。当一种体制机制建立并运行起来之后,人们总习惯在这种既定的环境框架下运作,总是惯性化地用既定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在形势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这种思维模式就变得僵化,尤其是这种体制机制是我

们亲自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辛勤的汗水建立起来并辉煌过的,而又要自己去打破它,这确是件痛苦的事。

任何一种新事物、新思维、新理念,在它萌芽和成长的最初阶段,总是最艰难的,因为人们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受既有的体制机制的制约,还不认同它,不接受它,更不愿尝试它、运用它。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就是一种新事物、新思维、新理念。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不管总局层面下了多大的决心,对全国税务系统提出了很多要求,但是阻力重重,这三年多来虽然有了些成效,但毕竟收效不很明显。因为总局层面的领导本身就有一个认知、接受、宣传、推广的过程。这个过程在省、市、县同样会有所表现。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困局。我们现在既有的征管模式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面前,已显得疲软和不堪,在这种模式下,税收征管已显得苍白无力,无可奈何!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求变,认知和接受新理念,建立现代化的、全新的征管模式。 理念的更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税收管理理念必须更新。

当前地税的核心和第一位的工作还是收入任务,不少干部心目中未能对现代税务管理理念有足够准确定位。收入核心论,以收入论英雄,这也是当前地税所处社会环境决定的。过去一直讲,收税是税务干部的天职。但时代发展到今天,这种观念就显得落伍了。现代税收管理的思路是,纳税是公民的义务,税务机关的职责是服务和管理,通过服务引导纳税遵从,通过管理促进纳税遵

从。税务工作的战略目标,应该逐步从收入论转到促进纳税遵从目标上来。彻底从“保姆式”管理的讲求事前精细管理,把本属于纳税人应办的事项大包大揽,不该管的越位,该管的却又缺位的模式中解放出来。

二是征管流程、征管资源必须优化。

当前,我省地税系统税源管理的突出问题是:税管员事务性工作繁杂,疲于应付,“上头千根线,下头一根针”,团结协作少,监管作用弱化,税管员往往是“一个人在战斗”,职权过于集中,执法风险大;不能科学和程序性确认管理重点,随意性大,“眉毛胡子一把抓”。税管员职责过多过滥,往往容易导致“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现象出现,与专业化管理思路格格不入。当前,纳税人都是团队应对税务事项,单靠一个税管员的力量要真正管好是不可能的事。需要从征管流程设臵上加以优化,简化调查审批,催报催缴等事务性事项,把税管员的工作重点放到纳税评估上面来,要集中优势力量,对风险大的纳税户进行团队式管理。 与优化征管流程相对应的是,征管资源优化配臵。目前在地税系统,机构设臵、人员配臵受多种因素制约,最突出的是机构设臵的调整,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机构和人员的调整阻力很大。而且打破属地管理界限会牵涉到地方政府财政利益分配问题,就是地税系统内部各区、县局既得利益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不可预见的因素还有很多。但这些问题也必须以改革的手段去逐一解决。

三是信息管税必须提高层级。

信息管税是当前税收管理工作的重点戏。我省地税系统的信息管税必须提高管理层级,解决当前突出存在的信息化建设条块分割、系统分散、标准口径不统一、信息难共享、缺乏“ 一盘棋”的统一规划,数据质量不高、数据效用不足的问题。税收征管数据管理机制不健全,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仍存在诸多问题;第三方信息获取显著不足;涉税信息的分析利用深度不够,预警指标和评估模型基本缺失。当前迫切需要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增加风险识别预警模块,这是实现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手段和依托。

我省地税大集中系统正在逐步完善过程中,将来与金税三期工程对接,要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采取、录入、分析、应用和管理为主线,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实现税源管理专业化,税款征收电子化,税务检查整治化,纳税服务优质化,工作操作信息化,综合治税社会化。

2、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适应社会管理形势发展对税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对税源管理提出的新挑战、当代信息技术革命对税源管理带来的新影响以及国际税收管理大趋势对税源管理带来的新启示而产生和逐步完善的。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涵非常丰富。现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分类管理为基础,

以审核评估纳税申报合法性、真实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合理配臵征管资源,调整机构职能职责,专业分工,团队协作,强化纳税评估工作,降低税收流失风险。

税务机关不可能把征管资源平均用于纳税人,只能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风险高的纳税人和领域,对不同风险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措施。这是税收风险管理也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运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风险管理、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脉络。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源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彻底取消了纳税人与税管员个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真正从“管户”走向“管事”,通过专业化的分工,使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提升税源管理的深度和品质。税源专业化管理涉及税务机关内部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力的重新调整和划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自我革命。 税源专业化管理运用风险管理的手段,重点监控管理主要税源和风险较大的纳税人,抓住主要矛盾,确保税收流失风险降到最低,合理配臵征管资源,减少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提高了税源管理的效率。

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了涉税事项处理流程,彻底消除了“保姆式”管理的影子,还责于纳税人,合理分解和配臵管理职责,也减低

了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风险。

3、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突破口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对全部税源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大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作为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作为地方经济的龙头,当然地应该得到政府的重点关注,得到税务部门更优质的服务。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极有可能将税源管理部门划分为大企业管理部门和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因为大企业的突出地位,可见对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毫无疑问,理所当然地应摆在首位,应成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正因为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在税收收入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成败决定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成败。又由于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路的提出,实际上是以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为前提的,它是先导,它的工作思路、工作原则、工作路径以及技术手段很自然地就成为了整体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工作原则、工作路径以及技术手段,二者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大企业税收管理实践先行,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找到了突破口,奠定了基础。

4、信息管税是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基础

信息管税就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应用为主线,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努力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企业税收管理是建立在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基础之上

的现代税收管理。重要区别之一就是摒弃了由税管员进行的“保姆式”单兵作战的管理方法,而以团队化、专业化方式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实际上就是数据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没有数据、没有信息,就没有大企业税收的专业化管理。各级要切实抓好信息采集、整理与存储、信息加工与分析、信息传递与应用等工作。要健全数据管理标准,必须从采集、录入、审核、监控、运用等环节入手,理清数据逻辑关系,统一数据指标口径,要强化数据管理意识,主动采集第三方信息。税收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模型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抓手,要做好国民经济主要涉税行业(产品)评估模型的研究和制定。要建立税务系统统一的不良记录纳税人信息查询库,收录受到税务行政处罚欠税、违反#5@p管理办法等不良记录的纳税人的相关信息。要完善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建立完整的数据仓库,向各级税源管理单位和人员开放数据查询,要推动与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

只有在数据完整、真实、及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息流,才能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评估分析指标、预警指标具有准确性和指导性,才能有效地识别风险,化解风险。

5、促进遵从是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基本目标

税收征管的根本目标是促进税法遵从。税源管理作为税收征管的重要内容,必须服务、服从于这一根本目标。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就是要通过创新理念、制度、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臵,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进一步促进税法遵从。

任何一个纳税人,其生产经营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就必然地千方百计节约成本、费用和相应支出。税收,不管是直接税收还是间接税收,相对于纳税人的终级利润目标来说都是一种成本,因此,少缴税对他们来说总是一种趋向和偏好。 税务机关手上有两种手段,一手拿的是糖果,一手拿的是大棒,这就是服务和管理。对自觉遵从税法,及时足额纳税的就施以糖果,提供好服务,对不自觉遵从税法,甚至偷税逃税的,就施以大棒侍候,进行查处和打击,这就是管理。但税务机关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有限的资源平均用于每个纳税人,只能依靠法律对纳税人进行约束,尽量多、尽量全方法地提供服务,创造和谐的征纳关系,使纳税人在法律约束下达到自觉遵从,施以大棒,进行查处和打击的面不宜太宽,更不能滥用,主要是起敲山震虎的威慑作用。要让纳税人知道,偷税逃税不仅不能带来利益的最大化,相反,会带来比原材料涨价,提薪、增加售后服务等因素导致减利的更大风险。

只有纳税人自觉遵从度提高了,税款流失的风险才会更小,这就是税务机关应该做的,也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风险管理是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基本内容

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建立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并探索由事后风险管理向事前风险管理发展,这是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出发点,围绕这一出发点,建立并实施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流程,包括制定风险规划、风险信息采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

风险应对,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等环节的规范。

过去,税源管理质效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税源管理的任务主要由基层税务机关和税收管理员承担。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一个重大改变,就是在税务登记、受理申报、税款入库级次等属地管理不变的前提下,从总局到县局的多层级都要承担税源管理的职责。总局和省局应在做好风险管理战略规划的同时,下功夫搞好风险的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任务的统一下达、本级应对任务的实施和绩效考核,还要结合风险管理实际,对各层级、各部门现有税源管理职能进行整合,以指导和推动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展开。市以下层级则负责风险信息分析识别的汇总、等级排序、应对任务的整合下达和绩效考核。

7、税务审计是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基本手段

税务审计是国外普遍用语,我们也称之为纳税评估。税务审计既是法律赋予税务机关的职责,也是国际税收管理的通行做法。税务审计是税务机关利用获取的涉税信息,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评价,并作出相应处理的税收管理行为,其涵盖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以及部分风险应对任务,是税源专业化管理,也是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重点。 税务审计的主要程序包括初步审核、案头审核、实地核查等环节。初步审核,主要是税务机关采取人机结合的方法,分析识别纳税人纳税申报的风险点,按户归集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对应的应对措施。案头审核,主要是对初步审核转来的纳税人,

运用相关的涉税信息分析纳税申报中的疑点,采取通讯调查或者约谈等方式予以核实处理,实地核查,主要是对案头审核转来的纳税人,采取税务检查的手段作出核实处理。

为了保证税源管理部门有足够的力量加强纳税评估,可将调查审批等纳税人依申请事项简化、前移到办税服务部门,有条件的也可以依法将调查事项、政策调研、报表填报、催报催缴、税收预测等日常管理事项简化,前移到办税服务部门,税源管理部门主要集中精力用于税务审核的案头审核和实地核查工作,并处理好税务审核与纳税服务、税务稽查和法律救济等征管环节的关系。

8、专业的人才队伍是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基本保障

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科学确定纳税人的分类,并以此为依据优化征管资源配臵,调整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的职责。下一步,有可能借鉴、公安部门“户籍警”、“治安警”和“刑警”划分方式,将税源管理职责重新划分和归类为事务性、监控性、查处性三类,税收管理员由固定管户转向分类管事。尤其是对大企业的管理方式更会借用这方式。为了适应这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必须对大企业税收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要强化分类培训,注重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要建立税务审计和行业管理专业团队,加强对税务审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建立专业审计评估师团队,提高审计评估质量。要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税收管理员能级制度,并根据能力标准和工作业绩,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努力打造一支紧跟国际税收管理发展趋势,

拥有先进管理理念,精通税收经济分析、税务审计、反避税、税务稽查等技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

更多相关推荐:
企业管理学习感悟

企业管理制度学习感悟首先感谢张总在百忙中给我们讲解了企业管理制度也很感谢公司给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我收获很大感触也挺深在一个企业中我们首先要学会尊重领导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服从公司的安排这样才能提高...

企业管理感想

感想学院信息科学以与技术学院班级自动化一班姓名周庆学号20xx2537本学期我选修的是企业管理学完此课使我对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规划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纵览全球各优秀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各自都有清晰的...

《企业管理》读后感

《企业管理》读后感根据公司下半年读书活动的要求,我学习了《企业管理》一书。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企业管理知识,受益匪浅。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驾驭整个企业的运作机智,以管理促创新,以创…

企业管理感言

管理咨询FD20xx0914企业管理感言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会经历高潮与低谷一般来说除行业面临的机遇会带来发展的高潮以外其它只能靠变革与企业自身的修炼和学习积累尤其是企业发展来到低谷时更需要变革企业欣欣向荣的时...

现代企业管理 学习感想 总结

现代企业管理感想认真听完这学期的《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我有很多的收获,现在对其进行一个较细的总结。这门课让我们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的一般原理、理论和方法,培养我们专业性的企业管理意识和企业管理思维,为从事具体企业…

对企业管理的认识 纯感想

对企业管理的认识作为一名大三学生很荣幸本学期可以学习企业管理虽然我是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是把企业和管理结合起来又有了不同的理解下面就是我结合书本对企业管理的一些认识企业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

企业管理感悟

企业管理感悟1人是本质是善良的但也是自私贪婪的2企业在节假日的有关规定1中秋节端午节公司安排全体合伙人及其家属集体用餐一律不发放现金如果因工作原因确需加班则发放礼品或加班费视情况选定2元旦五一清明国庆春节等原则...

对企业文化发展的感悟

企业精神我是一个走出校门不久的80后对工作没有太多经验甚至是有点自信心不足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在工作中看到的积极现象很多比如员工工作状态高亢对工作任务认真负责具有团队凝聚力企业精神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及感想

案例分析合理的绩效管理可以有效低激励员工持续改进工作绩案例中领导的风格不同讲话稿的难度也不同各部门只有少数人能够胜任虽然可以加分但领导讲话稿的好坏标准难以明确说不定费时费力写出来的领导还不满意考核时反而得分低导...

企业管理读后感

成都快力文商务有限公司CHENGDUQUILIMENBUSINESSSERVICECOLTD企业管理学读书笔记之一经常听说管理二字但我并不明白管理具体指的是什么看了书后明白了企业管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内部...

读企业管理箴言有感

读企业管理箴言有感通过对企业管理箴言的深入阅读感触颇多陈董事长从公司建设发展的大局出发深入分析了企业在做强做大过程中遇到各种经济问题政策问题自身问题以及应对艰难困阻的对策全书展现了一个大企业家对企业国家个人最见...

理念:企业文化的感悟

建议直达MBA巴巴浏览权威资料人每天过日子是生活为什么过怎样过过得怎么样则是文化企业每天的日常工作是经营为什么经营怎样经营经营的怎么样则是企业文化生活和经营都是过程过程之外的就是文化文化是精神心理情感层面上的东...

企业管理感悟(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