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时记忆实验报告

时间:2024.4.20

瞬时记忆实验报告

吴维姗(241398342)

1引言

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一切输入记忆系统的信息,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的活动产生感觉知觉。当引起感觉知觉的刺激物不再继续呈现时,其作用仍能继续保持一个极端的时间。这种短暂的保持就是感觉记忆。

2研究方法

2.1 实验被试

大三女学生,年龄21岁,其听力正常,智力正常,视力,记忆力正常。

2.2 实验仪器

人文综合实验室电脑,大学心理学实验设计系统(UE)。

2.3 实验程序

1.被试阅读指导语后开始实验练习(练习次数为20次)。

2.先做部分报告法,刺激呈现完后,被试把所记得的内容尽可能的回忆出来,根据电脑提示需回忆第几部分再输入电脑框中。

3.再做延时报告法,在刺激呈现后,屏幕延迟0.3s后,被试把所记得的内容尽可能的回忆出来,根据电脑提示需回忆第几部分再输入电脑框中。

4.做完练习后,再正式开始实验,该实验次数改为40次。

2.4 实验材料

瞬时记忆实验,字母(4*4)、数字(3*3)。

2.5 实验指标

正确个数、正确率、平均报告数、总体报告数。

3实验结果

数字和字母在部分报告法及延迟报告法的实验结果见下表:

表1 数字和字母在不同报告法的记忆保持量正确个数

注意:正确率=正确个数/360(640)

材料

数字 方法 部分报告法

延时报告法

部分报告法

字母

延时报告法 正确个数 正确率 平均报告数 总体报告数 45 56 27 0.125 0.156 0.042 1.125 1.4 0.675 3.375 5.2 2.025 22

0.034 0.55 1.65

1

在数字和字母两类材料下,数字的部分报告法的总体报告数都少于延迟报告法,字母的部分报告法的总体报告数都多于延迟报告法。由上述表结果得:瞬时记忆保存时间很短,延迟会干扰瞬时记忆的内容,瞬时记忆容量有限。

4讨论分析

感觉储存又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登记并保留的瞬时记忆。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进入感觉通道的信息,完全按输入的原样,首先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

按照实验结果可知,比较部分报告法赫延时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延迟部分报告法的总保存量部分报告法的保存量百分数小,结果数据表明,延迟会干扰背时瞬时记忆的内容,导致其记忆成绩下降很多。

综上可以看出瞬时记忆的特征,对输入的信息储存的时间极短,如不及时加以处理传达至短时记忆,则很快消失,其二,每次能收录的信息有限,即使刺激很多,但所能记忆的知识其中的一部分,无法记忆项目的全部。

不同的再现方式对瞬时记忆广度影响显著,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很短,延迟会干扰瞬时记忆的内容,瞬时记忆容量有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偏向以及被试的个体差异这与Spering的理论假设不符。每个人的回忆效果不同,表明个体的差异性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5 结论

不同的再现方式对瞬时记忆的保存量有显著影响。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很短,延迟

会干扰瞬时记忆的内容,瞬时记忆容量有限。

2


第二篇:短时记忆再认实验


心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短时记忆再认实验

摘要: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十几秒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本次实验的目的主要是探索图形(文字)再认的特征,各个被试根据实验的指导语利用新旧两套图片(文字)再认是否看过,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出各个被试的再认正确率。记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认识系统,认被认为是评价记忆巩固水平的重要指标,此次实验结果根据不同被试的反应,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被试的短时记忆再认的差异,讨论影响图形(文字)再认的因素。

关键词:  短时记忆  图形再认  再认差异

1 引言

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中间阶段,一般信息保持的时间为5s~2min。20世纪50年代Perterson等人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对短时记忆的容量进行了研究。为了避免在刺激呈现与回忆中间的时间间隔内被试复习学过的实验材料,通常在呈现和回忆之间加入数学计算题或其他的干扰任务。结果发现,中间延迟的时间越长,被试回忆的刺激数目就越少。从Perterson等人的实验可以证明,短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不断学习才能够被保存下来,并转入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正确再认。Sternberg最早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即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这个实验主要要验证关于短时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的问题,即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系列扫描的,还是并行扫描的。虽然得出的结论还有一定的争论,但它的意义是开创性的,推动了短时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的研究。Sternberg根据这个实验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反应时间实验法——加因素法。其假设是:如果两个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则它们是作用于信息加工的同一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独立可加的,则它们是作用于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

研究短时记忆,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序列重建法、自由回忆法、再认法、重学法(节省法)和提示法等。采用的方法不同,保持量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影响短时记忆保持量(短时记忆广度)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实验材料(组块)的长度。以往的一些研究表明,组块作为一个记忆单元,其长度对短时记忆保持量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当组块没有意义或与记忆者的经验没有关联时,组块的长度就会对短时记忆的保持量,即广度产生一定影响。

2.实验材料的性质。不同的实验材料,如字母、数字、词、句子、图片等,对短时记忆的保持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回忆方法。采用的回忆方法不同,测得的短时记忆保持量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再认法要比回忆法的回忆效果好,自由回忆法要比序列重建法的回忆效果好。

4.延迟回忆的时间。一般延迟回忆的效果要比即时回忆的效果差,回忆延迟的时间越长,能回忆起来的刺激数就越少。

5.记忆者的身心状态。如情绪因素、健康因素、疲劳等对短时记忆保持量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2.实验方法

2.1 被试

被试为两名大学四年级男生,平均年龄21周岁,其生理各项指标均正常。

2.2 仪器和材料

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801速视仪,具体图片卡片20张,抽象图形卡片20张,词卡片20张。

2.3 实验程序

(1)主试把具体图形20张插入塑料卡,先挑出标“旧”的卡片随机排列好,将主机与附机连接好,打开电源,按运行/待机键。

(2)主试根据屏幕内容设置A视场(2秒),间隔(10秒),测试次数(10),把第1张“旧”卡片插入A视场,按确定键,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开始实验。(注意:当屏幕上箭头对着间隔时,主试按顺序换卡片,共10张)

(3)被试见了绿色指示灯亮后,手指放在速视仪确定键上,眼睛靠近观察窗口,按确定键开始实验,被试认真看,努力记,不做任何其他反应,直至机器鸣响,测试暂停,被试仍坐原位,等待实验开始。

(4)主试将看过的具体图形卡片和未看过的卡片混合按编号排列好,选择再做一次,再次设置A视场(2秒),间隔(10秒),测试次数(20),按确定键,绿色指示灯亮,提示实验开始,主试按顺序换卡片,共20张。

(5)被试看见绿色指示灯后,按确定键,测试开始,被试根据图形反应做记录,见过的“旧”记作“+”,未见过的“新”记作“-”,直至机器鸣响,实验结束。主试根据卡片报出标准答案,由被试进行正误对照。

(6)主试选择再做一次,用上述1-5相同步骤测试抽象卡片和词卡片。

(7)该被试做完实验后,主试选择重做一次更换被试。

3 实验结果

两位被试对三种材料的记忆保持量:

(注:认对指对旧图片反应为旧,对新图片反应为新;认错指对旧图片反应为新,对新图片反应为旧)

4 实验分析

4. 1 三种实验材料的不同结果,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

    通过计算三种实验材料的保持量可以看出,不同实验材料的保持量存在明显不同,不同被试在同一种实验材料的保持量也有很大差异,这是由于不同被试者的短时记忆能力的差异和在实验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同时对三种实验材料保持量得对比可以发现,具体图形和词的保持量明显优于抽象图像的保持量,其原因在于被试对于具体图形和词的记忆更敏感,而抽象图形更容易使被试产生错误记忆。

4.2 被试的短时记忆能力分析

   首先,被试自身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影响正确反应的概率和再认保持量。有些人对识记比较敏感,也就是所谓的在无打扰的情况下对事物的短暂的识记或转换为长时记忆的能力比较强。这是影响各个被试在不同呈现时间条件下的再认保持量的因素之一,也就说短时记忆能力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其次,实验室的环境没有统一,相对噪杂,被试可能受到了外界的干扰。有的被试一味的追求速度,但是准确率并不高,这也影响了实验的整体。最后,被试的心情,态度被试的短时记忆能力存在一定的影响。

4.3 本实验结果对不同呈现方式的平面广告的短时记忆效果的分析

   由该实验可以看出,不同呈现方式的平面广告的短时记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平面广告的设计和呈现方式中具体图形和词的记忆效果要高于抽象图形,所以在以后设计和呈现平面广告时,要尽可能的趋向于具体图形和词的呈现方式,避免抽象图形的呈现方式。也可以基于具体图形和词的搭配进行设计和呈现。这样可以加深消费者对平面广告的短时记忆效果。

5 结论

(1)被试间存在短时记忆能力的差异,从实验结果可知,记忆的不同,会明显影响人对该材料的短时记忆容量和再认保持量

(2)在排除或控制了被试本身的特性、实验室环境这些变量后,具体图形和词的保持量明显优于抽象图形的保持量,即:具体图形和词的短时记忆效果要好于抽象图形。

(3)在以后平面广告的设计和呈现方式中应以具体图形和词优先。

参考文献

1.郭秀艳、杨治良  《基础实验心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杨治良、王新法  《心理实验指导手册》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2006

3.张劲梅          《心理实验指导手册》   昆明理工大学市场营销系,2011

附录

表2-1 短时记忆记录表

注:旧记作“+”,新记作“-”;“+”、“-”为错误判断

更多相关推荐:
瞬时记忆实验报告

实验五瞬时记忆1实验简介全部报告法是在被试识记完项目后让其尽量多的再现全部项目以此确定被试的保存量但此法不能用来测量极为短暂的记忆ms级部分报告法再现时只要求被试再现指定的一部分项目再根据这一部分的结果估算保存...

瞬时记忆(心理学实验报告)

题目瞬时记忆姓名虞结琴班级学号摘要1研究的问题本次实验主要是为了证实瞬时记忆现象及其性质了解部分报告法和延迟报告法2研究过程6人一组在实验仪器的帮助下对被试的瞬时记忆进行测量并记下其瞬时记忆的实验数据小组每人各...

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实验报告.docx(2)

不同报告方法记忆容量的差异20xx0907220203标签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采用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部分报告法三种不同方法探究瞬时记忆的容量差异被试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2年级学生6人实验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报告...

部分报告法测瞬时记忆

实验心理学教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部分报告法测瞬时记忆实验时间20xx年4月2日姓名班级应用心理学一班学号任课教师题目部分报告法测瞬时记忆摘要Sperling以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为实验方法研究人的记忆结果发现在...

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实验报告

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姓名张辛班级10心理1班学号100305054043摘要本实验通过两个实验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得到的结果来比较瞬时记忆的差异进进而验证短时记忆之前还有瞬时记忆并测量瞬时记忆关键词实验心理...

瞬时记忆实验

6瞬时记忆实验61实验目的测定记忆效果的方法通常采用再现法即被试在识别材料后凭记忆说出或写出识记过的全部材料根据回忆正确的数量确定其保存量在瞬时记忆实验中被试在再现的过程中会有遗忘现象因为全部报告需要一定的时间...

不同报告法的瞬时记忆容量

不同报告法的瞬时记忆XX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13150201班山西041004摘要本实验以20张英文字母为实验材料使用全部报告法部分立即报告法和部分延迟报告法对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13级心理系的4...

短时记忆再认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短时记忆再认实验摘要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十几秒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本次实验的目的学会记忆实验的再认方法比较三种材料具体图片抽象图片词的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实验报告.word

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课程作业课程论文簿20xx20xx学年第2学期12345注请用A4纸双面打印填写可以根据内容篇幅自行增加页码电子稿打印请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6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摘要以探究斯滕伯格的经典实验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为实验目标进一步了解这一经典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推断结果是否与经典实验一致关键词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系列扫描1提要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当代心理学研...

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

不同报告法对瞬时记忆容量的影响摘要实验测量了完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三种不同报告法的瞬时记忆容量探究瞬时记忆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利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测量了20名大二学生对三种不同报告法...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20xx113的摘要本实验采用知觉辨认和再认的方法以验证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比较外显和内隐记忆测试的结果有何不同以西南大学09级师范班36位同学为被试在心理学实验教学程序上做内隐记忆的实验结果处理分析得到存在...

瞬时记忆实验报告(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