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24.3.27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下班主任工作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㈠时代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不仅是给青少年提出的殷切期望,也是给教育工作者指明了育人的方向与途径,同时强调了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作为班级管理者如何培养一代新人,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

㈡心理特点的需要: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一二岁到十三四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开始感到自己是个“大人”了,开始发现新的自我,产生了一种长大了的成熟感,独立意识也明显增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引导他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对初中阶段学生的独立愿望给予尊重、鼓励和引导。

㈢学校实际情况的需要: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生源不是很好,学生的合作精神、互帮互助意识较差,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比较差。在此基础上,班级管理工作中就要采取一些更有效的方法把合作意识、合作精神、自信心等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成功心态的小环境,合作小组由此产生。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基本用《班级公约》、《中学生守则》,以班主任——班委会——学生的形式来管理学生,难以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不到位,班主任因年龄和地位的绝对优势,很容易形成“家长式”、“独裁式”、“一言堂”的管理风格,管理难度大,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对于农村中学的班主任和家长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查阅了国内多种资料,发现都没有比较好的做法,主要形式有:一是开办家长学校,每学期家长学校召开一、二次家长会;二是以班主任为主,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至多两次)的家访活动;三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时,请监护人到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批评教育;四是班主任偶尔以电话方式与监护人进行联系。受到时间、空间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经常性地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联系,对学生在家的情况不能及时掌握,实际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本课题的研究加强班主任与监护人的联系和沟通,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同时也让监护人对学生在校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使监护人监管教育学生的意识逐渐增强,促使监护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是为了增强班内民主管理气氛,分权到组,责任共担,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论认为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体现。该理论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把它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割裂开来,寓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之中,同时还要把家庭、社会的教育结合起来。

集体动力理论。组内同学间的互勉、互助、互爱、合作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产生自尊自重的情感,这种情感和学生的积极表现成正相关。同时,组内成员间的关系是互相依赖的,教师又是以集体表现为奖励、惩罚的依据,从而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对那些动机、毅力、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三、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

研究内容:

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培养青少年各种良好

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所以它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它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络。

㈠研究的重点

1、设计、使用《学生情况反馈书》,并不断修改反馈书的内容,使之更符合实际。

2、制定、落实“班级小组竞争管理法”,并不断修改使之切实可行。

㈡研究的难点

1、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年龄小、自控力差、做事常常是三分钟热度,容易反复等原因,给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家庭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农村留守学生多,家长对子女的成长关心不够,家长的文化程度的偏低,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当,导致了学生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其它行为关注较少。

研究目标:

围绕“在新课程新理念下班主任与家长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及班级管理方式”这个总体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研究工作,切实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具体来说,本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1、探究出一种全新和有效的,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班主任与家长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在这种联系方式下,既有利于班主任管理,又有利于学生成长。

2、创设学生自我管理平台,减轻班主任负担,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本课题特点,课题研究中采取了以下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自我反思法

五、课题研究思路及预期成果

研究思路:

通过对八年级和七年级的班级使用《学生情况反馈书》和实施“小组竞争管理法”,不断修改、总结、完善、补充,形成一整套的方法。

以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的部分七年级班级和所有的八年级班级进行试验,总结规律,形成理论,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推广。

预期成果:

本课题旨在研究学校与家庭、班主任与监护人如何加强密切联系,强化班级日常管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但目前我校实际状况,以及新课程、新理念要求班级管理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故决定课题研究方向为新课程下班主任工作策略的研究。预计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全面发展方面将有所突破,为农村中学的家校联系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通过研究总结出适合农村中学班主任与监护人的联系方式,班级常规管理的有效模式。通过课题研究提升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等方面的成绩。成果表现形式主要为论文、课题组成员获得的荣誉、学生的成绩、具有推广价值的实施方法。

六、课题实施的步骤

㈠研究的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月)

1、调查研究,组织发动:选定热衷于此项探索研究的班主任及所带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

2、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在20xx年3月设计《学生情况反馈书》、制定“小组竞争管理法”细则和实施计划,确定领导机构、经费来源,为整个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规划蓝图。

3、培训队伍:通过集中学习、印发资料和座谈交流等方法,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使他们认识课题的意义、掌握操作方法、提高研究能力。

㈡研究的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

1、确定课题实施的原则和方案,组织实施。

2、研究关于《学生情况反馈书》、“小组竞争管理法”实施细则。

3、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反馈信息,总结研究成果并在有关刊物上发表,按时撰写阶段性总结。

4、聘请知名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㈢研究的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收集、整理所有研究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原始资料。

2、撰写研究报告,准备结题工作。

3、聘请专家对课题进行结题论证工作。

4、参加德育成果的学习与交流、发表。

通过对课题组成员的培训、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使他们认识课题的意义、掌握操作方法、提高研究能力。课题组首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出《学生情况反馈书》;参与课题实验的班主任结合学生的意见修定《小组竞争管理法》,运用竞争手段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通过家长会、专题培训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通过“班主任论坛”活动提升课题研究的实际水平;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等专题教育,使课题研究的成效得到进一步提高。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㈠制度经费保障,确保课题研究

为了使本次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制定了《周皋中学课题研究制度》、《周皋中学课题研究经费制度》、《周皋中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㈡加强理论学习,重视组员培训

课题购买并订阅了《班主任》等书籍与刊物,并从网上下载了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方面的材料供课题组成员学习,并撰写学习心得。多次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并进行专题学习,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选派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以提高课题研究水平。课题组成员査秀梅参加了“上海方略教育跨区域骨干教师名校访学”活动; 课题组成员王俊华参加了“安徽首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课题组成员胡庆宏参加了江苏省名校德育论坛;课题组成员王平参加了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的“安徽省农村中小学骨干班主任省级培训”等等。

㈢开展行动研究,探索管理策略

1、学生情况反馈书,分组竞争管理

在班级开展研究。课题实验班级的班主任编制全班每名学生的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的——“家长联系簿”,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制定《学生情况反馈书》的内容,每月由专人对《学生情况反馈书》进行统计、分析,写出分析材料,每学期进行汇总。每学年,还结合反馈书实施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修订。

班主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分成4个同质组,以便于进行竞赛。刚开始班主任为各小组指定组长,安排好各项工作。到了八、九年级任可以适度放手,让学生自由组合,自选组长。

班级小组管理以量化方式为主。班主任与全班学生一起,制定详细的小组竞赛管理办法。把学业成绩(作业情况、平时测试和检查、阶段性检测、期末考试、各种竞赛成绩等)、行为表现、社会实践等内容,具体地量化为可以操作的评分细则。张贴在教室的宣传栏内,每周

一小评,每个学期总结一次。

2、开展多种学生活动,促使综合素质提高

学会学习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了优秀学生学习方法交流报告活动(即周皋中学优秀学生风采展活动)等,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学会学习,促进了我校良好学风的形成。

开展了《感恩教育》、《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课活动;开展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宣誓签名、主题班刊、专题宣传栏和讲座、学生进入社区宣传毒品预防教育知识等系列活动;开展了交通安全教育讲座及心理健康教育、饮食卫生安全教育、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教育、学生课间活动安全注意事项等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协同团总支组织开展了“爱心捐款”、“庆元旦”学生卡拉Ok比赛;协助政教处设立了“文明监督岗”、 “卫生监督岗”。并参加了六郎镇、芜湖县“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艺演出、演讲比赛活动;组织课题实验班级学生到洪桥社区参加了“爱国卫生运动”活动等。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提高了学生道德水平。

协助《知心姐姐》心理健康教育报告团开展了《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的主题报告会。此外,加强了对“两有生”、“留守生”等特殊学生群体的管理教育工作,通过对特殊学生群体的管理教育,促进了全体学生共同成长进步。

3、加强新生管理,开展入学教育

为了使我校新生能够快速适应初中学习、生活,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七年级各项工作迅速走上正轨,利用新生对中学环境的陌生和新鲜感,抓住教育的契机,开展对七年级新生的入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环境适应。

4、关注问题学生,寻求家校教育合作

学校邀请“问题学生”家长来校,参加家、校教育合作座谈会,讨论如何进行家校教育合作,纠正学生行为“偏差”。针对这些“问题”学生而展开家校合作,重在寻求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策略,促进他们得到转化。

5、加强学生教育,促进习惯养成

学校积极开展行为规范合格班评选活动、制定班容班貌评比标准、禁吃零食、开展考试诚信教育、规范考试流程,出台考试规范,利用国旗下讲话,发挥广播站和各种宣传渠道的作用、发挥学生组织的管理和教育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㈣重视家长培训,寻求家长配合

通过家长会、专题培训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良策。除常规的家访和电话交流外,参与课题实验的班级还推行家校联系本——《学生情况反馈书》,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㈤举办班主任论坛,促进经验交流

广泛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努力探索现阶段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手段,提高学校整体班级管理水平,每学期举办一次班主任论坛。

随着课题研究不断深入,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积极探索,认真梳理,撰写管理心得,进行个案分析,努力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并将管理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㈥借助专家指导,提升研究水平

由于我校的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得到了县教育局和县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教研室领导的牵线搭桥下,我们聘请了对班主任工作有着深入研究的市教科所孔立新教授来校为广大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培训,并就大家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了指导。

除此以外,县教研室汪全收主任、沈世虎老师、范金豹老师等多次来到我校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进一步统一和明确了全体研究人员对课题中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确保了课题研

究工作的科学性,为克服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经过3年多的实验研究,我们已经基本形成了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形成一定的策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效果,具体体现在:

㈠教师方面

1、将课题组成员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发表或交流的课题论汇编成集,共收录了25篇课题论文。

2、课题研究以来,我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共有115人次获奖,其中课题组成员获奖计55人次。

3、查秀梅获“芜湖市优秀教师”称号;奚之深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王平、唐良和所带班级分别被评为“芜湖县优秀班集体”、“芜湖市优秀班集体”;王俊华、杨和智获“芜湖县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吴惠敏、唐良和被评为“芜湖县优秀班主任”;王平获县“教学能手”称号等19项不同等级的荣誉与表彰。

㈡学生方面

1、学生获得荣誉

课题实施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课题实验班级学生杨帆、洪加等获“芜湖市优秀学生干部”; 陈瑞迪、黎孝峰等获“芜湖市三好学生”;赵奇、殷俊等获“芜湖县优秀学生干部”;沈奇、洪思云、谢雪萍等获“芜湖县三好学生”等共计有10人获得市级荣誉,18人获县级各类荣誉。

2、学生比赛获县级及以上奖项

由于课题的实施,重视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20xx年县校园集体舞比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了初中组第一名;在县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得县第一名和一等奖。其他如象棋比赛、电脑制作、现场书画、卡拉OK比赛中均获得较好成绩,共计有30人次获奖。

3、学生中考成绩

课题实施的主要对象是09届毕业的全体学生,09届与08届学生在小学是属于同一年级,由于改制的原因,在升入初中时,综合素质好一点的学生从当时的五年级直接升入七年级(即08届毕业生),其余的学生读完六年级再升入七年级(即09届毕业生)。笔者对2008届与2009届学生一并进行如下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科的均分均有一定的提升,由于同一学科在两年的卷面难易程度有所差异,单从分数这一角度,不能完全说明09年中考成绩比08年好,但从全县的均分排名就能说明问题。一个学科的进步,可能是教师的因素。但每一门学科都有进步,并且进步的幅度都较大,足以说明课题实施的成效。

4、学生行为习惯的转变

通过课题实施,上课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的现象很少出现。学校的卫生得到从未有过的改变,下课后的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校园内没有废纸屑。随手关灯、关水龙头、悄悄地捡起同学掉在地上的书本、文具等现象随处可见了。同学间互帮互助经常能看到,见到老师、年长者主动打招呼等悄然增多,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㈢课题研究形成的策略

通过课题的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与总结,形成了以下班主任工作的策略:

1、学生情况反馈书,家校联系新途径

2、实行分组竞争管理,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3、开展多种学生活动,促使综合素质提高

4、加强新生管理,开展入学教育

5、关注问题学生,寻求家校教育合作

6、加强学生教育,促进习惯养成

7、举办班主任论坛,交流班级管理经验

九、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在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第一,留守学生的实际效果偏低。留守学生的监护人一般是爷爷、奶奶,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的总体水平偏低,跟不上学校教育的节拍,其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步调不一致,课题研究计划落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实际效果降低。第二,学生的良好习惯很难定量检测和评估,只能作定性的模糊测评工作。第三,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虽然收获了一些经验,但这些经验要上升到理论高度难度很大。

本课题历经三年,尽管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研究的过程非常令人回味。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也是永无止境的任务、责任,我们将一直研究下去。

适应新课程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生到学校不仅是学习,而且是来生活,他们要在这里获得知识,寻找友谊,学会生活,形成个性。”家长把自己的子女送进学校,学校又把他们交到班主任手中,这就意味着班主任身上寄寓了家长的希望,肩负着学校的重托,责任之大不言而喻。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更是从根本上改变着教育活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时代的发展要求班主任不断地重新定位和改变自己的角色。从传统的角色观中解放出来,以适应终身教育和班主任专业化的要求。因此,我们探讨新时期班主任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正确认识班主任角色的内涵与特征以及转换工作方法。

在新的形势下, 我们的教育对象随着社会大环境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学生身上所呈现的自主性、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要求我们不仅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而且还要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及具有能动的学生。当今学生的特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一方面注重求知、求新、求异、求奇,有强烈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能动意识,他们主张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特别强调自我,集体意识淡薄,自我意识与集体观念反差大。社会文化为不同社会形态、不同形式的多元文化,呈现出多元、多层、多维的价值形态和价值取向。面对这些千变万化的教育对象时,我们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培养出合格的

学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仅停留于管教的层面,对于班级建设的研究、探索、实践、创新与反思含量不高。因此,要真正提升学生的生命成长质量,让德育焕发生命活力,就必须要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提升班主任综合能力。

研究目标:

适应新课程,更新班主任的育人理念,提高班主任面对新形式、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促进班主任从“班主任专业化”新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能,全面促进学校班级建设工作,增强班级教育的有效性。从而实现班主任工作由“事务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研究内容:

1、如何在班级建设改革中提升班主任工作的专业素养,形成班主任新的工作、思维和行动方式,提高班主任的育人效果。

2、探索改变班级问题学生的有效策略,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

3、探索将班级工作中的事务性问题转化为教育性问题的若干策略。所谓教育性问题,在其外在表现形式上与事务性问题往往没有差异,但它们的性质则与之有着关键区别;它是将处理事件的过程转化为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个体和班集体都得到新的发展。

研究方法和措施:

以行动研究为主,推行“在研究中行动、为行动而研究、行动者开展研究”的思路,并拟通过调查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实施步骤:

理论学习(2010.5—2010.6)——通过阅读相关理论书籍,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做好知识储备。

实施调查(2010.6—2010.10)——深入各班进行分项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资料收集(2010.10—2010.11)——收集各班主任所掌握的资料,做好资料整理工作。

案例研究(2010.11—2010.12)——对所掌握的案例进行筛选,并针对案例情况进行理论剖析,形成案例研究分析报告。

结题总结(2011.1—2011.5),通过整理资料完成《适应新课程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案例研究》,撰写论文《适应新课程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最终形成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理论依据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党和政府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中小班主任工作。20xx年秋季和20xx年春天,

教育部利用远程方式,展开了对万名中小学班主任进行为期45天的两轮大规模培训,取得了明显效果。20xx年8月12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通知,首次将“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来对待,并写入了“规定”的总则。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学生中产生了爱心缺失、不良习惯泛滥、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学习目标不明确,理想道德丢失等等新的情况,在这种种冲现象的冲击下,班主任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更应顺应形势需求,积极投身于班主任工作中去,并不断研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育人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普遍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努力承担育人工作的情况下,班主任的责任更重,要求更高。因此,好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

由于经济社会、教育环境、中小学生成长等方面日益凸显新情况、新特点、新矛盾,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重新审视现有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工作机制及队伍建设等情况,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有效更新班主任教书育人的理念、方法与手段,切实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效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一系列班主任培训为班主任工作方法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班主任工作方法研究的实践价值更为突出,它可以为班主任工作提供更多的宝贵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途径、目标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适合初中(七—九年级)阶段学生特点的学生管理、班级管理方法,即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探究。

主要内容针对初中三个年级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探讨出不同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七年级“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亲情教育”工作方法的研究;

八年级“探讨如何最大限度规避两极分化”工作方法的研究;

九年级“目标教育和理想教育”工作方法的研究。

(二)主要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比较研究法等组织课题小组成员学习、收集整理和研究有关初中学生个性和需求的相关资料,探究适合各个年级阶段学生的管理方法、途径。 及时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与反思,并收集整理和管理好所有的研究资料。整个研究过程有计划、有组织,各项研究工作按计划严格执行,职责到位。

(三)研究途径

文献研究,收集整理和研究有关初中学生个性和需求的相关资料,探究适合各个年级阶段学生的管理方法、途径。

个案研究,对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个案进行研究反思,汲取经验教训,总结出符合现代初中生特点的科学方法。

实验比较,通过对同一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方法管理的试验比较,进而获得更为科学的方法。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组成员均为在职班主任,全部通过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的班主任培训。课题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方案,有阶段的计划、总结。研究的时间一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二是每周有三到五小时专门用于学习交流;三是利用各自的业余时间进行研究。我校图书室、阅览室图书上万册,库藏丰富,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一应俱全,校园网建设已具规模,具备了室室有电脑、处处能上网的现代化办公条件,这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极佳的保障。主要参考文献:《班主任工作研究》、《班主任兵法》等。

通过对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的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即将成为主业的班主任工作服务,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服务。

(五)创新之处

创新之处在于利用个案解决各个年级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强,目标性强。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具体实施步骤

(1)20xx年10月~20xx年10月 准备阶段(课题申报、立项、选择研究方向并确定研究课题、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方案)。

(2)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实验阶段(实施计划;执行研究方案,积累资料,及时反思、总结、学习、研讨等)。

(3)20xx年12月~20xx年6月 总结阶段(总结与撰写研究成果;结题;成果

申报)。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学习讨论,结合课题自身的特点、课题组成员的工作职能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把该课题分为三个子课题展开探讨,即七年级“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亲情教育”工作方法的研究;八年级“探讨如何最大限度规避两极分化”工作方法的研究;九年级“目标教育和理想教育”工作方法的研究。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第一、关于七年级“良好习惯养成”和“亲情教育”工作方法研究

对于这一子课题,我们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讨论法、个案研究法以及经验总结法、竞赛法等方法展开研究。

从接这届初一开始,我们就对于本班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作为自己的课题研究。刚接班时,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调查学生自然情况,了解学生在小学的表现,有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哪些个性,有哪些爱好等,使之在教育中能采取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作为班主任要认真观察学生在校、在家表现,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所以上学期主要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要求》和学校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在心中有一个良好的行为标准。主要采取教师、班干部管理,教师评价,期末教师和家长互换评语等。而第二学期主要以发展学生自我意识,自我管理为主。

第二学期初期阶段,还是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为标准要求学生,以班干部和课代表记录学生表现情况为主,并且以此为标准来给学生作以月评价,采取量化评价。在此基础上又把学生课上评价转让给任课教师,能更好的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但我发现学生光靠这些外力因素来管理效果不是很大,坚持的时间不是很长。要想使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还是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为此在班干部管理的基础上,我开始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一)、通过活动教育学生:

1、举办“我的目标、我的格言”主题班会,让每位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人

生格言和这学期奋斗的目标。把它贴到班级后面的板报上,以提醒激励学生。

2、利用班会课,让学生表演自编的课本剧、小品、相声、舞蹈、歌曲??并参加学校的“五四”文艺汇演。

3、利用五一放假期间,让学生用心制作以“感恩”为主题的绘画、小制作、文章??同时参加校、县艺术节活动,在校的活动中,有很多学生获奖。

4、在特殊的节日让学生设计板报,宣传各种知识、故事等,促进学生对自

己能力的培养和课外知识的积累,学习英雄人物事迹。

5、组织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市、校的各项活动,让他们自己来准备来参加,并且自己评价自己的表现,使他们有着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行为。这样有很多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增强了他们自信,也使班级逐渐有了良好的风气。

(二)、自我完善法:

学生看到自己优点很容易,但要正确认识到自己缺点,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

1、自我管理:(1)、每周让学生对自己各方面作以评价并且及时与家长、班主任交流,家长和班主任同时也给作以评价,激励学生。(2)、每天放学前学生对自己一天来表现不好的地方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促进他们改进。

2、相互监督:(1)、班长、课代表作好每节课、每一天的班级情况,每天放学前做一总结,促进学生相互比较改正自己的不良的行为。(2)、每一个 月,学生相互评价,找出同学之间的优点和缺点。

3、教师点评: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

(三)、利用节假日搞好亲情教育:《和父母如何相处》、《学会感恩》、《感悟亲情》等,在5月—6月份,把握母亲节、父亲节的契机,开展给父母的一封信征文评比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亲情,学会感恩。

(四)、感恩父母:举行“炎黄子孙孝敬父母”演讲会,开展“孝敬长辈 关心他人”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做到“五个一”(给父母烧一个菜、洗一次脚、端一次茶、捶一次背、介绍一种健身的方法),让学生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做一些事,尽到孝心。

第二、关于八年级“探讨如何最大限度规避两极分化”工作方法研究

对于这一子课题,我们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对比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观察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展开研究。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每月坚持读一本书,定期组织读书交流和课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均明确主题,以专题研讨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对《班主任兵法》、《创新德育案例》和《做最好的班主任》等文献资料学习研究,拓展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视野。通过学习,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知识,提高了课题的研究能力。

其次,对初中生形成两级分化现状进行调查。

我们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表,问卷共涉及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综合(学校、班级、家庭等)管理、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在年级中随机选取10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另抽取55名学生进行个别访谈,然后针对问卷调查,作量的分析,又针对个案访谈,作质的分析。然后我们对调查内容进行整合并作统计分析,撰写“初中生成绩分化的现状及成因”的调查报告,提交课题组全体班主任老师共同研究讨论,明确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

第三,确立初中生两极分化的成因。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出现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有有很多,主要在于自身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学习的兴趣、学习习惯和方法以及学校班级管理、家庭教育、人际关系、自身素质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是导致两极分化结果的重要原因。

第四,实践探索规避学生两极分化的策略及成果

(一)调动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因材施教。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就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教学特点出发,挖掘有利因素,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取得良好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二)教育学生端正学习目的,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藏的钥匙。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树立信心,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建立宏图大志,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十分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把课上得生动有趣。教师首先认真地钻研教材与教法,坚持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有超前意识。在教学中,教师主动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要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所教内容。

(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用发展的眼光教育培育学生。

教师们的教学活动能否适应学生,能否适应教材,这是关系教学成败的关键。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

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的渠道;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新课程的要求;遵循课时安排的高效率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自己的教育效果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冰心说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自己的教育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体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所以我们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入手,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五)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注意这一点,使孩子既能感受到家庭中父母的亲情,又能不断得到激励和鞭策。第一,在学习上既要严又要宽。第二,在生活上关心体贴而不溺爱。第三,少指责,多鼓励。只有这种信任的力量,才能燃起她奋力上进的火焰。

第三、关于九年级“目标教育和理想教育”工作方法的研究

在进行该子课题研究的时候,我们依据适宜性、循序渐进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遵循中学生认知情感发展趋势的轨迹,多维度地分析树立目标和理想的因素,整体把握中学生目标教育和理想教育范围体系,制定出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强化理论学习,更新德育观念。

目标教育和理想教育是学校承担的省级“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研究”课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为课题成员订阅专业杂志,经常组织学习交流,通过对《班主任兵法》、《校园文化探索》、《创新德育案例》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等文献资料学习研究,拓展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视野。

我们边实践边总结,精心制订和完善课题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根据理论学习给课题研究定位。

2、深入调查研究,把握研究方向。

在研究中,我们对学生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通过数据汇总分析,了解了我校学生学习、生活意识状况和原因。又对学校主题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评价制度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了解了我校目标教育和理想教育的优点和不足。课题组还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家庭教育对意识的影响。课题组对调查内容,撰写了一批调查报告,为课题研究的准确定位提供第一手资料。

3、多渠道开展活动,营造教育内环境。

根据我校“星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努力营造榜样教育的内环境。通过环境渗透的教育往往是富有影响力的教育,这种不露痕迹的教育又常常是最能入脑入心的教育。

结合学校开展的“星光大道点击幸福人生”争先夺星评选活动,分别从思想品德素质、科技人文素质、个性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技能素质六个方面展开“礼仪之星”、“学习之星”“体育之星”等十星评选活动,每周各小组推荐,班级选拔班级之星,参与学校的选拔,学校通过网站、黑板报、版面宣传等方式宣传造势,扩大影响,这样极大地营造了“人人争当先进,个个争做明星”的积极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目标可循,极大地鼓舞了每个学生向上的积极性。

用好班会课,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班会是班级管理和建设的主要渠道,我们特别重视班会的作用,每周的班会都根据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主题,引导学生对待事情的正确看法,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这一年中,为了逐步形成的学生健康的个性和积极的人生观,能以充沛的精力去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建立足够的自信心、进取心、自尊心,我们上的班会课是《阳光总在风雨后》;为了树立学生前进的目标,用智者的智慧激励人生,使初三无悔,我们设计了 《 青春万岁 》;针对部分学生欠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上遇到挫折就显得不知所措;学习环境受干扰就显得烦躁不安或意志消沉等现象,更为了鼓励学生自强不息,提高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使他们明白:顽强的意志和勇于进取的精神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我们设计了谈话式的《信心、决心、恒心》班会课,此外,还有《青春是船,理想是帆》、《向着目标奋进》等一系列的主题班会。

4、参与实践活动,明确人生目标。

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生存发展离不开知识,必须学习,只有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赢得良好的自身发展机会,我们让学生做社会调查:到劳务市场了解招聘劳务工人情况,到丹尼斯、饭店、洗车行等地方了解打工者的学历、每天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资待遇情况。我们的学生在

作了一番走访和调查之后,都有很深的感触。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明白了求职的艰辛与不易,使学生醒悟知识的重要。

5、鼓励超越自我,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

(1)在前面黑板上开辟“扬帆港”励志名言专栏,每隔三天换一次,由专人负责。如“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看到机会”“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这些充满哲理、极富鼓舞性的话语为学生创设了积极向上的氛围。

(2)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目前的各项成绩制定“超越自我”目标卡,贴到桌子的右上角,要求每天至少念三遍自己的座右铭及家长寄语以此激励自己向上的斗志。

6、提高自身及家长的素质,形成家校合力

每个学生的未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与发展,而九年级是每个学生人生中第一个最关键的时期,因此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是实施目标教育和理想教育的两支队伍。在这一年中,我们高度重视家长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培训,发挥他们在家校一体教育活动中的作用。20xx年专门邀请我市家庭教育专家对全校班主任、家长、学生进行“目标教育和理想教育”大型讲座,开拓教育的视野和途径。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经过两年多来的不断积累、研究、总结,在班主任工作方法、班级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果。

七年级学生年龄相对小,好奇心大,争胜心强,他们刚刚进入一个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学校的认识就像一张白纸,有较强的可塑性,我们就针对这一情况,在“良好习惯养成”和“亲情教育”方面研究实践总结出了“活动激励法”、“批评与自我批评法”“爱心感召法”“细节引领法”等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活动激励法:通过举办“我的目标、我的格言”““行为、习惯、性格”等主题班会,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增强了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自觉性;利用五一放假期间,让学生用心制作以“感恩”为主题的绘画、小制作等唤起了学生久违的亲情,是他们更明确亲情的重要性;通过班级篮球赛、歌咏比赛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增强了他们自信,也使班级逐渐有了良好的风气。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同学们的肯定,从而也体验到成就感,认识到自己良好行为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好去表现自己的优点。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法:学生看到自己优点很容易,但要正确认识到自己缺点,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我们在班级里、小组内 、同学间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学们之间互相监督、帮助,及时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爱心感召法:以母亲节、父亲节的契机,开展给父母烧一个菜、洗一次脚、端一次茶、捶一次背、介绍一种健身的方法、给父母写一封信征文评比活动,让学生感受亲情,学会感恩。由于爱心感召法贴近学生的生活,操作性强,孩子们纷纷响应,所以在家长中引起了较强烈的反响,大家感受到:当无声的爱转化为有形的行动时,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学生一夜之间忽然长大了!

(四)、细节引领法: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和家长必须做到,教育学生要从细节入手 。“卫生弯弯腰”“ 向我看齐”这虽是一个老办法,但由于大人做到了,无形中就影响了学生,教育了学生。学生们就是在学习模仿这些细节的过程中学到了生活的真谛,慢慢长大了。

八年级学生经过了七年级一个学年的适应和学习,同学之间无论从行为,还是到学习成绩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和分化是确实存在的。我们在研究探讨了这种分化的成因后认为:这种差异和分化又是可以尽量缩小的。那么该“如何最大限度规避两极分化”呢?我们研究总结出了意志磨砺法、学法矫正法、评价创新法、环境育人法等方法来实现最大限度规避两极分化。

(一)、意志磨砺法:凡在学习生活中落伍的学生均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意志不够坚强,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为此采用这一方法,有意识地设计户外活动、长跑比赛、知识竞赛等方法,锻炼学生,同时让学生明白: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随随便便成功的。学生从活动中磨砺了自己,端正了认识,鼓足干劲,迎头赶上。

(二)、学法矫正法:学生中造成两极分化现象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分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我们通过谈心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法,也就牢牢地掌握了学习主动权,学习起来也就事半功倍,和优等生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三)、评价创新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问题的根源必然会指向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的评价是否科学。因此改变和创新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是最大限度规避两极分化的重要前提。

(四)、环境育人法:环境是影响人成长的重要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又硬环境,同时也有软环境。例如学校的育人设施、板报、墙报等属于前者,良好的生生关

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等则属于后者。我们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上下功夫,为学生创设一种舒心和谐的学习成长环境,通过环境渗透教育,不露痕迹,最能入脑入心。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效果明显。

九年级学生心智发育趋于成熟,可又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中招考试后学生会合理的分流,学习任务非常明确,然而要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要对他们进行“目标教育和理想教育”。我们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后,针对九年级以上特点,我们实践探索出了“分设目标法”、“榜样激励法”、“社会实践法”、“家校互动法”等方法来实现教育的目的。

(一)、“分设目标法”:通过座谈会、班会、家长会等形式,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的中考目标,最终实现人生理想。目标上墙,理想入脑。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动力十足。

(二)、“榜样激励法”:利用名人成才的效应及身边的“愚公家乡好少年” 典型案例激励鼓舞学生,学生被拼搏奋进榜样引领者,激励着,班风学风大为改观。

(三)、“社会实践法”:学生学习的动力从哪里来?来自于对家庭的责任,对祖国的忠诚。这是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生存发展离不开知识,祖国的繁荣昌盛更需要一大批有志青年,所以发奋努力只能是他们唯一的选择。社会实践法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四)、“家校互动法”:此种方法主要是为了使目标理想教育在家校间形成合力。这种办法的实施使学校的教育行为得到了最有效的落实。

通过课题组成员两年多来的努力,我们不仅探索实践出了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好方法,而且在学校育人环境、教师成长发展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课题研究使我校的育人环境不断优化,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两年多来,我校的育人环境在课题实验研究的推动下获得长足发展,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渐成长为全市的品牌学校。20xx年中招文化课成绩、体育、音乐、美术上线人数均全市第一,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影响。

其次,课题研究使师生素质得到提高,也促进了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亲情教育、意志磨砺、目标教育和理想教育为核心的系列化的德育活动中,随着学生各个阶段目标的不断实现,不但激发了学生自信心、自豪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多项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两年以来在我校学生多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其中于万水、于千山被评为我市“首

届愚公家乡好少年”,刘毛英、石会清、李福霞老师先后被评为济源市优秀班主任,刘毛英老师的《青春是船 理想是帆》在班主任论坛上交流并获一等奖,石会清老师所带的班集体被评为市文明班集体。

六、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学校教育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养成,而家长重学习,轻德育的观念依然存在,认为学习好是孩子的唯一出路,生活自理并不重要,凡是父母能做的,他们都愿意代替孩子去做。在一部分家庭中还存在:“学校素质教育,家庭应试教育”的现象,学校的素质教育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落实。因此,我深感任重而道远,要真正让全体家长都重视养成教育,整个社会还必须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生性格波动大,可变性快,再加上社会多方面的负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复性非常大,客观的差异和变化始终令人美中不足。所以学生身上还存在很多不良习惯。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曲折、反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克服一个坏习惯和养成一个好习惯,决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达到的。因此,应在“恒”字上下功夫,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适应到习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

作为研究者,除了实践经验总结,还应掌握科学的理论,我们常感到理论积累不够、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指导实践不够,因此,理论上的升华感到有难度。

4、由于第一次课题研究,对研究中材料的积累比较散,课题研究的规范有缺憾。受教育体制的限制,我们常感到操作困难,研究缺乏条理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在今后课题研究中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式的积累。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我们显然还达不到,对个案的理解不全面,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难题,需在今后的实验中加以改进。

在研究时把材料形成论文较少,在以后课题研究中在这一方面要积极去完成。进一步充实、完善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将不懈追求,深化研究,以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5、课题研究的质量有缺憾。在繁琐的日常教学和沉重的升学压力下,教师撰写论文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发表途径欠缺,论文的质和量都存在问题。

6、课题研究的实效有缺憾。德育教育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和发展。一方面要将目标和理想意识潜移默化地蕴含体验中,淡化教育痕迹,另一方面是要持久要求,不断体验,形成自主意识。

7、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亲情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光靠搞这么一个

课题就能完成的,对于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我们要加强运用,并拓展成果内涵,提升质量;还有那些行为习惯特别差的和家庭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跟踪研究。

总之,我们课题组成员不会满足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将会把这一课题继续做下去,为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

适应新课程的班主任工作策略的研究”课题论证

2010-04-03 09:01:47| 分类: 教学类|字号 订阅

第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全面推行新课程。但是,人们对于新课程的认识,往往局限在教材与教学方式的变化上,对实施新课程后班级管理价值观、管理理念、管理策略的深刻转变尚缺少深刻认识。因此,很多人仍然以应试教育的老眼光打量新课程,仍然以应试教育的标准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所以,要保障新课程在学校层面真正地贯彻和落实,必须彻底扭转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班级管理价值观和管理模式。否则,新课程的实施将失去精神的源动力,失去群众性的心理支持基础。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为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的转换,班级管理常规的新探索,班级管理方式和策略,班级管理新模式的探索。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力图找到新课程实施与班级管理的结合点,为新课程的实施创造班级管理条件。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应放在探索新课程的实施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结合方面。也就是探索旧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与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的理念、策略、方式上的异同,进而探索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的新思维、新方式、新路子。

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在于如何把握新课程理念向班级管理的迁移,并通过管理实践,形成新的班级管理模式。

第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笔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发现国内班主任工作研究的论文、专著很多,但大都停留在旧课程条件下的、应试教育式的班主任工作研究层面。从新课程角度研究班主任工作的很少,且能建立起全面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系统理论框架或形成有效的可具体操作的班级管理实践模式的研究更少。这增大了这个课题研究的挑战性和迫切性。

第三、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新课程价值观的核心是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生存。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具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新人;让每一位学生学会终身学习,让学生品尝属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情操,成为合格的公民。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于: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时代

精神和社会需求。具体地讲,在课程内容上重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体验;在知识观上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和科学探究;在学生观上尊重个性发展和人格平等;在教师观上重视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在教学观上倡导民主、合作、参与;在评价观上重视过程和综合性评价。这些具体的价值导向不是处在各自为战、孤立无援的离散状态,而是指向一个共同的价值中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建最优化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提供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目标与理念的实现,离不开班级管理方式的支撑和保障。从某种程度上说,班级管理方式的改革能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将成为课程改革实施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而班级管理的决定性因素在于班主任的管理思想、管理策略的不断改变和创新。因此,新课程实施呼唤班主任与时俱进,重新定位班级管理的目标,实施符合时代要求的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

更多相关推荐: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摘要20xx年九月我校低年级组向区课题组申请了题为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实践并于05年十月份在区级立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文章正文: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课题结题总结报告实例

课题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结题报告结题人黄美娟吴春南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评价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升学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而课外作业繁多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

怎样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及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怎样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及课题阶段研究报告结题研究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研究工作全过程的缩影是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1、课题结题报告背景及立项(800~1000字左右)2、课题结题报告简介(500字左右)3、课题结题报告主持人及课题结题报告实验学校建议包含以下部分:领导小组成员…

如何撰写课题结题时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档

如何撰写科研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或称研究报告1、课题提出的背景:这个部分内容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回答好“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个别的结题报告,如有必…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写作规范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写作规范前言课题结题研究报告不仅是课题负责人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学术水平独立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综合体现是课题负责人申请课题结题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课题管理单位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为...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案例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组长向坤勇课题组成员胡浩执笔胡浩潢川县中学高一5班仁和中学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安顺一中学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课题组62820xx安顺一中学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调查研...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课题组长陈志良课题组成员林康金林进劲周坤华陈兆帮指导教师余丽一研究的缘起无论在课堂上还是休闲时间都会见到很同学玩手机打游戏的上网的在线聊天的甚至在睡觉前也会见到同学鹏...

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西充县车龙初中斯正强一课题基本信息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背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近年来英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信息化和多元化的社会使人们更加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

物理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预习交流学练展评课前预习练展结合研究教师赵全金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物理预习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前奏物理预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以探索者的姿态面对文本从而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的完成但现实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很...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子课题名称借鉴新理论新方法指导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实验单位仙庄镇一中课题主持人田自跃结题日期20xx年7月20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所制定的总目标和教学建议本课题...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