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实验报告 叠加原理

时间:2024.4.20

一、           实验目的

1、加深对叠加定理内容及适用范围的理解

2、提高测量多支路电压、电流的能力

3、提高分析和研究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应用软件

PC机一台(Windows操作系统,CPU2.6G,内存1.7G,硬盘80G),Pspice电路仿真软件。

三、实验原理

叠加定理表明:在一个线性有源网络中,某支路的电压(或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压(或电流)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压(或电流)的代数和。

实验原理图

               (a)

                         图1.实验原理图

四、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1.熟悉仿真软件Pspice。

(1)在E盘上建立文件夹,命名为:12电气1吴海东09。

(2)打开Pspice软件,点击:开始/程序/DesignLab Eval.8/Schematic,

,使计算机出现原理图编辑器界面。

   2.验证叠加定理

   (1)在原理图编辑器中绘制仿真电路图。

A.点击Draw/Get New Part命令调出元件浏览器,从中取出R,VDC,GND-EARTH元件。然后将各元件按照在原理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放好,即先进行元件的布局。

B. 点击Draw/Wire命令,进行元件之间的连接。

C.分别设置三组电路图并设置各组元件参数。(其中:A组 Us1 = 18V、 Us2=12V 、R1=1K 、R2=500、R3=300  B组:Us1 = 18V、 Us2=0V 、R1=1K 、R2=500、R3=300  C组:Us1 = 0V、 Us2=12V 、R1=1K 、R2=500、R3=300) ,链接好的如图所示:

                    图(2)

D、将电路图用英文名MLH保存到E盘名为”12电气1班吴海东09”的文件夹中。

E、仿真。点击Analysis下拉菜单中的simulate命令,对电路进行仿真。

F.点击工具条中的V和I图标,显示出各支路的电流和各节点的电压,如图

                                          

                        图3  虚拟实验结果原始数据图

I、可得如下实验原始数据

表1  电压、电流仿真原始数据

注:电压单位:V;电流单位:mA  参考方向如图1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仿真数据按三位有效数据处理填入表2。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1。

表2  电压、电流仿真数据处理结果

注:电压单位:V;电流单位:mA

实验分析

根据表2的数据,有

1.当 Us1 = 18V、 Us2=12V 、R1=1K 、R2=500、R3=300 时

I1= 11.3mA   I2= 10.7mA     I3= 22.1mA

 

2. 1.当 Us1 = 18V、 Us2=0V 、R1=1K 、R2=500、R3=300 时

              

I1` = 15.2mA   I2`= -5.68mA     I3`= 9.74mA

 

3.Us1 = 0V、 Us2=12V 、R1=7K 、R2=500、R3=300 时

              

I1``  = -3.79mA   I2`` = 16.4mA     I3``  = 12.6mA

 

对数据分析有:

电流: I1`+ I1`` = 11.3 = I1    I2` + I2``=10.7 = I2

        I3`+ I3`` = 22.1 = I3

电压:  UAC` + UAC`` =11.4 = UAC  

        UBc` + UBc`` = 5.37= UBc

        UAD` + UAD`` = 18.0 = UAD     

       

六、结论

由以上对各之路电流、电压分析可知:在一个线性有源网络中,某支路的电压(或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压(或电流)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压(或电流)的代数和。

七、实验感想:

     1.在进行叠加原理的实验后,我增进了堆叠加原理的认识,也领略到了实验的乐趣。

         2.学习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二篇:电路实验报告-叠加原理的验证


实验  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

高性能电工技术实验装置DGJ-01:直流稳压电压、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DGJ-03。

四、实验步骤

1. 用实验装置上的DGJ-03线路, 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图3-1,将两路稳压电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图中的U1和U2处。

2. 通过调节开关K1和K2,分别将电源同时作用和单独作用在电路中,完成如下表格。

表3-1

3. 将U2的数值调到12V,重复以上测量,并记录在表3-1的最后一行中。

4. 将R3(330W)换成二极管IN4007,继续测量并填入表3-2中。

表3-2

五、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图3-1的线性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回路电流法或节点电压法列出电路方程,借助计算机进行方程求解,或直接用EWB软件对电路分析计算,得出的电压、电流的数据与测量值基本相符。验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有一定的误差,都在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验证叠加定理:以I1为例,U1单独作用时,I1a=8.693mA,,U2单独作用时,I1b=-1.198mA,I1a+I1b=7.495mA,U1和U2共同作用时,测量值为7.556mA,因此叠加性得以验证。2U2单独作用时,测量值为-2.395mA,而2*I1b=-2.396mA,因此齐次性得以验证。其他的支路电流和电压也可类似验证叠加定理的准确性。

对于含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表2中的数据不符合叠加性和齐次性。

六、思考题

1. 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另外一出开关投向短路侧,不能直接将电压源短接置零。

2. 电阻改为二极管后,叠加原理不成立。

七、实验小结

测量电压、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与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这样纪录的数据才是准确的。

在实际操作中,开关投向短路侧时,测量点F延至E点,B延至C点,否则测量出错。

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成立,非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不成立。功率不满足叠加原理。

更多相关推荐:
电路原理大作业实验报告

电路原理大作业班级组队人员

电路原理实验报告

电路原理实验报告,内容附图。

电路原理实验报告模板

专业: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桌号:________________课程名称:_____…

电路原理实验报告格式

北京联合大学实验报告课程项目名称电路原理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班级电气1304B学号姓名成绩年月日一任务与目的二原理条件简明扼要地写出原理理论依据和方法要点说明实训中必须满足的实验条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用自己...

电路实验报告-叠加原理的验证

叠加原理的验证一实验目的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二原理说明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

电路原理大作业实验报告

电路原理大作业实验报告电路原理大作业实验报告所用软件OrCADPSpice91设计题目关于变压器的相关数据仿真计算组员陆依雅3100403005舒心盼3100403008唐超3100403009专业班级通信工程...

实验1 电路原理图的编辑1实验报告

实验一电路原理图的编辑1一实验目的1了解Protel99SE的启动绘图环境各个功能模块界面环境设置方法和文件管理方法2掌握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步骤Portel99SE电路原理图设计环境图纸设置的内容和方法3掌握装载...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原理图

28数字电路实验报告原理图八人的抢答器电路原理图抢答器电路仿真图

电路原理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1了解磁控报警器的工作原理2学会如何焊接和进行调试提高自我动手能力3通过发现焊接和调试中的问题并且寻找相应解决方法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二实验原理1该磁控报警器的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GH为干簧管与小磁...

物理实验报告9_电位差计

实验名称电位差计实验目的a了解电位差计改装的原理掌握一般使用的方法b学习使用电位差计校准电流表实验仪器UJ33a型电位差计等实验原理和方法一UJ33a型电位差计使用方法倍率开关K1平时处于断位置使用时旋转到所需...

电位差计的原理及使用 预习、原始数据、实验报告

实验预习报告234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56

北航20xx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_电位差计及应用

电位差计及应用研究性报告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电位差计及应用第一作者一摘要电位差计的测量准确度高且避免了测量的介入误差但它操作比较复杂也不易实现测量的自动化尽管如此电位差计作为补偿法的典型应用在电学试验中仍有重...

电路原理实验报告(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