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时间:2024.4.13

附件2:

郑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中心名称:郑州市矿难救援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单位: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章)

推荐(主管)部门:中原区科技局   (签章)

填报时间:  20##   03    14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编制


  

一、建设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目的和意义·· 3

1本技术领域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2建设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必要性·· 4

3、建设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可行性·· 5

4、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行业进步的带动作用·· 8

二、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国内、省、市需求状况·· 9

1、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与差距:·· 9

2国内需求状况·· 11

3省、市需求状况·· 12

4本技术领域的成果及分布状况·· 13

5国内从事本技术领域研究、开发和设计等的优势单位及水平比较·· 13

三、依托单位已具备的基本条件·· 14

1、依托单位基本概况·· 14

2、科研成果·· 15

3、科研队伍情况·· 16

4科研条件平台建设·· 17

5科研投入和经济实力·· 17

6主要合作单位情况·· 17

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7

1、总体目标·· 18

2、近期目标·· 18

3远期目标·· 20

4、主要任务·· 21

五、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总体设计和结构布局·· 23

1、中心的运行机制·· 23

2、机构设置·· 27

3、人员配备情况·· 27

4、已有仪器设备清单及总值·· 31

六、建设方案·· 32

1、实施方案概述·· 32

2、规划和计划·· 32

3、工作班子及实施方案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姓名及职务(职称)·· 33

4、新增仪器设备清单及经费概算·· 33

七、资金计划·· 34

一、建设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目的和意义

1、本技术领域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是世界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也是煤矿事故多发国;据权威部门统计,全国煤矿(包括国有重点煤矿、国营煤矿、乡镇煤矿、个体煤矿等)年死亡人数占世界煤矿事故年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仅次于交通运输事故,列第二位,因此必须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给予充分和高度重视。对煤矿救护自身来讲,提高抗灾水平和能力,提高救灾效果,历来是业务范围之内经常研究的课题。

通常情况下在矿井灾难发生之后,往往将原有的通信电话线和各种管路损坏,通信系统瘫痪将导致被困人员与地面救援人员无法联系,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营救!这也是矿井救援工作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目前常用的无线电通讯系统因为传递信息使用的电磁波无法穿透底层,不能在井下使用。“D”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通信领域,它不同于现在世界上使用的无线电波通信方法(包括各种频率和波长),也不同于光纤通信,激光通信等。实践证明国内外频发的种种矿难,在上述通信设备损坏后,很难实施有效的通信和救援,本技术采用土质和水的导电性能、岩石等固体的传声功能,将矿难人员的求救信号,经传感器电子放大电路放大后,进行编码,倍频,脉冲,功效等电路处理后,实现地面与地下的信息联络。由全方位“D”波发射器导入地下,以“D”波形式传输给地上接收器,完成“D”波求救信号的发射,信号由全方位“D”波接收器接收后,经高增益放大,滤波,降噪,编码,检波,功效等处理后,即完成求救信号的接收,即可迅速营救。本系统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填补国内甚至国际地波通讯的空白。

2、建设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必要性

目前,中国煤矿生产正走着一条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低回报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道路,安全问题特别突出,经常发生矿难事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近日称:近年我国平均每7.4 天发生一起特大煤矿事故,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003 年我国煤矿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近80%,我国采煤效率仅为美国的2.2%,南非的8.1%。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100 倍,南非的30 倍,据统计,20##-2004 年10 月共发生一次死亡10 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188 起。

20##年至20##年这8年中,中国矿难死亡人数高达41064人,20##年10月7日阿富汗战争开战到20##年2月19日,这8年半中在阿富汗美军死亡人数整1000人,矿难人数是在阿富汗美军8年中死亡人数的41倍。在这个和平的年代,矿难带来的伤亡已远远高出战争带来的伤害。其中很多的伤亡都是因为井上井下中断联系,没有及时的通信而带来的后果。

目前,由于我国矿井救援设备比较落后, 救援技术发展比较缓慢, 致使救援指挥通信不畅,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援任务的指挥决策。在矿井救援工作中, 指挥调度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救援效果, 许多事故发生后出现救援工作开展不及时或进展不顺利的现象, 错过了最佳救灾时机。

“D”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通信领域,它不同于现在世界上使用的无线电波通信方法(包括各种频率和波长),也不同于光纤通信,激光通信等……因为以上种种通信方法,在矿难发生后原有的通讯条件已经破坏,导致各种通讯方式无法实现地下与地面的信息联络 。实践证明国内外频发的种种矿难,在上述通信设备损坏后,很难实施有效的通信和救援,本系统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建设“郑州市矿难救援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D”波通信系统应用于矿难救援方面,可以有效地解决救援过程中通信系统瘫痪导致被困人员与地面救援人员无法联系、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营救的局面。因此,建设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于我国矿难救援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和进步意义。

3、建设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可行性

(1)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矿难救援技术研究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

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年6月,是国家相关部门重点扶持企业,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现在职工58人,大专以上学历45人,高科技研发人员18人。主要从事弱电电子方面的研发生产。20##年,研发的“煤矿人员井下定位系统”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定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必须安装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之一,广泛用于河南省各大地下矿山企业,特别是在河南各大煤业集团广泛使用,并辐射到山西、安徽等重点煤炭采掘地区。

公司一直秉承调研市场需求,研发生产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的战略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了研发、生产、市场的完美结合和良性循环。针对国内矿难频繁,一旦矿难发生之后,地面与井下失去各种通讯联系的技术难题,我公司独辟蹊径独立研发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矿难D波通信营救系统”。这套系统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广泛应用于矿山井下采掘、工程地下作业、科考、军事等各个特殊行业。

公司十分重视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工作,成立了研发中心,并与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省信息化重点实验室、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的研发工作,目前已成功地进行了“D”波通信营救系统、KJ282N井下人员安全应急调度系统中继站、KJ282N井下人员安全应急调度系统识别卡、KJ282N井下人员安全应急调度系统读卡分站等系列产品的开发。广泛应用矿山井下采掘、工程地下作业、科考、军事等各个特殊行业。

(2)公司领导班子与科研队伍建设

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个依据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起来的新型企业,产权明晰,责任明确,公司十分注重自身管理素质,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建立健全了以公司总经理领导下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科研开发体系。使经营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序运行。公司管理人员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在公司内部积极实施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队伍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

公司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把人才资源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建设新途径,有力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公司现有员工58人,其中大专以上科技人员45人,占公司总员工数的78%;从事高科技研发人员18人,占公司人员总数的31%。公司员工专业领域涉及电子工程、计算机、机械工程、自动控制等,涉及领域广阔、专业结构合理。公司管理层90%以上为电子专业,具有丰富的电子产品研发管理经验。

(3)技术成熟性

公司自主研发的“D”波通信营救系统,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先进技术,在国际上也是遥遥领先的科技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020509751.3),并通过国家煤安办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和管理系统产品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认证。该技术采用土质和水的导电性能、岩石等固体的传声功能,将矿难人员的求救信号,经传感器电子放大电路放大后,进行编码,倍频,脉冲,功效等电路处理后,实现地面与地下的信息联络。由全方位“D”波发射器导入地下,以“D”波形式传输给地上接收器,完成“D”波求救信号的发射,信号由全方位“D”波接收器接收后,经高增益放大,滤波,降噪,编码,检波,功效等处理后,即完成求救信号的接收,即可迅速营救。

(4)现有生产及实验设施

中多公司面积办公面积3000多平米,拥有4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在生产工艺、设备方面,工装设备齐全,测试手段完善。公司组建的研发团队拥有较为完备的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拥有自动贴片机、回流焊机、高频信号源、专用变压器、高频示波器、周转箱、万用表、电烙铁(恒温)、频率计、振动试验台、高温试验箱、压力测试台、高空跌落试验台、底温试验箱16套,流水生产线5条,总值达到500多万元,培训中心面积150平方米,能够满足科研、开发、工程试验需要。

(5)国家政策对组建本中心提供了支持与促进作用

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倡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模式推动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发展质量,建设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煤矿的安全生产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矿井安全调度与应急通信保障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中指出,要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需要,提高现有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发挥其辐射与扩散作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围绕重点和优势行业,以加速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的目标,有重点的支持一批科技水平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工程中心,使之成为带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充分利用宏观政策支持,组建郑州市矿山救援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推动企业发展,尽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启动器,形势迫在眉睫。

4、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行业进步的带动作用

成立“郑州市矿难救援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研发项目转化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需要。本中心的组建可以有效地提升矿难救援的效率,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行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目标是成为行业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集成化和产业化的基地,成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集散地、扩散源和转化的平台,积极对行业提供服务,发挥对行业的技术辐射、转移和扩散作用,发挥骨干带动和示范效应,形成行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平台,带动本行业和领域技术水平提升。

采用信息化、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传统的矿难救援系统进行技术提升,提高救援效率及管理水平。是当前我国矿业开采行业技术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技术难题,也是关键问题。围绕这些难题,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研发矿难救援技术,开发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人民生命安全、降低生产成本的矿山安全产品,开发具有较高通用性、实用性、开放性和可靠性的新型信息化设备,将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为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对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带动作用,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工程中心。

根据我国矿山安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行业经济建设和市场需要,本中心对上述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行攻关,在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基础上,持续不断地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开发,为行业内企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新产品。

同时,运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优势,接受行业有关企业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和试验任务,积极开展国内外技术装备的引进与创新,成为我市行业内企业吸收先进技术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依托。为我国矿山开采行业企业培养、聚集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行业内企业提供工程技术培训,积极参与本行业技术标准规程制订工作。

与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省电气信息化重点实验室、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科研机构等高等院校及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全方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为我国矿山开采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信息咨询服务。

二、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国内、省、市需求状况

1、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与差距:

国内外在此领域技术尚不成熟,如美国、澳大利亚而过尚在使用传统的“无线通讯”技术,设备成本高,不易安装,仅天线长达几十公里,才能普及使用。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低频透地通信、中频感应通信、漏泄电缆通信和超高频通信、小区蜂窝无线通信等通信系统等。

(1)超低频透地通信系统

超低频透地通信是以大地为电磁波传播媒介、无线电波穿透大地的无线电通信方式。透地通信系统主要由澳大利亚MST 矿山技术公司开发的超低频PED 井下无线通信与急救系统,主要应用于地面和井下应急救援人员通信。该系统信道容量小,且无线通信速率低,传输带宽较窄,易受低频电磁干扰。此外,PED 系统部署比较繁琐、灵活性较差。

(2)中频感应通信系统

中频感应通信系统主要是借助专用感应线缆,利用无线电波感应场引导电磁波传输,且系统工作频率通常选择在中低频段。系统投资费用低,靠近感应体通信效果较好,但远离感应体时信道就不稳定。其感应距离一般不超过2 m,可用于井下救援局部范围通信。

(3)漏泄通信系统

矿山漏泄通信系统主要是利用漏泄同轴电缆的无线电信号辐射漏泄原理实现无线通信的。电磁波在漏泄电缆中,既沿内外导体纵向传输,也通过开孔向外辐射传播。典型的如国内引进的加拿大FLEXCOM 系统,工作在150 MHz 频段,提供了32 个语音或数据信道,16 个图像信道,既可以与光纤网络连接,又可以与使用普通电线的电话和数据系统连接。然而该系统中继节点覆盖范围有限,通信抗干扰能力较差,且电缆成本昂贵,设备移动性支持能力较弱。

(4)小区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小区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在第二代GSM公共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基础上,将其大区域通信机制改为小区通信制的全双工移动通信系统。其本质上是将地面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移植到煤矿井下应用,并用微小区概念来将井下巷道进行划分,然后根据无线电波衰耗大小将全矿井服务范围化为若干个较小服务范围,各个小区无线电全程衰耗大致相同,每个微小区设一个小区中继站,每个小区工作在指定的信道上,几个相邻小区为1 个区群,区群内频率不同,区群间频率一一对应,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形成蜂窝无线通信系统,解决了漏泄或感应通信中频道数较少的缺陷。然而,该系统在规划井下部署和工作频率时十分繁琐,而且系统只支持语音,不支持图像等视频传输应用,也不具有自组织网络的功能。

结合国内外技术情况,建立“郑州市矿难救援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中心专注于研究“D”波通信系统,为矿难营救提供了有效手段。本技术采用土质和水的导电性能、岩石等固体的传声功能,将矿难人员的求救信号,经传感器电子放大电路放大后,进行编码,倍频,脉冲,功效等电路处理后,实现地面与地下的信息联络。由全方位“D”波发射器导入地下,以“D”波形式传输给地上接收器,完成“D”波求救信号的发射!信号由全方位“D”波接收器接收后,经高增益放大,滤波,降噪,编码,检波,功效等处理后,即完成求救信号的接收,即可迅速营救。

2、国内需求状况

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从20##年到20##年底,我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256起,平均4到7天一起。20##年1月至11月间,我国共有5286名煤矿工人死于事故。20##年上半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就达到2672人,同比上升3.3%,其中特大事故死亡704人,上升114.6%。横向比较,20##年世界煤炭产量约50亿吨,我国煤炭产量为16.7亿吨,约占全球的35%,全球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约8000人,我国为6434人,占全球近80%,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接近4,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

目前,在国内,由于矿山开采条件复杂、井下环境十分恶劣,以及电磁干扰复杂、作业人员密集等因素,矿山灾害和事故隐患多,特别是重大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改变矿山安全和应急救援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提高瓦斯爆炸等灾害防治与应急装备的整体水平,加快新兴矿山无线技术理论和技术研究势在必行。近年来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通信系统,已成为矿山安全技术装备等行业广泛关注的热点。本技术在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3、省、市需求状况

近年来河南省矿山救护体系日趋完善,救援力量日益增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但卖矿开采技术仍需改进,矿难发生情况仍然不容乐观,重特大事故仍然多发。从20##年到20##年期间,河南省发生20起,死亡人数达到300多人。20##年河南洛阳新安县发生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0人遇难,登封郑州贤工贸有限公司2矿井发生瓦斯爆炸,37人遇难,20##年河南灵宝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3人遇难,平顶山新华四矿发生瓦斯爆炸25人遇难,20##年伊川国民煤业矿井发生瓦斯爆炸,造成46人遇难。从这些矿难发生后,事故救援情况看,很多矿难都是在事故发生后缺乏一种有效的通信工具,一些矿工无法联系,而不能确定遇难矿工所在位置,造成最终无法营救,错过了营救的最佳时机。目前,河南省境内有独立矿山救援单位26个,目前尚无一家配备新型救援通信技术,部分仍在使用我公司此前研发的无线通讯和有线通讯技术,因此省内市场尚处于空白阶段,需求潜力巨大。

4、本技术领域的成果及分布状况

目前,虽然国内外许多专家及科研单位一直在对矿难救援设备进行研究,但仍然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有线或无线设备的研发上,救援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D”波通信救援系统,摒弃了传统设备的不足和弊端,本技术采用土质和水的导电性能、岩石等固体的传声功能,将矿难人员的求救信号,经传感器电子放大电路放大后,进行编码,倍频,脉冲,功效等电路处理后,实现地面与地下的信息联络。由全方位“D”波发射器导入地下,以“D”波形式传输给地上接收器,完成“D”波求救信号的发射!信号由全方位“D”波接收器接收后,经高增益放大,滤波,降噪,编码,检波,功效等处理后,即完成求救信号的接收,即可迅速营救。目前本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5、国内从事本技术领域研究、开发和设计等的优势单位及水平比较

目前,在国内外技术领域中,从事矿难救援装备研究的单位非常多,特别是从事矿难救援信息化技术研究的单位大多都属于科研院所,如南昌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研发的基于WiFi 的矿井通信系统,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研发的矿井无线电通信技术、煤炭科学总院重庆研究院矿难无线救援技术等,虽然技术理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由于技术相对简单,在应用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很难适应当前矿难应急救援的需要。

本技术产品“矿难D波通信营救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通信设备,它不同于现在世界上使用的无线电波通信方法(包括各种频率和波长),也不同于光纤通信,激光通信等……因为以上种种通信方法,在矿难发生后原有的通讯条件已经破坏,导致各种通讯方式无法实现地下与地面的信息联络 。本技术采用土质和水的导电性能、岩石等固体的传声功能,将矿难人员的求救信号,经传感器电子放大电路放大后,进行编码,倍频,脉冲,功效等电路处理后,实现地面与地下的信息联络。由全方位“D”波发射器导入地下,以“D”波形式传输给地上接收器,完成“D”波求救信号的发射!信号由全方位“D”波接收器接收后,经高增益放大,滤波,降噪,编码,检波,功效等处理后,即完成求救信号的接收,即可迅速营救。实践证明国内外频发的种种矿难,在以往的通信设备损坏后,很难实施有效的通信和救援,本系统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依托单位已具备的基本条件

1、依托单位基本概况

中多公司成立于20##年6月,是国家煤监部门重点扶持企业,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现在职工58人,大专以上学历45人,高科技研发人员18人。公司占地面积办公面积3000多平米,拥有4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在生产工艺、设备方面,工装设备齐全,测试手段完善。主要从事弱电电子方面的研发生产。20##年公司拥有资产1000多万元,实现销售收入9000多万元。20##年,研发的“煤矿人员井下定位系统”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定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必须安装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之一,广泛用于河南省各大地下矿山企业,特别是在河南各大煤业集团广泛使用,并辐射到山西、安徽等重点煤炭采掘地区。结合国家的节能减排的政策,20##年研发的“ZD-JZM型全自动智能照明节电柜”,也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重点推崇。

公司一直秉承调研市场需求,研发生产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的战略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了研发、生产、市场的完美结合和良性循环。针对国内矿难频繁,一旦矿难发生之后,地面与井下失去各种通讯联系的技术难题,我公司独辟蹊径独立研发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矿难D波通信营救系统”,技术水平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20##年  月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同年,荣获香港国际专利博览会“金奖”。系统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广泛应用于矿山井下采掘、工程地下作业、科考、军事等各个特殊行业。

2、科研成果

(1)已取得的科研成果

(2)在研项目情况

     3、科研队伍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把人才资源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建设新途径,有力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公司现有员工58人,其中大专以上科技人员45人,占公司总员工数的78%;从事高科技研发人员18人,占公司人员总数的31%。由博士、硕士、本科、大专组成的多层次的人才结构非常合理,电子工程、计算机、机械工程、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人员门类齐全。拥有改革意识强、敢于创新、注重科研开发、高效精干、科学化管理的领导班子,具有3名研发能力强、技术水平较高和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带头人;有能够承担工程试验任务的熟练技术工人队伍。

为了广纳高科技人才,中多公司和省内以及全国十几所重点院校签订了引进人才的协议,并在省内一些院校设立了联合研发机构,以促进高技术基础研究。为了把握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实现科研开发的高起点,公司聘请了多名省内著名煤矿安全领域专家、学者为常年技术顾问,在研究方向、研发技术、研发组织等方面进行指导,有力地保证了促进了公司科研开发工作的先进行、高效性。

4、科研条件平台建设

中多公司现有科研场地1000多名方米,具有良好的软硬件开发环境。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工程开发环境,用于多套工程研发的各种研发、检测、实验设备。检测设备齐备,具备了较为完备的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中试基地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培训场地面积150平方米以上,研发中心内测试间、工艺室、研究室、学术报告厅等非常齐备。同时,公司与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和河南省信息化电器实验室进行产学研合作,签订了研发设备共享协议,直接共享这些科研单位的研发设备。

5、科研投入和经济实力

中多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20##年末总资产  元,负债率  %,实现销售收入   元,信用等级为  级;中多公司重视科研投入,企业技术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  %;总体而言,中多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拥有较强的技术资产和经济实力,具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

6、主要合作单位情况

郑州市矿难救援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由中多公司和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建的,郑州轻工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开发能力强,在同行业中影响大,是我省著名工科高校。轻院科研队伍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合理,研究人员相对固定,都长期工作在科研活动第一线,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重视科研的开发,在实现产业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承担十多项国家项目,数十项省级科研项目。河南省信息化电器实验室是省级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先进的设备和雄厚的科研实力,具有工程技术研究的设计基础。

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总体目标

围绕矿难救援通信技术应用领域,根据矿山开发行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及相关行业标准、产业技术政策,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同时着眼于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以矿山救援技术产品为主体,涵盖专业研究、技术支持、业务培训、成果转化等业务,开展具有重要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为采矿安全、行业市场的经济运行提供成熟的、完善的矿难救援通信产品和技术支撑。努力将郑州市矿难救援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矿难救援行业内集产品开发、科技创新、信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训等多项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科研和推广平台。通过不断科学实践,确立矿难救援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内矿难救援领域的领先地位,进一步推动我国矿难救援装备事业的发展。

2、近期目标

★ 科研开发目标

矿难救援行业面临的是国际性的竞争,因此工程中心的项目规划本着高起点,有战略性,又要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建立一流的研发平台,引入一流的技术路线,根据矿难救援装备产业发展的特点,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将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与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矿难救援装备的相关研究开发工作,同时加强国际国内、省内省外矿难救援通信技术领域的广泛交流和协作,集中企业和高校的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建成一个“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研发基地。中心围绕基于矿难救援通信技术的研究、KJ282N井下人员安全应急调度系统中继站的研究;KJ282N井下人员安全应急调度系统识别卡的研究;KJ282N井下人员安全应急调度系统读卡分站的研究等领域进行科研开发。

★ 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制订灵活的用人政策和激励机制,吸引一流技术人才,以优越的研究环境、充足的科研经费、丰富的学术资源、充足的后勤保障,并通过多学科、跨部门技术互补,组织高水平的矿难救援通信技术学术交流,使研究中心成为现代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培训基地。培养一批矿难救援行业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工程管理人才和知名学科带头人。

★ 交流与合作目标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行开放、流动的运行机制,面向全市矿难救援通信行业、企业承接工程化研究开发任务,实行有偿服务,逐步实现科研——开发——产品——市场的良性循环。接受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试验项目和科技服务项目,并为其成果推广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利用我们工程中心技术依托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建立矿难救援通信技术研究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的对外服务平台,为矿山开采企业与高等研发机构的合作和交流提供联络渠道,对企业承担的课题及研究项目进行合作和指导,解决矿难救设备研发企业在产品研发中遇到的具体难题,增强我市矿难救援设备研发企业的科技实力与研发水平。

★ 科研条件平台建设目标

郑州市矿难救援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科研条件平台建设上,将以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两条矿难救援装备中试生产线,对科研成果进行生产放大,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建成2000平方米的中试基地,根据中心工程技术研究需要,建设1000平方米的科研综合楼,建成各类标准化实验室、大型学术报告厅、信息情报室,配备大型工程化实验设备及现代化检测分析实验仪器,同时完善相关的生活辅助设施建设,充分满足“工程中心”基本需要,保障“工程中心”顺利开展工作。

★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按现代化公司制运行,立足于矿难救援行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科研成果转化,为行业用户提供有偿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预计每年能够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实现利润1500万元;在间接经济效益方面,中心所提供的技术服务能够使应用企业每年增加销售收入500万元左右,每年增加利税约100万元。

中心研发的产品属于软件、电子产品,技术含量高,成本低,对环境没有污染,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能源如水、电、气等较少,与传统工业相比几乎不浪费资源,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同时该中心是针对矿难救援通信技术研发而组建成立的,能够提高我省矿难救援行业的整体水平,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与技术支撑,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提高救援效率具有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3、远期目标

郑州市矿难救援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围绕我国矿山开采救援通信技术及装备进行研究,把工程中心研发的产品进行产业化,成立以中心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企业,带动行业经济的增长和配套产业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产业链形成,带动产业链发展,为我市矿难救援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契机,推动行业经济向高新技术型经济发展。

中心将瞄准国内矿难救援领域前沿技术,完成3-4项重点研究项目,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关键技术成果,取得2项以上的发明专利、10项以上的实用新型专利,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工程师30名、硕士6名,重点培养出6名以上的具有博士学历的研发项目经理,把中心建成公司自主创新的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力争把中心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主要任务

★计划要开展的研发项目:

(1)矿山救援音视频及环境参数通信系统

    该系统是新一代便携式矿山应急救援通信系统。能够在事故现场快速建立救援指挥联络通道,将现场的图象、声音以及环境参数传送到指挥部,为应急救援指挥提供实时、可视化条件。

系统组成:
    整个系统由前端主机、无线-光纤转换器、基地指挥台三部分组成。前端主机系统主要由前端主机和与之配套的头戴式摄像机、抗噪喉唛、6参数仪组成。前方的音视频信号和环境参数信息,经前端主机以无线的方式和无线-光纤转换器进行联络,通过光缆发回 基地指挥台。
    基地指挥台内置数字式光端收发机、信号控制模块、液晶监视器、本安电池组等,前方的音视频和环境参数信息经过数字式光端机 解码后由液晶监视器进行实时显示,指挥员可通过麦克风与前方救护队员进行双向语音沟通;基地指挥台还可连接后方电脑,上级主管可通过电脑联网进行现场实时监视。

(2)井下无线通讯系统

该系统由基地台和移动台组成,基地台设置于基地指挥部,装备8m环形天线,救护队员使用移动台,中频感应操作配置自动调谐器,可在井下恶劣环境中锁定最佳的通讯波段,输出高强度信号,确保达到理想的通讯效果.

★科研成果转化及转让取得的效益: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推广需要科研和生产共同参与完成,而目前我国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致使有技术无市场,有市场无成熟技术的现象很普遍,制约了产品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和提高。为了使科研与生产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工程中心”将通过共建联合产业实验基地把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组织成一体共同进行技术、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即科研单位在实验基地对技术进行生产放大,企业在转化过程开始阶段就直接参与,有效地保证项目开发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和产业化成功率。

利用工程中心的技术平台优势,与其他科研院所及企业进行广泛的技术合作,工程中心自主开发或面向相关行业、企业承接矿难救援产品研究的开发任务,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开放,灵活,高效,规范为基本原则组成不同合作模式的课题组,目的就是更好的加快研制成果的熟化,缩短成果转化周期,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效益。

工程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按现代化公司制运行,立足于先进适用的以及影响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技术等科研成果的熟化,面向全国各省相关行业积极推进研究成果的生产力转化,通过承接工程化研究开发任务,进行技术交流、成果转让,实现有偿服务,逐步实现科研-开发-产品-市场的良性循环。

★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工程,培养一批矿难救援技术行业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工程管理人才和知名学科带头人,形成有效激励机制,提高我省矿难救援行业的技术水平。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联合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在未来2-3年的时间内,共同培养高技术水平的学科带头人3-5名,20-30名科研开发技术骨干,促进河南矿难救援装备行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工程中心自身科技人员要达到60人,并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建立适应中心未来发展的高素质技术精英队伍;建立一整套人才聘任、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构筑我市矿难救援行业的工程技术人才高地。

★交流与合作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加强与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联系,在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为我市矿难救援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并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和促进成果转化,实现工程技术中心自身的良性发展。

五、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总体设计和结构布局

1、中心的运行机制

中心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在中心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矿难救援行业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在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根据我省矿山开发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发展趋势,选择矿难救援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攻关,建立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机制,使中心成为河南省矿难救援行业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

★ 组织建设

中心管理委员会:管委会由省科技主管部门、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组成,负责计划审议、方案评价、工程项目研究开发咨询等工作。

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由相关学科知名工程技术专家组成,为工程中心的技术论证咨询机构,负责对科研课题进行论证咨询,并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以保证科研课题的市场前景好、适用性强、技术先进、生产可行、研究高效。“中心”下设工程技术部、研究开发部、技术管理部、行政管理部、试制部等核心部门,下设各类专业化实验室以及中试研究基地;通过密切的科技、经济合作,同国内外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等技术优势单位组成科研开发大网络。

★ 研发机制

工程中心的项目运作实施采取以下研发方式:中心自主研究开发;特邀首席项目专家主持开发;联合研制;项目以入股形式进入中心开发;项目招标;承接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上各种组织及个人专利技术、科研成果的中试、产业化;其它任何形式进入中心的项目联合开发。

工程中心将打破以行业划分为界限的研究体系,以规范化的科研工作程序、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先进的实验设施、科学的奖励机制建立汇集各行专业技术人员与各学科先进技术的矿难救援通信技术研究体系。在工作方式上,根据项目的来源、性质、规模、科研水平及目标结果可以分为组建专项课题组、设立专家工作室、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建实验基地、成立博士后工作站等形式;在选题立项上,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原则,分别采取国家指导、自主开发与接受企业或个人委托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来开拓工程中心的业务范围;在项目管理上,可以分别采用课题承包、课题招标、课题分解等方法来降低科研风险、提高科研工作效率、以加快科研成果工程化、系列化研究。

★ 财务运作机制

工程中心单独开设帐户,按照企业会计计制度实行独立结算,但需接受公司的措导和监督,按月报送报表,中心成立后对中心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需拟订财度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实现岗位、贡献、效益为主导的多种工资奖金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具体分配制度待中心成立后拟订并经批准后实施。将原公司用于研发的资产设备等使用权规范分离,用协议的方法将资产设备委托工程中心使用,做到清产核资、明晰产权。公司要建立起完善的监控机制,对工程中心的监督由公司研发中心牵头,会同财务中心等部门,对工程中心的有关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协调。

★ 管理制度

工程中心全面实行聘任制,享有用人自主权。在管理上实行主任负责制。设立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组成一个高效、精干、团结的领导班子,主持工程中心日常业务管理工作。

在人员选聘上,将采用专职和兼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的动态人事管理机制,结合“工程中心”的科研目标与任务,在项目的基础及关键环节设立固定岗位,聘请长期专职人员;在辅助项目上按需设岗,人员流动;在人才选拔上全面实行岗位聘用制,以优越的实验环境与科研条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与岗位聘用统一,明确责、权、利,确保项目质量与效率。

工程中心在人才激励机制上,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科技奖励政策,按照岗位定酬、业绩定酬的精神,采用专项岗位津贴、技术成果分红、技术入股、收益提成等奖励政策,对做出重大贡献、创造明显效益者,给予重奖。总之,工程中心将在符合国家规定前提下,尝试适合本单位特点、体现技术价值的科学合理的多种分配形式和方法,以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创新工程技术人才。

★ 工程技术管理委员会人员情况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人员情况

2、机构设置

3、人员配备情况

(1)工程中心人员配置情况

“工程中心”将充分应用科学的奖励政策,以一流的软硬设施,灵活的用人机制汇聚全国优秀的专家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并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中心研究人员的学历结构标准为:研究生及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并根据需要合理配备足够完成各项工程实验任务的技术人员与技术工人等。

组建后的矿难救援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领导下,实行主任负责制。设主任1名,领导中心全面工作;副主任2名,分别负责项目规划和管理工作。中心由五部门组成:行政管理部、技术管理部、研究开发部、工程技术部、试制试验部。

(2)学术技术带头人情况:

4、已有仪器设备清单及总值

六、建设方案

1、实施方案概述

郑州市矿难救援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在组建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行政办公机构,建立五个二级部门、一个中试基地。中心将以公司制进行市场化操作,在管理委员会的统一协调组织下,根据我市矿难救援设备行业的现状和技术发展确定攻关项目课题,以矿山开发企业的技术需要为重点研究内容,充分发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才、技术、设备等科研资源优势,与国内外矿难救援设备行业建立技术研发平台,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劣互补的目的,共同提高我市矿难救援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项目的研究效率与效能、实现科研管理的集成化与资源集群化。

2、规划和计划

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前提,围绕中心确定的研究开发方向,采取滚动发展的战略,形成“产业保研发,研发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在两年内使中心成为我市矿难救援通信技术研发基地,5年内逐步完善并形成矿难救援通信设备自主开发体系,把中心建设成为河南乃至中国的矿难救援通信术发展的发动机和成果转化基地。

工程中心的项目运作实施采取以下研发方式:中心自主研究开发;特邀首席项目专家主持开发;联合研制;项目以入股形式进入中心开发;项目招标;承接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上各种组织及个人专利技术、科研成果的中试、产业化;其它任何形式进入中心的项目联合开发。

工程中心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在学术委员会的技术指导下,开展项目开发和成果产业化等工作,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争取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根据我省矿难救援通信发展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重点领域优先发展,以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着眼应用,立足解决行业内重大实际问题;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机制,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我市矿难救援通信技术研发重要基地。

分年度计划进度表:

3、工作班子及实施方案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姓名及职务(职称)

4、新增仪器设备清单及经费概算

                    

七、资金计划

更多相关推荐:
技术创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深圳市技术研究开发计划技术创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申请单位项目负责人电子邮箱联系电话传真电话手机深圳市技术研究开发计划技术创新资助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可行性研究报告为Word格式可插入图片或公式由标准...

技术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深圳市技术研究开发计划技术创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申请单位项目负责人电子邮箱移动电话传真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可行性研究报告为Word格式可插入图片或公式由标准封面和具体内容组成报告各页面距要求设置为25厘米...

业务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技术方案

业务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技术方案业务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技术方案提纲一电信业务的业务发展和实施计划1主要服务项目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网站建设服务2运营方式主要为广大中小型企业用户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虚拟主机企业邮...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研报告范文

市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中心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共建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填报时间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z1本领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2国内外技术和产业发展状况趋势与市场分析3本领...

工程项目可研报告的工艺技术方案

工程项目可研报告的工艺技术方案1工艺技术方案的设计及评价可行性研究中应根据产品的质量品种要求及原材料等投人物特点结合三废的排放标准等生态和环境要求根据先进性可靠性及经济性的要求对各种工艺技术路线进行设计和选择可...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可行性研究报告

职业技术学院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3一项目概况3二项目编制依据4三项目编制范围5四项目提出的理由5第二章一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6项目建设背景6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5第三章项...

业务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技术方案

业务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技术方案邯郸市安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20xx年4月08日一关于市场调研与分析一所开展的信息服务业务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08年7月在北京发布了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

胜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工艺+设备选型+财务方案+厂区规划)方案设计

360市场研究网胜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场技术设备财务环保厂区规划方案设计编制机构博思远略咨询360投资情报研究中心研究思路360市场研究网关键词识别1胜保项目2胜保市场前景分析预测3胜保项目技术方案设计4胜保...

设备组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工艺+设备选型+财务概算+厂区规划)方案设计

360市场研究网设备组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工艺设备选型财务概算厂区规划方案设计编制机构博思远略咨询360投资情报研究中心研究思路360市场研究网关键词识别1设备组装项目2设备组装市场前景分析预测3设备组装项...

综合技术服务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专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了解更多详情咨询公司网址综合技术服务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心提示综合技术服务业项目投资环境分析综合技术服务业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综合技术服务业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综合技术服务业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综...

生物医药研究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工艺+设备选型+财务方案+厂区规划)方案设计

360市场研究网生物医药研究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场技术设备财务环保厂区规划方案设计编制机构博思远略咨询360投资情报研究中心研究思路360市场研究网关键词识别1生物医药研究开发项目2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市场前景...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20xx年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辽宁省科技攻关层次计划JH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20xx年4月一项目提出的目的及意义二与项目相关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市场需求分析三主要攻关内容及技术路线技术...

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