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药理学重点总结(免费)

第一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一节 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与用药目的不相符合,并可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不良反应多数为药物效应的延伸,一般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可避免。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较难恢复,如药源性疾病。不良反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副反应

亦称副作用。副反应为药物在治疗剂量下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效应。其产生原因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即涉及多个效应器官有关。当药物的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例如,阿托品具有多种效应,当其用于治疗胃肠平滑肌痉挛所致腹部绞痛时,它的其他效应,如口干、心悸、便秘等症状即为副反应。副反应一般不太严重,但是难以避免。(XL2007-1-039;XL2007-2-028;zy2005-1-060; zy2002-1-053;zy2000-1-76;zl2005-1-028;zl2004-1-028; zl1999-1-037)

zy2005-1-060.药物的副反应是

A.难以避免的 B.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C.剂量过大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D.药物作用选择性

E.与药物治疗目的有关的效应

答案:A

解析:副作用是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一种反应,多数很轻微,这是因为药物选择性低,是一种难以避免的反应。

zy2002-1-053有关药物的副作用,不正确的是

A.为治疗剂量时所产生的药物反应 B.为与治疗目的有关的药物反应

C.为不太严重的药物反应 D.为药物作用选择性低时所产生的反应 E.为一种难以避免的药物反应

答案:B

zl2005-1-028药物的副作用是指

A.治疗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B.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出现的对机体有害的作用

…… …… 余下全文

篇二 :药理学重点总结

药理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1、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特点: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2.食物:安全,不一定有效。 3.毒物:有效,但不安全。

但三者之间无绝对界限,药物与毒物仅存在用量的差异。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体内过程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药物作用:严格地说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或原发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药物效应:也称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实际上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或形态的改变

药物作用的类型

1.  根据用药目的可分为:

▲⑴ 对因治疗:针对病因所进行的治疗。(治本)如:用抗生素消除体内致病菌。

▲⑵ 对症治疗:改善症状所进行的治疗。(治标)如:用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

2.按药物作用的部位来分

▲⑴局部作用:指药物在吸收入血以前对其所接触组织的直接作用

如局麻药对感觉神经的麻醉作用,滴眼药水的扩瞳作用,口服硫酸镁的导泻作用及某些外用药的作用

▲⑵全身作用:指药物吸收进入血循环后引起全身多种器官系统的反应,又称为吸收作用

3、按药物的作用产生的先后来分

▲⑴原发作用:又称直接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最先产生的作用,如洋地黄直接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⑵继发作用:又称间接作用,是由直接作用所引起,如:洋地黄强心后使心输出量↑→肾血流量↑→尿量↑,有利于消除心性水肿。洋地黄的利尿作用就为间接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

1.调节功能: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称为兴奋;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称为抑制

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

3.补充不足:补充机体代谢所需的激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效应的专一性称为选择性。选择性决定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

…… …… 余下全文

篇三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 理 学

第二章 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

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 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作用:

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

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

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激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另有:氨甲酰胆碱

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

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 2、缩瞳 另有:氨甲酰甲胆碱

…… …… 余下全文

篇四 :药理学知识点大总结

药 理 学

第二章 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 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作用:

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

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

血压上升。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激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另有:氨甲酰胆碱

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

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 …… 余下全文

篇五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 理 学

受体简介

一、胆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兴奋时效应

1、M效应:心脏抑制,血管扩张,腺体分泌,胃肠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缩瞳。

2、N效应:骨骼肌收缩,神经节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NA增加。

3、α1效应:血管收缩、胃肠道平滑肌松弛、唾液分泌和肝糖原分解。

4、α2效应:递质释放抑制、血小板聚集,胰岛素释放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 5、β1效应:心率和心肌收缩增加。

6、β2效应: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肝糖原降解、肌肉颤动

二、胆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的主要分布:

1、M受体:心血管,胃肠,支气管,眼,腺体

2、N受体:1神经节和肾上腺髓质2骨骼肌

3、α1受体:皮肤,黏膜,腹腔内脏血管,瞳孔扩大肌及腺体。

4、α2受体:突触前膜,皮肤,黏膜血管。

5、β1受体:心脏。

6、β2受体: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腹腔内脏血管,支气管及胃肠道平滑肌(主要的)。

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一、药物的不良反应:(概念会考)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预知避免。的延伸,急性慢性,致畸致癌致突变)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虽然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又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

6、特异性反应:特异质病人对某种药物反应异常增高。

二、竞争性拮抗剂与:(量效曲线会考)

1、竞争性拮抗剂:降低激动药亲和力,而不改变内在活性,增加激动药剂量后量效曲线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

2、非竞争性拮抗剂:激动药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均降低,增加剂量也不能恢复到无拮抗药时的Emax,即曲线右移,最大效应降低。

…… …… 余下全文

篇六 :药理学人教版7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大全

药 理 学人教版7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

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 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作用:

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

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

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激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另有:氨甲酰胆碱

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

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 2、缩瞳 另有:氨甲酰甲胆碱

…… …… 余下全文

篇七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 理 学

第二章 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

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 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作用:

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

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

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激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另有:氨甲酰胆碱

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

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 2、缩瞳 另有:氨甲酰甲胆碱

…… …… 余下全文

篇八 :西医药理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1、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特点: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2.食物:安全,不一定有效。 3.毒物:有效,但不安全。

但三者之间无绝对界限,药物与毒物仅存在用量的差异。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体内过程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药物作用:严格地说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或原发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药物效应:也称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实际上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或形态的改变

药物作用的类型

1.  根据用药目的可分为:

▲⑴ 对因治疗:针对病因所进行的治疗。(治本)如:用抗生素消除体内致病菌。

▲⑵ 对症治疗:改善症状所进行的治疗。(治标)如:用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

2.按药物作用的部位来分

▲⑴局部作用:指药物在吸收入血以前对其所接触组织的直接作用

如局麻药对感觉神经的麻醉作用,滴眼药水的扩瞳作用,口服硫酸镁的导泻作用及某些外用药的作用

▲⑵全身作用:指药物吸收进入血循环后引起全身多种器官系统的反应,又称为吸收作用

3、按药物的作用产生的先后来分

▲⑴原发作用:又称直接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最先产生的作用,如洋地黄直接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⑵继发作用:又称间接作用,是由直接作用所引起,如:洋地黄强心后使心输出量↑→肾血流量↑→尿量↑,有利于消除心性水肿。洋地黄的利尿作用就为间接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

1.调节功能: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称为兴奋;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称为抑制

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

3.补充不足:补充机体代谢所需的激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效应的专一性称为选择性。选择性决定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