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茶叶审评色泽常用评语

墨绿

深绿泛黑而匀称光润。

翠绿

翠玉色而带光泽。

灰绿

绿中带灰。

铁锈色

深红而暗无光泽。

草绿

叶质粗老,炒菁控制不当,过干,呈现绿草之色泽。 砂绿

如蛙皮绿而油润,优质青茶类的色泽。

青褐

色泽青褐带灰光。

鳝皮色

砂绿蜜黄,似鳝鱼皮色,又称鳝皮黄。

蛤蟆背色

叶背起蛙皮状砂粒白点。

光润

色泽鲜明,光滑油润。

枯暗

叶质老,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花杂

指叶色不一,老嫩不一,色泽杂乱。

…… …… 余下全文

篇二 :茶叶的审评术语

茶叶的审评术语

一.外形

细嫩:多为一心,一至二叶,鲜叶制成,条索细圆浑,毫尖或锋苗显露。

紧细:鲜叶嫩度好,条紧圆直,多芽毫,有锋苗。

紧秀: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紧结:鲜叶嫩度稍差,较多成熟茶条索紧而圆直,身骨重实,有芽毫有锋苗。 紧实:鲜叶嫩度稍差,但揉捻技术良好,条索松紧适中,有重实感,少锋苗。 粗实:原料较老,已无嫩感,多为三,四叶制成 。

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条空散,孔隙大,表面粗糙,身骨轻飘。 壮结:条索壮大而紧结。

壮实:条索卷紧,饱满而结实。

显毫:芽叶上的白色戎毛。

身骨: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重实:指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

匀整(匀齐,匀称):指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并配适当。 脱档: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破口:茶叶精制,切断不当,茶条两端的断口,粗糙而不光滑。

团块(圆块,圆头):指茶叶结成块状或圆块,因揉捻后,解块不完全所致。 短碎:条形短碎,面松散,缺乏整齐,匀称,之感。

露筋: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

黄头: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色泽黄者。

碎片:茶叶破碎后,形成的轻薄片。

末 :指茶叶被压碎后,形成的粉末。

块片: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单片:未揉捻成形的粗老单片叶子。

红梗:茶梗红变

二.色泽

墨 绿:深绿泛黑而匀称光润。

翠 绿:翠玉色而带光泽。

灰 绿:绿中带灰。

铁锈色:深红而暗无光泽。

草 绿:叶质粗老,炒菁控制不当,过干,呈现绿草之色泽。

砂 绿:如蛙皮绿而油润,优质青茶类的色泽。

青 褐:色泽青褐带灰光。

鳝皮色:砂绿蜜黄,似鳝鱼皮色,又称鳝皮黄。

蛤蟆背色:叶背起蛙皮状砂粒白点。

枯 暗:叶质老,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 …… 余下全文

篇三 :茶叶的鉴赏与品评论文

茶叶品鉴

摘要:主要介绍茶及茶文化、传播,品性及分类;绿、红、青、黄、白、黑茶及再加工茶的鉴别;各类茶的品质特征;鉴评程序及综合判定。

关键:茶文化 品性 分类 成分 评茶

一、茶及茶文化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是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中国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又如在汉朝 ,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

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二、茶的品性

茶之本性,最能医疾祛疫,颐养人生。著名的医学家陈藏器首先提出了“茶为百病之药”的观点,“止渴除疫,贵哉茶也。”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对茶的养生保健功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写道:“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 李白也认为,茶能使人调六合而成美,人饮茶之后,不仅能心情怡愉还能使人肤色娇嫩如花,真乃润泽人生之佳品也。

茶性之味,最能润泽人的行为品性。茶汤之味,先苦后甘,先薄后浓。真正用心品茶的人,首先感觉到的是人生就在茶中。人从出生入世,不仅有生理上的伤痕痛苦,而心灵及精神上的苦涩,更是难语之言,有时候如坠入苦海,连岸边也渺茫无望。

…… …… 余下全文

篇四 :茶叶的审评术语

茶叶的审评术语2-1

一.外形

细嫩:多为一心,一至二叶,鲜叶制成,条索细圆浑,毫尖或锋苗显露。

紧细:鲜叶嫩度好,条紧圆直,多芽毫,有锋苗。

紧秀: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紧结:鲜叶嫩度稍差,较多成熟茶条索紧而圆直,身骨重实,有芽毫有锋苗。

紧实:鲜叶嫩度稍差,但揉捻技术良好,条索松紧适中,有重实感,少锋苗。

粗实:原料较老,已无嫩感,多为三,四叶制成 。

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条空散,孔隙大,表面粗糙,身骨轻飘。 壮结:条索壮大而紧结。

壮实:条索卷紧,饱满而结实。

显毫:芽叶上的白色戎毛。

身骨: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重实:指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

匀整(匀齐,匀称):指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并配适当。 脱档: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破口:茶叶精制,切断不当,茶条两端的断口,粗糙而不光滑。

团块(圆块,圆头):指茶叶结成块状或圆块,因揉捻后,解块不完全所致。

短碎:条形短碎,面松散,缺乏整齐,匀称,之感。

露筋: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

黄头: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色泽黄者。

碎片:茶叶破碎后,形成的轻薄片。

末 :指茶叶被压碎后,形成的粉末。

块片: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单片:未揉捻成形的粗老单片叶子。

红梗:茶梗红变

二.色泽

墨 绿:深绿泛黑而匀称光润。

翠 绿:翠玉色而带光泽。

灰 绿:绿中带灰。

铁锈色:深红而暗无光泽。

草 绿:叶质粗老,炒菁控制不当,过干,呈现绿草之色泽。

砂 绿:如蛙皮绿而油润,优质青茶类的色泽。

青 褐:色泽青褐带灰光。

鳝皮色:砂绿蜜黄,似鳝鱼皮色,又称鳝皮黄。

蛤蟆背色:叶背起蛙皮状砂粒白点。

枯 暗:叶质老,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 …… 余下全文

篇五 :茶叶的感官质量审评

茶叶的感官质量审评

一、实验目的

    学习茶叶的审评方法、步骤,了解各类典型茶叶的感官质量状况和质量标准。

二、实验用具:

     茶盘、茶具、审茶碗、茶壶

三、实验样品:

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福建)

绿茶:龙井(浙江)、日照绿(山东)

乌龙茶:冻顶乌龙(台湾南投)、铁观音(福建安溪)

花茶:茉莉飘雪(江苏)、茉莉松针(浙江)

紧压茶:普洱茶(云南)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茶叶的外形审评(四项指标)

    通过检查、观察各种茶叶的外形嫩度、净度和干茶色泽,看茶叶是否合乎标准规格的要求。

1、外形审评:看茶条是否匀整、圆直、有芽头。

    2、嫩度审评:看茶条是否紧结、身骨重、有白毫。

    3、色泽审评:看茶条是否油润、明亮、有光泽、颜色纯正。

    4、净度审评:看茶条有无杂质(包含茶叶杂质和非茶杂质)。

(二)茶叶的内质审评

    通过观察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看茶叶的内在

质量是否合乎质量指标。

    1、香气:闻茶香是否高雅、浓烈、持久,吻合。

    2、汤色:看汤色是否清澈、明亮、纯正、透析度高。

    3、滋味:品茶汤是否鲜爽、苦涩、收敛性强、有回甜感。

    4、叶底:看叶底是否明亮、细嫩、肥厚、叶形匀整。       

五、实验结果:

…… …… 余下全文

篇六 :茶滋味评语

茶叶本身具有的滋味。常用于与其他物质拼合的茶叶审评。

鲜爽:鲜美爽口,有活力。

鲜醇:鲜爽甘醇。

鲜浓:茶味新鲜浓爽。

嫩爽:茶味嫩鲜爽口。

浓爽:味浓而鲜爽。

浓醇:味浓而醇正。

浓厚:茶味浓度和强度的合称。

清爽:茶味浓淡适宜,柔和爽口。

清淡:茶味清爽柔和。用于嫩度良好的烘青型

绿茶。

柔和:滋味温和。用于高档绿茶。

醇厚:茶味厚实纯正。用于中、上档茶。

醇正:味道纯正厚实。

生味:因鲜叶内含物在制茶过程中转化不够而显生涩味。多见于杀青不透的绿茶。

生涩:味道生青涩口。夏、秋季的绿茶如杀青不匀透,或花青素含量高的紫芽种鲜叶为原料等,都会产生生涩的滋味。

浓涩:味道浓而涩口。多用于夏、秋季生产的绿茶。杀青不足及半生不熟的绿茶,滋味大多呈浓涩,品质较差。

粽叶味:一种似经蒸煮的粽叶所带的熟闷味。多见于杀青时间长且加盖不透气的制品。 收敛性:茶汤人口后,口腔有收紧感。

味淡:由于水浸出物含量低,茶汤味道淡薄。多见于粗老茶。如用修剪枝叶制得的茶叶一般味很淡。

平淡:味淡平和,浓强度低。

苦涩:茶汤味道既苦又涩。多见于夏、秋季制作的大叶种绿茶。

青涩:味生青,涩而不醇。常用于杀青不透的夏、秋季绿茶。

味浓:茶汤味道浓,口感刺激性强。多用于夏、秋季大叶种绿茶。但味浓

对绿茶而言不一定是好茶。尤其是名优绿茶,忌滋味过浓。

乏味:茶味淡薄,缺少浓强度。

走味:茶叶失去原有的新鲜滋味。多见于陈茶和失风受潮的茶叶。

苦味:味苦似黄莲。被真菌危害的病叶。如白星病或赤星病叶片制成的茶带苦味;个别品种的茶叶滋味也具有苦味的特性,用紫色芽叶加工的茶叶,因花青素含量高,也易出现苦味。 味鲜:味道鲜美,茶汤香味协调。多见于高档绿茶。

熟味:茶味缺乏鲜爽感,熟闷不快。多见于失风受潮的名优绿茶。

火味:干燥工序中锅温或烘温太高,使茶叶中部分有机物转化而产生似炒熟的黄豆味。 辛涩:茶味浓涩不醇,仅具单一的薄涩刺激性。多见于夏、秋季的下档绿茶。

…… …… 余下全文

篇七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表1 茶叶评分表

评茶地点           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20%+水色得分×10%+香气得分×10%+滋味得分×50%+叶底×10%

表2 茶叶评分标准表

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

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举几个名茶品种的叶底来说明:

  红茶的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花杂为下。红碎茶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日照绿茶的叶底:均匀明亮、色泽翠绿

  龙井茶的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铁观音的叶底: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

  碧螺春的叶底:叶底嫩绿明亮

  普洱茶的叶底:普洱熟茶叶底红褐均匀;普洱生茶叶底肥厚黄绿。

  黄山毛峰的叶底:叶底黄绿有活力

  白毫银针的叶底: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

具体操作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 …… 余下全文

篇八 :茶叶鉴评与欣赏

茶叶鉴评与欣赏

一.绪论

1.茶叶“三抗” “三降” “三消” 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 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 2. 西湖龙井: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狮峰山、十八棵茶树 龙井茶、虎跑水是杭州“双绝” 狮、龙、云、虎四个品类

3. 洞庭碧螺春:外形纤细卷曲如螺,白毫显露,银绿隐翠,具有天然的花香果味,清郁甘醇 、洞庭山气候适宜,果木众多、高级碧螺春在春分前后便开始采制,一芽一叶,“雀舌”,“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 之称 ,6-7万朵

二.茶叶的基本知识 1

1.产茶区:北纬18-37,东经94-122 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江苏、江西、陕西、河南、台湾、山东、西藏、甘肃、海南 —19个

2. 茶叶分类【按加工工艺】 3.绿茶:杀青,揉捻,干燥

蒸青、炒青、烘青绿茶、 晒青 品质特征:绿叶清汤

4.黄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品质特征:黄叶黄汤

5.黑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色泽油黑或暗褐,茶汤褐黄或褐红

三:茶叶的基本知识2

1.白茶(福建特有):萎凋、干燥 品质特征:白色茸毛多,汤色浅淡或 浅杏黄 。白茶分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

2.乌龙茶(闽北、闽南、广东、台湾) 萎凋、做青(晒青、晾青,碰青,摇青)、(炒青)、揉捻、干燥 品质特征:绿叶红镶边、汤色金黄、香 高味醇。 四大名丛(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铁罗汉)

3.红茶:萎凋 、揉捻、发酵、干燥 品质特征:红叶红汤

分类:小种红茶(福建特有)、工夫红茶、红碎茶 【福建的工夫红茶称闽红有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 世界四大红茶:祁门,阿萨姆,(红茶中的香槟),锡兰高地

4.再加工茶:

(1)花茶(茉莉花茶、玉兰花茶)、 速溶茶(速溶绿茶、速溶红茶)、罐装茶水(液体茶)、袋泡茶(袋泡红茶、袋泡绿茶、袋泡乌龙茶)、保健茶 花茶:又称香花茶、熏花茶、香片 主要: 茉莉 、桂花 、珠兰花 、玉兰花 、栀子花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