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创业、守成之功绩举世公认。 康熙曾对诸官说:“朕经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对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视怠慢。天未亮即起来,亲自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其习字、习射,复讲至于深夜。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康熙教子的种种做法,法国传教士白晋以亲身见闻,向法国皇帝路易十四作了如实报告。白晋在报告中说:中国皇上以父爱的模范施以皇子教育,令人敬佩。中国的皇上特别注意对皇子们施以道德教育,努力进行与他们身份相称的各种训练,教之以经史、诗文、书画、音乐、几何、天文、骑射、游泳、火器等等。

康熙身后的儿孙们,多数能文能武,尤其在他之后的两个杰出帝王:雍正皇帝,功业显赫,见识超人;乾隆皇帝,儒雅倜傥,自号“十全皇帝”。正是“康熙盛世”的基础,奠定了满清王朝二百多年的业绩。所有这些,都是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道德遗泽和他的《庭训格言》这本珍藏的皇家遗嘱读本的影响。在此,特整理一些以飨各位读者:

庭训格言(一) 心欲小而胆欲大

【原文】

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也。

【语译】

庭训道:凡是在无事的时候,应保持一种有事在身的状态以便防范可能发生的问题,这样,就不会有任何意外之事发生。如果在有事的时候,能够像没事一样泰然自若,静定自己的思虑,那么,事情就会在迎刃而解中自然消失。古人说:“心要小而胆要大”。 遇事都应该如此啊。

【研析】

“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谈的是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有事之时,却如无事”,谈的是遇事不慌,从容应付。如此为人处事,实则是谙熟相生相克之理。事情的发展轨迹是循环往复的,无事之极必将有事,所以不能懈怠;有事之极必将无事,所以未可焦躁。所以,你无事,我就像有事一样,形成一种平衡,你有事,我就像没事一样,也是形成一种平衡,这实际上是阴阳平衡在为人处事上的运用。这种思想渊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不可谓不大矣!康熙皇帝一生文治武功,政事浩繁而能举重若轻,非有三头六臂也,只不过是具备良好的心性而已。老子曰:善行者无辙痕。通晓圣贤之理的人,做事情大概都有点与众不同吧。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三 诚敬 名人名言

三 诚敬

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中庸》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礼者,敬而矣已。——《孝经》

诚敬谦和,正己化人。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学无大小,皆当以诚敬为主。——印光大师

下人不深,不得其真。——《竭诚方获实益论》

诚:不自欺,不欺人。以真诚心待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掺杂一丝毫虚伪。

敬:敬人敬事敬物。敬人:低调做人,尊敬他人,尊敬一切人,从尊敬领导、老师和父母做起。敬事:就是“敬业奉献”,做事要善始善终,要尽忠职守,要遵守法纪,要尊重规则和程序,答应的事就要做到,同时要紧记“事非宜,勿轻诺”,不对的事或者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不要答应。敬物:就是爱惜物品,节俭持家。

凡事诚敬,不务虚名。——康熙教子格言

对风雨都要恭敬,不能说雨多了,不利于农作物等,以为阴阳各有定数。

谦受益,满招损。——《书·大禹谟》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道害盈而福谦,人道好盈而恶谦。——《易经》 谦让恭敬,先人后己。——《女诫》

谦虚和骄傲是祸福的分际。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己。——孔子

谦虚是君子始终保持的美德。

就是愚夫愚妇也有长处胜过我呀!——大禹

须知诚与恭敬,非唯学佛宜然,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欲得精一,莫不以此而为基本。——印光大师

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印光大师

只有诚敬,才能折服我慢。——印光大师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印光大师

四 忍让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君陈》

百行之本,忍之为上。—— <<春秋·孔子语>>

小不忍则乱大谋。—— <<春秋·孔子语>>

有忍乃有济,无爱即无忧。——《尚书》

…… …… 余下全文

篇三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看看皇帝是如何教子的

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创业、守成之功绩举世公认。他十分珍惜自己的事业,渴望能传之千秋万代,自信生命中的每一体会对后人都有益处。

防微杜渐

训曰:凡理大小事务,皆当一体留心。古人所谓防微杜渐者,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渐而不止,必至于不可杜也。

治心之要 先在克己

训曰:顺治元年五月己亥,谕内阁:前任太常寺少聊李棠阶奏条陈时务一折。据称:用人行政,先在治心,治心之要,先在克己。请于师傅匡弼之余,豫杜左右近习之渐,并于暇时讲解《御批通鉴辑览》及《大学衍义》等书,以收格物意诚之效。

凡事惟当以诚 而无务虚名

训曰: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朕自幼登极,凡祀坛庙神佛,必以诚敬存心。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故朕所行事,一出于真诚,无纤毫虚饰。

修德之功 莫大于主敬

训曰: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盖明在礼乐,幽有鬼神。然敬鬼神之心,非为祸福之故,乃所以全吾身之正气也。是故君子修德之功,莫大于主敬。内主于敬,则非僻之心无自而动,外主于敬,则惰慢之气无自而生。念念敬斯念念,正时时敬斯时时,正事事敬斯事事;

正君子无在而不敬,故无在而不正。《诗》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其斯之谓与? 求道之心 乾乾不息

训曰:孟子言:「良知良能。」盖举此心本然之善端,以明性之善也。又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非谓自孩提以至终身,从吾心,纵吾知,任吾能,自莫非天理之流行也。即如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尚言于「志学」、「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之后。故古人童蒙而教,八岁即入小学,十五而入大学,所以正其禀习之偏,防其物欲之诱,开扩其聪明,保全其忠信者,无所不至。即孔子之圣,其求道之心,乾乾不息,有不知老之将至。故凡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其择善固之,克己复礼,循循勉勉,无有一毫忽易于其间,始能日进也。

…… …… 余下全文

篇四 :康熙的读书之道

康熙的读书之道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这个时候,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播放了<康熙的读书之道>,是再合适不过了.每个人一生都离不开读书,但是能坚持每天都能读书的人并不多.而康熙皇帝坚持读书65年,说明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此时的我,正在看百家讲坛,这期讲的是: 康熙的读书之道.

他开始学什么?学的是凡训蒙,和三字经.百家姓,他每一段要念诵120遍, 康熙读书的4个阶段,

一.少年好学,

二.中年苦学,

三.盛年博学,

四.老年通学.

一.少年好学:他从5岁开始读书.他从5岁开始天性就好学.从小他就喜欢读书.每天都是在凌晨5点起床读书,背120遍.

二.中年苦读.

中年他仍然坚持不懈读书,他读四书,六经.

他每次出外时候,都把书带到船上.趁着夜色还在读书.他手下的人对他说,不要太过于劳累了.可是他仍然坚持读书.

三.盛年博学

盛年他博学,读经,读史.讲官给他讲书,他还是要自己读一遍.他说:讲官给他讲的是一种感受,而他自己读又是一次感受.他说:史学是学习治国的智慧.增强治国的修养.

四.老年通学

他通达,求精.他说:书不贵多而贵精.小时侯知识少,要广泛读.中年读书多,由博到精.

少年读书,重在培养兴趣.中年读书,养成习惯.老年读书,回眸人生.贵在融会贯通.

康熙读书有四个境界:

一是欣然境界.二是愤然境界,三是敬然境界,四是陶然境界.

他小时侯读书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感到读书是一种乐趣.

一.欣然读书.

他在5岁时候,好学不倦,夜里也读,有时读到天放亮才休息.他祖母孝庄问他:你用不这样读书, 你也不参加科举考试.

可是他还是坚持读书,一天都不放松.

二.愤然读书

愤.是心里想得到而没有得到的是愤.他认为:读书一日, 有一日的益处.在读书面前,没有贵贱之分.

三.敬然境界,他认为读书要敬,对书要恭敬.

康熙格言有27419个字,其中"敬"字就有41个.有敬心,才能恭敬人,特别他在视察黄河时候,他放下架子,向当地老百姓请教.

…… …… 余下全文

篇五 :康熙帝的个人修养

康熙帝的个人修养

康熙帝的“一以贯之”,其表现,举五例——知敬、知勤、知慎、知止、

知学。

(1)知敬:一以贯之。康熙帝认为,君子修德,在于知敬。知敬,就是要敬天、敬地、敬人、敬己,要有敬畏之心。康熙大帝,地位至高,权力至上,怎样约束自己?作为皇帝的“敬”,就是对自己的约束。敬天,康熙帝说:“朕自幼登极,凡祀坛庙、礼神佛,必以诚敬存心。”(康熙《庭训格言》)又说:“昔年曾因干旱,朕于宫中设坛祈祷,长跪三昼夜,至第四日,步诣天坛虔祷,油云忽作,大雨如注……朕自谓精诚所感,可以上邀天鉴。”我在这里不是讲迷信,而是讲要虔诚敬天。敬地,必须敬畏养育我们的脚下这片大地。敬人,就是要仁爱。《大学》曰:“为人君,止于仁。”康熙帝的仁爱之心,源自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敬己,康熙帝说:“节饮食,慎起居。”这都是敬身、敬己。敬己,要从小事做起:“凡人修身治性,皆当谨于素日,朕于六月大暑之时,不用扇、不除冠,此皆平日不自放纵而能者也。”(康熙《庭训格言》)敬,不要时断时续,而要“一以贯之”。总之,康熙帝认为“敬”就是“正”,他说:“念念敬,斯念念正;时时敬,斯时时正;事事敬,斯事事正。君子无在而不敬,故无在而不正。”(康熙《庭训格言》)

(2)知勤:一以贯之。勤,就是勤奋,而不懒惰。康熙帝从8岁继位,到69岁病故,终生勤政,终生勤学,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他的勤,包括勤奋、勤俭。他说:“祖宗相传家法,勤俭敦朴为风。”(康熙《庭训格言》)他认为一个人的贫与富,重要的因素,不在命运,而在勤勉:“惟患人之不勤不勉。”(康熙《庭训格言》)因此,每一个人,当读书乐志,惟勤学力行。康熙帝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以他勤政为例,五十余年,从不懈怠,御门听政,始终如一。他每天至少写一千个字,他说:“善书法者,虽多出天性,大半尤恃勤学。朕自幼好书,今年老,虽极匆忙时,必书几行字,一日亦未间断,是故犹未至于荒废。人勤习一事,则身增一艺;若荒疏,即废弃也。”(康熙《庭训格言》)如何读书?他借用朱子的话:“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所以,康熙帝主张君子“五不敢”——“勤修不敢惰,制欲不敢纵,节乐不敢极,惜福不敢侈,守分不敢僭”(康熙《庭训格言》)。

…… …… 余下全文

篇六 :我眼中的康熙

我眼中的康熙

毛泽东曾经意气风发地点评过几位皇帝:“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历史上的皇帝,要么着重武功,如成吉思汗般金戈铁马,征战沙场好大喜功。要么沉迷文治,如赵佶、李煜者皆以亡国惨淡收场。然而,在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大清王朝中,却有这么一位君主,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能使天下和后世臣服,即使放诸整个中国历史,他的名字也足以响彻历史的天空。他,就是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

康熙处事机智勇敢、性格果断不屈。康熙当政之初,皇权并不稳固。国虽立而未盛,民虽归而未安,康熙帝玄烨虽称守业之君,实无异开创之主。君不见,一个年仅八岁的少年天子,本应该是高高在上的王,却被下臣鳌拜摆布。朝廷内部令人忧虑,四臣辅政的局面被打破,大权旁落于鳌拜之手,其任人唯亲,遍布党羽,权倾朝野,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虽然表面看起来畏惧,但实为韬光养晦之举,他暗中组织反击,并智擒鳌拜,将他监禁终身。扑灭了政治强敌,迅速的控制了权位,这件事乍看来似是轻而易举,实则,若非康熙沉着、机智、勇敢,是难于成功的,康熙小小年纪凭着自己的智慧,便能做出这种惊天大事,不得不让无数英雄为之折服。在除鳌拜的过程中,康熙表现得勇敢、果断、沉着机智,对整个事件出其不意,干净利落,部署周密,使鳌拜毫无防备,一举清楚鳌拜及其同党,监禁鳌拜而未处以极刑。康熙对整个事件的处理,表现出一个满腹经纶的谋略家,一位博大胸怀、具有高明手段、仁爱态度的明君的风范。也表现出他从小就有一种王者的不屈和桀骜的霸气。

康熙是一位镇定冷静的帝王。智擒鳌拜之后,康熙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削平三藩。三藩藩王势力过大,且割据一方,不受朝廷管制,挥霍无度,康熙认为天下的大权应该统一。故康熙在他20岁时力排众议,决意撤藩,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解决这割据一方的政权。当削藩令一下达时,三藩之一吴三桂马上起兵造反,很快便占领了几个省。与此同时,一些同三藩有密切关系的汉族将领也起兵响应,一些将军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起兵,范围涉及到大半个中国。吴三桂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身经百战,想当年山海关的那关宁铁骑,那可是强盛一时。而此时的康熙却从未经历过一场战争,当时形形势,十分险恶。身处这种危局的情况下,康熙表现的异常镇定。康熙坚持以攻打首犯吴三桂为主,辅以诱导劝降和赦免罪行的方法对其他各叛军进行瓦解,并力图打击三藩,避免三方主力互助,于康熙二十年十月,攻占昆明城,历时三年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平定。可是,最终的结果是清军平定三藩,从此维护了皇权的稳定。一个未经沙场的年轻人,却打败了那些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的老将,真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这整个削藩政策上看出了康熙的军事才能,谋略才能和用人才能。战场上的时刻变故需要有一位领导给他们合理的分工合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康熙真的是一个坚定、镇定冷静的帝王和卓越的军事指挥家。

…… …… 余下全文

篇七 :名言名句大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言名句大全 励志 刘秀: 有志者事竟成也! 波多维斯: 立志没有所谓过迟。 司马迁: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斯迈尔斯: 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王勃: 身可辱,而志不可夺。 葛洪: 志坚者,功名之主也。 拿破仑:真正的才智是刚毅的志向。 孟轲: 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李嘉诚: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周恩来: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郭嵩焘: 丈夫志四方,忍为别离哀。 苏轼: 生、死、穷、达不易其志。 《易经》: 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王守仁: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陈确: 但言虚心,不若先言立志。 歌德: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 申居郧: 进锐退速,只是心志不凝定。 李嘉诚:“不可能”只存在於蠢人的字典里 拉伯雷: 有坚决信心者才能达到目的。 《论语·阳货》: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罗曼·罗兰: 谁有进取的意志,谁就干得成。 韩非: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王豫: 志不可一日坠,心不可一日放。 李嘉诚: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拿破仑:勇敢坚毅真正之才智乃刚毅之志向。 约翰逊: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 《孟子》: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孔子: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冯梦龙: 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 真德秀: 学者欲去昏惰之病必以立志为先。

赫兹里特:青春能弥补一切。 贺拉斯:青春时光转眼即逝。 ,青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朗费罗: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 (宋)文天祥: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 勃特勒:青春,就像受赞美的春天。 约肖特豪斯:青春的幻想既狂热又可爱。 林宽: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 泰戈尔:青春是没有经验和任性的。 李隆基:益重青春志,风霜恒不渝。 孟郊: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尼采:迟到的青春是持久的青春。 李嘉诚: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王尔德:青春是惟一值得拥有的东西。 松下幸之助:所谓青春,就是心理的年轻。 李嘉诚: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荷马:啊,青春!你永远是可亲可爱的。 勃朗宁:青春一去不复返,事业一纵永无成 莎士比亚:青春是块原料,迟早要制作成形。 萧伯纳: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果戈理:青春之所以幸福,是因为它有前途。 (唐)权德兴: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 冰心: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 雨果:必须永远朝着黎明青春和生命那方面看。 拉罗什富科:青春是一种持续的陶醉,是理智的狂热。 卡罗萨:精力充沛的青春,是不怎么容易灭亡的。 李嘉诚: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保罗:有些人到了老年才第一次体验自己的青春。 华兹华斯:生命的黎明是乐园,青春才是真正的天堂。 卡洛萨:充满了精神的青春,是不会那么轻易消失的。 莎士比亚:超乎一切之上的一件事,就是保持青春朝气。

…… …… 余下全文

篇八 :名人名言,20xx名人名言大全-关于重阳节的名言

1、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2、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3、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佚名

4、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5、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6、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7、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8、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0、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佚名

11、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佚名

12、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马卡连柯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4、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15、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1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本文转载于:经典语录原创基地 WWW.JDYL.CN 更多名人名言

孟子

1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18、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19、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20、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佚名

2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2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23、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本文转载于:经典语录原创基地 WWW.JDYL.CN 更多名人名言

…… …… 余下全文